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目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不足、待遇落后等问题。为持续盘活、激发、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则用心、用情、用策推动人才工作成为激活县域经济“强动能”的关键一步。
挥好保障“指挥棒”,引进天下英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保障住房。给予“人才公寓”住房保障,成片联结成“人才小区”,持续充实人才数量与力量,夯实人才队伍。保障情怀。有些引进人才“自远方来”,便面临“独在异乡为异客”“人生地不熟”“方言不通”“朋友不多”的现实状况而显得“不乐乎”,为此,为招引更多“远方”人才,可常态化开展人才联谊晚会、人才集体合作技能竞赛,增加引进人才对本县域的“认可度”“亲密度”“信任度”。同时,还须加深对天生就有“本地户口”引进人才的关怀,提高人才对本县域的“挚爱度”“眷恋度”“情怀度”,防止出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挥好放手“指挥棒”,孵育人才出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孵育“土特产”产业。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由于本地气候、生物基因库、生态、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而被深度挖掘成为“天选之子”的产物。土特产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县域经济兴。“土特产”产业是唤醒、激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放手人才。让人才“动起脑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找到开启“动力源”的“金钥匙”,绘就产业链“微笑曲线”。孵育项目。引导引进人才参与高校院所实施的具有“科技范”的项目,促使引进人才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开思维、拓眼界,“优选”“孵化”“出壳”出一批有潜力、有创新、有干劲、有作为的创新型、科技型的拔尖人才。
挥好党建“指挥棒”,留住群英荟萃。华彩浓郁聚英才,琳琅满目显奇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搞活、用好引进人才资源。搭台子。“孵化出壳”的引进人才,已是羽翼丰满、充满激情、胸有成竹的“练家子”,鼓励人才深入一线挂职锻炼,直面问题,再发挥其专业领域优势解决问题,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装上“马达”。给面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引进人才在授予荣誉称号、获批重点项目、保障福利待遇等适当倾斜,为引进人才在获得物质奖励方面“松松绑”、“暖暖心”。常宣传、树榜样。打造人才工作室、人才公园、人才库等人才载体,响应后续引进“凤凰”敢想、敢闯、敢拼,共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调度。打破引进人才“各自为政”、“各自为营”的现状,锚定人才专长,明晰“因材施教”轮换岗位制度,跳出原来岗位的那“一亩三分地”,充分调动人才资源优势,引导人才积极投身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汇聚明晰人才优势、人才专长、人才特色、人才智慧,创新建设基础设施,优化“土特产”产业链升级,增加工业价值,引进大项目,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物质基础。引进人才既要给待遇、给补贴、给情怀,也要给平台、给机遇、给标杆。全新打造有闯劲、有干劲、有韧劲、有狠劲的“引进人才式”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式“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