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洪瑜)汉源的甜樱桃,成都平原的蔬菜,江安的鳗鱼,高原上的牦牛肉……一年四季,天府大地上鲜货产销不断。农产品一头连着产区,一头连着市场,从产区到市场之间,农产品往往要跨越“山海”,在买卖中完成价值转换,既富了乡村,又甜了市场。
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由记者洪瑜、徐灿红联合采写的“洪红甄选”栏目,以四川特色农产品作为观察对象,在其上市时节,深入产区和市场,参与“买卖”之中,关注时代变迁中市场消费喜好的变化,关注“天府粮仓”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关注特色农产品如何支撑乡村振兴。
套袋的“红灯”
行走序言
“三农”记者从田间到市场
又是一年甜樱桃上市季。作为四川人的心头好,四川甜樱桃上市一个多月以来,已入驻成都大大小小的水果店、批发市场,甚至在农贸市场,随处可见甜樱桃的踪影。
当下,正是汉源甜樱桃上市旺季,今年的甜樱桃品质如何?市场上反馈怎么样?汉源甜樱桃由此进入记者视野,成为此次系列报道的首个观察对象。6月13日,记者走进甜樱桃主产区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在海拔1600米以上,观察一颗甜樱桃如何红上树梢;跟随冷链物流车,在长途跋涉中,追踪一颗甜樱桃如何“飞驰”到消费者手头;来到成都市的农贸市场,在与消费者的“买卖”互动中,体验一颗甜樱桃如何甜到消费者心头。
为什么选择汉源甜樱桃?发展40多年来,汉源已成为四川甜樱桃最大产区。据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汉源甜樱桃种植规模达到6.5万亩,产量预计达到3.5万吨。其主栽品种为“红灯”,因套袋后品质更佳,色泽又黑又亮,又被市场赞誉为“黑珍珠”。
来到产区的生产一线,走访果农、走进果园,汉源县清溪镇1600米海拔之上,有着“黑珍珠”之称的甜樱桃“红灯”熟透枝头,向全国市场供应着来自高海拔的一份清甜。在科技支撑下,从低海拔4月底早早成熟上市,到高海拔7月初还能有果可采,汉源甜樱桃上市期延长至两个月以上。
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街头巷尾,4月至6月,甜樱桃是汉源县当之无愧的主角。在清溪镇农贸市场、紧挨果园的马路一侧,果农的庭院中,甜樱桃的销售场景随处可见。从早上6点多到下午6点多,果园里新鲜采摘的甜樱桃,通过当地交易市场、外地游客、电商等渠道,走向全国各地。
跟随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车,记者见证了通过电商渠道发出的甜樱桃,如何通过“快速通道”,在多重科技和政策保驾护航下,在一天时间里从产区顺利抵达消费者手中。
来到成都的农贸市场,记者变身“卖货郎”,亲身体验卖出一份份甜樱桃的过程,试图破解“难以实现甜樱桃自由”的市场密码。
两天时间里,记者深入汉源县甜樱桃生产、流通一线,以及成都的农贸市场,从果农、收购商、电商、物流企业、果贩的多方视角,揭秘一颗甜樱桃如何从树梢甜到消费者心头。“洪红甄选”系列报道从汉源甜樱桃起步,接下来将对四川特色农业产业进行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清溪镇甜樱桃园景象。
直击产区
升级避雨棚 提升汉源甜樱桃品质
近年来,汉源甜樱桃的市场美誉度不断增加,汉源果农从一颗颗甜樱桃中尝到了甜头。汉源甜樱桃是如何征服日益“挑剔”的消费者的,在品质把控上又做了哪些努力?
6月13日,记者深入清溪镇甜樱桃园,走访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果农,实地感受汉源甜樱桃的品质养成之路。
瓶颈
甜樱桃难过阴雨关
汉源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谷深岭高,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光热资源丰富,为甜樱桃生长带来所需“积温”以及“梯度成熟”的条件。汉源甜樱桃果实饱满、果味香浓的特点,使其在市场上美誉度逐年上升。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技术突破,40多年来,汉源甜樱桃产业布局不断在垂直领域拓展。汉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陶世海介绍,汉源甜樱桃从1900米以上的高海拔,逐步拓展到900米左右的中低海拔,甜樱桃成熟期进一步拓宽,从卖一个月到卖两个多月。
今年,汉源甜樱桃生长期间并非一帆风顺。陶世海介绍,今年5月上中旬,海拔1200米左右的区域连续出现阴雨天气,紧接着又出现7至10天的高温天气,“这个时期甜樱桃正处于膨果期,遇水容易导致裂果、烂果,高温又会导致失水,部分果园近八成果受损。”
走访汉源县的甜樱桃果园,记者发现甜樱桃在种植过程中极难管理。在果农眼里,“甜樱桃太娇嫩了,雨多了不行,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
为了降低雨水对甜樱桃果的影响,近年来,避雨栽培以及套袋技术在汉源甜樱桃种植中普遍推开。即在甜樱桃挂果期,在树上覆盖一层白色薄膜,在果实上套一层纸袋。这一措施,也造就了4月之后汉源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的壮观景象。
但传统的避雨设施的弊端逐渐显现。传统设施比较简陋,遇到雨水多的时候,白色薄膜的积水流下来对树体还是会造成影响,且防风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树体损伤。并且操作不方便,需要大量人工。
在部分甜樱桃园中,不少樱桃树上出现裂果现象,有些树体上的白色薄膜已经破损,有些树体顶部还出现了枝叶发黄的症状。陶世海介绍,这些也是覆膜的弊端之一,遇到高温,顶部枝叶可能会被“烧坏”。
对策
新雨棚护航保品质
清溪镇是汉源甜樱桃的主产区,今年清溪甜樱桃种植规模达2.8万亩,产量达到2万吨,在整个汉源甜樱桃产业中占比达到四成以上。由于清溪镇海拔高,甜樱桃上市时间更晚,当下,汉源甜樱桃以清溪镇出产的为主。
清溪镇镇长曾代松告诉记者,今年清溪镇受气候影响较小,甜樱桃品质得到保障。“目前甜樱桃整体销售已达到四成,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端午节前后是行情高峰,套袋果卖到15—18元/斤,未套袋果卖到14—16元/斤。”
之所以受气候影响较小,与清溪镇在汉源率先采取的一项措施有关。今年,清溪镇的不少樱桃园里都添了一样新设施——一个形似温室大棚的不锈钢结构。据了解,这是当地去年尝试推广的不锈钢避雨大棚,目前已在1500亩果园里推广。
“不同于传统避雨棚只能罩一棵树,这个钢架大棚更高、更大、更牢固,可以同时罩住几十棵树,更好起到避雨作用。”曾代松介绍,钢架大棚比树体高出1米左右,钢架可以用10年以上,覆膜3到4年换一次。
在清溪镇新黎村村民冯芝兰的樱桃园里,记者见到了新式避雨大棚。近4米高的钢架耸立在樱桃园中,钢架与树体之间留有充分的空间,钢架上仅顶部覆有一层蓝色薄膜,四周并无遮挡,与一旁矮小的白色避雨设施形成鲜明对比。冯芝兰正在她的果园里采果,她介绍,今年没受到阴雨影响的甜樱桃品质很好,很多人通过网络下订单,“这两天我们发电商,4斤包邮能卖到128元。”
据了解,新型不锈钢大棚一亩投入成本在1.5万元左右。冯芝兰介绍,传统避雨设施一亩成本在3000元左右,但操作比较繁琐,去年在一部分果园里试了新的避雨大棚,效果好很多。
曾代松说,品控观念在汉源果农中已经深入人心,果农都意识到,只有品质提升、得到市场认可,才有更多的回头客,才能把汉源甜樱桃品牌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