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李小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文/图
近日,成都2023年度市级培育先行村重点村建设成效评价结果出炉,双流区黄水镇文武社区、扯旗社区和黄龙溪镇大河社区、川江村四个村(社区)评价考核综合得分93.38,排名全市第一。
其中,黄水镇文武社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5万元,比2022年增加20万余元,预计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近年来,该社区聚焦农业产业与品牌建设,发展小龙虾养殖、樱桃种植和观光农业等产业,不断探索“林盘+”经济新模式。
美丽新村一角
发展观光农业
稻田里“钓”出龙虾产业
6月25日,记者走进文武社区龙虾基地,看到游客正在水稻田钓龙虾。“我们准备品尝自己钓的小龙虾,旁边餐厅就可以为我们加工。”游客张女士开心不已。
该基地负责人伍志祥介绍,从培育虾苗、健康养殖、餐饮服务到开展节庆活动,从池塘田间到餐桌舌尖,在文武社区,小龙虾基地探索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我们30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年可产小龙虾1万多斤,同时,加上周边产业,可带动第三产业收入约100万元。”伍志祥说。
在基地另一边,是占地40余亩的樱桃公社家庭农场。据了解,每年3月至9月,樱桃采摘、龙虾垂钓等观光农业让社区一片兴旺,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
“社区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将小龙虾养殖、樱桃种植、粮油和‘农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文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袁建强说。
实施“三区”融合
新业态盘活老旧林盘
如何有效利用社区闲置土地,提升社区自身“造血”功能?文武社区利用现存的荒滩荒地,因地制宜,通过林盘聚落保护修复,打造了田家林盘、文武驿站、林隐小筑等多个消费新场景。
在社区6组,两旁的草坪绿意盎然,修剪得整整齐齐。实木栅栏旁,“喜爱·惬意时光”的招牌引人注目。在这里,平整的草地上摆放着舒适的露营桌椅,幕布上正在播放露天电影。“这是我们新打造的林盘样板,将脏乱差的林盘重新打造,对林下进行梳理,然后植景。”袁建强介绍。
“这里离家很近,待遇又好,我就来这里打工了。”居民张光秀一边整理桌椅,一边笑着说。村民搬走后留下的宅基地被装修好后,引来了工作室入驻,儿童节期间,已经有超过 300 人来此订餐,开展团队活动。
袁建强介绍,社区以“社区+园区+景区”融合策略,为老旧林盘注入了新活力。“我们还将打造多个林盘,以乡村办公、咖啡、烤肉、民宿等为主要消费业态,让其成为新的乡村打卡地。”
打造“乡村CBD”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盛夏时节,文武新村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装修景象。2023年,文武社区建设完成了6个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1500多户居民分到新房。
“从以前住的平房搬进了现在的小别墅,环境更美丽了,房屋设计也更宜居。”搬进新房的居民刘女士说。
文武社区还对主要干道瓶颈路段进行扩容,实现了道路“白+黑”路灯全覆盖,还安装了道路监控设备。
“新村修好了,漂亮了,下一步,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袁建强说。
新农村建设将原散居居民集中起来,并通过产业发展解决居民就业问题。闲置房子将被用于建设“乡村CBD(中央商务区)”、民宿等,吸引年轻人创业和游客消费。
“我们正在进行品牌创建和林盘经济打造,2—3年内,文武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在现有基础之上增加百万元。”袁建强笑着说,“住进幸福美丽新村,闻着稻香,聆听鸟鸣、蛙叫,让群众更加富裕,就是我们追求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