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仁寿撂荒地“满绿复活”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7-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现在土地整好了,预计粮食亩产可以从之前的七八百斤提升到1200斤左右。闲时,我们还可以去农业产业园区帮忙施肥管护,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60岁的村民李俊良笑呵呵地聊起如今的好日子。筑牢粮食“耕”基,打造“天府好田”的场景正在仁寿县不断涌现。

未命名-1.jpg

保数量

撂荒地重获新生
  夏日时节,记者来到金钟村,片片稻田如一块块绿色翡翠,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让人很难想象的是,一年多前,这里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还是撂荒地。
  “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虽然离球溪河不远,但缺乏灌溉措施,种田靠天吃饭。”该村党支部书记廖建军介绍,耕地撂荒现象突出,过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选择。
  去年1月,仁寿县与四川省土地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四川土地集团”)签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双方聚焦耕地保护与利用,立足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两大主业,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等工程作业,不仅增建了蓄水池、提灌站、灌排渠,还建成了田间道、生产路,并黑化村道9公里,实现新增耕地271亩、旱改水748亩。
  如今,水利设施齐备,高标准农田显露雏形。“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像这片地,以前要找人种、倒给钱,现在大家都争着种。”指着眼前的一大片耕地,廖建军不禁感慨。

image.png

提质量

沃土“搬家”保品质
  不过,廖建军也有担忧。“一般来说,土地整理后有1到3年的过渡期,这期间的产量会比整理前有所下降。”
  对此,四川土地集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沃土“搬家”。
  根据该集团编制的《眉山市仁寿县“天府粮仓”建设富加镇金钟村土地整治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仁寿县经济开发区8.1万立方米熟土按照30厘米厚的标准填充,再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培肥地力,700亩撂荒地复垦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良田,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两个等级。
  “耕作层是耕地的精华和地力基础,也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实施表土剥离,这在仁寿还是第一次。”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项目区的试验田来看,去年首次播种,产量就达到了600—700斤,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廖建军骄傲地说,“今年,我们这些田,收成会更好。”

强生态

“三台共生”显活力
  “改土”让小田变大田,“改水”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改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如今,金钟村村民告别了“望天收”,吃下了“定心丸”,但另一个问题又摆在大家面前:平整好的耕地种什么?如何保持耕地的稳定长期利用?
  为此,一个创新模式在金钟村诞生:“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土地、产业、资金进行统筹,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开展农业生产。
  据了解,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主要呈现“一坝两山七分台”的地形特点,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十二大粮仓县之一。近年来,当地以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为抓手,筑牢粮食“耕”基。
  对于如何用好这片地,四川土地集团管理团队有新的谋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金钟村项目区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根据以水定地、以地定种、以种增收的思路,采取“一台丘底有水田、二台半丘有良田、三台丘顶有风光”的“三台共生”模式,从而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农村风貌,留住乡愁,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