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处暑虽过,四川盆地却开启“炙烤模式”。8月26日,成都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多地气温冲至37℃以上。不止成都,四川省气象台此前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全省多地迎来高温热浪,局地最高气温已突破40℃。天气如此炎热,考验的不光是人,还有粮食作物。
这一轮高温天气,对四川粮食生产有何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川西北两季田稻区大部水稻正处开花期,川东南是再生稻的主要产区,处于发苗盛期或抽穗开花期。由于绝大部分头季稻迟熟杂交中稻品种开花期遇连续降雨,其结实率比正常年景结实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
近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徐富贤等科研人员深入田间观察水稻生产情况,发现目前川南泸县、富顺再生稻重点再生稻区的示范区再生芽发苗较好,对提高再生稻有效穗十分有利。但近期和未来10余天天气对再生稻高产极为不利,8月中旬以来至9月初,川南再生稻主产县(区)日最高气温达35℃~40℃,将造成再生稻结实率显著下降,特别是部分开花期对高温敏感的品种受影响更大。
大面积水稻生产时需注意哪些方面?徐富贤建议,一是尽量将稻田保持一定(5厘米以上)水层,避免高温与干旱对再生稻孕穗期与开花期的复合胁迫而出现再生稻绝收的重大灾害损失。二是喷施叶面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氮素200克,兑水25公斤喷雾,以提高植株对高温的抵抗力,相对提高再生稻结实率。三是加强对再生稻第三代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控制枯死苗和卷叶危害,避免因有效穗减少和千粒重下降而减产。
当前,四川夏玉米陆续进入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节点。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高世斌介绍,高温会打乱玉米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灌浆速率减缓,籽粒不能充分发育,从而导致百粒重(以克为单位的 100 粒种子重量)降低。同时,高温还会缩短灌浆持续时间,使籽粒不能充分积累干物质,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另外,高温条件有利于玉米螟、叶斑病等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进一步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和灌浆。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高世斌建议,生产管理上可根据情况,采用夜间适量灌水以降温抗旱、施用芸苔素类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等措施来应对,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控,最大程度减少高温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