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丹棱:推广杂交水稻 他们功不可没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4-08-29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感谢组织上把我们‘捞’出来,没有忘记我们。”78岁的老农技工作者,农民技术员瞿应安,饱含热泪激动地说,一个“捞”字,吐出肺腑之言。8月28日,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第一代杂交水稻制种农民技术员座谈会。局属相关科室、县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党支部、老年协会等参加座谈。

当天参会的17位水稻制种老技术员

相隔48年之后,第一代杂交水稻制种农民技术员重新相聚在一起,近半个世纪的约会,让大家倍感兴奋,发自内心深处感谢农业农村局没有忘记他们。农民技术员们回忆了1976年首次引进杂交水稻种子在全县种植500亩、首次从事杂交水稻制种133亩的全过程,往事历历在目。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决定,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海南利用光热资丰富的优势,进行一年三代地繁殖制种。以海南为基地分期分批为全国各地培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人员,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推广杂交水稻。

丹棱县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积极参与,挤进了全国首批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人员培训队伍之中。1975年冬派出农技人员到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海南冬季播种水稻,春天收获。拿到亲本种子后,再拿回丹棱,正好是春播季节。1976年春,为了将海南带回的种子进行集中制种,同时也是科研示范,县上决定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培训的“721农校”,实践基地选在当时的唐河公社团结2队,并在生产队划拨133亩优质水田作为“721农校”的制种试验田,当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972公斤。

1976年,县上要求每个公社选派一至二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德才兼备,踏实肯干,谦虚好学,舍得吃苦的农村青年,加上县农业局农技站聘请的农技员等24名作为“721农校”的学员。时至今日,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2岁,年龄最大的71岁,除开已故人员和个别缺席而外,当天参加座谈会的有17人。

该县杂交水稻制种第一代技术员,为全县粮食增产、经济增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希望老一辈技术员在同享天伦之乐,安享幸福晚年的同时,继续为多产粮、产好粮贡献余热,为端牢中国饭碗再作新贡献。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