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绵阳安州区河清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把希望“写”在田野上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4-11-07

绿意盎然的农田整齐划一,现代化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大型农机在田野间轰鸣……对于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的众多种粮户而言,如今的农业生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未命名-1.jpg

“零碎散”化作“大块田”

走进河清镇五海观村,一片广袤无垠的农田映入眼帘,规整平坦,道路宽阔,配套完善的灌溉设施一应俱全,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初显。河清镇五海观党委书记王远春介绍说,“过去这块土地由众多农户分散经营,田块零碎,道路不畅,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都不尽如人意。”

一笔笔小账汇聚成大账,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依托高标准农田,有力带动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增收,推动粮食生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image.png

张祖强 摄

“传统式”迈向“现代化”

放眼沃野田畴,无人植保无人机、自动虫情测报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实现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机械化作业率100%,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农业实现了从“指望经验”到“依靠数据”的转变,智能化、机械化成了河清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和新亮点。

除了智能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在高标准农田上应运而生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一大亮点。我们还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吸引区内外206家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经营,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315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27.5%。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农业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未命名-1.jpg

“村里富”更要“村民富”

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突出。绵阳市安州区上田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敏兴奋地说,“过去农田条件差,农机作业难,种地成本高。如今,土地流转整合,收入大幅增长,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镇里的干部为农户算了这样一笔账,以一户3名劳动力、5亩耕地为例,通常情况下,自己耕种的年收益1万元左右。土地流转后,流转费收入最低3500元/年,同时,最少解放劳动力1人,在附近合作社务工,按照10元/小时,每天做工8—10小时,每月务工20天,人均务工年收入约1.6万元左右,与自己种地相比,收入增加1倍左右。

“耕地条件变好了,业主愿意来了,流转价格也高了,实现了集体、农户、业主三方共赢。我们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租金由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每亩400元—600元增加到建设后的每亩700—1000元左右,土地流转收益同比增加42.71%,各类经营主体减少生产经营成本100余万元,解决闲置劳动力350余人,存地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通过这一模式,我们村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9万元。”河清镇金花村党委书记薛兴全自豪地说道。

“下一步,我镇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农田土地‘潜力’,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农业发展快速高效的目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让农田真正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河清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康程豪表示。(供稿/供图: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 胡远飞)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