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县:鲈鱼养殖新模式 拓宽乡村致富路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4-11-21

近年来,四川泸县以科技赋能,大力推广现代设施化渔业产业,不仅有效解决了水产品死亡率高、尾水污染、生长周期长等带来的高风险养殖问题,还节省了养殖空间、降低养殖成本,让养殖效益成倍增长。

11月18日,位于泸县海潮镇小白村的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设施渔业养殖基地,一个个大圆桶的养殖池呈现在眼前,养殖池中波光粼粼,工作人员往桶中撒一瓢饲料,水面瞬时炸开了花,一条条鲈鱼跃出水面争相抢食。

未命名-1.jpg

“我们每年只喂养一批,在端午节与中秋节期间上市。这个期间外省的鱼由于高温天气进不来,我们的鱼就能卖个好价钱!”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负责人赵锡林说。

他共建设有13口巨型桶,每桶口放养13万尾左右,明年端午节到中秋节之间上市,估计产鱼17万到20万斤鱼之间,按今年每斤21元价格来算,产值在340万元至400万之间。

赵锡林的现代设施化渔业养殖基地于2022年建立,共有13个圆柱形的养鱼池,每个池子直径25.5米,高2.2米,占地面积仅0.7亩左右,平均每个池子投放了13万尾鱼苗,相当于外塘养殖10亩塘的养殖量,相比传统鱼池,这些巨型鱼桶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产量高等优点,同时还有效摆脱了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限制。

好水才能养好鱼。赵锡林的养鱼基地毗邻沱江,水源有保证。基地采用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建有进排水管道系统、智能增氧系统、自动集排污系统、尾水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鱼的粪污通过底部水管排出进入过滤设施,最终到达化粪池发酵成为优质有机肥,为基地种植的牧草、蔬果等提供养分,养殖池水排出后则经过过滤、沉淀、杀菌等处理程序再回到养殖池,养殖全程达到零排放、无污染,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我们这个设施渔业全部是智能化管理,不管是水和电,全部都在手机上就可以操控了。如果增氧机停了,马上手机上就报警了,电话就通知你来了,马上去开增氧机。水一停了,直接就通知你了。还有想开哪个塘的机器,关哪个塘的机器,直接就手机上操控了。”赵锡林说。

“2022年,海潮镇小白村赵锡林引进一种新型养殖模式——高密度生态养鱼,这种占地小、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养殖模式探索出了致富新门路。”泸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罗其刚说,这种模式是国家政策支持倡导的。

“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圆桶高密度养鱼具有产出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鱼的吃喝拉撒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池塘中,水体环境难以控制,但水循环高密度养殖模式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罗其刚说。

循环水养殖相当于把水重新净化一遍,消毒后再循环使用。而鱼池中装有的水位传感器等设备,配合相关软件系统,可对养殖各阶段的生产工作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实时报警并自动处理。相比传统渔业养殖,如今,一部手机、一套智能操控系统就可以实现精准化、集约化管理。

近年来,泸县围绕高质高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按照“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的发展思路,盘活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通过对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进行控制,使其在最适水温、最佳水质、最优光照和最合适溶氧的环境下生长,提升经济效益。2024年,泸县稻虾综合种养超过16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5.4万吨,年产值有望达12亿元。(供图/供稿:泸县融媒体中心 曾佐然 任丽莉)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