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名优茶采摘,为何成了茶农的“心病”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12-30

关键词 良机赋能
  四川是产茶大省。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连续3年超过千亿元,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但在茶叶尤其是名优茶采收环节,面临着人工成本过高、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制约。
  机械化是大势所趋。去年12月印发的《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为川茶实现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天空飘洒着小雨,邛崃市卧龙镇文君茶公园内,千亩茶园被笼罩在雾气里,若隐若现。12 月 28 日,一年的采茶季已过,茶园进入休整阶段,但邛崃市乡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鹏飞没有闲着。他对合作社这一年茶叶生产的账单进行了梳理,一个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
  “今年油费成本节省了30%以上!”陈鹏飞清楚地知道,这项开支主要来自采茶机的升级换代——过去几年,他在千亩茶园的夏秋茶采摘环节,采用油动采茶机,基本实现“机器换人”,但油费开销不少。“今年换成电动的,没想到成本省下这么多。”
  陈鹏飞茶园里夏秋茶采收机的应用,是四川良机赋能茶产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3年,四川茶园面积稳定在590万亩左右,其中机采茶园面积 276.37万亩。与此同时,一个窘迫而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机采主要覆盖夏秋茶采收环节,尚未涉及名优茶采收。
  名优茶采摘难题,成了“陈鹏飞”们的“心病”。

未命名-1.jpg

巴中市平昌县回龙村的茶园。 受访者供图

夏秋茶采摘 基本实现“机器换人”
  “从三月底开采的春茶,再到六、七月开采的夏秋茶,四川茶叶采收期可以持续到九月。”陈鹏飞告诉记者,采收是成本最高的环节,茶叶价格的一半甚至以上,都是采收环节的人工成本。
  为此,他很早就开始尝试机械化采收。相较于春茶,夏秋茶对茶叶采收质量要求较低,在陈鹏飞的茶园可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在春茶采收环节,每天需要300多个采摘工人,而到了夏秋茶采收时,只需要8-10个工人使用采茶机就能满足需求。
  夏秋茶采茶机逐渐在四川茶园中推广开,并呈现油动向电动过渡的趋势。这离不开农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研发。
  12月20日,记者跟随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邓佳团队,到访一家从事茶叶田间生产相关机具研发与生产的本土企业——四川国光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光园林科技”),其生产的修剪、切割、剪切相关设备,均采用电动力。
  该公司新动能机具项目负责人郭旺表示,电动较油动的优势很明显,尤其是在轻便性和节能性上表现优异。此外,由于电动采收机振动更小,在切割茶叶时能收获长度更短的叶片,从而满足更高采收质量要求。
  “茶叶长度越短,卖价越高。比如4—5月采收的春末茶,同一批茶,3~4厘米长的能卖6~7元/斤,而6~7厘米长的只能卖 2~3 元/斤。”今年,陈鹏飞将电动采收机应用到春末茶采收环节,大获成功。

未命名-1.jpg

工作人员演示新款夏秋茶电动采收机。

名优茶采摘 属精细活机械化尚有难度
  春茶中的名优茶,以一芽一叶甚至独芽为主,基本靠熟练的采茶工人手上的巧劲进行采摘,属精细活。而夏秋茶采收机大多采用切割原理,无法适用春茶采摘。
  研发名优茶采摘机,需另起炉灶。邓佳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投入市场,“我们的研发思路是开发出仿生机械臂,配合能适应丘陵山区地形的移动平台,组建成一套智能采茶机械设备。”
  “无论从技术性还是从经济性上考虑,难度都很大。”谈到名优茶采摘机的研发难度,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主任张小军坦言,近几年四川将以基础储备和研究为主,循序渐进,做出成熟的产品后,再逐步往市场推广。
  从技术性上来说,由于四川标准化茶园占比不高,采摘机很难有用武之地;其次,目前机械臂名优茶分辨率、采摘效率都较低,还不如人工。从经济性上说,由于未量产,基本都是定制化生产,经济成本较高,茶农很难承担。
  采摘过程中,独芽识别率不低于80%、独芽定位数量比例不低于80%、独芽采摘率50%~70%、采摘误差不高于0.5毫米、每芽平均采摘时间为2~3秒等,这些是邓佳理解的名优茶采摘机。但目前四川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有能力单独研发出来。
  如何攻关?邓佳认为应从多方面考虑。比如:需要一个名优茶芽的大数据库、一个能适应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的移动平台、一个把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集成方案,以及一个能把设计理念落地的生产企业。为此,寻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体,进行联合攻关揭榜,是他想到的对策。
  从2020年开始,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国光园林科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夏秋茶采收机等设备研发上,有一定合作成果。
  邓佳说:“我们在机械采收臂研发以及整体集成方案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希望通过与国光园林科技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等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结合各自优势,让概念加速落地变现。”
  价格和效率是陈鹏飞最关心的点。在他看来,电动夏秋茶采收机仍然存在着续航不足、充电时间过长等痛点,影响着使用效率。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名优茶采摘机的研发生产。
  《方案》提出,加快凝练薄弱环节农机装备需求。布局一批研发项目,实施“天府良机”集智攻关,支持引导省内外优势科研团队和企业针对需求紧迫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样品机”和“首台套”下地入田试验示范,逐步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相关团队的持续攻关,陈鹏飞的这块“心病”,或将不治而愈。但抵达终点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手记

名优茶采摘

一道必须攻克的难题

茶叶生产中,采收是重中之重。
  现实却是,茶叶初加工器械从杀青机、揉捻机到色选机等应有尽有、种类繁多。而茶叶采收设备严重不足。
  这一现象,不仅是四川茶业的痛点,也是全国茶产业的共性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技术上,目前国内采茶机的产业基础薄弱,相关技术储备不足,比如大数据库、图像识别等相关技术,以及仿生机械臂、适应复杂地形的自走装备等设备,还处于研发阶段。
  另一方面,除了考虑采摘机的采摘效率,还要从经济性上考虑,让产品价格能够被茶农接受。然而,由于不具备量产基础,名优茶采摘机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承受范围,离市场化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在采访过程中,茶农反馈最多的诉求就是降低人工成本。在体验过夏秋茶采收机带来的高效后,大多数茶农对名优茶采摘机翘首以盼。
  事实上,名优茶采摘机正是四川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将极大释放采摘潜能,降低成本,为茶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起到关键支撑。在四川茶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名优茶采摘机的突破,有望率先打开一个切口,助力四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因如此,“拿下”名优茶采摘机,是一道农机人必须攻克的难题。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