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尚永高 董登科
4月1日至4日,自贡市自流井区第十八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代表们发现,今年的人代会与往年有点不一样,身边多出了陌生的面孔。“我们首次邀请了辖区舒坪、仲权、荣边以及农团、漆树等乡镇的10名返乡农民工党员代表列席会议。”该区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道出缘由。
农民工党员代表列席人代会,这可是件新鲜事。他们如何为农民工代言,如何在会场内外唱响乡村“好声音”?对此,笔者进行了采访。
传递基层民声
是厚爱 农民工心声直达会场
聆听了区委书记黄志勇的讲话和区长向军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参加了分团审议,28岁的农民工党员代表、仲权镇群光村村主任杨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证明了区委、区政府对我们农民工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列席人代会,开阔了视野,“平时关心村上工作较多。参加这次会议,了解到了全区今后的工作目标、任务,这对我们基层干部而言,受益匪浅。”他表示,今后将从更高的认识上推进村里工作的开展。
36岁的农民工党员代表、漆树乡丁香村扶贫专员陈永接过话茬:“工作报告对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不但让我们扶贫干部明确了工作目标,更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报告重点提到了2019年将高质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以及重点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我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时不我待。”46岁的农民工党员代表、农团乡草堂村代理主任杨泽新动情地说。
列席代表们不光有会场上的感动,更有对当下农村的突出问题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能与人大代表同聚一堂列席会议,对我们来说既深感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农民工党员代表们说。会议期间,他们就促进自流井区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提出多条建议:进一步规范各种惠民政策的实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少跑路、多办事”的好处;提升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服务群众;扶贫工作要把“扶志”摆在首要位置,转变部分扶贫对象“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干部因待遇问题“留不住人”的难题……
条条建议不仅为自身代言,更是农民工党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提出的真知灼见。“农民工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良方’。”该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考虑和吸收农民工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不走形式、突出实效,对列席代表一视同仁,让农民工心声变成现实。
成常态 农民工党员扛起乡村振兴重担
据悉,自流井区1.2万名党员中,农村党员有1500多名。“这些党员在发展‘三农’经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模范引领作用,更是2.8万名农民工的中坚力量。”该区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区里一直把抓农民工党建作为乡村振兴引人才、聚人气的重要抓手,吸引了不少农民工中的党员返乡创业,并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今年“两会”前夕,自流井区创新工作模式,首次从部分乡镇的返乡农民工党员中选出了10名代表列席区人代会。这10名农民工党员代表,有村“两委”负责人、扶贫干部、企业老板,还有的是后备干部。代表中,既有养殖能手,也有实体经济能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带动一方脱贫致富。
扛起乡村振兴重担,需要广大农民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流井区聚焦“底数清、引得回、留得住、用得上”四个关键,扎实开展“四大行动”:“组织覆盖”行动,建立农民工党员、优秀农民工、农民工村干部、农民工后备力量“四本台账”,切实摸清底数;“真情关怀”行动,对返乡农民工及农民工家庭进行全覆盖走访“六个一”活动,为农民工党员制定包含“一徽两书一信”的新春礼包,传达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关怀;“真诚回引”行动,主动与农民工朋友打好“乡情牌”,在要素、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感情引、项目引、平台引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工朋友带资金、带技术投身家乡产业建设;“能人培育”行动,遴选优秀农民工为村级后备力量,同时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广泛吸纳返乡农民工中的能人担任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依靠“小切口”带动“大格局”,推动农民工党建工作落地落实。
下一步,自流井区将通过深入实施“党建强心”工程,积极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骨干力量,为决胜全面小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