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上涨:
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交易集散中心,特级茂汶花椒批发价达80余元/斤,较去年上涨超30元
原因分析:
主产地大幅减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预制菜调料等新业态对花椒原料需求显著增加
市场展望:
受极端天气及产量恢复滞后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两年,红花椒市场价格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
专家建议:
种植户应强化品质提升,生产优质花椒产品,增强市场议价能力
(李思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8月10日下午,凉山州冕宁县种植大户秦茂斌匆匆赶到县城花椒收购点,将刚采摘的千余斤红花椒以10.1元/斤的价格售出。“价格比前几年好太多了,而且几乎每天都在涨!”他感叹道。而在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交易集散中心内,批发商李小兵则以80余元/斤的价格成交了一单特级茂汶花椒。“去年一斤才50元左右。”
自7月中旬四川红花椒上市以来,从田间地头到交易市场,“涨价”成为产业链上各方的共同感受。往年萎靡的市场为何在今年扭转?此番涨价对椒农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进行多方了解。
汉源花椒
红花椒批发价连涨
胡志从事花椒批发生意13年,据他观察,今年是自2019年以来红花椒市场价格涨势最强劲的一次。
胡志的批发店开在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交易集散中心,今年店内中上级品质的干椒批发价已突破60元/斤,较往年上涨近一倍,其中四川红花椒主产区中品质最好的茂汶花椒已上涨至80元/斤左右。“青花椒价格和去年差不多,甚至还略低。但红花椒从开市起,每斤价格就比去年高出15元左右,而且每天还会涨几毛到一块。”胡志介绍说。
常利春的店开在胡志对面,他专营汉源花椒批发,汉源花椒的批发价也从开市时的48元/斤上涨至近60元/斤。“每天价格都不一样!”他预计后市行情看涨。
近年来花椒市场持续下行,红花椒价格低迷,而今年价格却强势反弹。好几个常年在全国各花椒主产区跑动、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商户们透露,减产是此轮涨势的最大推手。“尤其是红花椒主产区甘肃,今年三四月接连遭遇霜冻、干旱,导致减产。”四川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明钰介绍,极端气候引发的红花椒大幅减产,是本轮市场价格上行的关键因素。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花椒创新团队首席曾攀透露,受气候异常影响,预计今年全国红花椒产量将缩减20%-30%。
除减产外,此轮价格上涨还有哪些推手?曾攀分析认为,花椒种植的直接成本(如农资、化肥)持续攀升,主产区用工紧缺推高花椒采摘成本,加之预制菜调料等新业态对花椒原料需求的显著增长等,共同构成了此轮价格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
零售端影响有限
规模种植户成最大受益者
麻,是川菜的灵魂风味。花椒,自然是四川人厨房里不可或缺的佐料。此轮价格上涨,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几何?
“眼下,涨价冲击主要集中于批发市场和下游的连锁餐饮、加工厂,零售端几乎感受不到波动。”常利春表示。
记者走访成都菜市场也发现,当前汉源特级大红袍花椒零售价稳定在约100元/斤,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尽管终端消费市场波澜不惊,但此轮价格上扬的红利正清晰地向上游种植端传导。
自7月25日开园以来,秦茂斌见证了鲜椒收购价的持续攀升。“今年开秤价就有每斤7-8元,这两天涨到10元以上。”面对好行情,他难掩喜悦。
这份喜悦源于实实在在扩大的收益空间。在冕宁,鲜椒的人工采摘成本为每斤3元,加上水肥等直接投入,花椒种植环节综合成本已达每斤6元。去年采摘后期,虽然鲜椒收购价达到每斤7.5元,但扣除成本后收益空间仅剩约1.5元。
“早期收购价才两三元,去年算下来还亏本。”他坦言倍感压力,今年甚至不敢追加投入用于提升产量。
汉源椒农康大坪同样切身感受到这波行情红利。自8月1日开园以来,他累计售出的5万斤鲜椒已带来超50万元销售额。“刚开始每斤收购价就有9元,今天涨到13元了。”他说。
尽管仍有约20万斤花椒待采,康大坪却笃定今年是个丰年。“产量与去年持平,但收购价上涨,预计收入能比去年增加50% 左右。”在经历了连续七八年的亏损后,他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
有业内人士初步分析指出,受极端天气频发及产量恢复滞后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两年,红花椒市场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
“此轮行情中,规模种植户和优势主产区无疑是最大受益者。”曾攀分析道,“但对于普通种植户和非优势产区而言,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且市场议价能力薄弱,其收益改善空间相对有限。”对此,她建议,面对当前形势,种植户应着力强化品质提升,生产更优质的花椒产品,以增强市场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