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 邹娇
初秋的阳光洒满乐山市峨眉山市九里镇新堰村的田野,金黄的稻谷和青绿的蔬菜随风摆动,从该市沙湾区嘉农镇龙泉村引来的山泉水,沿着渠堰欢快流淌,浸润着1100余亩庄稼地。“要不是嘉农镇慷慨援手,引来‘救命水’,这片庄稼难以保住收成!”8月10日,九里镇党委书记吕超看着成熟的庄稼,感慨地说。
今年春末,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新堰村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当地灌溉水源几近枯竭,大片农田面临干旱风险。面对旱情,九里镇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调研,可镇内水库、塘堰均已接近死水位,根本无法满足灌溉需求。“不能眼睁睁看着庄稼绝收!”吕超当即带着镇村干部直奔紧临新堰村、水源相对充足的沙湾区嘉农镇求援。
“都是种地人,哪能看着乡亲们遭这份罪!”嘉农镇党委书记熊守军了解实情后,当场表态全力支持。两镇镇村干部立刻赶往与新堰村相邻、水源较为充足的嘉农镇龙泉村,沿着溪流徒步勘察,踩着碎石测量高差,在路边溪畔手绘输水线路图。经反复论证,一套“从龙泉村集中供水点接引水源,通过架设管道、贯通既有渠堰输水”的方案迅速成型。
“旱情不等人。”当晚,施工队连夜筹备,次日清晨,架设管道的工作就在晨曦中展开,原本寂静的山坳,机械作业声和干群劳作声响成一片。仅用数天时间,架设的1.8公里管道就与新堰村原输水渠堰全线贯通。当第一股清澈的泉水顺着渠堰流进新堰村的农田时,村民一阵欢呼雀跃。
此后,新堰村尽管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持续晴热少雨气候,但有了这股“救命水”,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未受旱情影响,长势良好,最终迎来了丰收。
如今,水流虽已贯通,但两镇干部并未松劲。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露天渠堰里不时沉积的泥沙又让吕超和熊守军坐在一起盘算:“得趁机把渠堰整饬一下,不然遇上暴雨或山洪容易堵,今后天旱起来又会有大麻烦。”经过双方商讨,决定由九里镇申请相关饮水保供项目,嘉农镇全力协调配合,对该段露天沟渠进行清理加固,以彻底解决输水问题。
“这引来的不仅是一渠‘救命水’,更是用守望相助的情谊架起两地携手共进的连心桥。从紧急驰援到长效共建,这股流淌的清泉见证着跨区协作的力量,也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担当精神在田间地头深深扎根,为守护共同的粮仓筑牢了基石。”熊守军和吕超表示,两镇将秉承这种协作精神,以此为起点,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农业技术交流、水利设施共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和抵御自然灾害等领域深化合作,并把这种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互帮互助、携手前行,让团结的力量像这渠清泉一样,滋养更多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