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莉 叶紫林
眼下正是水稻出穗关键期。8月11日,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顺家村水稻种植基地,业主叶文霞拨开青绿的稻穗,指尖划过饱满的谷粒,笑着说:“你看这稻穗,颗粒攥得紧实,比去年这时候还饱满些。”语气里满是对丰收的期望。
“水稻穗期缺水,稻穗会‘瘦’下去,产量最少减一成。”叶文霞说,往年这个时候,他天天往田埂跑盯水源,今年却省心不少。这变化,源于村里灌溉保障的升级。
“我们村水稻灌溉主要靠天鹅水库和大柏树水库的提灌站‘输水’。”顺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良均介绍,今年开春,镇上提前对提灌站做了全面检修——换了电机配件、清了管道淤泥,“往年要抽4次水才够,今年抽1次就能把沟渠灌得满满当当,稻子照样长得饱满。”
更让村民安心的是“双路供水”的保障。李良均指着远处一条新修的支渠说:“毗河供水的水今年引到了村口,提灌站的水加上毗河水,就算再旱几天,稻田也旱不着。”
解决了“喝水”问题,病虫害防治也没落下。正聊着,丹山镇农技员骑着电动车来到田边,看了水稻长势后说:“李支书,最近得注意防稻飞虱,这时期稻子水肥足,更要盯紧,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样的上门指导,入夏以来每月都有两三次,村民有防治疑问,一个电话农技员就会赶来。
“抗旱不是‘临时抱佛脚’,得把功夫下在平时。”丹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海涛说,今年针对水稻抗旱,该镇提前布局:新建维修提灌站、引毗河水入村、加固维修田埂,“顺家村这1000亩水稻就是‘试金石’,抽水次数少了,供水保障反而更稳了。”
如今,顺家村的水稻穗粒饱满,预计9月中旬即可收割。这背后,是雁江区抗旱保粮的全局部署。入夏以来,雁江区以“抗大旱、抗长旱”为导向,按“开源节流、科技赋能、分类指导、保粮为先”思路施策,通过抢蓄水源、推广节水技术和科学灌溉等措施,确保全区26.9万亩水稻在关键生长期“喝足水”。
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旱情、墒情监测预警,动态调整应对策略,推进水利设施改造与管护,切实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贡献雁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