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宝林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8月10日,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党群服务中心洋溢着喜悦。140余名参与“天府森林粮库”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的村民,有序排队签字,领取总额逾20万元的第三笔工资。
“家门口干活,顾家、挣钱两不误,真好!”来自石陇村的村民王小红接过1800元现金笑容满面地说,这是种竹荪和除草的工钱,捡竹荪、收竹荪的工钱还没领,全部加起来能有七八千元。
这笔家门口的“生态收入”,源自长宁县省级示范项目、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该县乘势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竹子之乡”优势,在梅硐、双河、龙头三镇四村大力推进总投资3616.5万元的项目建设。
项目核心在于立体开发、高效利用。建设5000亩笋用竹林定向培育示范区,同时巧妙利用竹林荫蔽空间,“见缝插针”新建1150亩竹荪、球盖菇等食用菌高标准种植基地和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配套完善巡护道、水池、管网等基础设施,让林下空间焕发勃勃生机。
“这是今年第三次发放工资,预计农历九月还有一次,全年工资支出将在80万元左右。”项目具体实施方之一、梅硐镇正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光辉介绍。
正辉合作社的林下竹荪种植,正是长宁县探索“竹+菌+药”“竹+菌”“竹+药”等生态循环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的成功缩影。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竹林空间和特有的荫蔽湿润小气候,实现菌类、药材生长不与主栽竹子争地。更妙的是,其废料(如菌包)能还田增肥,形成绿色生态循环链,显著盘活林地资源,极大提升单位面积产值。
“梅硐项目是‘以竹为本、粮经结合’森林粮库新路径的成功实践。”长宁县林业和竹业局局长黄进表示,“省级资金有效撬动了社会投入,突破了林下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实现了生态保护、林‘粮’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多赢共赢。”
2024年,长宁县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大关,林下种菌综合产值更是达到每亩6000元。“天府森林粮库”在竹乡大地的生动实践,在守护万顷竹海苍翠本底的同时,绘就了一幅生态富民、绿富同兴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