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次第亮起。在彭山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一盏盏路灯如同城市的“眼睛”,不仅照亮了市民归家之路,更成为支撑城市运转、提升治理效能的隐形基石。
正午时分,在迎宾大道路段,路灯维护员正在维修故障路灯。此时户外温度已达38℃,路灯维护员戴上安全帽,踩着发烫的工程车踏板,登上数米高的高空,按照规范程序高效地完成每一个维修步骤。
为了保障城区路灯的正常运行,像这样的维护人员,平均一天要完成多盏故障路灯的维修任务,处理速度快的需要几分钟,复杂的则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久。
据相关部门统计,入夏以来,全区累计处理路灯故障120起,日均处理量达3起,较去年同期增长10%。为确保及时抢修,全区4名维修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
夜幕降临,黄丰镇的村道上已是灯火通明。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暖黄色的光线洒满路面,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或悠闲散步,或驻足闲聊,成为点亮村庄的一道风景线。
说起以前的村道,住在道路旁的雷婆婆深有感触,家门口的公路由于缺少路灯,夜间出行不便,是长久以来困扰雷婆婆的一大难题。
今年,彭山区计划在农村主干道安装路灯5000余盏,将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不仅能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还将促进新能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低碳生活”的理念,照亮群众生活。从烈日下的抢修现场到灯火通明的乡村小道,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夜归人的路,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图文由彭山区委宣传部 曾泰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