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泳 文/图)一场大雨,将新都区新都街道泗义村冲洗得格外清爽。一户普普通通农家小院的围墙上,一只彩绘狸猫似乎正要跃上院墙。它毛发根根分明,眼睛炯炯有神,活灵活现,神采奕奕。
这是村民丁三孃的房子,二楼上却是画家李明的工作室,自打他还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系读研究生的时候便来到这里,10年过去,俨然成为村里的一分子。
这是一个川西坝子再平常不过的村庄,但白墙青瓦的小楼上,种了蔬菜和鲜花。院子里,随处可见艺术家以及他们留下的“痕迹”。据了解,像这样散落在各个院子里的艺术家,已经有70多位,大部分都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艺术与乡村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在村庄里悄然发生。
环境优美的泗义村
从农家院落到艺术展厅 生态与灵感撞个满怀
从成金青快速通道向新都城区方向行驶仅仅几分钟,田园青翠,草木葱茏,毗河穿村而过,“我们是新都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村,村庄2500多亩有1800亩都是绿化,生态条件很好。”泗义村党委书记刘家玉告诉记者。
沿着绿树掩映的村道向前,一幢装有落地玻璃门的房屋映入眼帘,墙上挂着“成都Rong空间”的艺术标牌。“这是付毅兵老师租的院子,他是广州美院的老师。他原来的学生考到川音美术系,在我们村上租了房子做工作室。他过来看了也很喜欢,就把这个院子整栋租下来了。”隔壁的村民向记者介绍,“付老师经常办画展,他的一幅画都要卖好几万元呢。”
推门进入,门口的非洲灰鹦鹉说着“你好”,金红色的锦鲤在池塘里欢快地游动,葡萄架上郁郁葱葱,成串的葡萄晶莹剔透,院子里还养了很多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从院子的建筑和布局能看出以前是当地典型的农家小院,经过艺术家的手,已是另一番天地——一楼是接待室和展厅,有长长的木桌,唱片机、茶台、咖啡器具,还有满屋的画作和各种艺术品;二楼则是一个个画室,铺满了各种画作以及颜料、陶罐、摆件等;三楼是用于休闲会谈的休息厅,走廊上全是各种画作。
付毅兵邀请记者在茶台边坐下,宁静的空间立即活色生香起来。茶香氤氲,音乐环绕,桌上铺了艺术桌布,背后墙上是苏州老绣品,宾客自在地交谈,美感、氛围感扑面而来。“这里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有一群艺术家在这里聚集,还有善良友好的当地人,对艺术创作者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态。”
画家的工作室
从农舍院坝到雕塑展场 乡居与创意碰出火花
从成都Rong空间出来,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一幢房屋的白墙被描绘出层层叠叠的山墙;一个通道整个画出了蓝天白云下的麦田;李明的工作室里最显眼的作品,有村里的枇杷树、川西农舍以及丁三孃的两层砖房。刘家玉告诉记者,自打这帮艺术家来了,村口的老树成了画布,院坝变成雕塑展场,连田埂上的野花都成了艺术品。
乡村为艺术家们带来了灵感,艺术也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他们扛着锄头路过,也能停下来瞅两眼墙上的彩绘,摸两把木雕;艺术家们经常举行的各种派对,村民都来参与。刘家玉告诉记者,目前村上已经有上百个孩子参加艺术类学习了,“村民可以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不仅提升审美意识,也为乡村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她说。
近年来,青年艺术家自发入驻村落,不仅重新激活了乡村废旧空间,也为当地村民与艺术家之间搭建起一种新的关系。截至目前,村内已吸引艺术创客70余人,落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黄云飞工作室、Rong空间、线外空间、丛空间等工作室10余个,涵盖油画、雕塑、版画等多个领域,创作空间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
付毅兵告诉记者,他在广州、岳阳、大理、林芝等地都有工作室,成功打造过许多以艺术为基础的融合业态,因此他这次回来专门把隔壁的一个院子也整租下来了,今后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场所、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还将有咖啡、文创、民宿、艺术周边,打造成一个可进入、可以坐下来慢慢感受的空间。
从艺术周边到文旅融合 创意与消费无缝衔接
泗义村以此撬动发展以画家部落、艺术研学、乡村野趣、露营团建、特色餐饮、农家厨房等多元消费场景为主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聚集海韵毗河湾、香城别院、红房子、泥巴地、弄茶里、平安鱼、毗河夜色、哑巴兔等10余家生态餐饮;月涧星禾、香城林溪等林下野趣场景,为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
据刘家玉介绍,村上还将有更大的动作,目前正计划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手工艺、民宿、艺术教育等,吸引更多艺术人才落地,同时规划“党建引领,泗义艺聚”项目,计划总投入约98.8万元,包括设计富有特色的画家部落导视系统,利用旧厂房、废弃用房、集装箱等打造公共艺术空间、组建青少年乡村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等;同时开展一系列乡村艺术文化活动,包括“艺聚泗义・绘彩新都”乡村艺术节、2025年成都双年展平行展,第四届“丛”展览——“苔藓没有坐标系”等,打造以艺术为内涵,带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特色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