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天文
近段时间,正是青脆李成熟时节,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巴山殷谭青脆李种植基地生机盎然。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游客贾女士说:“这里的李子很大很新鲜,汁水饱满,非常甜,我每年都来摘几十斤回去,老人、小孩可以吃,送朋友、送家人都可以。”
位于深山中的青脆李种植基地
难以想象,这片如今生机盎然的果园,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2017年,在村党组织带领下,该村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功争取产业资金70万元,引入2家种植大户,同时广泛动员村民集中流转土地,与经验丰富的业主合作共建,规模化发展五月脆、青脆李等品种,将2000余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青脆李种植基地业主殷久明表示:“从2017年以来,在村、镇、县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山地轨道车、进山路、便民路、杀虫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支持,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
游客采摘成熟的青脆李
有了支柱产业,桅子村进一步发挥“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基地务工双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鼓起“钱袋子”。村民袁开福说:“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坡,现在改出来后成为李子果园了,我们队共146人,整个70亩田土,平均每个人每年要分到200-300元钱。”
产业兴不兴,关键看支部。桅子村党总支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成为政策宣传、协调推动、规划实施和经验推广的坚强核心。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桅子村实现了从“空壳村”到产业兴旺、集体增收的“明星村”的华丽蝶变。
桅子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
桅子村党总支书记杨福平介绍:“下一步,我们党总支将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李子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农旅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当好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