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市江阳区:从种植到晾晒 农机手乐当“田保姆”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5-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翔 彭志勇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你别小看这台插秧机,一天能插近10亩稻田呢。”5月27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山镇龙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洪军在水田里一边驾驶着插秧机一边介绍。自2012年3月成立以来,专合社已经为1.6万多亩稻田提供了种植、收割等“一条龙”服务。
    退伍回乡务农
  今年39岁的王洪军是一名退伍军人。2010年,当兵12年(其中11年在连队担任农机手)的王洪军从部队转业回乡。他放弃了政府的工作安置,回乡搞起了农业机械化种植。他把家里的积蓄和转业安置费全部拿了出来,购买了插秧机、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
  如今8年过去,王洪军靠着他的10多台农机,组建起了泸州市最大的省级示范农机专合社,年耕作面积常年超过3000亩,自己流转的200多亩田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现在,他开始盘活这些“铁牛”,为更多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作业效率,节支增收。

image.png

王洪军驾驶插秧机替村民插秧

    提供农机服务
  “以前光靠种地,一年到头收入也就几万元。现在一到春种秋收,我只需干三个月,收入就有20多万元。”说到“铁牛”带来的效益,王洪军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回忆,起初只是想扩大种植规模,让村里撂荒的土地有人种。后来干得越来越起劲,投入的成本也增加了不少。为了节省成本,减轻劳动负担,他开始“养铁牛”。“我种着200多亩水稻、油菜,雇几个人采收,至少要20多天才能完成,这还不包括工人的生活费用。现在有了农机帮忙,不但可以全天作业,不受时间限制,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给其他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增加了不少收入。”王洪军说。
  “家里的12亩水稻,每年都要翻田、栽秧和收割、晾晒,高峰期得请几个人帮忙。现在好了,春播前给王洪军打个电话提前预定,他过来只用一天时间就帮我把地耕了。以前种地累,现在农机帮了大忙,省时省力还省钱。”62岁的方山镇白塔村村民李万才说,这几年若不是靠王洪军的农机专合社帮助,他根本没有精力来耕种这12亩稻田,怕是早就撂荒了。
    专心当好“田保姆”
  “成为一名资深的农机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王洪军说,自己在部队时,一开始他只会操作简单的农机具,经过11年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他能驾着大马力拖拉机旋耕、深松、收获等。“眼下春耕时节,最忙的不是农民,是这些农机具,像犁田、平整土地的拖拉机,一天都没个闲。”王洪军说,早在春耕到来前,他就认真地检修保养好了农机,就等着春耕一开始,帮助农民种下一年的希望。
  “做农机服务,要想赚到钱,就必须当好‘田保姆’,只要农民有需要,你能服务上,就能赚到钱。”王洪军说,为解决好农民的种、收、晒问题,去年合作社又投资 20 多万元,上了一组烘干设备,1天可以烘干60多吨粮食。去年在秋收时,尽管阴雨绵绵长达半个月,但因为有了烘干机帮忙,周边群众的200多吨水稻都及时得到烘干,没有一粒稻谷出现霉变长芽。
  对王洪军组建农机专合社“一条龙”服务农业生产的做法,方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李刚给予肯定。他说,以专合社为主导链接闲置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仅方便了农户的种植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农户现代农业经营意识。在逐步形成成熟的机制之后,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化链接农户对接市场,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契机培养种植习惯,使农户从传统种植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