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南部县:为了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6-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果 王林均 特约通讯员 张枥 文/图
  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部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静被授予“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她是此次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工作者。
  “获得这项荣誉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和压力。”载誉归来,刘静表示,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残疾人的生活更美好。
    构建保障网络解除后顾之忧
  熟悉刘静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几乎每天的必修课是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了解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残疾人的康复治疗进展情况。刘静和参加康复治疗的残疾人聊天,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真是感谢你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康复治疗环境啊,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近日,看到刘静,陪同女儿参加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张永珍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刘静说:“只要孩子们在这里能有一个好的康复效果,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填补南部县无残疾人服务场所的空白,刘静带上同事到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于2013年建成全市第一所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刘静每天都坚守在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尽管脸上晒脱了皮、脚板磨起了茧,但她却从来没有打退堂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黑脸理事长”。为解决残疾人康复资源稀缺、康复训练需要出县出市等问题,2013年6月,刘静又协调引进了南部爱心康复医院,南部县彻底告别无残疾人康复医院的历史。
  在刘静的努力下,目前南部县残联不仅为 567 人次脑瘫、385人次智障患儿和210人次0至6岁残疾儿童的残疾人家庭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还协调医保部门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医疗负担。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关爱和服务,刘静协调有关部门在全县建立残疾人村(社区)康复点20处,培训、指导康复员35名,建成县、乡、村三级网络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南部康复”模式。

刘静(中)在产业园了解情况。

    帮助自主创业重树生活信心

  南部县升钟镇回龙场村的南部县月亮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3条生产线上,包括3名残疾人在内的18名工人正在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整洁的办公区内,技术部、财务室、销售部等部门一应俱全。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何德财说都是得益于刘静的帮助。
  2000年,因为工地上的一次意外事故,何德财失去了3根手指,被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受伤后,我便再也不想到外面搞工程了,可是回家后又能干什么呢?”何德财说,在意外事故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仅受到了来自身体残疾的折磨,更失去了继续奋斗的信心。
  “你有在外经商搞工程的经验,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什么不自己在家乡创业呢?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可以帮你想办法一起解决嘛。”2014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刘静主动找到何德财,鼓励他自主创业。
  “有‘娘家人’的帮助和支持,我还怕什么?”何德财回想当初从命运低谷逆袭的场景感慨颇多。2014年9月,南部县残联相继投入10余万元,帮助何德财在缺水、断电的情况下建成了以生产豆制品为主的月亮湾食品有限公司,还帮助落实了用工、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
  “作为一家地处升钟湖景区的民营企业,帮助它提升知名度和打开销路是使其发展壮大的首要任务。”刘静说,月亮湾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她先后到省残联等部门协调,不仅将其打造成为全省的“双创”基地,还协助其在京东网建成了助残商品销售平台,帮助其拓展销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有一定能力的残疾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鼓励、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刘静介绍,近年来县残联先后注入扶贫资金60万元,帮助残疾人发展致富产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30余场次,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建设产业园区拓宽收入渠道
  这段时间,楠木镇花冠庙村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园一派繁忙,刘静和同事前往参加义务劳动。“明年,这些树苗就要挂果了,这可是所有贫困家庭脱贫奔康的希望。”刘静叮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要组织群众加强对产业园的管护。
  楠木镇花冠庙村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园建成于2018年10月,种有脆红李350亩、美国大樱桃50亩,包括25名残疾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贫困人口均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该产业园。
  因为8年前右小腿失去知觉,家属又双目失明且患有糖尿病,黄道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拮据。“现在好了,我在产业园中打工干点轻松活儿每年可以挣7000多元,加上入股分红1000元,脱贫是完全没问题了。”谈到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园建成后给他家带来的变化,黄道元喜上眉梢。
  “等到明年果树全面挂果后,所有贫困残疾人的收入还会增加。”据该村第一书记戴小荣介绍,为了增加该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他们在县残联的指导下,通过“生产力植入法”推进贫困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让贫困残疾人参与股权保底分红和二次收益分红,切实提高贫困残疾人的收入。
  据了解,为了拓宽贫困残疾人的收入渠道,刘静还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园15个,成功探索“生产力植入法”,实行贫困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为入股贫困残疾人开启了“脱贫奔康”快车模式。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