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雷卓鸣 特约通讯员 黎亮
彭山是“中国长寿之乡”,境内的10条河流给了彭山人生生不息的源泉。如何守护好这10条“生命之河”,是彭山人一直在追求、探索、行动的大事。多年来,彭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深化河长制,推进制度创新,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全面提升河湖长制质效。确保河长制有章可循
据了解,眉山市彭山区在2016年就出台了《彭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彭山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意见》《彭山区落实湖库长制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河长的设置和职责,对河道、湖库保护实行时段管理、分段考核。此后,该区不断完善岷江等10条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机制,对10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一图一表、一河一档等措施,同时梳理年度工作重点,落实目标、问题、任务、责任等“四张清单”,确保河长制有章可循。
岷江彭山段 供图 眉山彭山区委宣传部
该区要求区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巡河,乡镇(街道)级河段长每旬不少于1次,区12人机动督察巡河队每周不少于3次督察巡河,村(社区)级河道长每周不少于两次巡查督导。通过实行痕迹管理,完善巡河记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对流域和各乡镇(街道)河段出入境断面水质实行月监测通报、季度考评、年度考核,落实提示、约谈、通报制度,按照相关办法实行年度综合考核。
2016年以来,彭山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累计巡河8000余次,发现解决村级以上层面大小问题280余个。10条河流水质改善
群众是河流的受益者,也应当是河流的守护人。彭山区积极动员群众,聘请了流域民间河长、工人河长、科技河长、巾帼河长、学生河长等参与到河流的保护监督工作当中。其中,江口镇率先实施小微水体沟渠、塘、堰长制,开展“六美”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彭山毛河 供图 眉山彭山区委宣传部
2017年,群众监督取得了实效。当年8月,有群众举报某公司非法自建水厂,并在被污染的沟渠旁取水,作为自来水出售。核实情况后,区水务局对该公司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该公司涉嫌非法取水立案调查,仅用4天时间便完成整改,群众满意度达 100%。而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多部门联合行动,并动员社区干部群众参与,全力打赢生态保卫战。
一直以来,工业、养殖污染是河流的重要污染源,也是河流治理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彭山区关停40座水库投饵肥水养殖和借水还水网箱流水投饵水产养殖,并关闭127个畜禽养殖场,年处理畜禽粪污2万吨,完善粪污处理设施850个,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
彭山区保胜乡水域 供图 眉山彭山区委宣传部
此外,该区还加快推进岷江干流、通济堰、毛河、湄州河、彭溪河流域生态节点打造,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新建了五湖四海、湄州河青龙段泗河村湿地公园、彭溪河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绿化美化岸线120余公里。
“水质改善情况,是河长制工作成效的综合体现。”据彭山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区全年平均水质达标地表水 IV 类以上河流达 9条,与2017年同期相比,有7条河流水质提升了一个类别。2019年一季度,5条市管河道达标三类2条、达标四类3条,10条河流全面完成水质改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