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唯为 刘静 张超
满山的桃子、脆李、梨子缀满枝头,游客络绎不绝,产业园里工人筛选、过秤、装盒,忙中有序……“今年水果产量比往年都要高,这几天都忙不过来。”7月21日,在产业园务工的平昌县元山镇石寨村贫困户张尔文高兴地说。
近年来,平昌立足区域实际,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产业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根据资源禀赋,突破性发展六大特色农业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行动计划,坚持走“科技+产业”“科技+业主”“科技+品牌”之路,围绕产业抓基地,建好基地带农户。
元山镇过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该镇抓住平昌发展的有利契机,构建了全镇产业发展新格局。
平昌元山镇中岭新村
政府筑巢引凤来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在我的创业历程中,要不是政府心贴心地支持,我不会坚持到现在。”元山镇石寨村业主朱霞感激地说。朱霞是简阳人,从朋友口中得知平昌县返乡创业政策后,毅然来元山镇发展农业产业。在她创业期间,元山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到园区、审批手续一站式服务……贴心的政策和服务支持让朱霞放下顾虑,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产业。如今,朱霞在石寨村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樱桃、脆李,今年第一年投产,就收入60余万元,明年预计能突破100万元。
2016 年以来,该镇从成都、重庆、简阳等地招引业主60余个,先后成立了平昌县秦巴东升寿桃种植合作社、新兴龙源种植合作社等60余家合作社。同时,通过修建产业路、完善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成功争取省农科院桃树育苗基地挂牌,选育出晚湖景、五月脆、胭脂等28个桃品种,贵妃、红润等4个樱桃品种,黄金梨等2个梨品种,青脆等5个李子品种,各品种在当地试种都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搭建平台走出去从羊肠小道到阳关大道
“以前水果怕卖不出去,现在就怕果子不够卖。”元山镇中岭村贫困户李如云告诉笔者。
近年来,元山镇通过乡村运动会、桃花节、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深度挖掘“福寿”文化,在西南地区打响了以“福桃”“寿桃”为主的产业品牌。该镇积极拓展销售链条,成立了农产品产销协会,统一注册“福寿”商标,利用通木村村企联建机制打造“平昌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并于2019年引进昌吉创佳农业有限公司,新建30吨冷冻仓储1座,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农产品产储销链条。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元山镇通过产销对接,线上线下互相融合帮助企业、农户销售农产品。采取实地指导、多轮次培训、技术服务和订单销售等方式,打造‘产储销一体化’模式。同时,利用招商小分队、元山商会等吸引乡友返乡创业,鼓励贫困户就近到园区务工,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传统产业裂变、带动群众脱贫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元山镇党委书记胥英豪如是说。
创新机制鼓钱袋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土地不用荒废还能分红,党的政策真是好!”7月19日,在元山镇佛岩村贫困户大会上,全场所有贫困户站立鼓掌,笑脸盈盈。
大产业要惠及小农户。该镇先后在石寨、新兴、佛岩三个贫困村率先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最低保障土地租金+按股分红”模式;搭建科技服务队、劳务输出队、产品促销队三支队伍,吸纳村民务工赚薪金;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五小”经济园赚资金,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
在做好产业提质扩面工作的同时,该镇还以三产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和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继续配套完善插旗山乡村旅游景区附属设施,加快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接待设施和景区游乐设施招商引资,以国家 AAAA 标准持续推进福寿旅游景区建设,并依托巴山新居旅游环线,实力打造“福寿乡村·魅力元山”的旅游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