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本月初,仁寿县百年梨乡曹家镇在成都举行了一场推介会,其拳头产品“六月雪”现场拿到了两家企业每年直供20万斤的订单!
“六月雪”其实仅是“百年梨乡”曹家镇发展梨产业的一个折射。多年以来,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梨品种,发展至今已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并通过开发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
果农正在摘梨
按需求种梨梨价提升三四倍
7月18日,在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曹家镇高河村五组农户刘子云正在为梨子装箱。
“我种梨有10多年了,有黄金梨、丰水梨等品种,目前亩产值上万元,比三四年前提高了两三千元哦。”刘子云说,“今年每斤梨子比去年涨了1元钱。原因是梨的品质提高了,宣传力度加大了。”
曹家镇素有“百年梨乡”之称,其境内有7万多株百年以上古梨树,因而,曹家镇也是仁寿“南梨北杷”水果产业布局的重镇。
“之前曹家梨都是老梨树,树龄太长、产量低、品质差,种植零星分散,2000多亩梨园都是四边折合面积。”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果树站原站长邹桂林说,1994至1996年曹家引进了金花梨,1996至2011年又新发展了丰水梨、黄金梨,由于这些品种都是中晚熟品种,近三年,曹家又提倡发展各方面表现更为优越的早熟品种“六月雪”。邹桂林说:“‘六月雪’在枇杷罢市不久的6月中下旬即可上市销售畅,价格比中晚熟品种每斤高1—1.5元;开花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树势恢复,能克服大小年。”
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监事长陈明玖说:“以前,我们的梨品种杂七杂八有二三十个。后来,我们就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品种,最先发展的是晚熟的金花梨,当发现丰水梨在成都每斤卖七八元的时候,我们就栽丰水梨,丰水梨相对早熟,但不耐贮存和运输,因此,我们后来又引进了果形大、口感好、细腻化渣、耐贮存运输的黄金梨。”
“经过合作社从生产上‘五统一’,以前1元一斤都卖不出去的曹家梨现在售价普遍提高了三四倍。”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军说,“特别是2015年至2017年,我们通过老梨树与幼树反复授粉、嫁接培育的‘六月雪’,目前已新植4000亩,合作社收购价每斤达到了4.5元。”
据了解,曹家梨目前已规模成片发展2.6万亩,品种从单一的中熟、晚熟调整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均衡合理搭配的格局,每年从6月下旬至9月底,“六月雪”、丰水梨、黄金梨、金花梨次第上市,鲜果销售期长达三四个月。
延长产业链做大规模壮产业
近年来,通过省农科院专家定期指导、当地“土专家”现场培训,果农们通过套袋解决了“六月雪”果锈较多、缺乏卖相等问题,并积极推广“主干型”和宽窄行栽培模式,增加梨园的通透性,提高了品质。
美中不足的是,梨园每年有大约10%的缺乏卖相的次果。怎么办呢?
“20斤鲜梨可加工成1斤梨膏,这解决了大量次果的出路!”陈军说,2016年8月,合作社的一条加工生产线投产,并通过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共同发力,一步步打开了梨膏的销路,“2017 年卖了 1 万斤,2018年达到2.5万斤。今年,我们又建了一条生产线,向生产5万斤梨膏奋斗!”
曹家的所有梨园每天仅能向合作社提供6000多斤鲜果用于生产加工梨膏,还未达到满负荷加工 8000 多斤的量。陈军表示,今年合作社将在曹家梨树社区新植260亩“六月雪”。
“前不久,我们与伊藤洋华堂、眉山宏远签了订单,每年要分别向他们供应10 万斤‘六月雪’。目前我们投产的‘六月雪’才 2000多亩,因此,还将规模发展8300 亩才能满足客商的需要。”曹家镇镇长黄小芮说,下一步,曹家镇将融合 4000多万元的省、市、县项目资金,打造田园综合体及省级4A景区,“做大梨规模、做强梨品牌、做高梨品质、做活梨文化”,形成“3 月看花,6至9月吃鲜果、品梨膏,其余时间看古梨树”的一三产业联动的格局。
看到曹家梨产业的发展前景,一批在外打工青年陆续返乡创业种植梨树。仁寿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曹家分中心会员闵绍良说:“我们分会有一半的会员都种梨,已发展近1000亩。我现在的30亩也想再扩大规模,除‘六月雪’、丰水梨外,我正在试种新品种‘曹红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