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吴乾超 记者 何金委 文/图)“里面有些干粮和水果,拿着路上吃。”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农民工返岗复工也迎来了高峰期。为切实抓好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工作,邻水县举办了“春风行动”返岗专车服务活动,让邻水籍农民工搭上返岗直通车,安全、有序返岗。活动现场2月19日中午十二点半,参与本次送农民工返岗的大巴专车便停在了邻水汽车客运中心站台前,车身上醒目的条幅很快便吸引了本次返岗农民工们集中到专车停放的站台周围。现场工作人员向大家详细讲解了招聘信息的快速获取方法和返岗复工以及在外务工期间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后,便给大家送上了包括面包、橘子、苹果、牛奶等物品的送行大礼包,保证每位农民工朋友即便在返岗路上也能保持充足的营养。“这次到广州务工不但有免费车,还有食物、礼品,再加上其他的照顾,相信一路上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参加本次活动的邻水籍农民工彭建凡一边翻看着礼包袋里的物品,一边高兴地说。据了解,本次搭乘返岗直通车集中返岗复工的邻水籍农民工共计36人,他们将由专车从邻水送往重庆,再统一搭乘返岗专列前往广东返岗复工。此外,2月20日下午,邻水县还将组织一场农民工返岗服务活动,帮助农民工轻松便捷返岗复工。“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邻水外出务工人员的返岗服务工作,并积极利用邻水驻外农民工服务工作站,为大家提供就业、创业以及生活服务,让大家在外也能安心工作,开心生活。”邻水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吕小峰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严勇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笔者近日从广安市人社局获悉,该市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2023年,全市农民工转移就业1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10多亿元,同比增长4.5%。  该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就地就近在市内县内企业务工,从事工业产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以及在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岗位工作,还有的农民在快递物流、外卖送货等岗位务工;一部分转移到市外就业,各级农民工服务机构、村(社区)网格员采取印发招工专刊,发放就业明白纸,乡村就业服务点办招工信息专栏和采取网格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措施,推介全国各地企业的招工岗位、薪酬、福利等信息,为农民工市外就业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同时,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邀请招工企业到广安考察劳动力现状。通过“内引外联”招工企业走进广安,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023年该市举办就业招聘和开展服务活动210余场次。2023年1月29日,广安市承办四川省“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招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邀请京东方等省内外 250 余家企业到广安招聘,现场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7800余人签订了意向性就业协议。  该市还按照“一县一特色”劳务品牌培育计划,开展输变电、家政服务、农村电商、智能制造、农村实用技术、民间技艺等品牌劳务培训,提升劳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该市打造“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个,培育市级特色劳务品牌6个,培训劳务品牌人员4700余人。  该市还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座谈,了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提供运力等服务,确保农民工市内市外务工有岗位、不欠薪、有奔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0
(冉鹏  邱海鹰)近日,四川省华蓥山区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在渠江东畔的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粮经复合种植基地,苟炳光等农民正驾驶微型耕整机整理刚收完菜头的农田,准备春播春种。苟炳光是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员,他介绍,2022年春季,大佛山村利用以工代赈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独资经营,在村头利用改造后的撂荒地、瘠薄地和低产田,兴建了“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采取粮油复种、蔬菜轮种方式,确保土地全年、全时段利用。同时与重庆涪陵榨菜、双福蔬菜市场和广安临港市场达成“订单式”收购协议,确保种植的蔬菜销路畅通。“今年春节前夕,我们村的‘订单菜头’再次获得丰收,村民们都分到了一笔‘过年钱’!”他笑容满面地说,“大伙儿得到了实惠,积极性也高了起来,春节收假第一天,我们当农民的也上班了!”在大佛山村血橙种植基地,赵渠彪正带领家人整修水渠。他家种植了200亩血橙,由于果树有些老化,很想改良升级,但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有实现愿望。春节前,他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抵押担保,向农商银行贷了5万元流动资金。“多亏有了这笔钱作保障,果子一收完,我便一边改造果园,一边嫁接良种。”赵渠彪乐哈哈地说,“今后,我可以让大家吃到品质更好的血橙了!”赵渠彪还介绍,去年底,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探索开展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拓展试点的部署要求,在全省选择了广安华蓥市等1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广安华蓥市则选择了条件成熟的永兴镇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施试点。“我们村的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员,都可以用股权证抵押担保去向银行贷款。”赵渠彪满意地说,“这些惠民政策,其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难,拓宽我们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赵渠彪一介绍完,便指着村头被暖阳沐浴的田野说,“你看吧,今年春来早,为了有个好收成,还未过大年十五,乡亲们便奔忙田间地头备耕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2-19
今年以来,四川省武胜县胜利镇在县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突出重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统战思想指导和推进集体经济在新时期高速发展,同时扎实推进统战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为全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以来,胜利镇红树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以发展晚熟柑橘产业为着力点,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统战力量促进集体经济显成效。胜利镇始终坚持“集体无小事、服务无止境、落实无折扣”的原则,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招商引资,服务于村社,其中红树村行政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位于G350国道旁,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2023亩,主导产业为种养殖业,其中流转土地800亩用于发展晚熟柑橘和优质蚕桑。红树村村“两委”、知名乡友、新乡贤、返乡创业人士等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资源、缺资金、缺项目的实际,着眼全镇晚熟柑橘种植面积达2.7万亩、年产果量达9450万斤的产业规模,结合自身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充分利用中、省、市、县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结合现有产品加工线及加工阵地,建成一个塑筐生产企业,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引进全自动塑造机4台,单台日生产量可达1000个。塑筐厂项目总计投资212.5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投入150万元,春雅水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62.5万元,双方议定春雅水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年利润中按照投资比例抽取分红,在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正收益的前提下提取并进行分配。1月17日,塑框厂正式投产,根据市场分析评估,三条生产线预计年生产100万个果框,可获大约50-100万每年收益;同时该项目为该村留守在家村民,提供长期岗位15个,季节性、临时性岗位100余个。胜利镇红树村党支部书记李萍表示,塑框厂的正式投产,标志着本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对于如何用好增加的村集体收入,村里也有了计划: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分红,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一部分改善村级公路、路灯、公共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本村人居环境;一部分资金继续投入塑框厂生产,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仅是村民得到发展红利,更是加速了本村的村容村貌建设及改善。下一步,胜利镇将继续探索集用统战思想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思路,以生产主体、生产现代化能力为突破口,从“农民、干部、能人、经济组织”四个群体着手,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激励干部内生动力、发扬“乡村能人”带头示范作用、提升经济组织竞争力与适应力,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创新业态,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供稿:武胜县胜利镇  姜航 张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袁佳铭)2024年春节临近,为保障华蓥市节日期间良好的禁捕秩序,有效防范和打击涉渔违法行为,根据省长江禁捕退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华蓥市组织开展了春节期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执法现场2月4日,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执法人员在市内渠江开展联合执法巡航,本次行动,执法人员拆除河边违规搭建的钓鱼浮台2座,收缴违规垂钓工具9套,电动遥控打窝船1艘,对违规垂钓行为进行了有效整治,执法人员还对商船、采砂船、餐饮船进行了执法检查。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多,华蓥市始终保持防范非法捕捞的高压态势,保证春节禁捕“不打烊”、宣传巡查“不断档”,有力规范管理休闲垂钓行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7
特约通讯员 白裕秋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璇【人物名片】  秦玉霞,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带领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人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人物故事】  春节将至,秦玉霞照常走在乡间田野。“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办公场所就应该在广袤的田间地头。”秦玉霞说。  多年来,秦玉霞的心里只有一个期望:让老百姓多打粮、打好粮。如何更科学高效地种田,是她一直深埋心底、不断求索的问题。“通过专业学习,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答案,为家乡做点事情,我觉得很幸运。”秦玉霞在田间记录玉米生长情况。 资料图片水稻直播 实现节本增效经过秦玉霞和同事们的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轻简、高效、绿色的水稻直播集成技术。“这项技术减少了传统水稻栽培过程中育秧、栽插两个主要生产环节,大大减轻了农民弯腰驼背育苗、扯秧、栽秧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秦玉霞说。  然而,示范推广水稻直播集成技术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失败和质疑。”秦玉霞说,前期在各地进行示范推广时,部分关键环节没有掌握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曾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通过不断组织大家学习、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要点,并督促各地在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技术,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水稻直播技术从2013年开始推广,到2018年,广安市累计示范推广水稻直播面积50余万亩,实现节本增收亿元以上,秦玉霞获得了2017年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2018年1月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扬为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水稻“六改”助力增产增收  在探索水稻增产增收的道路上,秦玉霞从未停步。广安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如何创新、如何增收?经过无数次的方案推倒重来,秦玉霞和同事们终于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广安地理气候条件的水稻种植新路径——水稻“六改”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  水稻“六改”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即一改高产品种为优质良种,提升产品质量;二改育苗移栽为直播,减少生产投入;三改水稻迟播为适时早育早栽,提高单产;四改盲目施肥为精准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五改人畜耕种为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六改化学防治普防普治为农药减量控害,探索出水稻二化螟性诱剂+稻螟赤眼蜂绿色防治,水稻“精准带药移栽”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让广安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田间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得到了大幅增加。  在2015年到2018年期间,广安市推广水稻“六改”技术,实现新增纯收益14.23亿元。该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人生就像种地,人懒地长草,人勤地出宝。”秦玉霞说,农技人员的工作就是将科学技术转化落实到田间地头,将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10余年的农技推广工作,让秦玉霞亲眼见证了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农村环境越来越美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邱海鹰)2024年2月5日,四川省华蓥市古桥街道由乡贤倡议并支持的首届“乡贤杯”篮球联赛(村BA )进入决赛并降下帷幕。各村、社区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组织的10支参赛队伍,历经13天的分组单循环和交叉淘汰赛胜出的队伍,决出了冠亚季军,并分别获得两头年猪、两只肥羊、十只活鸭的奖励。该赛事旨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丰富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自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在欢乐中迎接新春佳节。华蓥市古桥街道首届“乡贤杯”篮球联赛(村BA )进入决赛的队伍,在争夺冠亚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6
(甘子怡 记者 邓涵予)近日,邻水县丰禾镇高礅河蔬菜农业园区,1000亩土地上榨菜等蔬菜长势良好。“我们农场的蔬菜都是订单式,不愁销路。”园区业主之一张培洪介绍,种植前他就和重庆的一些大型商超达成合作。  配套重庆,是丰禾镇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该镇位于长江二级支流——大洪河流域,因水土肥沃、禾稼丰盈而得名,毗邻重庆,交通便利,目前已经发展起基础初步完备的工业、农业和旅游业,被邻水县定位打造“县域副中心”。  充分发挥川渝毗邻地区的区域优势,丰禾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县域副中心”建设。  2023年11月,新建及改扩建里程47公里的邻水县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建成通车,串联起让水湖、白茶基地、泥汉坪、国家4A级景区五华山等旅游景点。丰禾镇是这条线路上被串联景点最多的乡镇。  “路通了,我们计划打造川东渝北‘短途游’‘周末游’目的地,吸引周边特别是重庆游客。”丰禾镇党委书记王波告诉记者,丰禾镇正全力打造五华山、泥汉坪、让水湖大旅游环线,培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化”等新业态。  地域优势也在工业发展中显现出来。在丰禾镇轻工园区的兴兆兴服装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卸货,并用自动化设备切裁片。“现在生产的这批订单价值约4000万元,将发往美国。”该公司总经理程志勇说,园区西接武胜县丝绸产业,北接前锋区、大竹县的技术原料支撑,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并渐成规模,“如今,公司还在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为提升治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增强了底气。该镇正在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辖区内特困人员、老人等提供日托养、半助餐等一站式服务。全镇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也在陆续增添滑梯、健身器材等设施,让各年龄段群众都能“有所乐”。镇上便民服务中心还新开通了“赶集不打烊”、法定节假日延时服务、“政务+”等服务。  王波表示,丰禾镇将继续按照建设县域副中心的要求,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补短提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更好发展,擦亮“明月山下粮果仓,大洪河畔旅居地”名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5
(王林 记者 邓涵予)近日,位于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的和邦生物年产50万吨双甘膦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50多台塔吊、100余辆工程车、300多名工人合力奋战项目建设“开门红”。  2024年,广安提出围绕三大产业,发起工业崛起、农业增效、文旅提质三大攻势。开年乘势,广安已经行动起来。如何崛起 加快构建“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和邦生物年产50万吨双甘膦项目总投资167亿元,是广安建市以来引进的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2023年,和邦生物双甘膦、诚信钛系列、利尔绿色植保、玖源新材料四个投资过百亿元的工业项目,被广安列为该年度项目投资“一号工程”。  过去一年,这四个重大项目“进度条”频频刷新。和邦生物双甘膦项目已取得“三评”,3万平方米厂前区和总部基地同步建设;利尔绿色植保系列项目部分子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诚信钛系列项目部分子项目加快建设;玖源新材料项目年产10万吨DMF和10万吨NMP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  以2023年为“项目突破年”,广安明确构建“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目标(壮大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3个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轻纺3个特色产业,培育1批新兴产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同时“挂图作战”推项目,建立重大困难问题“提级管理”机制,破解重大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瓶颈,并围绕重点行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稳订单、扩产能、拓市场,成效明显。  2024年,广安发起“工业崛起”攻势,制定“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医药健康产业产值翻番,完成工业投资350亿元以上。  开年以来,广安经开区、岳池县等地经济合作部门负责人先后到湖州、合肥、深圳等地招商。今年广安还将开展招商引资“四季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链招商,新引进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如何增效 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  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入冬以来,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地形复杂多样、耕地零星破碎等特点,该镇对田土进行立体调型,配套机耕道、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农业基础设施,计划年内将全镇90%以上耕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去年以来,广安市将筑牢“耕”基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遏制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撂荒”行为,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广安市大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区标杆”做法获省政府督查通报表扬。  高标准农田建好后,谁来种、种什么?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广安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原则,打破田坎地界,消除“碎片土”“巴掌田”、撂荒地,推行“先流转后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100%,累计建成优质粮油基地55万亩。  “人坐在办公室便能实现对1.2万亩园区的科学高效管理。”在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集中应用,帮助该园区实现3年内从“省三星级园区”升格为“省五星级园区”,成功纳入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今年,广安将发起“农业增效”攻势,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  城乡融合发展也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今年,广安将聚力跃升县域经济能级,加快实现县乡村深入融合、协同共兴:支持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打造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发展壮大23个中心镇,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打造县域副中心;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如何提质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枢纽  1月29日,华蓥市红岩乡的“上山上·有朵云”民宿,数名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景观和灯光,为春节期间的正式营业作准备。  “民宿一期春节假期正式投运,我们正根据试运营期间的客户反馈进行优化提升。”该民宿负责人介绍,节日期间还会组织民俗体验活动。  过去一年,广安围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做活文旅。2024年,广安将发起“文旅提质”攻势。  “我们将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枢纽城市。”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安文旅将在景区提质、文旅形象提升、文旅新业态破冰、文旅名牌创建、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合力汇聚、精品培塑惠民7个方面展开行动。  今年,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将整体提质,完成“两馆”改陈;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将建成;还将启动建设华蓥山西大门、冰雪世界、上山索道等项目。  1月30日,2024“新春有约·乐游广安”文旅宣传推广活动举行,推出30多项活动。2月1日,广安市博物馆开馆试运行,红陶跪坐俑等四件“镇馆之宝”亮相。  “广安文旅将坚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安将加快推进乐活城“景区+乐园+演艺”主题景区整体重塑,推出华蓥山红色演艺、夜游渠江、低坑大瀑布演艺等新业态,以市场化形式引进一批演唱会、音乐节、经典剧目。  同时,广安文旅系统还将抓住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持华蓥山川渝文旅一体化发展等机遇,推动川渝共建大华蓥山文旅联盟,借力借势开展文旅招商推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  “2015年,我来到这里开叉车,平均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广安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叉车工刘红平说。  近年来,广安市坚定不移抓好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稳岗就业、劳务输出、帮扶车间等路径推荐和安置脱贫人口就业11.56万人。  抓培训,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能力。针对脱贫人口现状,分期分批对文化和技能“双贫血”的脱贫人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包括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物流快递、民间技艺、家居装饰、农村电工等,并协调用工企业对脱贫人员进行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电子通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抓帮扶,指导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暖心行动”,送岗位进村组、进家庭帮扶就业;鼓励农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脱贫人口就业;帮助脱贫人口输出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全市现已建成镇、村就业“帮扶车间”96个,帮扶农村脱贫人口就业1700余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排脱贫人口就业1.52万人次,发放岗位补贴0.48亿元。  抓就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元旦、春节期间和重要时段,市、县人社部门、企业还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聚焦脱贫人口中残疾、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保障脱贫人口就业安置;巩固脱贫成果,开发农村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家庭经济收入;发展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产业,开发就业岗位优先用于脱贫人口就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31
(冉鹏  邱海鹰  摄影报道)四川省华蓥市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中,利用永兴镇大佛山、马架坪等村改良后的撂荒地、瘠薄地兴建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 采取粮油复种、蔬菜轮种方式,确保土地全年、全时段利用。春节前夕,产业园种植的2300余亩订单销往重庆等地的青菜头喜获丰收,当地农民奔忙田间,在开心中收获新年“第一桶金”。1月28日,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的农民在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 转运订单销往重庆等地的青菜头, 在开心中收获新年“第一桶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30
“通过县政协搭台,各方参与协商的方式,既解决了村活动室闲置、修缮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负’资产变 ‘富’了!”近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石盘镇钱树村党总支部书记李长攀兴奋地说道。“盘活钱树村闲置资产”小微协商会议现场。1月24日上午,县政协组织石盘镇辖区政协委员、镇党委主要领导、钱树村“两委”成员、业主代表、群众代表召开“盘活钱树村闲置资产”小微协商会议。会上,与会各方围绕如何盘活村闲置资产,助力农村养老服务,带动群众增收等进行了专题协商。经过热烈的协商讨论,达成“四川东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租赁原石堡村活动室用于经营康养驿站”“石盘镇钱树村负责做好该村活动室周边群众工作”“东双康养驿站为钱树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等共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成功签订了租赁协议。四川东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钱树村村委签订租赁协议。    石盘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杨春玲表示,“此次政协小微协商会解决了村级闲置资产盘活难题,东双康养驿站在钱树村的落户,必将激活农村养老服务‘一池春水’。”县政协委员潘愈表示,“本次协商选题有准度、调研有深度、协商有热度。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养老服务缺位问题日益突显。东双康养驿站东户钱树,既是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的有效手段,更是农村养老服务向村级延伸的一次探索。希望在运行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真正让有需求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出远门就能有活干、有钱赚!”(供稿:武胜县政协 杨春玲 潘愈 陈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29
  (何金委 范青燕)沃野千里,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特色产业,遍布田垄,“菜篮子”种类更多,品质更高;城乡融合,乡村蝶变,农民“钱袋子”更鼓,生活更好。行走在四川广安大地上,瓜菜成畦,蔬果飘香……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广安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瞄准“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三大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出农业大市新“丰”景,引领都市田园新图景,“溢”出城乡融合新愿景,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安市广安区乡村网红点——巴上草原。 图片由广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万亩良田“种”出农业大市新“丰”景  1月15日,在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垄垄规整有序的油菜长势喜人,十几名工人正在除草、施肥,进行冬季田间管理。  “产业园建设了数字农业集成服务平台,每年服务园区粮油产业1.2万亩,建立了岳池县粮油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恒说。近年来,岳池县围绕“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四个一百”目标,着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广安市大力推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粮油产能、打造粮油产业集群。加强科技装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重点推广优良品种、绿色技术、农机装备、搭建创新平台。  近日,在位于邻水县丰禾镇风光村的团结果场里,熟透的橙子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黄色宝石,点缀在碧绿的树叶之间,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一缕清甜的果香。村民正忙着将采摘好的脐橙分拣选果,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果场占地300余亩,估计产量有40万斤。”团结果场负责人杜开源介绍,果场全部种植纽荷尔脐橙,由于施用了生物肥料,脐橙长势特别好。果场里80%的脐橙已经与买家签订了销售订单,等着运往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邻水县享有“脐橙之乡”美誉,是全国柑橘30强县之一。近年来,邻水县把脐橙产业作为全县特色产业、立县产业来抓,通过提质扩面、品牌培育、业态创新,建成基地28.4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柑橘标准化果园30个、100亩以上柑橘标准化果园262个。不断完善脐橙全产业链,持续擦亮“邻水脐橙”金字品牌,品牌价值2022年已达22.39亿元。眼下,正是脐橙成熟上市的时节,预计2023年产量达10.7万吨。  广安蜜梨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基本实现了“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2022年,广安蜜梨园区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国家梨产业十佳梨区域公用品牌典型案例”发布,广安蜜梨名列其中。当前,广安蜜梨现代农业园区已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和“返租倒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园区现培育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亩产出效益5000元以上。  龙安柚是广安市极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产品,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柚类评比金杯奖,在2008年龙安柚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已建成集生产、加工、品牌销售、农旅融合于一体的龙安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3年,龙安柚产值达到5亿元。  广安市已建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现代农业园区89个。  据统计,广安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4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84万吨左右。2023年,通过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等综合性措施,粮食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计划到2030年,广安市粮食产量提高到19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安市将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出、喊得响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广安市加速向农业强市迈进,为广安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双圈”“双核”引领都市田园新图景  夕阳西下,“百美村宿·溪贤山舍”迎来了一天最美的时段,游客三五成群围炉煮茶,慢品人间烟火。青石板铺筑的院坝、袅袅升起的炊烟、田间扛着锄头归来的农人,鸭子们摇摇摆摆回家……一幅静谧恬淡的乡村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谁曾想到,这个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的“网红民宿”,几年前还是闲置农房。如何“变废为宝”?“我们通过整合资源,以租赁方式将闲置农房进行改造,保留了老房子的基础结构,复原了原有建筑的青砖、青瓦、青石板,并引进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现在,这里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50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过30万元。”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广安市坚持“加压奋进、量质齐升、聚力成势”工作导向,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立足资源特色,抢抓重大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深入实施“优镇兴乡”战略,致力于打造“美丽广安·宜居乡村”升级版,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广安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明显——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4.63%,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统筹建设水、路、气、电、讯“五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广安市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9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54个。  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庭院干净整洁,溪水静静流淌,田间生机勃勃,村民张富明笑着说:“生活在农村很幸福。”如今,广安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已建成美丽新村,农村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与此同时,广安市还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如武胜县推动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城乡供气、城乡供电、城乡应急一体化,其中,城乡公交实现23个乡镇276个行政村全覆盖。  开行“文化列车”、建设“文化院坝”、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农村美”由内及外……全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000余个,不断提升村民素养,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阡陌纵横间,广安市这片秀美大地处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广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加速打造都市田园,广安市辖区内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高含金量荣誉,增添了乡村振兴动能、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  和美乡村间“溢”出城乡融合新愿景  近日,走进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张家院子,墙绘、廊亭、飘檐、围墙、绿植充满诗情画意。“和美乡村建设让我们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幸福。”看着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村民张高峰满脸喜悦。  曾经,武胜县飞龙镇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短短的几年时间,通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建设“花样年华、橙海阳光、四季花海、丝情画意、开心农场、金色大地”6个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区,让武胜白坪-飞龙度假区成为了集生态田园、美丽乡村、快乐农家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文化创意旅游胜地,是四川省第5个、全国第24个中国农业公园。  乡村越来越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为广安市建设和美乡村提升了底气。2023年,广安市印发《广安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5个方面55项重点任务,系统化推进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其中,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方面,广安市提出要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健全与重庆沟通协商、同城共建和专项工作常态化对接机制,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高水平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推进武胜县、岳池县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做大做强23个中心镇,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县域副中心。  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广安市提出要严格落实“零门槛”落户要求,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  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方面,广安市提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新(改)建中小学校20所,加快“1+3+1”重点公立医院建设,推进50个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增婴幼儿托位900个,争创省级婴幼儿照护优质服务县(市、区)。  在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广安市围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和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包括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争创国家级、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提升23个中心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新增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15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311公里,新建农村4G基站110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感到重任在肩。”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敏说,夯实三农压舱石是答好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下一步,广安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上全面发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谱写广安市三农新篇章。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1-25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邱海鹰 文/图)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四川省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的村民不是忙着准备年货,而是奔忙在村头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或在农田给油菜、小麦等小春农作物除草、施肥、培土, 精心开展田间管理;或在修建水渠、池塘等水利设施,确保开春后农业生产用水。热火朝天的场景,让这个小山村冷的冬天变得温暖如春。华蓥市永兴镇的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大佛山村粮经复合种植基地收获“订单菜头”。据悉,东方村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550万元,主要包括土地调型,新建排水沟渠、生产道路、蓄水池和整治山坪塘等。“这个项目从去年7月开始实施,其中土地改良调型已全部完成,并已种植了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项目理事长白建均说,“目前,正在紧张进行排水沟渠和产业道路修建,争取在五.一前全面完工,以便人们来这里观景打卡。”而在永兴镇大佛山村粮经复合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准备收获销售给重庆涪陵榨菜公司、双福蔬菜市场的“订单菜头”。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的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基地给油菜苗施追肥。“我们这个种植基地也是以工代赈项目。”大佛山村书记苟红光介绍,他们村利用以工代赈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独资经营,兴建了“川渝万亩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采取粮油复种、蔬菜轮种方式,确保土地全年、全时段利用。同时与重庆涪陵榨菜、双福蔬菜市场和广安临港市场达成“订单式”收购协议,确保种植的蔬菜销路畅通。目前,产业园一期核心区大佛山村甘溪农家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已基本建成,从事种植、管护、收获的务工人员达150余人。“围绕打造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造血干细胞’目标规划,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补缺补短补软、雪中送炭’的作用,早在2022年,我们就实施了永兴镇大佛山村以工代赈项目和庆华镇铜鼓寨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华蓥市发改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永兴镇大佛山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610万元,新建(硬化)产业道路5.5公里、生产便道2.5公里、排水沟5.7千米、山坪塘3口等。目前,已建成的种植基地轮种的优质玉米、蔬菜和羊肚菌等粮经作物,均见到了效益”。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的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基地修建排水渠、池塘等水利设施。“以工代赈不仅助推乡村振兴,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华蓥市发改局局长王军介绍,去年以来,仅在华龙街道、明月镇实施的两个以工代赈项目,目前已分别发放劳务报酬65万元、28万元,共吸纳农村群众务工共计520人,其中重点人员80人、易地搬迁28人、特殊群众岗位4人。已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868人次。同时,积极在渝西高铁华蓥段项目建设和华蓥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会同人社等部门开展务工培训3场,培训农民工260人次,人社部门发布用工公告1次,帮助项目单位招聘农民工50人。截至目前,重点工程推广以工代赈已带动 200余名农民工就近就业,共发放劳务报酬170万元,既推进了项目实施,又拓展了群众的就业和增收渠道,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1-22
(范青燕 唐登彬 记者 何金委 文/图)新年伊始,在华蓥市庆华镇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生机勃勃,孕育着丰产增收的希望。“最近要注意除草,苗多的要匀出去,苗少的及时补上。”1月15日,在庆华镇黄桷村,庆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卿圣金正在指导农户们对小麦进行冬季管护。随着麦苗的不断生长,出苗不均匀、杂草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近段时间,卿圣金每天都在各个村上指导农户开展冬管工作,为小麦丰收打基础。“去年11月中旬,我们在全镇种了500余亩小麦。我们采取的是人工播种,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就有点出苗不均匀。”卿圣金介绍,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匀苗,以此来增加光合作用。同时剔除杂草,以免与小麦争肥争水,提高产量。放眼望去,一垄垄绿油油的小麦苗映入眼帘,寒冷的冬季也因此增添了不少生机。“除小麦之外,我们还种植了油菜5000亩,胡豆近千亩。”卿圣金说,全镇小春作物均长势良好,为今年的夏粮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种了一亩多小麦,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精心管理,肯定有个好收成。”村民李国碧拿着锄头站在田边笑容满面。农技人员指导村民田间管理同样高兴的还有在庆华镇三河村的肉牛养殖场负责人王建云:“现在肉牛市场价格大概在14到15元一斤,年底市场需求会有所提升,马上还要出栏100多头,新的一年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走进养殖场,只见一间间牛舍整齐排列,圈前舍后干净整洁,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毛色光亮,工作人员正忙着投食喂养、打扫圈舍等工作。2007年,王建云返乡创业,次年开始养殖肉牛,2020年扩大规模,并牵头成立了广安鸿牛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建起了存栏量800余头的圈舍。“这些肉牛,大多以订单的形式销往重庆等地,现在养殖场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纯收入100余万元。”面对这样的收获,王建云显得相当满意和自豪。肉牛养殖场同时,通过反租倒包的方式,王建云还种植了340余亩牧草。“养牛+种草”,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就近就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村上利用中央、省扶持集体经济资金在肉牛养殖场投资,合同签了5年,每年都固定有50000元的分红。”三河村党委书记刘阳春说。除了肉牛养殖,庆华镇还依托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优势引进了佛手、黄精、柑橘、油樟、生猪等多种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们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引导和鼓励辖区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良性发展。”庆华镇副镇长田浩说。近年来,庆华镇坚持政府主导,业主带动,群众参与,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全镇共种植中药材1100余亩,油樟2000余亩,柑橘、沃柑、红玉桃等8000余亩,年出栏生猪20000余头,肉牛500余头,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动全镇‘三农’工作不断进步。”田浩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惠彭 陶继强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  近日,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墟观村、竹埝村、高庙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挂满黄澄澄的果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原先没人要的撂荒地,而今都变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1月12日,笔者一走进柑橘园,就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柑橘的清香。不少游客在林间来回穿梭,采摘、品尝,欢声笑语不断。村民正采摘耙耙柑。  据了解,这里之前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撂荒地。2019年,龙台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柑橘种植业主,成立新硕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墟观村、竹埝村、高庙村流转撂荒土地 2200 亩,种植晚熟柑橘耙耙柑,间作了蚕豆、蔬菜、大头菜等农作物,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  广安区新硕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建国介绍,今年的产量在70万斤左右。“我们园区主要的销售途径就是靠电商平台和(游客)采摘,预估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把柑橘销售完。”  这段时间,履新不久的广安区总工会派驻龙台镇墟观村的第一书记李雪也忙碌了起来,做好日常工作外,她经常往柑橘基地跑,协调电商销售中的快递问题,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接下来,我们还将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快递物流,把我们的耙耙柑及时销售出去,让昔日荒山真正变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花果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李勇 记者 何金委 文/图)为保障冬季蔬菜供应,邻水县积极抓好蔬菜生产,确保时令蔬菜新鲜上市、品种丰富、价格稳定。村民在石滓镇铁水河蔬菜基地收萝卜1月8日,记者走进邻水县观音桥镇景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全是各类新鲜蔬菜。蔬菜大棚内,农技人员正在对菜农们进行蔬菜防寒、温度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保障冬季蔬菜的供应。“这几天正是西兰花陆续成熟上市的时候,我一直担心受冻,今天农业技术员来指导我进行保温、施肥等,让我安心了很多。这几年,在农业技术员的跟踪指导下,我们种植的蔬菜品质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景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芬介绍说。据了解,观音桥镇景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观音桥镇重点扶持引进的菜篮子工程,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观音桥镇王家坝村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种植,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50亩。“现在主要种的是菠菜、茼蒿、芹菜、包心菜等品种的蔬菜,每天的运输量有4000斤,主要销往本地市场。”黄芬介绍说。据悉,为增加冬季蔬菜的生产供应,近段时间以来,邻水县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着力抓好蔬菜品种结构调整,科学布局种植茬口,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提高蔬菜产量,不断提升蔬菜品质,畅通蔬菜营销渠道,切实保障市场供应。据统计,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2万余亩,产量70余万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09
(张平 侯然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天气寒冷,要进行清沟沥湿......”1月8日,在宣汉县黄金镇太平坝村千亩示范油菜基地里,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万旭针对油菜苗情长势,从防寒保暖、喷施营养液等方面,详细为村民们讲解技术要领。当前,正值油菜冬管的关键时节,为应对寒潮低温对油菜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宣汉县组织农技人员下田支招,因地制宜指导农户科学冬管,确保油菜安全越冬。村民正在油菜田中劳作宣汉县是粮油生产大县,按照品种选优、土地治理、扩种扩面、技术指导等方式,2023年共种植油菜49万余亩。为积极应对寒潮天气,宣汉县提早谋划,组建5支农技专家服务队按照“分片、包线、蹲点”的方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组织1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引导群众自防、联防,不断强化技术跟踪服务,做到防治信息到户、技术指导到田、防治策略到人,全力保障油菜稳产丰收。值得一提的是,宣汉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使用无人机为油菜喷洒防冻剂,省力又节约成本,提升了油菜冬管的效率,让当地种植户尝到了科技助农的甜头,提高了管护积极性。(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09
(记者 邓涵予)2023年12月29日,位于华蓥市禄市镇的中国梨香花海乡村田园度假区正式开园。该度假区以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已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介绍,2023年,华蓥全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7家,全年旅游接待量约600万人次,不断擦亮“红岩故里·雄山华蓥”文旅名片。  为满足新形势下旅游消费的多元需求,华蓥市通过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公园建设、城市地标打造以及特色美食研发等一系列举措,促使多元化文旅经济“活起来”。  同时,华蓥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禄市蜜梨基地、高兴—阳和乡村振兴示范片、明月风光·渠江画廊等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并利用闲置村居民房打造特色民宿,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振兴。  1月2日,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名单,华蓥市榜上有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冬日里,广安市华蓥山区云雾弥漫、寒气袭人,但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最近却异常热闹,洋溢着浓浓的“福气”。村民们不约而同,在笑语欢歌中汇聚于村头的小广场。  他们不畏寒冷,是为了参加华蓥市在村头举行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确权颁证暨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试点大会,领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现场签订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贷款个人借款合同。  当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农商银行和永兴镇的工作人员分别解读了相关政策后,参加大会的村民们情绪高涨起来。“有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啊,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惠民了!”  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员苟炳光,抢先走到华蓥市农商银行在大会现场设置的业务办理点,他一边填写合同,一边开心地说:“现在有了这个股权证本本可以贷款,再也不愁融资难、贷款难,今后做大做强我家的水果产业,更有信心了!”他当场就签订了5万元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贷款个人借款合同。  见苟炳光签订了合同,村民赵渠彪也不甘落后。赵渠彪种植了200亩血橙,由于果树有些老化,他一直想改良升级,但苦于资金短缺,迟迟没有实现愿望。现在机会来了,他也签订了5万元的借款合同。“有了这笔钱作保障,等果子一收完,我便一边改造果园,一边嫁接良种。”赵渠彪乐呵呵地说,“今后,我可以让大家吃到品质更好的血橙了!”  据悉,四川为贯彻落实关于探索开展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拓展试点的部署要求,在全省选择了广安华蓥市等1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华蓥市则选择了条件成熟的永兴镇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施试点。其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