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12月19日,阆中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开展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该活动将于12月23日全面完成培训任务,预计培育508人。今年7月,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阆中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财政局制定了《阆中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重点开展稳夏粮、大豆、油料扩种,产业带头人培育、职业能力提升(农机手培训)、金融担保知识五大专项行动,将全市范围内的农场主三年时间内全部轮训一遍,旨在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扎根农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参训学员均通过了个人申请、村两委及乡镇推荐、县级备案的层层筛选与逐级审核。参训学员来自各村社产业发展势头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家庭农场主、专合社带头人、种养殖大户。高素质农民培育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的方式开展,总培训120学时。线上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涉农政策、家庭农场经营、国外农业、种养殖业技术讲授”等内容;线下学习采用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项目路演、讨论交流、现场观摩、实地体验、动手操作、现场交流、模拟教学、孵化指导的方式进行。阆中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胡刚参加了各培训班的开班仪式,胡刚代表农业农村局对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高素质农民培育由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启动实施,是阆中构建“3+3”产业体系,擦亮阆中市农业大县“金字招牌”的有力抓手。鼓励高素质农民通过学习,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两新”融合发展。为高质量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阆中市农业农村局与广汉市、广安市、广元市、南充市内各县区农业农村局有关部门协作,让阆中高素质农民走出去,让外县市的高素质农民走进来,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供稿:阆中市农业农村局 文程)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超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近日,仪陇县赛金镇芝兰坝村返乡农民工张果为该村52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放慰问金1200元,并举办“孝心宴”,让老人们体会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中,张果为老人们一一发放慰问金,并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合理饮食、适度锻炼,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能为家乡老人尽点孝道,为家乡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该有的担当。我一定会把正能量传播下去,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出力。”张果表示道。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张果还计划在赛金镇芝兰坝村投资1000余万元,发展观光农业,培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型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水质清澈,鱼儿活跃。”12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杨淞教授团队成员来到南充市营山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对营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进行了水质和活鱼抽样检测。  与常见的水产养殖池塘不同,记者在这里看到,开阔的水塘周边长满了水生植物,但水面上没有鱼类活动的痕迹,只有鱼塘边一排整齐的圆形水池十分显眼。  “鱼就养在这些高位池里。”团队青年教师刘巧告诉记者,该基地集成了池塘循环养殖技术、尾水生态修复技术、粪污收集技术等,让养殖区域和水体生态净化区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做到了闭合的内循环集约化养殖,不向外排放粪污,创造了生态环保、高产高效的现代综合生态养殖新模式。团队成员正在采集水样。100平方米养1.2万斤鱼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每个高位池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可以养1.2万斤鱼。”若不是经过公司副总经理仪春彦的介绍,很难想到这些面积不大的池子里竟养着如此多的鲈鱼。“像这样的高位池,我们目前一共建了29个。”  如此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如何保证池塘里鱼良好的生存状态?据刘巧介绍,全靠高位池中不断循环的活水。净化后的水源经过水泵24小时不间断地注入池中,借助高位池自然高度差,养殖尾水被排出并进入净化处理区,同时池塘底部的粪污可以通过排污系统进行收集处理,这样在保证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的同时,还保障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机械增氧、水环境监测、智能化控制系统……记者在现场看到,高度智能化的设备设施让水产养殖变得高效又省力。仪春彦介绍说,过去需要聘请十多名工人的基地,现在只需要六七个工人就能轻松应付日常管理工作,在节约用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  “这套模式下饲料中物质转化和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提高了数倍。”刘巧进一步说道,提高饲料转化和排泄物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水产养殖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而通过该模式的应用,饲料可以实现精准投喂,同时饲料残饵和鱼类排泄物又可以进入尾水生物净化区或粪污收集系统,被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再次吸收或收集利用。尾水减排大势所趋如何让水“活”起来?  “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水产养殖尾水减排已经是大势所趋,相应的政策要求也将相继出台。”杨淞教授告诉记者,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正是应对这一趋势的有效举措,我省目前已有多家养殖主体试验并采用了这套技术,并摸索出了相应的经验。  那么这个循环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刘巧的带领下,记者环绕营渔水产公司的养殖基地走了一圈。  首先,高位池的养殖尾水通过管道沿地势排出,通过循环出水管进入尾水生物净化处理区。在这一开阔的水域,培育了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加上自然沉淀和生态降解作用,水质得到初步净化。此后又排入水生植物吸收消纳区,通过种植菱角、水葫芦、粉绿狐尾藻等植物,进一步吸收利用水中残余的营养物质。接下来通过水泵将水抽进消毒配水池,达到养殖标准后重新进入高位池,整个过程时刻不间断。  “活水养出的鱼条形好,活性强,而且更耐运输,采购商更愿意给出高价。”根据仪春彦长时间在生产过程中的总结,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不仅让鱼塘总产量得以提高,鱼的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受市场青睐。  自2019年底改造建成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以来,在杨淞教授团队指导下,营渔水产公司逐步掌握了技术要点并尝到了这项技术带来的“甜头”。“除了露天养殖,我们正在尝试冬季通过工厂化养殖对虾,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仪春彦认为,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准,高位池养殖的单位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该项技术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小斌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菜篮子”工程关乎民生,抓好“菜篮子”工程既能为市民提供充足的蔬菜,又能增长农民的“钱袋子”。受今年持续性高温干旱气候影响,夏秋蔬菜生产受阻,为确保“菜篮子”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阆中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该市秋冬蔬菜供给。阆味香公司的青菜基地多措并举扩大面积  12月7日,天朗气清。笔者来到阆中市彭城镇五谷台村一社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小白菜、菠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何小吉正在忙着采收莴笋、白菜等,“我家种了四亩多地,今年一亩地大概有个八九千块钱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彭城镇秋季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9000亩,较往年同期有所提高。  今年8月,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将全市晚秋蔬菜8.2万亩的播种任务分解到各乡镇。为了强化指导,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植保、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骨干组成巡回指导小组,分六个片区进行专项技术指导,实行一对一服务。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种植模式,不断调整、优化蔬菜产业结构。通过对低效林、园等进行优化改造,七里街道珍珠观村优化改造新建蔬菜基地1000亩,河溪街道白堡村、扶农社区优化改造新建蔬菜基地200亩。通过在幼龄经果林内套作蔬菜,河溪街道石龙社区、二龙镇蚕丝庙村、玉台镇宝台社区油橄榄园套作青菜1000亩,柏垭镇上游村、江南街道千佛岩村等柑橘园等种植甘蓝、萝卜等700亩。通过在撂荒整治地内发展粮菜套作模式,河溪街道东岳庙村撂荒地整治后套种马铃薯 100亩。  为了保证生产,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采购优良蔬菜种子和抗旱救灾的灌溉设备等,于9月上旬、10月上旬分两批次发放蔬菜种子共计 55000袋,灌溉潜水泵33台,高分子水带 66 条。莴笋、青菜、白菜、上海青、青菜、快菜、萝卜、油麦菜等13个适应当季生产的蔬菜品种,可增加种植面积4480亩。订单种植销售无忧  “我们今年在全市10多个村种植订单青菜2000亩,让菜农提前吃下了‘定心丸’。”阆味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月佳说道。阆中市通过大力发展订单种植,解决蔬菜销售问题。依托本土阆味香、四川剑宗等蔬菜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种植,今年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榨菜、冬瓜、黄瓜等蔬菜品种,订单蔬菜品种近10个。今年,依托四川剑宗公司大力发展榨菜产业,在玉台镇进行初加工生产,全市榨菜订单面积新增超6000亩。  同时,该市还鼓励和引导专合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集中采购化肥、农膜等近期价格上涨较快的农资,降低零售价差,减少运输等成本,增加产业收益。“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蔬菜生产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奋力完成‘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4
日前,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仪陇县入选第二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名单。近年来,仪陇县持续推进落实省、市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工等群体踊跃投身到返乡下乡创业热潮,并将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保障体系,做好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保障工作12月2日,仪陇县日兴镇白塔九湾村的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台绣花机正快速运转,工人们在旁边巡回检查、调整织机。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共投资5500余万元,创办人为乡友谢延令。这是一家集绣花纺织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所掌握的印染、设计和研发技术在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并持有9项国家专利。“常年在外打拼很少回家,当看到家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等焕然一新时,心中的那颗创业种子便萌芽了。后来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决心回乡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谢延令说,创业之初,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派遣专员,帮助他选址建厂、协调土地、兑现奖补资金等,从筹备到投产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聚焦土地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工作,做好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的保障工作,提升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激情。”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前明说,为扎实推进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创业保障体系,仪陇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县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全县农民工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落实政策和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及时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专题调度全县农民工工作推进情况。在各乡镇(街道)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并在村(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动员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和协助解决创业过程的各项问题。仪陇县还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仪陇县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四十条措施及工作方案》等优惠政策;依托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县农民工数据库,完善四川省农民工服务平台信息,动态发布家乡发展、就业招聘、返乡创业、办事指南等内容,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创业平台,为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一条龙便捷服务12月2日清晨,仪陇县三蛟镇松林村邓敏家禽养殖家庭农场内,90后小伙儿邓敏完成兔舍卫生打扫、兔子喂食等日常工作后,走向伊拉肉兔产房,清点新生幼兔数量。2021年10月,在外从事建筑工作的邓敏通过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联合会的培训与帮助,投资20余万元,建起6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买进400余只伊拉种兔。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养殖场存栏肉兔近3000只。“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一条龙便捷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吸引更多在外务工人员和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就业创业股股长任太平说,该县创新建立农民工创业联合会、家庭农场联盟等社会组织,初期提供创业前规划,确立好创业的方向和规模,给出可行性建议。中期开展集中培训,提升创业人的专业能力,现场问诊为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把脉支招。后期联通不同创业类别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创业示范园的打造也是搭建创业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该县在新政镇三条沟村、赛金镇潮水坝村、日兴镇白塔九湾村等地建立起业主自建、“龙头企业+专合社+返乡农民工”等模式的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规模型、高收益型特色产业,形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工厂等多种业态的特色示范园。在创业平台打造的过程,该县注重返乡下乡创业系列培训质效的提升,通过整合县内外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学校规模,对农民工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依托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开展就业创业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并通过实施技能培训“三个三”模式,即建好高知人才、专家技术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人才三库,畅通培训专班、定点学校、培训下乡三个学习渠道,丰富培训到村、政策到户、岗位到人三个内容,强化“技能+创业”模式,在调动农民工参培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培训后创业成功率。优化创业服务,协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2月1日,笔者在仪陇县文星镇刘家沟村的文星镇东风综合养殖家庭农场看到,挂着金黄柑橘的果树、蓝色顶棚的厂房、梯田式的鱼塘、青黄相间的菜园子,将整个小山头包围着。“老严,‘蜀创优品’线上展销成果如何啊?这到年底了,年猪销售好不好啊?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协助解决的啊?”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干部黄兴宇向该农场负责人问道。“感谢关心啊!一切都好,没得问题,这个展销活动比我自己直播都卖得多啊,太谢谢了。”四川川山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严健铭说。据了解,严健铭于2016年返乡创业创建了文星镇东风综合养殖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土猪自繁自养和腊肉制品加工、销售,以自繁自养、绿色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为发展理念,以“家庭农场+公司”为模式,形成了“土猪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线下线上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客户遍布北上广深等20余个省市。目前,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年销售额可达500万余元。“为提升我中心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了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信息台账,为每个创业企业匹配1名创业服务秘书,通过定期指导、回访、培训等方式,协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金融、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问题,实现政企服务无缝对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李前明说。仪陇县着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返乡入乡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组建服务团队,借助各级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专业技术站所等资源,搭建专家技术服务平台,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入园区、进农村开展创业巡诊活动,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并通过农民工创业联合会,家庭农场联盟,开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等系列创业交流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市场分析、创业咨询、项目推介等服务。“下一步,将延伸服务面,依托县驻外农民工服务站,为在外务工农民工提供返乡创业服务。”李前明说。(供稿:仪陇县委宣传部 汪泽宇 马永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6
(记者 张斌)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帮扶和党建帮扶集中捐赠仪式在南充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嘉兴市河南商会共同捐赠南充860余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南充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出席捐赠仪式,并调研南充部分工业企业。  通过前期对接,此次捐赠帮扶资金将落实到10余个项目中,涉及电商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互联网+乡村振兴是帮扶项目的重点和亮点。除了直播带货培训发展电商产业外,参与捐赠的数字化龙头企业还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在南充开展数字化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探索引入数字化就业项目,通过云技术推动科技振兴项目落地。  1994年开始,工信部的前身电子工业部就开始定点帮扶南充市嘉陵区和南部县。近30年来,工信部先后派出40余名干部到南充挂职,投入帮扶资金7100余万元,协调社会资金超15亿元,有效助推南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02
 (钟希平 苟莉红 记者 李国富)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嘉陵区七宝寺镇宫子岭村,俯瞰被群山环抱的高标准农田,一片片田地整齐划一,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画卷。在田间地头,大型农用机械来往穿梭,旋耕、开沟、施肥、播种……一派繁忙景象。“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更适合旋耕机、无人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运作,一天能播种30多亩,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该村业主张长林说。据了解,嘉陵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标段)位于七宝寺镇宫子岭村,于2021年11月开始建设,今年10月全部建成。建设内容包括田型调整607.87亩、土地平整113亩、新建渠道2538.6公里、新建道路2199.3公里、新建囤水田4处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把路修好了、渠修通了,提高了机械化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效率。”七宝寺镇副镇长黄涛介绍。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嘉陵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修产业道路,维修整治水利设施,改善耕作条件,有力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据嘉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总投资8亿余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0余万亩,项目区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水能蓄、宜机化,粮食产能平均提高5%以上,亩均粮食产量提高30公斤以上,年新增粮食产能1800万公斤以上,年增加经济效益近亿元。“巴掌田”变成“整片田”,起伏的坡地变成平地,“沉睡”的土地资源被“激活”,高标准农田成为名副其实的“丰产粮仓”。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01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时下的西充县又迎来了柑橘成熟采摘季。近日,记者在位于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的扬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柑橘种植基地看到,一个个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散发出醉人的果香。果农们正忙着摘果、挑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游人携亲带友,穿梭于柑橘林中,体验着采摘乐趣。基地负责人杨二勇告诉记者,今年该基地种植柑橘“爱媛38”130余亩,预计产量15万斤,产值60万元。产品上市以来,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对柑橘进行多渠道销售。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龙滩河流域晚熟柑橘产业园区、金(泉)太(平)线晚熟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柑橘产业基地,全县柑橘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西充县种植早、中、晚熟柑橘18.4万亩,涉及23个乡镇(街道办)101个村。培育茂源公司、美好家园、嘉和兴、天马山公司等柑橘龙头企业25家、专合社136个、家庭农场62个、种植大户35户、村集体63个。今年,该县柑橘挂果面积11.2万亩,预计总产量9.7万吨,产值可达7.8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29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时下的西充又迎来了柑橘成熟采摘季。近日,记者来到该县莲池镇天兴桥村,在该村扬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柑橘种植基地看到,一个个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散发出醉人的果香。果农们正忙着摘果、挑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游人携亲带友,穿梭于柑橘林中,体验着采摘乐趣。“‘爱媛38’皮薄肉嫩,水分充足,入口即化。”游客杜女士对果园的柑橘赞不绝口,“真是不虚此行,既带家人体验到采摘乐趣,又收获了大筐口感极好的水果。”柑橘采摘现场(廖桂华 摄) “‘爱媛38’又名‘果冻橙’,皮薄肉嫩,吃起来QQ弹弹的,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基地负责人杨二勇告诉记者,今年该基地种植柑橘“爱媛38”130余亩,预计产量15万斤,产值60万元。产品上市以来,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对柑橘进行多渠道销售。据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龙滩河流域晚熟柑橘产业园区、金(泉)太(平)线晚熟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柑橘产业基地,全县柑橘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种植早、中、晚熟柑橘18.4万亩,涉及23个乡镇(街道办)101个村。培育茂源公司、美好家园、嘉和兴、天马山公司等柑橘龙头企业25家、专合社136个、家庭农场62个、种植大户35户、村集体63个。2022年挂果面积11.2万亩,预计总产量9.7万吨,产值可达7.8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28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冬季修枝对来年的果实丰收至关重要,要抓住修枝时间,掌握修枝技巧……”近日,在西充县古楼镇元斗桃园,技术负责人高元斗正在指导工人对园区内成片的桃树、李树进行修枝,工人们眼疾手快,随着电动剪刀的“嗡嗡”声,一根根枝条便被熟练地修剪下来。培训现场( 衡欢 摄 )“怎么快速分辨哪些枝能修,哪些枝保留呢?”“修枝后应做好哪些管护工作?”果园内,“徒弟”们正认真观察修枝过程、做好记录,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高元斗针对问题结合实际一一解答。据了解,这是西充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种植班”的课堂。当天,该班50余名学员来到古楼镇元斗桃园、古楼镇张洪家庭农场、东太乡天马山柑橘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基地负责人们化身“老师”,向学员们介绍果树种植技巧、管护方法、销售渠道等,并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员们解答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提供解决建议。大家在产业园内你一言我一语,学经验、讨技术、议发展、谋合作,现场学习氛围浓厚。“我家种了100多亩柑橘和李树,今天的现场培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管护知识,真是受益匪浅。”该县青狮镇鹿友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娟说。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将所学知识、技能自觉应用到生产实践,积极做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装备的承接者,新型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培训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训学员分成种植班、养殖班、有机农业班等班级,围绕西充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以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晚熟柑桔、充国香桃、青花椒、小家禽等)实际需求设计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5-15天。今年该县下达培育资金134万元,培育经营管理型、技能服务型、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436名。西充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种植班合影(衡欢 摄)培育高素质农民是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近年来,西充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分门类组织参训学员,分专业开展培训服务,推广专业化、模块化、小班制培育模式,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习实训、实地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一大批高素质农民脱颖而出,在广阔农村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3195人,种养殖“土专家”45人,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我们平时把不要的包谷秆、稻草等,拿到这里来换取积分,10公斤秸秆换1.5公斤菌菇积分。”11月15日上午,在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灯高山村的虹元食用菌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几位村民在合作社的食用菌基地采摘菌菇。村民姚金华介绍说,这是合作社创新推行的“秸秆积分换菌菇”模式。贺虹(右)展示种植的食用菌  秸秆积分如何换菌菇?长乐镇灯高山村党总支书记姚邦齐介绍,该村及周边村民可以将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拿到虹元合作社换取积分。菌菇开始采摘后,村民们用这些积分免费采摘相应重量的菌菇。“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村民焚烧秸秆的习惯,还让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姚邦齐说,这些年村里几乎没有出现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焚烧现象。  记者了解到,推行“秸秆积分换菌菇”模式的人是虹元合作社的负责人贺虹元。他2019年回乡创业发展食用菌,在创业初期,每天呆在菌棚里面15小时以上,用笔记本仔细记录着菌菇生长的所有数据和棚内的温度、湿度,吃住都在菌棚里面。通过3年奋斗,他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他的菌菇也不愁销路。为此,他创新推行“秸秆积分换菌菇”的模式,帮助该村解决了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  “这些菌包以玉米芯、农作物秸秆做原料,通过蒸煮和发酵等方法处理,是非常好的菌床。”贺虹元指着大棚里10万多个菌包说,“村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也能得到菌菇的原料,更换后的菌包经过粉碎还可以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卖给种植户。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贺虹元食用菌基地每天平均采摘菌菇300多斤,旺季一天能采摘近1000斤,主要销往南充及周边城市的超市、蔬菜批发市场、酒店餐馆等,年利润在60万元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2
(衡欢 记者 李国富)近日,四川银行“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启动仪式在西充县举行。这是该行首批“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落地西充,将有力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据了解,“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是四川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品牌的线下支点。服务站创新采用银政合作“代理人”积分制运营模式,构建“1+N+n”业务体系,即围绕乡村客群(1),通过多个渠道(N),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产品(n)。综合运用移动银行车、移动开卡设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式、线上化渠道,为群众提供开户、交易结算、存款理财产品购买、信贷产品推介等基础金融产品,以及“衣食住行游乐购”场景化、多元化非金融服务。首批“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在西充县政务服务中心、南台街道鹤鸣路社区、晋城街道珠涯庵社区落地试运行。启动仪式(西充县委宣传部供图)“落地西充的3个金融服务站,是四川银行在全省范围内首批打造的乡村金融服务站,是切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体现。”四川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启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金融服务站按照县、乡、村三级架构,服务办、服务站、服务点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将金融供给与民生需求、公共服务相结合,提高乡村金融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和普惠性,以金融力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据悉,四川银行南充分行自今年7月成立以来,已与该县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西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该行计划依托“蜀农通”乡村金融服务站,综合运用移动银行车、线上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支撑,开展惠农金融、户政便民、拥军优抚、电子商务、党群宣传等多种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构建线上线下打通、金融与非金融融通的乡村金融服务新生态。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社会民生以及工业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21
(记者 张斌)日前,仪陇县先锋镇石岭村村民聚居点排污管破裂等问题得到根治。此前,在仪陇县纪委监委组织的一次专项监督过程中,该聚居点群众向前来走访的纪检干部反映相关情况。经现场核实无误后,仪陇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印发工作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整改问题,同时将该问题作为“慢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县作风整顿大会上公开通报曝光,并对相关人员启动问责程序。  “农村聚居点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仪陇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仪陇县纪委监委以专项监督为抓手,靶向施治聚居点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和不正之风。截至目前,已督促整改农村聚居点建设问题17个,追责问责10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1
(记者 张斌)11月9日,在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的一片果园中,工人正采摘晚熟柑橘。四川果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毛丹介绍:“这批柑橘将销往江浙地区。”  今年初,通过浙川东西部协作招商平台引进,毛丹带着资金和技术,从浙江省台州市来到五龙村,流转1700多亩撂荒果园,成立了果府公司,为这片果园注入了新的生机。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该公司引进浙江柑橘新品种“红美人”,打造了五龙村集体经济项目“阆天别苑”民宿,带领五龙村走出了一条“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在南充乡村,一出出浙川版“山海情”正在上演。借助浙江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南充农业实现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全链条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位于阆中市柏垭镇的浙川东西部协作油橄榄产业园。台州市温岭市赴阆中市工作组供图开展技术协作“造血”功能更强大  日前,包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柑橘专家陈秋夏在内的浙江温州专家团队来到南部县,指导晚熟柑橘管护。  “浙江专家现场手把手指导,让我学到了更多柑橘种植知识。”南部县东坝镇大乘庵村的果园业主罗强告诉记者,浙江省驻南充工作队向他们提供的柑橘种植培训,覆盖从管护到采摘的各个环节,在浙江专家的指导下,他家种植的柑橘品种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5个。  在仪陇县,依托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温州市龙湾区对口帮扶的东西部协作项目,多个乡镇(街道)都因地制宜拓展中药材种植规模。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协作单位开展经营主体培育,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如今的20余家,中药材生产带动了10000多名群众增收,中药材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  今年,浙江省温岭市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帮助阆中市持续巩固提升油橄榄园区配套设施,确保产业提质、增效、成体系。同时温岭还邀请技术专家来到阆中,现场指导当地农户在油橄榄树下套种青菜、黄花菜等短效经济作物,提高园区亩产值,切实发挥产业园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造血”功能。搭建展销平台消费帮扶更有力  11月8日,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热火朝天赶制订单。  “这批蚕丝被将在浙江省临海市的4家超市上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彭伟介绍,10月,银海丝绸刚完成一笔1.5万床、总价值750万元的大订单,“这笔订单是来自临海市商务局、临海市总工会的签约采购。”  “走进”临海的嘉陵产品不光是蚕丝被。目前,嘉陵区出产的50余种农特产品已在临海4家大型农产品超市上架,包括食用菌、桑叶茶及米、面、油等,产品涉及近20家嘉陵区特色农产品企业。  “搭建展销平台,常态化开展展销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嘉陵区政府办副主任罗鸣告诉记者,嘉陵区有生产优势,临海有市场优势,两地组建“产销联盟”——临海市精选嘉陵区“消费礼包”,通过对接大型超市设置嘉陵专柜、出台消费帮扶政策等形式,将农产品销售协作做实做细做好。  不仅如此,临海市还依托浙江省级高品质步行街——临海紫阳古街,设立了东西部协作嘉陵消费专馆,专门销售嘉陵区农特产品,运营一年多来,吸引了大量临海本地消费者和外地游客。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嘉陵农特产品在临海市的销售额已达1.6亿元,嘉陵区受益农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1
(尹小丽 谷海 郭建坤 文/图) 农产品成本调查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早、持续性好的调查统计工作之一,是国家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仪陇县是全省最早建立农本调查基点县之一,承担着中籼稻、玉米、油菜、花生、桑蚕茧和马铃薯等品类调查任务。长期以来,仪陇县发展和改革局高度重视农本调查,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农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仪陇县发改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本资源调查    “玉米种3斤45元,中籼稻种0.5斤35元,复合肥100元,购进打谷机950元……”在新政镇长里扁村,农本调查员黎祥林的一个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自己今年种植收支的流水账。一支笔、一个本子和一把老算盘是他工作的老伙计了。黎祥林从事农本调查工作已经有16年了。有了各类成本数据作支撑,就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总会有乡邻向他请教种植经验。黎祥林会根据县发改局第一时间反馈的农资信息,建议大家在合适的时机购买更合适的种子,利用错峰采购、规模采购的方式购买化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让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农本调查关系到农民的粮食收入,关系到国计民生。通过记账,心中明白收入和支出,知道哪个时间段管理、施肥、施药,对大家增收是有帮助的。”作为农本调查新生力量,仪陇县发改局价格认定中心副主任王虹霖介绍。通过调查备种备肥、推广优质品种,深入田间了解农作物长势、针对性肥料补缺,及时统计收成、归集支出、整理台账数据,分析比对主要农产品产量、成本、收益,结合价格监测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预测,指导农户把握销售时机和合理库存,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了助农增收。“农本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特殊工作,通过不起眼的数据,为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产品成本情况,稳定市场价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支持。”仪陇县发改局价格认定中心主任周德平说。通过主动与县农业农村、财政、统计、保险等部门对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涉农补贴发放、调查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乡村人口数及劳动力资源、农作物保险等涉农业务数据,夯实了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基础。仪陇县发改局工作人员进入商超开展农本资源调查    近年来,仪陇县发改局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抓住政府和群众关注和关心的热点开展成本调查。在一些农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及时向县委政府提供相关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19年,生猪价格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路飙升,社会反响强烈。当时全县市场猪肉零售均价大幅上涨,其中马鞍镇8—10月猪肉零售均价从24元/kg上涨至63元/kg,上涨162.5%。”周德平说。为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县发改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调查,历时7天,深入走访规模养殖场及部分散养户、牲畜屠宰厂、超市及农贸市场,对生猪养殖、运输流通、屠宰交易成本及合理利润进行了详细调查核算,及时撰写《仪陇县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通过减少生猪外销确保县内供应基数,严控养殖、运输、屠宰、交易等环节的成本及利润率,合理布局设立直销点,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行为,及时平抑了猪肉市场价格、保障了市场供应。今年,仪陇10.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调户反映蔬菜销售和农资购买遇到困难,发改局副局长彭亮组织带领农本调查、价格监测等部门,在完成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同时,协调生活超市帮助销售一些专业合作社及农调户的蔬菜等农产品,解决了农调户“卖菜难”问题;联系农资经营户,直接送农资入户,保障了农业生产;协调医药公司采购部分防疫物资,缓解了农调户防疫物资所需。一个个单调枯燥的数字,看似“流水账”,实则意义重大。 从记录的农本数据中,深刻感受到仪陇农业生产从依靠人力畜力转变为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半机械化种植模式,从粗放种植转变为绿色发展方式,从满足基本温饱转变为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要。全县农调户和应急调查户所提交表格里的诸多变化,真实无误地记录下仪陇县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每一个痕迹。农稳天下安。仪陇县发改局将认真落实政策新规,继续扎实抓好农本调查工作,切实鼓起农民“钱袋子”、守住百姓“米袋子”,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7
穆文 秦武 (图片由阆中市委宣传部提供)嘉陵江畔,千年古城喜迎八方宾客。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开幕式于11月10日在南充阆中市举行。  这是千年古城阆中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旅盛会。穿越厚重历史千年、存续建筑格局千年、传承民俗文化千年,迈上新征程的阆中有了新的“千年表达”:夜间经济释放新活力,实景演出营造新场景,“阆中有戏”唱响新未来,文旅融合展现新路径。  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再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82万阆中人民锚定目标再出发,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新篇章。阆中古城景区鸟瞰守正传承创新“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  初冬的阆中,江水澄碧、叠翠流金、天朗云悠,一座唐风宋韵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建筑——落下闳大剧院揭开面纱。大红灯笼、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浑天仪……落下闳大剧院内,传统元素随处可见。创制《太初历》、确定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被誉为“中国春节老人”的落下闳正是西汉时期的巴郡阆中(四川阆中)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阆中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亟待破题: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好发展好“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立足新征程再审视,阆中的家底有什么?在2300余年建城史中,阆中完整拥有近2平方公里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古城,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古城历史底蕴深厚。  放眼全国、全省再研判,阆中的独特标识是什么?作为全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春节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特别是春节文化独树一帜,“民俗大观园”氛围浓郁,“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的口碑愈发响亮。  建功新时代再出发,阆中跳起摸高做什么?寻求突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在守正创新中赋予“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新的发展内涵,努力建设实力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推动阆中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化标杆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现代化气派城市阔步迈进,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新篇章。  寻求突破,阆中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旅提质工程,加快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推动阆中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资源强市转变,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化标杆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现代化气派城市。“春节老人”与“安逸熊猫”同游古城  一个重大契机,点燃奋斗激情。去年9月,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确定在南充市举行。作为大会主会场,阆中坚持以筹备文旅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展示地方核心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全面提升地方基础配套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检阅地方干部群众素质、城市内在气质,真正把筹备过程变成思想凝聚、借势发展、目标达成的过程,以实际行动让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双轮驱动”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做到办会、兴城两手抓、两促进。  千年古城再次迎来新蝶变。硬件提升焕“颜值”。阆中按照“主客共享、景城共建”思路,古城内,整治威德牌坊立面、改造街面、修复破损墙面,重新定位和包装笔向街旧院,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特色节点实现提质升级;古城外,抓好入城通道、城区主干道、景区沿途道路维修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厚植生态本底,阆中沿江打造近6000平方米的“湿地花海”景观,将原来单一的观景模式打造成了集休闲、健身、观景为一体的文旅休闲综合体。  文化挖掘富内涵。秉持“一院一文化,一院一特色”理念,阆中集中资源和力量对11座古院落进行深入挖掘,着力打造以政德文化为主题的道台第、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状元府、以传统中医文化为主题的胡家小院、以中国古琴等古典乐器展演为主题的音乐院落、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李家大院……千年古城更富韵味、更具特色。  业态升级新体验。3D满屏技术助力,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三百里嘉陵江山图》“活”了起来,江岸灯光秀流光溢彩,“科技游”耳目一新;晨钟暮鼓、昼巡夜游、走更坐艺、情歌花轿……“沉浸游”流连忘返;根据游客不同需求,阆中推出10余条高标准旅游线路,游山玩水读城,“精品游”不虚此行。  随着古城提升三年行动和“一街一品、百家百院、不夜阆苑”三大工程走下图纸、变为现实,千年古城散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今年以来,来阆中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长提升至2.96天。夜游嘉陵江跨界融合做强“一座求新求变的活力古城”  夜晚,锦屏山下南津关,以古城为背景、以嘉陵江为舞台的大型移动实景演出《蜀道盛世》如梦似幻;江面上,夜游船舶缓缓行驶在柔美的江段,伴随着灯光秀,徐徐展开了一幅水在山中、城在水中、美在空中的唯美画卷。这是阆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尝试、新探索。  阆中的美,不止美在古城;游阆中,不止古城游。面对古城古镇旅游业发展普遍存在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阆中紧紧围绕“旅游全域化、产业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品牌国际化”思路,以提升古城为核心、以跨界融合为抓手、以出新出彩为追求,整体做大做强全市文旅产业,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打开事业新局面。  ——融在全时旅游。阆中以“嘉陵月光游”为主线,整合景区景点,将嘉陵江游线和阆中古城(古风古韵)、滨江新天地(美食美味)、南津关(民俗民风)、阆中水城(运动激情)连片打造,形成“韵·味·风·情”夜游大环线;高起点规划打造古城名特小吃街、中华阆天城、滨江新天地等“夜购”商圈,推出“赏古城风景灯光展示、看阆苑仙境实景演出、品嘉陵江夜景风情”等三大类“夜游”展演产品,打响“安逸走四川·阆苑不夜天”夜游品牌,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融在全龄旅游。把握新时代研学旅游新趋势,用好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阆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研学需求,积极创建6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营地),14个市级研学基地,差异化推出六大类别研学基地(场地)和4条精品研学线路,举行“问道状元路,研学阆中城”等系列研学推广活动,将研学项目推广至文化、教育、体育、非遗、科技诸多领域,把旅游和学习整合为一体,寓教于乐,阆中成为全省首批全域研学试点市,研学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如今,游客来到阆中,既能玩得尽兴,也能学得自在。  ——融在全业旅游。文旅产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阆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将张飞牛肉公司建成集购物、体验、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集散中心,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面盘活商业资源,引资建设滨江新天地、古城美食街、城南天下三大休闲娱乐集中区,锦元张飞、明宇豪雅等20余家高端酒店先后开业,实现了商旅共生共荣;全力抓好农旅融合发展,建成天宫五龙、木兰湖景等12个乡村旅游景点,分层级建设特色乡村民宿200余家,引导开发体验式农家乐600余家,跨界、跨行、跨领域玩出“新花样”。  这套“融合组合拳”打下来,阆中探索出多样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游客提供全新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和产业竞争力。  爱上阆中、留在阆中、贡献阆中。据统计,阆中以文旅为主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近20万群众吃上了“旅游饭”。阆中古城华灯初上强基兴市富民“一座开放宜居的幸福古城”  阆中古城机场三字代码(LZG)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批复,机场LOGO设计方案正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预计于明年通航运营……机场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引人关注。  从开通动车专线到开辟空中航线,阆中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这是以文旅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阆中接待游客从885.4万人次增长至1554.61万人次,年均增长11.92%;旅游综合收入从79.23亿元增长至195.07亿元,年均增长19.75%,在南充9个县(市、区)中排位第一,成为南充旅游的“龙头”。  此次文旅盛会的举行,让阆中迎来新的机遇。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将举行重大招商项目推介与发布、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不少投资方看好阆中。  这些年,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省市投资推介活动中,阆中积极参与,在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开展交流中,阆中始终保持着引资热度。  阆中水城项目、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项目……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在阆中落地生根。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阆中以文旅产业发展擦亮做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跨越山海,阆中借势东西部协作平台,主动与浙江温岭市深入开展合作。两地在旅游景区管理、营销互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方式,深入挖掘阆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旅资源,推进文化交流互鉴、文旅资源互通共融、文旅品牌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双赢。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阆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阆中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重庆—成都—阆中—广元三国文化体验游”等一批高档精品线路的推出,阆中中远程、中高端客源占比稳步提升。  唱响协奏曲,阆中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阆中着力推进与仪陇文旅区域协作发展,做大做强政德教育品牌,接收张思德干部学院7批次、500余人到阆中参训。与南部、苍溪等地高效协同,达成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政策互惠等协作,推动由点及面建立区域旅游协作区。  值得一提的是,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阆中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现古城开放新姿:联合嘉陵江流域相关城市和相关单位,组建“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共享文旅资源,建设“嘉陵江旅游风景道”阆中示范段,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联手“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发布古蜀道精品线路;举办“音‘阆’而来”巴蜀音乐季活动,在灯光璀璨的夜色中,感受阆中新活力。  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最终的落脚点在人,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休闲娱乐方式多元起来,家门口的公园与休闲场所丰富起来,城市自豪感和荣誉感充盈起来,阆中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新篇章。  怀揣梦想、接续奋斗,一个崭新的阆中迎面走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0
秦武 (图片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今年7月,南充市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全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金秋十月,嘉陵江边的南充市顺庆区,75米高的清晖阁主塔倒映江面,开门迎客;在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新建的文创研发展示中心已全面落成,填补了阆中文创产品市场的空白;在南部县升钟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游客服务中心已具雏形。  11月10日,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以下简称“2022文旅大会”)和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以下简称“第八届旅投会”)将在南充阆中市举行。致力于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产品、探索新服务、创造新热点,近年来,南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从每年的1820万人次增长到87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55亿元增长到845亿元。  站在大舞台,南充将再次唱响文旅融合强音,擦亮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名片,展示“诗和远方”新画卷。“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首届巴蜀合唱节现场。塑品牌“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今年4月,2022年嘉陵江放牛季“云上观牛”活动在南充市蓬安县启幕,“云上观牛”全程直播“百牛渡江”奇观,让观众足不出户尽享蓬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连续13年举办,嘉陵江放牛季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激活区域文旅一江水,南充市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凌云山、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百牛渡江”、新政德园、满福坝村、锦屏山、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景点的“印象嘉陵·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金风送爽,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工业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游人如织。“跨越千年,丝绸文化魅力无限。”来自广东的游客黄先生在展台前流连忘返。  近年来,南充围绕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天宫传统文化度假区两地成功入列“文化寻踪之旅”。  目前,在阆中市,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建成见效,阆中水城正加快推进;在高坪区,凤仪湾水镇项目正加快推进,“文旅+农业”“文旅+康养”蹚出新路子;在嘉陵区,飞鸿滑草项目建成运营,当地正积极探索“文旅+体育”的新业态……  一个个文旅景点逐渐落成,南充“文旅+”融合发展的形式越来越多元,跨界、跨行、跨领域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靓,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日益提升。  好消息再次传来,日前,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和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单公布,南充市顺庆区入选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阆中市五龙村、南部县纯阳山村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促升级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晚上还能看坝坝电影,巴适得很。”金秋十月,天气晴好。在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凌云山旅居营地,市民杨涛搭起帐篷,和家人共享难得的美好时光。  今年6月,凌云山旅居营地项目打造完成,并向游客开放。营地新增设了花园餐厅、儿童乐园、微型湿地公园以及“网红打卡点”,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游玩体验。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凌云山旅居营地的建成,填补了川东北地区房车营地项目的空白,还带动了南充地区户外产业发展。  以文旅项目促进业态升级、补齐短板。南充市连续3年在省级重点在建文旅项目投资额上稳居全省第二位;蓬安相如故城、仪陇客家文化博览园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全市精心打造市博物馆、市大剧院等文化地标,建成9个标准室内剧场,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目前,在阆中古城,以杜甫的《阆水歌》为主线,以古城码头和古色古香的画舫游船为载体,全景呈现阆中独特的山水实景和诗词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古城环江交互式演艺。阆中水城项目运用新技术,对金沙湖水上游船项目现有的水上精品线路进行提档升级。  创新引领,南充深化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正加快文旅产品、业态、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在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通过“掌游仪陇”APP,游客不仅可以实时查看景区客流,还可以体验红色旅游、乡村游、美食、特色餐饮、酒店、导购等系列功能,游玩起来更加省时省心。  在阆中数字博物馆,利用“5G+AR”技术,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实现“穿越”,近距离为观众述说藏品背后的故事。  整合交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人社、统计等部门数据资源,推进涉旅数据互通共享,南充不断提升“智慧文旅”的科技水平。  目前,阆中市、仪陇县的两个“智慧文旅”平台已列入全省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南部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也已建立起智慧旅游平台。  2022文旅大会和第八届旅投会期间,南充还将推出部分智慧文旅项目,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满足游客多层次旅游体验需求,提升体验感。南部县升钟湖景区。惠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近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南充市获评优秀档次。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近年来,南充以举办一项项文旅活动来促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越做越细、越落越实——  今年7月,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南充市高坪区开幕。南充精心捧出了文化旅游大餐,包含系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嘉陵江夜间音乐季”,让广大市民尽享文化发展之美。  以高品质的文旅节会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近年来,南充持续举办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三大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以一流文艺精品为支撑。南充推出的组合唱《亮花鞋》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原创舞剧《悟空》及川北灯戏亮相国家大剧院。此外,还推出《龙门传说》《张飞轶事》《板桥卖画》《东方丝源》《陈寿著三国》等精品剧目,受到市民欢迎。  以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南充承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四川省2020年“千龙千狮闹新春”等,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将继续创作一流文艺精品、打造一流展演基地、培育一流专业院团,加快建设文化艺术新高地;建设“融合共生”空间、提升“全民共享”供给、完善“多元共建”体系,加快打造公共服务新样板。高坪区凌云山谋开放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7月,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开幕。本届艺术节有13支国内优秀地方艺术团队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演出。  近年来,南充文旅向世界递出“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这5张亮丽名片。  金秋十月,南部县升钟湖渔民们唱响号子。依托升钟湖自然风光,南部县以“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为主题,合理布局文旅空间,形成一心(游客服务中心)一环(升钟湖环湖路)三区(钓鱼运动区、伏羲文化区、垂钓养心区)的功能布局。  “以开放的心态持续擦亮文旅名片,促进文旅融合,欣欣向荣。”南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县将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升钟湖—阆中古城—朱德故里”旅游环线建设,全力把升钟湖国际舟钓大赛打造成为国际国内高水平、高知名度的国际体育品牌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推动南充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  今年,南充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特色突出、辐射带动强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南充正结合本地的人文、自然、交通等资源优势,加快嘉陵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客运码头、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主城区率先开通“江上游”为试点突破,梯次开通主城区至蓬安县马回电站、阆中至南部—仪陇的“江上游”。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的文旅发展,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推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09
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靓丽呈现,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向好的转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天府旅游名县、朱德故里5A级旅游景区的名片更加闪亮……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德故里”仪陇奋力谱写建设“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县的恢弘篇章。延伸产业链条工业经济释放强大动能走进仪陇经济开发区,但见一座座蓝白相间的厂房拔地而起。车间内,现代化设备快速运转,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忙碌;车间外,运送原材料和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目前,经开区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5家,在园务工人数超6000人。其中,规上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仪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王文杰介绍,经开区主要发展有机械制造(汽摩配)、新能源新材料、丝纺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已形成了四大产业园。2022年6月,丝纺服装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川港(南充)丝绸合作产业园。十年来,仪陇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工业经济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点到群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效益水平节节攀升,全县工业经济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在仪陇经开区汽配产业园里,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惟德汽配公司钻床车间里,工人们专心忙着手上的活计;弘艺智能机械公司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智能化机械臂正在加工汽车零部件……2019年,仪陇县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总投资16.5亿元,占地55亩,建成汽车水泵、悬挂转向球头、汽车定时链条齿轮、高精度减震弹簧等汽车配件生产加工产业园,引进浙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目前,弘艺智能、欧亿冠机械、灯笼鱼机械等13家汽摩配企业全面投产,可实现年产值11亿元。2022年新签约汽摩配企业共15家,其中已落地建设8家,总投资达27亿元。汽摩配企业集群式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园。“我们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谋划汽摩配零部件跨区域产业转移,打造川渝知名的特色汽车产业园区。力争到2026年底,机械制造业规上企业达到5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仪陇经开区管委会项目推进服务部主任赵艳红说。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南充打造全国汽车汽配产业基地等背景下,仪陇发展汽摩配和新材料产业具备政策优势、发展先机。为此,仪陇县坚持早谋划、早安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高标准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和用电、用气、排污等基础配套;大力实施产业链填缺补短工程,瞄准基础性、关键性、牵引性和配套性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打通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园聚链、以链集群。“我们将进一步明晰招引路径和重点,瞄准以汽摩配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式、精准对接,招好引优、招大引强,牢固树立亲商、爱商、护商理念,把优质的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努力在项目攻坚、工业产业倍增上实现重大突破,让工业经济成为全县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该县经合外事局副局长陈军表示。拓展交通网络形成外联内畅立体格局泥泞小路变成水泥村道,家乡通铁路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十年来,仪陇县交通事业发展快马加鞭、突飞猛进。截至目前,仪陇县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通村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300余公里,比10年前增加4400余公里,形成了“连接周边、通向成渝、融入西部”的发展格局。要致富,先修路。马鞍镇琳琅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帮扶资金,修建硬化道路,村公路通到组、便民路通到户。如今,琳琅村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村民吃上“旅游饭”,办起农家乐,当上产业工人……焕发出勃勃生机。日前,S205阆中千佛至仪陇观紫公路(仪陇段)顺利通车。“这条路全长13.3公里、宽8.5米,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与原来的公路相比,行车时间缩短近一半,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项目负责人何锡渊介绍。近年来,仪陇县坚持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10月14日,仪陇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一条条乡间公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打通乡村振兴“微循环”,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勃勃生机。“公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物流就配送到哪里。”仪陇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良性互动,便民运输服务全面打通,农村交通条件和群众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通铁路、搭火车是仪陇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更是仪陇老区振兴的迫切需要。如今,一座座桥梁、一个个隧洞见证着汉巴南铁路仪陇段项目建设的显著成效。汉巴南铁路仪陇段全长58公里,总投资103.8亿元,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仪陇将宣告结束境内尚无铁路的历史,对群众出行、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更好融入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道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十年来,仪陇县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成巴高速、巴广渝高速穿境而过,G244、G245和S304、S205、S206、S207贯穿腹地,仪陇境内有高速公路78公里、国道124公里、省道190公里、县乡道1600公里、通村组公路5000余公里,外联内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助推仪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提升人居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至2022年,是仪陇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十年,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骨架路网快速拓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的变迁,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仪陇县住建局城建股股长黄星华说,这十年的发展,让仪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仪陇嘉陵江二桥的通车,加快了仪陇“跨江西进”的步伐,将城市建设的主战场逐渐转移到河西片区。实施县城河西中部组团道路体系建设,修建了学府大道、嘉陵大道、嘉陵江三桥连接线、新光大道迎宾大道至医疗中心段、度光大道东段、灵官庙组团一号道路、灵官庙组团三号道路等7条道路共20公里,总投资10亿元,河西片区城市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同时,修建了河东片区滨江大道北段(东北村)道路工程、老君山公园主园路、G245过境城市道路、城东北部组团观桥街、泽德路、果山路等6条道路共3.3公里,河东片区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城市骨架迅速拉大。2012年至2022年,仪陇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5平方公里拓展至20平方公里。这十年,仪陇大力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建工程,宏德大道、琳琅大道等市政道路完成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新政老城修旧如旧、续写文脉,完成县城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从2012年首建河滩湿地公园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秀水长滩湿地公园,仪陇越来越宜居。”黄星华说,这十年,仪陇建成金松湖、秀水长滩等7个公园,市民出门走10分钟就有一个公园。走在县城街头,湿地公园、金松湖、小东山等市民休闲场所风景宜人,人气高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主次干道沿街商铺楼宇流光溢彩。2012年至2022年,仪陇县城常住人口从8万人增加到18.1万人,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项桂冠,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2.0版完美呈现。这十年,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仪陇建成了文化馆、剪纸艺术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搭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平台,让老百姓乐享生活。“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素质也跟着提高了。”新政镇南门社区党委书记黄天伦深有感触地说,短短10年时间,仪陇这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魅力新城,完成了从小县城到山水田园城市的嬗变。(供稿:仪陇县委宣传部 张明 马永红 尹小丽 张梓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08
(衡欢 记者李国富)时下,正值小春生产关键时期,油菜移栽、小麦播种、蔬菜种植……西充县各地抢抓农时,全力做好作物种植、农资储备、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工作,全面掀起小春生产热潮,为来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 衡欢 摄)日前,记者来到西充县鸣龙镇回龙场村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地,只见翻耕过的土地接连成片,随着播种机的缓缓驶过,一粒粒麦种便有序“躺”进松软的泥土里。据介绍,该示范基地播种川麦93、绵麦902等10个小麦品种,面积共20余亩,技术人员通过种植多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对比实验,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抗且适合该县种植的品种,向全县推广。在该镇龙井沟村,记者看到一块块冬闲田内,绿油油的油菜苗生机勃勃、长势良好,田地上空,几架无人机正在施肥。“油菜作为小春主要粮油作物,不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也是良好的养地作物。”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泽良介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该县因地制宜实行“稻-油”轮作,采用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技术,鼓励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既增加粮油总产量,又有助于地力培肥,为来年水稻丰收打下基础。“小春生产是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积极抓好小春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计划播种小春粮食48.11万亩,预计总产量9.26万吨。冬闲田扩种油菜地块,无人机正在施肥(衡欢 摄)为抢抓农时,确保全年粮油“双增”,该县将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社区)、组,落实到户和田间地块,建立领导干部包片、技术干部蹲点的粮油生产服务机制,分区域分种植制度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技术服务,抓好农资调剂供应,强化物资保障,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行动等,切实做好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为小春生产全程护航,确保全县小春生产目标实现和农民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8
(赵威 记者 李国富)近日,在西充县东太乡鱼池寺村的天马山农业基地里,记者看见柑橘树横成排、竖成行,整整齐齐,田地成片相连,灌溉渠系纵横交错,产业路如同玉带缠绕,树枝下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西充县义青观优质(有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丰收 (赵威 摄) “我们这个基地面积1000亩,采用有机种植,全部获得有机认证。”该基地负责人赵科举介绍,整个园区建设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构建起“互联网+农业灌溉管理”服务体系,使产业园具备农产品生产环境全程监控、远程水肥灌溉控制、农业大数据采集等功能。“工作人员根据柑橘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在电脑上设定好水肥配比,设备就会自动按要求调配灌溉,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赵科举说,按照传统方式施肥一次需20人花20余天时间,使用该设备每次施肥只需3人3天就能完成,节约成本70%以上。     此外,在果园内,小型气象站、虫情警报灯、土壤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监测点的下方还安装了传感器,指挥中心可一键掌握土壤EC值、空气的温度、湿度、病虫害等信息,实现了对柑橘生长过程的全方位监控。通过遵循严格的有机种植技术标准和智能设备技术的运用,最终种植出优质的晚熟柑橘。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子里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树下种了三叶草、豌豆、勺子等绿肥植物。赵科举说,园区采用的是生物技术防病虫害,绿肥植物成熟时,将会翻耕入土做果树生长的肥料。据了解,采用先进的设备及管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上乘,市场反映良好,该基地亩产值2万元以上。科技在该县农业上的运用还有很多。在该县青狮镇杨柳垭村的四川丰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勇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的大屏幕上,一只“小蜜蜂”不停地划着绿色的圈儿,从外圈到内圈,一整块很快都变成了绿色。 “‘小蜜蜂’是正在进行旋耕作业的农业机具。”该公司负责人谢飞介绍,凡纳入平台管理的大型农机,都安装有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工作和停放的轨迹,大屏幕上显示的一清二楚。为提高种植效益,破解农业生产成本高难题,该公司建设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共有39家农机专合社,1万余台机具,500余名机手信息,24家农机维修、配件销售网点全部进入平台。”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推广站站长李鹏飞介绍,为了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益,该县建设了智慧农机服务中心,把全县农机纳入智能化管理,可实现机手、专合社、经营业主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中心的任务就是牵桥搭线。”李鹏飞介绍,通过农机智慧服务手机APP,实现“找农机、找农活、找机手”网络化、一站式无缝对接。2021年网上服务交易1108单、面积达9.8万亩。据了解,该县建成西充县智慧农机+综合农事服务综合体,拓展农业托管、农资配送和农机维修“三大”业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服务项目。西充县金太线晚熟柑桔基地(赵威 摄 )“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合社,大力开展农资、育苗、机耕、机播、机种、机收等各类培训。”李鹏飞介绍,该县构建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全力构建“主体多元、市场运作、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打造集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服务园区。2021年,全县新培训机手858名,完成机耕作业96.9万亩,机播36.99万亩,机收49.78万亩,机械植保25.05万亩次,机械脱粒20.37万吨,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7.08%。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