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小波 文/图  在北纬28°65′附近,以竹盛名的泸州蜀南大旺竹海风景区,竹海深处有一个竹酒博物馆,它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有展示区、体验区、酿酒区、贮藏区和科研区等7大馆区,馆藏文物丰富,珍品众多,是我国首个以竹酒为主旨的中国竹酒博物馆。  被人们称为“竹海愚公”的馆主——朱天虎,每天早早起床,将竹酒博物馆大门打开,以迎接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沉浸式领略悠久的中国竹酒文化,洞见“活”着的历史。朱天虎创建的中国竹酒博物馆。与酒结缘 建造竹酒博物馆  64岁的朱天虎,出生在享有“中国酒城”美誉的泸州,系中国竹酒博物馆创始人。质朴豪爽的他和白酒打了40余年交道,曾先后在泸州地区大型国有企业从事白酒销售、管理等,可谓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建生态健康的博物馆,一是基于对酒有特别情怀,二是寄托一种乡愁吧!”快言快语的朱天虎说。乡愁是什么?在朱天虎看来,泸州“酒单碗儿”就是一种乡愁。“创办竹酒博物馆的初衷和梦想呢?”笔者边参观边向朱天虎问道。“就是想传承生态自然的酒文化,留住舌尖上的味道,带动白节镇的乡村旅游,助推泸州白酒高质量发展。”朱天虎说,乡愁就是家乡那杯土酒,是那个深烙在心上的村庄,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艰难创业的回忆。  朱天虎认为,泸州酒文化底蕴深厚,泸州竹类在四川省也是独树一帜。把竹文化与酒文化结合,并不是头脑发热,空穴来风,而是他总结了古今中外酿酒技术,是在研究了纳溪夜郎古国时期人们广泛运用竹器藏酒的经验后,才大胆提出建竹酒博物馆,“创新”实施以竹酿美酒。  “酿酒用竹需合适的竹种,合适的经度、纬度、海拔、日照、云雾和雨量,竹海深处,翠竹环绕,竹海村常年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2000个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说起博物馆生产区的竹子酿酒、竹子“种”酒、竹子泡酒等,朱天虎如数家珍。“我国目前共有竹60属、500个品种,泸州竹类品种和面积、规模在四川省名列首位,酿造竹酒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1992年研发竹酒开始,朱天虎带领研发团队,经过无数科研试验,仅相关数据就达百万个(组)。凭着对传统酿酒工艺的执着精神,朱天虎带领研发团队扎根竹海40余年,终于让“夜郎竹酒”技艺得以重放光芒。目前,中国竹酒博物馆已获得“鲜竹酿酒”“活竹长酒”“竹笋液竹体液调酒”三大板块4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授权。小小博物馆干出了满满大乾坤。朱天虎在沉思竹酒博物馆的发展。依托博物馆 乡村吃起“文旅饭”  泸州纳溪是“中国特色竹乡”,大旺竹海有毛竹10万亩,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竹酒博物馆给村里添了回忆和新景!”2012年6月开馆后,竹酒博物馆便引来附近村民们的点赞。村民王清以前在广州打工,学了一手搞包装的好手艺。“原来村里没啥好玩好看好溜达的地方,现在竹酒博物馆成了村里好玩好耍的景点。”“原来要外出打工才能挣钱,现在在家门口的博物馆上班也同样可挣钱。”说起建竹酒博物馆的前后生活,她不禁连续用了几个对比。现在,劳作之余,许多村民常到博物馆里转转。对在外打工的村民们来说,这里是他们的“乡愁记忆”博物馆,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旺竹海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越来越好,来旅游和参观竹酒博物馆的游客日渐增多,许多村民依托竹酒博物馆,开起民宿、农家乐等,吃起香喷喷的“文旅饭”。村民邓贤彬就是其中之一,他结束了十几年在外打工的生活,来到竹酒博物馆干销售,平常除推销竹酒产品外,还常推销家乡蜂蜜、早春茶、护国柚等土特产品。不懈前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乡愁可以是一条老街,也可以是家乡的美味。在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村民把浓浓的乡愁融入竹酒博物馆里。走进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石磨子、竹撮箕、竹耙、竹筛、竹冰桶、竹凉槽、活竹长酒、竹类泡酒、竹装酒、瓶装酒、陶瓷酒、竹酒工艺……一件件与酿酒有关的实物,一个个酿造竹酒的模拟场景,吸引着游客纷纷打卡拍照。  竹酒博物馆建成以后,村上小学组织学生们第一时间前来参观。“看到这个推磨用的石磨子,我就想起了过去,我们就用它磨黄豆做豆腐。”在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常带着自己的孙儿孙女前来参观,并向孩子们讲解。村民陈世友说,一些古老的农具,当下的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村上有了这座博物馆,一些老物件在馆中展出,让后人记住祖辈们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白节镇竹海村党总支书记龙朝贵介绍说,自竹酒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吸引了附近许多村民前来参观,目前向大众免费开放。“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时,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大家品竹酒、忆乡愁、看变化。”尤其是许多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回家后都爱来博物馆里看一看,还有人表示要把家里与竹酒有关联的老物件拿出来,让博物馆变得更丰富。“竹酒博物馆饱含乡土文化基因、历史记忆,不仅令老人们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也让回村的年轻人更了解、记住乡愁。”龙朝贵说。  “当下,竹酒博物馆正致力于保护、传承活态文化遗产,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生态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力与后劲,高质量发展竹酒博物馆的路还要走。”朱天虎表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09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的源头,雅安市名山区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全域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景点、民宿、露营地等星罗密布,全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全域交旅深度融合是名山区交通部门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名山交通部门按照“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突出休闲、享受自然,依托优势、打造特色,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思路,依托35万亩茶园绿色资源底蕴,按照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以交通网带动要素网、以交通线提升旅游线的思路,大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幸福美丽乡村路等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212.75公里,全区所有社区、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硬化路通客车覆盖率达到两个100%。得益于不断完善的路网结构,蒙顶山、牛碾坪等老牌旅游胜地游客络绎不绝;至美茶园绿道串联起来的骑龙场民宿片区、金鼓村大地指纹、清漪湖露营营地等新兴“宝藏”景点走出“深巷子”,“打卡”群众源源不断。今年“五一”假期,名山区接待游客4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6亿元,较2019年“五一”小长假分别增长123.41%和88.04%,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旅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借助旅游市场东风,“五一”期间全区共发送各类客运班车2600余班次,运送乘客2.75万余人次,交通运输行业呈现出复苏势头。今年1月,省政府印发《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名山区全域纳入试点范围。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名山区交通运输部门全力以赴抢抓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动等项目加快实施,完善路网结构。加快配合推动G5成雅段扩容前期工作,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有提升高速通行能力;推进省道S104线改造提升,进一步做强国省干线公路路网结构,加强与丹棱县、雨城区的联系,积极融入“大峨眉”格局;全速推动X013建山乡至张场镇公路、黑联路等一批幸福美丽乡村路和通村通组公路施工进度,进一步打通全域旅游毛细血管,为车岭万亩粮经产业园区等新一批“网红”景点汇聚人气。2023年名山区计划实施交通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约46.8亿元,实施新改建国省干线62.6公里、农村公路104.5公里、危桥改造2座。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3个,完成道路新改建30余公里、危桥改造1座,累计完成投资约4.5亿元。下一步,名山区交通运输部门将拿出过硬的举措,以建设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和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机遇为契机,积极探索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是勤跑争支持。主动到省级部门积极对接争取政策、资金等支持,全力以赴扫清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千方百计为推动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快干追进度。一项目建立一专班,根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超常规但不超程序的创新方式推动已开工的项目快速实施,加速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三是巧干谋共赢。积极会同文旅、经商、邮政等部门单位包装实施一批项目,加快推动交商邮旅供合作体系建设,将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惠民富民的新红利。(供稿:名山区交通运输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08
(张俊 徐竞瑜 记者 侯东)近段时间,苍溪县黄猫垭镇1500余亩白肉枇杷陆续成熟,迎来采摘丰收季。走进苍溪县黄猫垭现代农业园区,一颗颗枇杷果实圆润,诱人采摘。6月6日上午,当地举行了以“走进黄猫垭、相约白富美”为主题的枇杷开园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枇杷开园仪式活动现场“前几天我通过抖音看到了苍溪黄猫垭的白肉枇杷成熟了,今天一大早从巴中赶过来,想来尝一尝黄猫垭的白肉枇杷。我刚才已经吃了几个了,非常甜。”游客奉静购买了几箱白肉枇杷准备送给亲友。与此同时,在千亩园区内,近百名工人也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枇杷的采摘、分拣、装箱等工作,随着枇杷进入成熟采摘季,园区的用工需求也达到高峰期。“我们年龄大了,不能出去务工,种地也不行了,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园区,同时还在园区里面干活,一年下来还是有两万多块钱。”黄猫垭镇君寨村村民马世菊说。据悉,2013年以来,黄猫垭籍企业家罗洪回乡成立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白肉枇杷1200余亩。同时,还研究攻关白肉枇杷早结丰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5项关键栽培技术,保障了枇杷的“健康生长”。据罗洪介绍,普通的黄枇杷糖分在8个糖左右,而白肉枇杷糖分在15到26之间。同时,黄猫垭也是全省最大的白肉枇杷种植基地,目前挂果的枇杷树有四万余株,成熟的枇杷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北京、成都等地。“目前,全镇共建成白肉枇杷科技示范核心基地12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白肉枇杷300亩以上。同时,我们还将园区建设、市场拓展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开发白肉枇杷采摘旅游活动。截至目前,示范基地及周边年产鲜果400万斤,实现综合产值达18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苍溪县黄猫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彬介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8
王丽(图片由眉山市青神县委宣传部提供)  青神,古蜀国农耕文明发源地,千年文豪苏东坡求学地。在这片土地上,农业生产活力无限,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步向前;东坡文化传承生生不息,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延伸……  农业和文化发展齐头并进,让青神焕发无限生机。青神抓准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特色示范区;同时在深挖苏母文化内涵、丰富东坡文化“载体”、全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道路上,守正创新,砥砺前行。竹里稻香。围绕田地做文章 奋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特色示范区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值芒种时节,走进位于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大小沟渠纵横勾连。田地里,刚栽好的秧苗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  “往年很难在村里看到这番景象,以往这里种的都是草皮,虽能带来一定收益,但耕地质量受到影响。”谈及近两年的变化,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说,为保护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该村大力推进退草还耕。如今,这片土地完成了从“草田”到“稻田”的转变,农业生产推进有序。  “2022年,全县实现退草还耕近5000亩,草场变身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带动粮食增产300余万公斤,同时有序退园还耕1486亩,推广林下种豆2.6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400余亩。”青神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饶舜介绍,该县积极开展退草还耕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工作,引导推动林果上山、粮油下坝,形成南竹、东橘、西粮、北菜的产业布局。  “今年是退草还耕后第二次种水稻,目前所有秧苗都已栽插完,共1000亩,预计8月底亩产量能达到1600斤—1700斤。”百家池村种粮大户潘鹏超边操作无人机边介绍今年的插秧情况。无人机沿稻田上空轻轻掠过,机身下方均匀地喷洒着肥料,不到1分钟就完成一亩地的施肥。  科技赋能使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变化。潘鹏超表示,“从育苗、插秧到施肥,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农业装备,不仅有效节省了人工,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农业现代化除了现代化机械设备,还得有现代化的科技。近年来,青神县不断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打造产学研联盟;不断壮大粮食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动农业专业化发展;不断加大科研等技术平台成果转化,推动粮食生产管理数字化;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夯实数字农业基础。  与此同时,青神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我们正通过打造智慧粮油、烘干仓储、科技成果转化、农旅融合等产供销娱一体的产业集群,引领示范全县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青神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徐婧表示,园区建设将推动粮油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从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到机械化、智能化管护,再到农业产业链升级,“天府粮仓”如何建?青神给出答案: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保耕地、多种粮、产好粮,最大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增收致富。眉山市青神县中岩寺“竹里萤光东坡恋”。以文化为基石 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青神是苏母出生地,也是苏轼的少年求学地。苏母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的家庭家教家风,是东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源泉,成就了“一门三父子”。  家有贤妻,如国有良相。近年来,青神积极挖掘苏母文化内涵,打造出“苏母家风家训”文化品牌,通过《苏母传》《东坡与竹》,苏母家风馆、家风微景观等,用一组组照片、一段段故事、一幅幅墙绘,生动展示了苏母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依托中岩文苑、苏母家风馆等文化阵地,我们深挖苏东坡与青神相关的诗词、典故,系统梳理东坡家风家教脉络。”青神县弘扬东坡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宋杰林介绍,在聚焦苏母家风的同时,全县常态化开展东坡诗词朗诵会、文学沙龙、文化惠民乡村行等文化文艺活动,不断探索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东坡文化。  “苏氏家训说,‘读书正业’,意思就是要多读书,走正道。”不久前,青神学道街小学开展“我读苏东坡”主题活动,通过个人访谈、东坡诗词诵读、东坡故事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诗词与互动中,成为东坡文化的传播者。“让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就置身于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文化自信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来日长成参天大树。”该校副校长梁文静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将东坡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注重文化知识传播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东坡文化的新体验。  让东坡文化走进群众,也要让东坡文化带动旅游热。当前,青神正以弘扬东坡文化为核心,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旅游强县。  目前,青神县已成功打造“古中岩·东坡茶”“东坡与竹”等系列文创品牌,开发东坡竹宴、东坡橘宴,建成唤鱼公园和竹里萤光艺术馆,形成集夜间观萤、科普体验、东坡文化等于一体的两大夜间消费新场景。  接下来,青神将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和大峨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这一目标,推动岷江东坡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建设,实施东坡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等项目,重点推进“六区”建设,即围绕“东坡躬耕”主题,建设农耕体验区;围绕“东坡养生”主题,建设生态康养区;围绕“东坡初恋”主题,建设古风宋韵体验区;围绕“东坡出川”主题,建设古镇休闲度假区;围绕“东坡家风”主题,建设城市文化展示区;围绕“东坡与竹”主题,建设青神竹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区。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青神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文旅之花绽芬芳,让丰收之歌响大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6-08
(胡婷桥)5月15日,话剧《苏东坡》2023年全国巡演启动仪式在眉山三苏祠举行。“希望通过巡演,让全国观众不仅能感受苏东坡的快意潇洒,更能感受他对生命的哲思。”一位眉山市民说。  6月8日,《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将在三苏祠开展,通过室内室外联动展示,为观众打造一个表现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沉浸式艺术空间,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展览跨时空碰撞,让观众感受三苏家风家教的魅力。  一场场源于东坡的文化盛宴,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近年来,眉山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品牌,让三苏文化释放独特魅力。瓦屋山。崔宗喜摄保护遗址遗迹 传承千年三苏文化  眉山是苏东坡出生地、成长地、成才地,是三苏遗址遗迹最集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千年三苏文脉,眉山聚焦三苏遗址遗迹保护、三苏祠片区改造提升等,聘请优秀团队,精心编制《眉山市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三苏祠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系列规划。  “我们将规划编制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城市新中心建设、老城区有机更新等正在推进的工作有机结合。”眉山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规融合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教育传承、转化利用。  三苏祠作为三苏故居,也是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雅士拜谒“三苏”的文化胜地。  为保护好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聚焦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目标,邀请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指导把关,制定馆藏古籍保护修复等5个方案,实施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17个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集文物保护、非遗传习、博物馆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抓抢“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机遇,积极先行先试,计划在年内推出三苏(东坡)文物主题游径。  同时,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三苏祠片区旧城更新、周边环境整治、眉州古城墙项目建设,保护整治罗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东坡步道·大家之路”城市绿道项目,建设全国开放式家教家风教育基地,打造“有古韵的建筑、有记忆的街区”。深挖文化内涵 滋养当下百姓生活  如何让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变得触手可及?眉山正积极探索行动。  在第十二届(眉山)东坡文化节开幕式上,45卷本《苏轼书法全集》正式发布。“《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共收录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40余件,是迄今收录最全的苏轼书法出版物。”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目前,眉山正推进省市共建三苏文化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共建东坡书院,深入开展东坡家国情怀等应用型研究,着力打造全球东坡文化研究高地。  近年来,眉山以东坡文化为源头活水,积极组织文艺名家走进眉山、走近东坡。音乐剧《苏东坡》苏州首演,即将开启全国巡演。动漫《少年苏东坡传奇》收视率同时段卡通节目全国第一,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亮相央视。携手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舞蹈诗剧《东坡》……讲好东坡故事,助推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走向世界。  做活教育普及,让文化滋养百姓。今年以来,眉山开展各具特色的东坡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有的校园将东坡故事编排成话剧进行演出,有的单位开展东坡诗词文艺创作活动,还有的小区热热闹闹举办起东坡诗词擂台赛……东坡文化热潮正在眉山市涌动。助推文旅融合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传承三苏文化,如何让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洪雅围绕东坡诗词“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推出瓦屋山冰雪嘉年华、柳江古镇“夜游柳江·魅力十夜”等新业态、新场景。  2022年以来,东坡区启动蟆颐山、短松冈、连鳌山、大旺山等四大三苏文物主题游径打造。围绕东坡文化,东坡区推出“三苏遗址遗迹游”“三苏故里丰收游”“东坡美食体验游”“梦回大宋夜间游”“东坡文化研学游”5条精品线路,串联三苏祠、水街、蟆颐山等热门景区景点,让游客深度体验东坡文化。  “如果真的能穿越,我会带着短松冈的视频和照片,去密州寻找苏东坡。”刚刚结束三苏遗址遗迹游的成都游客李女士表示,这条旅游线路将三苏遗址遗迹全覆盖,游玩中感受到三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觉离东坡又近了一步。  “东坡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眉山苏学研究者感慨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眉山开启了寻找苏东坡之旅,三苏祠、短松岗、中岩寺等三苏遗迹遗址,成为三苏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  今年“五一”期间,三苏祠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入口排起长队,感受三苏一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优良家训家风。  2022年,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决定,确立了“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的目标。随即,眉山成立三苏文化传承弘扬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三苏祠片区和三苏祠博物馆发展两个工作专班,紧锣密鼓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扛起传承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使命担当。”眉山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进三苏祠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积极推动东坡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市共建高水平苏学研究机构,推出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全力打造苏学研究高地;持续抓好东坡题材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影响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6-08
(朱映江 记者 李全民)每周六晚,3.0版本的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院落剧《葭萌春秋》准时在昭化古城上演,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可以选择短剧中自己喜欢的角色参与剧本演出,感受古城千年历史。 “感觉非常棒,边走边看还能自己参与演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非常吸引人。通过观看《葭萌春秋》这个剧,像是一秒穿越到了千年之前,了解到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非常过瘾。”游客石琳一边沉浸在剧中,一边说道。“游古城、玩西市、看演出……”甘肃游客乔万鹏表示不虚此行,“古城里有很多古朴的建筑,西市里有很多惬意的小店,《葭萌春秋》的演出更是让我震撼,一看就是大手笔。在一个多小时的沉浸式演出当中,将昭化古镇2000多年的历史压缩起来,真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据悉,大型沉浸式互动体验实景剧《葭萌春秋》以昭化古城的千年历史为背景,融合当地厚重的历史、独有的文化,景区员工和当地老百姓参与表演,以超震撼的多媒体视觉效果,呈现出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盛宴,让游客在观剧中获得穿越时空的实景互动体验,这也是广元首部实景原创沉浸式互动剧。广元昭化西市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绘坤介绍,《葭萌春秋》是一部当地的原创作品,主要展示了同一座古城,不同时空的不同故事,演出无主舞台呈现,以流水线形式演出, 观众还可以和演员同台互动。“打造这个本土剧目,就是要留住更多的游客,建立有效的游客滞留生态系统,助推当地老百姓多渠道增收。”广元昭化西市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绘坤表示。如今的昭化,文旅融合不断创新,多元延伸文旅产业链条。以葭萌春秋、灯光秀、县衙断案、文创集市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项目,更是激活了消费活力。今年以来,“葭萌春秋”演出累计接待游客0.8万人次,消费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7
(记者 薛维睿)5月31日,在雅安市雨城区北郊片区,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建设现场,1869大熊猫演艺中心正进行主体施工。今年年底,演艺中心将全面完成建设,《熊猫归来》实景剧计划在这里上演。  该项目是雅安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重要项目。近日,《雅安市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提出要通过做好“熊猫+旅游”特色旅游大文章,带动“旅游+产业”融合大发展,以大熊猫带动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助推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方案》,雅安以2023年为起步,力争到2025年,大熊猫文化特色文旅产品体系日趋完善,“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以大熊猫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更加鲜明,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基本建成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在建的1869世界熊猫源项目。做强两大硬核支撑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将建设成为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核心载体。”雅安文旅熊猫新城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绍艮说,项目规划建设大熊猫自然博物馆、1869大熊猫演艺中心、“胖达星球”乐园、汽车营地、幻境植物园,以及熊猫文化主题高端度假酒店、民宿客栈、主题文创商业街区和配套设施等,以构建雅安熊猫文化会客厅和大熊猫经济集聚区为目标,打造大熊猫主题“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城市新组团。  在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科普游憩营区热闹非凡,宿营区还在加速建设,熊猫老家会客厅、熊猫树栖屋、野营区等空间将进一步完善。“目前,溯源文化体验营区、科普游憩营区已经投用,宿营区计划今年9月建设完成。”项目现场负责人卢娇说。  该营地是1869世界熊猫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营地,熊猫主题民宿提升改造项目、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提升改造项目、邓池沟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和国礼熊猫公园项目等也在同步建设,共同发展生态科普、研学教育、民俗体验、户外探险、山地运动等产品业态。  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和1869世界熊猫源项目是雅安建设“目的地”的两大硬核支撑。  雅安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命名地、模式标本产地。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世界范围内由此掀起了“熊猫热”。  “讲好大熊猫的雅安故事,擦亮大熊猫文化发源地IP是雅安破圈突围的重点。”雅安市文体旅局规划指导科负责人易茹表示,立足1869大熊猫科学发现这篇“大文章”,雅安着力包装引进一批生态度假、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研学旅行等方面的重大文旅项目,今年共规划34个“目的地”相关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建好5个入口社区统筹雅安文旅产业布局  在天全县喇叭河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喇叭河入口社区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施工。“预计10月底可完成建设。”项目施工方副总工王鹏说。  该项目将搭建“1+N”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网监控、一屏可视、一图管理、一脑统筹”智能信息化保护,还将依托雅康高速公路、国道318线,配套建设沉浸式生态科普体验中心。  不远处,公园生物多样性检查站建设接近尾声,大熊猫国家公园喇叭河入口社区“门户”标志性建筑已初具雏形。入口社区文创中心、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区、特色民宿区、生态停车场和市政配套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也正按计划推进,建成后将共同推动社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实现公园生态价值转换的示范窗口。  与此同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入口社区,石棉县大熊猫科普公园正在建设,通过完善科普馆、自然教育基地、熊猫宿营地等设施,培育大熊猫研学旅游业态。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龙苍沟入口社区,今年也将完成貊貊会展大厅、貊貊大众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大熊猫会展和温泉休闲业态。  此前,雅安打破县(区)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全市文旅产业,布局建设大蒙顶山、大周公山、大夹金山、大牛背山、大王岗坪5大片区。  “按此思路,以大熊猫核心资源为牵引,按5大片区统筹文旅资源配置。”易茹介绍,雅安正在5大片区所涉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重要节点,聚焦大熊猫文化,建设地标性建筑,布局文旅产业业态,推动形成宝兴“大熊猫溯源”社区、荥经“大熊猫探秘”社区、天全“大熊猫和谐”社区、芦山“大熊猫清凉”社区、石棉“大熊猫放归”社区等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品牌。搭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大熊猫旅游目的地影响力  5月27日,“迎大运 看熊猫 游熊猫老家”文旅推介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活动集中推介了雅安大熊猫文旅资源和产品、宝兴全年文旅活动及重大文旅项目,发布生态林场、生态牧场、生态农场发展机会清单。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宝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雅安市文体旅局科技与宣传推广交流科负责人苏亚萍介绍,今年,雅安将重点在国内筹办一批熊猫元素活动,包括雅安大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四川大熊猫国际文化周、2023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雅安峰会,以及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以大熊猫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  “中国23只‘国礼’大熊猫中,有18只来自雅安,占出国熊猫的2/3以上,这让雅安大熊猫的国际传播具备充分优势。”苏亚萍表示,在今年的国际交流方面,雅安将抓住“香香”回国热点,以及“熊猫出发 艺术启程”中法文化交流,赴比利时、瑞典开展“熊猫家园·川茶雅韵”推广等国际活动,争取在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掀起关注雅安大熊猫的热潮。  在文创产品研发方面,雅安围绕大熊猫文化进行动漫、数字、游戏等产品开发和文学、影视作品创作,打造《熊猫归来》实景剧,与国际前沿游戏公司合作研发大熊猫游戏产品,推进沉浸式数字大熊猫文化体验馆建设等,多层面多角度讲述大熊猫故事、传播大熊猫文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6-07
(邹星雨 记者 侯东)“我们这里现在越来越好看咯,最近来游客至少比以前翻了一倍。尤其在节假日,停车位都特别抢手。”6月3日,虽然天空不时飘起小雨,但来到广元市昭化区药博园的游客依然很多。全域旅游是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游客旅游质量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昭化区通过大力推进“旅游+文博”“旅游+文创”“旅游+演艺”“旅游+音乐”“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融合创新,提出“把年头酿成酒、把日子过成诗”;改版提升《葭萌春秋》3.0版,打造昭化古城版《雨巷》,促进尖锋·四季旱雪场、云想露营基地、裸眼3D时光隧道、7D影院等“旅游+”新业态上线运行,建成了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省级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全域研学试点营地各1个,打造桃博园、药博园等农旅融合产业园区13个。奋进拼搏中,昭化区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上绘出了靓丽画卷,引得四面八方游客纷来。昭化区药博园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交旅融合 搭建全域旅游网“没想到路上还能看见这样的美景。”6月5日,准备前往昭化古城游玩的夏女士在经过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惊叹,“这一路走下来心情都变好了不少。”据悉,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主线已于5月21日实现阶段性通车,主线全长约16公里,全线共设有桥梁15座,项目总投资10.28亿元。该项目立足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推动“交通+”,将昭化古城、广元港等旅游景点串在一起,形成了环湖旅游小环线,有效助推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游客在这条旅游公路上不仅可以感受广元港的现代化和昭化古城的历史感,还能欣赏到昭化区湖与山交相辉映的秀丽风景。”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廖周军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对全长约18公里的绿道加紧施工,让游客早日享受到在湖边散步、沉浸式畅游山水的快乐,力争把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打造成好玩、悠闲的旅游打卡胜地。”近年来,昭化区秉承路景色融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将公路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高标准建设栖平紫旅游公路、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新建工程(射箭至红岩段)共46公里,高起点规划红岩经沙坝至剑阁界旅游公路、昭化古城经大朝至剑门关(昭化界)旅游公路共64公里,并将乡镇客运班线、园区公交和旅游公交纳入运输网络,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截至目前,昭化区已完成柏林湖湿地公园旅游道路、平乐寺旅游道路、桃博园旅游道路、药博园旅游道路、环湖旅游公路、栖平紫旅游环线等旅游公路,并配套完善了景区公路绿道、步道等基础服务。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开发栖平紫旅游公路周边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拣银岩煤矿的遗址新建农家乐,把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游客‘快进慢游’新体验,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引擎。”昭化区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农旅融合 铺就产业致富路“今年的桃子真不错,又大又甜。”近日,在昭化区桃博园,前来游玩的游客边忙着摘桃子边说,“我想着多买几斤,带回家给孩子尝尝。”昭化桃博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川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桃博园。目前,桃博园内已引进栽植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桃树100余个,果实成熟期从5月初持续至8月底,采摘期110天以上。“现在有30余亩桃子已经进入成熟期,红玉桃子在一周后也将成熟,游客不仅可以免费品尝、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购买。”昭化区桃博园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昭化区紧紧围绕“昭化造”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昭化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农副加工产品销售力度,持续做大“王家贡米”等地方特色品牌。在确保线下常态化销售的同时,依托万农合创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扩大品牌曝光率。“这里的农产品看着很不错。”近日,在昭化区元坝镇,来自成都的游客赖亿文走进昭化造农特产品直供店,开启了“扫货”模式。据悉,“昭化造”农特产品直供店主营产品涵盖了王家贡米系列、猕猴桃系列、茯苓系列等昭化区优质农特产品,其中,王家贡米系列深受游客喜爱。这几天,前来购买农特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出售的都是本地特色农产品,我买得也放心。”游客赖亿文说,“我准备选一些蜂蜜、茯苓米酒送给家人,过段时间我打算和朋友再来玩一次。”“我们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现在每季度销售额在12万元左右,在旅游旺季可以实现翻倍。”昭化造农特产品直供店负责人贺婷直言,“接下来我们将严把流量关,大力发掘昭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更优质的农特产品,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昭化、爱上昭化,并购到满意的昭化农产品,让更多的客人来宣传我们昭化。”文旅融合 塑造古镇新魅力亭台楼阁、古老戏台、千年老街……行走在昭化区柏林古镇,飞檐翘角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让古镇充满了别样的韵味。在这里,游客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古街有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古建筑也很有味道,总的来说非常惊喜。”游客胡先生笑着说,“我是在网上看到有人大力推荐才决定带着家人一起来玩的,不虚此行。”据悉,柏林古镇自西汉兴市,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是古蜀道分支利(州)阆(中)道上的重要驿站。这里素有“浪漫爱情古镇·秀美水乡湿地”之称,川剧“岚桥祭水”“岚桥相会”演绎的魏公子与兰小姐“化锦双飞”的爱情故事便发生于此。全国著名乡土民俗建筑专家季富政称其为“山沟里的小九寨”,古镇的秦汉古街被誉为川北民居“活标本”,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夯土古镇”。“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我镇打造了樱花谷、爱情索桥、观景游船等旅游景点,游客在逛古镇的同时,还能体验纷繁多样的旅游项目,感受当地特色风情。”柏林古镇负责人说。柏林古镇只是昭化区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昭化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坚定“以文彰旅、以旅塑文”,锚定“大美蜀道·诗意昭化”文旅形象品牌定位,立足“文旅兴区”战略,围绕“一核一城两带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为文旅产业铸魂赋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6
最美人间六月天,丹棱文旅谱新篇。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以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厚植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以幸福古村为标杆的“丹棱游村”金字招牌、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老峨山、网红打卡地“桔香稻田”等农文旅融合新场景,走出了一条农文旅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丹棱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农房风貌整治提升试点县、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县。幸福古村质朴原乡——幸福古村走进幸福古村,如同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满山的果木,层层的梯田,水车、引水渠、银杏树点缀其间,让人忘却所有的忙碌和纷扰。幸福古村位于丹棱县顺龙乡,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拍摄地。但如果你对这里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里的场景,那你就该为今天的幸福古村喝彩。作为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天府旅游名村,幸福古村又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四川省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推荐名录》中的“天府林盘及特色村落”和《2022 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幸福古村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幸福古村依托古遗址、古人文、古村落等丰富资源,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建成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幸福岭项目成功申报为“2022 年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第19 届精瑞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环境署亚洲都市景观奖(名列获奖名单首位)。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位于古村的山梁之上,它依山就势、临溪而居,充分尊重原乡建筑和传统文化,聚散有度、随地赋形,承袭了幸福古村“古、静、拙”的历史文脉和“散、小、巧”的自然布局,以最自然的方式维持了区域生态平衡。随着幸福古村这一“引爆点”的惊艳亮相,丹棱县分阶段培育了梅湾村、雄义村、龙鹄村等一批特色村庄,不断擦亮“丹棱游村”旅游品牌。老峨山索桥 陈春光 摄清凉之地——老峨山漫步山中小道,沿途树林繁茂,植被葱郁,空气清新;驻足半山腰的玻璃桥,四周绿意环绕,脚下波光潋滟,古寺、喷泉、长廊、星空露营地尽收眼底,览遍大好春光。这里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老峨山。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老峨山海拔1142 米,为总岗山脉的主峰,年平均气温16 摄氏度,森林覆盖率90% 以上。登金顶可领略“金顶东领三千顷,平原南来第一峰”的壮阔之美,是“远离尘世、临近都市”的休闲避暑胜地。清代文学家彭端淑曾赞誉:“锁江非江灵溪秀,峨山是佛雄峰壮”。老峨山钟灵毓秀,山上植物种类46 科200 余种,其中9 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摄身崖的千年银杏被奉为树神;拥有灵山睡佛、宝子古刹、澄怀碧波、祈福大道以及摄身崖、东坡岭、九老洞、核桃沟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丹棱县志》记载:“佛教入蜀,兴于老峨山,再传二峨山”。因此,老峨山素有“佛教入蜀第一山”之美誉,是人们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丹棱县充分利用“山、水、禅、茶”元素,对老峨山旅游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老峨山书院酒店、茶海隐庐、山涧森房、接待中心,打造集主题住宿、特色餐饮、旅游度假、书院文化、禅茶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桔香稻田最初的美好——桔香稻田第一次走进位于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的桔香稻田,让人感觉既新奇又亲切,广袤田野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正在鸟语花香中研学、游玩,农业观光、搭帐篷、坐小火车、画画写生……玩得不亦乐乎。“桔香稻田是我们打造的乡村特色旅游新地标,每到周末,这里都十分热闹。近期游客人数明显增多,周边村民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自家土特产。”雄义村负责人称,随着农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村里单一的水稻生产,扩展到稻—油轮作、稻—鱼综合种养,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在稻田捉鱼,开展研学和农耕文化体验的同时,感受乡间野趣。据介绍,桔香稻田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55 亩,于2021 年5 月开工,2021 年11月完工,收种水稻120 亩、新建道路520 米,营造出浓厚的田间艺术氛围。项目二期占地面积130 亩,以稻田为基底、粮油生产为主题布局新业态,通过建设水上主题、稻田主题、乐园主题等五大区域,运营研学团建、种植养殖、稻田餐厅等项目,打造集民宿餐饮、农事体验、田间游乐、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培育乡村旅游新热点。此外,丹棱县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将白塔公园、大雅堂博物馆等各类文化场馆设施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结合老城有机更新,打造错落有致、古韵浓厚的雅韵宋街,营造丹棱古城墙文化走廊。白塔公园、大雅堂公园、齐乐公园、端淑公园、熊河碥公园的建成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狮子新村、龙滩社区、群力新村等新农村项目一一落实,让村民的居住和出行更加舒适和便利。(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李宁)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05
(记者 蒋培路)6月2日,2023乐山旅游全球营销活动·成都站暨“探秘金口河”第四届“转转花”文化旅游季推广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乐山11个县(市、区)特色文旅资源集中亮相。乐山市金口河区作为本场活动的主角,亮出系列新玩法、新体验。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乐山舒妹和乐山名嘴“冲嘴儿”以游客和导游身份(结合视频图片展示)“打卡”乐山的方式,推出了金口河大瓦山、金口大峡谷-峨边黑竹沟-沐川竹海清凉避暑游等乐山10条“逍遥乐山清凉游”夏季主题旅游攻略。乐山市金口河区围绕红色研学、生态度假、民族风情3个重点,详细推出了“你好大峡谷!大峡谷红色研学游”“你好大瓦山!大瓦山湿地生态游”“你好八月林!八月林彝家风情游”3条周末精品旅游线路。重庆市武隆区、南川区也在活动现场作了文旅推介。云上“大瓦山”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安逸四川·逍遥乐山”文旅助力消费招募令;以金口河特有的“转转花”(学名:粉被灯台报春花)为原型的旅游IP“金灵儿”也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现场主持人还通过与户外主播互动视频连线的方式,将金口河区大瓦山、鹿咡坪、铁道兵博物馆、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转转花等极具金口河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致逐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乐山市金口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转转花”文旅季活动为期3个月,将推出“探秘金口河”“探索奋斗路”“探景云上美”“探寻大瓦山”四大探秘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当地将邀请专家学者、旅游达人共同打卡“云上大瓦山,最美大峡谷”的景致。改造升级后的铁道兵博物馆也将于6月下旬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图片来自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5
(阳林玥 蒲妍如 记者 侯东 文/图)6月1日,“小平故里·剑门关景区 互送客源”剑阁文旅广安推介会在广安市思源广场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感谢广安人民对口帮扶之情,持续深化区域文旅协作,加强两地互送客源,携手共推“小平故里 剑门雄关”文旅品牌,共同促进两地文旅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广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襄渝在致辞中表示,两年来,广安、剑阁携手浇灌“乡村振兴之树”,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他期待在中省对口帮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嘉陵江风景道建设等战略引领下,广安与剑阁在文旅产业上协同发展,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携手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介会现场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在会上作了剑阁文旅推介。他表示,2021年5月以来,广安市与剑阁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部署,在广元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及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构建起助推乡村振兴“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两年来,广剑两地在经济、旅游、农业等领域交流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深,发展越来越好。 “为持续深化文旅协作,互送客源、相互引流,我们推出:游客持广安市或剑阁县任意景区门票,半年内可享受购买对方门票半价优惠。”杨祖斌介绍了两地客源互送优惠政策,并热忱邀请广安人民到剑阁体验当地美景、美食。 广安市和剑阁县两地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各具特色,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和剑门关景区同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安市广安区与剑阁县都是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两地文旅业态相融互补。以推介会为契机,剑阁县与广安市签订《剑阁·广安客源互送文旅合作事项备忘录》,并互授“文旅宣传营销中心”牌匾。剑门关景区与华蓥山景区、蜀道五指山旅游度假区与五华山景区代表分别签订了《景区营销合作协议》。通过资源共享,推动两地客源互送,深化宣传共推,加强文旅交流,促进广安、剑阁文旅市场共同繁荣。 会上,剑阁县领导还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背诵《蜀道难》奖景区门票”挑战成功学生代表赠送剑门关景区门票。广安市文化馆推荐广安特色文化节目《绿水青山》,剑阁县推荐四川盘子《剑门豆腐》《蜀道长歌》文艺节目,展现了广安、剑阁特色的地域文化,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多彩的文旅盛宴。如今,来自广安的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智力帮扶、技术理念、干部人才正持续不断输入剑阁,为剑阁的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广安力量。剑阁县也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县旅游大会战,创新推出“背诵《蜀道难》 奖景区门票”、剑门关景区门票“一票管两天”等系列优惠活动,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2
(记者 边钰)《神农本草》记载:“茶树生益城山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作为我国茶叶原产地之一,四川是古籍记载中可知的历史最久远的产茶区。西汉王褒所作《僮约》中就有“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买茶”“烹茶尽具”的记载,可见当时蜀地已经有了茶叶集市,饮茶已成为社会风尚。  如今,这份穿越千年的茶香可从书香中寻觅。在四川省图书馆,就藏有不少和“茶”相关的典籍和读物。5月29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在典籍里寻茶香、品茶味。据不完全统计,这里藏有和茶相关的古籍达上千件(册),其中不乏版本价值极高的《茶经》,以及《宣和北苑贡茶录》《茶录》《东溪试茶录》《试茶录》《大观茶论》《北苑别录》《品茶要录》《本朝茶法》《煎茶水记》等。乐山市金粟镇刘家山村的茶园里,茶农们忙着采摘新一年的新茶。(资料图片) 章綦 摄(C视觉)书卷茶香收录丰富茶文化古籍  早在3000多年以前,巴蜀先民就已经发现野生茶树的叶子可以食用。巴蜀和茶的勾连,可以从馆藏古籍中一窥。比如,馆藏《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巴被周王室册封为巴子国之后,向周缴纳的贡物中除了桑、蚕、麻之外,茶亦在其中。书中还专门提到,巴国境内“园有芳翡、香茗”。香茗,即茶叶。而巴族被西周王室册封,早在约公元前11世纪,距今超过3000年。可见当时,茶叶已经属于珍贵的贡品。  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钟文介绍,《华阳国志》是东晋蜀人常璩撰写的一部史书,书中记录了我国西南地区较早历史时期的地理、历史、人物、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史学价值极高。  如今,翻开古籍,书中和“茶”相关的记录并不少见,比如《华阳国志》明确记载汉时广汉郡的什邡“山出好茶”;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今乐山一带)、武阳(今彭山一带)皆出茗茶”……  对于喜爱茶文化的人而言,四川省图书馆的“茶”文化类典籍可谓主题多元,地区茶专著、品茗用壶著作、茶政之书、茶文化之书、品茶用水著作等应有尽有。其中,包括宋徽宗赵佶撰写的《大观茶论》,这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撰写的茶书。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它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透过文字,看见古时鲜活生动的茶文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宋代熊蕃撰的《宣和北苑贡茶录》,则介绍了宋代北苑贡茶的情况。宋时福建建茶已名传天下,北苑独称官焙。如今,在该书可看建茶采摘、焙制与进贡的种种细节。“其子刊刻时,增图三十八幅,附采茶诗十章。”  馆内不仅藏有《茶经》《茶录》这类综合性茶书,还收录了不少茶文化细分领域的古籍。比如,专讲茶具的《茶具图赞》、讲品茶用水的著作《水品》、讲品茗用壶的著作《阳羡茗壶系》。地区茶之专书者,也并不少见,如《东溪试茶录》,还有宋代沈括的《本朝茶法》也均有涉及。  这些典籍读来,趣味连绵,古今差异也跃入眼帘。以《茶录》为例,其记载唐朝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煮茶。茶叶浸泡在水中,通过冷水煮沸,让茶叶香气满溢,激发出茶叶绵长、余韵绕口的味觉体验。但是宋朝则会采用反复冲泡的形式来沏茶。通过与沸水的反复接触,茶叶本身的香气逐渐释放出来,口感层次也愈发丰富。  除了《华阳国志》,馆内还有《四川通志》《彭山县志》《蜀中名胜记》《蜀典》等典籍,能让人回望川茶风华。中华再造善本《茶书》。 省图书馆供图镇馆之宝在《茶经》中品茶香《茶经》是四川省图书馆馆藏镇馆典籍之一。在今年4月《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时,节目中所展示的《茶经》版本即为四川省图书馆所藏。钟文介绍,《茶经》是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关于茶的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书中记载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法及用具等,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这部《茶经》为宋刻百川学海本,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之一,版本价值非常高,书页上有张大千等名人钤印。“如今,从藏印中可知,此本曾经被程邃、金农、张大千等艺术大家和唐岳等藏书名家所收藏,是一部递藏清晰、传承有序的传世之作。”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古籍之一。全书分三卷十节,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茶叶的起源、生产、器具等各方面知识。它的出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茶道盛行,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可以说《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都作出了卓越贡献。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近代以来在东南亚和欧美盛行的茶文化,或多或少都受《茶经》影响。”钟文说。《茶经》另一重要作用还在于定名。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  这样一本重量级典籍重焕青春也并不容易。古籍修复师袁东珏回忆,他们发现这本书时,书本破损严重。为了用相同颜色的纸页,修复师特意用从浙江孤山上捡来的栎树果壳熬水、染纸来做修补,才让其重焕新生。  在《茶经》中,也有不少四川元素。比如里面写道:“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彭州茶是当之无愧的“川茶冠军”。《茶经》还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其中的“巴山峡川”就是指四川、重庆、湖北等边境山地。  《茶经》也不只是单纯说茶。陆羽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茶经》富含的美学,穿越千年依旧打动人心。钟文提到,其蕴含的“艺境”“意境”“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体现。《茶经》是四川省图书馆馆藏镇馆典籍之一。鲜活生动缱绻书页的茶文化风情据记载,仅在清宣统元年(1909),成都平均每条街道就有一家茶馆,可见茶文化之盛。在馆藏典籍里,还可窥见当时的盛景。《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之茶铺多,名曰茶社……省城共计四百五十四家。在前之斗雀、评理等事已禁止,惟评书、洋琴二事尚仍旧也……”  当时市面上流行什么茶、又有哪些“好吃嘴”喜欢的茶食、价格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成都通览》中得到解答。书中提到,当时市面上常见的茶有红白茶、苦丁茶等,不过其中提到的“苦田茶”,如今已鲜有人说。里面还附有刘华丰茶号改良茶叶价目表一份:“乌龙上品每斤四元,中档的每斤三元二,龙井上品每斤三元二中档每斤两元四,香片高档的每斤两元……”如今来看,价格也并不算低。  一杯好茶配上糕点,对于人们来说,这就是好生活。在《成都通览》的《成都之茶食名目及价值》记录了成都茶馆里所供应的茶食,山楂月饼、桂圆月饼、葡萄饼、火腿饼……种类多样的糕点果子,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们看见百年前,川人的安逸闲适。  和现代流行去“网红”茶馆打卡一样,在百年前,去这种“口碑好店”也是流行。书中还提到,1908年劝业场(今商业场)开业后,新开有“特别茶铺”数家,其中的宜春楼、第一楼、怀园均好,这几家茶铺的特点是“茶香、水好、座雅、楼高”,茅茶每碗四文,春茶、白毫六文,香片三十二文。  钟文介绍,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成都通览》为清宣统成都通俗报社石印本。该书是由清代学者傅崇矩根据自己的耳目所及、事物实录、调查笔记所写的一本反映清晚期成都社会全貌的书。全书分一百目,细目近一千,详细记载成都山川气候、风土人情、农工商业、饮食方言、居家事物等。是清末成都社会研究的珍贵史料。  还有其他和四川相关的典籍、文章,可以让人看见四川茶文化的斑斓。唐宋时期,全国有八大产茶区,其中最大剑南茶区就包括邛州(蒲江),其中邛崃火井、蒲江临溪产茶最多。收录于鹤山文钞卷十四的宋代魏了翁的一篇佳作《邛州先茶记》,用理学对茶进行诠释,在中国茶文化中有深远意义。  另外,饮茶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还体现在很多书籍用茶命名。这类书籍往往为志怪小说、故事、笔记,类似于喝茶聊天、讲故事。如《茗余新话》《茶余客话》《茶余谈荟》等都是这类著作。其中,《茗余新话》为清代四川人王光甸仿聊斋写的200多则身边事或者友人述说故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6-02
(杨峻乙 记者 李国富)为向国际社会展示南充嘉陵区的大美乡村、灿烂的蚕桑文化及独特的茶桑产业,讲好嘉陵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5月30日,南充市嘉陵区委宣传部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开展了“遇见嘉陵”留学生劳动实践暨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活动中,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全体外籍教师及来自亚非欧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先后走访了嘉陵区双桂镇万亩茶桑基地、龙蟠镇顺成粮桑基地、蜀绘博物馆等产业园及景点,近距离感受、沉浸式体验了“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的魅力。留学生体验桑枝修剪走进双桂镇万亩茶桑基地,翠绿的桑林一望无际,染绿群山,留学生们详细了解了产业园的规模概况,品尝了清香甘爽的桑茶。随后,在基地负责人的教学带领下,留学生们分组进行了桑枝修剪比赛,大家争先恐后,现场气氛比30°的天气更加火热。“今天的体验非常棒,桑茶也很好喝,和我家乡绿茶的口感很不一样。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享受这片土地,这一切真的很美好……”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Zohary说。走进蚕房,摆放整齐的养蚕架上,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慢悠悠地吃着桑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留学生们通过观蚕、喂蚕、听蚕,共同体验了铺叶喂蚕的乐趣,也在亲手操作中加深了对中国蚕桑文化的认识。体验采摘桑叶的乐趣蜀绘即在丝绸上绘画,它与蜀锦、蜀绣并称为“蜀中三绝”,是南充丝绸文化发展的结晶,被列入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步入位于四川顺成丝绸有限公司一楼的蜀绘文化博物馆,留学生们聆听、参观了蜀绘的历史脉络与传承创新,并在现场近距离观赏了蜀绘名家作画,切身感受了中国丝绸文化与绘画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随后,留学生们还参观了四川顺成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提升了留学生们对丝绸从养蚕、缫丝到纺织、印染完整生产链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去了丝绸厂和两个博物馆,我看到了一些来自不同朝代的传统丝绸服饰,了解到中国的丝绸文化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丝绸对南充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Shoaib Sabbir说。留学生Nouchet Jorddy Kodjo表示,他将把今天的所见所得分享给自己国家的人,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乡村、产业和灿烂的丝绸文化。当天,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人员还在嘉陵区双创示范基地进行活动总结交流会。西华师大国际学院、嘉陵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01
(记者 王嘉)昨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重点聚焦持续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和夜间文旅消费创新行动,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新活动。新闻通气会集中推出消费券、活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记者获悉,在6月30日之前,全省各地将发放文旅消费券约3000万元,推出金融支持文旅消费等新政策30余项,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等新举措20余项,持续开展“安逸四川新体验——一起玩转网红打卡地”(欢乐夏季)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全方位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安逸四川新体验——一起玩转网红打卡地”(欢乐夏季)将聚焦“潮玩景区、视艺空间、嗨趣运动、天府手造、舌尖美味、精彩演艺、品位酒店 (民宿)、精致露营、夜间嘉年华、国风古镇”十大主题,为广大游客带来全新消费体验。同时,省文旅厅将于6月携手四川银联开展“迎大运,四川欢迎您”“自由自在游夏天”等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出“一元购券包”“出行享优惠”等优惠政策,以及优惠消费金融产品、夏季系列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并匹配6000万元文旅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项目、重要品牌、文旅消费新业态。同时成都市、乐山市、泸州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也将在6月推出特色文旅消费政策和活动。发布三个主题旅游线路文旅消费产品不断推新会上还发布了“四川有新景”“暑期游天府”以及“夏季漫游乡村”3个主题的旅游线路暨特色点位。“四川有新景”方面,经评定,成都市东部新区丹景台旅游景区、自贡市大安区中华彩灯大世界景区等17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四川有新景”主题旅游新产品。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2023年新晋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旅游新产品。在“暑期游天府”方面,省内多家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研学旅行承办机构已经纷纷推出夏令营、亲子研学等暑期研学旅游产品。“拾野趣味,亲近自然”“循迹访古,触摸文明”“传承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特色线路,让游客“暑期游天府”。此外,“夏季漫游乡村”主题线路及特色点位也看点十足,邛崃-眉山-内江-雅安-攀枝花、都江堰-绵阳-乐山-达州-巴中-遂宁两条旅游路线串联起众多天府旅游名村。超40个境外团落地四川出台多项入境游激励政策为提振入境旅游市场,推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四川省发展入境游激励办法(试行)》。据了解,该办法包含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推出“入境游客人次激励”“远程市场特别激励”“参加境外国际旅展补助”“参加文化和旅游厅组团赴境外营销推广补助”,对满足相关条件的旅行社、文旅企业给予相应资金激励,加大对中、小旅行社奖补,鼓励进行远程市场拓展,并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境外促销及积极参与四川文旅形象宣传。事实上,从4月13日到5月25日,已有42个旅游团队735人次享受落地团签政策便利。据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在境外举办“中国(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等重大推介活动,同时开展“迎大运 游四川”文化旅游主题推广,提升入境旅游市场活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6-01
(记者 余力 刘鲁 实习记者 王茹懿 文/图)5月30日,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建设工作观摩交流会举行,为发挥已获评省级样板村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乡村文化建设,成都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市体育局等相关单位及各区(市)县代表来到都江堰市石羊镇、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参会代表参观乡村文化产业近年来,石羊镇聚焦乡村生态旅游点位实施文化氛围打造,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提升石羊镇全域乡村生态旅游品质。依托当地诗歌文化,建成中国田园诗歌资料馆、七里诗乡诗歌主题绿道等文化生活景观,打造了青城湾田园诗歌主题庄园,成为中国田园诗歌节永久主会场,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同样在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拥有着绿色生态文化、特色农业文化、乡村旅游文化、古蜀农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红色主题文化,更是战旗村文化和乡村振兴建设极具特色的重要关键词。近年来,战旗村按照“红色战旗、绿色乡村、幸福家园”总体定位,提升打造战旗村景区核心区域的红色文化景观节点、振兴广场环境提升改造。在大家听取示范样板村镇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后,现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区(市)县代表进行了提问、交流和讨论。“希望大家能做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努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化成都样板,开创全域和美兴盛的生动局面。”交流会最后,市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第三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建设工作已启动,希望各大村镇能通过这种实地考察、交流学习的方式,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建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5-31
(记者 王晋朝)近日,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峨眉山市举行。  就在推进会召开前一天,成乐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乐山城区过境复线段顺利建成通车,为成都到峨眉山新增了一条高速直达路线。  这也是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织密“快旅慢游”交通网。  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乐山市、雅安市和眉山市的21个县(市、区)作为大峨眉区域,探索全省交旅深度融合发展可行路径。  当前,先行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正生动改写大峨眉区域的发展格局。作为大峨眉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山市位于怎样的“坐标”?乘势而动,乐山又该如何把握机遇?近日航拍修建中的峨眉南山文旅主通道。 受访者供图机遇到来 构建全域旅游网络  对乐山来说,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改变的不仅是“一条独路上峨眉山”的现状,更是画出一道“环游线”、拉出一张“机遇网”。  “《方案》涉及乐山全域,关联项目105个,计划投资1924亿元,占方案总投资量的74%。”乐山市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暨交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方案》,到2025年,该区域内将形成完善的“旅游快进网”与“全域慢游网”,“届时五横五纵的快速转换网络将覆盖大峨眉区域。”  “这将为乐山带来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网络。”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韩宝明看来,《方案》不只是将重点景区机械式地“缀珠成链”,而是要构建一个能够联通市域、并联景区、渗透到乡村“毛细血管”的全域交通网络,有望从“域外”“域内”和“市域”三个范畴,为乐山打通交旅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  联通“域外”,将有效改善客流到达乐山的“流量”“流速”。《方案》显示,围绕“大峨眉”旅游目的地,除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外,东南西北客源地均有3条及以上建成或在建快进通道联系,将充分提升乐山与主要客源地的交通连接。  在大峨眉区域内,逐渐织密的交通网络也让各景区逐步实现“点到点”无缝对接。在位于峨眉山市符溪镇黑桥村的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冷山互通建设现场,这种连接显得尤为直观——作为乐西高速公路的起点,冷山互通可实现与乐雅、峨汉两条高速公路的交叉转换,从而串联起峨眉山、乐山大佛、沙湾郭沫若故居、沐川竹海、马边大风顶等景区景点。  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还在推动峨眉山市黄湾镇龙洞村至眉山市洪雅县界段(七里坪)等项目,着力打通景区间的“断头路”。  机遇还在“下沉”。据介绍,乐山正规划建设包括夹江县百里水乡环线、市中区荔枝湾旅游产业环线等在内的主题乡村特色旅游网,总里程达1100公里,打造全域慢游网络。乘势而动 实现关键产业倍增  “两班交替作业,力争项目年内建成通车。”5月23日,在峨眉山市南部片区旅游发展主通道大为镇双河村至龙池镇苦蒿坪村(黑垭口)段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卢柯成正带领施工队对沿途挡土墙进行加固。  通过无人机视角俯瞰,“主通道”项目沿山势起伏,正从峨汉高速公路峨眉南山收费站经连接线向规划中的峨眉南山“山门”苦蒿坪方向延伸。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条从峨眉南山登上金顶的新通道。”峨眉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叶兴无介绍,峨眉山南山是俗称的“峨眉后山”。过去,受制于地形和交通因素,龙池镇、大为镇、龙门乡所在的峨眉山市南部片区一直是当地发展的“短板”。  随着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机遇正在显现——已经实现部分通车的峨汉高速,将峨眉南山接入联通“大峨眉”乃至全省的高速“快进”网络当中。  “乘势而动,打破峨眉山景区原先‘一条独路上金顶’的交通瓶颈。”叶兴无表示,这条由美丽乡村路、步行道、索道等串联起的峨眉山登顶新通道,将有效释放峨眉南山的文旅资源。  峨眉山市南部片区乡村振兴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峨眉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加快建设,目前该区域已规划酒店床位9000个,相较于峨眉山景区当前24000余个床位,打通“南北”的峨眉山景区将实现游客承载能力扩容三成以上。  此外,峨眉山市正在打造两条环状旅游带,计划将G245、S308、S429等干线公路全面联通,形成全长220公里,串联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大佛禅院等5个A级旅游景区及150个国省文旅资源的峨眉山全域旅游环线。  “我们正在打造‘交通+遗产’‘交通+美食’‘交通+山水’的文旅融合业态模式。”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于“大峨眉”域内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乐山正根据自身文旅特色,将交通线路与美食、山水等元素串联形成“1+1>2”的效果。  在“五一”假期,专门开行的乐山美食公交,有效串联起了张公桥、上中顺、嘉兴路等特色街区,为71万人次游客提供了“美味”直达服务。下一步,乐山还将推进美食点位高快速路一体化建设,让游客直达苏稽、牛华、西坝等特色美食小镇,形成一条联通大峨眉区域的乐山美食消费走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31
(新华社记者 叶含勇 董小红)小满过后抢种忙,在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集中连片的水田边,农业职业经理人刘勇正张罗插秧机“机手”们抓紧干活。与此同时,陶涛参与创办的花园火锅,就“沸腾”在这片绿意渐浓的田野里。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农业耕种,一边是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这片稻田里“长”出的4A级景区,正带领村民们过上更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5月11日拍摄的崇州市五星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景村产融合发展”如何走  2013年崇州开始推进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创建,囊括高标准农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五星村实施了“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我们突出一个‘粮’字。”五星村总规划师张睿说,新村景农一体、产村相融,让好田、好粮、乡居、乡游互相借力。  如今的五星村,形态业态日臻成熟,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川西小楼错落有致,在田野里形成了3个集中居住组团,村民集中居住率达96%,闲来民宿、五星春天酒店、壹丁咖啡等1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如繁星“散落”其间。  一间名为“初见莱悦荟”的花园火锅就建在稻田边。油菜花开,里面水榭亭台,外面金光灿灿,一场花海里的火锅派对就此开场。2014年走进五星村以来,陶涛参与策划实施的30多个绿化和文旅项目,已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来自邻村的“90后”郑红丽以前在外打工,后来到郑涛的咖啡店当了店长,月收入五六千元,再后来就嫁到了五星村,“人流量最高的时候,一天接待了600多人次,营业额2万多元。”  2022年,五星村接待游客280余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  初夏,五星村的稻田已披新装,一座12米高的银色环状“蜗牛”装置引人注目,仿佛提醒游客慢下来,感受田园之美。  这只“蜗牛”是天府国际慢城的形象标志。近年来,五星村引进企业打造天府国际慢城,并将其与附近的桤木河湿地公园、五星村景区一体规划建设,于2020年获得国家4A级景区授牌。  2 岁就随父母迁往四川马尔康、在外生活近30年的胥凤,在而立之年选择重回老家五星村,搬进新家——蜗牛拾光。  这座由女主人倾心设计、以黑白橘加实木色构成建筑主色调的北欧风民宿在中式田园乡村中尽显清新。“湿地公园、慢城景区、研学培训……就觉得五星村会越来越好。”胥凤毫不掩饰对家乡的看好。  除打造优质文旅项目及服务外,地方特色产品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纪从村委会橱窗里取出一袋4斤装大米,“这是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的优质好米,但没啥名气。”王纪说,现在村里正在申请“五星大米”商标,希望抢抓旅游景区热度,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白头镇副镇长俞文明说,目前已跟邮政合作,签署了五星大米销售合作协议,今年力争冲到1000万元。“我们正通过‘合作社种植+农业公司收购加工+邮政平台销售’形成闭环运行。”
新华社 | 分享: 2023-05-31
剪有神,有剪即生花!纸缤纷,无墨也飘香!为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高村民参与、关注和保护非遗项目的意识,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5月25日,2023年泸县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免费开放送文化“走基层”活动来到海潮镇龙塘村,邀请非遗海潮剪纸传承人邱元斌为村民们传授剪纸技艺。“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简单易学,美观实用,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到的就是喜字和福字。我们今天就从剪喜字开始。”邱元斌简单明了的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剪纸的方法和技巧,随后现场指导村民们剪纸。“为了节约红纸,我先用报纸练习,基本掌握后再用红纸剪。大家跟着我折纸。”邱元斌边用报纸示范,边讲解。剪纸现场大家注视着邱元斌老师的手,跟着折起来。折好后,邱元斌老师又用笔划出需要剪掉部分的线条,大家跟着邱元斌老师,用剪刀剪掉划有线的部分。最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哇,一个喜字就出现在眼前。“大家还可以创新,把口字剪成圆形、心字形,让喜庆气氛更浓烈!”邱元斌老师看到大家基本掌握了剪的方法,又进一步讲解创新的方法。大家盯着邱元斌老师,只见剪刀在红纸中游走,一张图案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看得大家目瞪口呆,争先恐后地想自己试一试。“好,我们现在就用红纸剪出自己心中的喜字!”邱元斌老师发放了红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了自己的剪纸创作。经过邱老师的细心指导,大家都剪出了自己的作品。“我送给你们的剪纸材料包,里面有很多种,大家可以拿回去和孩子们学习,比玩手机、打纸牌有意义得多。”邱元斌老师看到大家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趁热打铁,推广起剪纸进家庭。“此次剪纸活动激起了村民对民间艺术、非遗文化的热爱之情。接下来,龙塘村将继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进村入户,让村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充分满足大家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海潮镇龙塘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士焱说。为进一步提高文化馆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美誉度,5月22日至28日,泸县文化馆特组织开展2023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免费开放送文化“走基层”活动,组织文化能人深入全县20个镇的村或社区,开展舞蹈、剪纸、扎染等非遗培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供稿:泸县融媒体中心 曾佐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30
(胡先映 张建芳)“石海会客厅 山水美麒麟”,5月27日,2023年兴文县麒麟苗族乡“遇见.麒麟”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兴文县麒麟苗族乡新坝落岩河风雨廊桥广场举行。2023年兴文县麒麟苗族乡“遇见.麒麟”文化旅游节是由中共兴文县委宣传部、兴文县教育和体育局,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中共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党委、麒麟苗族乡人民政府,兴文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商会承办,有开幕式、徒手抓鱼、苗家长桌宴、特色苗乡美食展销、自助烧烤露营、划竹筏、抖音晋级赛、兴文县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健步走比赛一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举办本次文化旅游节旨在响应兴文县委“文旅富县”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麒麟文旅形象,助推落岩河乡村麒麟苗族乡将以“再出发”的心态、“冲锋者”的姿态、“领跑者”的状态,立足“石海会客厅山水美麒麟”的发展定位,在发展文旅产业这一新的赶考路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举办本次文旅节是麒麟苗族乡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发全域旅游新动能。盘活闲置资源,把文旅发展和夜经济、体育经济概念相结合,扩大文旅消费市场及服务供给,让村民成为主角,助力乡村产业实现深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党委书记唐菊红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9
(尹柯桦 刘玉明 记者 张宇 文/图)特色农产品丰收饱满、庆祝丰收的舞蹈欢快优美、闻香而来的群众欢欣喜悦……5月26日,绵阳三台县紫河镇“送产业 助增收 庆丰收”文化旅游节在红花园村初心广场举行,来自该镇各村社的千余名群众欢聚一堂,共庆丰收。紫河镇“送产业 助增收 庆丰收”文化旅游节现场上午九时许,初心广场上一片欢腾,当地群众通过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展现丰收的喜悦,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近年来,紫河镇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一手抓粮食生产稳定,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小春,该镇克服连续干旱,组织农技人员到村社、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服务,解决群众的生产实际问题,小麦、油菜皆取得较好收成。五月以来,该镇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抓实收种工作,抓紧抢收夏熟作物、抢播大春作物,力争颗粒归仓。“今年小麦、油菜收成都很好,再等几天,田里栽上水稻,放养虾苗,亩收入可以上万元。”在农产品展示区,来自该镇河坝子村三组的村民彭国荣告诉记者,村里发展稻虾共育,面积已达到200多亩,她家两亩多田流转给种养殖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据介绍,在该村像彭国荣一样常年就近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近20人。趁着节会,龙归寺村的村民王朝云将家里散养的跑山鸡拿来售卖,“自家养的粮食鸡,14元一斤,买的人多。”数着钞票,王朝云满脸笑容。展示区,新鲜的桃、李、杏等水果和时令小吃也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村有汉墓、农家客栈、古寨遗址,游玩的地方很多,还有生态李子园可以去采摘。”王朝云说,希望这次节会能招来外地游客,来住农家院、吃农家菜,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据了解,红花园村2015年确定了以“红花园·养心谷”四川原味田园旅游扶贫为核心的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占地面积2500余亩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养颜水果种植区、林下养殖跑山鸡区和占地面积1000亩的生态观光农业区、农家休闲客栈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览观光。活动当天,该镇为当地100余户农民发放了鸡苗。“这批鸡苗养大后,预计能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大寨沟村7组村民彭龙城告诉记者,因要照顾家里老人,他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所减少,这次领取到政府发放的鸡苗,给他发展生产带来了信心。紫河镇副镇长张辉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结合镇域文旅资源,以农耕文化习俗为基调,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助力农业与休闲、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