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边钰)一条古道,一条沟通中国南北、横贯中国西部的线形古代遗迹。它将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交织,将茶马互市、城市兴盛、民族文化相融,孕育出锅庄、茶商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彩文化。  这,就是茶马古道。作为亚洲大陆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通道,茶马古道上溯唐宋,延及明清,至民国而不绝。它对中国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茶马古道而兴起、发展、累积而成的历史文化是沿线众多民族、族群的智慧凝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天全甘溪坡茶马古道。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古道1939年夏,年轻学者孙明经来到雅安考察“茶马贾道”,历时160余天,用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揭开了一条被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古道——茶马古道。这条曾连结内地与边疆、中央与地方、汉族与多民族交流交融的重要古道,在经历繁盛、落寞后,又重新被打捞,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  历史上,茶马古道有青藏线、川藏线和滇藏线三条主线。川藏线持续时间最长,交通条件最为复杂,其交易量也庞大。翻开地图,可以看见川藏线茶马古道又分西路和南路。西路由今天的都江堰市、北川县、平武县等分至松潘县汇集再入甘肃、青海;南路以雅安地区为中心分至康定市汇集再进入西藏。两路相比较,南路上的交易往来更为频繁兴盛。2013年,“茶马古道”被正式列为第七批国保单位,公布类型为古遗址,共178处文物点,分布于云、贵、川三省。  茶马古道上,雅安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方。以雅安为重要起点,茶马古道从雅安到康定段分“大路”“小路”。“大路”又称官道,从荥经县翻大相岭,经黎州、泥头翻飞越岭,过泸定到康定;“小路”则相对近一些,从天全县翻二郎山,经泸定到康定。两路在康定会合后,再通往理塘、昌都、拉萨,以至南亚、西亚各国。  1995年版《雅安县志》载:宋熙宁七年(1074年),皇帝下诏,在雅安多地设茶马司。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诏令“其雅州名山茶,今专用博马”。茶叶也成为易马重要物资。《明史·茶法》载: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里面提到的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也就是现在的雅安天全县。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帝批准在打箭炉(今康定)开市“蕃人市茶贸易”,大行茶马交易,雅安边茶从此改到打箭炉交易。  雅安当地长期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杨绍淮介绍,康定是西藏与内地的交通要口,昔日西藏的人到碉门、雅州、黎州换茶,雅安一带茶叶运入西藏,它都是必经之路。所以古代的康定又称“达甲洛”,即“茶马坐屯地”的意思,指商旅、马帮经过这里时都要停下来歇息。乾隆《雅州府志》记载,雍正初年,朝廷设打箭炉厅,隶属雅州府。次年,在东南北三处修建城门、城墙,整修街市,城市模样逐步凸现。而后,雅安各大茶号纷纷在康定设立分号,通过康定“锅庄”与各地藏商开展“茶土交易”。荒草中的大石梯古道“打捞”古道上的昔日风华  如今,当我们回望茶马古道,散落的遗迹勾勒出昔日芳华。这些遗迹包括古城、古镇、古村落、古驿站、茶号遗址、古道、古桥、古代关隘遗址、古代摩崖石刻、古碑刻、古渡口等。它们成为茶马古道历经沧桑的见证。  雅安市博物馆馆长郭凤武介绍,宋代以后的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古迹类别非常丰富,分布着从汉代到近现代的50多处遗址,其中有45处已经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司遗址则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遗址之一。  3月24日,在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长春村,远远就看见一座古朴四合院建筑安静地伫立在大路旁。红墙黑底,远去的茶马旧事被匠人绘制于墙。  中唐末期,朝廷开始设榷茶使实行官营,“榷茶”是指官府控制下的茶叶垄断专卖制度,它始于唐朝,兴于宋朝。宋代,朝廷设立茶马司,专施茶马互市,以茶治边。  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史博物馆馆长杨晔华指着门口石碑介绍,这座修建于宋熙宁七年的四合院,是专管茶马贸易的行政机构——茶马司,其职责在于“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神宗元丰四年,皇帝下诏“其雅州名山茶,今专用博马,候马额数足,方许籴买”,雅州名山茶,只能用来买马,只有等到每年官府买马数量足够之后,才允许老百姓自由买卖。到了大观二年(1108年),皇帝再次下诏“以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定为永法”。因此,这时候名山茶就成了宋朝以茶易马、以茶睦边的军需用品,当时战马几乎全靠川茶换取。  茶马司见证了宋至清代名山以茶易马、朝廷以茶治边的悠久历史。  如今,这些历史在茶马司遗址可以窥见。在遗址的厢房处,通过丰富图文展示着曾经的兴盛。杨晔华介绍,名山茶马司在鼎盛时期达到了“岁运名山茶两万驮(每驮一百斤)”,占官府统筹数一半以上,接待茶马商队人数多时一日达2000余人。  据统计,当时在官方政策的驱动下,四川茶园数量猛增。就这样,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上最为特殊和重要的地方,成为川藏茶马古道最大的茶叶物资源头。  郭凤武介绍,更多的遗址散落各地。比如,唐代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位于天全县红星村二组境内(原属青石乡),国道318线旁。古道长2公里,东面2000米是象鼻子山,高于青衣江和国道318线200米,西面500米是月亮桥。这里是当年背夫们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经之路。有意思的是,古道上背夫们当年背茶包歇脚时用拐子杵下的拐子窝仍清晰可见,还有当年照亮背夫行走夜路的灯杆窝子。  位于雅安名山区的蒙山天梯古道,至今仍然清晰可见。这条古道为南北走向,起自雷动坪,直通天盖寺,全长850米,有1456级,唐代开始修建,其中五分之二为后人修补,路宽1.2米,两侧有条石镶边。清代诗人称“云梯可登天”,因此得名“天梯”。如今,行走其间,两边为秀丽的茶树,郁郁葱葱环绕,只觉古韵连绵。新店茶马司。本文图片由黄伟摄茶马古道“活”导航拐子窝川藏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也是一条文化的走廊,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这条古道穿行于有名的“藏羌彝走廊”,分布着十数个少数民族,数百万人口。这里还走出了“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打箭炉锅庄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杨绍淮曾于2004年和2011年两次重走茶马古道。其中的锅庄文化让他印象深刻。他介绍,茶马古道上所说的“锅庄”,不是指我们通常以唱歌跳舞形式出现的那种“锅庄”,而是指当年茶马古道红火的时候,康定土生土长的一门特殊经纪行业。  杨绍淮说,很早以前,藏族马帮商队到了康定,首先是搭好帐篷,立起三个石头,然后将铜锅架在上面,即开始生火熬茶做饭。“锅庄”之名应由此而来。后来明正土司便在他们起灶搭帐的地方,用石头修了一些碉房,专供各地来康定的头人和商旅居住,相当于是明正土司家的接待站、招待所。随着茶市贸易的发展和扩大,来康定的客流剧增,锅庄便由单一提供住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集中介、食宿、货栈、加工(更换包装)、金融为一体的经纪行业。  背夫也是茶马古道上不可忽略的文化背影。相较于茶马古道其他线路,川藏线路有一个特色,就是无论是大路还是小路,都是以人力运输茶叶为主。  为什么不用马去驮这些茶包?杨绍淮解释,这是因为川藏线路上,不少大山常年积雪,人登上去都是很困难的。如果用马去驮这些茶,一匹马最多只能驮8包,但靠人力背茶的话,一个人最多能背15包。比较下来,雇佣人力背茶对商人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当时,雅安诸邑年产边茶超过一千万斤,就全靠这些茶背子,用他们的脊梁背到康定。有关史料统计,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雅安每日出城的茶背子多达五百来人。到农闲的十冬腊月,人更多,每日出城的茶背子多达七八百人。在那些弯弯的山路上,高高的梁子上,随处都能看到他们拉成的长长的队伍,听到他们高亢的吆喝声。  路上歇气,有的地方有“哨凳”,没有“哨凳”的地方就把茶包歇在拐子上,拐子打(杵)在石头上。岁月流转,这条路上便留下了一个个“拐子窝”。这些“拐子窝”也成为活的路线指引图。1939年,孙明经考察时,当地背夫告诉他,识别一条路是不是“茶马贾道”,只要看那条路上是否有很多“拐子窝”就可以了。  还有其他一些文化趣闻生长在茶马古道。2004年,杨绍淮考察茶马古道时,曾在篝口遇见一位近90岁的杨姓太婆。篝口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驿站。这位老人回忆,因为篝口是小驿站,达官贵人不会在此歇住,只有运茶背夫歇息在此。“老人介绍,傍晚只要一听见拐子杵得响,就知道是茶背子来歇店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31
(程欢悦 记者 常艰)连日来,春日光辉洒向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这里的李树、桃树、樱桃树等果树相继开出绚丽的花朵,与古色古香的农家院落相得益彰。春日的古村换了新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每到3月,都会和家人一起相聚在幸福古村,不仅可以游村赏花,还能在此寻回儿时的记忆,来一场属于‘诗和远方’的心灵之旅。”眉山的游客高玲由衷地感叹着古村的美好。据幸福古村村民黄树成介绍,每年的3月和4月是整个村子一年中花开得最美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值得前往打卡的一段时间。“这个季节这里有成片的花海景观,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幸福古村古称赵桥,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错落有致,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近日,该村好消息不断,不仅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名列《四川省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推荐名录》中的“天府林盘及特色村落”名录。   幸福古村落英缤纷,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城市的另一边,被苍翠植被覆盖的老峨山同样深受游客青睐。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漫步在老峨山的山中小道,这里树林繁茂,植被葱郁,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开启一场吸氧洗肺之旅。来自成都的王女士一家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老峨山的美景愈发惊艳。徒步在山间,有澄怀湖的碧波荡漾,还有四周青山环绕,让人心情愉悦,只想闭眼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景。” 幸福古村的游客老峨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拔1142米,为总岗山脉的主峰,登金顶可领略“金顶东领三千顷,平原南来第一峰”的壮阔之美,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离城不远而离尘很远”的休闲避暑胜地。清代文学家彭端淑曾赞誉,“锁江非江灵溪秀,峨山是佛雄峰壮”,由此可见老峨山钟灵毓秀,崇山峻岭,蔚为壮观。老峨山集自然、人文于一体,植物种类46科200余种,其中9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舍身崖的千年银杏被奉为树神,拥有灵山睡佛、金顶佛光、宝子古刹、澄怀碧波、祈福大道以及摄身崖、东坡岭、九老洞、核桃沟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丹棱县志记载:“佛教入蜀,兴于老峨山,再传二峨山”,素有“佛教入蜀第一山”之美誉。老峨山建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鼎盛时期有48庙、36庵,僧侣上千人。 风景秀美的老峨山近年来,丹棱县锚定“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兴盛,奋力唱响“大雅家园·幸福丹棱”。该县不仅积极构建多层级旅游规划体系,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老峨山景区、幸福古村、丹棱·桃花源等重点旅游区规划,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片区旅游专项规划。还依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规划实施老峨山提升改造、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等5个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幸福古村原乡休闲、大雅城文化体验、老峨山生态康养三大重点旅游产品。如今,该县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县和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等一系列殊荣,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30
(卜凯  匡治 记者 张琳琪)船山的春天,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处处皆美景。黄的菜花、粉的桃花、红的梅花、绿的草地、碧的春水……构成一幅灿烂无比的美丽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遂宁市船山区广袤的乡村,生态“颜值”正转化为经济“产值”,让田园变景区、农家变民宿,一处处幸福美丽乡村,既有美景,又有内涵,正阔步走上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农旅融合“融”出一片好光景3月11日,“春风十里 等花也等你”2023年遂宁乡游赏花季系列活动分会场暨“香约仁里镇 漫步桃花林”第八届桃花节活动开幕式在仁里镇桃李村举行。期间,桃花巡游、古风舞蹈、川剧变脸等特色节目贯穿整个桃花节。吸引八方游客纷纷前往观美景、品美食、赏民俗,充分感受桃李村桃花的独特魅力。“桃花节期间自家生产的农特产品和小吃尤为热销,生意持续火爆,每天可带来600多元的收入。”桃李村村民钟礼琼喜滋滋地说。近年来,仁里镇借助地处近郊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加州红桃、胭脂脆桃等特色水果产业1700亩,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桃花节赏花和田间采摘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桃花节,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与仁里镇一样,在永兴镇新开村“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景点,桃花、李花绕村,美不胜收;走进唐家乡万福村,1800余亩李花尽情绽放,游客们徜徉在处处优美的风景间,休闲、度假、体验,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放眼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圣莲岛等地,樱花、虞美人等万紫千红,让船山春天的色彩更加五彩斑斓。围绕服务于都市,船山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城乡共富。期间,以永和家园提升规划建设为契机,对河沙镇凤凰村、梓桐村,永兴镇新开村进行农事体验、亲子休闲、民宿旅居等乡村旅游业态更新和布局,建成半隐山舍、桐岸读水、坐听风雨轩等精品民宿,打造凤栖书院、观音绣非遗传习中心、平平文创馆等文创基地,持续引进课耕山居、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文旅项目,推出多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牵引”出诸如桃花节、采摘节、骑游节等系列活动,引来船山乡村美食、农家体验等“竞相绽放”,逐步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格局,越发丰富了船山农旅融合发展的内涵,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融合创新 延伸文旅产业链前不久,记者在永和家园课耕山居项目建设现场看见,工人技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施工,四栋徽派建筑主体已完美呈现,项目建设力争今年10月完工。旅游一业兴,市场百业旺。船山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挖掘联盟河“一河”,观音湖、永盛湖“两湖”,圣莲岛、圣平岛、圣鹭岛“三岛”等中心城区优势资源的要求,聚焦旅游产业化,围绕资源、客源、服务等要素,加强景区精深开发和内容拓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打造城市休闲度假新名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月星遂宁环球港项目打造“文旅商”主题综合体项目正全力推进。圣平岛“花花世界·花漾圣平”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核心花卉、道路、广场、水系、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民宿板块已完成90%,力争今年5月顺利开园。全力对接坤唐集团,与坤唐集团就圣莲岛——巴蜀有鲲·e莲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年内启动项目建设。全力拼经济,兴产业,为船山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今年开年以来,船山还以创建为抓手,做精做优品牌赋能。持续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双创联动”。“斗城流光”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河沙镇凤凰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永兴镇新开村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半隐山舍、桐岸读水争创天府旅游名宿,进一步做精做优船山文旅品牌,让更多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30
(记者 杜杰)三月的金川河谷,正用漫天梨花拥抱川西北高原的春天。3月18日,阿坝州金川县第七届古树梨花节开幕,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赴这场与梨花的“约会”。  金川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已达到110余万株的成林规模、100余公里分布广度,全县雪梨年产量达3万吨,实现年产值达1.2亿元。  近年来,金川全力打造集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梨经济”牌。受疫情等多种原因影响,梨花节按下了暂停键。这场时隔3年的梨花节,因而有了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3月以来,金川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同比增长68.25%,实现旅游总收入18841.802万元、同比增长28.52%。  当前,金川县正以梨花节为支点,以雪梨产业为杠杆,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小小雪梨的各项效益充分释放。近日,金川梨花盛开。 代永清 摄安排新元素新场景 “梨花”更香了  时隔3年再办古树梨花节,金川在台前幕后下了不少功夫。  在开幕前,金川特意安排梨花节推介活动,近至成渝地区、远到江浙一带,努力提升宣传效率,将“邀约”发向更多潜在客群。  在活动内容上,金川更是安排了众多新元素新场景,着力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  “大金川上看梨花,梨云悠悠,洁白向远方……”在金川县第七届古树梨花节期间,一首《梨花雪》在阿坝州传唱开来。音乐就是金川为本次古树梨花节植入的新元素之一,与第七届古树梨花节同步开幕的,就有春季雪梨生活音乐季。  特色美食和民俗体验更是丰富。开幕式当天,在梨花开满山间的沙耳乡山埂子村,经营民宿的杨正鸿在厨房里忙着准备“雪梨宴”:“今天做的是雪梨炖肉、雪梨银耳羹、香酥雪梨……”在他的民宿院子里,10名重庆游客跟着村民跳锅庄,领舞的是沙耳乡村民为增强旅游体验感特意组建的“文艺骑兵队”。  借梨花之势,金川县境内还同步进行非遗展演、梨花仙子选拔、古树梨花节自行车比赛、“健身绿道迎新村”全民健身系列赛等活动,赏花主题游、非遗文化游、主题时尚游、健康悠闲游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火热兴起,让来到金川的游客不仅可以赏花看景,还能品尝美食、感受非遗。  “不同于往届,我们创新采取‘旅游+’模式,串联起音乐、舞蹈、文化、体育等多种元素。”金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钟明文说,本届梨花节把系列延伸活动设在了乡镇,突出“民办、民享、民乐”的理念,结合开展丰富多元的民俗节目、琳琅缤纷的音乐表演、非遗精品的展示展销,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和群众融入互动、体验享受。启动雪梨振兴计划 “梨味”更甜了  庆宁乡梨花大道旁的古梨树园里,8棵300岁以上的古梨树花开正盛。每棵树根部都刷了白,上面挂有专属的“身份证”,标写着树名、树龄、保护级别等信息。  从县农业部门退休、与梨树打了42年交道的李建告诉记者,金川通过坐标定位和统一鉴定,摸清全县古梨树数量,全部纳入保护名录,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从土壤修复、有机施肥、冬季修剪、授粉等方面加强统一管理,使得古梨树焕发出新生机,“目前全县共有180多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梨树,这些古梨树仍然在开花结果,结出的雪梨皮薄、水分多。”  近几年,金川县委、县政府积极用好用活国省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技术支撑和资金补助,开启了“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万亩振兴”的雪梨振兴计划,古梨树保护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力扶持雪梨产业,延伸做活产业链条,让‘梨味’更甜。”金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泽郎表示。  在金川县咯尔乡金沙村种植大户刘维建的25亩梨园里,品种名为“红香蜜梨”的梨树正进入盛花期。这是刘维建6年前在政府支持下引进的新品种,以解决金川雪梨品种老化、果子品质下降等方面的问题,“这个品种非常适宜金川的气候。”  而在河西乡杨家湾村的金川县金雪梨果业开发有限公司,雪梨膏生产线正有序运作,成品雪梨膏通过线上线下卖往全国。依托89个雪梨品种,金川先后培育了雪梨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研发制作雪梨膏、雪梨糖、雪梨饮品、雪梨烘烤片、雪梨酒等雪梨制品,培育创立了“金川雪梨膏”区域公共品牌。  此外,金川还在全域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落地,形成工厂与梨农的利益联合体。梨农刘坤山种植了200株梨树,在这种模式下,仅梨的收入一年就上万元。  让“梨路”更广,下一步金川将主动融入阿坝州“1+6”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西环线旅游培育壮大”行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将按照‘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梨品产业化、三产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建设‘三乡一镇’川西北最大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加快推动雪梨产业融合发展,让梨经济进一步普惠全县。”金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30
(黄刚 李雅梅 记者 薛维睿)3月29日下午,随着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雅安分会场)拉开帷幕,“云上雅安 生态文旅”网络视听赋能雅安文旅产业推介会在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举行。这是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首次设立分会场。  推介会上,文旅推介与情景表演创新结合,大熊猫、雅雨、雅茶、牛背山等众多雅安文旅“关键词”融入《爱在雅安》原创情景剧中,随着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下舞台,一杯杯现场冲泡的春茶被递到嘉宾手中,嘉宾沉浸式体验到以大熊猫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雅安文旅风貌。  推介会还集中推介了雅安市文旅资源和产品,并为7名获奖代表颁发“48小时”微视雅安文旅短视频奖项,现场发放奖金21万元。此外,推介会还举行了雅安春季文旅精品线路采风活动授旗仪式。  会场外,数字文娱互动体验展热闹非凡,在大熊猫沉浸式交互体验区,嘉宾纷纷走进场景体验区域,在碧峰峡、牛背山、蒙顶山等9个场景与“大熊猫”亲密互动,线上体验雅安文旅风光。  展区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利用多种“云”手段,推出雅安大数据产业沉浸式交互体验、VR互动体验和网络视听新媒体展示等内容,策划数字开场秀、闭场数字秀、全景旅游等环节,集中展现了雅安新一代信息视听技术应用新场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30
又是一年春好时,皇山雀舌满园香。3月27日,由平昌县人民政府、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平昌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和平昌县西兴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皇家山第五届茶文化旅游节活动在皇家山铰子广场隆重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旅盛宴。活动现场上午10点整,活动由一场《开门红》舞蹈拉开序幕。接下来,歌舞、灯戏、独唱、情景剧等一个个本土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翻山铰子》,在唢呐和锣鼓的伴奏下,它以舒展灵活、刚健粗犷的舞姿“燃爆”了全场。此次活动以“相约皇山行·浪漫古道游”为主题,旨在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进一步彰显“翻山铰子故里、康养茶韵天堂”旅游形象,着力提升皇家山国家AAAA级景区品质,促进茶文化与铰子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丰富活动内容,现场还举行了旅游商品展销、美食鉴赏、茗茶品鉴、游园观景、研学旅行暨采茶体验等系列活动。此外,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开幕式当天还邀请了网络大咖等参与现场直播或拍摄创作。采茶据悉,皇家山景区位于平昌县西南部,地处平昌、达县、营山三县交界处,海拔752米,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千年文宝书卷《长安古道》横贯全域;境内种有有机茶6200亩,梨园800亩,花椒3600亩。皇家山风景秀丽、松林茂密,山峦起伏叠嶂,景区内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众多,“天子坟”“犀牛望月”“二龙抢宝”“祈雨台”“神猴打鼓”“仙人下棋”“八庙河”“皇山佛地—观音庙”“仙人洞”“白龙洞”“神仙洞”“魁子湾石刻”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神奇美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鲁家大院”等多处民俗文化久负盛名。2016年皇家山茶园被评为“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2008年《翻山铰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供稿:平昌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9
(周瑜原 潘颖杰 叶昌荣)近日,宜宾市翠屏区2023年“百城千乡万村·社区”活动大众舞比赛举行,来自翠屏区各单位、部门、团体和机构的38支队伍参加比赛。本次活动由区教育体育局主办,区体育舞蹈协会承办,内容包括群众广场舞、健身舞、健身操等,分少儿组、少年组、成人组和老年组四个组别,选手年龄为5-65周岁。比赛现场,选手们用明媚的笑容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用优美的舞姿述说着对健康的追求,自信满满地展现了广大翠屏群众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众舞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在翠屏区教育体育局的推广下,大众舞在翠屏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引领大家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9
(记者 杨艺茂)3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获悉,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国家标准,经市(州)旅资委(景评委)初检推荐和省级评定,确定17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增的17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成都东部新区丹景台旅游景区、自贡市大安区中华彩灯大世界景区、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景区、绵阳市江油市中华洞天旅游景区、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景区、遂宁市蓬溪县高峰山景区、乐山市犍为县世界茉莉博览园、南充市蓬安县相如故城旅游景区、达州市大竹县渔人部落旅游景区、达州市开江县金山景区、雅安市荥经县严道古城旅游景区、资阳市安岳县宝森柠檬旅游区、阿坝州黑水县三奥雪山景区、阿坝州阿坝县漫泽塘景区、甘孜州甘孜县十八军窑洞群遗址景区、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古城景区、凉山州木里县色拉尼布景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3月28日,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在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启幕。本届大赛以“四川‘乡’当潮”为主题,以乡村为大背景、以文化为主旋律、以群众为主角色,通过线上展演和线下竞演,推介魅力乡镇、选拔乡村代言人、培育乡土文化能人,用潮流青春的乡土文化解锁流量密码,用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秀出蜀乡魅力。启动仪式现场。  据介绍,大赛有线上展演、线下竞演、乡村集市、省级决赛、主题培训、慢直播等八大内容,运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各地推荐申报情况,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全省100个魅力乡镇、100名乡土文化能人、100名乡村代言人及优秀组织奖。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还用“S”“H”“O”“W”四个关键词解读本届大赛:透过大赛看见(see)埋藏在乡村和历史深处的乡土文化,感受到乡村孕育的希望(hope),唤醒乡村传统文化基因。大赛旨在展开(open)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一对翅膀,赋能乡村产业蓬勃兴盛,并借助这一窗口(window),助推大美乡村破界出圈,让四川乡村“潮”前跑,让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一片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久美”欣然生长,让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化为壮美现实。  大赛还在启动仪式舞台两侧设置乡村文化集市,集中展示了荥经县荥经砂器、天全县天全牛儿灯、汉源县汉源坛坛肉制作技艺等具有浓郁乡村文化特色的技艺。此次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和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将于今年10月下旬在广元市剑阁县举办省级决赛暨颁奖晚会,集中展示大赛活动成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9
(郑威 记者 张琳琪)过新年,逛庙会,在民俗市集之中品美食、赏民俗,“年味儿”和“烟火气”齐升腾;年十五,到子昂文化广场观看铁水花火龙表演,感受非遗魅力;寻一个好天气,到宋井桃源饮一壶茶,享受远离城市喧嚣之外的宁静…… 从春节至今,遂宁市通过设计多条新春旅游线路、发放新春文旅惠民券、打造“新春文旅场景”等一系列品类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产品,不断烘托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全市文旅系统全力拼经济、合力搞建设,以强链补链为抓手,强化重点文旅项目招引建设,扶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提高文旅产品吸引力,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振兴,激发消费潜力,让文旅市场的春风吹暖整年。拼字当头抓项目做强产业硬支撑随着在大英取景的电视剧《积极的生活吧》热播,“影视剧打卡地”成为大英旅游业的又一“闪光点”。 作为全市文旅产业建设的重点项目,“大英影视产业园”项目核心功能区域占地130亩。按照“1+1+N”产业布局,规划建设1个包含影视拍摄、办公及住宿的专业影视基地,1个含道具加工、设备租赁、库存用房等功能的拍摄配套中心,N个包含中国死海、宋井桃源、丝路奇幻城等景区的室内外景拍摄点。 “项目从去年6月引进到现在,已经有《远乡》《灵境》等5部剧目在此取景。”大英文化影视产业园项目秘书陈爱介绍,目前已有3个影视公司入驻,2部省“十四五”重点剧目落地,1部综艺节目正在策划,2部剧目正在筹备。 “影视产业园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前来合作的影视公司增多,极大地带动了产业园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同时还解决了当地就业群体。”陈爱告诉记者,剧组在大英投资超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形成了3处网红打卡点。截至目前,已吸引2万人次到大英旅游,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笔可观收入,而且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项目是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是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硬支撑。立足新的一年,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重点加快环观音湖文化体育旅游综合开发利用策划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圣平岛“花花世界”田园综合体、精益影视文创基地、灵泉水乡等重点项目建设20余个,力争年内新开工项目10个。瞄准文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文旅+”新型业态,精准对接国家、省政策导向,着力谋划生成一批黏性强、关联大、前景好的文旅项目。强链补链抓业态激发消费新动能景区迎来游览高峰的同时,酒店民宿、餐饮消费、房车露营、考古探秘、夜游演绎等文旅项目也随之重焕活力,各类文旅消费新业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沿国道318向船山区永兴镇方向行进,20多分钟后,到达船山区永和家园。在这里,一栋栋极具特色的民宿正拔地而起。“我们课耕山居共有七栋建筑,整个建筑群都是中国建筑六大流派中的徽派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通过课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欧美伶的讲解,记者了解到,课耕山居这一建筑群不是仿造徽派建筑“另起新楼”,而是原拆原建,最大程度上将徽派建筑完整呈现。“除基本的住宿外,我们还包含会议、休闲、餐饮等服务,以后还会招引酿酒、造纸、扎染等传统工艺入驻,让客人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体验到多种传统文化。”欧美伶说,老建筑、新生活给予了游客丰富的旅游体验,独特的民宿文化正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卖点,让乡村旅游越来越吸引人、留住人。蜀绣观音绣传承人黄海彦表示,随着乡村旅游业态的不断拓展,现在更多人会选择上午逛逛景区,下午体验农耕、非遗文化,晚上住在民宿。“旅游+乡村”的融合发展,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农耕、非遗文化“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文化为基,旅游为媒,通过新业态互动发展激活新消费,是实现区域联动、全域发展,激活旅游全产业链的有效途径。遂宁市按照“两核三区一环”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养心文旅名城”建设谋划整合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提升灵泉景区、龙凤古镇等景区品质,加快永和家园、海龙凯歌、宋井桃源等地的业态培育,塑造“遂宁乡游”品牌,实现“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消费”,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28
(青亚兰 记者 李国富)近日,南充市“天府·三顾毛驴”春季毛驴文化节在嘉陵区龙蟠镇举行。活动现场精彩的演出节目引来阵阵欢呼声,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及文创产品展销区域人潮涌动,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南充市“天府·三顾毛驴”春季毛驴文化节现场(青亚兰 摄)本次活动由南充嘉陵区龙蟠镇引进的一家毛驴养殖合作社牵头举办。活动通过文艺节目演出、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会、驴肉宴等形式,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实现了精神文化和经济价值双丰收,也进一步提升了嘉陵区农特产品的招牌。南充市“天府·三顾毛驴”春季毛驴文化节现场(青亚兰 摄)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嘉陵区龙蟠镇大力发展新型种养殖产业,坚持以文艺活动为媒介,开展体验型乡村旅游,为乡村聚来人气、带来商机。活动不仅是产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展示,也是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通过政府招引返乡创业,采取生态绿色种养循环模式,育肥毛驴直供自己旗下餐饮加盟品牌,陆续开发阿胶、驴肉酱、毛驴玩偶等系列商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头毛驴的产值已经达到3万元以上。南充市“天府·三顾毛驴”春季毛驴文化节现场(青亚兰 摄)近年来,嘉陵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抢抓机遇,通过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多措并举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好路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28
(记者 张蒙)3月19日,2023“寻美乡村·乐游眉山”青神县观萤季开幕式举行,“百旅进青”活动同时启动,青神县邀请来自成都及周边地区的100家文旅企业前来,了解观萤季青神旅游亮点。  与春天同步,第三届仁寿县乡村文化旅游季宣传推广活动、“丹棱游村·倾橙时光”春游系列活动、洪雅县“2023阳春三月季·国风游柳江”春季系列活动等多场文旅活动相继在眉山各地展开,眉山文化旅游产业迎来复苏之势。  文旅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对促进经济全面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乘“势”向前,抢抓文旅复苏机遇,眉山做了哪些准备?“百旅进青”活动现场。青神县委宣传部 供图消费提升 打造更多文旅场景  在“百旅进青”活动签约仪式上,青神县文旅企业与37家旅行社和研学机构签约,目标是引进21万名游客游青神。  “为配合今年观萤季,青神推出了首届萤火虫狂欢节。”青神县文广旅局局长余瑶介绍,今年的观萤季,青神将充分整合特色项目资源,延长观萤时间,提升观萤体验。  从小小萤火虫到蓬勃发展的夜光经济,青神县在文旅资源深度发掘方面狠下功夫,不仅打造了全国第一个萤火虫博物馆,还打造出萤光夜市、篝火晚会、汉服夜游等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  青神的旅游新业态,是眉山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的诸多亮点之一。3月以来,眉山已经举办多场旅游相关的主题活动,仅“寻美乡村·乐游眉山”系列活动便举办了3场,线上吸引超过20万人次关注。  记者从眉山市文广旅局了解到,今年1—3月全市开展各类文旅节会活动共68个,子活动达330余个,推出特色文旅线路40余条,“眉山宝藏赏春地”推荐点位36个,助力文旅复苏,促进消费提升。  “接下来眉山还将在各个区县轮番开展‘寻美乡村·乐游眉山’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计划开展‘好耍在眉山’特色乡村旅游体验活动32场。”眉山市文广旅局局长王枫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展现眉山四季美景和乡村旅游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带动眉山全市文旅消费复苏,提振全市乡村旅游市场。在三苏祠举行的儿童研学活动。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文旅融合 做“活”东坡文化  3月17日,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研学活动正在进行,200多名孩子身穿宋制汉服,在祠内学习传统礼仪、朗诵三苏诗词、感悟三苏文化。  这些孩子来自眉山欧吉森幼儿园。园长陈玲说,研学活动意在拓展孩子三苏文化、家风家教等相关知识,为孩子埋下“文化认同”的种子。“依托三苏祠,我们以传承弘扬东坡文化为主要目的,策划了各项特色研学项目。”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研学负责人宋杰介绍,3月以来,三苏祠研学人数超过3000余人。  眉山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在文旅产业复苏的大势下,当地着力推进的“文旅融合”,也围绕着这个关键点。  “今年,三苏祠博物馆将进行提档升级建设改造,推进三苏祠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王枫表示,将通过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双创联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积极培塑A级景区、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牌等品牌。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眉山将推出“探三苏遗址遗迹 寻东坡人生足迹”研学之旅、“探民俗非遗 寻千古眉州”沉浸之旅、“探网红景点 寻秀水青山”新潮之旅等系列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眉山周边市州及成渝地区游客走进眉山。“东马”比赛现场。东坡区委宣传部 供图模式创新 拓宽“文旅+”收入边际  3月12日,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起跑;3月18日,2023眉山东坡半程马拉松接续热度再次起跑,两场马拉松参赛选手超过3万人。  “我提前半个月预订的酒店,发现比赛的前后几天房间很紧俏。”来自成都的跑友汤敏说,他和几位外地跑友提前几天就来了,“比赛之余还可以顺道在眉山玩几天。”  对眉山而言,马拉松并不简单的只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旅复苏的盛会。“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单人参赛、多人消费,一人跑马、全家旅游。”眉山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用跑步“留住”跑者,提升旅游消费也是眉山的目标之一。  “此次‘东马’比赛阶段,眉山整体的酒店预订量较平日提升60%,直接消费提升超过1000万元。”眉山市东坡区商务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马”举办月赛道沿途的酒店常常一房难求,餐饮更是火爆。  比赛结束,但比赛带来的文旅衍生效应仍未停止。眉山市此前宣布,自3月15日起至3月26日,“东马”参赛选手可凭号码布,免费游览包括三苏祠在内的6个眉山重点收费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每位参赛选手每个景区限免门票一次。  王枫表示,近年来,眉山深入实施“文旅+”,盘活丰厚文旅资源,推进文旅与体育、教育、农业、音乐等领域相加相融,打造桔香稻田、竹里稻香等特色农业观光园区,推出东坡文化季、乡村旅游季、赏花季、赏萤季、音乐季、体育季等乡村旅游新产品,目标就是为了塑造人文旅游新胜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7
(党玥 金伟 记者 张宇)十里桃林十里花,漫山遍野灼芳华。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绵阳平武县响岩镇的万亩桃花竞相绽放,春风拂过,桃枝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感受这里的春色。桃花竞相绽放 (胡宇 摄)以花为媒,以桃会友。日前,响岩镇二届桃花节开幕,游客们“桃”醉在如云似霞的梦幻花海中,感受山水间的自然美景,品尝地方特色的乡村美食,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在灼灼桃花中揽尽美景,一幅以桃兴农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响岩镇二届桃花节开幕 (胡宇 摄)记者了解到,响岩镇桃园面积达11000亩,每逢阳春三月,万亩桃花万树竞放,灿烂若云霞,十分壮观。眼下,桃花开得正艳,众多游客来到桃园内,踏春赏景,沉醉在桃花的海洋里,感受着春润万物的融融暖意。“我是在网上看到了这里的美景,就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桃花,今天来到这里,确实非常漂亮。”从绵阳市区专程来响岩赏花的张先生开心地说。走进花海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色彩绚丽夺目,景色美不胜收。游人徜徉在桃林中,或拿起手机定格美好瞬间,或沿着步道漫步桃林,或静坐遐想诗和远方……好一幅人在画中、画在景中的美丽田园画卷。游客们在桃花下拍照、游玩 (胡宇 摄)近年来,响岩镇着力使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向经济资源优势转变,聚力以桃花节带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从以前单一的游园赏花,到如今吃、游、购、娱全面发展,桃花节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当地果农也因此交上“桃花运”,走上增收致富路。“响岩镇举办桃花节活动,让桃花品牌越来越响。我家的几百亩果园也是连年丰收,蜜桃还远销外省,生活越来越好了。”响岩镇清水村种桃大户王明兴说道。“过去我们只是种桃卖桃,现在我们还能靠花卖景,同样是这片桃林,原来的效益只有桃子收入,现在桃花节名气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收入也越来越多。”响岩镇党委书记刘鹏说。近年来,平武县响岩镇努力做大“桃文章”,发展“桃经济”挖掘桃文化、民俗文化、地方美食休闲文化,实现从卖桃到“卖景”的华丽转身,不仅环境更美了,村民收入也更高了。全镇蜜桃种植面积达11000亩,蜜桃总产量3000余万斤,总产值达5000余万元,桃农人均增收1.1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24
(记者 乔薇)近日,2023年南充文旅主题宣传月新闻通气会在高坪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高坪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全新引擎,一幅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凤仪湾油菜花。 供图: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近年来,高坪区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来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投入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提升完善全区的乡村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村子里连路灯都没有,道路也不好走,但如今村里比城里还漂亮!”站在宽敞整洁的公路上,高坪区长乐镇灯高山村村民刘明贵难掩心中的喜悦。据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投资18500余万元,新建乡村旅游游客中心(包括咨询服务点) 33处、观景平台16处、生态游步道33.9千米、旅游厕所42处、完善标识标牌815处。聚焦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高坪区通过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形成了“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春时节的高坪区走马镇喻家堰村,漫山遍野的李花绽放枝头,清香扑鼻,远望如满山飘雪,美不胜收。据了解,该村李树栽植面积达1400多亩,李花盛开后,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喻家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通过举办节庆活动、鼓励村民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大力发展“赏花摘果经济”,把过去单纯的“走马观花”变成可互动可参与的体验游。同时,高坪区还聚焦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户外运动、科普示范等新业态,先后创建了灯高山村、江陵坝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都京丝绸文化名镇、凌云山村等“天府旅游名镇(村)”,打造了长乐“坝上草原”、走马黄辉文化园、凤凰故垒等系列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相关线路。印象嘉陵江夜景(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夯实产业基础,助力增收致富。随着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业态产品持续完善,高坪区的乡村旅游有了质的飞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也为当地的农村群众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总投资约8900万元的“南充巴蜀田园探花里”,是一座集儿童游玩、山地滨水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园区开业以来,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更让当地100多名村民通过土地出租、进园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发展旅游业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增加收入,提升大家的生活幸福指数。”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争创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让乡村旅游进一步助力全区广大群众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24
(张延 记者 张宇)日前,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四川旅投旅游创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石椅羌寨签署北川全域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燕林,四川省旅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钧,绵阳市副市长胡进耀出席,北川县委书记李昊天致辞,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福兰主持签约仪式。签约现场 (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此次战略合作涉及通航、应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双方将以石椅村片区为切入点,围绕北川羌城旅游区5A级景区、西羌九皇山、药王谷等旅游资源,开展旅游资源整合、品质提升、营运推广。立足乡村旅游禀赋及文化资源,孵化培育农文旅数字运营产品,以数字化运营赋能线上经济发展。据悉,下一步,签约双方将依托北川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省企平台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系统、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开发运营体系等优势,对北川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施北川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的“培育精品”、“经营城市”、“塑造形象”战略,打造全国禹羌全域旅游目的地,提升北川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24
(记者 成博)在1980年版和198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川红”词条曾这样解释:“茶叶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四川筠连。”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的宜宾筠连县,有着上千年的茶树种植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成功引入红茶制作技艺,创制出的“川红”与“滇红”“祁红”并称为中国三大高香工夫红茶。  2022年6月,筠连红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设计展陈面积约600平方米,分为“茶史”“制茶”“茶艺”“茶品”四个篇章,是集茶文化展示、茶产品体验、茶产业交流合作为一体的筠连红茶文化主题场馆。筠连红茶文化博物馆内,还原戴心镛向茶农们传授红茶制作技艺场景的绘画。筠连红茶文化博物馆供图因新中国而诞生的“川红故里”  走进筠连红茶文化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筠连古茶树为原型所制的两棵茶树模型,关于筠连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史,在它们身后徐徐展开。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周朝初立,分封居住在今宜宾一带的僰人首领建立“僰侯国”,僰侯为感谢周武王的恩泽而进贡“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从那时起,包括筠连在内的宜宾地区就有茶叶产出了。  筠连茶叶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的“人气产品”。“不过在历史上,筠连茶叶主要采用的是绿茶和边茶的制作技艺进行加工。当地人多喝绿茶,边茶则主要销往青藏高原等地。”筠连县原农办主任谢明生介绍,如今以“川红故里”闻名的筠连,大规模的红茶生产历史其实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的。  博物馆中的陈列对筠连红茶的发展史进行了充分展示。1951年,由于与东欧国家间的外贸需要,中国茶业公司决定在西南地区发展红茶,于是设立了7个红茶推广站,推广茶叶品种和红茶的制作方式,这成为筠连茶叶制作技艺由“绿”转“红”的转折点。“除了筠连推广站是县站,其余6个站点都是乡镇推广站,筠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51年春,四川最早的一次红茶制作培训在筠连县城天上宫内举行,来自筠连全县及高县罗场等地的茶农现场观摩。当时担任筠连县红茶推广站站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科的戴心镛向茶农们完整操作了红茶制作中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诸环节,冲泡出的红茶汤色红亮,与以往生产的绿茶大异其趣,给茶农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大家对红茶制作有了信心。  到了1951年秋天,筠连等地生产出的红毛茶就通过马帮、船运等方式运到了武汉,随后出口,而当时印在茶叶包装上的“川红”字样也自此成了筠连一张崭新的名片。  1956年,当时的国家外贸部决定在全国建立5个红茶生产示范厂,主要加工用于出口的工夫红茶。在那次全国性的选址中,筠连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的红茶产地,获得20万元拨款用于建设筠连茶厂。  在谢明生看来,筠连在川内制作红茶历史久、产量大、品质优,正是这些特点使筠连成为当之无愧的“川红故里”。红茶中的“谦谦君子”  从1951年戴心镛传授红茶制作技艺以来,筠连的茶农和茶厂一直遵循着红茶生产中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步骤进行“川红”生产。这在博物馆里有着概要性的呈现:比如萎凋环节,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川红”生产中把茶叶放到室内的萎凋架上自然萎凋。这个过程对室内的湿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需要密切关注湿度变化并采取措施调节。揉捻的时间、力度,发酵时的温度等也都有严格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川红”品质。  红茶制作技艺在筠连得到大规模推广后,为了找到一款最适合制作红茶的当地茶种,茶农和农业专家们也花费了很多心力。博物馆中展示的“早白尖”为观众展开了一段关于优质茶种的探寻历程。  谢明生介绍,“早白尖”在当地方言里叫“早白巅”。1957年2月的一天,筠连县双河乡苔草村的茶农张银武觉得自家屋前的老茶树比其他茶树发芽要早十天半月,嫩叶上长满浅浅的白色茸毛,或许是做红茶的良种,随即向乡里做了报告。经过层层上报,“早白巅”的资料出现在了当时任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品种研究组组长钟渭基面前,钟渭基随即向张银武了解情况。最终,这款发芽早、毫多显白、产量高的“早白巅”于1965年正式更名为“早白尖”。1984年“早白尖”申报为国家级良种。在此基础上,钟渭基从“早白尖”群体品种中,选出1号到9号,其中“早白尖5号”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良种,所制红碎茶具有浓、强、鲜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精品“川红”。  独特的老茶种配上标准的红茶制作技艺,使得新生的“川红”具有了与“滇红”、“祁红”等传统的红茶品种浓烈口感不同的味觉特点,“口感顺滑,香气温婉,‘川红’入口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谦谦君子。”谢明生这样形容“川红”。  了解完筠连红茶的历史,在茶文化展区,更多新奇的体验继续拓展着观众对茶的认知。除了泡茶、品茶体验,筠连红茶文化博物馆还将历代与茶相关的艺术作品点缀其间,营造浓浓茶文化氛围。比如唐代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复制件)、宋代赵佶的《文会图》(复制件)和明代仇英的《松亭试泉图》(复制件)等名画,搭配茶具、茶叶等展品,将经典的艺术作品与实物相结合,使观众在移步换景中加深对筠连红茶以及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的理解。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4
(黄刚 记者 薛维睿)3月,草长莺飞,正是蒙顶山茶区春茶采摘旺季。沿着蒙顶山蜿蜒而上,满目葱郁,茶香阵阵。在蒙顶山景区标志性的“天下第一壶”对面,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  一旁的竖碑上,刻印着《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宣言》。该宣言在2004年的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发布,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和世界茶文化发源地。  2005年,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全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共分七大展区,包括茶叶知识部分的展区、茶文化历史展区、茶艺风俗展区、蒙顶山茶叶展区等,通过对茶叶历史起源、发展演变、种植制作工艺等全面梳理,展示了世界及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开馆距今,博物馆已接待游客约360万人次。唐人煮茶场景。走进世界茶艺风俗图景  走进博物馆,6根白色浮雕立柱依次排开,大小不一的关键词,分别记载世界各地的茶人、茶事、茶具、茶叶、茶俗及茶诗。拾级而上,白色台阶上铺设了腐刻铜板,从公元前2700年以前神农氏发现茶叶至今,记载着近5000年世界茶文化大事记。  作为我国唯一一座用世界二字命名的茶文化博物馆,馆内以不小的篇幅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从墙上的世界茶区分布图,可以看出茶叶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占比达89%。  在世界茶艺风俗展区,以实景展示了京味茶馆、日本茶室、印度茶室、英国茶室等,让人能身临其境领略各地茶室的特点。  英国不产茶,却是“下午茶”的发源地,也曾是世界茶叶消费第一大国。英国“下午茶”多在红茶中加上糖和牛奶,搭配精致器具,佐以各式茶点。非洲国家则多饮绿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口感清香醇厚。有客来访,主人连敬3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馆内还单独设立了韩国馆。韩国茶礼受中国影响较大。公元7世纪时,韩国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20世纪80年代,韩国茶文化再度复兴,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传播发展茶文化。雅安市名山区茶园风光。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刚摄回望中国茶文化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树的发源地,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通过古籍、书画、茶具等实物展品,展馆梳理从远古至今的茶人茶事,串联起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走进唐代展馆,红色布景呈现了唐代饮茶文化的兴盛。茶叶在唐代快速发展,全国形成了8大茶区,产茶已超过10万吨。馆内陈设了唐代“茶圣”陆羽像,以及他所著的《茶经》,这本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专著,总结了唐代中期及以前的茶叶生产加工、饮用等各方面的实践,让茶叶开始成为一门学问。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茶文化空前繁荣,点茶法开始盛行,斗茶成为一种风潮。宋代馆通过茶具、茶诗、茶画及“斗茶”场景雕塑,呈现了宋代“茶会”“茶宴”“斗茶”等品茶艺术。  元代使中原的茶文化更进一步向边疆地区发展。展馆中呈现了钱选的《卢仝烹茶图》、赵孟的《斗茶图》等,当时大批宋代留下的士大夫和旧臣对时局不满,终日饮茶、作画、写曲,从而涌现出不少与茶有关的名作。  茶叶发展到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齐全,馆内呈现了明代扁茶、园茶、片茶、尖茶等不同形状的茶,以及蒸青、烘青、晒青、炒青等制茶技术。由于加工改进、产品发展等原因,明代饮茶方法也由“点茶”改为“泡茶”。  在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酷爱饮茶,多次下江南,封御园、定名茶、品茶评水、作诗论茶,留下了不少茶文化典故。在这一时期,茶叶也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清代馆中,福州港口装茶叶的帆船、汉口码头工人扛运茶叶、中国茶农在里约热内卢种茶等一系列影像,记录了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数百年的历史。  近代,中国茶叶经过了兴盛和衰败时期。1950年以后,中国茶叶生产恢复发展,开始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烤茶器具。烤茶是我国西北的陕甘一带以及西南彝族、白族、佤族等地区流行的饮茶风俗。源远流长的四川茶文化  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种茶的发源地之一。  来到四川展馆,阵阵茶香四溢。通过茶叶实物,展示了以蒙顶甘露、竹叶青、叙府龙芽为代表的绿茶,以“川红”为代表的红茶,以藏茶为代表的黑茶等。四川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和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气候,孕育了川茶品类的多样性。  馆中还整理展示了各类四川特色茶馆。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四川地区茶文化兴盛,尤其茶馆独具特色,数量从古至今在全国名列前茅,孕育出八仙桌、盖碗茶、川戏等茶馆文化。  在川茶的发展历程中,蒙顶山茶无疑是名茶代表。唐代袁滋在《云南记》记载,“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走进蒙顶山展馆,馆内详细梳理了蒙顶山茶从西汉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的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2022年,故宫博物院整理现存贡茶实物,在四川11种贡茶中,有8种来自蒙顶山。  蒙顶山茶制作工艺包括“红锅杀青、先高后低、三炒三揉”等,历经14道工序,追求形美、色润、香郁、味甘。发展至今,以蒙顶甘露为代表的蒙顶山茶,仍然沿用传统制法工艺,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烘炒青相结合的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茶性温”“味独珍”的独特茶性。2022年,“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43.99亿元,连续6年入围全国十强,居四川第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文铭权 文/图  2月10日一大早,著名画家、陶瓷艺术家刘勇的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  “外地几位藏家都在问,昨晚我画的两幅苏东坡诗意画《试新茶》什么时候制作在陶上。”刘勇说。  刘勇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陶都荣县土陶创意园首席艺术家。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苏东坡的一位“铁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间有味是清欢”……徜徉在位于荣县土陶创意园内的刘勇工作室,恍若走进一个独特的陶制苏东坡艺术殿堂。  自2021年7月从北京来到自贡市荣县至今两年间,刘勇及其一澄工作室团队共创作、制作了大小近2万件土陶艺术品,其中有关苏东坡题材的作品竟然占比超过了1/3!  “如今,苏东坡已成为荣县土陶产业的主要‘代言人’和有力推广者。”荣县县长赵磊说。刘勇正在为陶艺上的图案填色。荣县土陶 首次走进“东坡老家”  “我目前正在为眉山一家泡菜企业设计制作一批东坡文化符号的泡菜坛和土陶伴手礼。”刘勇说,他还将为一家泡菜龙头企业制作一批纯手工制作的高品质、观赏性强的东坡符号艺术泡菜坛。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这是八百多年前,曾主政荣州府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分别赞誉眉山和荣县的诗句。如今,陆游笔下的“诗书之城”与“诗书之乡”再度携手:以刘勇为代表的荣州文化陶产业,正与东坡故里眉山实现产业合作。  “去年10月,在第十三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即将举行的前夕,我慕名来到荣县考察当地土陶产业,并拜访了刘勇老师。”眉山东坡老家文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考察后认为,刘勇制作的系列苏东坡题材陶器很有艺术性,尤其是各类泡菜类陶器,与众多眉山东坡泡菜企业需求契合,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  “热爱苏东坡的荣县土陶,肯定会赢得东坡老家群众喜爱,也会赢得更好的营销市场!”刘军说。  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刘勇先后三次前往眉山,实地考察老坛子、惠通等多家眉山东坡泡菜龙头企业。  很快,刘勇一澄工作室文化艺术陶的制作技艺和东坡文化找到了发展的共同点。据眉山东坡老家文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涛介绍,双方将主要立足有关苏东坡题材文创产品的开发,共同推进土陶在东坡泡菜食品工业体系中的运用推广和品牌提升,同时,在东坡区开展“荣县土陶+东坡文化”研学活动。  “52集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已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即将在央视播出。我们将通过土陶制作的形式展示苏东坡、苏小妹等IP形象。”杜涛说。  去年11月29日,作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泡菜食品专业性展会——第十三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在眉山举行。  本次博览会展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汇聚200余家客商。其中有来自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参展商60家。  刘勇带着200多件苏东坡题材陶罐参展,其中一半以上为泡菜坛罐。首次参展就赢得意外之喜,“本来是只参展不售卖的,结果因为太受欢迎,有三分之一的展件最终没有带回荣县。”  展会期间,中国泡菜研究院院长、天府著名科学家、中国泡菜首席专家陈功陪同刘勇到国家泡菜研究基地参观,就共同开发“会呼吸的土陶文创泡菜坛”进行交流座谈。展会闭幕当天,刘勇还向中国泡菜博物馆捐赠 10件土陶泡菜坛作品。  由于东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和展会效应,荣县土陶首次参展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就取得很好的市场效应。今年春节刚过,绵阳“曹氏泡菜”集团等各地多家泡菜和文旅企业慕名而来,希望与刘勇合作开发升级版的文创陶泡菜坛。“东坡文化” 深入荣县土陶“骨髓”  《苏东坡》《苏东坡全集》《苏东坡新传》……在刘勇的工作台案上,摆放着多本有关苏东坡的书籍。  “不但自己平时很爱看有关苏东坡的文章,我还要求员工经常开展学习和阅读。”刘勇说。  刘勇是苏东坡的一位“铁杆粉丝”。在2021年进驻荣县土陶创意园担任首席艺术家之前,刘勇主要在北京工作室和云南工作室开展创作。但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专程前往三苏祠一两次。“那是所有文化艺术人的圣地。我来就是汲取艺术养分。”刘勇说,多年以来,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自己。  “苏东坡的另一种伟大,叫可爱。全世界喜欢苏东坡,是因为他的一面是伟大,一面是平凡。”在刘勇看来,苏东坡是中国文人的天花板。他身上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可爱”。“人生际遇,肯定会影响苏东坡的状态。但他的内心始终像孩子一样烂漫、天真。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从不自暴自弃,永远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和向往。”  所以,在刘勇笔下、在荣县土陶上的苏东坡形象,让人倍感亲近。“不少画家笔下的苏东坡,清瘦,甚至有一点淡淡的忧愁。我笔下的苏东坡,饱满、可爱,始终带着微笑,流露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刘勇说。  高山仰止,回望东坡。春节期间,刘勇专程前往四川博物院,参观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实地感受东坡先生的千年脉动。  刘勇期望,通过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学习,让苏东坡身上所具有的“境”,能给予自己巨大的艺术力量。  如今,刘勇所创作的荣县土陶版苏东坡,以中国文人画的美学意蕴,写意的简练概括,寻常生活的独有符号,阐释东坡文化所蕴含的伟大且平凡的人生境界、大俗即大雅的审美理想、至简达至真的文人风骨,于平凡真实的意境勾勒出东坡精神:“即使处于人生低谷,也能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人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些年我在创作中发现,陶艺作品上凡有苏东坡文化符号,就格外抢手,男女老少皆喜欢,作品根本留不住。”据刘勇讲,春节期间,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新出炉的苏东坡题材醒茶罐。朋友圈刚一发出来,作品就被两个买家“秒藏”。迟来一步的广西南宁茶商、陶艺作品收藏家温先生为此特别叮嘱,今后新产品出炉发朋友圈之前,先发给他看看。  “这位温先生,凡是有苏东坡符号的,他都喜欢。最多的一次,一口气收藏了30个‘东坡泛舟’主人杯。”刘勇说。  依托全世界千万级的东坡粉丝,以及东坡泡菜、东坡美食等巨大市场,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的荣县土陶产业,势必会有令人瞩目的惊喜表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4
(张平 漆楚良 彭小懿 记者 赵权军)近日,记者走进达州市宣汉县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只见一座座新建的月麓别院耸立在森林云海里,室内散发出一阵阵木质清香,透过玻璃窗眺望,仿佛置身一片原始森林,离开城市的喧嚣,感受清新的呼吸。宣汉县月亮坪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正鸿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23.37 平方公里,突出情调、养生、活力、乐趣“四大”特色,规划打造大巴山动植物王国、自然教育科普中心等特色产品,构建研学游一体的综合森林乐园。目前,月麓别院、建设步道等首开区项目基本建成,树冠云廊、巴山之月、月麓酒店等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力争今年7月开门迎客。近年来,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锚定强龙头、提品质、抓突破“三大任务”,奋力打造“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胜地,蹬上文旅事业发展“风火轮” ,驶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奠定坚实的文旅基础。强龙头 挑起文旅发展“大梁”“宣汉把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巴山大峡谷景区做大做强,聚力打造大巴山森林康养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区域‘龙头’,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说,该县已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巴山大峡谷景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这两大“龙头”必将挑起宣汉文旅发展“大梁”。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做大做强龙头景区、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完善基础设施等,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到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桃溪人家”,只见一名身着锦衣华服的人,一跃飞天、云中翻舞,犹如仙人下凡……自2018年8月开门迎客以来,该景区开发旅游项目越来越多,有惊险刺激的悬崖栈道、罗盘顶滑雪场、巴部落亲子乐园、桑树坪露营地、狩猎场等,还引入“桃溪飞仙”,培育出多种旅游新业态,从当初每年旅游的数万人次增长到如今的数十万人次。今年1—3月,该县预计接待44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3亿元。提品质 擦亮文旅金字“招牌”在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有一个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规制等级最高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保护面积约103万平方米,经过8次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器物3000余件。“过去,我们把部分文物临时存放在一旁的进化小学,保护力度较弱……”宣汉县文体旅局副局长熊欧说,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宣汉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毅然决定投资修建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提升文物保护质量,擦亮文旅金字“招牌”。宣汉县做实“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大品牌,构建“文旅靓县”品牌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康养地品牌创建,加快完成君塘花仙谷、启动实施普光罗家坝创3A,力争到 2025年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A级旅游景区6个、AAA级旅游景区15个,形成“一区多点”的全域文化旅游新格局。抓突破 提升文旅融合“深度”“如今的宣汉,不仅游玩的景点多,还有这一屋的书海,既惊艳了眼球,又丰富了头脑……”宣汉市民李智明指着琳琅满目的书籍,高兴地说。自今年2月来鹿书院开馆以来,已吸引约2万人次来看书。“来鹿书院是宣汉抓突破、提升文旅融合深度的一个生动实践。”宣汉县文体旅局机关党委书记蒋召涛说,该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融入图书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突破文旅多元素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近年来,该县紧扣文旅事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积极构建特色文旅供给协同推进机制,建立文旅+特色住宿、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三大刚需”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措施。高位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抓好固投、规上企业培育、项目谋划和债券包装、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设计开发一批文旅产品,更新平面宣传系列载体。谋划组建县旅游协会,合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宣汉已形成东龙头、西休闲、南康养、北体验、中观光的“一区四圈”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景点多样、文化多元,真正做到景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景致,吸引更多人学在宣汉、医在宣汉、玩在宣汉、干在宣汉、居在宣汉,享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23
(马发海)深山藏古韵,茶香飘四方。春回大巴山,达州万源市30万亩富硒茶园绿意盎然、茶芽肥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茶农、采茶工和参与观光体验的游客们穿梭其间采摘新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一城一魂,孕育滋养着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一花一叶,风光旖旎的青山绿水令人向往;一杯一盏,氤氲萦绕的富硒茶香浸润心脾……  万源,美景似歌,茶园如画。茶旅融合,让这片正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红色沃土变美、变富、变强。大巴山深处的富硒茶园绿意盎然。谢长智 摄以茶富民 赋能乡村振兴万源市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是珍贵的天然富硒地,加之特殊的高山地理环境,使这里出产的茶香浓、味醇、回甘。去年全市年产干茶7578吨,茶叶综合产值达17亿余元,拥有巴山雀舌、巴山早、一山青等20余个响亮的茶叶品牌。其中,巴山雀舌是万源富硒茶的代表,1991年就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2021年被评为“四川十大名茶”。  在海拔500多米的万源井溪镇猫坪村茶园中,茶农杜尚菊用手指夹住一簇鲜叶,指尖稍微用力便将茶叶轻松摘下,不多时,茶篓中就铺满一层翠绿的鲜茶。  “相较往年,今年春茶采摘提前了一周左右,采雀舌一天收入100多元,采这种新茶每天可收入200多元。”杜尚菊表示,去年她靠种茶、采茶收入1万多元,今年估计还能增加一些。  远远望去,万源固军镇大地坪村一片片茶园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采茶工人在茶园里忙着采茶,56岁的罗德珍和爱人就在其中。罗德珍介绍,单靠采茶,她一天最高有300多元收入。在万源市硒都嘉木农业有限公司,这样的采茶工还有很多,闲时几十人,忙时几百人,都是周边村里的村民。如今,他们靠茶走上了致富路。  大力发展茶产业,是万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近年来,万源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万源茶叶个性化特点,加大对石塘、旧院、固军等乡镇茶叶基地的改造提升,在石塘镇瓦子坪茶叶基地进行补植补造茶苗,对沿线茶园进行肥水管理,并通过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在石塘镇杉林湾村建成茶叶加工厂,建立茶叶大豆融合示范基地,为精品旅游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万源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茶叶、旅游是万源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我们以茶园为载体,以茶旅游为主题,以茶创意为动力,持续开展‘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行动,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位于八台山脚下的茶文化原乡,极大提升了当地旅游接待能力。 罗兴明 摄茶旅融合 绘就美丽乡村  每年阳春三月,万源成片的茶园就成为周边市民踏青的好去处。在八台镇茶文化原乡,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喜欢在这里泡上一杯新出的春茶,惬意地品味生活。  分布于万源各个乡镇的茶园,也会在这个时节迎来一批又一批踏青游客。在万源石塘镇瓦子坪村茶园,一批游客徜徉在茶园小道中,以漫山绿茶树为背景,不断地拍照留影;更远处的茶园里,一批游客正亲手采下一片片茶叶,体验采摘乐趣。  走进固军镇三清庙村,一望无际的茶园是最美的风景。茶园里,弥漫着茶树的阵阵清香,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好似一幅浓墨淡彩的山水画。一队来自湖北的游客走进千亩茶园,茶山上飘扬着游人的欢声笑语,别有一番动静相宜之美。  近年来,三清庙村成为万源乡村旅游知名村,每年春夏两季,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茶乐趣、踏青避暑。  “每年采茶季节,我这里都住满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乘着村里发展旅游的东风,村民李小雨将自己家的两个房间改造成充满农家风味的民宿,每年能接待180至200名游客。这一方面解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李小雨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类似的民宿在三清庙村一共有十余家,村里的巴山云海游客中心也已开始营业,开设标间40个,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万源山水俱佳,佳景如画,以茶兴旅,游人如织。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茶叶、茶村、茶山主体,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万源美食、独具特色的茶园民宿,吸引游客品茶、体验茶文化,大力延伸产业链,一个个茶旅融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采摘春茶。 伍胡榕 摄丰富业态 助推全域旅游  推动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统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培育,塑造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是万源市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发展新路径。  万源以富硒茶业为核、以秦巴文化为魂、以现代科技为本,着力建设集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茶园观光、文化体验、茶艺培训、硒部论坛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茶走廊。  三清庙村以茶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观光旅游为中心,以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全方位打造茶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采取茶叶产业与研学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巴山云海茶文化研学基地、万源富硒茶史馆,将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  每年采茶季的周末与节假日,都有不少学生来到三清庙村体验采茶的乐趣。即便没有赶上采茶时节,学生也能进入制茶厂,观看茶叶的制作技艺。此外,还有专业人士教授茶叶知识,一边品茶,一边领略片片茶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除了研学旅游,当地还通过举办特色采茶节等活动,大力弘扬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传统茶文化融入民宿聚落、山地旅游、康养中心、农事体验等旅游观光项目中,初步形成传统农业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变。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三清庙村全年平均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直接创造旅游收入约500万元。  深入挖掘千年茶文化底蕴,万源提炼形成了“以茶立德、以茶力行、以茶励志、以茶求同、以茶促廉”的村规民约,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建成大巴山茶文化原乡—八台山风景区—龙潭河漂流、山水三清—金色大地—瓦村茶语—多彩长田—沁润新开、牛卯坪度假村—河西茶文化公园—四海玫瑰—鱼泉山庄3条茶旅融合环线,打造出春季踏青到万源2日游环线,年接待游客量达5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近50亿元。全市茶旅融合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助推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行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万源正立足生态、富硒优势,坚定“川渝陕生态文旅名城、大秦巴生态产业绿城、川东北生态宜居优城、大巴山生态和美新城”建设战略,奋力做好一篇篇茶旅融合发展的富民文章,奏响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和美乐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