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荣升 记者 王云)10月18日,2021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盐源县第四届苹果节在凉山州盐源县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丝路山水 果香盐源”为主题,旨在展示当地优质农产品及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进一步擦亮“盐源苹果”金字招牌,不断提升“盐源苹果”品牌效益,增加“盐源苹果”市场占有率,促进“盐源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盐源样板”。开幕式现场  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企业热情参与,并积极洽谈协商农副产品供销合作业务。本届苹果节上,除了“盐源苹果种植致富带头人”“苹果营销大户”“盐源苹果王”评选外,还举办了盐源县第四届苹果节新闻发布会、“盐源之旅”体验等。  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盐源苹果”堪称苹果中的珍品。近年来,盐源县建立了电商物流农业产业园,走出了一条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现代苹果产业发展新路子。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10月12日,在梓潼县石牛镇,一条“火龙”正在翩翩起舞,这是石牛火龙正在表演。石牛火龙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剧目,也是梓潼本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被列为绵阳市非物资文化遗产。“石牛镇正在为参加梓潼县2021年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做准备。”石牛镇党委书记张奎说。  10月9日,梓潼县正式启动梓潼县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活动,活动主题为“献礼奋斗百年路 启航美好新生活”,将持续一个多月,最终在11月份召开“梓潼县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暨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表扬大会”。 活动旨在全力推进全县农村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现、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文化能人、魅力乡镇,赋予民间民俗文化新的生命力,提升乡土文化“造血”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康勇 周俊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快来逛吃逛吃,木门卤鸡、旺苍酸辣粉、根面圆子……让旺苍味道温暖你的‘胃’,打动你的‘心’……”近日,在旺苍·中国红军城,该县举办的美食文化购物节、太极拳展演、情景歌舞、广场舞比赛等节目精彩纷呈,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近年来,旺苍县聚焦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滋养下,53万老区人民正在享受着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资料图片赶集日村民乐享精神食粮  近日,偏远的旺苍县大两镇大两小学人头攒动,欢声笑语,较以往赶集日更为热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到来,让赶集的群众看上了文艺节目,附近三江镇下石村村民也被吸引了过来。  小品《欢迎你来打疫苗》亦庄亦谐的表演,给人带来启迪,赢得村民的阵阵掌声。当天,图书免费借阅和非遗展览等活动,同样令赶集的人群流连忘返。  旺苍县针对农村人口少、享受公共文化不均衡的特点,结合各乡镇赶集日人口集中的特点,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给留守村民免费送文艺表演、书籍、法律知识,把文化的“源头活水”流进农民群众的“田间地头”。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在公铁路沿线乡镇侧重配置企业经营管理类书籍2.2万余册,在南山乡镇侧重配置茶叶、核桃等种植类书籍2.0万余册,在北山乡镇侧重配置康养旅游类书籍1.8万余册。  目前,全县建成以县图书馆为龙头,23个乡镇文化图书室、3个民营分馆为骨架,257个农村(社区)书屋、20 余个文化驿站为补充的“总分馆制”图书服务网络。“种文化”文化阳光普照城乡  在旺苍英萃镇响水村,一堂“家道传承”课受到追捧,很多家庭组团上课,受益多多。“家道传承”以中国古代圣贤智慧为依托,创新转化,用11节课程为学员们解读子女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促进良好家庭关系的养成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020年,旺苍县开展服务项目12个,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建设基层文化团队280余支,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500余人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培育、自我服务,不断满足乡村居民文化新期待。  该县精心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红城好声音、舞动红城广场文化活动等。其中,乡村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十届。持续开展“书香旺苍·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程,开展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年均开展送戏演出20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000余场,让优秀文化进入千家万户。  “不仅要‘送戏’,更要送实惠。”该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卢嵩说,让演出团体在演出前走进田间地头为村里宣传乡村文化、农副产品带货、推介乡村旅游,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文化惠农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旺苍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县城区,成功打造春节七天乐文化惠民、米仓山采茶节、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米仓山红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红城好声音、书香红城·全民阅读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在乡村,每年举办乡村春晚、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乡镇分会场等民间节庆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结合农家书屋、村村响、户户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推进文化进村入户,让文化阳光普照城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光明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10月14日,南充市仪陇县赛金镇潮水坝村,在返乡农民工熊朝学的楼房前,歌声、笑声、掌声不断。一场敬老孝老坝坝宴会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听着旋律优美的歌曲,吃着可口饭菜,在座的170名老人戴着红围巾,喜乐开怀过重阳佳节。  而让人感动的是,让170名老人聚在一起免费吃坝坝宴过重阳佳节的,正是这个楼房的老板熊朝学。  熊朝学是上潮水坝村民,10年前他一直在外打工。2011年,熊朝学返回家乡创业,创办金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肉牛养殖,如今,年存栏肉牛400多头,年收入200多万元。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己的日子好起来了,但在重阳佳节的日子,那些居住在村里的老人还好吗?带着这样的挂念,从10月初,熊朝学就找到了村“两委”负责人,表达了今年再出资免费宴请全村老人一起过重阳的想法,当即得到了村“两委”负责人的赞赏和支持。  “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在返乡创业打拼这些年养殖业一直红红火火,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请来全村的老人一起团圆过重阳节,就是要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在宴席开始前,熊朝学动情地对老人们说。  笔者在现场看到,20桌坝坝宴座无虚席,潮水坝村170名老人欢聚一堂共享坝坝宴。宴席上除了传统的菜式,更多的是为老人们准备的蒸菜系列,有龙眼肉、咸烧白等,都是地道农家菜。老人们坐在一起一边摆龙门阵,一边吃着可口的坝坝宴,不停地感叹“巴适”,并开心地举杯共庆,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热闹得像个大家庭。  “好吃,今天的宴席是我吃过的宴席中最高档的。”当熊朝学和家人一一为老人们倒上饮料和酒,举杯祝老人们重阳快乐时,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说。  据悉,熊朝学创业致富后,不忘父老乡亲,一直努力回馈社会。2015年以来,他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贫困老人、失学儿童和特困家庭。从2020年起,他就举办重阳节庆祝活动,免费邀请当地老人在他家聚餐过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敬宗 文/图  稻田里鱼儿游动,时不时地搅起一团浑水;为了追逐害虫而跳起的青蛙,一不小心就跌落在田坎上,溅得游客一鞋泥……稻草做成的粮仓。  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今年打造了一处别具特色的生态稻田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该地“打卡”。这是一个以丹棱县兴农家庭农场为核心,以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稻田为主,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设计、专门打造的“桔香稻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集中成片的稻田景观成为丹棱市民“新宠”。游客“打卡”留影。  进入9月下旬之后,其它地方的水稻早已收割晒干入仓,而这里的水稻才刚刚进入灌浆结实转色期,稻田五彩缤纷,叶片有绿色、黄色、紫色、黑色、白色……谷粒正由绿慢慢变黄,谷穗渐渐弯下腰低下头来。游客体验割稻打谷。  用稻草做成的粮仓、风桶、耕牛、稻草人等,特别吸引路人的眼球,稻田捉鱼、割稻打谷、田野运粮等趣味农事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国庆长假期间,这里游客爆棚,成为丹棱市民近郊游最新“打卡地”。游客体验稻田抓鱼。锣鼓队助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5
(记者 钟帆)今年国庆假期,巴中市累计接待游客197.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其中,“跨省迁徙式”游客明显增多,达到巴中游客接待总量的27.6%。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巴中围绕着“三市两地一枢纽”定位,提出的将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积极向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迈进的决心。  在众多产业中,巴中为什么将文旅康养确定为“首位产业”?目前,巴中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又有哪些亮点举措?今年国庆假期,巴中市光雾山国家AAAAA级景区迎来国庆游客高峰,其中,10月2日,景区游客达到1.1326万人次。图为10月3日,游客在光雾山景区两河口戏水。付海旭 摄(视觉四川)挖掘资源 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提档升级恩阳古镇周边配套,丰富旅游业态,抢占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国庆假期,恩阳河畔的“花间堂”精品民宿酒店迎来客流小高峰,入住率达到70%。  这是一家今年才开业的酒店,坐落于恩阳古镇北入口附近。假日期间,在此入住的成都游客李彩霞,白天到万寿宫里喝茶听戏,入夜便搭乘乌篷船邂逅千年前米仓古道的旅途传奇。“白天玩得开心,晚上也住得舒服。”她非常满意此次行程,直言下次会带朋友一起过来。  在巴中,文旅资源优越的地方可不止恩阳古镇一处。根据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巴中市共查明文化资源10万余项、旅游资源8200余处,目前已建成1个5A级、21个4A级旅游景区。  在产业基础方面,巴中已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1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系列文旅品牌标识。目前,全市旅行社壮大到27家,星级酒店发展到8家,智慧景区、大型会展场馆基本建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0多亿元。借智借力 打造文旅新区  光雾山上秋意已浓,树叶被染成红色,散落林间。10月18日,一年一度的红叶节即将来临。  “腊味是备够了的,新鲜的鸡鸭、猪肉需要再订一些……”10月10日傍晚,在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民俗村,接待完最后一桌客人后,“石磨坊”农家乐早早闭店。老板卢举琼一面清算着当日营收,一面叮嘱丈夫隔日到南江县城再采买些食材,全力以赴备战“红叶节”。  10多年来,依托家乡的漫山红叶,卢举琼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今年,巴中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明确,要“以建设文旅新区为载体打造绿色新兴增长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文旅新区”即“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一个囊括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光雾山镇、诺水河镇、关坝镇、神门乡、贵民镇、两河口镇、空山镇等7个乡镇在内的区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9月24日,围绕着文旅新区,一场高标准高规格的策划及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资格审查会在巴中举行。经过反复讨论,与会专家从64家国内外应征单位及联合体中选出“五强”。“我们向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借智借力,希望征集到具有国际标准、世界眼光、中国特色、文旅融合的策划方案。”巴中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兵说。  规划呼之欲出。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巴中的文旅康养将打造文旅新区“一个龙头”,做强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四大板块”,重塑巴中的经济版图。转型升级 完善产品体系  国庆假期,巴中各景区游人如织,但在汉巴南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坚守岗位的工人们却在捆扎着钢筋、开掘着隧道,全力加快施工进度,不断刷新建设速度。其背后,是革命老区百姓期盼早日迈入“高铁时代”的便捷出行梦。便利的交通,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也将巴中的文旅康养产业放入了更广阔的“竞技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门票将不再是景区的核心卖点,反而是用‘免票’的方式,把游客请进来,以网红民宿、特色餐饮、夜游项目等更具吸引力的配套留住游客。”陈兵说,目前光雾山旅游景区已经在做此类转型,打造了特色浸没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并在今年暑期推出了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游览的活动。  红色旅游也是巴中旅游的重要标签。为用好红色资源,扩大老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巴中正倾力建设“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  目前,凭借红色旅游热,位于通江县的红军城文旅特色街区已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开发刺绣、竹编、剪纸、根雕等100余种独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吃红军餐”等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产品。今年中秋节,该街区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0余万元。  今年起到2025年,巴中要进一步完善山水巴中、洞天巴中、红色巴中、人文巴中、康养巴中“五大产品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产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区域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旅游目的地转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在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到来之际,来自梓潼县的16支文艺演出队伍,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广大老年朋友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的大戏,在节日里畅享社会尊重与关爱,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送戏下乡活动现场。  重阳节前,梓潼县文艺工作者来到文昌镇新桥村文化广场,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一台川剧盛宴拉开序幕。他们为老年朋友们送去川剧《人间好》《背娃赶会》。演员们的舞姿、唱腔、扮相都很专业,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来自新桥村及附近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等周边乡镇的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文昌镇新桥村村民罗在贵高兴地说:“九九重阳节,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给老年朋友带来了喜爱的川剧,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重阳节我们过得很快乐。”  而在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庆祝第四届重阳节慰问演出正在进行。小品《难忘初心》讲述的是老红军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的故事,在老党员、老干部心中引起强烈共鸣。演员们将本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相声、情景剧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老孝老传统美德,又让观众有所收获,现场好评不断。自强镇二洞村村民赵仁武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平时也喜欢“吼”两嗓子,看到文艺工作者把精彩的演出送到家门口,赵大爷看得笑眯了。他表示:“这些节目都演得很精彩,有川剧、歌舞、小品,我们都欢乐了一下午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怀。”  据了解,重阳节期间,梓潼县16支演出队伍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老人们表演川剧折子戏《劝夫》、打击乐等节目,满足老年朋友的文化需求。同时,各地还举办重阳节慰问演出活动,为广大老年朋友送去舞蹈、独唱、小品、情景剧等节目,赢得老年朋友满堂喝彩。这些特别的节日安排,让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唐玉鹢 记者 陈昊)10月12日,康定市新都桥镇,彩林初现,红林渐染,酷爱摄影的成都市民李翔自驾到这个“摄影家的天堂”,“一路都是风景。”  风景背后,是康定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也是都江堰市对口帮扶的信心。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领队杨云飞表示,凭借都江堰市的旅游发展经验,他们为对口支援康定市的3个村探索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牧旅融合的发展方式,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80万元,用于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产业提升、教育、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就业培训等方面实施帮扶。  当“三遗之城”遇上“溜溜的城”,会产生怎样的帮扶效果?近日记者奔赴康定,了解帮扶背后的故事。网红桥“新都桥”效果图。 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供图文旅融合 再建一座“新都桥”  蜿蜒而下的力曲河畔,一侧是群山,一侧是草原。“山上的红叶就快到最佳观赏期了。”10月12日,新都桥镇拔桑二村,杨云飞指着河边说,利用开阔的地理优势和天然彩林的自然优势,“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新都桥。”  为什么要在新都桥镇建一座“新都桥”?杨云飞说:“新都桥镇并没有桥,我们要造一座网红桥,让更多的游客来打卡。”这座桥将采用钢架结构,夜间将亮起五彩灯光,同时配套建设风车、水车及部分沿河栈道等工程。  拔桑二村海拔3550米,距新都桥镇政府19公里,全村14户69人,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2020年人均收入17000元。“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通过打造与新都桥镇地名相匹配的网红打卡点,着力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杨云飞说,目前拟引进海南一家文旅企业,在拔桑二村打造轻奢度假村。  项目将依托山、水、花、草原资源组合,围绕“显山、亲水、赏花、游憩”打造思路,塑造乡村振兴特色品牌,采取“花海+河廊+特色餐娱区+运动休闲区”模式进行打造,盘活村级闲置固定资产。  其中,都江堰市投入配套基础设施资金,建游客接待中心、沿河景观游步道、景观桥、锅庄平台等,将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高端星空泡泡屋、特色餐厅、庄园式民宿、游泳池等项目。在塔公草原骑马,是游客最为向往的事情。记者 华小峰 摄农旅融合 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31岁的甲马塔是拔桑一村村民,家里7口人,主要经济来源靠他一个人在外务工。“平时也种植青稞、土豆、豌豆等,家庭一年总收入大约6万元。”当得知家门口将开发旅游,建设自驾露营平台,甲马塔十分期待。  工作队队员王文负责3个村的项目规划实施工作,对照图纸,他手指比划着哪里将建景区接待大门、露营平台,哪里将搭建帐篷以及四周将建围墙及搭建光彩照明工程等。甲马塔面露喜色:“以后我要让妻子卖些本地土特产,收入肯定比现在多不少。”  拔桑一村110户508人,现有耕地面积1930亩,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7500元。依托村域特色资源,工作队将以帐篷城为主题,打造“房车露营地+草原骑马+滑草+帐篷露营”。  除了旅游项目,工作队还引进龙头种植企业实施千亩高标准青笋、红皮土豆种植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公司+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我们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先种植约100亩红皮土豆,村民还可就地务工。”都江堰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波说,已组织都江堰市相关企业到拔桑一村调研,已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牧旅融合 草地变营地景点变景区  一手牵着马缰,39岁的村民沙吉稳步沿坡上山,为乘马的游客引路。10月12日,塔公镇塔公村,塔公草原上游客不减。沙吉以牵马为职业,“上山下山一共120元,旺季时一天能有五六名游客乘马,一年收入2万多元。”  塔公村位于国道248沿线,是通往甘孜州北路各县的必经之地,全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旅游服务业。“村民分组为游客牵马,不是每天都有生意,收入较低,他们听说工作队要将塔公草原景点打造成景区,都很期待。”塔公镇党委副书记伍金夏说。  如何实现景点变景区?工作队要先将这里的草地变营地、牧民变“股民”。依托塔公村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工作队打造“塔公历史文化+草原骑马+亚拉雪山最佳摄影点+木雅文化情景微剧院+房车露营+帐篷星空露营地”于一体的景区,将充分体现党建引领、牧民参与、社会资本投运。  “都江堰市将投入约2400万元,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山顶观景台、木雅情景剧场等。”杨云飞说,通过对观景平台提档升级,充分发挥亚拉雪山最佳观景点及天然湖景倒影等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塔公草原魅力指数。“建设标准化赛马场后,将举办马术表演、赛马节等活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3
(记者 刘琳)“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近日,第十九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红叶节将于10月18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开幕。光雾山美景。活动方供图本届红叶节以“安逸走四川 相约光雾山”为主题,活动时间为10月18日至11月18日,其间共有开幕式、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成立大会、《米仓古道文丛》研讨暨米仓古道文化研究筹备座谈会3大主体活动;巴中市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光雾山特色旅游商品展销会暨国际美食周、全国百强旅行社及百家媒体巴中行等9大配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红叶节首次使用“国际”二字,这也是巴中首个国际化旅游节庆,活动规格更高、影响更广,将“亚洲最长红地毯”铺向国际舞台。除开幕式现场的“国际范儿”设计以外,本届红叶节还策划了“南江红叶邮局”向世界寄出“红叶明信片”、国际友人主题游等国际化元素活动,让“光雾天下红”真正走向世界大舞台。开幕式当天,南江县将牵头成立“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联合川东北5市7个天府旅游名县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平台,进一步扩大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影响力。红叶节期间召开的《米仓古道文丛》研讨暨米仓古道文化研究筹备座谈会,将深挖米仓古道文化,塑造“米仓古道”文旅IP,沿米仓古道打造巴中文旅发展新高地。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12
(杨文波 高雁 记者 李全民)“这个水底下有很多石籽,磕得脚痛,但是有乐趣,相当于按摩啦。”游客黄笠源提着手里装鱼的袋子挥了挥。国庆期间,剑阁县王河镇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圆柏树抓鱼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大家在这里比拼捉鱼技巧,争当“捕鱼达人”,玩得非常开心。活动现场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抓鱼比赛正式开始,近百名参赛选手争先恐后涌入池塘,开始“浑水摸鱼”,顿时搅得池塘里一片沸腾。有的选手衣服已经湿透,有的身上沾满了泥,但是他们的脸上仍然挂着灿烂的笑容。蹲着身子寻找鱼的踪迹,相互配合着将鱼儿赶至角落,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岸上的游客也看得过瘾,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觉得他们的战斗力太弱了,我因为手受伤了没法下去,要不然冠军肯定属于我了。”游客郑仕元笑着说。经过40分钟的人鱼大战,参赛选手们抱着战利品上岸,虽然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但丰收的喜获始终挂在脸上。按照比赛规则,选手们可以将捉到的鱼免费带回家,和家人共享比赛成果。 “通过文化节平台,推荐我镇特色的农业产品,进一步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为广大百姓创业增收提供优质平台。”剑阁县王河镇镇长杨雪表示。剑阁县王河镇文化底蕴深厚,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天文学家黄裳的故里。近年来,该镇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不断挖掘乡旅文化,引导和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打造文旅融合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8
国庆黄金周,熙来攘往的人流量不仅让成都登上旅游热搜榜,也凸显了这座新晋超大城市的独特魅力。“成都之美,除了厚重神秘的古蜀文明,现代国际范儿的城市形象,安逸舒适的市井烟火味儿外,阡陌暖秋的田园生活也带给人意外之喜。”谈及此次成都之行,外地游客陈先生打出高分。(记者 王丹 文/图)带给他意外之喜的体验感,来自青白江福洪镇“我的田园”项目。据悉,这个以“田园乌托邦”为理念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是青白江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的示范项目,将构建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建设模式,打造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区。“田园乌托邦”长什么样?昨日,记者走进“我的田园”项目实地探访。市民拿出手机自拍,陶醉在美景中引“流”出圈 国庆期间每天游园人数超八千秋日暖阳下, 已过盛花期的向日葵依然茂盛,轻风拂过,平静的花海仿佛一瞬间泛起黄色涟漪。一旁,红、绿、黄交相辉映的地肤草海向远处延伸,铺满了坡地。紫色的马鞭草、雾状的粉黛子点缀其中,共同构成了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的大地景观。坡地最高处,外表如白色风车的标志性建筑静静矗立……一入田园,视野开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随手一拍全是大片,令人赏心悦目。炫目的大地景观不仅端上了视觉盛宴,更带来可观的人流量。在自然王国区域,如彩虹滑道、极限运动等游乐设施都排起了长队。此前在抖音火到出圈的地肤草景区,更是成为入园市民必打卡之地。“平时每天入园人数在2000人左右,国庆大假期间每天游园人数超过8000。”“我的田园”项目副总经理杨峻松透露。“成都网红打卡地不少,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更新独有的文旅创意项目是关键。比如在大地景观营造上,我们是成都第一家引入地肤草景观的田园项目,这个创意也成了我们项目的当季爆款。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跟田园主题接近的剧本杀项目。”与大地景观遥相呼应的另一端,是座由简洁线条勾勒出来的呈几何状的创意建筑——艺术空间。一楼是颇具现代感的书吧,漫步花海打卡后,不少游客选择在此休憩,茶韵墨香之间,感受惬意休闲时光。“艺术空间除了提供休闲就餐的功能外,我们还计划将负一层区域打造为我区特色党建教育基地——青白江乡村振兴展示中心。”指着墙上几块醒目的液晶大屏,青白江乡村振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振兴内容,将青白江乡镇振兴的经验做法在这里展示。”值得关注的是,展示中心内青白江味儿十足。除了展出三元油桃、福洪杏等青白江特色的农副产品外,还将亚蓉欧国际馆的特色产品搬进来。“这是微缩版的‘亚蓉欧国家馆’,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意大利的皮具等部分特色产品也会在此展出。”顺着蜿蜒小径朝园区深处走去,暖阳下,波光潋滟的镜湖仿佛将田园一头的喧嚣隔绝。几栋徽派建筑掩映在湖光山色中。雕梁画栋、前庭后院,墨青色的小院古朴中透着浓浓的文艺范儿。“最近,除了以地肤草为代表的大地景观火出圈,这些高端民宿项目也一房难求。卸下快节奏生活的压力,感受慢下来的田园生活,打造现代人心中的‘桃花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杨峻松表示。炫目的大地景观为“我的田园”带来可观的人流量安居乐业 新模式激活乡村产业链站在风车建筑物的二楼远眺,分列项目左右两边的是沪蓉高速、成巴高速两条干道,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南面大片种植区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栽种时令水果。北面,几十栋淡黄色的现代化小楼整齐排列……一个以“我的田园”项目为核心的新型社区正拔节生长。种植区内,村民李青东正小心地为桃树修枝剪叶。从庄稼地的一把好手转型为园艺师,身份职业的转换,带来老村民幸福生活质的蜕变。“种桃子这块地就是以前我屋头分的地。以前全家6口人8亩地就种点包谷、谷子这些,一年下来刨去成本只有1万多块钱收入。火砖修的老房子旧了都没钱翻新。”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李青东感慨地说。“现在不一样了,我种的还是自己的地,种的水果都是坐起中欧班列出口到外国的高端品种。现在土地流转每年2500多元的租金,在项目上做活路每个月领3000多块工资。屋头还分了两套新房子,看嘛,就在那个小区头。”指着距离项目一路之隔的新小区,李青东很自豪。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乡村振兴,核心是兴产业、落脚点是富村民。“以解决土地资源变现,农民生计为抓手,让‘农民’变‘居民’。项目启动之初,就投入1.5亿元建设农民新居,解决了1700多名农民住房安置问题。项目推进之时,为当地农民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比如‘普工’‘技术工’等,让‘农民’变‘工人’。随着项目的发展成熟,我们正推进股份共建共享制,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整体参与到项目的建设管理中。”杨峻松表示。一种模式的改变,带来乡村全产业链的复活。老村民有了新憧憬,新村民也有了大干劲。随着“我的田园”项目的持续走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来此扎根创业。“相对于城西的川西林盘,青白江在成都近郊旅游产业中属于价值洼地,发展潜力巨大。这几年,随着人流量的不断增长,我家的民宿都不够住了,明年还打算扩大经营,再整一个店。”亲身体验了项目人流量稳定的增长,附近经营农家乐的李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几年青白江多了不少旅游热点打卡地,像杏花山上、房车露营地、城厢古镇等,让旅游者体验到不一样的城北。”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0-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文莎  10月5日,天刚亮,阿坝州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脱贫户朱学波便出了门,在小金苹果“共享农庄”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共享农庄”打工,朱学波每月能赚两三千元。“打工人”朱学波还有一个身份——“股民”。“家里的两亩苹果园流转给‘共享农庄’,每年至少有2.4万元的保底收益。”站在被果实压弯腰的苹果树下,朱学波小心翼翼地摘下已成熟的苹果,生怕碰伤这些“致富果”。  小金苹果“共享农庄”因何诞生?效果如何?记者带着问题进行了采访。小金苹果“共享农庄”三方出资建设“共享农庄”  木栏村虽有1300余亩果园是小金苹果的核心产区,但果农管护水平不高。“1亩苹果的经济效益不足6000元。”木栏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说。  随着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成都市新津区向小金县伸出援助之手,与木栏村“携手”启动小金苹果“共享农庄”项目,当地的种植户逐步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何为“共享农庄”?“它是带着共享的基因诞生的。”龙华贵介绍,这个农庄由新津区、木栏村、斯维登集团三方共同出资建设,其中新津区注入帮扶资金868万元,占股70%;木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 248 万元,占股20%;斯维登集团出资124万元,占股10%。  “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下,三方按股权比例分红,木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给村民和村集体分红,斯维登集团前 5 年收益投入‘共享农庄’。”龙华贵说,除了每年1.2万元/亩标准的土地保底收益外,2020年通过股权分配,村集体经济收益106500元,农户人均分红40元。  如今,木栏村446户村民都成了“股民”。通过村民持股,“共享农庄”把全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村民也支持“共享农庄”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  走进“共享农庄”,苹果造型的全透明星空房、极简主义设计的小木屋映入眼帘。游客入住后,推开窗就能摘到又脆又甜的苹果。天气晴好的夜晚,躺在星空房的床上便可以看到满天繁星。  “共享农庄”于2019年7月底建成,主要由“共享农庄”核心区和“非标”民宿区两个部分构成,一期规划100亩,其中核心区27.24亩,建成星空房等特色小木屋 25栋,以及观光栈道、餐饮购物、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斯维登集团负责线下运维,旗下途远公司负责打造“共享农庄”,途家公司负责线上游客导流,途礼中心负责农特产品线上销售。  特色农庄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周边农户看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有的在农庄附近开起特产超市,有的利用自家闲置资源搞起旅游接待。  此外,村里还开通了电商渠道,小金苹果、花椒、核桃、土豆、野生菌等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有市场,还有好价格。“以苹果为例,传统销售每斤仅卖2元左右,而电商销售每斤可卖6元左右。”龙华贵表示,预计今年木栏村苹果销售产值将达到600多万元。  “‘共享农庄’既是田园产业体,也是旅游综合体。”小金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还将在“共享农庄”里融入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发展特色餐饮,培养旅游服务、农村电商人才,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探索建设“酿酒葡萄共享农庄”“高山玫瑰共享农庄”“户外运动共享营地”等新业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9月26日至28日,第八届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论坛在甘肃省张掖市七彩丹霞景区举行。论坛现场,成都邛崃市“依托川西林盘打造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经验做法入选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案例,邛崃市入选2021乡村旅游优选目的地。川西林盘是集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为一体的传统自然聚居村落。近年来,邛崃市为切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川西林盘建设有效载体,创新探索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变性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让“沉睡”的宅基地“流动”起来,用于发展民宿、康养、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有力破解了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瓶颈,实现了土地资源变资本,为新时代乡村旅游表达提供了“邛崃范本”。按照“产业功能区+川西林盘+乡村旅游”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思路,邛崃梳理了价值林盘159个,目前已成功打造林盘57个,正在打造林盘16个。在林盘打造过程中,邛崃充分融入文创体验、大地艺术展览、商业会展、研学旅游、培育孵化等消费业态,呈现了蔚崃林盘、椒兰山房、“我们的院子”、守拙、邛窑考古遗址散花书院、竹上花楸、大梁酒庄、天府红谷等一批精品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宅基地腾退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发展乡村旅游项目,邛崃构建了乡村旅游项目支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例如,邛崃市马湖村通过以物折资入股“我们的院子”乡村旅游项目,集体经济由原来的零资产发展至现在每年收益约16万元。而当地农户通过就地就近务工、入股合作经营、闲置农房租用、观赏作物种植、订单生产等途径,实现人均增收1.2万余元以上。为了确保房地权属清晰,邛崃市全覆盖完成了农户宅基地和住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宅基地腾退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奠定坚实基础。还创新出台了《邛崃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实施办法(试行)》,从宅基地申请放弃、不动产注销登记、使用权流转及不动产登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变更及收益分配决议、用地规划条件及红线图、报规报建、项目建设及验收等程序制定了明确的实施流程。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记者 王若晔)9月20日晚,遂宁市河东新区莲里公园,2021年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遂宁分会场文旅展示活动现场,明月、花灯、古典乐舞等传统文化元素交织融合,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事实上,这样旺盛的人气持续了整个中秋假期,数据显示,三天假期里,遂宁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7亿元。  火热的文旅市场是遂宁近年来扎实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缩影。“十三五”以来,在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遂宁实现文化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旅游收入从2015年251亿元增加到2019年563亿元,年均增幅22%。  站在新起点,遂宁明确,将以“养心文化”为特色,以“区域文旅康体中心”建设为引领,到2025年,基本建成知名度响、美誉度高的“养心文旅名城”。文化铸魂丰富养心文化内涵  9月8日,川渝两地在遂宁共同启动涪江流域考古调查,计划用两年时间,重点调查流域内新旧石器时代遗存、商周时期巴蜀文化遗址。作为遂宁的母亲河,涪江穿城而过,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涪江是联接‘巴’‘蜀’文化的纽带,是巴蜀文化界河,地处涪江中游的遂宁即是巴蜀文化的融合之地。”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将以此为契机,以涪江文化研究为路径,溯源养心文化,将重大考古成就转化为旅游资源。  文化铸魂,不只是推进涪江流域考古调查,梳理遂宁养心文化历史脉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肌理同样也是重要课题。  每到周末,遂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很受欢迎,里面集中了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徐氏泥彩塑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艺术场景还原方式呈现,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艺术。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构建集红色洗心、民俗宁心、诗酒沁心等于一体的养心文化体系,擦亮川剧、杂技、曲艺等城市文化名片,形成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大文化IP,丰富现代养心文化内涵,构筑养心文旅名城建设的核心支撑。”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招大引强补强文旅产业链  9月26日,位于大英县的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丝路奇幻城建设现场一片忙碌,“丝路神灯”实景剧场、云端温泉海等项目正按照既定目标,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推进。  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发展,遂宁围绕项目推进情况实行“单月统计、双月通报、随机督查”制度,并做好项目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今年,遂宁共启动建设2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5亿元。1至8月已完成投资42.03亿元,投资完成率83.23%。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今年,遂宁先后与多家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开展对接洽谈,邀请企业实地考察遂宁重点文旅项目。今年5月,遂宁与西安曲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计划投资50亿元打造灵泉水镇项目。  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遂宁将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谋划储备一批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支撑性项目,大力实行‘联动招商’,持续加强对国内100强、行业20强大型企业招引力度,补强文化旅游产业链。”强化营销增强城市吸引力  产业大格局构建起来后,如何讲好故事、立好品牌,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出圈”的重要一环。  节会是遂宁持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遂宁年均举办各类旅游节会活动40余个,在各类赛事、节会的带动下,过去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和风光,实现节会红利。  10月,遂宁国际诗歌周、2021中国全民健身走大赛(四川·射洪站)等多个赛事、节会将在遂宁举行。“借势推广营销,遂宁将进一步提升品牌节会质量,加强赛事节会宣传,强化渠道营销、媒体营销,提升遂宁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吸引力。”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请客人进来做客,也要走出去递名片,“吆喝”好景色。在旅游线路上做文章,遂宁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骨干旅游线路,围绕现有景区景点,推出漂浮康养游、古镇民俗游、城市休闲游、科普研学游等精品线路,激励旅行社发挥渠道营销优势,加大客流引入,做大团队游,带动自助游。同时,在宣传推介方式上下功夫,遂宁积极开发包装文创商品、地方土特产等“遂宁礼品”,运用创新、智慧化的手段,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优质旅游体验。比如,今年国庆黄金周,遂宁将推出一款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业态的小程序,为游客带去更好、更便捷的遂宁游玩体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杜铠兵在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活动现场,知名短视频创作者“川香秋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川香秋月”本名吴秋月,是来自泸州的一个圆脸爱笑的川妹子。与平时那个在视频里给1000多万粉丝做乡村美食,传递乡村生活趣事的大“网红”不同,当天的她更像是一个享受他人表演的观众。  “我在这里看到好多优秀的民俗、非遗文化传承人,大家也进行了有趣的交流。”“川香秋月”告诉记者,作为此次受邀参加颁奖晚会的“十名乡土文化能人”之一,能够和许多优秀的文化能人以及短视频创作者共同欣赏和交流家乡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让她更加坚信了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点开她的短视频账号,展现的正是有些琐碎而又温馨的家庭生活,家人就是她视频中最常出镜的“嘉宾”。正如她在一期短视频中所写到的:“乐观和爱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迎着阳光、温暖前行,生活终将会更加美好!”她的创作很多时候正是在表达这种平凡而质朴的生活正能量。  走出视频之外,“川香秋月”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信念。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最初从事电商销售的她在2019年底抓住短视频兴起的契机,创作了大量表现乡村生活的作品,受到网友欢迎。“最初拍摄短视频,就是为了记录生活并给在外乡的朋友们看,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川香秋月”告诉记者,随着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团队还通过开展助农销售、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式,在理塘带动萝卜种植1万多亩,为农户增收、就业提供帮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杜铠兵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昨晚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十里八乡的乡土文化能人纷纷登台亮相。他们是蜀乡千千万万个乡土文化人的代表,活跃在广大乡村,丰富了乡土文化,传递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强音!  当传统武术遇到高科技全息投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9月29日,在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晚会上,又美又飒的峨眉女侠凌云携众师兄弟、师妹拔剑而来,现场掀起一股“武侠风”。  凌云告诉记者:“这次我和一群师兄弟同台,讲述了我们在峨眉山习武,下山历练,又回到师门的故事。”凌云说,看似讲述的只是峨眉弟子历练,其实更多讲的是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凌云和十多位师兄弟妹们同出师宗,不同师门,这次聚在一起为节目作了精心准备。“不仅仅是武术,对于所有的非遗技艺、乡土文化来说,都急需掀起国潮风,应当和现代年轻群体想法相结合,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引起年轻人关注,让更多人加入文化传承的行列。”凌云说。  在之前的节目排练现场,尽管脚部轻微扭伤,但凌云说,习武之人跌打损伤是比较家常的一个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辛苦,还蛮开心的。凌云爽朗地说:“练武之人受过的伤,都是勋章!”  而对于此次登台,凌云也表示:“武术精神,是刚强坚韧的,它的表现方式是内敛的。而舞台上则需要把情感放大,情绪的传递、情感的传达,对我们这群习武之人来说都是最难的,是种挑战。”  在师兄、师弟眼中,生活中的凌云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七嘴八舌说起来。“师姐很照顾人,但也有出其不意的一面。我们上山练武,师姐时不时地钻出一些奇怪的玩法,带我们水里摸虾、抓鱼等,以她的方式‘亲近’自然。”师弟易志刚“调侃”道。而在师弟李志鹏看来,尽管网络上师姐多是以酷飒的形象示人,其实她也有女孩子的一面以及古灵精怪的一面。而对于团队里的大师兄董广来说,凌云和师弟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一同进步、相互切磋,也碰撞出新的火花与创作灵感,可以更好地传承峨眉武术,传播好中华武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杜铠兵抖音粉丝量2194万、获赞2.4亿……提到记录农村家庭生活及美食的博主,在四川最火的,非“蜀中桃子姐”莫属。9月29日晚,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晚会上,“蜀中桃子姐”登台表演现场“炒菜”。晚会开始前,彩排现场“蜀中桃子姐”的到来,引起现场小轰动。  “桃子姐,我是你的粉丝,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你的视频几乎每一期我都看过。”“最爱看你们夫妻斗嘴了,包立春来了吗?”现场工作人员、演职人员化身“粉丝团”,纷纷表达对“蜀中桃子姐”的喜爱。桃子姐跟视频中一样,淳朴的装扮,亲切的笑容,很配合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合影要求。  “蜀中桃子姐”本名龚向桃,自贡人。她的作品不加滤镜、不在意包装,用最朴实的方式与人们分享着自己与家人温馨琐碎的生活日常。这样的平凡烟火气,引起了全网千万人的共鸣。作为此次入选的“十大乡土文化能人”之一,桃子姐正是大赛想要寻找的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涌现出的代表。  对于拍摄短视频,桃子姐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呢?桃子姐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自己拍摄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将日常琐碎的生活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对于这次登台演出,桃子姐说还是第一次,以往对着镜头拍摄都习惯了,但面对现场那么多观众,免不了还是有些小紧张。“不过,还是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短视频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更自信了。现在很多人到我这里学习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我想能帮一把是一把,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拍摄有趣的视频,改善生活。”桃子姐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罗敏“就是这个字,潮!”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和轻快时尚的舞蹈感染下,观众纷纷欢呼鼓掌,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9月29日晚,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晚会在德阳金锣湾生态公园隆重举行,晚会主题歌舞表演《四川,乡当潮》成为整场晚会一个“燃”点。  节目到底“燃”在哪里?又潮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了节目主创和表演嘉宾。  “普通话和方言结合的演唱方式,再加上接地气的歌词、说唱的节奏感,很容易就引起大家的共鸣。作为受邀参加此次晚会的“乡土文化能人”之一“魔音改哥”的现场演唱极富感染力。“很少听到用四川话演唱Rap的,很有趣。”现场一名观众说。  “带你走进我家乡,一个巴适的地方,人手一只大熊猫,门口飘着火锅香……安逸,大美乡村是我的骄傲!雄起,乡村文化是我的宝藏!”“巴适”“雄起”“不虚火”……一个个熟悉的四川方言词汇跳跃在耳边,在演出现场,轻松活泼的歌词配合炫酷的灯光特效,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赛组委会歌词创作者表示,在《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表现传统乡村生活的歌曲主旋律基础上,此次主题曲的填词贴合了大赛晚会“四川,乡当潮”的主题,表现了四川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以及此次大赛中涌现的代表性乡村文化能人和现象,展现了四川乡村大地包容乐观的文化特征。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型舞台上演出,就代表我们迤沙拉村来向全省观众展示我们彝族的文化。”来自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的毛建桦也是这首歌曲的现场主唱之一,她身着彝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在舞台上表演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说唱。  “我觉得不冲突,反而是更好的融合,我们乡村也需要新潮的东西。”毛建桦是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乡村文化爱好者。据她介绍,迤沙拉村具有多项非遗和民俗文化传承,平常村上也会定期举办歌唱、舞蹈等文娱活动。“能够借此次活动与全省各地的文化能人交流,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毛建桦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晚会德阳举行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奇幻山水如临其境,光影雕刻人杰地灵,随着画面延伸,古老的乡村文化承载着时代之光走来……9月29日晚 19:30,德阳市旌阳区金螺湾生态公园内,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颁奖晚会在令人震撼的AR全息开场秀中拉开帷幕。  晚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四川农村日报社执行。  为顺应“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全面振兴之潮,晚会以“四川,乡当潮”为主题,以乡村为大背景,以群众为主角,旨在激发巴蜀儿女勇立时代潮头、兴乡村之潮的斗志与激情,将“潮”变为新时代乡村的代名词,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晚会立足于探索乡村文化的“潮”表达,创新舞台策划、节目编排、试听呈现,围绕百姓舞台大家秀的理念,以蜀乡文化传承发展历程为主线,用一场乡村文化盛宴,献礼时代新征程。晚会现场,全省乡土文化能人齐聚一堂,网络名人到场助阵,观众不仅享受全息技术带来的超炫舞台视觉体验,还欣赏到由乡镇选送的原生态特色节目荟萃。此外,令人瞩目的“十大魅力乡镇”“十大乡土文化能人”“十大优秀组织奖”等重磅奖项一一揭晓。颁奖晚会现场。 记者 韦维 摄特色节目精彩迭起魅力乡镇尽展新潮景  “乡潮”舞台,是乡镇百姓自己的舞台。据了解,晚会演职人员中,约八成为各乡镇选送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基层干部等。在文艺展演环节,充分考虑到全民同乐、乡村文化大繁荣的办赛初衷,抛开传统文艺节目表演的形式,展现蜀乡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晚会以回溯历史传承浪潮、紧贴时代发展热潮、面向未来传播新潮为主线,分“望潮、听潮、兴潮”三个篇章进行。由各乡镇推选的《川江号子》《蜀道背歌》《古寨新韵》《大地欢声》《丰收恋曲》《幸福节拍》《凌云壮志》《文盛蜀乡》《兴乡热潮》等9大节目,以情景秀、跨领域混搭、协作联合演出等方式精彩呈现。  在“望潮”篇章中,回望了川江号子、背二哥等逐渐消逝的传统乡土文化,展示巴蜀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节目《蜀道背歌》,40名来自乡镇的群众演员,还原背二哥跋山涉水的工作场景,融合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呈现秦巴山区、茶马古道背工文化,表现背工们为美好生活不畏险阻,用肩膀扛起希望与幸福的精神状态。  随后的“听潮”篇章,用“听”字承接“望”字,寓意四川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正展露蓬勃生机。藤椒同簸箕的婆娑细音,薅草时提效解乏的鼓点阵阵……一个个表演,再现薅草、打秧歌、打阿嘎等劳动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用劳作声音和欢快歌声谱写出劳动交响曲。  展演的最后部分为“兴潮”篇章,用峨眉武术、三星堆、书记男团等文化传播典型案例为原型,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新气象,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新蜀乡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例如情景表演《兴乡热潮》,我们以基层干部为创作原型,并邀请他们本色出演,通过基层干部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荐魅力乡村、文创产品等典型情景,呈现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四川乡镇基层干部的代表和缩影,是四川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乡土文化能人助阵携手助力乡潮涌动  “乡潮”舞台,是乡土文化能人的全新秀场。丹棱县齐乐镇作平文化大院创始人王作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溪哈号”传承人郭道明、阿坝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传习人赵昆等文化能人也来到现场。坚持16年办“永不关门的文化大院”的王作平对记者说:“我将继续置身于乡土文化的这片热土,让乡土文化之花更加绚丽。”  随着展演节目的进行,“蜀中桃子姐”“凌云”等来自四川本地的网络红人悉数登场。  作为峨眉武术宣传大使的凌云,这次携师兄弟妹们送上定制化武术节目——《凌云壮志》。舞台上,凌云手持峨眉剑,动作行云流水,在与全息投影互动中,展现“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的气韵。在内容演绎上,为讲好武术文化传承的故事,节目创新编排,凌云与师兄弟妹们过招、跟师傅学艺修心,超炫的剑术、利落的峨眉拳对决接连上演,为观众揭开峨眉武术的神秘面纱。  拥有两千万粉丝量的“蜀中桃子姐”以往都是通过镜头传递乡土人情、助力四川美食走出去,这次舞台“首秀”,与30余名演员合作带来情景表演《丰收恋曲》。  不久前走红网络的大凉山“妞妞合唱团”为现场带来了大山深处的天籁童声。20名纯真善良、爱唱歌的留守女孩,从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来到省级展演的舞台,与器乐、舞蹈演员合作,带来原生态民乐歌舞表演《古寨新韵》,展示大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元素,展现山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大赛标识性IP乡村舞台潮力十足  “乡潮”舞台,个性化表达不可或缺,一首《四川,乡当潮》主题曲首度献唱舞台。该主题曲在广为流传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基础上全新改编而来,展现四川人民乐观包容的文化特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歌曲由网络红人“魔音改哥”担纲主唱,曲风上加入说唱、电子元素,以及传统民族乐器、民族打击融合在一起,使得音乐既符合时尚潮流,又带有民族音乐色彩。轻松的方言饶舌、动感十足的旋律,听罢仍觉“魔音绕耳”。  “我叫乡仔,喜欢到处玩耍,到处看看。”晚会上还迎来一位特别的嘉宾主持——大赛吉祥物“乡仔”,以AI动画虚拟角色与观众见面,进行现场互动对话。平日里挥动着翅膀畅游在四川广袤乡村的乡仔,头戴神鸟花纹草帽,萌萌哒身形,灵动的双眼,聪慧可爱,它的到来掀起一波小高潮。  “晚会将散落在蜀乡大地的特色乡村文化进行包装、升华、展示,既展现原生态的乡村文化特色,也融入时代潮流气息,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本次晚会,这也是我们创作的重点。”晚会导演团队负责人介绍,晚会通过加入激光、投影、全息动画等现代化手法进行融合创新,提升晚会整体的观赏度和艺术高度,使乡村文化真正潮起来。  除了现场观看,本次晚会搭建多平台、多机位、泛媒介的网络视频直播窗口,让不能到场的观众通过川观新闻、封面新闻、抖音、快手APP等观看直播。重磅奖项一一揭晓乡村文化振兴风潮激情奔涌  作为本次晚会的压轴重磅,晚会依次颁出“十大优秀组织奖”“十大魅力乡镇”“十大乡土文化能人”等奖项。  回望这历时近半年的活动,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通过线上线下、个人秀与乡镇演、省市县乡村五级竞演的形式,共举办了225场线下竞演,汇聚了1584个乡镇的295名能人参赛,另有161个乡镇和190名文化能人参与了线上竞演。  让群众“点菜下单”,大赛承办方“按需配菜”,大赛期间,针对各地群众所关心的短视频创作问题,将培训课开到了德阳、绵阳、资阳等地,精准对接百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活动热度。据统计,大赛期间,在川观新闻、抖音、快手等平台,共发布有作品及相关讨论稿件4619件,全网全平台点击量超3.5亿。初步形成了反映四川乡村文化的“活力地图”,一大批文化能人、乡镇踊跃参与,“十里八乡 蜀你最牛”活动标识性口号广为喊响、影响甚远。  综合线上线下竞演效果、媒体传播数据等,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专家评审,峨眉山市罗目镇等入围“100个魅力乡镇”,丹棱县齐乐镇作平文化大院创始人王作平等入围“100名乡土文化能人”。在此基础上,经大赛组委会审议,从入围名单中产生“十大魅力乡镇”“十大乡土文化能人”,并评出“十大优秀组织奖”等。作为晚会压轴重磅环节,获奖个人和单位在众人瞩目下一一上台领奖。  据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晚会结束后,将在全国首次形成参赛能人和竞演乡镇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存储搭建“乡村文化振兴数据云库”,对全省乡村文化和文化能人、魅力乡镇现状、区域特点进行精准画像,发布《四川省乡土文化活力分析报告》。对竞演活动传播路径、覆盖区域等进行分析,发布《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活动影响力分析报告》。获 奖 名 单十大魅力乡镇  1.乐山市峨眉山市罗目镇2.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3.成都市都江堰市石羊镇4.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5.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6.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7.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8.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9.甘孜州德格县麦宿镇10.南充市仪陇县日兴镇十大乡土文化能人  1.王作平,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作平文化大院创始人2.马赵凌云(女),网名“凌云”,峨眉武术宣传大使3.拥中卓玛(女),甘孜州乡城县幼儿园教师4.陈璨等6人,网名“月华女团”,大竹县月华镇政府工作人员5.郭道明,宜宾市南溪区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溪哈号”传承人6.龚向桃(女),网名“蜀中桃子姐”,自贡市荣县旭阳镇乡村美食文化推广人7.赵昆,阿坝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传习人8.毛建桦(女),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9.阿洛衣呷(女),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彝绣推广人10.吴秋月(女),网名“川香秋月”,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自媒体创业者十大优秀组织奖  1.德阳市委宣传部2.达州市委宣传部3.广元市委宣传部4.眉山市委宣传部5.雅安市委宣传部6.内江市委宣传部7.乐山市委宣传部8.泸州市委宣传部9.金堂县委宣传部10.涪城区委宣传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30
邛文(图片除署名外由邛崃市文旅局提供)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古称临邛,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地方和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近年来,邛崃文旅持续发力。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榜单,先后获评“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典范”“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并成功创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增添了邛崃文旅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邛崃文旅迸发出强大生命力,这既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更离不开邛崃市坚定文旅融合发展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邛崃市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探索城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增长,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平乐古镇夜景。项目引领文旅产业实力“出圈”  走进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的施工现场,工程车来来往往,施工人员在岗位上忙碌着,所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的建成,将有力促进邛崃的文创产业发展。”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示范街区已开街。  2018年,邛崃市携手环球融创集团,投资约10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呈现以洲际酒店等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和精品酒店群落,以展示中心、环球乐园、名厨餐厅、零售精品店等为重点的文创街区,以邛窑博物馆、文化艺术公园、邛窑山体公园、自行车高速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构建集文博会展、文化旅游、文创街区等为一体的文博文创文旅产业生态圈。邛窑。  近年来,邛崃市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文旅项目招引、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除了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之外,邛崃市还以“度假邛崃”为主题,完成了《旅游民宿及度假型酒店招商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赴浙江莫干山、桐庐开展专场投资推介活动,目前大乐之野等多家精品民宿创始人来到邛崃考察,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邛崃深挖在地文化元素、旅游资源、产业优势和城市空间资源,推动文旅项目发展。主动释放公共资源要素、新场景城市机遇,全面招引城市发展“合伙人”,签约引进了总投资约55亿元的南宝山川王旅游新村和骑士庄园两个重大文旅项目,以及含花果山乡创智库产业园、南宝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在内的25个文旅项目。  推动“国宝级”珍稀动植物繁育基地建设,锻造邛崃在龙门山旅游开发中的首位优势。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全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2020年完成省市重点文旅项目投资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99亿元。川西竹海。(成都文旅邛州公司供图)融合发展文旅全产业链“拓展”  头戴小红帽,身穿短布褂,脚蹬运动鞋,叶老汉装备齐全,推着自行车,站在家门口的绿道旁,等着与“老伙伴”们一起骑行。“前几年我还是贫困户,天天在茶园里采茶。绿道修好后,来乡下休闲游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去年开始,我就跟城里来的骑行队一起在绿道上骑行健身了……”  叶老汉是邛崃市孔明街道郭山村里第一批吃上乡村旅游“螃蟹”的人,从他的生活便可以窥见村里近几年的巨大变化。  郭山村依托2018年建成的全国首条生态旅游自行车高速,整合了当地丰富的茶、木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改造老旧民房院落及基础设施,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研学体验等新消费、新场景项目,绿道旁、山水间,一批批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郭山村,如今已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郭山村是邛崃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串联山水骨架、大地景观,带动沿线镇村、精品民宿的建设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文旅融合、“旅游+”战略将是邛崃市未来提升县域经济、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重要支撑。  “旅游+”战略是邛崃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邛崃市着眼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打造创意产品,发展融合业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工业+旅游”,依托“中国白酒原酒之乡”资源优势,引导文创业态深度嫁接邛崃白酒产业集群,建成中国酒村-大梁酒庄、古川酒庄、源窝子酒庄等一批酒文化文创空间,示范打造伊利乳业园、金六福酒业科普基地、文君茶科普基地等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农业+旅游”,天府现代种业园以景观融合、业态融合与文化融合为内在导向,依托高标准农田提升大地景观,依托特色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打造种业主题公园,引入破土咖啡、生长餐厅、菁英公寓、蓝门小院等消费场景,引导村民以租赁模式参与民宿和文创项目开发,获得租赁收益和经营性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3.8万余元,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  熟练运用“旅游+”,推动文旅、工旅、农旅融合发展,邛崃奋力擦亮旅游名片。飞瀑萤舞。张超云 摄扩容提质旅游经济焕发新活力  “游客数量增加了,投诉却少了,游客体验更好了。”邛崃市夹关镇临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光友说,“这其中,游客服务中心起了大作用。”为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文旅融合,邛崃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将临江文化站升级为游客服务中心。  2021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达11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74亿元,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近年来,邛崃市以提升游客体验感为目标,秉持“公服营城”理念,高品质推进医疗、教育、文体旅等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增强市民、游客幸福感和城市向往度。  在交通网络的构建上,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作为川滇、川藏公路要塞的邛崃市占据天然优势,着力扩容提质,邛崃下足功夫。成名、成雅、成都经济区环线3条高速公路,成新蒲、成新邛、成温邛3条快速路横贯境内,全国首条生态旅游自行车高速建成,天邛高速路、天新邛快速路也正在加快建设;同时,成雅快铁邛崃站实现了公交化运行,每日列车班次61趟,是沿线站点中停靠量最大的车站;重庆北-邛崃直达列车的开通,让邛崃成为成都市第一个与重庆开通直达高铁的县(市);投资7500万元建成的综合客运枢纽站,让邛崃实现了高铁、客运、公交无缝接驳,是成都市郊区新城唯一的TOD项目;旅游观光主题巴士和景区直通车的通车,实现了核心景区及主要乡村旅游点公交线路全覆盖,邛崃“快进慢游”立体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建成。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也是邛崃市密切关注的建设方向。成立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开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掌游邛崃”APP、“文旅一卡通”小程序,实现旅游服务精准供给。引入洲际、英迪格等高端住宿品牌,打造“守拙”“天府红谷”“椒兰山房”等特色住宿50余家,研发文君宴、邛州宴等地方餐饮,培育古朴山房、蓝门小院等特色餐馆100余家。全面优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设施布点,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选址建设和AAA级旅游厕所建设,持续开展“两馆一中心”免费开放。满足游客需求,达成游客意愿是邛崃文旅发展的目标。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邛崃市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此外,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延展游客旅游出行版图,是实现“慢游”的关键。邛崃市培育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以上“旅游+”新业态品牌30余个,开发“夜赏流萤”、“探秘知天工”沉浸式情景体验、“邛浆酒礼仓”音乐餐吧等夜间产品及“卧龙秘宝”剧本杀等演艺类新业态,全新呈现宝马骑行公园、新山书屋、邛崃美术馆、24小时留灯书屋等生活美学场景,打造了众多旅游“吸睛点”。  打造邛崃特色文化品牌,连续多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宝山羌族聚集区非遗保护成果展、临邛春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引入“中国民谣之家”,推出四川省首部民族歌剧《卓文君》,常态化运营南丝路马拉松、南丝路民谣音乐节、“带把吉他去平乐”原创音乐大赛、汉服国际文化节、街头艺人巡演等特色活动,持续提升邛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邛崃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龙门山山地旅游轨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邛崃建成龙门山脉南翼旅游核心城市,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城市旅游目的地、连接四川旅游西环线的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擦亮、叫响“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