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唐文迪 伍有兴)在基层,忙碌、劳累、条件艰苦……似乎是每一个驻村选调生的切身体会。而成都邛崃市羊安街道界牌村选调生徐琳,却把这忙碌、劳累的驻村艰苦日子,过得如赴一场“风花雪月”般,浪漫、精彩、有意义。2022年12月,成都市新都区商务局的徐琳,被组织部门选派到界牌村担任村书记助理。寒来暑往,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徐琳怀着对基层工作的一腔热忱,迅速转变角色,熟悉环境,逐渐练就了服务基层的本领,驻村工作从刚开始的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真切感受了一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喜遇“满面春风”刚到村上时,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徐琳有些担心:我一个从局机关来的小女生,基层工作的“门外汉”,大家会不会给我“冷板凳”坐?让徐琳没有想到的是上班第一天,村上的两委干部们就热情向她介绍界牌村的基本情况。“来我们村上工作,大家就是有缘分!工作上慢慢来,我们相信你会很快融入我们村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暖心的话语,很快打消了徐琳心中的顾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徐琳开始下组入户。走在乡村田埂上,考察村情村貌,脚下沾染泥土清香;走进汉源移民家,发放慰问物资,领略村庄的包容;开展燃气安全检查,挨家挨户走访,提醒村民安全用气……在一件件看似琐碎却很“接地气”的事务中,徐琳收获了村民们的一张张如花笑靥,进一步拉进了与群众的距离。特别是给村里的老人们发放防疫爱心包时,乡亲们“满面春风”、和蔼可亲的真挚笑容,如一缕春风吹进徐琳的心田,也点燃了她一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群众的火种。绽放“青春之花”“选调生就像初生长的稻穗一般,要深扎土壤才能立得稳,俯身弯腰才能长得茂。我们只有主动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开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徐琳说,葡萄种植是界牌村的特色产业,一串串小葡萄“串起”了村民们幸福甜蜜的生活。为此,从今年年初起,徐琳就一次次骑着小电驴,沿着界牌村双王路,走进沿路两边的几十家葡萄园,与种植户们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种植环节主要有哪些?销售渠道怎样?有没有困难?……”徐琳仔细倾听种植户的困难诉求,虚心向种植户学习葡萄种植相关知识,共同为界牌村葡萄种植业发展出谋划策。为进一步做好界牌村产业推介和文化宣传,徐琳尝试着做一名乡村故事的“播音员”。她开通了界牌村抖音号和个人视频号,通过抖音、视频号、公众号等媒介,宣传推广界牌村葡萄、莲藕等农产品,拍摄界牌村美景节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等,展示界牌的乡村魅力,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传播更多的基层正能量。敢于“迎风冒雪”“作为一名选调生,要有敢于“迎风冒雪”、迎难而上的精神,铆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犹如那一片片朴实的雪花,努力融化自己,才能给基层群众带来春日般的希望。” 徐琳说。徐琳努力做实做好村书记助理这个角色,勇于担当作为,争做乡村振兴的“逐梦者”。她主动要求与村两委一班人,赴温江、新津等地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周边区县的“幸福田园旅游村落”、黄林盘、宝墩遗址林盘打造等乡村振兴项目。徐琳还积极主动参加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相关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界牌村的发展,徐琳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并向村两委大胆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蓝图:作为以种植业为特色的城乡融合村,界牌村可充分挖掘利用林盘、水系、农产品、文化、土地等资源,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打响“一村一品”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动“大园区小业主”技术、人才、管理等向专业化发展,做优做强第一产业。发展“葡萄+”模式,探索向农产品加工、直播电商、田园观光、文旅消费等产业链延伸,促进农商文旅融合,推动三产业融合发展。阔步“追风赶月”徐琳说:“选调生要有阔步‘追风赶月’的朝气,‘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牢固树立‘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情怀,做好群众身边的‘服务员’。”服务无小事,点滴践初心。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徐琳和村组干部一起,入组入户检查燃气、消防安全,排查自建房安全隐患,督查食品安全,督导文明交通,筑牢安全底线。“我们做的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但却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大事’。”同时,徐琳还积极主动策划主持了“三社联动”老年人文艺汇演、老年人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参与组织开展了“绿色大运·‘益’起捡跑”、端午节包粽子、母亲节插花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保护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基层,奔赴一场‘风花雪月’,虽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一般豪迈,也无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一般壮丽,却也别有一般风光。”徐琳正以饱满的热情,让青春在广阔无垠的基层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