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12月23日,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油菜重大新品种培育”2023年度项目总结暨抗根肿病品种现场观摩会在绵阳市举行。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项目组选育的四川首个抗根肿病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川油101”在根肿病病发区取得突破性佳绩。新品种验收现场。  在项目组持续努力下,四川首个抗根肿病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川油101”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并申请扩区登记。“川油101”不仅大面积示范种植高产、油分营养素含量高,还具有低抗菌核病、抗病毒病、抗根肿病、抗倒性强的特点。  据了解,“川油101”已累计示范推广27万亩;在2022—2023年度 ,“ 川 油101”在四川根肿病发病区绵阳安州区采用人工撒播方式,示范种植5亩、密度达2.4万株/亩,5月13日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验收,5亩实收产量1322.9公斤、实收亩产达237.6公斤。有关专家认为,示范田块均为安州区稻油轮作田,受秸秆还田和田间湿度大的影响,油菜根肿病发病几率大。选育出抗根肿病的“川油101”进行推广,既省事又高效,对解决四川根肿病危害具有重大意义。  当天,与会专家及科研人员前往绵阳市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观摩了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川油101”以及一批抗根肿病后备品种的田间表现,发现它们在多个实验小区的抗根肿病性能均表现比较明显。  下一步,在这里示范的抗根肿病后备品种中将涌现出一批适合四川实际的新品种进行登记并推广。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4月7日,全省种业振兴大会在成都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加快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今年我省将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等开展“五大行动”,扎实推动全省种业振兴。成绩斐然但仍有短板弱项  四川是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省、种业大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我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抓园区、建基地、强龙头、活机制、兴产业”思路,重点推进“一库、两园、三基地、四体系”建设,推动种业振兴。  在政策支撑上,2019年,我省明确将现代种业作为三大先导性产业之首发展,先后编制了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今年2月,《四川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为全省种业振兴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在具体实施上,我省已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现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6万余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52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二;已初步构建起有优势地位的育制种基地,目前,全省有10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玉米、油菜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杂交油菜3万亩,居全国第一;建成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3个,其中生猪核心育种场数量7个,居西部第一。  另外,我省已建成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种业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省级科研单位、院校育种创新能力、种业创新科研团和人才队伍居全国第一方阵。  成绩虽斐然,但我省种业发展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率不够高、创新攻关能力不够足、企业主体不够强、育制种基地不够牢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等短板弱项。聚焦“五大行动”加快种业振兴  如何坚决打赢种业翻身这场硬仗?我省将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今年将聚焦“五大行动”,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动全省种业振兴。  首先,为夯实种质资源基础,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我省将重点开展14个县种质资源系统深度普查、抢救性收集和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建设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加快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逐步构建起全省“一库多圃”的农林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建成后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为载体,积极搭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台。  第二,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大力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我省将抓好种业基础性前沿研究,深入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并加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农作物、畜牧和林草核心种源,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揭榜挂帅”,并以省属农业科研院所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对作为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实行股权激励。  第三,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我省将大力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既要做大做强四川种业集团,又要培育壮大种业优势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第四,为抓好良种供应保障,大力实施基地提升行动。我省将推进种业园区建设,启动种业集群培育,加快种业良繁基地建设,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提升良种供应应急保障能力,今年将建成5万亩现代粮油种子生产基地;支持区域性公猪站建设,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开展定点保障性苗圃建设,确保良种使用率100%;搭建四川省南繁生物育种公共试验平台和创新科技集成与转化展示平台;加快完善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第五,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我省将进一步强化种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修订完善种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未审先推、超范围推广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并强化市场监管。 查看更多
(记者 史晓露)近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各申请单位申报审定的大豆、棉花2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了审核,审定通过新品种12个,其中包括11个大豆新品种和1个棉花新品种。  此次审定的大豆新品种保持了四川大豆一贯的突出优势——高蛋白、耐荫性好。比如,由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贡夏豆18”,蛋白质含量达48%;由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川农夏豆1号”,蛋白质含量达46.6%;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南夏豆46”,蛋白质含量达45.4%。  新品种还在鲜食大豆和高出油率方面取得突破。由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贡鲜豆4号”是四川首个自主选育的鲜食春大豆品种,适宜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播种。  鲜食大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毛豆”,目前国内70%以上的鲜食大豆品种都来自辽宁铁岭等地。“过去四川主要与辽宁等地的农业科研单位合作选育鲜食大豆品种,‘贡鲜豆4号’完全由四川自主选育而成。”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育种专家杨华伟介绍,鲜食大豆的籽粒更大,口感更好,“吃起来香甜软糯。”  在高出油率方面,由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开原市雨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川豆155”属高油春大豆品种,出油率达22.1%,蛋白质含量达41.5%。  “和北方品种相比,四川大豆品种的出油率一直偏低,多在16%—20%左右。”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牟方生介绍,近年来,我国大豆八成以上依赖进口,主要需求就是榨油和作为豆粕饲料。该品种既可以用来榨油也可以鲜食,可以很好满足国内的大豆油生产需求。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在四川种业振兴大会召开前夕,3月30日,四川省种子协会200多家会员单位齐聚成都,召开省种子协会会员大会,并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会议强调,协会将聚焦种业振兴“五大目标”,实施五大重点工程,为把四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功立业。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省种子协会在新形势下把“种业作为绿色高效发展四川农业的支柱产业”来优先发展,通过举办“天府菜油品种(组全)田间展示评价会”“水稻制程上机械插秧现场观摩交流会”“杂交水稻现代制种技术交流会”“制种企业水稻基地建设座谈会”“水稻种子出口企业座谈会”等专题座谈和田间现场观摩会。充分发挥了种子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四川种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当选的四川种子协会会长伍先敏在会上表示,全体会员单位将积极配合省行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种业的发展,抓住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种业发展的大机遇,搭建种业科企合作桥梁,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搭建团体标准框架、坚守法律服务领地和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为四川种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指出,“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还有技术强大的育种专家团队,尽管种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全省种业发展的短板也较突出。存在种业企业规模小、分散,种业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本月初正式揭牌成立的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抱团合作谋求共赢,做大做强四川种业,引领四川种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并积极与国家、省级种业园区合作,加强种业基地建设,以种业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种子协会发来贺信,祝愿四川省种子协会再接再厉、奋力拼搏,谱写新时代四川种业新篇章。 查看更多
(记者 李传君)3月末,四川的油菜花已开,饱满的油菜荚绿油油地挂满枝头。“今年气温回升得及时,油菜花开得很好,后面的天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收成很好。”四川省三台县新鲁镇禅寂村党支部书记张辉说。他身后是寄托着增收希望的44亩制种油菜。  三台县是“天府菜油”示范基地,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达12万余吨,均位居全省第一。三台也是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全县共有油菜制种基地2.2万亩,所产种子不仅供应四川省内,还辐射渝、云、贵、湘、鄂等地的1000余万亩基地,乃至拓展至东南亚地区。  “十四五”期间,三台计划投入2.78亿元财政资金,大力扶持油菜制种产业发展,建立油菜制种科技示范园,到2025年全县油菜制种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油菜制种企业达到20家以上,力争实现油菜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油菜制种环节社会化服务全覆盖。陈华林(左)在给油菜花授粉。 刘玉明 摄  网棚里培育高纯度油菜种  刘营镇龙沟村七组是绵阳市特研种业有限公司(简称特研公司)董事长陈华林的老家,公司在这里有100亩杂交亲本代科研育种基地。陈华林和两个儿子大部分时间守在这里,为的是今年要研育出一个油菜新品种。多年来,特研公司已经研育出油菜品种13个。  基地里,一座座网状的大棚排列开来。掀开大棚门帘进入,发现棚里都放置着一两箱蜜蜂。工作人员解释说,大棚的作用是保证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以免棚内作物受外界花粉的干扰和影响。蜜蜂放在棚内,也是为了保证虫媒授粉的纯度,从而保证品种的纯度。  没有大棚的地里,一束束油菜花被条形的袋子套着,每一株下面还挂着一张纸牌。“这种袋子叫硫酸纸育种袋,目的也是为了与外部环境隔绝。这种品种培育需要人工授粉,根据花期,共需人工授粉三至五次,然后套上袋子,待花完全谢了才能摘取。”陈华林说。  记者感叹科研育种的精细和复杂,而陈华林说这还算不了什么,“选择育种基地首先要选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比如周围是山,中间是平坝。整个育种过程,从育苗到最后采收,都需要高技术含量的人工投入,当地农民基本上都成技术员了。”  特研公司目前在全县共有180余亩油菜科研育种基地,共有6000余亩油菜制种基地,所生产的油菜种子具有抗病、抗虫、抗倒伏的特点,含油率高达48%,并且油质好。陈华林说:“按照一亩制种油菜推广400—800亩来算,我们公司的产品至少可推广300万亩以上。”  严格把关守护高质量好效益  “去年我种了7亩多制种油菜,母本卖给‘特研’公司,一共卖了2万多元;父本留着榨油,一家人都吃不完。”立新镇凉泉村委会副主任李道刚说。凉泉村3300余亩耕地,一半以上跟特研公司签订了合同,为他们订单生产制种油菜,亩均产值2500元以上。  凉泉村跟特研公司合作已经4年了,按照合同,公司提供种子、农药、肥料以及全程技术指导,并派一名技术员常驻村里。从育苗到移栽,再到后期田间管理,到最后采收、销售,全过程都在技术员的指导和监督之下,以保证制种油菜种子质量能过关。  会不会出现农民管理不善或者以次充好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的情况?新鲁镇禅寂村驻村技术员徐金虎说:“首先选择基地就是要选村‘两委’干部得力、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其次要看技术员有没有履职尽责,几个把握质量关的关键时期不能马虎。”  第一个关键时期是每年11—12月,技术员要组织人去杂,先是外围去杂,然后是田块内部去杂。第二个关键时期是油菜花期的花检,起花苞的时候要组织人逐株去捏,掌握了熟练技术和经验的人一捏就能判断,开花后还可以从花的外形来区分,再一次去杂。  “多年来,还未出现过老百姓拿父本充当母本或者是拿普通油菜当制种油菜卖的情况。”徐金虎说,公司与农户还有一项约定,就是每公斤要押3元钱来年才支付,如果溯源到哪家的种子出了问题,这钱就不再支付,且取消其制种合同农户资格,农户还须承担其他责任。  “收益足够高了,农民犯不着那样。”张辉说,他们按三行母本、一行父本种,每亩母本约产300斤,父本约100斤,根据公司定的保底收购价17元/公斤,每亩至少可卖2550元,加上油菜过后种水稻、玉米,每亩年产值在4000元以上,纯利也在2000元以上。  产业化联合推进规范化发展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景勇说,三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早秋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利于油菜生长发育。适宜的气候条件不但有利于培育壮苗,而且对开花、结角、灌浆、成熟十分有利。此外,三台县西部呈带状分布的浅山丘陵区具有油菜制种优势。  走进西部浅山丘陵地区,众多被浅山丘分隔包围的坝子分布在广袤的土地上,天然的隔离条件优越,隔离成本非常低。据农业农村部门测算,该区域适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同时,三台县传粉昆虫种类繁多,也有利于作物制种杂交传粉结实。  三台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油菜制种,已形成以立新、新鲁、金石、建平、八洞、芦溪、刘营、塔山等镇为核心的油菜制种基地。仅2021年,油菜制种基地就扩展了6000亩,总计达到2.2万亩。多年共研育出绵油15、台油603、特研油700等20余个制种品种。  早在2010年,三台县种子管理站就获得了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合格证书,先后在2015年12月、2021年1月通过了资质复检考核,是四川19个具有种子质量检验资质的县之一。目前共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10个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  据景勇介绍,今年三台将实现油菜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并扩大至2.5万—3万亩,制种企业入驻20家,制种科研单位入驻15家,研育油菜新品种5个。依托四川省种业集团,建成油菜制种产业化联合体,推进油菜制种规模化、规范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3月14日发布的2022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提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从去年省委一号文件的“打好种业翻身仗”到今年的“种业振兴”,川种图强稳步推进。本月初正式揭牌成立的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业集团”)作为国有功能I型企业领军我省种业振兴,被寄予厚望。  种业集团相关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表示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和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还有技术强大的育种专家团队,尽管种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全省种业发展的短板也较突出。“存在种业企业规模小、分散,种业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该名负责人说,正是存在这样一些短板,种业集团顺应国家、省形势要求下成立,力图将科企等各方汇聚起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抱团合作谋求共赢,做大做强四川种业,引领四川种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并积极与国家、省级种业园区合作,加强种业基地建设,以种业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今年将至少完成组建两家种业子公司的任务目标,争取集团总体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该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开展保种、引种、选种、育种、制种等主营业务,服务好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今年3月1日,新《种子法》正式实施。新《种子法》明确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了对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同时,明确提高侵权赔偿倍数,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行为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新《种子法》修改意义是什么?将给育种者、种子企业带来哪些变化?体现遏制“剽窃育种”决心  新《种子法》规定,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未经许可使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获得的收获材料。  在实践中,繁殖材料、收获材料和直接制成品的范围界定因植物种类和用途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杂交植物的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明确,收获材料一般不能再作为生产用繁殖材料使用。例如,对杂交水稻品种来说,杂交种子是繁殖材料,生产出的稻谷是收获材料,加工后的大米或草帘等是直接制成品。而对于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的植物来说,繁殖材料和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模糊,大多数情况下,收获材料可以用作生产性繁殖材料。例如园艺作物品种,一般来说种苗或枝条是繁殖材料,果实是收获材料,鲜榨果汁是直接制成品。  “新《种子法》将品种保护范围扩大到收获材料,一是防止实际中利用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之间存在的边界模糊,比如将收获的常规小麦作为种子销售的情况;二是给品种权人行使权利和收集证据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在繁殖材料销售或使用阶段,品种权人没有发现侵权或者没有机会行使权利的情况下,在收获材料销售或仓储等环节还可以收集证据和主张权利。”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敬双表示。  在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环节方面,新《种子法》增加了“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进口、出口、储存”五个环节,为品种权人提供了更多主张权利的机会,减少维权举证难度,对侵权行为构成全链条打击。  此外,新《种子法》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既表达了国家保护原始育种创新,遏制‘剽窃育种’的决心,也为植物新品种的后续改良和推广应用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肖敬双提醒育种家,修改后的《种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还有赖于国务院制定出台相关规定才能落地实施,拥有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育种家,应注意相关规定的具体实施时间,依法加快申请,利用好国家政策法规。  同时,新《种子法》提高了对品种侵权和生产经营假种子、劣种子违法行为的赔偿力度。“此举对打击侵权行为,将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也提高了违法行为人生产经营假种子的违法成本。”肖敬双说。停止侵权人“钻空子”行为  两年前,一次套牌侵权案件,给长江上游面积最大品种“宜香优2115”造成了巨大的品牌损失,尽管最后起诉成功,但直到现在,各种侵权行为依旧没有停止。  这次新《种子法》的实施,为“宜香优2115”的品种权经营公司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元文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新《种子法》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无疑是有力度的。不过,就本公司经历的这次维权诉讼而言,从立案到结案历时漫长。在结案前,侵权人还可以继续侵权的,这导致侵权人有恃无恐,反正官司打下来赔偿的钱已经挣回来了。这个空子有很多侵权人是明目张胆地钻。”  岳元文希望能够通过法律停止侵权人的“钻空子”行为,“一方面侵权案件尽快审理结案,别给侵权人扩大侵权后果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侵权诉讼过程中停止侵权人一切经营活动,案件终结执行结束后才与恢复经营。总之,应当让所有侵权人和单位不敢侵权、不能侵权,方可净化种业,杜绝套牌、假冒、私制等乱象!”  “新《种子法》加大了品种、品种权人权利的保护,这样就保护了源头,保护了创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明章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团队在四川推广的红阳猕猴桃,团队利用这个品种,进行下一代的品种开发从而形成的新品种,新《种子法》都明确了我们的品种权。” 查看更多
  (记者 祖祎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3月1日,迎来2000年颁布以来第四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正式实施。在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推进的当下,新种子法的实施将成为促进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  此次修法加大了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旨在最大程度激发种业原始创新活力。新种子法的实施为品种权人维权及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日前,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及多位种子企业负责人。3月3日,贵州省黔西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与锦星镇相关部门在锦星镇木渣黑社区开展农资执法检查,检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的经营合格证和销售台账记录情况。 胡毅 摄  针对维权痛点  新法实施正逢其时  “近年来,公司经营的农华106、农华803等品种被套包销售、仿冒包装现象一直存在,亲本侵权也时有发生,但更隐蔽。”大北农集团创种科技副总裁、玉米种业部总经理王石指出,一直以来,涉种子案件取证难、侵权隐蔽是企业维权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诉讼周期长、处罚赔偿低等问题也往往令维权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务部负责人同样表示,不论是水稻、玉米,还是蔬菜品种,一旦进入制种环节,就会面临流失的风险。侵权者窃取亲本后可生产出一模一样的品种,直接侵蚀正品种子的市场份额,十分打击育种企业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若有些侵权者对品种稍做修改,将同质化品种推入市场,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不光是企业利益受损,长此以往,同质化品种过剩还将严重阻碍行业整体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品种权保护意识大幅提高,植物新品种申请量、授权量全球领先,随着我国种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品种权人对维权护权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曾经,品种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问题突出,给育种人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些维权难点痛点,新种子法修改的重点有三方面: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了侵权赔偿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菊丹表示,这些修改将增加品种权人的维权机会,减小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度,强化对原始育种创新的保护力度,提高侵权假冒行为的违法成本,将为种子企业的维权创造良好环境,有效解决维权难、取证难、赔偿低等问题。  加大新品种权保护力度  让法律为维权者“撑腰”  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法律的健全完善,此次新种子法实施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新法实施后,为品种权人及企业维权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利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业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新品种权纠纷案件也展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产生纠纷的作物不止集中在玉米、小麦、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上,蔬菜、水果、花卉园艺等经济作物品种也开始进入诉讼环节。  “蔬菜上的维权相对难一点,一方面是因为每个蔬菜品种规模小,掌握侵权证据存在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整个行业在蔬菜上的维权行动还不是很多,积累的经验较少。”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务部负责人表示,与主要农作物相比,蔬菜品种侵权更加隐蔽,取证更加困难。  对此,李菊丹指出,新种子法对品种权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的扩展,对花卉、果树、蔬菜等无性繁殖作物的品种权保护尤为关键。“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收获材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并通常在超市采购的鲜花、水果和蔬菜。对于这些品种的权利人来说,要找到这些作物的制种基地和种植基地并固定侵权证据是很难的。新种子法实施后,品种权人可以向这些销售未经许可生产的花卉、水果、蔬菜的企业主张权利。”  据了解,新种子法不但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还将保护环节由原来的生产、繁殖、销售,扩展至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进行的种子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八个环节,使品种权人主张权利的机会贯穿从繁殖材料生产到收获材料市场公开销售的全过程。  “以玉米为例。新种子法实施前,只有未经许可生产、繁殖、销售玉米种子,以及未经许可商业目的重复利用该玉米种子生产杂交种种子的,才构成品种权侵权。实施后,除前述行为外,许诺销售、进口、出口以及储存侵权玉米种子的行为也构成品种权侵权行为,农业商业经营主体种植购买的侵权玉米种子,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该玉米收获材料(如鲜食玉米、玉米籽粒)的行为也构成侵权。”李菊丹解释道。  “以前,仅在仓库中发现侵权种子时,侵权人往往拒不承认,抗辩其既没有生产也没有销售行为,只是储存行为,执法机构基于当时的法律很难进行查处,在新的种子法实施后,则可直接认定侵权。”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务部负责人指出,新种子法对品种权的保护覆盖了种子经营的全链条,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维权信心,让权利人挺直了腰杆。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备受期待  行业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聚焦品种同质化问题,新种子法的一大重要制度突破就是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一直以来,业界对这项制度的到来盼望已久。  “在各级相关部门及整个种子行业多年来的积极推动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终于纳入种子法,这无疑将为整个行业的育种创新注入一针强心剂。”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务部负责人对制度的实施表示十分期待。“同时,在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框架下,育种者将更愿意去分享种质资源,促进优良种质资源以合法形式推广使用。”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是什么?将对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简单地说,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就是对原始品种进行简单修饰后育成的衍生品种。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建立原始品种权人与派生品种权人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育种原始创新,有效遏制‘剽窃育种’,推动生物育种创新成果的改良和推广应用。”李菊丹表示,该项制度将对我国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提升了原始品种权的市场价值,为种业企业投入创新研发提供法律保障,这将有利于优势育种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种业市场集中度。同时,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促使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合法改良育种创新,培育专业化精细化育种创新企业。制度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压缩侵权假冒、修饰性育种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迫使其转型发展。有助于改善品种同质化,净化育种创新的竞争秩序。”李菊丹表示。她同时指出,要让制度真正落地,下一步还需要有相应配合的法律规则,制定明确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实施方案,并辅以相应的技术规则以及纠纷解决机制。  随着新种子法的实施,制度导向对行业的影响已初步显现,激发了种业创新发展活力。王石表示,目前,公司玉米种业正在围绕新制度实施大力布局研发,今年研发投入相对去年增长了一倍。“未来将会保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  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务部负责人表示,集团将持续加大对种子打假维权的投入,探索新技术支持打假,坚决遏制品种权侵权行为,推动品种原始创新。  在加大育种创新投入的同时,企业该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只有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种业企业才能更好地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李菊丹建议,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包括品种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除了加大育种创新投入外,还要根据知识产权规则做好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其次,要建立并提升对育种材料和育种谱系的精细管理,如涉及使用特定育种材料的,应进行充分评估,提前协商处理,避免未来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同时,要建立专业的维权团队,集中关注相关品种权的运营及维权事务。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2月21日记者从省种子站获悉,近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全省各申请单位申报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审核,审定通过小麦新品种11个,新增小麦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品质、特色等方面表现良好,适宜我省平坝浅丘、凉山州等地区种植,符合四川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方面,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的“ 蜀麦1868”,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26.58公斤,比对照增产0.3%,增产点率66.7%。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昌麦36”,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32.2 公斤,比对照增产10.3% ,增产点率100.0%。  品质特色表现方面,“绵麦905”是全省首个通过四川酿酒专用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的品种,也是首个企业订单品种。  11 个品种为:川育32、内麦416、内麦866、南麦995、川辐20、西科麦546、蜀麦1868、蜀麦1862、昌麦36、中科糯麦258、绵麦905。 查看更多
  1 对在邛崃委托制种生产主体进行制种生产的企业给予200元/亩的补贴,对制种生产主体给予500元/亩的补贴  2 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设置支持制种企业和制种大户探索水稻机械化制种全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3 培养制种社会化、机械化服务组织,为制种基地生产提供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花等社会化服务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制种大县公示名单中,水稻制种,我省就有5地入选,邛崃位列其中。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邛崃目前全市种业基地面积3.5万亩,其中水稻制种基地2.8万亩,年产杂交水稻种子480万公斤,制种面积居成都市第一位,占成都市制种面积50%以上。”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建江介绍。  稳定粮食生产,良种是基础。步入2022年,水稻制种大县邛崃将如何新谋划新作为?2月18日,邛崃市天府种业园里举行了一场对接会,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与全省重点种子企业、制种大户面对面,寻求答案。邛崃制种基地。阚莹莹 摄  补贴再加码全方位破解制种环节难题  对接会现场,杨建江带来“大礼”——《邛崃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提质扩面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地邛崃制种,今年又能得到哪些政策支持?这是种子企业和大户们最关心的内容。  《方案》提出,在成都市规模种粮补贴之外,对在邛崃委托制种生产主体进行制种(含制种亲本繁殖)生产的企业给予200元/亩的补贴,对制种生产主体给予500元/亩的补贴。  “现在最难的就是找工人,插秧授粉还是需要不少人工。所以很希望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能够早点实现。”邛崃市庆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一共有700亩制种面积,“用工难”让她很头疼。对此,《方案》明确: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设置支持制种企业和制种大户探索水稻机械化制种全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在机械化插秧、无人机赶花、智能化去杂等环节重点攻关,解决制种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益。  此外,《方案》还提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建设制种烘干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稻种子烘干中心3-5个,解决大户制种种子烘干难的问题。同时培养制种社会化、机械化服务组织,为制种基地生产提供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花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基地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尽力化解制种用工难问题,降低制种成本。  另外,邛崃市还将培养制种技术人才,组织年龄合适、学习能力强的种粮大户、职业经理人等进行制种技术培训;健全制种基地管理队伍,吸引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在邛崃建立制种基地。  制种有优势提质扩面也需稳步推进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政策!”来自泸州市的种子公司泸州泰丰种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拥有20个品种,其中国审品种12个,制种基地面积 2 万亩,每年 200万公斤制种量。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在邛崃发展 6000 亩制种基地。”该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在当地能够聘请了解邛崃制种情况的职业经纪人,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制种面积和质量。  四川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光对邛崃制种模式很有信心,“邛崃是公司的制种老基地,我在这里有20多年的制种经验,以前是小户散户,现在是大户制种,我相信当地大户的技术、经验,这都是邛崃的优势。”  “邛崃市制种集中程度高、职业农民新型组织多,是未来制种模式的标杆。”四川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点赞了邛崃的制种产业。同时,刘勇也提醒:“种子企业制种有两大关键要素,一是品种适应性,要看品种是否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等;第二就是技术要素,不同品种特点不一样,大户要开展制种,公司对大户进行技术指导,要落到各个田块,保障技术的落实应用。  对此,谢光有同样认识,他建议,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企业和大户要先做小面积试验,对品种双方都建立信心后,再扩大面积。对此,不少制种大户在对接会上也表示:“对新品种还不了解,要先拿20亩出来试验一下。”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2月16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将聚焦种业振兴“五大目标”,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将四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  《规划》明确,到 2025年,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目标。  五大具体目标为,资源保护迈上新台阶、育种创新取得新突破、供种保障取得新进展、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监管能力实现新提升。  为实现五大目标,我省将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监管服务能力提升五大重点工程。  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方面,我省将加快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健全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开展资源鉴定评价、推动资源创新共享利用。  《规划》明确了相关重点项目布局,包括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内建设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新建和改建136个种质资源圃(场、区、库),建设1个省级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建设50个特色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基地。  在育种创新能力方面,我省将打造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尤其在关键技术创新上,我省将加快组学、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在育种创新能力方面,我省将布局一批重点项目,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蚕桑和饲草五大类别,力争培育绿色高产、优质专用和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突破性粮油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培育酿酒专用新品种5个以上,开展蔬菜、果树、茶、食用菌、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选育新优品种20个以上,培育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2-3个。在良种繁育能力方面,我省将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园区和种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优势种业良繁基地、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  其中,我省将以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和三台国家现代生猪种业园区为引领,创建国家区域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创新中心以及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  此外,我省将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蚕桑等现代种业园区10个,重点建设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猪、牛羊、水产等7个集群类型,实现产学研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在企业竞争能力方面,我省将培育种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优势种业品牌、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深化对外开放交流合作。  其中,我省将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壮大龙头种业企业。支持中央企业、上市企业中的种业企业以及世界种业50强、国内种业20强在川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领军种业企业28家,力争10家以上领军企业进入全国种业企业50强。  在监管服务能力方面,我省将深化种业法治建设、加强检测展示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格规范品种管理、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对24种农作物343个品种予以登记,这意味着这些新品种有了“身份证”。其中,15个品种来自四川育种单位和企业,包括马铃薯、甘薯、高粱、油菜等农作物。  马铃薯:川凉芋13、川凉芋14、川凉芋15(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薯:南绵薯 029(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粱:金糯27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  蚕豆:三脆鲜(绵阳市全兴种业有限公司)。  油菜:兴奥油蓉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油菜:蓉杂1518、蓉杂1732(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油菜:达油2号(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油菜:贡油6240(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辣椒:螺诗歌、青牛511(绵阳福诚高科农业有限公司)。  辣椒:全兴薄皮椒、普利多博美(绵阳市全兴种业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记者 王田)日前,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总结“十三五”以来种植业工作成效,明确“十四五”时期种植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种植业发展克服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和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棉油糖果菜茶稳定发展,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种植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种植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是种植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五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种植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规划》明确了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水果和特色作物等7个主要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重点区域和主要措施。科学规划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西北及青藏等6个主要区域的耕作制度、种植结构,推进“十四五”种植业内部作物间、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  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和种植业发展转型升级,《规划》聚焦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点作物,明确七大任务,即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大豆油料综合产能、提升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促进果菜茶多样化发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全产业链发展质量,提出了23项重点工作举措。 查看更多
  (记者 祖祎祎)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修改决定。这是种子法自2000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改。在种业振兴开局之年,此次《种子法》修改的背景和重点内容有哪些?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为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表示,修改《种子法》是新形势下立足我国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做到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党中央有明确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修改《种子法》列为重点任务,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要重拳出击,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二是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有紧迫需要。2015年修订的《种子法》,将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从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次,为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国种业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审定品种多但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亟须对种子法进行修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三是国际上有可借鉴做法。目前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78个成员中,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69个成员已经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做法,为我国《种子法》修改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重点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法律的健全完善,《种子法》修改工作广受社会关注。那么,此番《种子法》修改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介绍,此次修法重点是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修改后的《种子法》第二十八条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将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以及为实施上述行为的储存。  第二,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种子法》第二十八条、第九十条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定义,规定了实质性派生品种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  第三,完善侵权处罚赔偿和行政处罚制度。为提高对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威慑力,将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倍数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将法定赔偿额的上限由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行为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此外,为进一步鼓励育种创新,《种子法》第一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提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经济作物育种攻关,保障育种科研设施用地合理需求等。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种子法》第十一条、第三十一条进一步简化了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以及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审批手续。为加强种子检验检疫,第七十六条对种子生产特别是果树种苗生产检验、检疫的管理明确了法律责任。  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记者了解到,《种子法》修改的一大重要制度突破就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简单地说,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就是对原始品种进行简单修饰后育成的衍生品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菊丹介绍,199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针对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他人授权品种的情况,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目的是建立原始品种权人与派生品种权人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育种原始创新,减少模仿修饰。  李菊丹认为,实施该制度意义重大,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一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根基的制度安排。当前,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迫切需要从战略上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出制度性安排,用法律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动力机制。当前我国种业科技取得很大进步,但种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种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业界强烈呼吁建立EDV制度,大幅提高保护水平,有效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三是严厉打击侵权套牌等违法行为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种业侵权纠纷案件占比明显增多,业界对假冒套牌、仿冒仿制等现象反映强烈。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从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比超过80%,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保护手段,加大警示、震慑和惩治力度。  四是实施EDV制度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2015年《种子法》修订实施以来,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制了一批植物品种分子鉴定新技术,技术支撑条件已经具备。  李菊丹建议,要结合种业发展实际,按照“积极稳妥、有利有序”的原则,分类别、分作物、分步实施,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模式及实现途径。  品种权保护范围延伸到收获材料  记者注意到,本次修法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怎么看?在实际中将如何操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认为,品种权保护范围是指品种权人行使权利的对象,包括繁殖材料、收获材料,不包括直接制成品。  据介绍,在实践中,繁殖材料、收获材料和直接制成品的范围界定因植物种类和用途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杂交植物的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明确,收获材料一般不能再作为生产用繁殖材料使用。例如,对杂交水稻品种来说,杂交种子是繁殖材料,生产出的稻谷是收获材料,加工后的大米或草帘等是直接制成品。而对于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的植物来说,繁殖材料和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模糊,大多数情况下,收获材料可以用作生产性繁殖材料。例如园艺作物品种,一般来说种苗或枝条是繁殖材料,果实是收获材料,鲜榨果汁是直接制成品。  《种子法》将品种保护范围扩大到收获材料,一是防止实际中利用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之间存在的边界模糊,比如将收获的常规小麦作为种子销售的情况;二是给品种权人行使权利和收集证据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在繁殖材料销售或使用阶段,品种权人没有发现侵权或者没有机会行使权利的情况下,在收获材料销售或仓储等环节还可以收集证据和主张权利。“这种制度安排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品种权维权举证难的问题,并没有为种子使用者设定较重的注意义务。相反,通过压实种子使用者的监督责任可以促使其关注种子来源的可靠性,从源头保证种子质量和维护自身利益。”宋敏表示,在具体实施中,如果遇到品种权人对收获材料主张权利,种子使用者可以通过合法来源抗辩,适时转移举证责任,最终将侵权责任追溯到生产侵权繁殖材料的主体。这样可以形成品种权人与种子使用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提高法律实施效率。  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  我国是农业用种大国,农民还是用种主体。综合考虑各方情况,修改后的《种子法》保留了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权利。  对此,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理事会副主席、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总农艺师崔野韩认为,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有利于保护小农户权益。我国农民有自留种的习惯,对于保存、改良和提供粮食等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历史贡献。虽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对小规模农户而言,保留其自留种权利可以减少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生活。从实践看,无论是常规种还是杂交种,农民自留种都会造成产量、抗性等方面下降,因此这种现象越来越少。  第二,司法解释对大规模经营主体有明确界定。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法释〔2021〕14号)第十二条规定,“农民在其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约定的土地范围内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构成侵权”。对于新型农民承包大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不属于享有自繁自用权利的农民范围,防止了滥用“农民特权”实施侵权行为。  第三,保留农民自留种权利是国际惯例。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公约1991年文本将农民自留种明确为非强制性规定,由各成员决定是否保留。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多数国家在实践中都保留了这一农民权利。  此外,种子法第三十七条对农民个人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自繁自用的常规剩余种子的行为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只是规定不需要办证,但不得侵犯他人的品种权。 查看更多
  (见习记者 赵倩倩)诚信建设,是种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营造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国种子协会于2011年开展种子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种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十年工作交流会上了解到,十年来,信用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全行业诚实守信的氛围基本形成。在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国种子协会将继续完善信用评价工作,努力开创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  建章立制  确保评价科学有效  信用评价是种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中国种子协会在2011年开展种子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之初,就依照有关部门要求出台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结合种子行业特点制定了《信用评价指标所含要素分值及等级判定标准》,包括综合素质、财务指标、管理制度、竞争力指标及信用记录5大评分类别。  据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协会根据工作实践及时修订办法和指标,以确保制度和标准的科学性。2017年,提高了信用记录指标分值,使其在总分中的占比由32%提高到34%,突出信用的导向作用。2021年,根据种业形势变化和企业反映,提高品种推广面积的分值,引导企业选育具有广适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种。还细化了评分标准,提高评审的操作性,减少主观性。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协会建立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一方面,将企业信用与品牌宣传、信贷支持等挂钩,激励企业诚信经营,保持信用。例如,通过中国种子大会、亚洲种子大会期刊等平台,对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进行宣传;向中国农业银行推荐信用企业,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种子企业贷款的主要参考要素。另一方面,开展动态监督,对有“不诚信”情形的企业进行警戒、降低、取消信用等级。十年来,共取消60家企业的信用企业资格,降低13家企业的信用等级,督促3家企业修复信用,确保信用评价的权威性。  注重实效  影响力不断增强  种子企业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信用企业标准已成为众多种子企业发展的导向标。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执行高于国标的企业种子质量标准,打造荃银放心品牌。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对客户承诺“不经营每一粒为客户生产的种子”,健全订单农业、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诚信为本的发展根基。”该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表示。  行业诚信经营氛围基本形成。协会多次组织信用承诺活动,提升行业自律水平。2018年以来,已有近600家企业自愿签署《中国种子协会企业会员信用承诺书》,向社会承诺规范、诚信经营。  信用评价工作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认可。中国种子协会曾两次在商务部组织的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上分享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定为“50家信用建设示范商会(协会)”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已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依据。湖南省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推荐、应急性种子政府集中采购、救灾备荒种子招投标等工作中,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入围条件、重要参考依据;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和山东省寿光市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种业企业给予不同数额的资金支持。  承前启后  促进企业扶优行动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审议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为信用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  信用评价工作开展十年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如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等。  下一步,中国种子协会将在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信用评价工作力度: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标准,充实信用评价队伍,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能力。扩大信用评价范围,增设评价作物分类,拓宽评价企业类型,增加参评企业数量。完善信用企业监督,加强信用企业动态监管,建立企业分级监管机制,建立重点关注名单制度。扩大信用结果应用,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合作,让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发挥作用,号召各方支持信用企业发展。加强信用评价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信用评价的认识。  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了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五大任务。今后,信用评价在种业振兴行动中要更好地成为企业扶优行动的有用帮手,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动力,成为市场净化的有力举措,成为基地提升的有为主体。 查看更多
(记者 王澎 祖祎祎)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今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这是继1962年《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印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资料图片  8月27日,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面部署推进种业振兴工作,标志着种业振兴由研究谋划为主转向全面实施阶段。  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全面启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资源普查、基地提升——  打牢种业基础,守护安全底线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为推动普查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今年3月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利用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以及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  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完成全部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种质资源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97.6%,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重新被发现。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领域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帕米尔牦牛、凉山黑绵羊、阿克鸡、长江刀鱼、鱇浪白鱼、锦绣龙虾……一系列优异种质资源进入公众视野。  为了将珍稀的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加紧建设。今年9月,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投入试运行,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于今年7月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并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我国种业基地产能的稳步提升,为种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以全国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保障了全国70%以上作物用种需求,其中玉米和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年均产量分别占全国年用种量的85%和75%以上。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对制种大县的奖励资金由10亿元提高至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  奖励力度加大,奖励政策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创新性提出了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的实施模式。在2021年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工作推进会上,福建建宁、甘肃甘州、贵州岑巩等9个重点制种大县与龙头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着力推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  企业扶优、创新攻关——  强化骨干力量,推动品种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抓种业振兴,必扶优企业。  今年,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组织开展企业摸底调查和竞争力分析,并于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按照“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阵型,从全国7000多家企业中初步筛选出70家,拟予重点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与此同时,畜禽和水产种业企业阵型也在同步着手梳理中。  为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也拿出了惠企扶企的实招硬招。“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全力支持种业振兴,今年连续印发了《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促进文件,研究出台了“利率最高可优惠50个基点、期限最长可达20年”等一揽子最优特惠政策;中国农科院面向种业企业实施种质资源、育种平台、知识产权、种业人才“四个开放”,探索“企业出题判卷”科研机制,将企业科技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作为重点科研任务……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中信种业、温氏集团、恒兴集团等多家种企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加快新一轮战略布局。“目前,温氏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恒健基金等合作,组建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第一期将以生猪种业为重点,注册‘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表示。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集中攻关,持续创新。前不久“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大型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畜禽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国家有关方面支持下,经过十余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初步成果已经显现,我国畜禽育种迈出重要一步;今年审定通过的1721个农作物品种中,以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占比75%,其中抗病优质水稻、籽粒机收玉米、优质专用大豆、优质棉花等绿色优质专用特用品种稳中有增。今年审定的水稻、玉米品种中,超七成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是企业,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正在持续巩固。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持续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指导编制南繁硅谷规划,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打击侵权、净化市场——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种业原始创新  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实现种业振兴,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一环、基础保障,也是攻坚方向。  为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为期半年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把基地、企业、市场“三道关”,严打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种子法修改工作,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最大程度激励和保护种业原始创新。  重拳出击、铁腕治理,离不开司法审判的“利剑”。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为种业侵权者戴上了“紧箍咒”。最高法制定了《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明确可以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顶格处理侵权案件,切实加大了种业侵权案件的惩治力度,为品种权人维权护权、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环境提供了司法保障。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一知农业咨询(北京)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代理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在内的不少品种权纠纷案件,自今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主要农作物种子侵犯品种权和“套包”种子情况得到大幅改善。及时发布的各地违法案例,对业内违法行为形成了巨大震慑,行业对于侵权维权的认识明显提升,种业执法能力和办案力度的整体提升有目共睹。  打击违法行为、整治市场乱象是治“标”,建立完善打基础立长远的体制机制是治“本”。今年,聚焦同质化等重点问题,农业农村部新修订实施了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将大幅提高品种入市门槛。以向日葵为切入点开展的登记品种清理,从源头上严格品种管理,为整治种业侵权乱象,下好先手棋。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11月底,四川西部,沙鲁里山系,最低气温早已逼近零下十多度。   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迎来了一支科考队。这是一支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教授凡星带领的调查队,此行,他们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对前一次在这里收集到的疑似小麦新物种再次进行考察。调查队在松潘县收集的紫皮大蒜。  这次调查意义重大,一旦确认,将在世界小麦族物种谱中添加新成员,而这一世界小麦育种界公认的物种谱系数量及自然分布,自本世纪初迄今,没有发生过变动。  确认是否为新物种,还需要绝对严谨的调查。而能够发现这一“疑似”,背后则是凡星和队员们对于小麦种质资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四川,从平原到山地再到高原,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无数宝贵的种质资源在这里生长。因此,这里汇聚了一群像凡星这样以种质资源研究为梦想的农业科学家,行走在四川盆地、在青藏高原、在全国各地,甚至是泛北极区域,只为寻找那个能够改良麦类作物及饲草品种性状、维系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从而造福于人类的农业种质资源。新都桥的垂穗披碱草。﹃行走﹄是他们的主题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保存了世界上谱系最完整、物种数量最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谱。从 2002 年开始,凡星在导师——小麦族植物分类学家周永红教授和师爷——中国小麦育种界、种质资源研究泰斗颜济先生的教诲下,从事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近二十年。多年来,“行走”是其主题。  从川西高原到横断山脉,从喜马拉雅到大兴安岭,从东亚到加拿大西海岸再到纽芬兰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横断山脉,是这两年凡星主要调查的地区。“颜济先生在世时,希望我能去横断山脉多看看,因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国内外小麦族专家还没有去过,那里汇集了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寒流,有着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凡星说。  师爷的教诲果然有了收获,沙鲁里山正是横断山脉的中心,疑似小麦新物种也正是在那里被发现。纽芬兰大西洋沿岸的一种小麦族赖草属植物—滨麦。  相比于育成一个新品种带来的成就感,种质资源调查本就是一件“枯燥且复杂”的工作。然而,育成一个新品种,资源则是必不可少的“芯片”。  “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但又必须有人去做。”凡星坦言,“这是因为禾本科资源充满了复杂和挑战,小麦是禾本科重要的分支,它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乎畜牧、生态安全。”  在凡星看来,中国拥有着世界第三极,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小麦族种质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资源才有底气,以小麦为例,中国小麦族资源属种数量及分布引领世界,保护好了才能加以利用。”  现在,收集、梳理小麦种质资源,在未来整理出一本小麦种质资源谱,为每一种小麦族成员配一张照片,这是凡星和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对于凡星来说,这已经不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一个梦想。青海湖边的赖草。调查是他们的使命  在凡星带队在雪山中探寻新物种奥秘的同时,另一场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调查正在进行。  近日,由省农科院团队带队的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拉开了新一年度工作的大幕。今年是这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第四年,还要继续完成剩余16个县的征集和27个系统普查县的调查工作。  7支调查队,奔赴四川各个区县,调查、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  松潘县是第2调查队的目的地之一。“松潘县地处高原,海拔1000米至5500米,岷江、涪江在境内发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让这里拥有丰富的特殊物种资源。”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朝陈介绍。  迎来了省上的调查队,张朝陈立马翻出了脑袋里的全县特殊农作物资源清单。“我父母喜欢收集各种老品种。”张朝陈带着调查队直接来到老家,两位老人拿出了各种“传家宝”。北美西太平洋沿岸的赖草。  在第2调查队队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叶鹏盛专业的眼里,其中一种“紫皮大蒜”格外引人注目——相比于市面上的普通紫皮大蒜,两位老人家保留的这种紫皮大蒜个头大、紫色竖纹更加密集鲜艳。  “这是松潘本地的紫皮大蒜,我们自己种了几十年。”张朝陈介绍。  叶鹏盛进一步了解后,收下了此次松潘县调查之旅的第一份种质资源“松潘紫皮大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第2调查队在松潘4个乡镇11个村共收集到粮食、蔬菜等种质资源共计103份。  另外6支调查队也在全省各地进行了紧张的调查工作,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及院生核所、作物所、水稻高粱所、蚕桑所、省种子站以及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调查队,前往丹巴县、小金县、金川县和道孚县4县,共收集本地样本311份。藏东南的垂穗披碱草。图强四川种业的决心  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近期,全国遴选出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四川资源优势凸显,达川乌梅位列农作物10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位列畜禽10大优异种质资源。  “在全国启动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  具体到四川,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到的7000多份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正在加紧入库。  在四川,更多种业发展相关规划正在布局中。  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农业重大项目,投资9223万元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规划设计保存农作物(含林草)种子资源52.4万份,保存畜禽基因资源105万剂,保存水产基因资源26万剂。  同时,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成立中,将全力打造成为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种业资源整合、种业人才聚集、种业创新、种业成果转化、种业开放合作和农业农村发展平台。特别是锁定十大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瞄准四川具备种源优势的川猪、川牛羊、小家禽、水产和农作物领域,启动“卡脖子”技术研发行动,力争为川种创新取得更大突破。(受访者供图)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开收!”一声令下,邛崃市冉义镇火星村一片两百亩的稻田上,收割机开始了轰鸣。近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这片水稻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与常见的杂交水稻不同,这片稻田种植的是由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沈阳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粳稻“沈农9903”。当天,在广汉市连山镇五一村和光辉村,同时进行着“沈农9903”和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专用粳稻新品种“德粳4号”的现场测产。测产现场  在常年以杂交籼稻种植为主的四川,多个点位、多个品种的粳稻大范围测产,尚属首次。这意味着,四川粳稻生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全省水稻品种结构改良和优化未来可期。  “五一村‘德粳4号’平均亩产612.6公斤,光辉村‘沈农9903’平均亩产602.9公斤,火星村‘沈农9903’平均亩产561.5公斤。”一番紧张而严谨的计算后,专家组公布了测产结果。这个产量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这让水稻高粱所的育种团队十分欣喜。  记者了解到,两大粳稻品种的选育花费了育种团队十年的时间。以“德粳4号”为例,“从2009年开始筛选,到2016 年有了较为成熟的株系,再到2019年通过品种审定。”水稻高粱所水稻中心副主任杨莉告诉记者,现在,“沈农9903”“德粳4号”“德粳6号”等粳稻品种在全川的推广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以上。  “这将是四川盆地内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粳稻。”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所长蒋开锋表示,此前,四川只在凉山州等地种植高原粳稻,盆地内除了“沈农9903”“德粳4号”和“德粳6号”外,还没有其他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粳稻品种。  在以杂交籼稻为主的四川,在粳稻推广过程中,种植技术有何不同要求是种粮大户们关心的重点。“和种杂交籼稻有很大不一样。”广汉市连山镇五一村种粮大户廖兴华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了500亩“沈农9903”,“尤其是在种植密度和施肥上有很大不同。”  在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郑家国看来,目前,四川盆地内从没有适合种植的粳稻品种,到现在不仅实现了品种选育的突破,在种植技术上也解决了两大关键问题。“首先是种植密度,籼稻种植比较稀,而粳稻需要密植。其次是施氮量,北方粳稻施氮量在每亩20公斤,在四川经过测试一般需要15公斤,要比杂交籼稻施氮量更高。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四川粳稻的产量一般可以达到籼稻正常水平。”郑家国介绍。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闻亚  这两天,位于绵竹市广济镇的四川华胜农业有限公司的红实2号红肉猕猴桃正在集中采收。“这些果子将部分出口到法国。”该公司总经理白峰表示。红实2号果园硕果累累。  卖到国外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还有品种权。据该品种的培育者、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猕猴桃首席科学家李明章介绍,这几年,他培育的多个品种在国外实现了授权种植,其中包括红肉品种和黄肉品种。华红四号  我省的猕猴桃能走向世界,源于我省猕猴桃科研团队几十年的研究,其中,红肉猕猴桃育种材料创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明章团队培育了世界上首个猕猴桃红肉品种“红阳”。这个品种的成功培育,成就了四川“世界红肉猕猴桃之都”的地位。各种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  如今,“红阳”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同时还是一个优良的育种材料,国内外用其育成的红肉品种达12个,占世界红肉品种的80%以上。红实2号果肉。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华红四号(四倍体红肉猕猴桃品种)。  目前,李明章团队利用野生四倍体红肉猕猴桃材料通过杂交,成功创制抗溃疡病、单果重83克、红色等级3.5级的四倍体优异红肉猕猴桃母本材料,为选育抗溃疡病红肉猕猴桃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未来,我们将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并让它们走出国门。”李明章表示。(受访者供图)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放眼我国南方唯一的“国字号”制种基地——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5万余亩沃野良田,6500份玉米种质资源迎秋风起舞。  四川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对玉米的需求旺盛,玉米常年调入达700余万吨。此外,四川的酿酒产业发达,对玉米的工业需求也很大。丰大种业种植基地。  10余年来,我省玉米生产实现了“两减(化学投入品、劳动力投入)两增(产量、效益)”: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减少了20%以上,劳动力投入方面减少了30%—50%;全省播种面积及单产连年增长,全程机械化的实施和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化利用带来节本、增效和增收。均隆707。  良种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芯片”。四川省玉米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良种的诞生功不可没。其中,均隆 107、均隆707、成单716等品种成为其中的优品代表。种植户展示成单716。  盆地平均亩产663.4公斤、高原密植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的均隆107,预计两年后西南区种子销量突破100万公斤;有望在两年内种植超50万亩的突破性品种成单716,助力填补我省生猪口粮饲用玉米需求缺口;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带色“甜加糯”鲜食玉米品种锦甜糯198的出现,拉长了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时间线”……均隆107丰收。成单716。  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玉米育种专家杨俊品表示,“川字号”科研攻关团队在育种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一直以来不懈耕耘,下一个5年,将保护好、利用好种质资源,鉴定出优质的抗病性种质资源,选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新品种。(受访者供图)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