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叶强平 记者 杨琦)2月17日,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理塘县曲登乡混查二村驻村工作队在阿加沟召集村“两委”及全村牧民,召开2022年度理塘德永玛措洼亚吉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仪式。集体经济分红仪式现场“除去部分留做发展资金,共分红67万元,两村(混查一村和混查二村)227户1333人每户分983元每人336元。”驻村工作队队员格乃泽丁向全体牧民详细介绍2022年集体经济项目收支和收益情况。2022年因缺劳力而申报监测户的公布说:“自德永玛措洼亚吉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村已经分红资金120万元左右,极大地鼓舞了老百姓。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分红多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们就共同奔小康啦!”曲登乡混查二村第一书记泽仁彭措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20
(邓英杰 记者 杨琦)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连日来,甘孜县委宣传部组织文广局、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卫健局、司法局、人社局、工青妇等单位在该县呷拉乡、来马镇、四通达乡等地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送政策、送文化、送法律、送温暖‘四下乡’”活动,受到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宣讲活动现场活动现场,临时设立的咨询服务台被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前来咨询问题、领取材料的人络绎不绝,各志愿者服务队给予了热情、诚挚的服务。在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咨询台前,不少群众向工作人员领取动物防疫实用技术、青稞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等资料及牲畜药品。泽加拿到一份关于牦牛常见病防治的资料后喜滋滋地说: “这资料编得真是好,又是藏汉双语的,一看就明白,实用得很。”“医生给我啥都讲了,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希望他们经常来。”50岁的登真扎西在专家为其诊断后高兴地说。县城来的医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了内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常见病的诊治服务,有的为群众测量血压,有的宣传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有的讲解优生优育、住院分娩等相关政策,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免费发放家庭常用药品、计划生育用品。另一边,县司法局刚摆好咨询台,就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目光。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向大家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提出的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达乡活动现场与此同时,宣讲员白玛启珍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语言为前来的群众们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州委十二届四次及州“两会”精神。让群众切身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次送科技下乡活动,我们带来了一些药品,还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一些政策,资讯、宣传资料、农机操作安全知识,还有一些农资打假知识,为我们春耕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郭华兵介绍道。这边咨询台为群众送卫生、送科技,那边搭起的舞台为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本土山歌《甘孜山歌》、独唱原创歌曲、舞蹈《甘孜踢踏》、《岭·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登场,赢得阵阵掌声。精彩的文艺表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者们走进群众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讲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赠送布袋、毛巾等生活用品。在“四下乡”活动中,甘孜县大力宣传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搭起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读本3500余册,宣传单20000余张,提供法律援助及咨询300余人次;开展文艺演出4场次,覆盖4个乡35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健康咨询服务2000人次,发放预防艾滋病、包虫病防治等各类宣传资料11600余张(册),开展巡诊义诊10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15000余元的各类常用药品;开展农牧业科学技术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实用技术手册1000余份,免费发放价值20000余元的各类农药、兽用药品;免费发放价值10800元的日常生活用品。(甘孜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20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理塘萝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实现了理塘县名特优新农产品“零”的突破。理塘萝卜生产基地据了解,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原则上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理塘萝卜”也叫高原水果萝卜,生长于海拔3700米的川西高原,既是应季蔬菜也可当水果生吃。理塘县有着充足的日照,土壤富含丰富的矿物质,昼夜温差大,这造就了理塘萝卜皮薄、少根茎、肉质紧实的独特品质,具有甘甜化渣、口味清甜、汁多无辣味的极佳口感。入选证书近年来,理塘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率先在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推行理塘萝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理塘县萝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亩,区域产值已达8000万元以上。理塘县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康藏阳光萝卜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称号,理塘萝卜产业入选全省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6
(白玛翁姆 赖红 记者 杨琦)近日,中粮集团携手甘孜县电信分公司在来马镇觉日村开展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加快数字乡村的建设。从而让觉日村走出信息化、数字化的第一步,成为了甘孜县网络、宽带全覆盖的第一村。活动现场活动中,甘孜县电信工作人员介绍,“数字乡村电视台”除了正常观影,还具有智慧党建、政务公开、乡村广播、平安乡镇、党政廉政、招工信息和三农服务等功能,并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实现点餐式的定制化服务。乡村信息通村路让信息化帮村民看家护院,让科技帮干部管理村务,持续缩小城乡上网差距,让觉日村的群众时刻感受甘孜发展的日新月异。觉日村支部书记仁真伍加开心地说道:“之前网络费是139元,现在连了电信网络,每个月中粮集团资助70元,自己充80元就可以了,感谢资助!安装新的宽带对我帮助很大,以前网速不是很好,现在网速很好,不仅可以看电视,还可以了解县上和镇上的相关信息,啥子都可以看、可以学。”据悉,觉日村24户信息化建设是甘孜中国电信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首个试点。打造数字乡村平台,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改变群众以往传统了解政府工作的渠道,让政府工作透明化、公开化。在当天的活动中,主办方还为觉日村村民代表发放了洗衣机、电视、手机等礼品。(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5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近日,在甘孜州理塘县曲登乡普查村举行的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仪式上,村民细穷数着分红金,一脸乐呵。和细穷一样,当天普查村157户牧民群众依次上台领取红利,个个喜笑颜开。大家纷纷表示,“集体经济好,既有分红,又有结余。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还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细穷喜领分红资金据了解,2022年,普查村勒通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栏牦牛175头,实现盈利912050元,其中60000元作为牦牛饲养员的工资,92050元作为公积金留存集体经济账户,剩余的760000元全额分红兑现给牧民群众,每户分红4840元。  脱贫不脱政策,产业惠泽民生。近年来,曲登乡普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在思想上要先行一步,发展上要先干一步,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火车头”,努力让脱贫群众富在产业上,让产业强在党旗下,稳步走好脱贫后的共同富裕路。 “下一步,我们村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村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普查村党支部书记曲扎表示。(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5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这个手工皂是用当地天然有机的原材料,牦牛奶、野生香草等,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近日,在理塘县千户藏寨景区仁康古街32号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利用空余时间打零工的甲洼镇俄丁村尼玛向当地群众和游客推荐高原产的护肤品。这个有机生活馆的产品生产于甲洼镇俄丁村,是学习工商管理的藏族姑娘四郎曲珍回到家乡创办的,尼玛的母亲妹妹(藏名)等12名当地妇女,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香皂、唇膏、香水、高原果酱等。特别是牦牛奶手工皂销量持续上涨,不断接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订单,旺季每天有上千元的收入,暑期等节假日甚至有上万元的营业额,这让妹妹等干起活来越来越带劲。2022年底,妹妹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打工,多的时候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少的时候也有2000多元,加上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公益性岗位和转移性收入,一家6人家庭总收入达到68000余元,不但实现了稳定脱贫,还把乡村振兴的增收路越走越宽。同样在千户藏寨景区,“云端一叶”咖啡店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意特别好。可谁能想到房东卓玛家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采集虫草是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2018年,随着千户藏寨4A级景区的建成,卓玛把房屋以每年30000元的价格出租,房屋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屋,自己还在里面务工,每个月除了基本工资还有提成,当年就脱了贫,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理塘,吃上旅游饭的不止妹妹和卓玛。2022年“五一”期间,新都区援助理塘县的乡村振兴项目——“马背慢游理塘”正式运营,推出了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地游客的欢迎,当年实现营收211750元,带动109户村民户均增收1500余元。“明年继续实施打造星空帐篷营地项目,进一步丰富藏族文化、美食体验和观赏星空等旅游业态,不断拓展产业辐射的广度。”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说。理塘为吸引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壹占高城半程马拉松越野赛”的激情、“骑闯天路”自行车赛的新奇、“徒步穿越格聂”的野趣、“理塘赛马会”的速度等各类品牌体育活动、民俗赛事吸引了外界的目光。近年来,理塘县不断提升文旅供给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创新推进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天空之城”旅游品牌,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川西高原风光和感受康巴风情的绝佳目的地之一。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加快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2022年,累计完成接待游客16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6亿元,同比增长12.3%。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热情的人群挤满了泸定桥广场。2月7日上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厅、文化和旅游厅等 21 家省直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年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在“红色名城”甘孜州泸定县启动。现场举行了“四川省第二十三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以及首场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据介绍,2月8日至10日,演出队还将持续在雅安市、甘孜州其他8个县(市、区)开展送文化下乡巡回演出。群众排队领取免费种子。“文化列车”下基层红色名城歌舞迎新春  激昂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精彩的魔术、神奇的川剧喷火变脸……演出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负责现场演出的四川省第二十五届“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等文艺院团和单位百余名艺术骨干组成的优秀演出队伍,为泸定乡亲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我们一家人都来看热闹了,特别是娃娃觉得很精彩,很开心!”市民魏女士向记者说。    近年来,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已发展成为四川文化工作的响亮品牌和民心工程。据介绍,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集市”上市民排队领种子学技术  “我想要一袋番茄种子。”“这个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时要注意什么?”“专家,怎么我的苹果树就是管不好?”……在另一边的“四川省第二十三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现场,21家省直部门(单位)的展位一字排开,摆起科技市集,前来光顾的乡亲们络绎不绝。  兔年伊始,现场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很快便引起了群众的围观。“川白獭兔可以皮肉两用,泸定房前屋后人工草地较多,如果每家每户饲养几十上百只獭兔,可以大力促进增收致富。”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雷雄博士的介绍下,现场群众纷纷对这种新品种兔子提起了兴趣。  “今天我们一共带来了500多份蔬菜种子免费发放给大家,都是专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精心选择的。”在另一边的展位上,群众已经自发排起长队等待领取种子。现场负责人、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院长廖文菊告诉记者,学院专家还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针对牦牛常见疾病诊断与防治、苹果树常规管理、野生天麻驯化栽培等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力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中21个省级部门(单位)一共向泸定县捐赠了价值366.89万元的物资(项目),包含文化体育、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法治宣传、农资农技、生活食品等民生“大礼包”,将温暖和实惠送到乡亲们的手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8
(记者杨琦)1月27日,记者从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春节假期,甘孜州各县(市)和各旅游景区纷纷推出了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主题旅游活动,浓浓的“甘孜年味”引来八方游客。冰雪游、民俗游等文旅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据统计,春节假期,甘孜州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50224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06.33%和107.42%,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2.94%和102.23%。开展民俗活动据甘孜州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距主要客源市场较近的康定、泸定、丹巴、道孚接待游客36.92万人次,占比80.86%;纳入统计系统的47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7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4.12%,门票收入152.7万元。东部环贡嘎山旅游圈仍是全州冬春旅游的热点区域,其中环贡嘎旅游圈的泸定桥、木格措、墨石公园、甲居藏寨4个景区共接待6.96万人次,占A级景区接待总量的59.17%。同时,甘孜州还实行4A级(含)及以上旅游景区“门票买一送一”、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全域景区均执行对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三属”门票全免政策。稻城亚丁、木格措、木雅圣地、泸定桥、丹巴甲居藏寨等重点景区筹集万余张门票参加“一元购”活动。据了解,春节假日期间,进甘孜州游客以川渝自驾游为主,观光休闲游、红色教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全州各大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旅游市场繁荣活跃,拉动效应充分显现,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全州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质量投诉,全州文旅市场展现强劲复苏态势。(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29
(记者 宁蕖)近日,记者从2023年甘孜州财税工作会议上获悉,甘孜州2022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0%,2023年,甘孜州将继续制定合理科学的收支计划,坚持把钱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2023年,甘孜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49.9亿元,增长7.5%。甘孜州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财税部门将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科学的收支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收支工作。  收入方面,甘孜将完善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重点税源管控机制,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进度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等新的税收增长点作用,努力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任务。支出方面,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时效性,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全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29
(记者 宁蕖)日前,甘孜州委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在康定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甘孜将大力发展订单、定制、溯源、智慧和可视云端农业,全面推进“有机之州”成势见效。  2022年,甘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甘孜州打造“有机之州”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州有机市场主体达45家,有机产品达108个。  2023年,甘孜将坚持以差异化和小精特优为突破口,高质高效建设牦牛、藏香猪、果蔬、菌类等有机产业集群。加快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75亿元,打造皮包、皮带、牛绒、干酪素等特色产品;藏香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以上,确保生猪出栏21万头以上。  同时,甘孜要积极探索有机循环产业园新模式,评选一批机制活、质量优、效益好的涉农园区(农庄),在项目、政策上给予倾斜,促其做大做强、提升效益、助农增收;创建一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标准,新申报认定一批“两品一标”产品。  在渠道拓展方面,甘孜将建设“圣洁甘孜”有机产品营销专店,搭建“圣洁甘孜·有机之家”电商销售平台,举办“有机之州”推介会,持续扩大“亚克甘孜”“圣洁甘孜”影响力,以有机拳头塔尖产品牵引农特产品高附加值销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29
(记者 宁蕖)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25岁的村民徐晓亮至今记得爷爷尼尔业批的葬礼,不光因为当时宰杀了十七头牛羊,锣鼓鞭炮响彻天空长达几天几夜,还因为这场“白事”花费了30多万元,徐晓亮的父母因此掏空了家底。  “过去受传统习俗影响,很多家庭在红白事上花费过大,甚至因此背上债务。”近日,九龙县平安建设暨市域治理办工作人员熊慧告诉记者,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过程中,九龙县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作为重点,加强彝区红白理事管理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移风易俗的新路子。新民俗写入村规民约  破除陈规陋习,九龙县首先从村规民约入手,要求各乡镇指导下辖各村,组织村民讨论并约定节俭办事的标准。  “我们陆续把办白事宰牛不超过3头、接待亲戚不搞宰杀、不分坨坨肉等内容充实到各村村规民约中。”九龙县湾坝镇镇长李黎明说。  湾坝镇湾子村村民苏久日呷是最早响应号召的人之一。他的父亲苏久布呷病逝后,他没有按传统习俗宰杀大量牲畜给大家分肉、请人摆仪式做场面,而是在自家宽敞的院落里简单地摆灵堂、办桌席,请亲戚朋友们来坐坐。  这件事让村民乌尼日则印象很深刻。早前他母亲去世,办丧事花了一大笔钱。“那时候大家都有攀比心,排场越弄越大,花费越来越高。”乌尼日则说,现在大家约定了标准,不搞攀比、不讲排场,邻里之间还要相互监督,“感觉轻松多了。”  村民们感觉到负担减轻,也更愿意响应和配合。在“约”的形式下,新“规”逐步推开。新规程明确程序标准  不过,仅靠村规民约,并不足以抵消沿袭已久的陈规陋习。  耳朵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小平以“彩礼”举例说,过去很长时间,当地青年结婚,男方都要向女方父母送出高额彩礼,“多的甚至要三四十万元。”很多人为结婚债台高筑。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以来,耳朵村将“结婚礼金必须控制在9万元以内”等新规写进了村规民约中。但仍有一些人碍于“面子”“排场”等,付出高额彩礼。  为了建立健全章程,九龙县市治办、县民政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规范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制定出台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全县16个乡镇61个行政村4个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了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彩礼限高标准。  为保证新规顺利执行,九龙县还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我们把每个村的执行情况与所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对带头不收彩礼的家庭,村理事会都会给予表彰。”熊慧说,开展红白理事管理机制创新以来,大家对不良风气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了清醒的认识,村民精神状态明显改观,也为当地进一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好了基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29
(记者 宁蕖)春节期间,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新山沟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兰亮清不时打开手机,远程查看位于养殖区外一座高山上的水源地情况。  “水源安全关系着养殖场所有牦牛的安全,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兰亮清说,往年春节放假后,他只能自己徒步去水源地查看情况,“自从养殖区和水源地全部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之后,我也能安心回家过年了。”  变化,得益于数字甘孜建设持续推进。  2021年,甘孜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数字赋能,形成发展新支撑”,数字甘孜建设逐步加快。今年甘孜州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甘孜建设做了进一步谋划,提出加快构建“1+5+1”数字甘孜体系,“让政府决策更科学、城乡管理更精细、群众办事更方便”,为甘孜州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发展动能。道孚县松林口山头上的铁塔。做好铁塔位置、台户关系等基础数据的收集核对,是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全环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洛绒尼玛 摄(资料图片)聚合点滴数据汇成汪洋,支撑“能源云”体系  1000多座铁塔、1000余个变压器及其对应的 1000 多根电杆和3500多个户表——对国网甘孜供电公司下属乌拉溪供电服务站站长郑朝君来说,这是一组烂熟于心的数据。他告诉记者,去年中的4个月时间里,这6500多个点位在他的手机地图上“织”出了一张细细密密的轨迹网络。  2022年3月22日,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州内各能源企业共同成立了以电力数据为切入点的“甘孜州能源大数据中心”,意在通过汇集能源行业数据,打造一个数据广泛汇聚、资源融通共享、服务优质高效、技术安全可靠的“能源云”体系。  按照国网甘孜供电公司所下达的任务,乌拉溪供电服务站要把自己管区内这6500多个点位的坐标、台户关系等信息精准地收集核对后提交,作为中心基础数据的一部分。这些基础数据将支撑“甘孜州能源大数据中心”进行庞大的运算,运算结果则将形成一份份大数据产品,为政府决策、城乡管理、服务群众等提供有力支撑,为“数字甘孜”蓝图点亮能源坐标。  这些点位有的在乡野,有的在密林,甚至有一部分地处高山中,大部分都只有靠步行。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不到8点,郑朝君就和5个同事一起搭乘工程车出发。“每到一个片区就放下一个人,接下来的路就得走着去。”郑朝君告诉记者,每天他们手机记下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被飞石击中或掉下山崖的危险。”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乌拉溪供电服务站顺利完成任务,将精准的数据汇入“数字甘孜”中。求索关注每头牦牛生长,探路“农牧一体化”  智能监控设备并不是九龙县在牦牛产业方面推出的唯一“秘密武器”。在九龙县不少牦牛专合社,牦牛的脖子上都戴着一个项圈,用来收集牦牛的生命体征、坐标位置、防疫情况等信息。  “我们准备把项圈改成物联网耳标。”日前,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永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他们发现“在九龙高山峡谷的环境中项圈很容易遗失。”  求索,贯穿在整个“九龙农牧一体化平台项目”的建设中。  2022年8月,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九龙县以牦牛产业为切入点启动了该项目。“我们的切入点就是把全县牦牛数清。”杨永建说。  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目标实际上并不容易实现。集群分散,是九龙县牦牛产业的显著特点。全县面积6770平方公里,山高平地少,各乡镇牦牛存栏量从几十头到上万头不等,很难有效统计。为此,项目设计了“数据归集系统”,从牦牛养殖基地的数量到各家各户有多少头牦牛,再到各年龄段牦牛的头数等信息,都被归类和统计。  “等牦牛都装上物联网耳标,就能更好地监测数据,帮助农户掌握更准确的个体牦牛生长状态。”杨永建举例说,未来,兰亮清不仅将告别“水源焦虑”,还能通过智能设备随时掌握每一头牦牛的坐标位置、身体状况、免疫计划等数据。  杨永建说,未来,“九龙农牧一体化平台项目”项目还将围绕花椒、高原茶等共5个产业建立数字化服务,使数字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气象预测预警、病虫害预防、产能预测、决策分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九龙县数字农牧业改革,打造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创新助力农特产品输出,高原建起“云仓”  虽然对直播带货已经轻车熟路,但理塘县“高原上云仓”项目负责人叶本银仍然记得,2020年11月项目团队首次尝试在私域渠道以内购形式直播带货的场景,“当时,我们请的两位本地主播现场唱了一首《云上理塘》,热情豪迈的歌声感染了很多粉丝。”  “那次创新尝试,为我们后续直播提供了更多宝贵经验。”叶本银说。  创新,一直为理塘县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澎湃动能。  “高原上云仓”项目是理塘县和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理塘工作队链接专业资源建立的一个平台项目,专注解决高原地区农特产品输出所面临的输出成本高、发货周期长等问题。项目依托理塘县高原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在成都设立前置仓,逐步打通国道318、317沿线物流,为理塘县农特产品“出山”找出路。  “入驻企业快递费用较之前下降60%以上。”叶本银说,“高原上云仓”截至2022年底已发货订单15.4万单,推动了高原农特产品以及优质农资产品集散销售,实现了构建跨区域互利共赢产业生态的新突破。  “数字甘孜”的建设正往纵深拓展。根据2023年工作计划,未来,甘孜州将按照“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场景应用建设先行、服务公众的场景应用建设先行、服务决策的场景应用建设先行、行业综合应用场景应用建设先行”的原则,加快推进“数字甘孜”各项场景应用建设,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信息化大数据综合网络平台,布局资源共享局面。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29
(李文伟 记者 杨琦)1月18日,记者从浙江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处获悉,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金华市福泰隆柒柒柒商贸有限公司消费帮扶丹巴县藏香猪、羊肚菌、荞麦面等商品共计480余万元,极大地解决了丹巴县农产品市场销售问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新年消费帮扶“开门红”。采购丹巴县农特产品据了解,金华市福泰隆柒柒柒商贸有限公司是金华市本土最大的商贸企业,经营门店有22家,年销售额达到5亿多元,在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的积极招引下,于2022年12月在丹巴县成立落地公司,专门负责采购丹巴县乃至四川省的农特产品销往浙江金华,积极推动消费帮扶工作,有效解决丹巴农特产品的长期销售渠道,促进种植户及经营户增加收入,达到对口支援的最大效益。(图片由浙江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9
(何晓红 杨琦)“今年道孚消费帮扶礼包已经如期而至,预计这周会给大家发放哈……”1月9日,浙江婺城区环城二小工会专职副主席宋绣红在教师群里发了一个通知,老师们纷纷在群里回应道:“去年尝过的道孚特色农副产品,终于来了!”“帮扶礼包”运往浙江婺城区据悉,道孚县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知名度也不高,使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藏在深闺人不识”。为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助力对口支援地区乡村振兴,自2021年底开始,婺城区总工会就积极与婺城区对口办、婺城区经济商务局合作,引导鼓励全区各级工会组织踊跃采购道孚县农副产品,援派道孚县工作分队更是“严把入口关”,精挑细选道孚特色农产品,打造最具道孚特色的“帮扶礼包”。道孚县农特产品今年,是婺城区结对消费帮扶道孚县的第二年。1月7日,道孚县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单孜和同事们,一大早就忙着将道孚菜籽油、野生菌、黑木耳、根雀红等农特产品上货装车。第一批近3000份爱心消费帮扶物资,在正方米法、金农好好两个平台的帮助下快速运抵浙江婺城。“今年和去年不一样,购置的农副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原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浙江天下正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方米法)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婺城区已有16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道孚县消费帮扶礼包共计9000余份,使用工会经费540余万元。除已送达的3000份礼包外,其余礼包也将于本周内从道孚包车送达婺城。下一步,婺城区将继续深化与道孚县相关农产品的业务合作,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参与消费帮扶,帮助道孚群众解决农副产品产销信息不畅、产销不协调、农产品销售难等实际困难,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帮助道孚农副产品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和销售市场,在“对口支援”中彰显婺城的责任和担当。(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11
(叶强平 记者  杨琦)1月5日,地处高寒牧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早已冰雪覆盖,天寒地冻,气温已达零下十多度。但在该县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玛吉阿米花园农庄58个大棚里,40名务工农牧民有的忙着采摘小番茄,有的整理正在挂果的西瓜、无花果、青椒、四季豆等果蔬,为换季作准备;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80亩、60个大棚的草莓进入采摘期,每天采摘1000多斤的草莓通过冷链运输卖到成都、上海、广州等地。理塘县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而在5年前,新鲜果蔬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高高原还是“奢侈品”,而如今“极地果蔬”已在内地及沿海打响品牌,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好路子,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园区 ——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理塘县,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外加地里石头多,翻耕、碎土、捡石等工作难度大,冬季持续时间长,普通农作物的生存条件十分脆弱。零散零星、单打独斗,理塘县蔬菜种植经过多年的“小打小闹”,但始终不见起色。2017年3月9日,理塘县成立了甘孜州首个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园区由甲洼田园综合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圣地农庄原种示范基地等组成,引进龙头企业,改变传统的靠天种植模式,理塘蔬菜种植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现代化标准的大棚,并从山东引进了温带瓜果蔬菜的现代化种植技术。“棚里温度最高30℃,最低9℃,非常适宜水果、蔬菜生长。”在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蔬菜大棚里,技术员刘振国介绍道,像小番茄一年可收获两季,一个大棚就能产出1万多斤。村民在大棚采摘草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濯桑万亩生态萝卜种植基地,现代化、高科技的种植机械开上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种、整地,一次性机械化全搞定的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漫步在园区里,处处可见现代农业的“黑科技”:果蔬种植、采收、清洗已实现全产业链机械化;播种车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援建的一套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种植情况。集成创新推广了一批“种养循环、绿色有机、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新技术。目前,理塘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白萝卜、草莓、香菇等20余个品种,9万余亩“极地果蔬”产业带在G227沿线分布,绵延10余公里。园区主产的高原萝卜、小番茄、木耳香菇总产量达6万多吨,综合产值1.5亿元。园区推广的农业服务集成商模式入选“2017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推荐名单;2020年园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以汉戈花村、双创中心、圣地农庄为核心区的藏巴拉花海景区已成功创建为4A级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旅游景区。2021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树品牌—— “极地果蔬”直供粤港澳高海拔气候、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这让理塘县康藏阳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帆在“天空之城”看到希望。极地果蔬直供粤港澳杨帆率领团队开始探索种植各种蔬菜水果。2017年以来,公司相继完成了基地全年气象数据的收集,试验示范种植土豆原种50亩、萝卜50亩、大棚水果番茄有机栽培15亩、大棚草莓试种7亩等,还完成了莴笋、西兰花、松花菜的漂浮育苗。各品种的有机栽培,均获得成功。园区种出的小番茄让顾客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白萝卜因甜度高不愁销。“现在我们这里种出的白萝卜、小番茄、水果黄瓜等‘极地果蔬’,不仅能满足本地群众的需求,还远销内地城市和港澳。”甲洼镇党委副书记刘继伟骄傲地说。2017年9月,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成为供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备案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直供香港试点蔬菜基地。其中2367亩为出口备案生产基地。2018年,川菜直供港澳1500吨中,70%都是来自这里。理塘县“极地果蔬”亮相CCTV2财经频道直播。在首届四川扶贫产品暨特色优势农产品北京产销推介活动上,“极地果蔬”成了川货新名片,现场签约订单650万元。园区小番茄喜获丰收白萝卜年产量5万吨,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原小番茄、西瓜、夏草莓年产量120万斤,通过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销售公司进入成都、广州、珠海等地高端市场,累计实现农业产值约20000万元。清晨采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西菜东送”2020年实现了。 理塘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果蔬”产业,“极地果蔬”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认证“理塘香菇、木耳”2个绿色农产品。100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块化冬暖大棚、600吨标准化蔬菜冷链库,种植有果蔬8300亩,产量8100万斤,产值6880万元,已具备将产品整合到全国的能力,成为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促增收—— 建立“四合一”收入新机制“能有这样的好事,全靠县上‘四个一’推进的产业扶持路径。”甲洼镇下依村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装运蔬菜的原贫困户格乃陆多说,他不但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还是村集体经济的股民。格乃陆多口中所说的“四个一”,指理塘县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为加强脱贫后产业支撑,继续以“四个一”的路径谋划和实施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即建立“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建立一个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已建立了20余个集体产业示范点。   园区机械化耕作今年38岁的降央是濯桑乡汉戈村的“上门女婿”,曾因家庭负担重、收入低等被纳入贫困户。2018年开始,降央进入理塘县就业帮扶基地(康藏阳光公司)。最初的工作是萝卜采收工,关键是能照顾家庭。降央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很快从采收部门调岗到农机驾驶部,也从以小时结算的临时工变成了固定工,月工资达到4500元,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降央在康藏阳光公司的农机驾驶部可以独当一面,并成为产季的固定驾驶员之一。“以前,种地够自己吃就不管了,如今土地流转给公司又有收益,在理塘‘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务工,每月有4000元,还可以休息三天。”木拉镇乃沙村民拥珍高兴地说。“土地流转+设施大棚承租”,乃沙村和曲呷村每年共有固定收益34.342万元,还满足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需求。理塘蔬菜保供基地采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村集体+农牧民群众”的帮扶模式,助农稳定增收。村民在园区务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理塘县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返租倒包“四合一”收入新机制,年收益达1363万元,带动1463户7304人直接受益。目前,园区流转农户耕地(草地)9.2万亩,每年租金达330多万元。龙头企业固定用工120人,人均年收入达2.67万元;季节性用工3万人次,年综合收益达620万元。31户种植大户进行返租倒包,户均年收入5.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9个原贫困村加入飞地产业,年收益252万元。(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6
(记者 杨琦 文/图)1月4日,记者从甘孜州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获悉,2023年甘孜州主要预期目标已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总量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8%以内。甘孜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现场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甘孜州将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聚力打造文旅之州、倾力打造能源之州、全力打造有机之州。——聚力打造文旅之州。今年,甘孜州将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发展文旅产业,建景区、精线路、搞服务、治环境、强文化,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稻城亚丁交旅融合示范区、实施交通项目6个。加快建设稻城天文考古公园和“全域博物馆之州”,提档升级稻城亚丁景区,完成亚丁村世界级历史文旅村寨打造。规划建设天龙湖景区,推进木格措5A景区创建,玉隆拉措景区开园营业。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名镇。打造《永远跟党走》系列精品剧目、以稻城亚丁为主题的文艺文学作品、以贡嘎艺术节为龙头的节会品牌。力争今年全年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1亿元。游客游览理塘县雪山草地——倾力打造能源之州。今年,甘孜州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电站、拓通道、强应用,完成清洁能源和电网建设投资19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叶巴滩、道孚抽水蓄能和昌波、牙根一级等电站,全力建设两河口抽水蓄能和孟底沟、旭龙、硬梁包、拉哇、巴塘水电站及435万千瓦光伏电站,加快推进岗托、楞古、牙根二级水电站前期工作,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万千瓦。同时,加快推动川渝环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规划布局甘孜至川南、甘孜北至阿坝1000千伏等特高压和色达、稻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推进飞地园区建设发展,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乡城县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投产发电——全力打造有机之州。今年,甘孜州将坚持以有机之州统揽特色农牧产业发展,育主体、立机制、见效益,高质高效建设牦牛、藏香猪、果蔬、菌类等有机产业集群。以差异化和小精特优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定制、溯源、智慧和可视云端农业,以有机拳头塔尖产品牵引农特产品高附加值销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推行“田长制”,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粮食产量23万吨以上,打造更高水平“高原粮仓”。建设“三江六带”产业带70万亩。投入3.75亿元,实施牦牛产业集群项目20个,新改建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精细打造皮包、皮带、牛绒、干酪素等特色产品。投资1.88亿元,实施藏香猪产业项目43个,生猪出栏21万头,做大香巴拉藏香猪品牌。康定红苹果同时,积极探索有机循环产业园新模式,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3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7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3个,研究制定地方标准5个,评选涉农园区(农庄)5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新申报认定“两品一标”10个。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5
(叶强平 记者 杨琦)“2022年,理塘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9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32亿元,同比增长11.4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325元,同比增长6.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4829元,同比增长5.7%……”近日,在理塘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四郎曲批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谈道。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四郎曲批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以来,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防控形势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发展三重压力,理塘县用这组数据证明该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文旅”融合引游客地处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的理塘县,不光有“绿水青山”,还有浓郁藏地特色的人文环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对此,该县优先发展以“天空之城理塘”为公共品牌的文化旅游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理塘县累计投入1.3亿元建设“码上理塘”数字文旅、扎嘎圣山景区提档升级等项目,理塘县入围“中国网红城市”榜单。年内成功创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个天府旅游名村(汉戈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车马村),黄正清将军故居、向阳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成功申报“理塘藏戏”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品,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理塘段项目12个,理塘牛羊皮手工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勒通锅庄》代表甘孜州参加四川省第三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并获二等奖。“塘塘文化平台”成果丰硕。理塘县藏巴拉花海游人如织今年“五一”期间,成都新都区援助理塘县的乡村振兴项目——“马背慢游理塘”正式运营,在高城镇德西一村,推出了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更进一步拓展了旅游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助力当地农牧民群众实现增收。逛博物馆群落、跳欢快的锅庄、观看歌舞演出……在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地游客的欢迎。“这次来到理塘,穿上藏装骑马体验过后,有了一种本地人的感觉。想继续在这里多玩几天,好好地体验一番本地藏族居民的生活。”武汉游客杨艳说。“从今年5月1日正式运营到10月8日,‘马背慢游理塘’项目共营收211750元,实现纯利润168828元,单日最高营业额达6380元,带动109户村民户均增收1500余元。”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说。位于G227旁,地处理塘到稻城亚丁必经之路上的甲洼镇卡娘村“康岭·咖娘”民宿,是今年5月才开业的藏式精品民宿,在原有的5栋藏式民居基础上改建而成,采用政府投资建设、专业公司运营、村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运行,并整合周边资源,打造成为集餐饮、美食、住宿、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如今已成为理塘县一个小有名气的打卡地。2022年,理塘县全年累计完成接待游客16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6亿元,同比增长12.3%。“绿色”园区促增收高海拔气候、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光照,也造就了理塘县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今年,理塘县加快发展以“理塘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的高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立足“县建园区、乡抓基地、村育示范户”发展思路,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善构建“两带六园八基地”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极地果蔬”“天空牧场”等农产品区域品牌,积极推进“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理塘县成为进入全省推荐的十个第一批国家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主体之一。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在理塘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以“一园多区、种养循环、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规模养殖勒通牦牛,打造牦牛优势产业特色集群,成功申报州级现代农业园区。“极地果蔬、理塘牦牛”两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蔬菜园区进入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创建主体,全国首个有机藏香菇盒马村在甲洼镇揭牌,“川藏铁路”蔬菜保供基地初步成形。    聚焦“亚克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理塘县投入6000万元推动“三基地一平台”建设,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落地理塘,全产业链创建牦牛现代农业园区成为“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金秋十月,海拔4000米的理塘县现代农业园区,一车车白萝卜、小番茄、香菇、木耳和牦牛肉等高原优质农产品,装车运往内地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和成都、粤港澳地区。在理塘县甲洼镇球盖菇基地,已建设占地270亩的温室大棚420个,这里的菌菇类产品经采摘、简单的分拣包装后,全部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今年预计球盖菇产量将达到20万公斤,羊肚菌产量达3万公斤,预计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今年,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草莓种植基地进一步加大投入。现目前38个大棚每天可以出产500公斤左右的草莓,当天都会经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24小时即可送到消费者手中,预计今年草莓的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理塘县牦牛产业园区牦牛园区所在的核心区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牧民呷洛,通过参与牦牛园区草地流转、入股分红、带动牲畜出栏等多重收益实现了增收致富。园区辐射带动区的曲登乡额合村牧户白玛曲珍,园区建立前人均收入7480元,通过园区龙头企业对牲畜出栏保底价收购后人均收入达到10846元,增长了45%。 木拉镇乃沙园区成功变身蔬菜基地,并实现了从种植基地到消费市场再到群众餐桌的链条式发展,产值3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6000余人次,发放工资79.3万余元,实现户均增收1.2万余元。目前,园区已带动理塘全县14个乡镇2639户13045人增收,年总收益达169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6403元,人均增收1295元。“绿色”商贸活市场国道318、227线,呈十字交叉途经康南中心——理塘,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抓住川藏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机遇,提前谋划建设陆空物流港,加快发展以“州域陆空物流港”为目标的现代商贸服务业。落实落地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目标,加快物流“外连内畅”提档升级,与中国邮政等各大物流集团合作,完成物流联盟组建,成功申报康南陆空物流港中央涉藏项目,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塘塘合作·媒好未来”共享网红直播空间并投入运营,启动塘塘数字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在新都区建成高原云仓,成为理塘农特产品的前置仓。11月24日,由交通银行发起的“乡村有好物,交行助振兴”专场直播首秀交出满意答卷:1.5小时、7279观看人次、12.3万元销售额。这场直播也是交通银行通过扶持理塘本土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的一种全新尝试。康南中心——理塘县同时,持续在成都、杭州等地开设理塘农特产品展销体验店,销售理塘品牌特色农特产品,110余种理塘农特产品在京东超市等网上平台销售。今年以来,理塘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已达8000余万元,商贸流通持续活跃。完成新都—理塘高原上·云仓项目建设,降低物流成本,项目以直播带货、话题营销、新零售为主要方式,已拥有近4万会员和近300万访问量,可实现每月100万单的吞吐量;引进重庆本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总投资620万元的塘塘数字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建立内贸、外贸销售、人才孵化、建设云仓等一整套供应链体系,输出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带动理塘数字经济产业聚集,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成甘孜州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数字化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高高原果蔬深加工厂、高城鹏飞高高原牦牛肉干精深加工提档升级产业链建成完善,康南陆空物流港一期项目全面铺开,改造提升主城区商业中心,提档升级新区商业副中心和物流“外连内畅”,全面搭建集文化旅游产业、农特产品等版块为一体的商贸平台,网红经济、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和体验经济等融合发展。下一步,理塘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理塘的重要任务。在旅游上,打造微博物馆群、非遗体验群、文化精品业态群,全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在农牧业上,继续抓实以打造“有机之州”为牵引,以“一园三区”为发展布局的现代农业园区扩面提质,努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高高原生态现代农牧业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商贸服务业上,推动建设南亚商贸城,加快打造商贸物流基地,努力把理塘建成康南区域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中共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9
(张莹 记者 兰珍)“乡镇要统筹好所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力量,建立因需因时培训制度,健全社会治安联防……”近日,成都市青羊区挂职得荣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的李希超来到得荣县奔都乡俄木学村综治中心、古学乡德则村“树下协商”点位等地,实地督查指导相关工作。  得荣县辖区面积2916平方公里,辖4镇6乡,常住人口约2.4万人。因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基层治理长期面临多种困难。如何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成都市青羊区对口帮扶得荣工作队情系得荣,持续加力探索。走访更深入 建立本地化乡村治理体系  “要把工作干好,就得熟悉地理环境、社情民意和工作现状,摸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瓶颈’。”对口帮扶之初,帮扶工作队快速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得荣历史、地理、风俗习惯,队员的足迹踏遍了全县10个乡镇103个村(社区),对基层社会治理实地走访调研。  “我们用2个月时间掌握了第一手工作资料,前后50余次组织各乡(镇)、村(社区)、县级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座谈会、协调部署会,梳理有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撰写《得荣县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情况和建议》《得荣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得荣县‘雪亮工程’建设情况》等10余篇基层社会治理调研报告。”李希超介绍。  这样的深入走访策略,还被运用在“4·15”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日、“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把握契机,帮扶工作队联合得荣县政法系统各单位,组织专业法律工作者走进机关、学校、村(社区),以现场宣讲、以案释法、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法治宣传,助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得荣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更“智慧” 打造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  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高效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帮扶工作队结合得荣实际,借鉴青羊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经验做法,在得荣县瓦卡镇和奔都乡打造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示范点,并在全县范围推广。  以奔都乡为例。该乡面积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1600余人。为解决人口居住分散带来的治理困难,奔都乡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建立了市域治理现代化智能管理网站,打造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我们设立了‘码’上知村情、‘码’上学理论、‘码’上办实事、‘码’上微治理四大模块,建立‘线上说’的微治理专栏,收集受理矛盾纠纷、信访、安全隐患和群众困难,及时调处、解决。”奔都乡政法委员斯朗降村表示,2021年以来,奔都乡构建起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  近年来,青羊区援建得荣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项目5个,项目资金近200万元,派出帮扶干部4批4人次,培训或跟班培养人才上百人。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得荣县推动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规范建成114个三级综治中心,“智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9
(张莹 记者 兰珍)近日,记者从泸定县教育和体育局获悉,泸定县探索集中办学,优化校园布局调整,目前已完成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冷碛镇红樱桃小学和冷碛镇中心小学校四至六年级的撤并工作,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顺利开办,正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加速全县各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推进民生保障,泸定县紧扣“建设泸定攻坚年、重塑泸定促改年、幸福泸定保障年”的工作要求,教育医疗就业多方面发力,落实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来,泸定县建立6岁至16岁学生四级台账,明确各方职责,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此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走特色化办学路子,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同时,今年泸定县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投资4500万元,开展县人民医院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完成卒中、胸痛“双中心”和智慧医院建设等;配齐配强医疗设施设备,持续为全县8.35万名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2921户脱贫户和560户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100%。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泸定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机制,联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成都市蒲江县两地人社部门,通过互动互享互助就业工作法,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已经推送省内外岗位上万个,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15场次,开展培训1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78名。同时,多措并举向县内各类市场主体宣传助企纾困政策,仅稳岗补贴一项就惠及县内176户企业,为企业补贴近100万元,实现稳定就业2000余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9
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欣忆(图片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12月29日,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两河口混蓄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两河口混蓄电站位于甘孜州雅江县,依托四川省内最大的水库——两河口水电站水库为上库,下游衔接梯级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水库为下库,扩建可逆式机组,形成两河口混蓄电站,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砻江公司”)在雅砻江中游开发建设。  这个项目将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带来什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库。以两河口水电站为中心构建水风光蓄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据初步测算,两河口周边新能源富集,风能、光伏资源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但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两河口水电站可为350万千瓦左右的风光等新能源提供调节。凭借抽蓄电站独特的抽水、发电能力,装机120万千瓦的两河口混蓄电站,能够进一步与周边风电、光伏电站的发电特性互补,配套消纳相当于自身装机规模3倍的新能源。通过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两河口混蓄电站和两河口水电站能将700万千瓦左右随机波动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利用已有水电外送通道实现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打捆送出和跨区域消纳,带动和促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清洁能源协同集中开发。  两河口混蓄电站的开工建设,为构建以两河口水电站为中心的水风光蓄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对水风光蓄一体化综合开发具有示范效应,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积极探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模式。  根据规划研究,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总规模超1亿千瓦,其中水电约300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超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超100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  为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集团”)和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国投集团控股的雅砻江公司,在国家授权全面负责雅砻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流域水能资源、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两个“四阶段”战略,积极探索水风光蓄互补开发模式,全力推进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以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腊巴山风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雅砻江公司加快推进流域水风光资源协同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基地从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作为四川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雅砻江公司绿色清洁能源已投产装机近2000万千瓦,在建电站装机近600万千瓦。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能超28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8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3亿吨。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效果图。打造标志性工程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重大装备设计制造创新发展  两河口混蓄电站的上库——两河口水库水位消落深度大,水头变幅达到80米,水泵水轮机在低水头工况时更难保证稳定性能,机组设计、制造难度也就更高。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成熟项目经验,两河口混蓄电站机组选型设计难度为世界之最。  为保证两河口混蓄电站机组选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可行,雅砻江公司联合设计院、设备制造厂以及国内专家开展研究论证,努力突破技术限制,积极开展技术先进、性能更稳定的定速宽幅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使机组稳定运行实现最大水头范围覆盖,进一步推进世界抽蓄机组技术发展。  两河口混蓄电站超宽水头变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后续机组的成功研发应用,将实现我国首台(套)超宽水头变幅大容量抽蓄机组技术落地,创造新的行业纪录。同时,也将节约两河口混蓄电站项目工程造价3.5亿元,有效提升机组运维经济性,为其他宽变幅抽水蓄能电站提供借鉴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发展。  两河口混蓄电站如何与水电项目及新能源项目更好地匹配,充分发挥效力?面临的难题亟须国内技术咨询单位和专家团队攻关。雅砻江公司勇于创新,通过打造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施工监理“一体化”管理,为两河口混蓄电站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保驾护航。通过公开招标优选,选择了我国第一个实施抽水蓄能项目的勘察设计,也是承担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勘察设计的单位承担全过程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监理服务工作,保障了项目的技术经济先进性和可靠性。  全过程技术咨询和经济咨询服务能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减少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投入和管理投入。通过全过程咨询,可以有效实现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建各方的紧密联系,实现工程全方位科学管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对工程项目高质高效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雅砻江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在两河口等大型水电项目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抽水蓄能和新能源的一体化开发,通过项目、产业、经济的“点线面”协同发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两河口混蓄电站的开工建设,将使民族地区财政收入得到显著增长,有力带动当地建材、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第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形成重要的经济辐射点。两河口混蓄电站总投资约85亿元,每年带动就业约3000人,投产发电后每年还可继续贡献税费超1.3亿元,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祁宁春表示,两河口混蓄电站的开工建设是雅砻江公司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支撑的重要举措。两河口混蓄电站将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水风光蓄互补开发”,对促进新能源消纳,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示范效应。在项目建设中,雅砻江公司将着力构建两河口混蓄电站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质量达标创优、安全标准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进度综合管控等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努力实现各项管理目标最优。同时,雅砻江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凭借“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多能互补优势显著、调节能力优越、基础条件坚实等优势,坚定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不断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国家能源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付刚峰表示,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规模大、资源条件优越,对于国投集团高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投集团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对绿色低碳经济领域的战略支撑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期示范”原则,流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推动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全力推进雅砻江全流域清洁能源开发,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奉献更多的清洁能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在推进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的过程中,国投集团将坚持负责任投资,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以投资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好大工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使民族地区既守得住绿水青山,又留得住金山银山,接续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