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艳秋 记者 杨琦)谷雨至,春耕忙。眼下正值高原春耕春种好时节,连日来,道孚县积极抢抓农时,做好春耕生产工作。耙田犁地、育苗播种、除草施肥……高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奏出动人的春耕春种“交响曲”。机械化耕作在道孚县美德高原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一台深耕犁、三台旋耕机以及五台撒种机在泰宁镇9000余亩的地里有序作业。“泰宁镇从去年11月便开始筹备今年的产业规划,今年全镇油菜种植9341.32亩,预计群众增收达850万元,人均务工收入可提高1300元以上,4月初已完成第一轮耕种、施肥和压前除草工作。”泰宁镇镇长青永涛介绍道。据了解,道孚县美德高原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园区管委会+企业+农户”管理模式,统一标准、统一用工、统一规划,形成建、管、招商、运营职能配置,在泰宁镇街村农业合作社建立试验基地,带领群众探索自种自销致富道路。园区管委会与企业共同搭建劳务数据库,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保障用工需求。目前,园区现已与道孚县人社局共同培育600余名务工人员,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和用工质量。泰宁镇先锋村深耕犁驾驶员何兵强表示,以前没有接触科技种植时,人工耕地费时又费力,现在园区配备深耕犁后种植时间大幅度缩小,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同时,在道孚县油菜马铃薯品比实验种植基地,道孚县三名高级农艺师正在给村民讲解播种要点,“地膜油菜点播每窝播种5—8粒,马铃薯条播窝距15厘米,行距45厘米……”“目前,全县扎坝片区、瓦日片区、鲜水镇等乡镇均已完成春耕播种,部分乡镇因气候、土地原因延后,但也将在28日前完成春耕播种。今年预计播种土豆13000亩、油菜16000亩、青稞40000亩等,现已完成任务数的三分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各乡镇完成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全县如期完成今年春耕任务。”道孚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种子站站长张世萍表示。 (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3
(记者 宁蕖)不久前,甘孜州首个牦牛产品精深加工中心落户理塘县,标志着甘孜州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再次落下关键棋子。  甘孜州是牦牛资源大州,2021年底,全州牦牛存栏172.52万头,占全国的11.5%、全省的41.07%,还有着包括“九龙牦牛”在内的诸多珍稀优良牦牛品种。  虽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当地牦牛产业集群发展也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制约,面临养殖规模小而散、生产加工企业量小质弱等发展难题。  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2022年,甘孜州启动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为思路,布局关键环节,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编制新标准体系编“家谱”,让养殖规范化  4月10日,甘孜州农牧农村局牦牛集群工作专班办公室,高级畜牧师郭键拿出一本“宝典”——《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资料汇编》。  翻开“宝典”,首个章节就是关于“九龙牦牛”的。“这是我们联合西南民大的专家教授,给‘九龙牦牛’编制的系谱档案,把‘九龙牦牛’祖孙三代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指标搞清楚,相当于给它们编制一个‘家谱’。”  在过去的分散养殖过程中,牦牛长期自群繁殖,生产性能会逐步下降。“系谱档案可以更好地筛选优秀基因,分析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郭键说。  不仅如此,在这本汇编手册中,还涵盖了“牦牛标准化育肥场布局以及圈舍建设规范”“牦牛屠宰检疫操作技术规程”“牦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19个标准化规范。  “比如我们想和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就需要保障肉源质量和数量的稳定。但甘孜各个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按传统方法粗放养殖的话,康定、九龙等地的牦牛3年就能出栏,而石渠县的要6年才能出栏。”郭键说,将原本放养的牦牛用“半舍饲”的方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喂养,就能保证各地牦牛的出栏时间统一,肉源也就稳定了。  根据规划,2023年内,甘孜州还会新编制5个牦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饲养、屠宰、加工等方面。打造消费新场景“无行李”,让游玩更轻松  4月13日,位于康定市沿河西路的甘孜原产地旗舰店内,来自北京的游客刘女士选购了牦牛奶和风干牦牛肉等一大堆产品,“我试吃了感觉味道很好,想给亲戚朋友也带点尝尝。”  和以往游客“大包小包”采购土特产的场景不同,旗舰店内,游客既能“满载而归”,又能“轻装而回”。  “我们在店内设置了迷你菜鸟驿站,让游客采购了产品后可以直接在店内打包寄出。如果采购量比较大,还可以直接在店内选好产品后,由我们的青白江前置仓代发,让游客实现‘无行李’采购土特产,轻装游玩。”甘孜州新业态基地运营总监唐森告诉记者。  依托现代物流打造消费新场景,是甘孜州助力牦牛产品“出山”的探索之一。  “我们整合了来自州内9个县(市)的牦牛产品,在店内进行综合展示和一站式的购物。”唐森说,在展示和销售的同时,店内还借着“亚克甘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将原本分散销售的产品冠以统一的形象,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1
(张莹 记者 宁蕖)4月17日上午,泸定县得妥镇繁荣码头,30余名紫雅场村村民搭上了返村备耕的渡船。  2022年9月5日,泸定突发6.8级地震。受地震影响,紫雅场村道路全部中断,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根据灾后重建相关规划,全村群众搬到临时安置点居住。但春耕季节到来,群众都牵挂起留在“岛”上的耕地来。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会让土地闲置。”得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赵勋辉说。为保障群众春耕生产,得妥镇从3月21日起开通至原紫雅场村的水上航线。  这趟“水上大巴”航程全长约19公里,每次可运送30余人,每日“两进两出”,有序运送村民返村,开展农业生产自救。  此时,新家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得妥镇北头村安置点,施工人员正在开展场平、基础建设施工。“这个安置点占地100亩,主要安置联合、紫雅场、湾东三个村整村搬迁的群众,计划安置户数243户,安置人数为945人。”得妥镇副镇长杨波介绍。  据悉,泸定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有100个,总投资49.85亿元。截至4月10日,已完工项目5个,开工建设项目16个,79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1
看成果截至目前,赴甘孜州投资的浙江企业已实施项目5个,累计实现到位资金4500余万元看未来  甘孜新推出164个特色优势项目进行招商推介,估算投资总额249亿元  (记者 宁蕖)4月14日,2023年“浙商甘孜行”招商推介会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举行,100余名浙商代表走进甘孜寻找商机。  当天,甘孜推出164个项目,估算投资总额249亿元。四川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马群英饶有兴致地翻看“甘孜机遇清单”,“从会务的准备上,就能感觉到甘孜的热情。”  甘孜州“热情待客”,浙商代表团也是“诚意满满”。“这次‘浙商进甘孜’活动报名企业很多。我们专门选取了有投资意向和投资实力的企业前来参会。”四川省浙江商会会长、党委书记陈朝钦告诉记者。  浙甘两地的“双向奔赴”,已启程近两年。  2021年6月,浙江省开启了对口支援甘孜州工作。截至目前,赴甘孜州投资的浙江企业已实施项目5个,累计实现到位资金4500余万元。  是什么吸引浙商不远千里而来?记者跟随浙商行走甘孜,寻找答案。2月,杭州市·甘孜州互送文化巡演活动在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广场启幕。 受访者供图一个细节“让我感受到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  “用心”,是此次招商推介会给陈朝钦最深刻的印象。  “这次会议会务准备很用心,说明甘孜州对我们浙商企业的重视。”陈朝钦说,特别是会上准备的“甘孜机遇清单”,详细展示了甘孜的资源优势,“让很多企业都找到了感兴趣的方向。”  马群英和陈朝钦有同样的感受,“甘孜机遇清单”中列出的40多个文旅项目尤其吸引他,“我每年都会到甘孜旅游,对甘孜的文旅产业很感兴趣,这次来就是想看看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合作机会。”  除了“甘孜机遇清单”,此次招商推介会还有很多细节也让陈朝钦动容,“比如我们离开的那天早上,州委、州政府的几位负责人特意来送行。”陈朝钦觉得,这体现了甘孜州委、州政府对招商活动的重视,也让自己感受到甘孜州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  此外,为了让“引进来”的企业“留得住”,甘孜州还秉承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招商服务理念,安排招商专员AB岗全程跟踪服务。“这种全程跟踪服务的模式,更让我们有投资的信心。”马群英说。一条纽带“让我从不了解甘孜到爱上甘孜”  “我从小在沿海地区生活,以前对甘孜确实不太了解,但这两年,我看了不少甘孜相关的文化展演,了解到了甘孜的人文美景和丰富的资源。”迪安诊断集团西区公共事务总监蔡淑春告诉记者,这次来感受甘孜州的风土人情后,投资信心更坚定了。  蔡淑春所提到的“文化展演”,是两地为了促进交融互动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互动。浙江和甘孜一个地处东部沿海,一个身居青藏高原,两地在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上各具特色。为了增进双方了解,在招商推介会举办之前,甘孜就在杭州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走亲”活动,为杭州市民送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广泛传播康巴文化。  “文化走亲”不仅是促进交融互动、共叙山海情谊的媒介,也成为两地共谋发展的纽带。杭州市上城区自与甘孜州雅江县结对以来,在多领域积极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开通了“美丽新上城 宋韵巴蜀情”旅游专列,双向奔赴开展文旅“走亲”活动9场以上,吸引市民游客超万人次。  为促进雅江县旅游业转型提质,两地还合作设立了“上·雅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开展多期公益培训,帮助雅江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助力旅游产业复苏发展。一个目标“让独特的高原山货走向海外”  就在百余名浙商走进甘孜寻找商机的同时,康定市孔玉乡平均海拔1900米的高山之上,1000余亩土地的平整工作正在推进,这里是杭州市萧山区和康定市共同推进的“万亩高原有机茶”项目一期建设现场。  浙江开农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涂桂燕说,之前来康定考察,拿到的土壤检测报告令人欣喜——“五六百项检测指标,没有一项超标的,完全符合我们有机产品的要求。”  “吸引我们的,除了优质的土壤资源,还有甘孜独特的高原气候。”涂桂燕说,在杭州,春茶只能采摘到四月底五月初,天气转热,春茶就老了,“但在康定,恒定的低温,让春茶采摘能持续到七月。”  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了来甘投资的浙商,也带来了就业机会。“茶叶产业在种植、采摘、加工全环节都需要用工,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数百个就业机会。”孔玉乡党委副书记杨柳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孔玉乡农业产业发展,让群众端稳“增收饭碗”,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万亩茶园的建成也将为甘孜州经济发展注入“活水”。“我们公司的外贸出口量很大,原有的货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康定的万亩茶园基地建成后,大部分产品也将出口国外,让高原山货走向海外。”涂桂燕对项目的实施充满期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发兔子咯!筐筐些快点拿起来装哦!”3月31日,甘孜州短视频博主洛桑(账号名称:洛桑和小志玛)在抖音平台更新了一期视频,内容是给他生活的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村民分发种兔的过程。  作为一个拥有132.5万名粉丝的短视频博主,洛桑通过视频分享的内容,大多围绕他与家人亲友的高原乡村生活。走红后,洛桑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和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博主身份与先前积累的资金,带动乡亲们一起创收。  他们最终把目光放在养兔项目上。跟其他农业产业相比,养兔投入少、见效快。但从项目确定引进到真正落地起效,过程中还有重重困难在等待着洛桑。洛桑帮助村民安装兔笼。辗转多地毅然回乡  洛桑家所在的乃渠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龙花椒的主要产区。单一的种植生产,没能留住当地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十多年前,18岁的洛桑外出务工。  洛桑往后十年的故事,与其他外出务工者多少有些相似:辗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下过工地、进过工厂,送过外卖、做过糕点……直到有一天,洛桑有了小志玛,他的小女儿。  还要让孩子成为跟自己一样的留守儿童吗?洛桑对自己说,不可以。就这样,他选择回到家乡九龙县。  回到家乡,洛桑开始思考:短视频大热,能不能用手机,把九龙的牛羊、山货拍给其他地方的人看看?  于是,“洛桑和小志玛”这个账号做了起来。从一开始简单的分享高原风光,到有了剪辑意识后以小志玛爱吃的美食为主题开展拍摄,再到联系亲友组成团队配合拍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内容,不知不觉收获了2455.4万次点赞。  “明星来啦……”走红之后,洛桑在家乡也有了“名望”,当他带着小志玛上街,不时得到乡亲善意的“调侃”,他会咧开嘴报以略带羞涩的微笑。带动乡亲养殖肉兔  “在我们这里,找两块钱(方言,挣点小钱)很不容易。”洛桑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村民的营生不是种花椒、粮食,就是上山摘菌子、药材等山货,靠着最简单的劳作维持生计。  而养兔计划,背后藏着洛桑团队两年以上的深思熟虑。  洛桑团队特聘的养兔技术员杨玉君告诉记者,肉兔饲养周期短且高产,一只母兔1年时间可以繁殖后代35到40只,甚至比母兔自身重量多出20多倍,这是饲养其他家畜都很难相比的产量。  而且,兔舍建设投入成本不高,如果养殖规模较小,一户村民的投入可以控制在5万元以内;当地部分人家原先都有鸡鸭等牲畜圈舍,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  “养兔的工作虽然细琐但不繁重,留在家里的女性只要掌握了饲养要点,也能够承担这份工作。”在七日村村民汪凤友的家中,洛桑一边帮他把兔笼安装固定起来,一边介绍道。  另外,还可以把养兔和当地的特产九龙花椒结合起来。乃渠镇党委书记刘双全说,该镇种植花椒3000余亩,花椒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如果将肉兔制成风干兔、手撕兔等制品,可以用上本地花椒,实现双赢。从0到1“难于上青天”  洛桑团队在两年前,就开始构思肉兔养殖产业落地:提前成立公司,确认肉兔养殖加工、熟食生产销售等经营范围;与村民达成合作,村民按照统一的标准养殖肉兔,达到出栏要求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  有养兔意愿的村民,在建起自家兔舍后,可以从洛桑处领取种兔,少则20只,多则80只,押金每只200元(乃渠镇政府每只补贴50元)。村民交还4只出栏商品兔,就可以退押金。洛桑解释,这是为了防止部分村民拿到种兔后直接“杀兔吃肉”。  做村民思想工作、筛选有养殖条件的村民、帮助修建兔舍改造兔笼、选择品种并联系购买雌雄种兔……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个阶段都遇到了不同困难,即使是在省商务厅、九龙县有关部门、抖音社会责任部等多方帮助下,前期准备工作依然耗时一年多。今年3月底,洛桑团队终于将种兔发放到第一批村民手中。  七日村丁家坡组组长兰月辉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里,洛桑带着弟弟李长龙、技术员杨玉君等一起,除了完成日常视频拍摄更新,闲下来时就往村民家里跑,帮他们修兔舍、捆兔笼。一天下来一人少说固定上百个兔笼,手上都打上了血泡。  从0到1的过程中,洛桑也遇到了付出心力后,村民突然反悔、不愿再养兔的情况,他也曾想放弃。好在大部分村民都愿意相信洛桑,想跟着他把肉兔养殖产业做起来。  “兔子发下去了,这还只是艰难创业阶段。大家能不能养好,我们心里也没底。”洛桑告诉记者,这次创业,他几乎将前两年博主生涯的大部分收入都投了进去。  后续,这批毛茸茸的肉兔,能在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原“成功落户”吗?村民能育出商品兔、换回押金吗?洛桑团队带动村民发展肉兔养殖产业的模式能顺利进入后一阶段吗?四川农村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18
(叶强平 田光亮 记者 杨琦)4月12日,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为期20天的缝纫技能培训班圆满结业,45名学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其中35名学员拿到了技能资格证,10名学员拿到了合格证书。培训学员学习缝纫技术降央卓玛是扎呷村村民,生活在牧区,但因照顾年幼的孩子无法出去打工挣钱,家中的生活仅靠丈夫打工维持。一直以来,她想自己学习技能,在家门口就业来改变家庭条件,这样她既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又可以增加收入。这次举办缝纫技能培训,她特别激动,主动找到驻村干部,申请参加培训。培训课程开始,托麦老师从最基本的穿针引线、调针距线迹、踩电动踏板及压脚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示范教学,让从未接触过缝纫技艺的学员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另两位老师拿着布片、针线等工具,手把手指导学员们练习最基础的砸直线、倒针,扯紧料子,以及锁边等技能。培训期间,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动手实践,劲头十足。降央卓玛也是培训中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她给自己12岁的儿子和3岁的小女儿亲自缝纫了第一套马甲,小女儿逢人就激动地炫耀妈妈为她缝纫的小马甲。“此次培训收获良多,感谢县委、县政府,钱塘区、奔戈乡党委政府给予我们这个学习平台,感谢三位老师细心的指导,使我们这些牧民从心理上、技术上、生活上都得到了更好地改变,拥有了技能就多了一份就业渠道。” 在培训结业典礼上,降央卓玛激动地说。结业典礼上,托麦老师表示,此次培训为大家今后就业、创业都提供了良好基础,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学习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希望大家今后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家都信心满满,回家后要勤于研究,在熟练掌握技能后尽快投身到创业就业中,力争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贡献者。”萨戈村学员洛绒拉姆高兴地说。“此次培训课堂质量较高,45名学员均学会了康装、羔皮藏袍、马甲等3种藏式服饰的缝纫技巧,培训期间做成80余件成品,可对外销售的有15件,切实激发了老百姓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奔戈乡将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实现脱贫劳动力愿培尽培、需培尽培、应培尽培,帮助牧民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奔戈乡乡长洛绒泽仁说道。(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7
(德宣 记者 杨琦)近日,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曲西村举行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德格县万亩优质人工饲草基地2023年开耕仪式。为高质量推进牦牛产业发展,今年德格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康巴情集团,按照“专业化,机械化”的要求建设优质人工饲草种植基地,将分别在马尼干戈镇、阿须镇、玉隆乡集中连片种植燕麦10000亩,依靠配套完善的饲草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实现“耕、播、管、收、加、储、销”全过程生产运营,示范带动全县饲草产业发展,为全县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饲料原料保障,初步构建县域饲草“村-乡-县”三级供销体系。“对于德格县万亩优质人工饲草基地的运营管理,我们将按照高海拔、高寒地区燕麦种植的季节要求,严格执行种植程序,争取今年取得好的收益,在联农带农方面体现我们的社会价值。”开耕仪式上,四川康巴情生态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一国说道。据了解,饲草产业作为德格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减缓了过度载牧导致的草原退化、沙化和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现象,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还进一步提高了该县饲草料品质,降低了牲畜养殖成本,促进了草牧业协同发展。同时,通过“企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牧户”的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草场流转费、务工就业费、入股分红等多途径带动牧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4-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4月4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暨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在成都启动,8个国家科技特派团奔赴各地调研,其中,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石渠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常伟研究员带领专家团队,聚焦青稞、蔬菜、牦牛、中药材等产业,开展石渠县科技帮扶。  经过两日奔波,石渠县科技特派团到达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石渠县,兵分两路开展工作。  6日一早,常伟团长带一队来到石渠县邓玛现代农业园区,针对番茄、辣椒、西葫芦等蔬菜的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整枝疏果、精细育苗等种植环节,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当天下午,专家们带来了“茄果类蔬菜种植技术”“青稞种植技术培训”“蔬菜育苗技术”等专题培训,并在园区育苗场进行辣椒集约化育苗管理现场技术培训。园区和乡镇的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青稞产业组组长杨开俊研究员表示,今年计划引进、筛选、评价10个以上青稞品种,集成适合石渠县青稞栽培技术规程1套。  与此同时,牦牛产业组丁路明副教授带队,与石渠县农牧科技人员、养殖户、牦牛繁育企业人员进行牦牛养殖技术座谈。丁路明副教授围绕“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牦牛犊早期断乳技术与健康养殖”“牦牛养殖智慧化管理”“牦牛育肥关键技术”等方面作了详尽科普,并就牦牛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培训会后,专家们还到色须乡牦牛繁育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  对于当地牦牛产业的发展,丁路明建议,首先依托石渠县跨区域资源交叉利用优势,协调利用区域饲草和畜种资源,精准实施草畜平衡,开展农牧合作、区域合作,提升生产效率。其次,依托石渠太阳部落等文化传承,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品牌。  常伟表示,今年石渠团的工作要突出建专家服务平台、树立产业发展典型和抓牧民田间学校、牧家菜园建设等亮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14
(叶强平 殷洁 记者 杨琦)近日,理塘县以推进优质舒适安心旅游、提高文旅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检查、“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主题文明宣传等举措,优化全域旅游环境,维护“天空之城”的良好形象。开展旅游沿线环境整治连日来,理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公安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对辖区G318、G227旅游沿线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违规点位进行整改指导,强化国省干道旅游沿线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整治违规收费、道路沿线乱搭乱建等市场乱象,净化旅游市场发展环境;督促景区景点(含农家乐、帐篷村、旅游集体经济)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展示“理塘县旅游行业规范”和文明旅游公约,推广“微笑”服务,规范化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加强对餐饮酒店等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不得出现诱骗消费、强迫消费、欺客宰客、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同时,理塘县加强对旅行社、户外俱乐部等旅游服务组织的管理引导,对非法招揽、诱骗消费、态度恶劣等行为,将严厉查处。落实涉旅行业持证上岗工作,以多方式,分批次、分类对景区景点工作人员、餐饮住宿业服务人员等涉旅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服务技能和政策法规培训,做到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贴心服务。规范导游人员相关活动,在全县出租车行业建立“服务卡”制度,严格查处违规收费、随意喊价、拒载甩客、不使用计价器等行为。在景区景点、餐饮店、酒店、宾馆、民宿等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场所,广泛张贴公示理塘旅游投诉热线,畅通游客诉求反映渠道。整改完善景区景点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合理设置劝导员。在开展“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文明宣传活动中,理塘县还通过农牧民夜校、坝坝会、“民族团结进家庭”入户走访、青少年校园教育、新媒体平台藏汉双语倡议宣传等方式,普及旅游、交通、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全县市民文明待客、友善待客的意识,努力营造“人人服务旅游,人人都是环境”的良好氛围。(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3
(王学武 叶强平 记者 杨琦)4月10日,甘孜州理塘县2023年“高原粮仓”建设现场推进会暨乡村振兴农资发放仪式在甲洼镇举行。现场,农牧民群众欢天喜地、忙前忙后搬运700余吨农资。甲洼镇群众扎西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县委、县政府免费给我们发放春耕物资,真是太及时了!”农资发放仪式现场据悉,今年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精心选购了一批适宜当地气候、种植便捷的青稞、油菜、马铃薯良种和有机复合肥等共计700余吨放心农资,发放给16个农业乡(镇)、3007户农业户、15026名农民群众,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目标。近年来,理塘县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阶段性特征,不断加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粮食产面及产量明显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新时代更高水平“高原粮仓”建设正有力有效推进。(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1
(记者 宁蕖)掀开大棚,一种菌类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可以收菌子了!”4月6日,甘孜州丹巴县格宗镇江达村一处羊肚菌种植基地,村民李兰(化名)兴奋得要蹦起来了。  然而,几年前李兰还身在异乡谋生。丹巴县有“大渡河第一城”之称,可是,在大渡河与其支流江达河交汇的江达村,过去落后的交通条件、薄弱的产业基础等让不少村民“一走了之”。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江达村支书杨方云对村里近年来的发展感到自豪,“种羊肚菌,就是一个例子。”  正是羊肚菌等产业的兴起,让包括李兰在内的村民回到村里。从2014年到2022年,江达村的常住人口增长了两倍,人均年收入从5500元左右增长到1.4万元左右。两用种植大棚让江达村实现蔬菜、水果与羊肚菌轮种。 洛绒尼玛 摄巨变羊肚菌产业提档升级 常住人口增长两倍  巨变,从2014年左右开始。受益于各项帮扶政策,江达村的发展有了新动能:2014年,江达村次巴组通村通畅公路建成;2018年,江达村石笋沟通组路建成。道路的修建畅通了江达村和外界的联系,医疗、教育、住房等政策的实施让村民不再有后顾之忧。  产业,是支撑发展的核心力量。羊肚菌一直是该村的传统产业,但过去因为种植方式传统,缺乏先进技术,不能形成规模化种植。  “羊肚菌怕光,我们以前在黑色遮阳棚里种植。收了羊肚菌后,就种不了其他喜光蔬菜。”杨方云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口支援丹巴县的成都市成华区对江达村传统优势产业羊肚菌种植进行提档升级,新建了两用种植大棚,实现冬夏蔬菜、水果与羊肚菌轮种,每亩年增收约4000元。  顺着杨方云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排大棚整齐地“长”在路旁,“黑色大棚里面种的是羊肚菌。菌子收完后,取下遮阳膜,就在里面种海椒。”  产业不断升级,村貌持续改善,江达村的变化让李兰于2020年回到村里。如今,她和丈夫除了种羊肚菌,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养猪场,家庭年收入近10万元。  “返乡人员越来越多。”杨方云说,去年全村常住人口已达600余人,比2014年增长了两倍。江达村村民在羊肚菌种植大棚里忙碌。 洛绒尼玛 摄蓝图“靠水吃水”吃出新花样 产业融合路越走越宽  “现在,我们种羊肚菌能挣钱,在家门口打工也有一份收入。”在新修筑的河堤旁,村民孙凤芳正忙着种花,一度想离开家乡的她如今打消了这个念头,“等旅游发展起来,游客多了,我要把家里的房子改成民宿。”  孙凤芳所规划的未来,也是江达村农旅融合的一个“注脚”。  行走在江达村,记者看到,江达河不仅修筑了河堤,还将用石块垒砌阶梯式水坝,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层层跌水”的景观。眼下,江达村农旅融合的布局已初现:一条长约3公里的观光步道沿江达河而上。路旁,一株株梨树正待春风。  “这里有独特的水资源,还有别具一格的藏寨,两用大棚里还可以种植草莓。”江达村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彬介绍,以后江达村还将发展漂流、采摘等旅游项目。  对于未来,江达村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特色产业羊肚菌为支撑,发展系列农业旅游综合体,积极开发生态观光、滨水休闲度假、现代农业休闲以及康体养生运动等旅游产品,建成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美丽宜居的产销游一体羊肚菌全产业链示范区。记者手记偏远村庄不冷清  采访中,记者对江达村支书杨方云忙碌的身影印象最为深刻。4月6日,他接待了好几拨人。没想到这么偏远的村庄,也会如此“热闹”。  说起村里的发展秘诀,杨方云认为既靠政策帮扶,也靠勤劳奋斗。10年前,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江达村承包了210亩土地,办起合作社,种辣椒、茄子等蔬菜。因为不懂技术、找不到销路,合作社当年就亏损了30万元,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之后的岁月里,他和村民依靠勤劳奋斗,也受益于各项帮扶政策,做大了产业。  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促使人口回流。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将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好,产出更大效益,同时也要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  我们相信,在杨方云的带领下,江达村村民一定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11
(记者 杨琦 文/图)4月8日,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等13位专家组成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在甘孜州调研指导食用菌产业,进一步促进甘孜州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甘孜州农科所、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指导。专家组在康定市金汤乡高碉村调研指导羊肚菌产业四月的康定大渡河畔春意盎然,在金汤乡高碉村、捧塔乡新兴下村,一座座羊肚菌大棚很是惹眼。调研指导中,专家组走进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个个黑色遮光网覆盖的大棚下,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涌满整个菇棚,个个头上顶着细细的水珠,如带着露水的黑珍珠散落一地。“今年种植了18亩羊肚菌,按目前长势,预计亩产600斤鲜品没问题,加之今年鲜菇价格稳定在60元左右,亩产值将达3.6万元。现采收鲜菇1000斤,实现销售收入6万多元。”康定金松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市负责人杨晓波介绍道。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品相好,长势好,产量高,是什么新品种……”“是野生羊肚菌驯化品种,我们叫‘高原红’”在捧塔乡新兴下村羊肚菌种植大棚内,专家们与基地负责人不断交流,对甘孜州发展羊肚菌产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目前看羊肚菌长势不错,但部分大棚里出现病虫害,非常担心感染到其它大棚,不知道如何防治?还希望专家给予技术指导。”现场,面对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杨晓波不停地向各位专家请教。“土地每年都消毒杀菌了吗?连作有多长时间?喷水间隔多久……”在出现病虫害的羊肚菌大棚内,专家们仔细查看土壤、观看感染病菌羊肚菌现状,详细询问种植管理过程,现场把脉问诊,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感谢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传经送宝,帮助我解决羊肚菌生产上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技术支撑,明年我将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产量产值再上新台阶。”杨晓波表示。据悉,甘孜州自2012年以来在适宜区域大力示范推广种植羊肚菌,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推广羊肚菌54960.8亩,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0
(罗生凤 记者  杨琦)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近日,康巴高原小城——道孚县麻湾村迎来了杏花盛开的浪漫季节。春到高原,道孚县麻湾村上千株杏花盛开(何行铭  摄)麻湾村平均海拔3052米,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杏花花期晚且较长。放眼望去,雪山之下,碧水蓝天,麻湾村一座座藏式民居的房前屋后,几千株杏花热烈盛放,犹如诗意桃源。走进绵延数公里的杏花林中,花满枝头,或雪白、或粉嫩的花瓣在暖阳的照耀下娇美迷人。赏花须惜时,别错过这场高原春天里的视觉盛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4-10
(宋婕 赖红 记者 杨琦)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4月3日,甘孜县在农业现代农业园举行2023年春耕生产现场推进会暨良种发放仪式,免费发放春耕物资1900余吨,助力春耕春种,夯实川西粮食安全根基。甘孜州委常委、甘孜县委书记嘎绒拥忠宣布良种发放仪式开始。春耕物资发放仪式现场发放现场,村民有序地排队领取土豆、芫根、康青九号、黑六棱、柴青一号、沃土五号、青豌豆、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甘孜县领导及在场的工作人员也化身“搬运工”, 帮助群众搬物资,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悉,今年甘孜县将围绕“一片地、一群牛”,做大做强青稞、马铃薯、牦牛等优势产业,持续推进“农牧再塑甘孜”工程。锚定“川西北高原粮仓”定位,围绕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目标,在全县建设青稞、马铃薯等集中连片粮食基地2.9万亩,组织各类涉农资金1200余万元,储备良种、肥料等物资1900余吨。“当前全县已进入春耕生产关键时期,从当下开始,所有春耕物资将陆续发放到各乡(镇)群众手中,从而为全县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组织专家队伍、技术力量下沉到各乡、镇、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不误农时,加快推进春耕生产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县‘农牧再塑甘孜’工程走深走实,不断擦亮‘川西北高原粮仓’金字招牌。”甘孜县农牧局总经济师张德健表示。(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6
(刘红 记者 杨琦)4月3日,炉霍县2023年“高原粮仓”全程机械化种植开耕仪式在该县充古乡阿都农场2号基地全面启动。启动仪式现场,温暖的阳光照耀在田间地头,隆隆的农机声唤醒了冬眠的高原大地,一粒粒种子连同化肥播撒在田地里,炉霍县正式拉开了春耕春播的序幕。开耕仪式现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关心支持下,农耕从人力、畜力转化成了机械化,农耕方式更加便捷、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进一步坚定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我们一定会知党恩、感党恩,把党的关心关怀铭记于心。”炉霍县充古乡阿都村党支部书记白呷说道。近年来,炉霍县委、县政府以“一心一核两极三区三带多园”打造“鲜水金谷”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路径,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作出系统部署,围绕青稞产业抓实农业文章。下一步,炉霍县将以充古乡阿都村、各汝村、青卡村开展的青稞革命试点为契机,在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上全面探索实践,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炉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4
(何才华 记者 杨琦)近日,记者从乡城县获悉,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乡城县然乌乡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打造“山河协商议事”“红色查呈”“积分超市”治理品牌。2022年集体经济全覆盖实现“破0创3”,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社会治安、幸福指数的满意度持续增加。该乡先后创建为“县级平安示范村、“七五”普法先进集体、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然乌乡克麦村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建立“山河协商议事”平台,收集诉求解决问题辖区内的各村老年人常年聚集在乡村户外聊天休闲,夏秋季节紫外线强烈,春冬季节风沙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心校撤并后,辖区内68名学生上学路程远,周末往返不方便,对接送人员生产生活影响大,接送家长与车辆之间有矛盾风险点……这是2022年然乌乡“山河协商议事”平台收集到的群众反馈的部分问题和需求。2021年-2022年,然乌乡升级改造3处30-50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点,探索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2022年底,开通然乌至青德中心校的农村客运,解决了往返学生和接送学生家长的出行难问题。“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得想办法满足,群众有困难,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要将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然乌乡党委书记罗姣介绍建立山河协商议事平台的初衷时说道。2021年以来,然乌乡通过建立的“山河协商议事”平台,以调研、接访等方式收集群众困难诉求56个,已解决办理53个,通过排查、走访、协调等方式,有效预防和化解容易引发信访积案、突出问题和矛盾苗头隐患48起。实现全乡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由2019年的60起下降到2022年的25起,村与村之间,群众邻里之间无一矛盾纠纷发生,干群关系和睦、融洽,百姓淳朴友善,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打造“红色宣教”品牌,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2022年7月,一场“云端法律咨询”的高山牲畜承包签约仪式在该乡克麦村活动室举行。克麦村依托互联网起草审定《然乌乡克麦村高山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牦牛养殖承包协议》,确保高山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承包养殖大户双方合法权益,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消除了风险。如此法治思维的背后,是在2021年以来然乌乡创建“红色宣教”品牌后,宣讲队以红色文化、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为宣讲重点内容,借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科“一张网”对辖区323名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并召开群众宣讲大会,同时,创新设立然乌乡“红蓝台账”和323个户级“最后一米”信息知晓栏,将宣讲内容进行公示宣教,确保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法规政策50余场次,群众覆盖率达100%。2019年之前,然乌乡各村红白事出现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严重,过重负担让群众苦不堪言。2020年,然乌乡各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宣传引导,由党员带头,在村规民约的约定下,建立了“红事定价定量,白事简办”模式,即每桌酒席用烟不超过20元/包,酒不超过 25元/瓶,酒席不超过350元/桌,深受群众拥护。创建“积分超市”,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环境卫生差、公共区域缺乏管理;村民大会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去;政策落实不到位,公共事务参与度低;对乡村干部工作不认可、不理解、无所谓。”在2020年之前,这些都是然乌乡各村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问题,然乌乡积极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创新设立村级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建立打分工作队伍,制定系列制度,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邻里纠纷、感党恩、听党话等5方面实行“按月累计进行打分,按季兑现积分生活用品”。目前,全乡已累计兑换4万余元,以“小资金”撬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激发内生动力的大效能。此项举措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点赞。然乌乡净美查呈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去年的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除了农户户均分红外,还利用集体创收资金,对生活相对困难户、学生成绩优异家庭、村内表现突出无职党员、村内公共事务表现突出个人、乡风文明积分最高家庭等都进行了1000元的慰问和奖励,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与此同时,该乡还利用“净美然乌”微基金,设立了“净美然乌”公示榜,以奖代惩,让微奖惩成为激发群众乡风文明“内生动力”。用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荣辱心,激发参与乡村治理的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31
(记者 宁蕖)“不套种大蒜的话,摘完葡萄,土地闲置的几个月里,我们村民就没有收入。”  “你在地里套种大蒜可以,但前提是不能影响葡萄采摘!”  ……3月底,素有“太阳河谷”之称的甘孜州得荣县,盛放的桃花引来了不少游客。但在瓦卡镇瓦卡村,忙碌之余,村支书拥忠次仁和赛尔维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铸革又“拌起了嘴”。谈笑间,拥忠次仁和李铸革很快“握手言和”。(宁蕖 摄)“相争”  两人的“相争”要从两年前讲起。2021年,由瓦卡镇党委牵头,赛尔维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瓦卡镇瓦卡村、子庚村、阿称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了四川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瓦卡、子庚、阿称三个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流转村民土地,种植酿酒葡萄;赛尔维斯公司负责技术管理、酿造葡萄酒、销售产品等。  可问题出现了:要发展高端葡萄酒产业,就需要高品质的酿酒葡萄。但酿酒葡萄在种植上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当地村民习惯了粗放的种植方式,要让他们接受精细的种植方式并不容易。  “套种大蒜之争”就是公司和村民的分歧之一。站在各自的立场,双方都有道理——为了让集体经济效益尽快最大化,将葡萄和大蒜套种,是拥忠次仁想出的增收好办法。但赛尔维斯公司认为,地里种上了蒜,势必会影响葡萄的采摘,“很多老乡觉得摘葡萄早一两天、晚一两天无所谓。但对酿酒来说,却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李铸革说。瓦卡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宁蕖 摄)“相亲”  尽管经常为此类“小事”拌嘴,但双方还是谁也“舍不得谁”,“相争”更“相亲”。  对李铸革来说,瓦卡镇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酿酒胜地,县域境内海拔相对高差达到3609米,不同海拔地带可以种植不同的早、中、晚葡萄品种。  对拥忠次仁来说,李铸革不仅为瓦卡村的葡萄找到了销路,还通过培训让乡亲们掌握了种植技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  “现在村里一年要分好几次钱。村民土地流转有收入,在地里务工有工资,卖了葡萄有分红,卖了葡萄酒还有分红。”谈起收入,拥忠次仁乐呵呵地握住李铸革的手。  “我很理解你要带领大家增收的心情,但保证酿酒品质是我的责任。”李铸革也笑着握住拥忠次仁的手,“有了好品质,才谈得上好品牌,得荣有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我不能砸了这里的招牌。”  李铸革所说的“招牌”,是得荣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打造“金沙江得荣知名葡萄酒产区及生产基地”的战略。  谈笑间,拥忠次仁和李铸革很快“握手言和”,并且达成了共识:着眼长远,推迟大蒜种植时间,等葡萄采摘后再栽种。  类似拥忠次仁和李铸革的故事还在上演——目前,得荣县在日雨、瓦卡、古学、奔都、太阳谷等9个乡镇陆续推广种植酿酒葡萄6434亩,建成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挂果面积达3050亩,产量1300吨,涉及793户种植户共5258人,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每年可实现1000余万元的收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30
(周丹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近日,甘孜州召开全州牦牛产品精深加工专题会议,向理塘县授牌“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这标志着甘孜州牦牛产品精深加工研发迈出了重要一步。甘孜州向理塘县授牌“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甘孜州草地资源丰富,牦牛主导品种优势和特色突出,但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有效转变,牦牛产业培育艰难,为此,甘孜州提出要通过“扶龙头、育主体、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的路径加力培育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于此背景,“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将在牦牛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提升牦牛产品附加值上提供服务,助力甘孜州打造牦牛产业集群,打响“亚克甘孜”区域公共品牌,增加农牧民收入。甘孜州牦牛产品精深加工专题会议现场据介绍,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发中心在浙江驻甘工作队的对口支援下成立。去年8月以来,浙江驻甘工作队积极利用浙江对口支援优势,率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理塘县相关部门赴杭州、嘉兴、金华、重庆、成都等地考察有关的皮革制品及销售企业,开展多次交流、对接,积极招引研发、销售企业,成功引入牦牛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及产品销售团队,为理塘牦牛全产业链打造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29
(记者 宁蕖)3月20日,甘孜州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村民洛绒泽仁来到洞松藏猪养殖扩繁基地,将自家种猪生产的3只小猪“还”给基地,又卖出了另外11头小猪。“我‘白得’一头种猪,这次卖猪还收入了8000元。”洛绒泽仁告诉记者。  这是浙江省对口帮扶甘孜州工作队入驻乡城县以来开展的“借猪还猪”促农增收新模式。“基地收取押金后,将种猪借给村民。每借1头种猪,就要在1年内还给基地3头小猪,一年后种猪就属于村民了,其余小猪基地还会按一定价格收购。”洞松藏猪养殖扩繁基地技术负责人赵蔡说。  除了借“种猪”,基地还有另一种模式——借“小猪”:将完成常规免疫程序、购买保险和称重登记的仔猪,发放给交付了押金的农户进行养殖。待小猪养到近50千克后,农户将猪返还给基地,基地扣除“出场”时所称重量后按协议价格收购。  “‘借猪还猪’不仅可以促农增收,还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能力。”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组成员、乡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朱琪文说。  在道孚县,金华市婺城区建立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牵引相关企业入园,探索和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推动多种利益链接模式发展壮大。  “我们聚焦高原菜籽油、根确红、野生菌、牦牛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整体推进。”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组成员、道孚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斐说,今后工作组还会不断探索打造特色优势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艳秋 记者 刘佳 文/图  正值植树好时节,甘孜州道孚县变叶海棠也进入了栽种关键时刻。3月14日上午,该县麻孜乡菜孜坡村、功龙村、德尔瓦村、崩龙村80名群众、15名乡干部“集结”种海棠。  栽种现场,大家挥铁锹铲土、扶苗填坑,干得热火朝天。“这棵树苗栽深了,不容易存活,土只能覆盖树苗三分之一处,不要填那么严实……”林业局技术人员何行铭一边栽树一边指导。“好好种,下午给你们熬酸菜汤喝!”菜孜坡村村民登巴大声喊着,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现场劳作氛围轻松,种植效率也更高了。村民栽种变叶海棠。  “嗒、嗒、嗒……”菜孜坡村党支部书记高绒驾着一台拖拉机徐徐驶来,里边满载树苗灌溉用水。待停放妥当,村民纷纷上前卸桶、浇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辛苦劳作,共栽植树苗5.3万株,一棵棵挺拔的树苗迎风伫立,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  据了解,为方便变叶海棠的管护,菜孜坡村村民自发筹资购买了网围栏,村民代雪青说:“感谢县委县政府给我们带来变叶海棠种植项目,让我们在家门口挣钱,变叶海棠开花结果后,既改善村子的环境,也能吸引游客来游玩,所以自掏腰包购买网围栏我们也是十分愿意的。”  2022年,道孚县麻孜、各卡、孔色三个乡进行了变叶海棠试点种植,长势喜人。今年新增两个乡镇继续种植,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群众增加林业务工收入,同时,为道孚县“根雀红”林业产业链奠定原材料基础。该项目涉及五个乡镇18个村,共计12个子项目,项目总投入资金756.25万元,种植变叶海棠14.3万株,涉及农户2001户、3175人。目前已栽植11万余株,完成进度达62%。项目的实施,为道孚根雀红林业产业现代化林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