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李婷)2023年12月27日,石棉县回隆村的国道108线旁,四川隆创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内传来阵阵有节奏的机器打孔声——流水线上正在生产编织袋。这些不同规格的编织袋不仅结实,还能防水、防污等,可用于工业、外贸、物流等领域。  回隆村村民胡剑飘的工作是为白色塑料编织袋缝边,一天做30个编织袋,计件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从家里出发走10分钟就能到工作地点,她对这个工作很满意,“还要再加把劲,让制作速度再快点。”  要实现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乡村需要找到发展着力点。如何借产业“东风”,搭上发展快车?回隆村一直积极探索。2年前,回隆村“两委”得知周边工业园区需要大量编织袋,就联合晏如、竹马2个村,整合每村100万元的省财政扶持资金,投资300万元在国道108线旁的闲置地块上建起塑料编织袋制品生产厂。  项目投产首年,三个“抱团”村集体增收共36万元。如今,该项目的编织袋年产量达到10万条左右,主要销往石棉、汉源、甘洛等地的工业园区。  据该公司总经理李威介绍,2024年将提升产品品质,拓宽更多客户市场,让“村企联姻”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8
(记者 李婷)2024年1月1日,备受当地群众关注的雅安文化新地标、市重点工程“雅鱼塔”拆除全部施工脚手架,在青衣江畔的薄雾中露出全貌,宛若一条勇敢游向天际的大鱼。未来,这里将衍生更多商业场景。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统筹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2023年12月20日,雅安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雅安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确定构建“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谋求绿色发展新路径。1月1日,“雅鱼塔”初见全貌。黄刚 摄平衡保护与发展“一区一地”汇聚发展动能  “雅安区域发展新格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协同推进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雅安市委政研室主任兰名源为记者进行了剖析。  兰名源认为,雅安“小城市、大农村”特征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面临空间瓶颈和要素紧张等多重约束。比如雅安全市94%的面积是山地,42.7%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全市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少。而在雅安全市集中城镇潜力空间面积里,荥经、石棉、天全、宝兴4个县合计占比仅为9.1%,承载能力严重不均。因此,资源保护和均衡发展很重要。  雅安确定的目标也力求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平衡:其中不仅有“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比达到2.1∶1左右,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9%”等量化发展指标,也有如“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生态环境指标。  两相结合,指向的是一个城乡融合更为紧密的未来:到2027年,探索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到2035年,“两山”实践成果更加丰硕,加快绘就一幅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美丽城乡新画卷。  这也与雅安在四川的“一区一地”发展定位契合:“一区”即加快推动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一地”即加快推动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  川藏物流产业项目、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在《雅安市2024年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名单》的50个项目里,已经可以看出“一区一地”的资源汇聚能力。“两轴”带动“三圈”县域特色勾勒时空坐标  全市“航向”已明,县域如何在大格局中找准坐标,寻找突破口?《决定》以“两轴三圈联动”为各县域勾画出发展着力点。  “三圈”,即由石棉县、汉源县构建的“石汉特色产业经济圈”,由雨城区、名山区、雅安经开区构建的“雨名经核心经济圈”,以及由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荥经县构建的“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圈”的任务就是把特色产业做到极致,以竞相发展释放新动能。  9年前从外地辞掉公务员工作回乡种植大樱桃的汉源县九襄镇锦新村村民但庆明,无意中成为“圈”中一员。在但庆明的家乡,大樱桃已经发展为一大特色产业。他说,15亩大樱桃的收入比在大城市上班更高,回家创业对不少九襄人来说是一件“性价比很高、很幸福”的事。  “圈”的构建有望强化这一幸福感。《决定》提出,“石汉特色产业经济圈”将汇聚资源和政策,着力发展特色金属、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  围绕“经济圈”打造功能板块,依托“发展轴”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根据《决定》,“两轴”即以川藏铁路和成雅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国道318线等交通干线构建横向经济发展轴,以成雅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国道108线等交通干线构建纵向经济发展轴。  “轴”“圈”同频共振,推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供需对接,重塑全市经济地理,构筑区域发展新动能。跳出空间谋发展协力协作推动全域共兴  要在“一区一地”的方向指引下推动“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是关键抓手,“全域协同共兴”是目标要求。  探索全域协同共兴,宝兴县走在前列。地处夹金山下的宝兴县,全县面积的81.7%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98%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但令人惊喜的是,2022年,宝兴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跻身全市第一。  增速何来?宝兴跳出空间,建成雅安经开区宝兴工业园飞地园区,成功引进君禾、瑞欣等铜铝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君禾铜业当年实现产值23亿元,税收2亿元,实现宝兴年产值10亿元企业“零的突破”,不仅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25.6%,还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  此外,宝兴县还探索设置了“生态银行”,把零碎的林地“化零为整”,集中种植更高价值的树木,壮大集体经济。宝兴县兴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海深有感触:“以前村民常常纠结于自己的土地多少,采用林权流转方式实施转让后,跳出‘一亩三分地’,反倒有更大的收获。”  促进全域在功能上耦合叠加,形成高效分工、协力协作的发展局面。据介绍,雅安将推进机制、产业、要素、资源等协同,按照全市产业发展布局,高效联动开展招商引资,引导产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合理落地,加快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实现全域一体、共融共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种花椒早就没有以前挣钱了。”2023年12月28日,在自家60亩花椒林里,汉源县皇木镇种植户李文英一边捡拾枯枝,一边与记者攀谈起来。据她介绍,当地青花椒价格最好的时候是2018年,鲜货田间收购就能卖到18元一斤。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早几年李文英光是种花椒,收入就能超百万元。  奔着高收入,种花椒者众多,市场自然供大于求。再加上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鲜花椒收购价连年“跳水”,到今年每斤只有6—7元。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利用花椒林行间空地,种植其他作物“找补找补”。在农户自发的“试验”里,他们发现和花椒搭配得最好的,是土豆。不过,由于自留种种薯退化、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原因,许多种植户没把套作增产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为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研究团队专家们打算给乡亲们支支招。专家团队为种植户带去脱毒种薯。小土豆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  若是随意走进汉源一户正在用餐的人家,桌上大概率会有一道以土豆为原料的菜肴。烧排骨,它粉糯软滑;炸薯条,它喷香酥软;做薯片,它鲜香爽脆……在餐桌上,它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  而在田间,土豆也是一样。一方面,它能作为粮食,净作亩产可达6000斤;另一方面,它能给花椒树、葡萄、苹果等当好“搭档”,进行复合种植增效益。  皇木镇花椒通常在仲夏季收获。土豆2月播下,7月左右便可收获。汉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夜明登总结,之所以皇木镇花椒种植户会自发套作土豆,是因为其根系分布较浅,植株较矮,生长期短,且播种期早,与花椒树“争光”的矛盾较小,花椒不减产,增收一季土豆,既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又给了农户更多提质增效的选择。  “我种了15亩花椒,其中有10亩套作了土豆,平均亩产1500斤。去年的田间收购价是0.7元一斤。”种植户周文超介绍,2023年靠着土豆,他增收1.05万元。  对于这个收入,周文超本 认 为 还 算 可 以 。 但 在2023年12月28日开展的汉源县马铃薯粮经复合种植培训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研究团队专家余丽萍告诉他,用更加科学的方式种植,这些数字“还能更高”——亩产将达到2500—3000斤。做好植保降密度探索增收新“板眼儿”  行走在周文超家里的田块,记者用脚大致“丈量”了一下行距与株距,分别是4米和3米左右。在这样的距离条件下,周文超打算在今年2月种4—5行土豆。会不会有点“挤”?  前来讲授土豆种植技术要点的余丽萍证实了记者的猜想:“确实‘挤’了点。按照这样的行距,可种一垄三行。种植户也可以根据自家花椒林实际行间距,选择在距离花椒树根部1米范围外种植一垄双行或是三行,每亩土豆种植密度在 2000—2200株即可。”  在市场上,单个土豆的重量(即单薯重)越重价格就越高。当土豆种植密度过大,单薯重就会显著下降。种得太密、长得太小,这就是周文超的土豆卖不起价的原因。  专家走访时发现,周文超等农户的土豆产量低还另有原因。“土豆开花的时候,一场雨下来,土豆就得‘瘟疫’,几天就烂一大片。”种植户一边把发病照片给专家看一边说,心有余悸。  “我们之前也来看过多次,确认是晚疫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研究团队专家王西瑶说,晚疫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使土豆减产甚至绝收,但在土豆封行后尽快进行预防或感病初期及时防治,依然能够有效控制发病或病情蔓延,减少损失。  当天,专家团队将“川凉薯10号”“v7”等品种的脱毒种薯交给村民们。这些脱毒种薯是专家团根据当地实际“精选”的品种,抗病性强,有助于增产。  为解决更多生产实际问题,并引导更多花椒种植户套作土豆,2023年10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联合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等,在汉源县皇木镇建立了汉源县马铃薯粮经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示范基地,预计将辐射带动皇木镇及周边永利乡等增加“马铃薯-花椒”复合种植5000余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2023年12月25日,由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雅安市文体旅游局、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雅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承办的“圣地之饮,雅安藏茶”——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藏茶领域顶尖专家、企业家共聚一堂,为雅安藏茶探寻破局新思路。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重传承千年非遗 历久弥新  雅安藏茶是什么茶?据悉,雅安藏茶属于黑茶类,是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又被称为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路边茶等。细分品类上,雅安藏茶主要有康砖、金尖、毛尖、芽细、金玉、金仓等,具有“浓、厚、红、醇”的特点。“2008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雅安市委市政府商定,将在雅安地区生产的边销茶统称为‘藏茶’,并授予雅安‘中国藏茶之乡’称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道出雅安藏茶名字的由来。  经过千年传承与发展,雅安藏茶制作技艺历久弥新。2008年,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以非遗传承为核心,雅安构建了“非遗保护中心+大师工作室(传习所)+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保护体系,让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密码”持续赋能雅安藏茶。待破局粗茶细作 拓展销路  “高寒地区偏好肉食,又缺乏蔬菜来补充必要的膳食纤维。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富含维生素、茶多酚等,满足了高寒地区人们去膻化食、补充维生素的需求。”王庆介绍,边销茶作为特需用品,又被称为“生命之茶”,一直以来供应都有保障。  “我国茶类消费结构已完成调整和升级,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成为新消费增长极,围炉煮茶、点茶等茶文化现象涌现。”王庆表示,在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健康理念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下,国内外茶类消费需求强劲,对于边销茶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与此同时,边销茶产地产能溢出,有着破局的内在动力。王庆认为,边销茶不能困在“边销”的概念中。  “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开发高端特色产品,实现粗茶细作、拓展销路,是雅安藏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庆建议。新使命锤炼品质 提高知名度  百淬成钢。每一片优质茶叶的“炼”成,都离不开品种和制作技艺的“锤炼”。  “通过对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我们发现‘福云 4号’茶树品种加工的藏茶,具有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陈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等品质,且水浸出物、茶色素、茶多糖等含量较高。”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何春雷介绍。  而在制作技艺上,“雅安藏茶的初制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何春雷指出,其中,渥堆是影响藏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藏茶加工工艺的优化,应主要关注渥堆参数优化和渥堆设备研制。”研究表明,通过外源酶辅助藏茶渥堆发酵生产出的藏茶,与传统藏茶相比,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均增加,并产生花果香型香气物质,极大地改善了藏茶风味。  除此之外,雅安藏茶在降脂降糖、耐缺氧抗疲劳、调理肠胃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逐步论证。何春雷表示,对其保健功效内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基于此的产品研发,有着广阔前景。  “雅安藏茶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将会在黑茶中脱颖而出。”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春丽表示。  站在历史转折点上,雅安藏茶被赋予了新内涵、新使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4
(记者 程强)12月25日,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雅安熊猫会展博览馆召开。大会以“圣地之饮,雅安藏茶”为主题,旨在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推动雅安藏茶高质量发展。会上多位专家大咖作主题报告,论坛上有关专家、企业家围绕“雅安藏茶”的发展新思路提出真知灼见,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读与讨论。    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冀川致欢迎辞,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伟推介雅安藏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业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员魏春丽等分别作主题报告,共话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之一。雅安藏茶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销往西藏、青海等地。”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雅安藏茶文化。“雅安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叶生长,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王庆表示。茶产业是雅安市现代农业的牵引性产业,更是雅安市茶区群众的富民产业。近年来,雅安市牢记振兴雅茶产业的使命担当,围绕“雅安藏茶”的区域品牌,强力实施生态茶园提升、科技人才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市场渠道拓展、茶旅融合升级“六大工程”,有效夯实了产业基础,带动了三产融合,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让“一片叶子”更富一方百姓。据了解,雨城区作为雅安藏茶的核心产区,近年来把握发展机遇,着力在茶园绿色化创建、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建设、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宣传、茶旅一体化发展上狠下功夫,不断促进“雅安藏茶”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雨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7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12月25日,由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圣地之饮,雅安藏茶——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会议邀请了10多位国内茶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从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等方面为雅安藏茶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雅安藏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称为乌茶、边茶、边销茶、大茶等。2008年,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南路边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  发展至今,雅安藏茶进入新发展阶段。近年来,雅安市牢记振兴雅茶产业的使命担当,借着省委省政府把雅安藏茶纳入精制川茶“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契机,持续打造“雅安藏茶”区域品牌,强力实施生态茶园提升、科技人才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市场渠道拓展、茶旅融合升级“六大工程”,让“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今年,雨城茶园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茶叶3.94万吨,其中雅安藏茶产量1.6万吨,总产量接近全省总量的60%;品牌估值达29.69亿元,增幅34.7%,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  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伟表示,雅安藏茶将不断挖掘和释放藏茶的健康价值,共同引领茶饮文化的潮流和时尚,让雅安藏茶成为国潮新品、飘香世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7
(黄刚 记者 李婷)12月25日,第十九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秋季篇)暨第二届雅安藏茶文化旅游季在雅安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国际茶叶委员会分别为雅安市雨城区授牌“全国优质边销茶基地”和“世界黑茶发源地”。  雅安是川藏茶马古道起点,也是全国重要边销茶产地之一。雅安藏茶以红、浓、醇、陈的独特品质,成为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饮品。近年来,雅安把边销茶的生产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力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供销社、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专业论坛、项目签约等活动,推动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幕式上,周公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安逸梦温泉项目、雅安七盘·森林里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16.5亿元,涉及文旅康养、民宿集群等领域;成都、雅安两地共7家旅游单位签署“最美318”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12月25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雅安藏茶文化旅游季开幕式在雅安市雨城区举行。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雨城区委书记冯俊涛推介了2023“冬游雨城”旅游精品线路暨雨城冬季促消费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全国优质边销茶基地”及“世界黑茶发源地”授牌仪式、22个重大项目电子签约仪式、“最美318”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正式公开发布了“芽细藏茶”团体标准以及雅安藏茶品牌价值等。  当天还举办了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接下来还将举办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边销茶工作组会议和2023 中国藏茶联盟工作会。诸多茶界大咖将汇聚雨城,弘扬人类非遗,共谋产业新篇。活动期间还举行“民族同心汇雅州·共抒千年藏茶情”主题文艺展演、雅安藏茶产品(文创)精品展等系列活动。  雨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按照“推动雅安藏茶成为中国黑茶领军品牌”的总体目标,加强“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努力将雨城区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健康黑茶重点产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6
(记者 程强 )12月21日,中共雅安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解读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会上,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杜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道,本次全会强调要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遵循和指引。新闻发布会现场(杨宇龙 摄)杜宇表示,雅安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小城市、大农村”特征突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城的比重持续上升、村的比重持续下降是不可逆的大趋势。解决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症结,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提升以城带乡的能力。关于下一步的着力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提升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中心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围绕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增强集聚和带动作用,重点实施“一江四河大提升”、城市绿芯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三区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双六十”规模的现代中等城市;推动县城有机更新,重点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推动一批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有支撑作用的项目落地见效,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九襄镇、草坝镇、百丈镇、龙门镇4个省级百强中心镇提质增效,培育创建1-2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全市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农业、商贸、物流、文旅强镇。优化城市品质。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推进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抓好给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老旧小区、城中村、危旧房等改造,保障住房供应和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创建一批绿色社区、完整社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建制镇污水处理“一厂一策”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环保需求;加强城乡特色风貌塑造,将大熊猫文化、三雅文化、茶文化等融入城市肌理,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加强城市安全。督促“全链条”责任落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用户使用责任、部门监管执法责任、地方属地责任,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取“四个一批”等措施,持续抓好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既有房屋、城市防汛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智慧燃气等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等城市生命线进行实时监测,加强风险隐患管控,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高豪杰 管普)近年来,天全县高度关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通过三个有效“合力”,全面推动田长制落地落实。  构建人员体系“合力”。出台《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运行、巡田、定期会商等6项制度。设立县、乡、村三级田长 200名,配备巡田网格员589名,逐级签订田长制“军令状”,形成了“3+N”组织架构体系。统筹自然资源、纪委监委、发改、农业等部门力量,高效开展巡查、宣传、考核等工作,构建了覆盖全县、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格局。  运用科学监管“合力”。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形成“遥感看、图斑判、现场断”耕地监测闭环;综合运用耕地动态监测系统、“天府调查云”系统等平台,实现耕地“网上管、全覆盖”。运用巡田APP,以手机终端“田掌治”,督促田长“常巡田”,实现全域“田常治”,2023年累计巡田4万人次、2.3万余公里。  强化督查执法“合力”。打通“3+N”各级田长高效沟通渠道,对于疑似耕地流出的图斑,第一时间推送给责任田长和网格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实,形成“上报下查”有效衔接。通过“田长+基层执法”联合监管,2023年已核实图斑603个,及时制止乱占耕地行为17起,涉及耕地面积765亩,完成案件查处11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1
(记者 程强 文/图)年猪巡游祭祀、民俗游园、节目表演、年货展销……12月16日,在荥经县花滩镇“首届年猪文化节”现场,上万名群众齐聚花滩镇双江爱情广场,传承千年习俗,重温传统文化。据悉,此次活动带动100余人就业,推动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活动现场“杀年猪祭祀仪式”是本次年猪文化节的重头戏。整个祭祀仪式包括多个步骤,首先是一头重500多斤的大肥猪头顶红花被绑在两根竹筒上,由8个人抬着上台。随后,献官入场完成祈福,紧接着主祭官读祝念祭文,然后由献官用放在年猪前方的火盆焚烧祭文。礼成后,献官还会分胙赐福。                 现场精彩的节目表演除了杀年猪,活动现场还上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打大鼓、龙灯表演、舞龙表演、舞蹈《丰收中国》、顶缸杂技、扇子舞……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阵,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同时,写春联、剪窗花、编草编、打糍粑、做糖画等多种传统民间工艺更是让在场群众体验了一回不一样的年猪文化。此外,活动上还准备了120桌坝坝宴,凉拌、热炒等各色菜品应有尽有,千人同吃“杀猪菜”场面非常热闹。坝坝宴现场据悉,此次“首届年猪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感受传统文化,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9
  (记者 张艳玲)近日,2023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主会场活动在四川省雅安市启动。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在青衣江旁进行放流活动,现场放流金沙鲈鲤苗种1500尾、大鲵苗种100尾、重口裂腹鱼苗种6万尾、齐口裂腹鱼苗种6万尾,并放归科研机构救护的大鲵成体7尾。  本届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活动时间为12月1-31日,各地百余家单位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社区、渔区和景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吸引社会公众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首获成功,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培育子一代鱼苗1200余尾。渔业资源恢复趋势向好,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重口裂腹鱼等保护鱼类出现频率大幅提升。”四川省水产局局长何强介绍,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及水源涵养地和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经过不断努力,以雅安市为代表的地市,均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12-14
(罗洁 记者 程强 文/图)12月12日,天全县举行“守好生态底色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就如何用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促进美丽新天全建设进行了介绍,天全县生态环境局、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天全县经科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现场会议指出,近年来,天全县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紧盯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桥头堡”、绿色发展示范市“先行区”目标,深入谋划,系统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天全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开幕式上接受表彰授牌;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中排名全省第一;2023年,天全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可控。生态优势一直是天全最突出的优势,下一步天全将如何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天全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天全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抓好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同时,持续做好日常环境监管巡查,及时完成双随机执法任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强执法后督察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到位,确保环境安全。此外,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落实审批“绿色通道”和管理“正面清单”,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和沟通协调,实现全程“零上门” 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全覆盖。通过加大培训、“练兵”力度提升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为全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确保全县监测工作、应急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方面,天全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天全县经科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天全已印发《天全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天全县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实施方案》《天全县制造强县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方案,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工业产业体系生态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初步形成了天全县特色的“1+3+1”绿色新型工业体系。下一步,天全将抓好企业培育、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基石,夯实项目支撑、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后劲。结合天全产业布局、绿色转型发展路径,围绕“三大支柱产业”,以延链、强链、补链、建链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强化对产业链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投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大力推进绿色矿山综合开发、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改造。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葫芦的山青青的山,云雾朦胧绕山间……”12月10日下午,在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的文化广场上,由葫芦村村民集体创作完成的村歌《葫芦颂》唱响。当天,葫芦村村歌首唱发布仪式暨村民联谊会在这里举行。在500余名现场观众及数万名在线观众的见证下,四川省首支集体共创型村歌正式发布。葫芦村村歌首唱发布仪式暨村民联谊会现场。  自12月4日开始,“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的村歌协作团队,与葫芦村两委干部、村民、返乡乡贤、四川沐云文旅乡村建设服务团,以及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等多元社会力量,通过走访调研、梳理村庄历史事记、记录本地风土人情,以及集体讨论、筛选确定歌词,最终于10日创作出了属于葫芦村的村歌。  “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村庄都能唱响自己的歌,用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孙恒介绍,共创型村歌是以村民为主体,村民广泛参与、集体创作,属于村庄和村民自己的歌曲。“村歌计划”发起于2018年,目前已在全国50个村庄创作了村歌。  一首村歌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此次村歌协作小组走访调研期间,对葫芦村里的老干部、村民代表、文艺骨干、返乡创业者、驻村企业、手工艺人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村民们纷纷表示,对村歌共创充满了期待,希望村歌能够展现葫芦村人们艰苦奋斗、勇敢坚毅的精神品质,展现葫芦村宜居宜业的乡村风貌和丰富产业。  在驻村第一书记任义安看来,乡村振兴是村民参与的乡村振兴,大家通过学村歌、唱村歌、演村歌,促进村庄与村民之间的联系,凝聚乡亲的“精气神”,也凝聚民心。  本地乡贤也是返乡创业者张俊春说:“在共创村歌的过程中,唤醒了大家的主体意识,在歌声中找到村民的自我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化解邻里矛盾和社会戾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村歌首唱发布仪式上,葫芦村为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教授等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为当地返乡创业青年张俊春等20多位新乡贤颁发“新乡贤”证书,为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村歌协作志愿者们颁发“葫芦村新青年团队”证书等。  此外,葫芦村还与重庆巴南鱼池村共同缔结成渝乡村振兴友好村庄,葫芦村在地企业四川沐云文旅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葫芦村与四川天府新区丹土水产养殖协会签订购销协议等。  首唱会上葫芦村村民还准备了舞狮、腰鼓舞、民间敲打、民谣歌曲演唱等节目,展现了丰富的村庄文化。  接下来,葫芦村还要让村歌入组入户传唱、教唱,用村歌编制广场舞,让人人都会唱村歌、爱上村歌,凝聚村民内生力量,汇集乡贤与社会多元力量,共建共享和美乡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2
(记者 李婷)11月27日,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的油菜地里,幼苗已经吐露新叶。“刚收了水稻,上周又种下了油菜。”三益村党总支书记卢波说,明年这些油菜花盛开时,将与村里完成乡村风貌改造的民居相映衬,为村里的农文旅融合探索再添新景。三益村所在的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 黄刚 摄  三益村是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园区一期占地1500亩,投资1亿元,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萝卜、白菜等,并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烘干中心、粗加工中心、育苗大棚等,二期还要打造民族集群、户外露营基地、低空飞行区、自行车环道、田间小火车等文旅项目,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随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益村的发展步伐也同频提速。得益于机械化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推广,三益村今年水稻亩产达540公斤,户均亩产量提升40%以上。不久前,村里约有300户民居又启动了乡村风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房屋加固、围墙翻新、外墙装饰、房顶修缮等。  如今,三益村的乡村风貌改造已有部分完成。青砖、白墙、灰瓦的新民居,呈现出古朴雅致的风情。在此基础上,大家决定种下油菜,为来年春天“画”一幅乡村“花海房”风景画卷,与村庄周围碧峰峡、上里古镇、红豆相思谷等景区更好地形成呼应。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0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日前,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23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在雅安启动。当天,共有大鲵100尾、金沙鲈鲤1500尾、重口裂腹鱼6万尾、齐口裂腹鱼6万尾等10余万尾珍稀特有鱼类被放入青衣江。  “原来娃娃鱼长这样,今后要注意保护好它们,为子孙后代造福!”不少市民群众自发来到青衣江干流雅安城区段,通过观摩展板、学习手册、参与渔业增殖放流等方式,加入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队伍中。  据悉,自201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已连续举办14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本届宣传月活动持续整月,这期间,全国各地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保护区管理机构、科研院所、水生动物救护中心、科普教育机构及社会公益组织等百余家单位参与。各地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社区、学区、渔区和景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吸引社会公众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作为本届宣传月活动全国主会场,雅安拥有3个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以雅安为代表的全省各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四川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四川保存长江鲟原种17尾,占全国总数90%以上,长江鲟野外自然繁育试验首获成功。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培育子一代鱼苗1200余尾。  另外,“渔业资源恢复趋势向好”也反映出我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悉,目前我省累计监测到鱼类203种、占历史曾分布鱼类总数的84%,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重口裂腹鱼等保护鱼类出现频率大幅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7
(朱李雪 罗晨 记者 杨德慧)近日,位于石棉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板厂沟片区工程已接近尾声,昔日“疮痍”也焕发出了新的容颜。走进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大量尾矿堆积形成的陡坡已经消减为了一个个台阶,工程车正进行场地平整,为施工人员的护坡作业做前期准备。工人们正在将一根根钢筋扎成四方形的柱子,进行格构护坡的钢筋制安作业,部分工人也在同步进行覆土。完成覆土的区域,已发出了嫩芽。“我们的项目完成之后不仅有效处理了尾矿还能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省地调院地环中心(华地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涛介绍道。据了解,石棉片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周缘地区以及大渡河、南桠河两个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245.22公顷。其中,板厂沟片区涉及生态修复面积12.07公顷,该区域内有泥石流地质灾害1处、滑坡地质灾害3处、崩塌地质灾害2处,土地资源破坏损毁严重、植被破坏程度严重。此次生态修复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近年来,石棉县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在回隆镇叶坪村四川新康石棉矿生态修复点,昔日“老伤疤”也逐渐变成了“新风景”。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石棉县在提升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的同时,还将示范工程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科考研学旅游线路有机衔接,进一步融入“大熊猫+”产业体系,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和平村的校县合作重楼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只见遮阳网下的重楼多已倒苗,个别植株仍在寒风中倔强挺立,顶部浆果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红光。  “感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通过建立重楼资源圃,筛选优良品系,做好科学育苗、绿色防控和仿野生栽培,石棉重楼产业的前景我期待着呢!”11月29日,石棉县草科乡金窝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华激情满怀地说。  从8年前重楼苗货价格高企到近几年价格低迷,草科乡及石棉县药农从来没有动摇过重振重楼产业的决心。贡嘎滇重楼冬季果实籽粒多。种植重楼实现致富  现在草科乡药农对重楼依然饱含深情,没有因行情大幅下滑而减少种植,是因为他们曾经因种植重楼创造了致富奇迹。  草科乡位于贡嘎山南麓,阳光充裕,昼夜温差大,是中药材的“聚宝盆”,也是最适宜种植区。8年前重楼干货一斤要卖近600元,兴起一股重楼种植热,当地村民通过将山上采来的重楼培育种苗、发展种植,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盖起了小洋楼,身家达到百万元的不在少数。  “2014年我们从山上采挖重楼下来试种,2015年到2016年,种苗一斤要卖100元,都是鲜根带苗带果,药农两分地就要卖10多万元,遇高峰时一亩地要卖上百万元。2018年和平村药农卖重楼买回来120辆小汽车,田湾河村30多户村民通过种植重楼脱贫致富,买回小汽车39辆。”回忆起曾经的辉煌,张永华两眼充满光彩,他也是通过种植重楼,建起了温泉酒店。  2017年,草科乡准备把重楼产业做大做强,专门成立合作社来发展,石棉县政府请来四川农业大学刘帆副教授以草科乡为基地研究重楼,来这里搞技术培训,“周围村镇闻讯来了好几百人。”对于当时药农的热情和盛况,张永华记忆犹新。仿野生栽培重楼长势茁壮。 受访者供图科学栽培重振产业  重楼是抗病毒冲剂的重要组成成分。据刘帆介绍,重楼品种繁多,但载入药典的主要是云南重楼(滇重楼)、七叶一枝花(华重楼)两种。过去由于供不应求,其他重楼品种也有人收购,这对野生重楼资源影响很大,也不符合用药规范。  随着收药的规范和各地总产量的上升,重楼干品最低一斤曾跌到40多元,“重楼生长周期长达13年,我们这里也是最早开始种的,已实现采、种、收、初加工一条龙,现在一亩一年也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重楼产业我们一定要一直干下去。”合作社副理事长张永照信心坚定。  川农大与合作社共建的石棉县重楼资源圃,已搜集了11个品种,川农大通过对重楼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性状观测,筛选出符合药典、适合石棉的优良品系。现在重点关注的一个品种当地叫大白重楼,经学者鉴定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法定种源“云南重楼”,故命名为“贡嘎滇重楼”。通过建立重楼属植物资源圃,既可以筛选评价优良品系,同时又可以对药农进行科普,让大家学会品种识别,在栽培时把不符合要求的重楼进行剔除,避免混种。  在刘帆团队的指导下,通过推进搓种洗种、低温沉积、高温催芽等技术,把重楼的发芽率从第一年的30%提升到70%,近两年基本完善了重楼的规范化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药农通过自己育苗和仿野生栽培,在价格低迷的时期,也能保持不错的效益。据悉,石棉县正启动以重楼为主的市级农业园区建设,推广种植以“贡嘎滇重楼”为主的中药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4
乡村档案点位  ●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片区,包括三强村、堰沟村现状  ●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应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规划  ●以城乡等值为理念,聚焦产业升级换代、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土地整治激活乡村静默土地资源,保障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  (记者 王若晔)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规划“一张图”。  目前,四川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和审批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增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保障。  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日,记者选择雅安市汉源县的多个村庄进行调查。鸟瞰三强村。 丁易 郑洲 摄为何要给乡村进行规划?发展基础不错,但可整理的建设用地有限  从成都出发,沿G5京昆高速朝西昌方向前行,在汉源县九襄出口下高速后,沿着花海大道行驶,没几分钟便可到达九襄镇三强村。  “2019年,我们就启动了三强村村规划编制。”九襄镇镇长梁庆飞说。当年,四川启动村规划编制,整合原先多类乡村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印发《四川省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村级规划编制工作。  九襄镇随即邀请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规划团队前来为三强村规划“蓝图”。去年,四川推开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后,九襄镇又将三强村单村规划调整为包括三强村、堰沟村在内的乡村片区规划。  “这个村庄发展基础不错。”规划团队回忆起初次到访这里的情景,并很快勾勒出其基本“画像”:靠近高速公路出口、紧邻大镇九襄镇区,区位优势突出;自然条件优越,产业本底良好,与此同时,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片区风貌差异大、产业链条短……  规划负责人、省地调院院属核地质所规划设计师李锋认为,与大开大合、匹配多个专项规划的市县规划不同,作为详细规划的乡村规划,需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历史文化传承等,突出乡村特色,服务乡村生产。  “村子位于4A级景区汉源县花海果乡的核心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村庄面积仅2.4平方公里,可整理的建设用地有限,旅游特色不够突出、体验单一。”梁庆飞说,希望通过规划,指引乡村农旅融合发展。  “村强、民强、户强。”三强村党支部书记黄富容则从三强村的名字,阐释了对乡村的期望,希望建设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三强村片区,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另一方面,做强产业,激发村落自身的“造血”机能。三强村一角。记者 王若晔 摄乡村“蓝图”如何绘制?让村民“说上话”,因地制宜“解题”  “编制乡村规划,就像给乡村全面‘体检’,找到问题和‘病症’,然后给出‘解题思路’、对症施策。”李锋说。  充分细致的现状调查是第一步。“您家几口人”“平时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日常生活垃圾如何处理”……从村内最基本的人口情况到产业现状,事无巨细进入到规划团队的摸底调研中。  “乡村规划,得让村民‘说上话’。”规划团队整治专业负责人丁易说,根据前期调研,村民需求集中在生活配套、人居环境等方面,企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镇村则主要希望增加公共服务、做强产业等。  在整理完毕需求意见后,规划人员将其整合进规划编制中,逐步梳理“解题思路”,找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等的优化方式。  其中,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当地尤为关注,也是乡村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团队在编制规划时多走了“两步”——往前走一步是做好产业策划,结合市场发展导向,匹配实体产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的实体化、资产化;往后走一步是做好产业、土地、资金保障,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以及乡村治理的“自我造血”。  李锋摊开三强村片区规划图纸,指着堰沟村一处“沉睡”的闲置用地说,“我们把这里盘活,规划建设了一处分拣、初加工的项目,进一步延伸当地水果产业链条,优化生产力布局。”  在乡村规划编制中,产业用地需求和乡村土地要素保障常常遇到“博弈”。丁易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这两者之间的“偏差”,“乡村规划落地实用很重要,不然规划就成了‘墙上挂挂’,产业用地需求必须做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规划一个怎样的乡村?重塑产业格局,实现宜居宜业更宜人  目前,三强村片区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规划着力解决三强村空间不足、IP不强、景观不佳等几大问题,并支撑九襄镇建设空间拓展和农旅功能外泄。”汉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中心主任杜丽梅说。  从用地看,三强村片区规划至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耕地面积增加0.53公顷。同时,为实现规划区产业提升,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增加1.1公顷。此外,为未来“留白”0.28公顷用地。  乡村规模“总盘子”未变,用地和产业格局如何得到优化?规划团队说出3个名词:片区统筹、整理盘活、精准投放。具体而言,就是盘活片区乡村闲置用地,通过整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高耕地的“量”和“质”,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产业项目建设和未来发展“留白”。  从耕地看,零散、劣质耕地将得到提质改造,计划综合整治4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20公顷。从乡村布局看,规划以“农旅+”为基础、以“花果”为媒,将整个三强村片区划分为包括4个观光研学片区的“大景区”,并整合3条景观游线,串联起文创艺术村等多个景观点,既“卖产品”又“卖风景”。  通过规划,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乡村治理机制也逐步完善。“我们现在水费1吨2角钱、保洁费每人每月2元,剩余的是村集体补齐。”三强村村民李娜指着门前入户道路说,这都是村集体提供水泥砂浆,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的。  记者从自然资源厅了解到,目前,全省782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审查报批阶段。村级片区规划按需应编尽编,已完成865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66个村级片区规划正在编制中。“我们将持续强化规划支撑,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实施,为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基础。”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特 写】王家大院的“新生”  (记者 王若晔)初冬,记者来到汉源县北的宜东镇大安村。在王家大院安置点,围合式院落里小楼整齐排列,村民王玉芬手捧一杯咖啡,和邻居坐在屋前晒太阳。  “这里以前全是土墙房。”大安村规划团队成员丁易打开此前航摄的图片说,“是不是很难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大安村属于宜东镇天罡片区乡村规划编制范围。前期,规划团队对大安村进行“摸底”时,发现村民居住条件落后、基础公共设施薄弱,同时存在土地资源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等情况。  因而,规划“量体裁衣”,重点聚焦村民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所需,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实施抓手,引导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此保障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为吸引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团队决定先启动王家大院示范项目。在大院原址上以联排布局的方式修建居民安置点,共集中安置农户29户67人,配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停车场、凉亭等设施,还建起了乡村咖啡屋。  “土地的增减挂钩,不仅让村民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腾挪出的用地指标,还能用于未来产业发展,比如我们计划建设水果选果厂。”大安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成说。  “虽然大安村现在位于汉源的‘犄角旮旯’,几年后汉源到泸定的S435道路修通后,从这里到达贡嘎山脚下的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开车只需要20分钟,小乡村会迎来大机遇。”宜东镇党委书记孙瑞泽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1-30
(记者 王怀 王国平 周海波 李婷)11月18日下午,位于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的雅安生态文明学院一期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开展项目收尾阶段的精细施工和内部装修。千里之外的央视演播厅里,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正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人地关系”最难的是什么?当天,央视《对话》栏目以“中国为什么需要国家公园”为题,邀请了5位国家公园相关负责人进行对话。对话现场展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的大幅照片。  “其实不论怎么难,最主要的是认识提高,观念转变,一切都不是难事。”向可文如是说。  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荥经县全面构建“1+3”工作体系,即:在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引领转型发展这条主线下,通过“三点”支撑,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万年村的村中心被打造成为“貊貊家园”。“貊貊”是荥经推出的大熊猫文旅IP。 黄刚 摄突出重点抓好大熊猫保护及栖息地修复  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大相岭高山地带,气温只有2摄氏度左右。再往上走,就见到了雪。但记者一行的目光,被一个“意外”吸引——这里竹林的“稀疏”明显不同。走近一看,每隔5米左右,就有一小片竹林被“砍伐”,只留下一部分竹子。  “竹子稀疏的区域,是我们为大熊猫开辟的带状‘猫道’。”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负责园区管护的相关负责人王永钢解释,科研团队通过红外线摄像机发现,不少大熊猫常围着竹林边缘打转——因竹子过密,体重在200斤至300斤的大熊猫因体型过大,无法进入竹林核心区。冬季大雪覆盖,山上的大熊猫食物减少,开辟“猫道”可以帮助大熊猫吃到更多新鲜竹子。  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是建设国家公园的重点工作。“开猫道”如今已成为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试验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砍竹”,这里还要种上各种乔木,像这样被修复的大熊猫栖息地有6666公顷。  王永钢介绍,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试验区位于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的关键区域,目前通过建立大熊猫栖息地及廊道森林管理试验区,对该区域内栖息地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完善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有效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扩大大熊猫生存空间,加强大相岭山系、邛崃山系大熊猫区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为高质量做好大熊猫保护及栖息地修复工作,荥经县于2017年前后启动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截至目前,荥经县已筹集资金10亿元,退出小水电站62家,关停非煤矿山20座,联动关闭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厂57家,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基地和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泥巴山廊道。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一般控制圈层里的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黄刚 摄破解难点以圈层模式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  从山上一路向下,就到了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第一所自然学校,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不少亲子家庭到此体验森林课堂。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在山间捡拾各种植物果实、落叶,并把它们做成标本,拼成不同图案放在相框里,为“探秘之旅”留下一份艺术档案。此外,还有一些“探险”活动。比如在冬季,豹猫、绿尾虹雉等动物会在雪地里留下脚印,学校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踏雪寻痕”,根据动物的脚印、粪便等痕迹,判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学校总务赵渊介绍,为了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学校会对到访人数进行限定,并严格执行访客预约制度。  为破解保护与发展的难题,荥经县主动适应大熊猫国家公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创新圈层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国家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道路。  在核心保护圈层,主要进行科研和放归工作。在一般控制圈层,则积极开展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服务,其中就包括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此外,荥经县还正在建设自然教育人才实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新中心、自然教育论坛永久会址等,并通过研发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国家公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将自然教育模式输送至平武、宝兴等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打响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策源地品牌。  最外围的则属于功能承载圈层。荥经县在此开展生态产业培育,推动以大熊猫为特色的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引导带动社区居民发展蜂蜜、竹笋、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原生态产业实现致富增收。同时,当地还推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貊貊”文旅IP,建成了科普馆、民宿村、康养谷、貊貊家园等系列产品,捧回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县等荣誉。打造亮点创新构建园地共建机制  离开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继续下山,就来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第一村”万年村,雅安生态文明学院就位于村中心西侧。  “目前学院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介绍,学院内的书吧区、教室封板等均已完成,餐厅吊顶及墙面造型接近完成,楼梯间地砖铺贴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完工。  建设雅安生态文明学院既是荥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反映和体现,也是荥经创新构建“NPL”(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在地居民、企业)园地共建机制的缩影。  “园地共建机制就是把各方资源汇聚起来,形成合力,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好、使用好。”荥经县委常委石华志说,荥经县的园地共建机制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工作。  抓总体的“国家公园协调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国家公园共建共管共享委员会,联动县内安靖、泗坪、荥河、牛背山、龙苍沟五个入口社区办公室统筹工作。  抓保护的“国家公园管护机制”,成立由县长任站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总站,下设2个片区管护站和14个基层管护站点,并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巡护队伍整合工作试点方案》,全面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网格化试点,实现网格化管理。  抓发展的“入口社区管理机制”,设立全省第一个园地共建正式机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共建共管共享服务中心”,中心办公室就设在万年村。  万年村驻村第一书记华威羽说,近年来万年村依托园地共建机制,发展起方竹和民宿两大产业。2022年万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8万元,是2021年的4.77倍。今年村里收入更加可观,仅1月到10月,村集体收入已突破100万元。整个龙苍沟镇,今年1月至10月接待游客38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超过5400万元。  “围绕大熊猫文旅产业,目前在龙苍沟镇有30余个项目开工,估算总投资达120亿元。”石华志说,希望能把整个南入口,打造成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1-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