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杨晓江 记者  李国富)眼下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时节。营山县明德乡茶园绿翠欲滴,茶香四溢。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自驾游客慕名而来,赏自然风光、体验采茶乐趣。“这地方山高空气好,在城市里待久了,非常向往这样的自然之美。”带着孩子从达州渠县来明德体验采茶乐趣的游客郭勇说:“采茶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文化,带孩子来体验一下,很有意义。” 茶农出发采茶(梁洪源 摄)青茶漫山岗走进营山县明德乡,沿着山间公路爬到陈大寨山上,放眼望去皆是郁郁葱葱的茶山。茶园分布在各个山头,墨绿色的茶垄一排排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延绵起伏好似波浪翻涌,漫山遍野,春意盎然。经过漫长的冬季生长,新芽萌出的深山明德茶色泽青绿,农户们头戴遮阳帽、身背竹篓,娴熟地掐下枝头嫩芽放入篓中。明德乡种茶历史悠久,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挥毫题字:“水可明心茶可明德”,明德茶叶从此名噪一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明德乡明渠村、石狮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起“新生”“团结”“胜利”三大茶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树,盛极一时,茶叶也深受市场欢迎,常常供不应求。“明渠村及周边村落环境优美,气候湿润,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四季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适合种茶。”营山县明渠茶园负责人张代志说,这里是有机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优质原叶基地,也是观光旅游休闲圣地。明渠茶园的前身就是1965年建立的团结茶园,1979年更名为明德茶园,2011年改名为明渠茶园。一株株茶树,排成垄,站成行,从一个山头连着另一个山头,从空中俯瞰,甚是壮观。目前,明德乡茶园主要分布在高山上的明渠村和石狮村,茶园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是南充唯一的种茶基地。 茶农采茶(梁洪源  摄)茶园笑声爽早晨,太阳刚刚探出头,村民们便挎着茶篓,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大家有说有笑,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传遍茶园,乡亲们的好日子看得见,也听得见。“每采一斤鲜茶有35元收入,还管一顿伙食。”村民邓碧华对此很满意。2011年,在明德乡场上开超市的张代志,在明渠村发展第二产业,带领本村与邻村的村民一道,成功地创办了营山县明渠茶园,目前张代志的茶园规模达到800亩。同年,当过兵、经过商的邓鹏返乡创业,在荆棘丛生的山峦间开垦出1300余亩山地,种上了名优131、福鼎8号、黄金芽、紫鹃、奶白茶等茶树共计550余万株。在两位带头人的共同努力下,昔日高山撂荒地变成了今日美丽的茶园。近年来,明德乡党委、政府注重振兴发展茶叶经济,着力改善茶山基础设施,采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园,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茶产业成为明渠村和石狮村的主打产业,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与农户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挤破满山葱茏,蜿蜒向前延伸;一座座小洋楼瓷砖嵌面,凸显川北民居特色;一片片茶树林层层叠叠围绕在连绵起伏的山间,显得生机勃勃……“明德乡不仅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还有红色文化,搞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明德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玉玲说,接下来,计划将明渠村与石狮村连片打造,优化“营渠战役”遗址、松树林、高山杜鹃、茶园等旅游景点,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弥补基础设施短板,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09
(CICPHOTO/刘永红 摄 无人机照片)5月6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游客在观赏“百牛渡江”生态景观。每年四月底至十月初,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百余头水牛每日清晨浩浩荡荡冲向嘉陵江,争先恐后游弋江中,渡江觅食,到夕阳西下时,牛儿才会游回来。晨曦里、夕阳下,江水相依,百牛涌动,场面很是壮观。这种自然生态奇观被称为“百牛渡江”。近年来,当地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做实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山水生态相融文章,持续激发乡村旅游度假市场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变美,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黄瓜霜霉病俗称‘干叶子’,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日前,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蔬菜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农艺师黎万春一边察看大棚黄瓜长势,一边指导菜农防治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 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  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向全发 江明洁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记者从南充市文广旅局获悉,“五一”期间,南充全市文旅市场共接待游客4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5 亿元。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免费开放,共计开展线上线活动活动430余场次,累计接待服务游客超4.3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超过36.5万人次。阆中古城游人如织“五一”假期,南充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总体平稳,部分景区景点游客接待量有较大增长。从行业管理来看,随着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的进一步丰富,游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满意度也大幅提高,整个假期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投诉。从游客来源来看,南充旅游市场以“南充人游南充”和周边地区游客游南充为主,据估算,市内游客约占总数的48%,省内周边地区游客约占总数的39%,省外游客约占总数的13%。从出游方式来看,以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为主体,其比例约占93%,以其他方式出游的游客约占总数的7%。 从旅游项目来看,生态游、红色游备受青睐。值得一提的是,生态旅游仍是首选,生态休闲观光游备受游客青睐。特别是阆中五龙旅游度假区、顺庆西山风景区、蓬安百牛渡江景区、南部升钟湖景区等景区景点游客众多,其中西山风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8万人次。阆中五龙度假区独具川东北特色的民俗表演、激情热辣的露营烧烤、凝聚感情的乡村嗨唱,让游客流连忘返。据统计,“五一”假期,全市红色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 27.8万人次,朱德故居景区、德园景区(张思德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张澜故里旅游区、罗瑞卿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景点成为游客追忆红色历史足迹的重要目的地。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文/图  俗话说:“听水响,看水流,一日三餐为水愁。”近日,位于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的磨尔滩水库干渠正式开闸放春灌水,标志着全区大春用水保障工作全面铺开。记者在放水口看到,闸门打开的瞬间,清澈的河水喷涌而出,顺着干渠流向长乐镇、东观镇灌区。长乐镇四方井村管水员郑玉国正在巡查。  据了解,磨尔滩水库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灌溉土地面积10.23万亩、涉及人口近6万人。高坪区磨尔滩水库运行维护中心工作人员龚顺刚表示,预计今年大春生产放水7-10天,每天放10万-12万立方米水量,后期根据农业生产和天气需要“补水”。  当天上午10时许,在长乐镇四方井村,绿油油的秧苗连片涌向眼前,一渠清水潺潺不息地灌溉着田野,农民正在田里耕作。“这水一浇,4亩地产量就有保证了。”“不要急,下一个就是你家了!”该村今年50多岁的管水员郑玉国,正在和村民疏通干、支渠,清理秸秆和淤泥等。  “我当了20多年的干渠管水员,每年都会和村民来打开各支渠闸门,把水顺利引到田里。”郑玉国一边巡查水渠,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村上不少庄稼由于无水浇灌,大片被“渴死”。“清理杂草、提起闸门……哗、哗、哗,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入田里,喝足水的秧苗在微风中摆动,看得郑玉国和村民都笑了。  当前,正是春耕春灌黄金时期,记者从高坪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高坪区水稻计划保栽面积20万亩,现有水库 78 座,蓄水总量约5569.65万立方米,完全能保障全区大春生产的用水量。下一步,磨尔滩水库将按既定方案做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合理规划水库蓄水量,同时做好与镇村的协调联动,指导群众节约用水,有序用水,服务好群众,确保灌区农田满栽满插。此外,水库还针对防洪防汛安排了工作人员24小时巡查值守,对水情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做好相关应急方案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唐歆 记者 郭建坤 文/图) 为迎接今年7月和9月即将在南充市召开的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和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近日,南充市委宣传部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进行为期三天的“印象嘉陵·生态文化”采风行,走访南充市多个地区,实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态经济、农旅经济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南充位于四川省的川北地区,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尧、虞舜之前便称为“果氏之国”。发展至今,已成为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旅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7日下午,一行人步入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的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园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农业种植区,右手边不远处就是富有法式风情的居民区。据了解,该园是省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中法合作的现代农业重点示范项目,也是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扶持项目。据介绍,该园区湿地农业区面积达6000亩,是嘉陵江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原生态湿地,共有野生鱼类33种,包含黑鹳、小天鹅、崖沙燕等候鸟58种,以及鼠尾草、玫瑰、粉黛子、金鸡菊、芦苇等景观植物,园区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力争在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原居住民以前只能依靠单薄的耕地收益,现在园区任职的居民不仅有租地收益,还有管理土地的收益,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给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一同随行的园区讲解员王秀萍说道。无独有偶,农业、旅游业结合发展的还有位于营山县的耕读原乡·兴云景区。该景区结合时节开辟种植体验、养殖体验等丰富多样的农耕旅游项目,塑造“灵秀营山·耕读原乡”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延链发展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2021年,南充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发展目标,确定了“建设经济繁荣、舒适宜居、幸福和谐、生态优美、文化兴盛、全域开放的现代化南充”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制造强市、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临江新区、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八项重点工作,绿色生态成为重要内容。“母亲河”养育三大湿地公园,造就“百牛渡江”生态奇观2017年,南充市委、市政府按照“见绿、亲绿、享绿”和“只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设计思路,对嘉陵江南充段的天然冲积岛——上中坝岛进行保护性生态修复,打造南充版橘子洲头。雨过天晴,踏着早晨的露水,28日早上,一行人自上中坝大桥而下来到了“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以春风十里健康步道为轴,形成一江两带、五区八景、二十节点的滨江景观带,自2019年2月开园试运行以来,人流量持续火爆,吸引了不少中外各地游客,迄今累计接待游客900余万人次,先后获得‘感动南充’十大新闻地标、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等称号,被市民亲切誉为‘城市会客厅’。”景区讲解员介绍道。随后大家来到了黄金江岸生态湿地公园,只见岸边“黄金”颜色般的江水与嘉陵江水各自为营,沿岸景色宛如小型热带雨林。据介绍,该公园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总占地2300亩,集生态、运动、休闲、康乐、度假于一体,实现生态与文化融合、观光与休闲结合,全方位提升嘉陵旅游品质。营山清水湖生态旅游区内也有一座湿地公园,据悉,2019年12月,清水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21年1月,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经省级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林草方面专家联合检查评审,正式成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翌日,一行人来到了“百牛渡江”地——蓬安县。步行至百牛渡江地,只见上百头牛争先恐后地冲出栅栏,在水里时而绕圈行进,时而紧跟其后。据了解,嘉陵江放牛季已经连续举办12届,每年4月底至10月初,日月二岛绿草如茵,两岸农家水牛竞渡。据悉,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曾被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争先报道,纪念邮票全球发行。文旅深度融合,以“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带着对千年厚重历史的敬意,29日,大家先后来到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营山县县城内,占地面积2000余亩,近年来,本地游、近程游成为假日市场主流,在完善旅游配套要素的基础上,该景区结合当地发展情况,深度开展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文旅消费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整个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有“一江、两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走进相如故城,千年以来数不尽的爱恨情仇曾在这里一幕幕上演。据介绍,故城投资20亿元历时3年保护开发,城内1.3万平方米古建筑保存完好、风采依旧,相如古宅、玉环书院、文庙、武庙等历史古迹重现经典,更有5个文化街区、29座特色院落、100家微型博物馆。2021年五一开城迎客,景区五天共接待游客9.24万人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顺着历史脉络,一行人来到了嘉陵江边最后的码头古镇——周口镇,该镇是蓬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又因宋代学者、《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曾路过此地,并驻足讲学、著书,后人因此又称“周子镇”。从入口处出发,左手边是碧波浩渺的嘉陵江和周子码头,右手边是现代餐饮与古建筑结合的商业店铺。抬阶而上,可见保存良好的古镇建筑、建筑里代笔写书信文字的老师傅、上世纪的黑白连环画……途中,有一颗300年岁龄的“红军树”,树周围老人和小孩随意坐着,谈着温馨日常。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园区、耕读原乡·兴云景区、三大湿地公园、营山清水湖生态旅游区、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梓、周子古镇仅仅是众多南充旅游景点中的部分缩影。近年来,南充市围绕以嘉陵江为轴心的“一带两团一线两圈”的“1212”总体发展新格局,高要求高质量推进创建国家5A和4A级旅游景区、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重大发展领域和关键薄弱环节上实现全面突破,增强优势,补上短板。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700万人次,全年生态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形成南充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擦亮“印象嘉陵·生态文化”名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近日,阆中市2022年“千年古城 万家书香”全民阅读及“学党史 读家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阆中古城文庙举行,来自阆中市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进行了经典诵读、历代名人吟诵阆中等文艺展演,宋代状元家谱传承人进行了《陈氏家谱》展示推介,发布了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同时,对该市全民阅读书香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向阆中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阅读服务志愿者支队授旗。启动仪式  在阆中城乡,各式各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古城院落和乡间田野有序开展。  近年来,阆中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千年古城 万家书香”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该市充分发挥阅读志愿者在全民读书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招募和培训,城乡1万多名志愿者组建了200多支阅读志愿者服务队伍,这些志愿者按照活动要求和群众需求深入学校、社区、书屋、书院、图书馆、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助读及其他与阅读有关的服务活动。  以书为媒,阅读为伴。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发挥行业优势,为群众讲好党史故事,传播科学知识,用书香沁润城乡。  在阆中市南街红色书屋,来自南街社区的阅读志愿者杨彬正在给社区群众领读《党史小故事》《红军在阆中》等书籍,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让大家在阅读中重温党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共度一段快乐时光。这样的阅读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社区居民喜欢。  在古城民宿院落,阅读志愿者组织民宿院落业主和旅游从业人员在一起朗诵古诗词,感受唐诗宋词中的阆中美文美景。阆中市思瑶民俗老板梁思瑶近日迷恋上了《诗经》,并自己拍摄小视频进行分享,虽然还有很多地方读起来很拗口,意思不是很明白,但是她通过读诗经,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也对于自己从事旅游发展有了新的感悟。  农业系统的阅读志愿者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授粮食安全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在阆中市水观镇金鼎观村,“书香飘逸田间地头 粒粒粮食来之不易”的研学活动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洪学带领学生在田间参观小麦、秧苗生长情况和水稻现代化农业机械插栽,对在场的学生现场讲解传统插秧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识别粮食作物种子等实用知识,在活动现场开展了农事谚语、二十四节气歌记忆大比拼等活动,整个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珍惜粮食,懂得粮食安全的大道理。在阆中民族小学校园里,图书馆的阅读志愿者不但给同学们送来了精神粮食,还把活字印刷和古籍缮本搬进了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学习了保护古籍的知识。该市阅读志愿者定期举办征文、讲座、论坛、沙龙等特色活动,鼓励群众养成阅读习惯,让书籍从图书馆书架上走向百姓身边,活学活用。  目前,阆中市阅读志愿者的足迹遍布阆中城乡,全民阅读活动吸引了国内众多的出版社和名人的积极参与,在该市创建了世界知识出版社书院、阿来书院、童年书屋、四川旅游书院等各类特色书院60余家、社区书屋90个,收藏各类图书25余万册,古城市民平均阅读图书达5本以上,阆中古城处处书香弥漫,阅读之风深入人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李同周 记者 李国富)一片片桑园郁郁葱葱,一排排厂房整齐排列,在宽敞明亮的大棚里,一张张蚕台摆放整齐,工人们正在清洗蚕台……这是日前记者在西充县义兴镇友林蚕桑基地内看到的场景。西充县义兴镇友林蚕桑基地“种植桑树养蚕,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西充县义兴友林蚕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友林介绍,该基地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四川省蚕业合作示范社,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的产业经营模式,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区种植桑园1985亩。基地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创建了“桑园蚕虫鸡”“桑园绿壳土鸡蛋”“有机桑芽茶”等品牌农产品,产品远销北上广深成渝等大城市,年产值3000余万元。据了解,该基地涉及义兴镇黄岭垭、阳家庙、贾家店等村,入社社员500户,带动农户30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在组织生产中,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合作社指导下种植有机果桑、养殖蚕虫鸡等。合作社科学制定不同农产品的保底收购价,并按照市场价与保底收购价“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近年来,西充县以蚕桑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加速蚕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蚕桑产业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形成了优质蚕茧、果桑、僵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板块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目前,全县有蚕桑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从事蚕桑生产及综合开发的农业企业5家,蚕桑家庭农场50余个。今年蚕桑产值预计超过1.5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近期,樱桃陆续成熟上市,而樱桃采收期气温升高,采后贮藏过程中容易失水皱缩、掉梗、褐变和腐烂,品质极易破坏,市场供应期甚短。为此,农户要对樱桃进行科学保鲜,延长其上市时间。”4月19日,在仪陇县永乐镇新石桥村樱桃种植合作社,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站站长邓声彬指导果农采收技术和保鲜技巧,他说,关键要做好适时采收和科学贮藏两个方面。  采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的上午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果实宜在八九分成熟时人工采收,要带果柄。采收和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果实。采收后先进行初选,剔除裂果、病烂果、畸形(连体)果、刺伤果和僵果等。选后用花格木条板箱或塑料周转箱盛装,内衬铺垫,防止运输中碰压伤。  采收后的樱桃立即放入冷库预冷,尽量缩短采后至入冷库的时间。如果采收后不预冷就立即包装运输贮藏,会因田间热而使贮藏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樱桃呼吸作用持续较强,造成积热和烂果。  贮藏根据品种、贮藏时间和设备条件的不同,通常分为简易包装和气调贮藏两种,温度以零下4摄氏度至1摄氏度为宜。  简易包装适用于短期贮藏,方法简便,成本低,但要注意选择无毒和透气性较好的薄膜包装,以发挥果实自发性气调延缓衰老、抑制病菌生长和减少水分损失的作用。由于果实皮薄多汁、抗机械损伤能力差,因此薄膜袋不宜过大,以每只袋装果1-2公斤为宜。  气调贮藏适宜的指标为:氧气3%~5%、二氧化碳5%~10%、相对湿度90%~ 95%,可明显延长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褐变程度均降低,而且硬度、颜色和风味保持较好,但相对成本较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记者 张斌)“我这个‘老牛倌’要退休啦,好多心愿等着年轻人去完成!”站在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太阳岛旅游码头,“百牛渡江”旅游项目的发起人、71岁的原油房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发出这样的感慨。  日出,上百头水牛浩浩荡荡游向江心小岛吃草,日落而返。“百牛渡江”每年能为油房沟社区带来近800万元的旅游收入。世世代代的“耕地牛”化身为“表演牛”,“老牛倌”也借此成了“新农人”。俯瞰百牛渡江的目的地——太阳岛。刘永红摄把牛“吹”出去 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田地大多是河滩地,地薄;种过柑橘,一场大雨,全打了水漂。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没啥子风景,又没得名胜古迹,想实现致富心愿,你说咋办?只好吹牛了!”  “我们这个牛,吹得好!”站在太阳岛旅游码头,王元国与78岁的李定忠老人进行了一番对话。  李定忠是王元国第一个动员和他一起“吹牛”的人。回想起“吹牛”的经历,李定忠至今仍记忆犹新。  “你把你家的牛儿拉过来,我再把全油房沟的牛儿集中起来,上午过嘉陵江吃草,下午再集体归栏,表演给城里人看。”王元国说。  “赶牛,我在行,没问题!”李定忠说。结合自己的点子,征得群众同意,就这样诞生了这样一幅图景:蓬安县嘉陵江畔,百头水牛浩浩荡荡游向江心小岛吃草,日落自动返回。油房沟社区群众划船到江心的太阳岛去管理牛儿。 兰靖雯 摄  随着远道而来观看和拍摄的游客越来越多,“百牛渡江”名气越来越大,2010年,蓬安县统一规划,打造“百牛渡江”旅游景区,在全国叫响“百牛渡江”品牌——修通县城到油房沟的水泥路,村民开起农家乐,修建望江楼、牛文化广场、牛文化展览馆;修缮油房沟村级码头、太阳岛旅游码头,开展游船旅游……  “现在,加上土地租金、赶牛费、务工工资,日子过得巴适得很。”当了大半辈子“老牛倌”的李定忠说。百牛渡江资料图。刘永红摄找好“新牛倌”“百牛渡江”谋新发展  随着“百牛渡江”名气越来越大,每年来看“百牛渡江”的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谁来调度安排‘百牛渡江’这件事?12户赶牛倌,年龄都上了60岁,谁来负责管理好牛群?”尽快找到传承人,成了王元国的最大心愿。  老支书早就盯上了“传承人”:32岁的李定家和31岁的李二龙。李定家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成了一名水电工人。李二龙一直在外地做建材生意,2017年,看着家乡因“百牛渡江”火了,有了返乡就业的想法。  为了说动两个年轻人,王元国主动上门做工作。几番长谈,两人都愿意担起“百牛渡江”的传承工作。李定家主要负责调度,李二龙主要负责管理牛群。  找到了“新牛倌”,王元国还有一个心愿——如何把“百牛渡江”的文章做透做足。“老牛倌”王元国(中间站立者)与两名传承人(左为李二龙,右为李定家)在一起。兰靖雯摄  由于嘉陵江水温受季节影响,“百牛渡江”的情景只能在每年5至10月看得到。如何突破季节影响,带动群众持续致富增收?“目前,游客来了吃住都不愁,要在最新的体验项目上动心思。我甚至想过如何让牛冬泳,在岛上修建环岛大道,让牛拉着游客在岛上转圈圈,让牛和游客照相。”王元国笑着说。  2020年4月,原油房沟村、雁坪坝村合并为油房沟社区,李定家当选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如何让“百牛渡江”更上一个发展台阶,李定家有了新的思路。“按照农旅融合的整体思路,我们将整合原有资源。下一步,计划和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科学规划,真正实现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真正让群众端稳‘旅游饭’。”李定家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4
(记者 张斌)“废弃垃圾池到底何时拆?”4月16日,蓬安县纪委监委牵头举办的“阳光问政”坝坝会走进当地龙蚕镇。活动开始不久,分管卫生的副镇长罗圻就被当地村民问红了脸。“没想到废弃垃圾池给大家生活造成了这么大影响,我保证及时处理这一问题。”  对服务民生领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再监督”,是蓬安县纪委监委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阳光问政”坝坝会形式依靠群众进行监督,县纪委监委派员,镇村干部等相关负责人全程参加,接受村民代表的监督。  对于坝坝会上提出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相关责任部门当场“拍板”;不能立即解决的,现场提出解决方案,给出解决期限,并承诺按时做好跟踪督办和群众回访;对于不符合相关政策的诉求,则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争取取得理解。  龙蚕镇坝坝会举行后第二天,对于废弃垃圾池问题,当地相关负责人迅速进行了解决。“‘阳光问政’坝坝会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居民蒲显友的话道出了群众对“阳光问政”坝坝会的认可。  据悉,到目前为止,蓬安县纪委监委已在当地举办23场“阳光问政”坝坝会,收集各类民生问题42个、建议56条,督促解决问题38个,并对群众反映民生问题不作为、慢作为的11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约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黎涛 记者 张斌)当前正是水稻育秧时节,近日,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李花村的现代粮油产业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厂房内,见到一番不一样的“育秧景象”:十几台育秧机器上,4800盘秧盘内已经长满了嫩绿的水稻秧苗,这些秧盘“排着队”缓慢经过机器一侧的喷淋设备,就自动完成浇灌。工厂育秧现场。 黎涛 摄  按照目标,今年南充市顺庆区的粮食总播种面积将达到41.5万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今年年初,南充市顺庆区政府投资近800万元,修建这座占地面积6987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开启了该区“智能育秧”的新模式。  “别说你惊讶,我活了半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工厂’育秧。”53岁的李花村党支部书记李启章笑着对记者说,过去育秧需要不少人手,出苗还得看“天意”,遇到雨水较多,秧苗管理不到位就容易烂种烂秧,温度稍微高一点又会“烧苗”。  而在这个智能化育秧中心,整个厂房内仅有3名技术人员管护秧苗;厂房正中央悬挂着的一块指示牌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刘福平告诉记者,工厂智能化育秧可有效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时间长、生长不稳定等问题。可提高出苗率,优化制种播种效率,保证秧苗质量。技术人员正在管护秧苗。 黎涛 摄  更重要的是,这座育秧工厂还能将长达40天的传统育秧周期缩短到25天左右。“育秧机一小时可制作800个秧盘,经过25天左右的培育,就可以送往农田栽种。”该育秧中心技术负责人李海洋说,秧盘培育的秧苗可用于插秧机机械插苗,“意味着从育秧到插秧均可实现机械化,省时又省力。”  “今年村里已在育秧中心订购了150亩的秧苗,总价近4万元。”李启章说。  据介绍,目前该育秧中心已经接到了5000亩左右的秧苗订单,涉及蓬安县、南部县等地及南充市顺庆区部分乡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罗琴 记者 张斌)4月14日晚9时,南充市高坪区天来豪庭小区居民林小平拎着手电筒走出家门。他要去嘉陵江边护渔夜巡,“现在是鱼产籽的季节,夜巡密度要增加。”  为保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今年2月,南充市印发文件,在常年禁止垂钓的水域以外,对全市其他天然水域划定禁钓期,期限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  落实禁钓,南充创新举措,在渔政执法巡查以外,组织热心群众组建了护渔队。林小平就是护渔队356名护渔员之一。除了嘉陵江一部分江段外,林小平的巡护范围还包括高坪境内的螺溪河、清溪河等河流及其支流的部分河段。  伴着手电筒光芒,记者跟随林小平来到嘉陵江岸边。“这个季节什么鱼比较多?”“鲫鱼、鲤鱼、鲢鱼都到了产卵的季节,再过一段时间就该黄辣丁产籽了。”林小平对嘉陵江中的鱼类生活习性如数家珍。  和普通护渔员不同,57岁的林小平曾是一位渔民,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捕鱼,常常吃住都在渔船上。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他和南充市其他建档立卡的2105名渔民退捕上岸。  “捕了30多年鱼,突然放弃,一开始当然舍不得。”但是他更能理解禁捕政策实施的意义,“禁捕前,我们能感觉到鱼越来越少了,现在不保护,将来怎么办?”  虽然离开了渔船,但林小平还是难以割舍对嘉陵江的感情。听说高坪区招募护渔员的消息后,他主动报了名,每天巡逻到深夜。  “除了巡护,还要搞宣传。”林小平说,明天他就要去江东大道的一处公告栏张贴、散发高坪渔政宣传明白纸。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宣传时遇到市民告诉他:“明显感觉到嘉陵江的水质更好了、鱼儿更多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特约通讯员 彭杰 邹刚  近日,营山县朗池街道退休干部王伦毕赠送给绿水镇沙桥社区居民熊才义的一面锦旗,引来了周边群众的点赞。据悉,熊才义、万群芳这对年近古稀的夫妇,多年来义务修路、补路,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4月12日,笔者前往绿水镇采访,了解到熊才义夫妇的修路故事。出行不便 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绿水场镇后面有一座山,坡路直达山顶,山腰的岔路是一条乡间便道。长期以来,周围几个乡镇的村民通过这条便道赶集、走亲戚。  当地村民告诉笔者,这条坡路原来有的地方是羊肠小道,长满青苔且高低不平,非常难走。“2010年5月,当地下雨路滑,一名年近七旬的韩姓老太婆跌下3米多高的山崖,摔断了腿,落下终身残疾。”熊才义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于是萌生了修路的念头。  2011年春节,熊才义和他的一名同学相聚,谈得很投机,“人生短暂,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修桥补路做好事,只要乡亲走得顺当,再苦再累都值得。”熊才义表示,他的愿望是尽己所能把这段坡路和山腰岔路修好,让往来的人安全通行。  当熊才义把自己想要修路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劝说他年龄较大,不要太劳累。他的老伴了解他的犟脾气,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多年修路 自掏腰包3.8万余元  4月12日,笔者来到营山县绿水场镇后山这段坡路,见到梯步由石板或预制板铺砌,或者由石包凿平而成,整个路面平坦整洁。  “认准就干!2011年冬天起,我利用农闲时间上山修路。有的地方长满了荆棘、杂草,我就用锄头挖掉。人家拆旧房,我就以每块约10元的价格把预制板买来。场镇旧房改造,很多条石、石板废弃,我专门去要来。”熊才义说,他花钱雇请劳力把预制板、条石、石板搬运到修路现场,自己则带着锄头、手锤等修路工具,把一块块预制板以及条石、石板铺砌好。  夫唱妇随。熊才义的妻子万群芳心疼丈夫,于是跟着他一起修路。为了方便乡亲通行,熊才义夫妇除了将坡路和山腰岔路修平整,还对较窄的路面进行加宽。  “这些年,买建筑材料、请劳力搬运预制板等共花费了3.8万余元。”熊才义表示,修路做好事,贴了钱但心里高兴。居民点赞 称他为“现代愚公”  熊才义家经济条件不好,被纳入了低保户。夫妻俩共用一部老年手机,却拿出部分低保金、卖农副产品和晚辈孝敬他们的钱来修路。当地居民介绍,熊才义夫妇平常带着干粮去修路,饿了就吃饼干、馍馍充饥。  在夫妇俩的努力下,绿水场镇后山长达1.19公里坡路和山腰岔路面貌一新。他发现绿水河对面有一段通往蓼叶镇的路还是泥巴路,2021年冬季,他运了一些预制板去铺在路上,有效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对于熊才义夫妻俩“自讨苦吃”的举动,起初村民不解,后来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熊才义夫妇都已年近七旬,不怕苦不怕累,甚至受过委屈,却一直坚持为大家义务修路、补路,还自贴一大笔资 金,太让我们感动了。”绿水场镇居民韩伦辉说,熟悉熊才义的乡亲们,都称他为“现代愚公”。  “路修好了,看到乡亲们走得顺当,我比歇着更开心啊!”熊才义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1
(吕芝姝 记者 张斌)4月18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南充市西充县关文镇祈嗣庵村。西充三牛拓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平指着眼前成片的小麦地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大约200多亩,一年前都是撂荒地。”站在高点望去,眼前是一片醉人的绿意,起伏的丘陵上,微风荡起层层麦浪。无人机在关文镇祈嗣庵村流转土地上空喷洒生物农药 。衡欢 摄  去年底,杨晓平所在公司对关文镇的部分撂荒地进行集中连片化整治,在小春时节种上了麦子。“今年5月中旬麦子就能收割,全程机械化!”杨晓平说,“等麦子收割完后,还计划种上玉米,再套种大豆,让土地一年都不闲。”  “我们不光整治土地,还要整成有机的。”杨晓平说,“从整治土地到种植小麦,我们尽量按照有机标准来进行,为的就是下一步往有机粮油的方向发展。”  “有机农业”是西充的一张名片,全县有机农业基地规模居西南首位。今年,西充计划巩固提升有机农业基地3万亩,新建1万亩。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守好粮食安全,近年来该县持续加快推进撂荒地综合治理,并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记者眼前的这片祈嗣庵村土地,也有望成为西充万亩目标中的一部分。  采访期间,西充县有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何莉萍恰巧来查看当地有机农业的工作推进情况。“现在田里用的什么肥料?”何莉萍下到田里抓起一把土仔细端详,朝田埂上的杨晓平询问。“腐熟的猪粪。”听到杨晓平的回答后,何莉萍点头道:“对的对的,就是要做有机农业。”  何莉萍告诉记者,相较于平时都在种植的田地,只要按照科学的步骤,撂荒地复耕后转型达到有机标准所需的时间更短。  单单是撂荒地复耕,已经让村民开始受益。77岁的祈嗣庵村村民张树丰告诉记者,“因为子女在外务工,家里的土地慢慢变成了杂草地,看着很心疼。现在,撂荒地流转到了公司,到了农忙时节,我还可以去帮着干点除草、施肥的活路,赚点零花钱。”  数据显示,目前西充县已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规范发展专合组织543个,家庭农场、业主大户1658户,吸纳了3.5万余户农民参与有机生产。从曾经的撂荒地到未来的有机田,村民的收益有望进一步提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玉贵 摄4月19日,阆中市水观镇小学五年级三班的30名小学生来到水观镇金鼎观村“田间课堂”,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了解水稻生产知识。  近日,阆中市招募文化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场所开展助读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农牧业系统的农技专家加入了文化志愿者队伍,配合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实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深春时节,在西充县的不少果园,呈现一片草木葳蕤的景象——果园的果树,枝繁叶茂;果园的青草,匍匐在地,犹如密织的绿毯,草花盛开。这些草可不一般,它们是白三叶、箭筈豌豆等多种绿肥,在果园形成“绿肥+”的力量,让果园提质增效。  从5年前的试验示范开始,到这两年加速推广,西充县已拥有成片成规模的“绿肥+”果园10万亩,几乎占到全县果园的一半,“绿肥+”肥了土地,滋润了果树,让西充的生态有机农业更有了底气。西充“绿肥+”柑橘示范基地。水果业主种绿肥尝甜头4月14日,在西充县古楼镇杜宇寺村四川省元斗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500亩果园,地表铺满了郁郁葱葱的白三叶。  公司负责人高元斗捧起一抔黝黑疏松的泥土说:“过去,我们果园的杂草曾经长到1米多深,请人除一次杂草,1亩地就要花50至100元。2017年,我们在南充市农科院绿肥团队的指导下,在桃园、李子园、杏子园种植白三叶,既保水保肥、控制杂草、增加有机质,又节约了人工除草成本。”  高元斗还介绍,白三叶具有诱吸果树害虫的作用,减轻果树病虫害和农药使用量。他明显地感觉到,近两三年,果品的糖度和品质都有所提升。不光如此,元斗果园满园白三叶开花后还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的蜜源,今年赢得了一个养蜂朋友的青睐,投放了几十箱蜂箱,酿出了风味独特的三叶花蜜。  无独有偶,在西充县东太乡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1000亩柑橘园,也种植了绿肥,并且有白三叶、二月兰、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等多个品种。公司负责人程贤君说:“绿肥只要先长出来,就可抑制杂草;通过在绿肥盛花期翻埋到土里或自然枯死覆盖,还可增氮、增碳,替代化肥。现在,公司的有机柑橘口感和颜色都很巴适,批发6元/斤,在门店统一售价11元/斤。”一“肥”多效催生有机果园  “2017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设立了18个综合试验站,我站成为四川唯一一个综合试验站,就是要在果园推广‘绿肥+’产业模式,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文斌说,“我们考虑到西充具有多年有机农业的基础和产业发展需求,就把西充确定为绿肥示范县,一旦成功就可向其他地方辐射。”  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鹏介绍,西充县自2008年就致力于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很多业主投入较大,为帮助业主减少成本、提质增效,同时,也为了打造精品果园,让其形成“树上硕果累累,树下一片绿色”的景观效果,西充县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达成了“绿肥+”的深度合作。自2018年开始,西充县每年整合星级园区奖补资金、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用于集中采购绿肥种子、补贴绿肥播种清园和翻耕人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绿肥+”示范。  “经过4年绿肥推广示范,今年‘绿肥+’果园推广达到10万亩,接近全县23万亩果园的一半,有400多户业主参与,形成了‘绿肥+柑橘、香桃、李子、杏子等其他水果’的绿肥产业模式。”吴鹏说,“现在达到几个明显效果:一是减少了氮肥使用量20%;二是节省了人工除草成本;三是减少了农药施用,水果品质进一步提升,10万亩‘绿肥+’果园均达到有机水果基地标准。四是增添了果园景观效应,推进了农旅融合发展。”  “在省内其他地方,种植绿肥的果园一般只有百分之一二十。西充‘绿肥+’果园成片成规模种植,几乎占到全县果园的一半,这在全省都是位于前列的。‘绿肥+’果园的成功经验模式辐射带动了南充、广安、遂宁、广元、眉山等区域,为‘川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韩文斌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8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仪陇县今年锁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的目标。在当前“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大形势下,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想尽办法为粮腾地。  地从何来?仪陇县的做法主要有三: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腾出来的农村宅基地,通过整治复垦撂荒土地,以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从2011年起,仪陇县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共实现土地复垦节余面积9686亩,去年和今年实施的项目将于今年和明年竣工,可实现复垦节余面积5750亩。  去年初,全县37个乡镇(街道)105.19万亩耕地中,撂荒面积竟高达11.8万亩,占比非常高。通过一年的努力,共完成撂荒地整治10.3万亩,今年将全面消除撂荒地。  2021年,上级部门给仪陇县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8.6万亩,除中央预算内新建的1万亩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外,其余7.6万亩都将在今年完工,并立即投放于粮食生产中。  项目区农户均多出一块承包地  柴井乡八景营村三组李明学吃过早饭,便悠闲地走到自家老屋基地察看庄稼。2亩油菜长得秆粗叶茂,硕大的花蕾正在陆续绽放金黄,引来蜜蜂前来采蜜。  跟李明学一样,在三组共有33户今年都多了一块承包地,那就是各家的老屋基地。这些地全部都种上了小麦、油菜或者豌豆、胡豆,老屋基地肥沃,庄稼长势都很好。  而这33户现在住的房子,大多是小楼房,风貌统一,外观漂亮。这得益于2018年仪陇县在该村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三组组长王体珍说,这33户以前各自分散住在这一湾里,绝大多数是土坯瓦房,加上畜禽圈棚和院坝,还有屋外围的林盘,占地面积普遍在1亩以上。八景营村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共建起3个聚居点,涉及140余户,共拆旧复垦土地120亩,实现节余82亩。  李明学家的老房子为12间土坯瓦房,虽然住房实际占地仅200余平方米,但畜禽圈棚和院坝及周围林盘就占了1亩多地,总共占地达2亩。而他家新房子只占了85平方米,加上小院坝30平方米,相当于拆旧迁新一下子腾出了约1.8亩土地。  “复垦出来的地我们全部纳入基本农田管理范畴了,而且原则上原是谁家的屋基,复垦出来仍归谁家承包耕种。”仪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办公室主任刘智宝说,这块工作仪陇在全省名列前茅。  2021年,仪陇县在9个乡镇45个村启动实施项目14个,计划复垦土地5193亩,可实现节余指标3600亩,预计今年8月全面竣工。今年将实施项目10个,目前正在开展一些前期工作,计划复垦土地3074亩,可实现节余指标2150亩,预计明年12月全面竣工。  整治10万亩撂荒地用于粮食生产  2005年,仪陇县城从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新县城的建设和扩展,为新政一些城郊村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于是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大面积土地撂荒。  现在的新政镇银山社区,是由原桂花井村和九岭场社区合并而成,离县城仅3公里路。“全社区2068亩耕地,就撂荒了1035亩,好多土地已撂荒十多年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彭灵贤说,“好在去年开始的撂荒地整治项目,目前已整治出753亩,剩下的今年内可整完。”  彭灵贤说,去年6月份,社区召开居民大会商讨解决撂荒地问题,群众一致意见是:大家普遍年龄大,且无技术,无资金,故而无法耕种;愿意将土地2年无偿交给集体。于是,社区成立了仪陇县新政镇银山农村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承担起这一任务。  “这753亩,我们边整边种,到去年9月就完成了,去年种了一些水稻,秋季种了一些蔬菜;今年我们主要是种水稻和玉米,少量种蔬菜,可基本实现机械化。”彭灵贤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800平方米的温室育苗大棚里,玉米苗已经出土,水稻育秧也正在进行。  新政镇副镇长李忠虎介绍,全镇23个村(社区),情况跟银山社区差不多,地理条件差,留守人口少,且缺乏劳动能力,因此撂荒地多。全镇撂荒地面积高达近4000亩,去年就整治出3550亩。目前种有2000余亩油菜,1000余亩杂粮,油菜过后种水稻。  去年,仪陇县出台政策,财政列出县级统筹撂荒地整治专项资金,对集中连片整治撂荒耕地并种植粮食等目标作物30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或村集体经济,按照350元每亩的标准给予奖补。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积极性,有效推动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即将发放的2021年度补贴资金将达800万元,种粮大户增加144个,大春播面积增加1.7万亩。  高标准农田既提高单产又增加耕地  在马鞍镇金山村,每天50余台大型机械、100余名施工人员紧张忙碌,为的是要在4月23日前完成这1.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赶上水稻机插秧。目前育秧已开始。  据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站副站长汪肇澜介绍,这一片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既要对田土进行调型,又要搞相应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只是做相应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对田土进行调型。两部分建设完大约会增加耕地面积100亩。  项目离县城59公里,但据马鞍场镇仅几十米,且离高速公路出口仅2.5公里。按县农业农村局的规划,这里将是仪陇县万亩高产粮油示范基地,在种粮油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因为这里跟朱德故居景区和柏杨湖景区在一条线上。“整出来的梯田之间的护坡,我们采用六棱空心板,中空部分可以种黄花或菊花,这部分可利用面积就达上千亩!”汪肇澜说。  目前,已有两个业主拿下1000亩,准备进行玉米和大豆制种,并有一个业主正在洽谈,准备拿下1600余亩搞稻鱼共生的经营模式,剩下的将全部进行油菜和水稻的轮作。  据了解,以前这一带,虽然离附近的金山水库只有七八百米距离,离柏杨湖仅2公里远,但因缺乏水渠,万亩农田缺乏灌溉,农民虽然撂荒不多,但绝大多数只是种一季口粮。项目建成后,12公里长的各类型水渠、19公里长的生产便道,一下子将这里变成了丰收良田。  “过去这一带土质不好,粮食单产水稻仅能达到400斤/亩,项目建成后,我们还要进行地力培肥,完全实现机械化,水稻单产可以翻番,粮食总产量会增加很多。”汪肇澜说。  汪肇澜说,去年动工的7.6万亩高标准农田,2.55万亩属于灾毁农田修复工程,涉及9个乡镇20个村,目前已经进入现场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可完工。另外5.0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将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其中就包括马鞍镇金山村这个项目。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4-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当前,大棚喜温蔬菜进入开花结果期,露地快熟蔬菜开始采收,但也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高发期,菜田主要农事管理不能松懈。”4月5日,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蔬菜种植基地,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农艺师黎万春一边察看大棚蔬菜长势一边指导菜农管理技术。  当前温室种植的番茄、黄瓜、茄子、甜辣椒、萝卜、白菜等多种作物陆续成熟采收,这时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是需要水肥的临界期,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一是要根据外界气候变化和不同作物及时调节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黄瓜的生理活动与番茄、茄子不同,应采用四段调温的方法。叶类和根茎类等耐寒性蔬菜应留风口,避免夜温过高。番茄、茄子等作物保持在 40%~50%;甜辣椒 和 黄 瓜 等 瓜 类 作 物 在 60% ~80%。  二是根据天气情况、植株长势和土壤情况来浇水追肥,追肥应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随滴灌施用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速溶肥为宜。要小水勤浇,每次每亩浇水量 8~10 立方米,避免大水漫灌。每亩悬挂 20 袋二氧化碳气肥来增加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起到增产、提高品质的作用。  三是及时进行吊蔓、绕蔓、落秧、整枝和打杈等管理,黄瓜、番茄采用不断落秧的方法来延长植株的结果,并及时去除下部黄叶、老叶和病叶;番茄在第一穗果实长至绿熟期将下面叶片打掉,黄瓜下部深绿色叶片也要及时打掉,防止因通风不好而感染霜霉病害。  四是要加强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番茄、茄子采用自然授粉方式而保持风味和品质,可采用振荡授粉器辅助授粉的方式,也可采取每亩释放 2 箱熊蜂辅助授粉的方式。番茄应在每穗花开放 3~4 朵花时再采用振荡授粉器或调节剂喷花,若在刚开放1~2朵花时喷花,会使这穗果实仅结 1~2 个而影响产量。及早疏去多余的花和果实。黄瓜不需人工辅助授粉能正常结瓜,禁止使用激素来蘸花促进幼瓜膨大。  五是及时采收,既能提高商品率,又能防止果实坠秧而影响植株继续结果。以每天清晨采收为宜。  露地种植的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南瓜等正值定植适期,要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定植,定植时气温连续五天稳定在10℃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以上。要施足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细碎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或生物有机肥3000公斤。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3
(周亮 记者 张小星)“多亏了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在村里就挣到钱,庄稼也不耽误,党的政策真是好呀!”4月7日,南充市蓬安县金甲乡果山村村民蒋祖安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说道。年过六旬的蒋祖安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村子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掰着手指算了算,自今年从村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以来,他务工收入已经达到了8000多元。看着整理好的田地和正在修建的公路,他对村上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以工代赈,即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蓬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忠辉介绍说。今年1月,蓬安县金甲乡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在果山村启动实施。该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建设内容为:新(改)建产业道路6公里,改(扩)建村级道路3公里,土地整理200亩,整治山坪塘3口、蓄水池3口。预计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据了解,近年来,蓬安县抓住国家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机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多渠道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