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廖振杰 张琳琪)认识“天府旅游名县”大英,要从一口“卓筒井”开始。卓筒井,汲卤打盐之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以竹筒般小的口径和数十丈的打井深度享誉于世。它开创机械钻井之先河,享有“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的美誉。从这口井里,大英的先人们开采出“一把盐”,这把盐,撒在了大英文化血液的深处。撒一把盐,黎庶共享,从此千家得福。撒一把盐,敢为人先,而后奋发不辍。时移世易,“大美大英”的建设号角吹响,这片土地,“盐”色不衰。魁山芳草萋萋,郪江芦苇荡荡。纪念卓筒井的雕塑装点着 “公园中的城市”,百姓乐享“宜居之美”;中国死海“无中生有”,为干屏村“桃”“井”相彰。打破“自然依赖”,擦亮“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村”名片,文旅增添“兴旺之美”。长风浩荡,急催征帆。推动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美好发展”,创造顺心惬意、舒适安逸的“美满生活”,涵养自然共生、互促互荣的“美丽生态”,构建崇德明理、和睦安定的“美善社会”——这是“大美大英奋进新时代、再启新征程的美好愿景。蓝图已绘就,风好正扬帆。“用实干为‘美好发展’赋能,推进‘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同步增强;用实干为‘美满生活’赋力,推进‘乡村热度’与‘民生温度’同步提升;用实干为‘美丽生态’赋彩,推进‘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同步改善;用实干为‘美善社会’赋势,推进‘人文和谐’与‘社会和顺’同步彰显。”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表示。大美大英 张昌明 摄影全域提“盐”值“公园城市”点亮“宜居之美”走进大英,如走进一座美丽的公园,大英人民不忘在“公园”中筑起一座座纪念盐井文化的艺雕。千年前,卓筒井满足了百姓对生存的基本需求;千年后,大英在“公园中建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郪江穿城而过,芦苇在江边随风摇摆,暖暖春阳挂在对岸的白象山上。不远处,有银杏、香樟、水杉、桂花树。郪江湿地公园内,市民结伴锻炼,孩子们玩耍嬉戏,乒乓桌上欢声连连。“以前,郪江两岸杂草丛生,市民散步都不到岸边来,如今,荒滩变公园,这里已经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安雪梅说。总面积约100公顷的郪江湿地公园, 绿化覆盖率高达70%以上,种植有桃树、银杏、秋枫等300余种树木,有龟、鳖、水鸭、白鹭等野生动物。如今被称为大英的“后花园”,大英城市之“肺”。魁字山上的蓬莱公园亦不遑多让。园内重楼飞阁、雕梁画栋,樱花、海棠、玉兰等花树簇拥着主干道。南华宫、城隍庙、观音岩、玉皇庙等仿古建筑在2021年投资一个亿新建的公园绿道衬托下,更显气势恢宏。公园贯穿县城北面,亭台楼角,掩映林中,其绿化面积高达80%。登高望远,景城交融的绿色大英尽收眼底。逢年过节,这里热闹非凡。公园里散步的群众唐先生很感慨:“我年轻那会,大英的情侣踩着泥巴路来蓬莱公园约会,如今,泥巴路变公园绿道,再也不会踩一脚泥了。”步步是景,处处如画。大英践行 “公园中建城市”理念,高标准造城提颜值、高质量兴城强气质、高水平营城增价值,让城市颜值可观、气质可感、价值可期。美丽乡村绿山微湖 大英县委宣传部供图“多修几个公园,这并不稀奇,但明确提出在‘公园中建城’,却十分少见。”据介绍,大英县,已实现300米见绿地、500米入公园、一年四季赏鲜花。同时,以花靓城,坚持“留白”与“增绿”并重,实施城市花点、花带、花街、花廊、花园“五花”景观建设,形成了“两带三园多节点”绿地休闲场景。在这样的城市中,怎能不让人身心舒畅?宜游更要宜居。聚力“公园城市”,大英在对标竞进中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发力:新建城市绿地6.5万平方米、绿道20公里,完成蓬莱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达26%,城市品质得到增强。郪江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湿地公园,郪江经开区段成功创建省级河湖公园,“两带三园多节点”园林景观场景初现雏形。与此同时,大英坚持将文化内核与城市更新有机统一,竭力保全老城文化特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3个。旅游化改造提升卓筒大道、中海大道等城区主干道4条,塑造街区景观56处。同时,还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四大领域进行补短提升。加强对城市形态、色彩风貌、建筑立面、夜间照明等规划管控,实现城市的“里子、面子”双提升。开门见绿,推窗见景。一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大美公园城市,正加速崛起。公园绿道 张昌明 摄好景添“盐”色“创意文旅”催生“兴旺之美”千年前从地下采出的盐,至今仍润泽着大英,以更富创意的方式彰显大英“兴旺之美”。本世纪初,约摸300万吨盐卤水,从大英县蓬莱镇的“功勋井”、全国第一口基准井——蓬基井抽取而出。大英“无中生有”打造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中国死海”由此诞生,成就了大英重要的城市名片。健康度假天堂—中国死海中国死海,源自于1.5亿年前地下古盐湖,总面积超过132平方公里,海水含盐量超过22%,人在水中可漂浮不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是国家4A级景区。走进中国死海,太阳宫、影剧院、盐疗馆……一座座中亚风格的精致建筑光彩照人,其二期提档升级工程“一千零一夜水上世界”完成部分改造,预计今年“五一”节全面完成。此前,中国死海的日平均接待量超过4000人,提档升级后,将以全新的魅力重新亮相。中国死海负责人樊勇力表示,“我们后续还将持续提升景区品质,向世界讲述‘盐’的故事,展示‘盐’的魅力,为擦亮大英文旅名片献力。”2021年中国死海儿童盐欢节中国死海,为大英的文旅画卷绘上一抹“靓色”,而这张画卷上,还有更多动人的笔墨。告别死海,记者驱车20分钟,到达卓筒井镇为干屏村。早春二月,村头村尾,张灯结彩,游子归家,喜气洋洋。怀揣沉甸甸的年末总结,卓筒井镇宣传统战委员何晓磊心情不错,在过去一年,她见证了一件“大事”。“去年秋天,为干屏村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村,自此,我们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她说。金字招牌,亮眼夺目,谁能想到,今天的“旅游名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大英县卓同井镇为干屏村该村的华丽变身要从2006年说起,这一年,时任村支书的李万兴经过在省里的培训后,开始带领全村一起种桃。2017年,一场举办“桃花美食节”的尝试,叩开了为干屏村农文旅振兴的大门。这一次桃花美食节,摩肩接踵,游人如织。除了桃花美景,游客们对村里30余口卓筒井古井也兴致高昂,驻足其间,不肯离去。“家门口卖个凉粉都能上万元。”村民告诉记者。尝到了农文旅结合发展的“甜头”以后,为干屏村结合自身特点,将桃与盐井两种元素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宋井桃园”农文旅融合之路:一方面以农为本,举办桃花美食节,打响桃园文化;一方面立足井盐文化,在桃园内打造井盐文化沉浸式服务,让游客穿越时空与古文明“对话”。据了解,为干屏村年均接待旅游人数已达40万人次,目前正在加紧建盐汤、优桃园,建宋风古村,向着打造“中国桃园乡游第一村”的目标迈进。再看大英城西。投资50个亿、规划用地面积约4000亩的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丝路奇幻城,将打造集旅游演艺、亲子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旅新城,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丝路神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丝路海世界家庭水乐园、丝路云端温泉海等版块。部分项目已对外开放的丝路奇幻城景区负责人胡建国说:“丝路奇幻城是一个大型文旅项目,而大英有着深厚的盐井文化底蕴。中国死海成功案例在先,更给了我们讲好‘丝路’故事的信心。我们也将以开发盐产品、修建盐浴温泉等多种方式,把丝路文化和盐井文化相结合,为大英贡献文旅新力量。”大英县,以地下亿年盐卤资源嫁接创意文旅IP,打破“无山无水不成景”的思维定势,探索走出 “打破自然资源依赖”的丘区沉浸式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之路。刚刚过去的2021年,大英文旅产业添翼赋能:中国死海完成一期提档升级;浪漫地中海全球首创水上演艺中心“海洋之心”开门迎客;丝路奇幻城《丝路神灯》实景剧内测排演;推出“绿山微湖”等乡村旅游景点;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卓筒井和蓬基井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今年春节期间,大英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16.58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59.7万元;以绿山微湖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非A级景区)接待游客53231人次,且乡村旅游呈现持续火爆态势。景景相连,文旅兴城。一个做足“文态”、做丰“业态”、做优“生态”的“创意休闲度假旅游新标杆”已然渐显。云海之中的“海洋之心”实干有“盐”味“奋进赶考”力绘“明日之美”城市变公园,城外景相连。美丽的大英,人们在惊叹她蝶变的同时,谁曾想这里是一个既无名山大川,也缺名胜古迹的“先天不优”之地。拼着骨子里沉淀下的 “敢为人先”,大英不但打造出“两海、一井、一城”标志性景点,更在去年成功摘得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成为遂宁市首个天府旅游名县。如今的大英,不再只有盐资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为大英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建设补短强弱、生态文明优化提升等带来重大利好。大英县荣获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称号“我们将加快实施公园城市‘对标建设’行动,进一步彰显‘大美大英’发展品位。特别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践行公园中建城理念,以绣花般的耐心,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加快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大英县委副书记、县长唐紫薇说。对“敢为人先”的大英人而言,建设“大美大英”,每一次出发都锁定着“比学赶超”的方向,每一次起跳都迸发着“提质晋位”的力量,每一个阵地都飘扬着“党建引领”的旗帜。而在胡铭超看来,“大美大英”的美好愿景,与遂宁市筑“三城”、兴“三都”的发展指引一脉相承,与升腾“成渝之星”的战略抉择一水共饮,是大英在抢抓机遇中培塑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建设“大美大英”,愿景业已锚定:以“美好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彰显“奋进之美”;以“美满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彰显“安乐之美”;以“美丽生态”改善自然环境,彰显“绿色之美”;以“美善社会”塑造和谐人文,彰显“善治之美”。到2025年,大英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62元,成功创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胡铭超表示,建设“大美大英”是一张“新考卷”。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将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建设“大美大英”的生动实践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担当使命、勇毅笃行,加快建设成遂协同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优异答卷。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11
(乔福玲 邹霞 记者 王若晔)隆冬时节,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萝卜进入丰收季。1月19日,唐家乡东山村,四川晓赖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劳作,一筐筐萝卜被清洗和分装后,销往省内各市州。  蔬菜基地往上,是连片的柑橘林,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柑橘基地外,三轮车排成列,工人们将装满橘子的货箱搬到路边,等待装车。清洗萝卜  东山村三面被涪江环绕,地形半坝半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2009年我们就引进业主,发展柑橘和蔬菜种植。”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和平介绍,蔬菜和柑橘产业是东山村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村种了2000多亩蔬菜、700多亩水果,主要销往国内一二线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年产值约2000万元。”  曾和平说,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有750元/亩的收入,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年均收入8000元。  “这段时间集中收萝卜,每天60元,加班另算。”村民杜中银在蔬菜基地务工多年,她说,在家门口挣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大多数村民都在村里找到了工作。  激发乡村振兴的更多能量。东山村通过统规自建,集中修建了36栋新农村楼房,利用这些房屋引进业主打造“东山颐养中心”,开展养老服务。  “颐养中心周边是连片的柑橘基地,环境好,空气好,最多的时候住了30多名老年人。”唐家乡人大主席龙涛说,该中心带动村集体和当地村民实现了双增收。  乡、村两级还在谋求新的“升级之路”。龙涛介绍,船山区将东山村纳入精品村进行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对农舍、院落等进行改造提升,按照“精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的模式,丰富经济发展业态,打造“坡地四季果园、坝地绿色菜园、村庄生态景园”的精品东山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28
(任泓霖 记者 王若晔)1月17日,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长兴村村口,几位村民坐在崭新的候车亭里,等候乡村客运小巴。谈起新修的候车亭,村民唐安贵说:“这要感谢‘户长’。”长兴村便民候车站  长兴村靠近蓬溪县城,又紧邻风景如画的赤城湖,是蓬溪人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之一。因为人口相对密集、流动性强,做好基层治理是一道难题。去年11月末,赤城镇在长兴村、下店子村试点实施“党员户长制”工作,按照“1+1+8+N”的模式,即“一个支部,一名党员,每名户长联系8户农户,一个支部N名党员户长”划定党员责任区,构建起党员群众服务的网格。  “户长主要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择优推选。”村支部书记周余金介绍,村里推选出了13名党员户长。  “我们好比一个‘大家长’,是政策的宣讲员、困难的协调员、家庭的代办员和致富的领头人。”户长胥维源说,每周党员户长都会到对口联系的每家每户走走,“如果遇到小问题党员群众相互帮忙解决,遇到大问题找村支部、镇党委政府帮忙解决。”  长兴村每周举行一次党员户长例会。例会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近期已完成和收集来的民生问题。“截至目前,我们共收集村民反映的社情民意221条,已解决191个。”周余金说。  村口的农村客运候车亭曾是村民集中提出的问题之一。经例会向上反映后,通过镇上补一点、部门帮一点、集体给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10余万元,仅用2周时间就修好了便民候车亭。  赤城镇组织委员何林稽说,镇村对党员户长实施动态管理,采取“积分制”对党员户长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考核。  “党员户长协助村干部解决管不了、管不到的问题,彻底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最偏远的‘最后一户’。”赤城镇党委书记李昊说,计划2月将“户长制”在全镇80%以上的村全面推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28
四川新闻网消息 1月15日,首届中国地标品牌食品推广工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遂宁市被授予“地标品牌食品产品示范基地”称号,“遂宁鲜”被授予“地标品牌食品”,遂宁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肖海鸥被聘为中国地标品牌食品推广工程组织委员会智库专家。据了解,2015年“遂宁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协会成立至今,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叫得响、记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大力发展“遂宁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已拥有100家会员企业,包含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果药材、食品饮料等产品。协会严格执行“遂宁鲜”标识使用管理办法,每半年授权一批“遂宁鲜”标识使用企业,对申请加入“遂宁鲜”协会企业,严格执行“遂宁鲜”标识使用管理办法,所有企业产品均达到“三品一标”要求。此外,为进一步提高“遂宁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优做实“遂宁鲜”品牌,遂宁市还大力打造“遂宁鲜”官方商城、“遂宁鲜”旗舰店、连锁超市等线上线下平台,整合“遂宁鲜”品牌统一对接商超、餐饮企业、农批市场、电商平台等业务合作,针对产品进一步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目前整合“遂宁鲜”企业产品单品近千种。高峰论坛现场,遂宁市相关负责人围绕地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所作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领导、嘉宾和企业家的广泛好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遂宁市以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市地标品牌战略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遂宁市有全国首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遂宁鲜”,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及地标志证明商标23个,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遂宁鲜”“舍得白酒”“遂宁红薯”“遂宁豆腐干”等品牌产品享誉全国。接下来,遂宁将继续以地标品牌食品和地标品牌食品产品示范基地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遂宁食品价值,不断延伸品牌经济价值链,提升中国地标品牌食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来源:全景遂宁)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7
若耶 (图片由蓬溪县委宣传部提供)2022年元旦,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一场汇聚张大千、江寒汀等38位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的书画展开幕,吸引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让这个地处中国西部的村落,在新年伊始就“火”了一把。  据了解,这场名为《和平是福》的中国名家书画展,此前只在大城市展出过,此次走进牛角沟村,并非偶然——蓬溪是中国革命老区,牛角沟村是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所在地,蓬溪还是“中国书法之乡”,红色文化与翰墨书香在此处交融,吸引高规格书画展在此落地。  近年来,蓬溪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书法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继举办“纪念蓬溪起义90周年”“中国书法,蓬溪雅集”等系列文旅活动,县域文化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立足新起点,蓬溪锚定“文旅融合知名县”建设目标,传承红色文化,深化文化铸魂、旅游赋能举措,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红色洗心”“书法修心”“廉洁净心”“孝道爱心”“山水舒心”养心文化体系。到2025年,蓬溪将全面融入遂宁市“区域文旅康体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知名度响、美誉度高的“文旅融合知名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中国书法,蓬溪表达”万人书法创作活动现场,近万名书法爱好者汇聚在此挥毫泼墨、倾情创作,用不同的书写形式展示中国书法的魅力。以文塑城谱写书法文化传承新篇章  书法主题公园、书法牌匾牌坊、书法大道、学生书写的校牌……走进蓬溪城内,时时可见书法元素,处处可感翰墨书香。  “在这里,书法艺术扎根于城市建设、融入群众生活。”来蓬溪考察的文旅专家不约而同地感叹蓬溪独特的“小城大书法”文化风景。  这样的风景线,与蓬溪重视书法文化传承和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蓬溪深入挖掘县域书法文化,完善《中国书法之乡蓬溪县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规划设计,举办“中国书法,蓬溪雅集”“书法‘七进’”“校牌竞写”等系列活动,以文塑城,传承书法文化,助推书法发展,“书乡门地特色城”建设初见成效。  去年7月,中国书法之乡·蓬溪县校园书法工程——“校牌竞写”活动启动。9月,蓬溪书法“七进”活动启动,100余名书法家代表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等,通过书法理论培训、书法结对子学习等方式,弘扬书法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书法进校园”为例,全县52所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以上的书法课,书法教育以及“校牌竞写”活动实现全覆盖,参与人数上万人,书法在蓬溪青少年中得到传承。蓬溪下河小学等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我为校牌挥笔”毛笔书法大赛,学生的优秀作品会被制成校牌,悬挂在校门口,卸牌后会存入学校陈列室,永久收藏。  目前,蓬溪县城区已建成5个书法主题公园、30座书法牌坊、3.5万平方米书法阵地,县城区内店招牌匾书法化达90%以上,书法文化研学主题游线路逐渐成熟。去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蓬溪连续第六次上榜,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内唯一被文化和旅游部以县为单位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全国仅两个县获此殊荣。蓬溪积极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52所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以上的书法课,书法教育以及“校牌竞写”活动实现全覆盖。图为蓬溪下河小学“我为校牌挥笔”毛笔书法大赛现场。以文铸魂“红色+”增添旅游发展新动能  蓬溪是一座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涌现了大批革命先辈和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90多年前,旷继勋率部在牛角沟村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西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以旷继勋在牛角沟村起义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蓬溪创作出红色情景剧《红飘带》,通过历史对话和现实体验,再现了那段“义军爱人民、人民拥义军”的动人场景。去年夏天,该剧在遂宁拉开巡演帷幕,并受邀到重庆市潼南区展演。所到之处,现场观众座无虚席,沉浸式剧情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受到广泛好评。  起义所在地牛角沟村现已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景点。2020年8月,蓬溪采用“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在该村投资打造了“四川红军第一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去年6月,该项目正式开业迎客,景区再现了红军生活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以“四川红军第一村”为核心景点,蓬溪连点成线整合旷继勋公园、蓬南烈士陵园、拱市村党员教育基地等红色点位,推出以“热血之旅、红色蓬溪”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路线。与此同时,不断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研学旅行,走出一条红色教育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红色+”发展之路。  “目前,蓬溪红色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占全县旅游业的三分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县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约130.1万人次。”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打造的“四川红军第一村”红色文旅项目,包含牛角沟起义陈列馆、起义纪念碑等多个景点,游览者可沉浸式体验当年的红军生活。文旅共兴项目驱动打造红色书乡新引擎  今年元旦假期,站在旷继勋蓬溪起义牛角沟遗址景区的红星广场,望着陆续到达的旅游大巴,牛角沟村村民唐春红作为新上任的解说员,难掩激动的心情。“景区打造好后,许多像我这样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来越好。”唐春红说。  在蓬溪,随着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加快建设,乡村旅游“火”了,村民的口袋富了,协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和公共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  1月12日,在蓬溪县市民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现场,建筑物已见雏形。“项目集博物馆、非遗展馆、红色文化演艺中心等功能于一体,预计主体工程今年6月完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是未来蓬溪的城市文化地标,对于提升蓬溪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将带动蓬溪文旅产业发展。  以项目为驱动,蓬溪正加快完善涵盖城镇基础设施、文物及非遗保护、乡村旅游等类别的县域文旅项目库,现有项目25个。  “接下来,蓬溪将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七大对标竞进行动’,加快建设‘三县三城’,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书乡旅游区’,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蓬溪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清晰,方向明确,路径同样也清楚明了:蓬溪将聚焦“12345”发展思路,依托海绵城市PPP项目,做强一个城市旅游核心区域;提档升级高峰山、中国红海两大景区;拓展拱市村、牛角沟村、白鹤林村3个乡村旅游示范样板;打造“书法研修之旅”等4条特色旅游线路;构建“红色洗心”“书法修心”“廉洁净心”“孝道爱心”“山水舒心”五大养心文化体系,做响蓬溪“红色书乡山水乐园”品牌,加快推动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17
(曾晓梅 记者?张琳琪) 1月9日,安居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农文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郑文凯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张传军,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翁蔚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出席仪式。市委副书记景临出席并讲话。签约仪式郑文凯说,遂宁是巴蜀文化交汇融合之心、成渝地区互联互通之心、四川盆地资源富集之心,安居是遂宁中心城区的重要极核,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先行先试,敢于作为,积极探索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进一步深化与遂宁市及安居区的交流合作,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对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希望安居坚持走好“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文农互促”之路,深入挖掘沼气文化和公社文化,讲好伍先华、谭东的英雄故事,黄峨、杨慎的大明爱情故事,以及航天科技故事,推进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贡献更多的安居经验、安居案例、安居样板。景临说,此次签约的品牌和项目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对于加快推动安居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安居区贯彻落实市委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的战略部署,始终保持“做就做到最好、干就干到极致、走就走到前列”攻坚激情,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对标竞进行动,精心精细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确保本次签约的项目早日达产达效、达成的合作尽快开花结果。此次签约项目28个,涉及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11
(魏琴 记者 张琳琪)日前,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村民唐胜贵在家干完农活,又背起背篓、拿起镰刀走进村里的天天雨露柑橘基地,给树修剪枝条。奔向致富路的唐胜贵虽年近七旬,但他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儿。去年,在政府的帮扶下,他顺利进入柑橘基地打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家中还喂养了几十只鸡和鸭,日子越过越滋润。这是船山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产业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的写照。2021年以来,船山因地制宜、精准发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不断提升脱贫“成色”,描绘出乡村振兴,村民幸福的新画卷。乡村美景动态监测防返贫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月4日一大早,龙凤镇宝塔村8组村民翟金平手持扫帚,来到他负责的路段开始清扫。“村里帮我谋了这个公益性岗位,我肯定要好好干!”虽然天气寒冷,但翟金平干得十分带劲。在船山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翟金平因被诊断出患尿毒症,被认定为边缘易致贫户。镇政府和当地村干部立即开展帮扶工作,为他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并为其提供公益性岗位,让他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实施动态化监测,是防止返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船山区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三轮全覆盖摸排,新纳入监测对象26户76人,已落实帮扶措施,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消除。兴产业稳增收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这100亩蔬菜地是我们联盟村的新起点。”近日,永兴镇联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青青带领村民们在地里抢收白菜、儿菜。2021年,胡青青带着村里干部群众考察学习、集体讨论,决定以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入股,整合100亩土地,与企业合作,共同经营发展蔬菜基地。“收成还不错,有信心卖个好价格。”胡青青说。2021年,船山加强省级重点帮扶村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87万元,在联盟村、黄龙村、宝塔村3个重点帮扶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引进产业项目12个,流转土地4000亩。千方百计拓就业渠道,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2021年,船山加强就业帮扶引导,突出休闲创意农业、场景销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44期、1700余人,落实公益性岗位592个、开设扶贫车间5个,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00余人。从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公益岗位帮扶,到综合保障、安全饮水保障,住房改造或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帮扶,一项项精准施策、落地有力,让更多实效为帮扶对象所享,为船山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帮扶增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实上,更多的力量还在向重点帮扶村汇聚。船山明确29名县级领导牵头挂片重点帮扶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指导乡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船山在全区范围内择优选派76人担任26个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资金、项目、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确保力量全覆盖、工作不断档。船山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抓好帮扶工作,扎实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11
(常炳文)近年来,遂宁市安居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推动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三大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优化“5910”工作职责,出台《遂宁市安居区河长工作职责及巡河机制》,明确了县级河长职责5条,镇级河长职责9条,村级河长职责10条;建立了基层巡河、信息报送、处理、考核“四项机制”,制定河长巡河“六查”方法;建立“1+5”区级河流微信群,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拉通排位通报,常态保持,抓重点、促关键,出台《安居区河长制工作长效工作机制》,以“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为抓手,加强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黑臭水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集中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以企业河长为抓手,系统推进各工业企业污染物控制和工业节水工作。率先在全省推广实施“122+N”工作机制(1名区级河长、2名及以上区级河段长、2名及以上河道警长,“N”:区级联系单位和水污染防治技术员、涉河工程技术员、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员、法官、检察官、法律工作者、乡贤、企业河长),“122N”河长制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川渝河长制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国水利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突出“三个紧盯”,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工程项目进度”。夯实水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紧盯重点强治理,完成19处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垃圾压缩中转站实现全覆盖,村庄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紧盯保护强建设,涪江右岸安居区防洪治理工程、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白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凤凰栖公园基础建设完成,翠竹长廊、琼江湿地二期已启动建设。持续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坡改梯495.003hm2,蓄水池39口,沉沙凼103个,截排水沟16.72公里,田间生产道路20.5公里。紧盯问题抓整治,全面查找污染源头,开展管网隐患问题摸排,排查发现雨污合流、管网渗漏等问题7处,已完成整改5处,2处正在筹集资金加快进度整改。实施“三项措施”,以强硬的实干手腕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坚持水中问题岸上找,坚持重点整治、源头整治与问题整治相结合,确保水域长治久清。持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指导养殖场规范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升级改造现有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提高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大型养殖场配套率达到100%,确保养殖场不出现粪污直排现象。加强农村厕所改造,加大对群众宣传力度,印制安居区农村人居环境手册1.2万份,编制普通话版和川话版改厕宣传音频,通过全区广播对改厕目的、意义和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晓率达100%,已完成106个整村推进示范村无害化厕所改造45579户,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124106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业化学品投入治理,加强宣传农药、化肥、农膜科学使用方法及新型产品推广使用,提高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导致的面源污染。采取“三项联动”,以务实的工作举措抓好“联防联控联治”。始终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治本之策,逐步构建起“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区域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部门联动强监管,加密监测,在辖区内的5条小流域和琼江安居段干流设置了31个水质监测断面,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开展监测,并将水质监测情况向区河长办进行通报。统筹资金,区委、区政府领导专题研讨,打破部门界限整合资金12亿元,坚持小财政建大生态,全力做好生态发展,提升人居环境。项目共建,跨部门协同包装项目,共同向上争取投资。全面排查,组织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定期开展全域水环境问题大排查行动,共排查河湖“四乱”、工业企业污染、农业种植面源污染等8项62个问题,目前均全部整改到位。区域联动抓共治,邀请毗邻区县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巡河执法,解决跑马滩水库水政执法、新生水库水产养殖等问题5个,一体化推进琼江生态治理;对接潼南调度河道保洁船,由下至上清洁河道;搭设出川断面岸线生态保护拦网5公里,大力推广“以鱼养水”洁水型渔业新模式,向琼江及蟠龙河水域增殖放流5cm以上规格苗种100余万尾,施行人放天养,持续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筑牢琼江生态屏障。社会联动聚合力,充分调动全民监督和媒体监督,强化公益宣传和推广,构建“灵动安居”微信公众号平台,全覆盖安装河湖库监督公示牌,充分发动群众扫描“二维码”参与监督,进一步凝聚管护合力,形成“开门治水、人人参与”良好氛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31
(杨树林 记者 张琳琪)2021年12月21日,全省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遂宁市大英县成功召开;2020年11月,遂宁市大英县金元镇江柏村农家书屋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8月,全省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现场会暨“我的书屋我的梦”少儿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遂宁市大英县成功召开;……近年来,遂宁市大英县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拓展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实践农家书屋新机制,着力创建“四美农家”,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乡风民风持续向好、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农家书屋以创新助创业  推动农家“生活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近年来,大英县坚持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文化强县”“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全覆盖建设、全功能运行、全周期更新,同步落实专人管理、专项分类、专技辅导,以规范化建管用为群众提供思想港湾和精神家园。通过创新服务功能,大英县坚持建用并重思路,推行“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计划,依托县图书馆,共享数字化图书5万余册,建立总分馆制数字化电子图书室,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服务升级改造,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图书分配方式,根据各村主导产业细分分配,坚决杜绝图书“一分了之”,为农家书屋配备留得住的“镇村文化之宝”,真正发挥农家书屋“黄金屋”效应,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实现“生活美”。以共建促共享  推动农家“环境美”走进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农家书屋,环境宽敞明亮、各类图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供村民翻阅,旁边还摆放着几台电脑供村民网上阅读和查阅资料。自从农家书屋建成后,村民王晓斌就经常带着孙子来这里读书。王晓斌说:“农家书屋里的书籍不仅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还有不少书籍与学生的学习相关,不仅自己能从这里汲取知识,也丰富了孙子的课余生活。”在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大英县立足“两改”契机,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建设美丽新农村。根据撤村并组后各村人口、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优化书屋建设,确保3000人以上村书屋面积不低于30平米、供书3000册以上;整合合并村办公室等闲置资源131处,拓展文化阵地及农家书屋,激活“沉睡”资源;全县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站”“少儿之家”“同伴之家”“道德大讲堂”整合率达80%以上,及时“互通有无”,发挥优势互补功能。以文化育文明  推动农家“乡风美”金元镇江柏村把阅读和道德积分超市结合起来,从积学、积孝、积善、积勤、积信、积俭、积美等7个方面开展积分活动,通过积分实物兑换激发村民养成读书、孝老等好习惯好品德的积极性。将参加农家书屋学习活动、借阅归还书籍等内容纳入道德积分范畴,通过推广“道德积分”激发村民读书积极性,只是大英县以文化育文明,推动农家“乡风美”的举措之一。大英县以“农家书屋”为抓手,着力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建立流动书屋46个,与学校图书室互借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生带村民、村民伴学生读书活动,增进感情的同时提升阅读兴趣。利用村级广播,通过村民点单、实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每周定时通过村级广播开展“你点我读”图书诵读活动,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着力繁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活动增活力  推动农家“秩序美”建有农村农家书屋168个,社区书屋22个,镇(街道)图书室10个,实现了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大英县农家书屋出版物保有量为36.86万册,其中行政村农家书屋31.92万册。全覆盖的农家书屋也为群众活动提供了平台,大英县以农家书屋为依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交流、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和谐乡村”建设。大英县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立文化志愿者协会132个,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600多名,依托农家书屋实施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读书会等各类活动612场次。通过成立民间舞蹈队、锣鼓队等228个,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500余场、特色文艺展演活动68场,放映公益电影2016场,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通过充分发挥“土专家”“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三类人才优势,通过打造“红色书屋”“线上书屋”“振兴书屋”与召开读书“坝坝会”“田坎会”等形式,宣传宣讲党史、讲授农业生产知识。大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翟宁凤表示,下一步大英县将继续创新方式、加强管理,切实推动农家书屋成为农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文明传播的“主渠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31
(苟明华 蒋亮  记者 张琳琪)近年来,大英县坚持强组织、聚人才、促发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为筑牢“成渝之星”支撑、建设“大美大英”注入强劲动力。资料图片突出“人才引领”为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走进大英县乐香小镇核心区——隆盛镇土门垭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蓬勃、群众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党员和人才队伍的带头引领。土门垭村外来女婿、大英县卓维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文笃阳,起初投入资金近600万元,连片种植猕猴桃,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全年出产猕猴桃20万斤,实现收入230余万元。既推动了土门垭村的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为什么选择到大英发展,文笃阳表示,大英良好的发展环境、基层领导的支持和便利的交通,坚定了他把洪雅红心猕猴桃引种到土门垭村的信心和决心,经过6年的种植,取得了成功。为积聚人才,健全“选育管用储”全链条机制,土门垭村全力做好了乡贤引领文章、本村人才培养和储备文章。隆盛镇土门垭村党总支书彭俊松介绍,在隆盛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土门垭村全力打好人才“组合拳”,通过招引乡贤和土门女婿回村创业,发动村民自主创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文笃阳只是涵养人才“蓄水池”、全面启动“卓筒井之星计划”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大英有序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产业工匠、乡土专家等8大领域人才培养,激发了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创新出台“本土人才激励措施18条”,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服务驿站。实现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关键在人才。大英县坚持人才供给保障,锻造优秀人才队伍。建强乡村“作战部”,持续加大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拔重用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37名,9名乡村振兴一线干部被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担任主要领导;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扎牢提能“充电桩”,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1000余人,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深化村(社区)书记“党性+学历”双提升,大力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突出“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培育发展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走“农文旅”融合产业路,经过近20年的努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村先后荣获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省市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卓筒井镇为干屏村第一书记柯敏介绍,自2006年以来,为干屏村在产业发展中全方位嵌入党建基因,坚持“党支部+合作社+果农”的模式,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产业路。同时,由该村牵头联合4个村党组织成立了产业发展党总支部,旨在提升“农文旅”发展质效。结合“1+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县横向跨村组建柠檬、甜桃、柑橘等区域化产业发展党建联盟6个,形成“上下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及聚居点设置,纵向构建“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产业聚居点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四级组织构架,在产业链、新村聚居点、易地搬迁安置点等设立药香党支部、食药同源党支部等特色党组织26个,实现网格化管理。着眼加强自治建设,在36个农村大型聚居点创新推行“院长+服务”模式,组织开展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纠纷联调等自治活动;全面推广“积分+评比”机制,围绕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幸福指标,进行投票评分和检查,用积分兑换物资等方式,引导鼓励群众主动摒弃陈规陋习,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创新建立“乐香”党建APP平台,运用“互联网+”手段,将党的建设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深度融合,集成村级组织建设、“三务”公开、便民服务等8大类60余项功能模块,实现组织建设、便民服务、信息查询等“一键办理”,有效解决农村党员组织难、有效服务群众难、共建共治参与难“三难”问题。 突出“产业引领”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大英县通过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倍增”计划,以发展壮大产业体系,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消薄”起步到“倍增”壮大的快速转变。同时,将“两项改革”后镇村闲置资产与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充实办公用房一批、改作公益用房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市场化处置变现一批”方式,有效盘活镇村公有资产237宗、80233平方米。开展“村企结对、抱团发展”活动,完善企业与村结对帮扶机制,选派62家企业与87个村结对,引进“国字号”龙头企业“中化集团”,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一”顾问团,在中省财政扶持村先行先试,选派40余名领导干部、50余名业务骨干下沉到33个扶持村,推动政策、人才、资源、资金、项目向农村倾斜。结合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县域片区划分工作,在星宿村、土门垭村、为干屏村、吊脚楼村等产业核心区探索成立联村党委,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形成“联村党委抓发展、村党组织抓治理”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优质粮油、中药材、柑橘等主导产业连片发展,片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不断增收。截至11月,全县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89.45万元,38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平超10万元,最高达70余万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31
(常炳文) 2020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以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聚焦打造便民服务型社区,探索出“135”治理模式,夯实便民服务基石,实现治理服务半径与服务效果“倍增”。聚焦“一核引领”,坚持党建领跑。一是设“大党委”,建“大家园”。组织雄鹰社区、西城花园小区、育才中学等8个邻里党组织成立“大党委”,明确组织共建、党员互管、服务联推等8个方面32项具体事项。二是整合资源,建“大中心”。整合民政、教体等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资源,对社区党群活动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功能划分议事厅、技术学院、悦读院、莲心院、智能院、童趣院、健康院“一厅六院”空间。三是群策群力,建“大讲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便民服务型社区建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建立“黄林社区治理大讲堂”,收集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等意见建议80余条,真正将“话筒”递给党员群众。构筑“三大平台”,夯实便民服务。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双平台。在社区办事大厅建立服务“清单制”,梳理公示30大类、90个服务事项,通过“现场办、帮代办”服务方式,保障居民办事高效便捷;建立“乐享黄林”智慧平台,关注人数达1300余人,实现7大类60余项社区事务网上办,实现服务精准化、管理针对化。二是搭建助民增收平台。建立“黄林社区公益学院”,协调工程机械、保洁服务等工作,帮助253名群众实现就业。三是搭建集体经济孵化平台。开办黄林社区集体企业“社区祥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微利超市等3大业务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创收30余万元/年,并将收益规范用于保洁、安全管护等管理人员工资支出,盈利部分用于社区8个便民服务“微治理”。实施“五大路径”,提升治理效能。一是走好居民议事“民主路”。建立“街道+共建单位+社区+居民”民情恳谈机制,建好“红色邻里屋”推行“请邻里说事、让邻里议事、帮邻里办事、邀邻里评事”,贴心化解矛盾纠纷252件,社区的事由“社区办”变为“大家办”,《红色邻里屋温情涌动》《红色引领增强社区“邻”聚力》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四川日报》刊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二是走好志愿服务“保障路”。组建邻里先锋队6支,统一设置民事代办员、邻里大管家、政策法规宣传岗、困难群众帮扶岗、法律服务咨询岗等10个先锋岗位,明确政策宣传、困难群众帮扶等10项基本服务内容,开展包小区、包楼栋、包路段等125项“包你满意”志愿服务活动。三是走好网格服务“治理路”。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百人示范工程”,选派“小区第一书记”12名,选派“网格指导员”32名,下沉社区担当服务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协商解决居民关心的停车、绿化、房屋维修等38项社区事务。四是走好乡约银行“道德路”。建立“社区乡约银行”,实行“积分兑换制”,道德积分既可在社区超市抵现,也可享受“红色邻里屋”自助服务。五是走好文化引领“精神路”。开办“社区影院”,精心设计制作“乐享黄林”Logo,培育“黄林社区文艺宣传担担队”4支。两年来,遂宁市安居区探索“135”治理模式,使居民与居民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街坊邻里一家亲”,居民与物业从“相互猜疑”变成“相互信任”,社区治理从“单方参与”变成“多方联动”,取得了党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社会各界满意的多赢效果。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民宿项目‘半隐山舍’,项目融入‘川中民居’特色,未来将以此为样板,带动村民利用闲置生产生活资源打造‘永和旅宿’民宿联盟,形成民宿集群,让乡村活起来。”12月22日,在遂宁市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园内,园区管委会主任邓敏说。  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园于2014年启动建设,核心区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建设有精品粮油基地1700余亩,稻(菜)鱼共生基地1200余亩,葡萄、柑橘、杨梅等水果基地2100余亩,特色中药材白芷基地240余亩。  2021年,园区按照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总目标,以核心区为基础,推动一三产业融合提升。在此过程中,集体经济建设用地入市成为了园区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有力抓手,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园区内的新村聚居点。 受访者供图产业发展多元化生态颜值正“变现”   时下,正值冬管的关键时节,走进园区内凤凰村,村民们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查看油菜的生长状况,成片的油菜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四川天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明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正在清沟除杂,按照科学管理,明年3月就可以形成大面积的油菜花海,5月迎来丰收。”  永河现代农业园核心区位于国道318与350线的交汇处,遂宁市农业大环线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先后引进多家企业打造了粮油基地、稻(菜)鱼共生基地、中药材基地……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在永河现代农业园遍地开花,同时,通过企业带动,多渠道铺就了群众增收路。  “这片油菜将是我们园区大地景观主要的呈现区域,图案有船山名人‘张船山’形象、成语故事、农耕场面等。”邓敏透露,园区已种植油菜1400余亩,以彩色油菜、小麦间种形成图案,将农田景观化,预计明年三月便能正式亮相。集体经济建设用地入市  招商引资有了保障  多元化的产业为园区的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的同时,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住宿配套设施,让游客“住下来”?园区的破题之法是引进企业,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同时带动村集体增收。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太少。  “受土地指标制约,项目建设难以顺利推进,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银子毅介绍,去年我省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船山区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村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10月底,园区管委会组织河沙镇凤凰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开展专项研究。  不久后,凤凰村村民李孝国自愿签署了协议书,将家里闲置的4间房屋、共200余平方米“拆旧退权”(即拆除旧房不修建新房,并退出原宅基地使用权)。  降低的用地门槛、运行成本,和缩短的用地审批时间,让项目建设方十分满意。半隐山舍负责人杨建表示,“效率太高了。以前投个项目,光前期准备得弄小半年。这回从项目签约到现在才2个月,目前项目基建工程已经完成60%。”  目前,船山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完成9.95亩入市。农地的入市流转,盘活了农村资产,解决了现有用地瓶颈,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也为一三产业融合提升提供了可利用空间,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各方面多赢”。  这让园区党工委书记唐波更有发展信心。“预计在2022年底前完成雷洞山精品酒店及半山民宿集群、课耕山居等全部项目建设,同时依托船山区丰厚的自然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紧扣亲子主题,融入文化、旅游、旅居等文旅业态,打造川渝两地‘文、旅、农、体’融合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园区。”唐波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30
(袁方绪)12月,走在船山区永兴镇的田间地头,田地里的农作物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更显生机勃勃。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这篇文章,永兴镇积极探索推进以“小组团”汇聚“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共富裕”的路径。刘超/航拍永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松说:“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上,我们主要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永河园,以‘园中园’‘小组团’的方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全面整合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精品粮油、优质果蔬、道地川白芷‘三大产业’,创新了量化入股、合作经营、统订统销等联农带农富农新模式。”今年来,永兴镇复垦撂荒地3570亩,种植精品粮油8700亩、优质果蔬2700亩、道地川白芷1500亩,形成了天穗精品粮油基地、联盟优质蔬菜基地、柏湾优质水果基地和川白芷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参股经营,预计人均年增收4600元。集“小地块”发展大产业,解决“乡村有产业无规模”的问题12月9日一大早,孟桥村5社村民刘才琼来到村集体的白芷种植基地,看看白芷生长情况。 永兴镇孟桥村供图孟桥村全村有田、地1642亩,其中撂荒地有600多亩。今年9月,孟桥村对撂荒地进行整治发展产业。孟桥村村支书、村主任杨德明告诉记者,目前已由村集体种植白芷210亩,村民自主种植粮油、蔬菜100亩左右,剩余田块将引进业主种植水稻。刘才琼家里有3亩地,其中1亩多地在坡上,长年撂荒。“以前地荒起,杂草长起一人多高,挺可惜的。”回想起自家的撂荒地,刘才琼说道。村里将撂荒地整治后,刘才琼得知村集体将发展白芷种植产业,她便将自家的3亩地入股村集体。“现在坡上的地都种了白芷,我们还可以来打工,等到明年6月白芷获得了收益,还可以得到分红,收入肯定比以前增加了。”刘才琼说。刘才琼生活的变化是永兴镇探索推进集“小地块”发展大产业的一个缩影。罗松告诉记者,永兴镇结合丘陵地区“湾多、沟夹、连片小”的地形实际,按照田、一台土、二台土三类耕地分别种植粮油、果蔬、白芷,形成以“湾、沟”为单位的产业“小组团”;同时,依托G318G350国道、张永路县道、箩篼埝产业环线串联形成三个产业片区,让“小组团”汇聚成“大产业”,有效解决了地块分散、产业零散的难题。据了解,目前,永兴镇规划“小组团”37个,已实施组团发展16个,为发挥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集“散资金”撬动大资本,解决“财政有投入缺效益”的问题走进吉兴村,一大片蔬菜地绿油油的。吉兴村蔬菜基地负责人唐帅正和父亲在地里检查这批蔬菜的生长情况。“我们种植蔬菜很多年了,为了扩大蔬菜种植规模,选择了吉兴村,因为这里地里位置好、基础设施完善,很利于我们蔬菜基地的发展。”唐帅说,目前在吉兴村流转500多亩地,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下一步,基地还将扩大规模,计划种植面积达700多亩。范洪江/航拍吉兴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强告诉记者,今年,吉兴村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新修产业道路7.16公里、蓄水池12口、堰塘6口、水渠7.16公里,为吉兴村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进来了,撂荒地解决了,村民还能就近务工,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64岁的李福双是吉兴村5社村民,他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看着长年撂荒的土地,他深感可惜。“现在有业主来承包地种菜,荒地盘活了,大家有租金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这是多好的事情哦。”看着眼前这片绿油油的菜地,李福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永兴镇以发展为要务,将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向主导产业、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倾斜,重点完善“小组团”内道路、水利和土地整理,支持“小组团”内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对农业产业项目投入的集聚、引导效应。今年以来,永兴镇打捆整合涉农项目达9个、78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740万元。集“广资源”共兴大事业,解决“农村有资源缺利用”的问题在原柏山村办公阵地,记者看到这里已成为该村杨梅、蔬菜等产业基地的生产用房。村建制调整后,原柏山村、道湾村合并为柏湾村。通过综合考虑,柏湾村两委选择了原道湾村阵地服务村民,原柏山村办公阵地便闲置了下来。今年,为扶持村级产业发展,柏湾村将闲置的村阵地提供给杨梅、蔬菜等产业基地作生产用房,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为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罗松告诉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两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闲置资源更多、社会工商资源投入意愿更强、政府惠农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更大,永兴镇按照充分整合、用足用好各类资源,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据了解,永兴镇积极推行以激发新型经营主体活力为关键实施产业化经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归纳盘活闲置资源、以新型基层供销社为载体提供优质农事服务三种模式,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上趟路子、求实效,确保发展成果群众共享、稳定持续。目前,永兴镇各村闲置资源均已盘活使用,培育引进粮油、果蔬、白芷等新型经营主体36个,“三大主导产业”村集体种植面积达2650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达7700亩,形成了规模化效应。集“好机制”带动大增收,解决“农民有丰收缺收入”的问题联盟村4社的天润种植园内,村民们正在有序忙碌着。2021年,联盟村引进遂宁市天润种植园流转土地种植莴笋、辣椒、黄瓜等时令蔬菜,项目占地100亩、投资260万元。其中,联盟村将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90万元入股天润种植园、占股30%。刘超/摄影“村集体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完善钢架棚、机耕便道等硬件设施。”遂宁市天润种植园负责人万明淑告诉记者,基地年产蔬菜100万斤,蔬菜主要供应遂宁、成都、重庆等地,村集体预计今年分红11万元。联盟村集体以资金入股,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用好用活村集体资源资金,既减少了业主设施建设投入,又保障了涉农项目资金“肉眼可见”、安全可靠。这是永兴镇探索入股分红“一起干”的成果。此外,永兴镇还探索推行引领带动“自己干”,长安村村民和村集体自行种植白芷就是很好的示范。探索推行就近务工“帮着干”,目前,每个村常态化劳务队伍保持在5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可达14000元以上。罗松说,永兴镇将因势利导、蹄疾步稳,在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上持续着力,做精“小组团”、念好“特色经”,做强“大产业”、走好“振兴路”。(图片来源:罗琳 范洪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28
(刘霞 魏琴 记者 张琳琪)今年以来,遂宁市船山区以“1331”工作法为载体,即搭好“强班子”、做好“三级”充电、用好“三排查”、采取“督”“抽”相结合的形式,聚焦抓巩固、抓衔接,攻重点、破难点,打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搭好“强班子”。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印发《船山区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工作方案》,对中、省、市有效衔接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拳”。做好“三级”充电。制定全区排查人员抽调方案,组织帮扶联系人、监测联系人、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等3000余人开展“回头看”工作,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片”模式,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并深入一线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争取从源头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成效,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后勤拳”。用好“三排查”。统筹组织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及帮扶责任人,完善信息资料,对易地搬迁后扶持、“四个不摘”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同时,各帮扶单位选派认真负责、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参与帮扶村排查,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拳”。在监督方面,采取“督”“抽”结合的方式,成立“回头看”督导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明察暗访、不打招呼、“杀回马枪”等形式,开展督导。对抽查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户逐项、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措施、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人,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监督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28
(王超 查静文 记者 张琳琪)近日,遂宁市安居区驻京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成立仪式暨“加快建设‘成渝之星’安居极核和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安居”恳谈会在北京举行。服务站的成立旨在为在京的安居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维权帮扶等综合服务。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党委书记曾来德,遂宁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蒋海斌,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劳务处处长唐立,安居区委书记吴军等出席恳谈会。恳谈会现场,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发展,共同观看了《湖光山色 安逸安居》经济社会发展宣传片,并围绕家乡未来的发展踊跃发言、献计献策。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27
(记者 王若晔)“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钱工资。”12月15日,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四川赫溪农夫矿泉水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正在忙碌的村民付林说,村两委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不仅盘活了村里闲置资产,还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这里原来是金井村小学,占地4亩多,2005年就闲置了下来。”金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漆建说,村两委一直在探索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去年,村集体将闲置的村小学以资产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共同兴办矿泉水厂。“村集体通过闲置资产和村集体资金入股矿泉水厂,每年有超过10万元的入股分红,还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在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一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行动也在进行。  “高质高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让村民得到实惠,让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河沙镇党委委员罗鑫说,在凤凰村凤凰湖和廖家湾两处居民点,原有的90余户农房就有近70户闲置,闲置宅基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在村民自愿的原则下,由村两委与村民签订“拆旧退权”“拆旧建新”协议,腾退宅基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利用腾退出来的宅基地,凤凰村谋划与已有产业相匹配的新业态,规划建设“半隐山舍”和“课耕山居”两项农文旅项目。目前,“半隐山舍”民宿主体已经搭建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本月底达到入住条件。“课耕山居”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动工开建。  按项目效益预期,该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后,每年将为村集体新增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村民每年新增收入1.5万元以上。  船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船山区涉改镇村闲置公有资产已盘活91宗、约2.9万平方米,盘活率100%。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7
(记者 王若晔)近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名单公布,遂宁市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的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整市示范单位。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的遂宁,耕地零碎分散、不成形、坡地多,耕作成本较高。近年来,遂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机力畅通、灌排配套的现代农业格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37万亩,约占全市75%的耕地面积,年人均增收508元。12月20日拍摄的遂宁射洪市洋溪镇双檬村千余亩高标准农田。 廖锦辉 摄  “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高标准农田专家库’,聘请农田建设、土壤改良等专业领域58名专家入库,健全专家咨询、决策论证等制度。”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惜春说。  总结近年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遂宁逐项细化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操作准则,并在全域推广。“目前,我们已与四川农业大学对接,共同编制《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蒋惜春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遂宁农业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在射洪市洋溪镇双檬村农田一旁,一座围绕农耕文化的教育研学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去年3月,村上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同一时间,我们和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流转千余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粮油作物,并建设具有粮食烘干等功能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打造教育研学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预计研学基地建成后,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双檬村职业村党支部书记刘俊说。  当前,遂宁正在着手编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推进示范规划及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据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细化到具体田块,更具可操作性,并将扩大建设范围,提升现有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质效。  蒋惜春说,具体而言,项目建设标准化方面,遂宁将编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新建和提质改造60万亩以上,并编制完成《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7
(邹霞 记者 王若晔)“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每周都来给我们做健康监测,陪我们做康复训练。”12月15日,在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马家医养融合中心,刘太安坐在房间外,等着马家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来测量血压。  “安居区常住人口43.1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2.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9.3%。”安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安居区从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等方面入手,试点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专员专干等工作。  今年4月,安居区对西眉镇马家敬老院进行了改建,不仅完善提升了硬件设施,还启动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安居区民政局与西眉镇马家卫生院签订协议,引入医院作为敬老院运营主体。  “由医疗机构运营养老机构,如果有老年人慢性病急性恶化,就能体现出医养结合的及时性和专业性优势。”安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安居区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把医疗服务放首位,为入住老人提供康复、保健等服务。  “目前,中心30张床位住了29位全托管人员,有9个护工进行日常照护,1名工作人员做管理,马家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为老人进行健康巡诊。”马家卫生院副院长佘毅说,中心建立了转诊制度,一旦有老人患病可及时转诊到卫生院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我们正在计划将‘医务室’搬进中心,实现老年人的常规治疗不出门。”安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安居区常理镇,一支以“拉家常”式服务为主的养老服务专干队伍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  12月15日下午,常理镇常乐社区养老服务专干刘旭去到社区居民唐春华家,与老人拉起家常。“聊天”结束后,刘旭拿出工作手机点开“遂州养老”小程序打卡,安居区民政局的监管平台上就有了刘旭的服务信息。  “我们为专干发放了专门的工作手机,为每一名重点关注老人设置了二维码,专干需要在限定的‘服务半径’内扫码服务。”安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11月,安居区在常理镇设立了养老服务专员专干,按照“一村一专干”的原则,聘请了13名专干对散居特困老人、困难高龄老人等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做好精神抚慰。  “我们将全镇1800多名散居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等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由专干每周进行全覆盖巡访。”常理镇养老服务专员朱宏琴说。  从2018年起,安居区开始探索该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先后在拦江镇、常理镇、磨溪镇、西眉镇4个镇配备专员专干94名,累计开展探视巡访服务25万余人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12月20日,在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尖山子村贺氏生态农业开发公司,高产牧草基地里,24名村民正在种苗基地务工,整地、茎秆扦插、覆膜。  “准备扦插62亩种苗,可在明年二月份移栽,将高产牧草发展到4000多亩。”公司负责人贺章举说,公司常年解决务工100余人,绝大部分是周边的留守老人,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属“弱”劳动力,现在也找到了增收的门道。  65岁村民贺知怀,在基地务工3年了,每月工资2000多元。他告诉记者,由于年龄偏大,外出务工已不大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更愿意在基地务工。  如何筑牢稳岗就业长效帮扶机制,让留守在家的60岁以上的“弱”劳动力同步实现增收?记者走进安居区进行了调查了解。五香庙村仙人掌基地精准扶持,托底安置  连日来,在中兴镇五香庙村140亩仙人掌基地,现年70岁的脱贫户奉会英戴着手套采摘仙人掌,通过务工赚钱一定的工资收入。她介绍,周边农活比较多,一年四季都能务工,一天工资50元左右,一个月务工20天能赚到1000元钱。  “五香庙村是个脱贫村,2019年12月由原来的五香庙村与夏家坝村合并而来。”五香庙村总支书蔡奇介绍,经过多年脱贫攻坚,该村发展了黄蜀葵1500亩、仙人掌140亩、羊肚菌200亩、栀子花和蜡梅300亩。  蔡奇表示,种植基地常年用工为附近的村民,以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今年进行了摸底,这类劳动力共计200户左右,全年已吸纳务工5万人次,发放工资220万元。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安居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锋表示,今年以来,全区为脱贫劳动力人口建立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五名单”,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信息,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时间及时、帮扶措施有力。全区2.4万多名脱贫劳动力中,区外就业17270人、区内就业1345人、有返乡创业意愿120人。搭建平台,提升质量  “就业扶贫车间运转良好,让弱劳动力也有了托底增收的平台。”贺章举表示,由于吸纳了20多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去年公司成功创建了扶贫车间,获奖励5万元,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以便吸引更多“弱”劳动力。  安居区就业局局长龙素蓉介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提升稳岗就业质量,安居区打造了三大平台:  高标准创建示范村。截至今年8月,已成功创建1个省级、8个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  高质量打造示范基地。目前,累计创建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业和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类就业扶贫示范基地9个,就近吸纳脱贫劳动力203人次,其中绝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弱”劳动力。  高水平建设示范车间。挖掘安居红薯、三家大米等特色产业,黄峨文化、莲湖禅文化等文旅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励,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建立就业扶贫车间5个,涉及种养、手工、加工等多个特色小产业,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9493万元,带动创业就业9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者稳定就业20人。动态监测,巩固成效  年末岁初,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较多,安居区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摸底,动态掌握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建实台账,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等政策扶持工作。  为巩固稳岗就业成效,安居区实行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周监测、月挂牌”督战机制,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电话抽查、入户询问等方式,逐户逐人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组建区、镇、村三级稳岗就业工作指挥体系,确保稳岗就业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项奖补兑付到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7
(贺建平 记者 张琳琪)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近年来四川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两项改革“前半篇”聚焦“物理聚合”,实现了县域经济版图的重塑。“后半篇”如何催生“化学效应”,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对此,遂宁市委、市政府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全力写好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射洪市明星镇五通村通过种植“果冻橙”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助农增收 (刘昌松 摄)村之蝶变村民尝到改革甜头果园成片、产业成群……近日天气晴好,射洪市沱牌镇二教寺村村民忙着给柑橘套袋。“以前在家带孙子,没办法外出务工。2016年果园搞起来后,我在基地栽苗、施肥、剪枝。这段时间果子需要套袋,一个月至少26天都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能挣1700元以上。在家门口打工,把孙子照顾了,零用钱也多了。”村民邓群英乐呵呵地说。被列入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名单的二教寺村,由原青岗村和黄家堰村合并而成,面积6.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022人,耕地面积4880亩。该村也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启动以来,二教寺村作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村,大力实施产权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中心村产业,带动和资源整合效应不断凸显,合并后村集体和人均收入双增加,实现合并后组织融合、资产融合、成员融合。“我们引领发展优质柑橘3300亩,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组织群众、项目协调、技术服务、质量监管等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教寺村党总支书记杨安介绍,全村实施土地整理3464亩、整治渠系20公里、新改建道路25公里、搬迁入驻新村聚居点60户,产业布局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由37名有文化有劳动力的党员组建创业先锋党支部,在农事服务、企业经营、技术管理上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二教寺村正稳步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形成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注册8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普通农民逐步成为园区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200余名群众在园区就近务工,人均稳定增收6000余元/年。 镇之蝶变工业产业蓄势待发船山区龙凤镇由原龙凤镇、复桥镇合并而成,辖10个村、3个社区,面积51.67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经镇村两项改革,顺利实现“数量调减、布局调优、成本降低、效能提高”的目标任务。“紧扣规划引领,以构建重点园区、特色经济片区为基础,加强做优服务、做强治理,谋深做实‘后半篇’文章。”龙凤镇党委书记赵思磊介绍,随着两项改革的推进,龙凤镇进一步做优一二三产业,打造区域经济重镇,在试划龙凤镇和老池镇为船山区3个片区之一的基础上,以飞地园区为载体,基本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如今,利和科技准备试投产,睿杰鑫一期进场基础施工,同泰新能源、重庆汇鼎、健坤精密道具将在本月底进场装修,入驻标准厂房,整个新龙凤的工业产业蓄势待发。两项改革后,龙凤镇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面积36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整个中心分为日常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办事等候区、自助服务区和逢场日集中办公区5个功能区,设立办事窗口5个,配备信息化、便民化设施设备20类。从今年7月开始,居民可以就近办理企业设立、林木采伐许可等41项事项,而这些以前必须到区行政审批局办理。除此之外,龙凤实验学校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中小学今年9月已开课;G93遂绵高速互通龙凤出口项目基本建成;通港大道、金安大道、船山区中医院、飞地园区骨干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全镇道路、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雏形。“现在办证方便多了,以前去区上办,来回要几个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就到了。”龙凤镇居民王小春笑着说,孩子们读书条件也越来越好,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龙凤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区域蝶变乡村振兴薪火更旺每逢节假日,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内便热闹非凡,改造提升后的宝梵壁画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游客观光打卡。乡村旅游火了,村里人气旺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宝梵村由原宝梵村、桑梨村合并而成,面积3.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608户、1748人。两项改革以来,宝梵村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梵壁画,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宝梵村将原宝梵村小改为游客接待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将10余间闲置民房规划改造为民宿酒店,将原桑梨村办公用房出租用作产业基地办公用房,实现闲置资产的高度聚合和有效利用。在闲置资产有效利用的同时,宝梵村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全村复垦撂荒地1000余亩,盘活用好土地资源1000余亩,新发展产业2000余亩,新修产业道路19.3公里。同时,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柑橘规模化种植2000余亩,辐射带动相邻村组种植柑橘5000余亩。目前,宝梵村正在试点探索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新的集体经济模式,新建农产品单体分拣储存中心,建成后将为蓬溪、大英、西充等地近5万亩果园提供鲜果保鲜冷藏,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余元。让土地“醒过来”、产业“活起来”。一条以宝梵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从宝梵镇延展开来,并逐步形成红江天福食用菌蔬菜、大石宝梵柑橘、任隆高升仙桃、文井中药材、赤城鸣凤青花椒、荷叶金桥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的薪火越烧越旺。“蓬溪充分利用两项改革成果,整合资源,深入推进‘1+2+4+12+50’乡村振兴示范体系镇、村建设,着力培育试点、示范镇、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全县2个镇、12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蓬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蓬溪将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全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激活乡村振兴春水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二教寺村、龙凤镇、宝梵村的蝶变,是遂宁市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遂宁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六个导向’,围绕‘四大任务’,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奋力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向纵深推进。”遂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晟介绍,截至目前,26个专项方案、150项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为了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向纵深推进,市县两级组建工作专班,抽派人员63人,安排专班经费209万元,确保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强力推进。遂宁市对标省上24个专项方案,制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等“1+26+1”工作方案,市级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作为自选动作。各县(市、区)方案既注重与省、市方案有效衔接,又结合实际开展探索创新。根据全市“后半篇”文章2021年度分工方案、重点项目清单、巡回督导清单等指导性手册,全市由上至下稳步、快速推动工作,释放改革红利。通过两项改革,遂宁市累计盘活镇村闲置房屋土地1832宗、面积63.47万平方米,盘活率100%;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打造开放景区8个,国、省级非遗体验基地2个、乡村旅游特色镇村10余个;完成“畅通工程”项目74个,里程174.4公里,“产业路、旅游路”项目8个;规范便民服务事项204项,建成标准便民服务中心49个,在被撤并乡镇建立统一服务的分中心1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73个;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28所、教学点17个。规划布局1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13个公办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打造儿童之家示范点45个,在安居区、射洪市实施“百镇千村助爱牵手”项目103个。擘画蓝图让人振奋,安排部署催人奋进。下一步,遂宁市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找准主攻方向和重点,着力建机制、优布局、夯基础、补短板,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镇村“量变”转化为发展“质变”,把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