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苏杭【人物名片】  王涛,四川邦力达乐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夹江县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乐山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乐山市劳动模范。夹江县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国家级示范社”“四川省省级优秀示范社”“全省首批社会化服务省级重点服务组织”等荣誉。【人物故事】  从5台植保无人机起步,10年间,王涛带领夹江县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乐天农机专合社”)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耕、种、防、收、烘、储、销”7个环节,摸索出“一站保姆式+全年无农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走出一条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王涛成为川南首个农业无人机服务商  2014年,王涛前往广西考察,恰逢当地正在甘蔗林中进行植保无人机飞防试验。“一亩地只有5升用水量,一天可以飞防作业100多亩!”高效的作业方式让王涛大开眼界,也让他找到了职业发展新方向。  “为什么不把这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四川?”仔细琢磨后,王涛回到家乡乐山市夹江县,开始了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机器很好,但卖不动。”2015年,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在夹江还是新鲜事物,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已十分突出。“他们开拖拉机没问题,但飞无人机很难。”王涛和两个伙伴奔波一年,只卖出了5台植保无人机。  天天和农民打交道,王涛逐渐掌握了当下农业生产最实际的需求。“有农户希望由我们提供无人机作业服务,按面积收取费用。”2016年1月,他成立了乐天农机专合社,成为川南地区第一个将无人机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服务商。探索“全年无农闲”农业服务模式  “忙的时候脚不沾地,闲的时候机器落灰。”依靠植保无人机开展季节性作业的服务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在王涛看来,有稳定收入、能留住人,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关键。  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王涛多方筹措资金“招兵买马”,先后购置大中型高效、智能农机装备195台(套),吸引周边农机户的149台农机入社,打通农业生产全环节,实现“一站式”农业产销全链条托管服务。  农业生产有忙闲之分,但乐天农机专合社“全年无农闲”。“3月、5月进行机械育秧、插秧作业,4月、8月、10月开展机械耕作,6月在周边市州进行跨区插秧作业,7月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9月开展机械收割,11月、12月进行收购、烘干、销售粮食工作。”王涛将一年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确保全年至少有10个月拥有稳定的服务收入。  如今,乐天农机专合社的业务范围辐射到眉山、宜宾、成都、绵阳、南充等地,托管了以夹江为中心的3万余亩农田,服务农户达到2.5万户,2023年经营性收入突破3000万元。全力开拓农业服务新领域  2020年,乐天农机专合社与四川省供销农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四川邦力达乐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将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展到农机服务、农技支持、农资销售、金融服务等五大板块。  该公司以集中采购、服务让利的模式,先后为324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供应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按年供应农药100吨、种子100吨、化肥3000吨计算,种植户每亩将节约投入150元以上。  王涛透露,目前,公司已在宜宾、乐山、新疆等地布局成立多个为农服务中心,助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近年来,他又与农科院校、当地农业部门合作,成立了“种粮培训班”,以“课堂教学+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为周边种粮户开展2次以上田间种植、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十余年间,王涛成为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每到农忙阶段,当地农民总能看见一群年轻社员行走在田间,他们身着蓝色制服驾驶农机,默默耕耘着土地。“年轻人脑子灵,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更强。”在王涛看来,让更多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才留下来,才能让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早点到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5
(傅维军 岑东 记者 蒋培路)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犍为县积极把姜黄这个千年老字号“土特产”培育成为大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千年姜黄开出致富新花。村民正在起挖姜黄人勤春来早。近日,大兴镇后边沟村2组的姜黄地里,80后、37岁的小伙夏仁全和专门请来起姜的大妈们忙着收姜,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段时间,姜黄价格高,我们抓紧时机,把它挖出来马上就可以变成钱。”夏仁全说,“过去我们是先把姜黄挖出来,烤制后才卖,费时费力不说,还卖不起好价钱。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价格好,我们随时都可以挖来卖。”前些年,归乡养猪失败的夏仁全抓住了在大兴镇大力发展姜黄产业中增收致富的机会,于是便开始租赁土地,规模化种植姜黄。“2021年,我开始规模化种姜黄,2022年种了50亩,产姜90吨,收郁金1000斤,共收入28万余元。2023年扩大规模种了60亩姜黄。你看这个姜长得多安逸,又是一个丰收年。”夏仁全说。这些年,夏仁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家里人的生活,不仅改造了房屋,还购买了摩托车、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与此同时,夏仁全针对产业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于2023年投资35万元修建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开启了他的循环发展之路。“修建养猪场的目的是把养殖搞起来,同时把猪粪拿来种姜黄,实现种养循环,种养循环的发展前景很好。”展望未来,夏仁全豪情满满。精准务实培育姜黄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目前,犍为县已在大兴、孝姑、九井、铁炉镇建成姜黄标准化种植示范片4个,精心打造大兴、九井2个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姜黄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厂共15个。大兴镇党委书记王建波说:“2023年大兴镇姜黄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现场测产,亩产最高达到1600公斤,郁金亩产500斤,老百姓的纯收益每亩最低1000元,最高3000元。”“犍为姜黄产业的融合发展,鼓起了农民的腰包,让全县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2023年,全县规模发展姜黄3万亩,预计产干姜黄约0.45万吨,药材产值约2.89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鹏说。 (图片由犍为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鲍松 左宇宏)春节过后,井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陆续复工,进入紧张而忙碌的“建设模式”。2月20日,笔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挥舞着长臂用力挖土,工程车满载着土石方忙个不停,来回穿梭的工作人员,正全力进行护坡、挡墙挖填施工。  “项目现阶段主要是约3.5公里的里仁河岸坡整治施工,目前已完成80%左右,计划在3月份完成岸坡的施工。”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涂画介绍,里仁河生态走廊打造以水质净化、生态提升、文化传承为主线,新建沿河游步道后,还将进行景观节点打造,提高河道亲水性,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据悉,井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以里仁河—蒲亭河水系为脉络,以蒲亭新村、研溪湿地、雷氏民居为节点,构造“一廊、两带、三核、多节点”的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区涉及4个镇(街道),综合治理河长24公里,实施水系连通6.8公里,清淤疏浚2.15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23.44公里,新建景观节点8个。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升相关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生态环境质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6
(谢敏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铁炉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总体战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通过撂荒地整治、粮经复合种植、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多管齐下,切实扛起粮食生产责任,筑牢稳粮“耕”基。撂荒整治耕“良田”机具轰鸣,锄头挥舞,拔草、翻土、平整……在铁炉镇朝阳村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朝阳村村民王天明正在田间卖力地挥舞着锄头,停下擦了把汗说道,“近年来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在镇村的帮助下,把这一片的荒地都平整了,今年可以多种点粮食,马上就要立春了,趁着年前把这些地翻一遍,开年种下去,来年一定大丰收。”近年来,铁炉镇党委和政府主动思考、积极响应,扎实开展耕地恢复工作,不断优化撂荒地举措,建立“动态摸排+分类处置+党群协作”机制,始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联村干部全力抓,联合村组干部开展全覆盖摸排,进行分类管理、因地施策。针对残疾人、无劳动力等特殊困难群众等,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对撂荒地进行代耕代种,创建撂荒地整治示范点7个,共整治土地面积1400余亩,其中撂荒地耕地200余亩。粮经复合促“增收”在铁炉镇五一村粮经复合种植现代农业园区内,绿油油的叶烟整齐排列,农户正忙着为叶烟补肥。“叶烟成熟前一个月,将玉米套种下去,可以借助叶烟盈余的肥料,提高玉米长势、增加产量,待叶烟收割后,就地种植花生,玉米和花生可同季收获,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复合种植模式,一定要将土地效益发挥到最大。”铁炉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余健华充满信心说道。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铁炉镇积极探索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推广“玉米+叶烟”“玉米+大豆”“玉米+黄姜”等多种带状种植,有效利用农作物种植“空档期”,实行“套种+轮种”方式,错季种植经济作物、农作物,实现“一年两季、一地两收”,土地亩产值增加,保障粮食稳产、农户增收。截至目前,复合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农技指导强“保障”铁炉镇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户种植技术专业性。在培训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农作物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施肥知识,地里田间管护要点等专业知识,示范日常农用机械如何维护,现场教学低毒农药安全兑药和施药。农户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学习到了实用的农业技术知识,今后农作更加科学、安全、高效。“近年来,除了定期组织此类农技培训以外,还对镇域内所有农资店进行严格监管督查,并对农作物种子、产品进行阶段性安全检测,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可管控,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配套修建提灌站、蓄水池,铺设管道2000米,解决750余户农户4300余亩田土缺水问题,切实做好抗旱保灌、党员引灌,为‘稳粮兴产’做好全方位保障。”铁炉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魏学焘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23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2月8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印发《关于对2023年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犍为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中队长何龙同志获评2023年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个人。2023年,何龙同志积极组织并参与“护渔亮剑”“打非断链”“春雷行动”等多个专项执法行动,查处渔政案件18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4起5人,收缴非法捕鱼工具电瓶8个、升压器8个、鱼竿3266根,犍为县渔政执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15年以来,何龙同志一直在渔政一线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精神。近年来,何龙经手办理的渔政行政案件多达100余件,所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律适用准确,无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为岷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犍为县渔政执法能力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22
(记者 杨艺茂)日前,犍为县罗城镇群英村的茶园里,茶树吐露新芽,乐山今年的第一批春茶进入采摘期。这批春茶叫“峨眉问春”,是乐山市近年来选育的一个早茶新品种,生长期较长、休眠期短,采摘时间可以比一般的早茶品种提前约1个月。  同一时间,在犍为县舞雩镇高龙村,四川省雩龙茶业有限公司茶厂内茶香四溢,用于杀青、烘干的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一片忙碌。凭借“峨眉问春”发芽早、上市早的优势,企业也打算抢占春茶市场先机。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期气温偏暖,从1月初开始每天就能收购“峨眉问春”鲜叶1000斤左右,目前已生产干茶1000多斤,主要销往川内及江苏等地,预计今年干茶产量将达8000斤,产值约5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峨眉问春”品种目前已在乐山、宜宾等省内产茶区域进行种植,在乐山市内则主要集中在犍为、沐川、峨眉、沙湾等地,推广面积约2500公顷。  据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预测,今年春茶批量采摘时间将出现在2月中下旬。正常天气情况下,全市早春茶产量预计达到2.35万吨,产值约46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21
(记者 杨艺茂)“全市旅游收入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2月18日,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高兴地晒出此次春节假期乐山文旅产业“成绩单”。  数据显示,8天春节假期里,乐山开放的39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47.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894.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40%、41.85%。旅游业消费旺盛,还在于乐山酒店住宿、交通运输、美食餐饮等领域拉动涉旅消费超50亿元,同比增长超39%。  亮眼的文旅“成绩单”从何而来?背靠优质文旅资源,乐山还作了哪些努力?春节假期,乐山大佛景区人潮涌动。 严理 摄延伸体验场景 核心景区吸客超百万人次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乐山市两大核心景区——乐山大佛、峨眉山均可谓一票难求。  “正月初一至初八的白天游山门票每天售罄。”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党政办主任梅鹏告诉记者,景区客流高峰持续不断,假期推出的“古今共融 脉动嘉州”大佛春节国潮秀、“祈福集祥章”新玩法、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特展、中欧年货主题展等主题活动,也都成为游客追捧打卡的热点。  为了缓解客流高峰压力,增强游客体验感,乐山大佛景区推出用脚步丈量睡佛活动,以“延长景区游线”的方式让游客多维度感受乐山乐水。2月12日当天,景区游客数突破20余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50公里外的峨眉山景区同样在假期每天满负荷运转。春节前夕,峨眉山景区线上派送5000万消费券吸引游客,新推出的“山上玩冰雪祈福、山下泡温泉品茶”冬游线路更是受到家庭出游游客的青睐,景区连续4天售罄景区门票、连续7天售罄观光车票,每天客流量均超3万人次。  “为了不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失望,《只有峨眉山》‘云之上’剧场连续6天增开下午场,每日上演两场。”峨眉山景区有关负责人说,剧场外的新春民俗游园喜乐会更是热度空前。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40.0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85.13万元;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60.1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988.54万元。丰富文旅“大餐” 美景美食中共享“嘉州韵”  上中顺特色街区人潮涌动、郭沫若故居人气爆棚、苏稽古镇人山人海……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乐山已形成全域皆可游的格局。此次春节假期,乐山还推出“嘉州韵”文化盛宴,通过100余项新春文旅活动,展示乐山“年”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人间烟火”。  2月11日,在乐山市市中区上中顺特色街,重庆游客胡思雅近距离观看舞狮表演后兴奋地说:“我摸到了狮子头,太有趣了!”  令她感到惊喜的不只是舞狮表演,川剧变脸、国风古筝表演也接踵而至。来自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的演员身穿川剧戏服,传神的肢体动作紧随川剧古乐节奏变化,将不同的脸谱形象一一展现,赢得阵阵掌声。  沙湾郭沫若故居的“新年祈愿,汉服游园”“墨香迎龙年书画奇石展览”等特色活动,苏稽古镇的国潮“食”光苏稽大庙会,罗城古镇的“麒麟灯”非遗展演,罗目古镇的豆渣粑、白骨刀等特色美食,也让游客开启一场“嘉州味”古镇游。  “非遗美食市集”“沙湾灯海焰火民俗表演”“沐川草龙大拜年”……一场场主题活动展现乐山非遗魅力。利用特色场景激活消费活力,乐山也不断推陈出新。中心城区推出“嘉”味迎春·年货大集等20余项消费活动,嘉州旅游度假区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67.6%。  此外,乐山还抢抓夜间经济,延长游客旅游时效。围绕“景城联动”,乐山推出美食夜市、演艺演出、景区夜游等产品,“烟火嘉州城”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游客量达到97.6万人次,全市过夜游客人数占总游客数的72.33%,峨眉山金顶大酒店、马边卡莎莎民宿“一房难求”,入住率达100%。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功臣 李帅)春节期间,沐川县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主题活动、特色项目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系列文旅大餐。笔者从沐川县文旅部门获悉,2024年春节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亿元。  春节期间天气晴好,游客热情高涨,周边游、自驾游和亲子游持续升温。其中,沐川竹海景区、桃源山居、醉氧天街等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牛郎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兴旅游景点人气爆棚,各景区景点内游客络绎不绝,“年味”颇浓,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春节前夕,沐川县着力打造的全新文旅项目“印象沐川”已逐步对外开放,随着夜幕降临,“龙腾”塔、“驿站”等仿古建筑群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柔美的灯光、五彩的夜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沐川籍在外务工人员罗馨颖过年回家看到家乡的变化,由衷感到高兴,“太美了,新建了这么漂亮的景点,过来玩一下,感觉非常好,很安逸。”  为全力维护文旅市场平稳秩序,让游客实现开心游、安心游,春节期间,沐川县各景区景点、公共文化休闲场所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过志愿服务、应急处理、人员值守等方式,加强服务引导,保持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流量情况,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得以提升。全县共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亿元,无旅游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发生,假日文化旅游市场运营平稳,安全有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佳怡 文/图  龙年伊始,作为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的井研县,迎来了耙耙柑集中上市的季节。  近日,笔者来到井研县竹园镇石牛村牛人返乡创业园区,只见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果园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季。村民采摘耙耙柑。  “来,随便品尝,这是我们园区精心种植的耙耙柑,味道巴适得很!”石牛村垄上行家庭农场的果农金福权一边和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刚采摘下来的耙耙柑,一边笑眯眯地介绍,“我这果园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化肥使用量,果树的抗逆性增强了,挂果率更高,果品更天然。今年种的耙耙柑品质比去年还要好,我们根本不愁卖,每斤价格平均要比其他地方的耙耙柑高8毛到1块钱。”  “石牛村交通便利,近几年我们引进优质业主发展水果产业,目前园区里主要有耙耙柑、水晶柑、沃柑、爱媛等晚熟柑橘上千亩,都已经进入盛产,年产量有上百万斤。”石牛村党支部书记刘天金说,“通过业主示范带动,村民把土地承包给业主种植水果,还可以常年在果园务工,一边挣钱一边学习种植技术,每年园区周边的村民户均增收都是1万元以上。”  据了解,石牛返乡创业园的耙耙柑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这也是近年来井研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井研柑橘”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不断提升“井研柑橘”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销售市场的成果。2023年,井研县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全县柑橘种植面积23万余亩,年综合产值达20多亿元。其中,春见种植面积8.03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9.86万吨,可实现产值约6.8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0
(记者 杨艺茂 蒋君芳)蒙蒙细雨后,冬日暖阳洒向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穿过彝家文化主题民宿的窗户,照得地板亮堂起来。村民吉沙巫牛在打扫卫生的间隙,与外地客人攀谈起来,欢声笑语洒满民宿的院子。  十年前,吉沙巫牛从美姑县嫁到茗新村,住上了彝家新寨。这座彝家新寨坐落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黄墙红瓦民居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房前屋后整洁美观,幼儿园、小学、书吧、乡村民宿等点缀在蜿蜒环绕的乡村路上。  茗新村是我省“最年轻”的行政村之一,伴随产业壮大,乡村发展日新月异。  2023年6月,全新打造的“彝步千年”农文旅综合体试运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中的新角色。  “乡村烧烤餐厅、文轩书吧、特色养生馆、彝家文化主题民宿等都配齐了,节假日有不少游客。”茗新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林介绍,综合体的落地,不仅带来人气,还带来了新岗位——许多村民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到综合体当服务员、保洁员、厨师、前台等。  吉沙巫牛告诉记者,丈夫因为外出务工忙,没能赶上2023年的彝历新年,虽感遗憾但也自豪。“勤劳致富嘛,在外把工作干好,家里的生活才越来越红火。”茗新村住着来自大小凉山8个县区的彝族群众1200多人。据张俊林统计,相比往年,如今专门回家过彝历新年的老乡少了约10%。“他们都是因为在外务工工作忙而错过的,这意味着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老乡的观念在不断进步,勤劳致富的认知逐渐提升,生活日日向好。”  拾级而上,在“彝步千年”农文旅综合体观景台,记者看到,阳光柔和地披在远峰山峦间,轻云薄雾中隐约透着峨眉山金顶轮廓。茗新村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迎来新一年明朗的新生活。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18
(记者 钟岚 王怀 曾小清 蒋君芳 杨艺茂 乐山观察 牛萍)大渡河将县城一分为二,巍峨的高山将县城环抱,这是一个在“夹缝”中生长的县——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一方面,峨边县城中心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了约1.87万人,人口密度远超国家标准,但全县城镇化率仅39.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实现脱贫摘帽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又面临新的抉择。  作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盆周山区,今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将迎来成立四十周年。在“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下,以什么样的路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变城小乡弱村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固的县情?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来到峨边,探寻一个县城如何实现在“夹缝”中融合生长。大渡河将峨边县城一分为二。 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突破“思想夹缝”提升“人”的能力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峨边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人!”在峨边县委书记漆宾看来,教育、科技、人才是峨边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短板。  短板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峨边发展空间受制约,不仅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难以招引外来企业发展。许多人至今对峨边依然有发展滞后的刻板印象。  一组数据是这个短板的缩影:2022年以前,峨边公务员队伍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17人。  但是近几年,峨边公务员队伍中新增了不少“新鲜血液”——新引进48名硕士研究生。  2022年,宜宾籍硕士毕业生郑旭雁入职峨边彝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招商引资工作。除了自己,她还数出身边好几名有留学背景的同事。他们的加入,与当年峨边启动的“四季引才”计划有关。  “每个季节我们都制定相应招引计划,且侧重点不同。比如春季,主要登门拜访高校,重点招引应届毕业生;夏季,重点放在人才回引上,回引峨边籍大学生等。”峨边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何佳欣介绍,目前,当地公务员队伍中,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已超过60%。  为招引人才,峨边县委县政府还与铁路部门沟通,在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后,争取到每天早晚7点过成都和峨边的往返车次,进一步提高交通往来便利度,部分柔性人才甚至可实现成都峨边当日往返。  柔性人才来了。作为峨边利用共建博士工作站柔性引进的人才,在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的涂美艳,把优质的猕猴桃品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带到了峨边山区,助力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引人,还要留人。峨边为人才提供了充足的施展本领的空间,用事业留人。郑旭雁入职后,参与了峨边多个重要项目的招商引资,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乐山市2022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挺符合个人预期,我正打算在峨边买房安家。”  事业留人背后的逻辑,其实是锻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去年,“推不动”“盯到办”“最拖沓”三项机制,成为峨边干部队伍“既爱又恨”的存在。“这些机制把大家‘盯’得很紧,稍有松懈,就可能成为被通报对象,但这些机制能出效果、出成绩,很锻炼大家的工作能力。”漆宾说,三项机制的推行,目的之一就是要突破干部队伍的“思想夹缝”,让干部们知道,心有多大,干事创业的天地就有多大。  留人,更要育人。在峨边决策层看来,深化教育改革,从源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峨边实现“弱鸟先飞、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办学质量,2022年,中国500强企业、来自浙江的海亮集团与峨边民族中学、沙坪小学开启合作办学模式。  “2023年,峨边民族中学高中录取了152人,净增长28人。”峨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焦明西说,过去一年,峨边探索“集团化、合作化、特色化”办学模式,成立毛坪中学教育集团,组团式帮扶初见成效。2023年高考本科“硬上线”比上年增长210%,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将全面施行集团化办学,新组建5个教育集团。”“峨边记忆”一条街以壁雕形式讲述着峨边历史、彝族故事。 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突破“地理夹缝”提升“城”的能级  大渡河上的三座桥,将一分为二的峨边县城连接起来。采访中,调研组一天要驱车往返两岸多次。  “夹缝中生长”是这座县城留给调研组的第一印象。从地图上看,峨边县城沿大渡河呈条状布局。大渡河一处较大幅度的弯折,这里冲积而成的相对开阔地带,就是县城的主要人口聚集地。  开阔只是相对而言。“全县面积2382平方公里,但中心城区城镇建设面积只有1.86平方公里。”峨边彝族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副主任谢波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了一个简单计算:1.86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了近3.49万人口,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了约1.87万人,“根据国家标准,县城建成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  县城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2022年,峨边城镇化率为39.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要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县城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鼓励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承载空间。”谢波说,近期启动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带来了希望。根据“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峨边县城将“长大”不少,中心城区城镇建设面积将拓展至3.58平方公里。  在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图中,调研组看到,未来峨边县城中心城区将以“一环三组团”布局出现:以城区内交通环线,串联起人文老城组团、太阳坪教育康养新城组团、火烧营新型城乡融合示范区组团。  要找到合适的新空间,更需要准确运用时机。“太阳坪教育康养新城组团的C区是围绕新成昆铁路的高铁站在布局,便捷的交通条件能提升该片区对‘新峨边人’的吸引力。”谢波介绍。  除了“长大”,县城还在变美。近年来,峨边实施“强县城”工程,打造具有“山城特色、水域魅力、彝族风情、现代功能”的“精致之城、美丽峨边”。  在县城的滨河路,“峨边记忆”一条街以壁雕形式讲述着峨边历史、彝族故事。这条街入选了全国首批“非遗旅游街区”。  关于“街”,调研组还了解到一件峨边人生活中的大事:2023年,峨边完成原水果街临时市场搬迁,彻底解决了20余年以街代市的顽疾。  不仅如此,适应新时代要求,峨边县城还在想方设法变“聪明”。  峨边当地正在整合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对外宣传、能源水务、交通物流、生态环保、应急安全、城乡治理、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需求,建立综合性“智慧峨边”平台,全面提升县域便民化、亲民化服务和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2022年10月,峨边彝族自治县大数据中心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大数据中心。  焕然一新的县城,让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有了更多可能。在峨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1736个乡村居民聚集点被划分成了鼓励发展类、保留提升类、引导退出类、强制退出类四大类别。这一划分思路背后其实是一条经济规律:降低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这1736个乡村居民聚集点中,9户以下的点位有900多个,大多数是人口自然流出形成的。“这些点位,很多被划分到了引导退出类,我们鼓励他们向县城和场镇集中,目前正在研究配套措施。”谢波说。突破“产业夹缝”集聚“产”的能量  峨边1736个乡村居民聚集点中,位于宋家山麓的新林镇茗新村有240余户村民,属于鼓励发展类。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林看来,之所以被鼓励发展,是因为它有产业,对人有吸引力。  去年6月,茗新村的重要产业项目——“彝步千年”农文旅综合体试运行。该综合体打造了集民宿、餐饮、茶室、彝医、养生、文创等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在这里,调研组偶遇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一行人。几天后,一场国际象棋比赛在此举行。  “彝步千年”综合体运营后,31岁的村民吉沙巫牛没有再想外出打工。“我在这里做服务员,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3个孩子,我很满足!”  有产业才能留下人。这是一个村的发展选择,更是一个县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联动”的经济地理布局加快重塑,一个个展现“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峨边这片热土上迅速推开。  漆宾介绍,得益于1984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县委制定的“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十六字方针,峨边成为我省具备浓厚工业底色的民族地区。2023年,峨边地区生产总值达69.04亿元、增长6.9%,增速居乐山市第4位。  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依然是峨边加快冲刺的赛道。调研组注意到,目前峨边主要生产的铬铁合金、工业硅、稀土金属等材料,处于产业链上游,产品附加值、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产品虽然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存在规模小、分布散、运输难、加工能力不足、品牌营销差距大等问题。  如何破局?科技支撑,企业主导。四川恒业硅业有限公司是峨边工业产值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主要从事工业硅冶炼、工业硅颗粒制造,属于晶硅上游配套企业。  “今年6月我们将投入超过2亿元,启动技改工作,将矿热炉升级为3万千伏安。”公司总经理李波说,公司位于生态保护区,按照规定产能不能再扩大,“但技术升级可以让能耗和生产成本都将大幅降低,企业效益自然提升。”  企业的转型升级之举,也是峨边产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峨边在产业选择上有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夹缝”中如何生长?前不久召开的峨边县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配套园区、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新增长极、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主要节点。  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被赋予厚望。“生态资源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陈忠祥介绍,黑竹沟是峨边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引擎。  毗邻黑竹沟景区的古井村成为最先受益的地区。曾在外务工的村民沙玛陈古回村开办了第一家民宿,“一年能挣20多万元。”过去一年,黑竹沟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347993人次,比上年增长30.92%。  黑竹沟正在积蓄更大能量。在峨边县委大楼一楼重点项目攻坚“晾晒比拼”栏,调研组看到,去年峨边确定的78个重点项目,其中不少都与黑竹沟景区开发有关。为加快开发,峨边正在规划建设峨眉南山到黑竹沟景区的快速通道——大峨眉旅游环线南部快速通道,实现与峨眉山、乐山大佛联动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黑竹沟,峨边还于去年启动甘嫫阿妞艺术季·黑竹沟全球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赛,向世界讲述“美神故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人故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18
2月6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授牌暨成都·乐山“乡村振兴”联动仪式在成都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举行。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夹江造”特色产品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关出海拓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市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正式成立。乐山海关副关长贾志勇表示,夹江是乐山北大门,乐山火车北站所在地,也是乐山出口产品集结地,依托成都陆港物流枢纽,建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与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提升中欧班列物流集散体系建设。现场发布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建设六项措施》。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政策框架内,夹江作为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将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双港联动合作,不断推进“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组织模式,在运输组织、货源集结、业务创新、政策协同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川品出海提质降本增效。发车现场当天,精制川茶中亚班列(成都)暨乐山“乡村振兴”专列正式发车,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本次专列有55个集装箱,共计茶叶1327吨,货值412万美元。夹江茶业协会会长、四川华义茶业董事长方义开介绍,自2019年2月华义茶业自营茶叶出口以来,累计发出6列国际茶叶专列。新年第一趟专列首发,标志着集结中心乐山基地打通产业出口通道、共促川品出海迈出了新的步伐。(供稿:夹江县融媒体中心 邹勇智 唐俊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8
(记者 蒋培路 文/图)共叙桑梓情谊,共话家乡变化,共谋夹江发展。2月6日,2024年夹江县返乡人士代表迎春恳谈会暨投资合作促进会在夹江县峨眉山月饭店召开。现场签约6个项目,签约金额20.36亿元。中共夹江县委书记许天毅参加会议并致辞,夹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毅通报夹江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副县长王梦晓做招商项目推介,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潞主持会议。恳谈会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明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基地长黄政,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汀汀,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奇,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乡村发展联合会特聘专家袁平等以及乐山市驻外招商组、乐山市相关商协会和夹江籍在外人士代表、夹江县重点企业、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议。许天毅在致辞中表示,夹江县连续三年召开夹江县返乡人士代表迎春恳谈会暨投资合作促进会,把大家请到一起,这不仅是一个工作总结会,更是一个沟通交流会,沟通交流大家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通报夹江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一批家门口的投资清单,听取大家对夹江县2024年工作的建议。许天毅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夹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在外夹江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拼搏奋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着眼于实干、增长、创新、贡献,今天表彰的投资新秀企业、最佳成长企业、勇于创新企业及招商引资突出贡献个人,是夹江2023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缩影,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夹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夹江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更是夹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夹江县委、县政府将紧扣乐山市委“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重大产业项目质效年”经济工作主基点,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承载能力提升、营商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夹江新篇章。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把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夹江,把更多优质的资本和项目落户夹江,和家乡发展同频共振。张毅通报夹江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张毅在通报夹江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指出,2023年,是聚力攻坚的一年,是笃行实干的一年。这一年,夹江的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消费新场景更加多样,公共服务全面进步,重大活动有声有色,名人榜样不断涌现,引领示范持续凸显,县域事业出色出彩。新的一年,我们期盼大家围绕夹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建真言、献良策、强监督;期盼在夹江创业的企业家积极引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期盼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将企业做大做强,回到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期盼大家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大力宣传推介夹江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发展潜力,全力提高夹江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许天毅为投资新秀企业颁奖会上,通报表扬了2023年度夹江县投资新秀企业、最佳成长企业、创新突破企业、招商引资突出贡献个人,与会领导为获奖企业、个人进行了颁奖。同时,中共夹江县委、夹江县人民政府还聘请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核力同创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欧阳应根,乐山纽瑞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芳,合肥启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晓芳为夹江县招商顾问,县长张毅现场为招商顾问代表颁发了招商顾问聘书。会议还举行了6个项目的签约仪式。夹江县人民政府分别与四川正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川创供应链区域总部项目》,与成都法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高端绿茶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与四川嘉德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非遗传承研学基地项目》,夹江县润泽商贸公司与四川厚全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大宗农产品合作项目》,夹江县城市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华住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季连锁酒店项目》,四川青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三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一带一路”夹江出口茶园区项目》。签约项目总金额20.36亿元。会上,王梦晓做招商项目推介,推出产业重点项目30个,投资金额约1200亿元,并正式发布了《夹江县2024年投资机会清单》。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乐山市达州商会会长严鹏、乐山市驻上海招商组组长马天金、四川睿禾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友俊、四川省茗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曦进行大会发言,为夹江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2023年,乐山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严格“三端”管控,夯实“三年强基础”,推动“十年禁渔”由“攻坚战”转向“持久战”、由“治标”转向“治本”。一是前端管住“人”和“船”。围绕“港、船、人、岸线”四大管理要素,将禁捕与河长制巡河督查有机结合,加强执法装备和执法能力建设,突出船舶和重点人员管控。配备12艘执法船、13架无人机、52套视频监控设备、7辆执法车等执法装备,共用公安“天网、雪亮工程”系统助力禁渔监控,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渔政监管体系。统筹147名护渔员、2400名河湖长网格员充实巡护力量。会同毗邻市、县(区)签订执法合作协议10份,加强跨界水域船舶和人员监管。出台安置保障、渔民创业、渔村帮扶等政策措施办法,帮助渔民“弃渔上岸”。强化渔政队伍监管,开展市级暗访督导,印发通报3期、督改问题10个。二是中端管住“水”和“岸”。整合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水务等行业执法力量,紧盯重点时段、重点水域,联合开展非法捕捞行为打击、非法渔获产业链打击、规范休闲垂钓行为“三项”执法行动,形成上下游、左右岸、水陆结合、区域协调的禁捕执法格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次196次,出动巡查人员10647人次,车辆3137辆次、水面执法船艇383艘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0艘,清理整治违规网具822副,清理非法钓具3288根,查获“电毒炸”禁用鱼具 18套,办理涉渔案件185件,查处违法人员211名,移送司法案件22件33人。市县联动,拆除库区水上筏钓房14家2810平方米、网箱养鱼1处,净了水、通了河、消了隐患。三是末端管住“买”和“卖”。以餐饮饭店、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农村集镇等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及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扎实抓好“线上线下无销售,餐饮单位无供应”,形成“水上严打、岸上严管、市场严查”的执法闭环。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284个,检查农贸市场、涉鱼餐饮店223家,检查渔具生产、经营点231个,发放禁售、禁买河鲜和禁用渔具宣传资料12万余份,查处野生河鱼虚假宣传餐饮店3家,印发通报8起、督改问题15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6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通讯员  李少飞)近年来,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盯“肉盘子”民生工程,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管理模式为引领,通过稳产能、强主体、优结构等系列举措,提升市场科学调控能力,全面夯实稳产保供基础,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迈向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整合多方力量,建强产业发展“引擎”一是建核心“智库”。联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市农科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挂牌成立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乐山产业技术中心,构建形成强力高效的技术供给体系。截至目前,中心柔性引进科技战略人才4人,计划申报“乌金猪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地源性发酵饲料开发”等科研课题4个。二是出政策“领跑”。2023年,市县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施生猪补栏补助、生猪产能补助、能繁母猪引种补贴、养殖贷款贴息等激励政策,累计完成生猪补栏补助32.2万头,能繁母猪引种补贴2.5万头,贴息补助养殖户贷款资金规模1.26亿元;推进政策性保险应保尽保,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引导生猪生产均衡稳定,累计承保能繁母猪、育肥猪165.8万头,保额规模达13.8亿元。三是引市场“活水”。坚持项目带动市场,将“生猪产业项目”纳入市级重推项目,撬动12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引导中华联合、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业保险+信贷”惠农融资产品,2023年各金融机构累计向养殖业主发放贷款4.7亿元;在夹江、沐川等县启动规模养猪场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着力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二、提升三化水平,激活提质增效“动能”一是提升“良种化”水平。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体系,持续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构建育种场、扩繁场、育肥场相配套的三级良繁体系,提高种源保障能力,推广优质猪源。近年来,累计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种公猪站3个,扩繁场22个,形成优质种猪24万头、仔猪500万头的年供应能力,常态化向10多个省市供应良种生猪。二是提升“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支持动物防疫、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巩固提升生猪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近年来,累计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60个,规模猪场设施配套率达100%,建成自动喂料、恒温控制等“数字化”智慧猪场313个。三是提升“规模化”水平。坚持外部招引和自主培育两手抓,相继引入新希望、傲农、天农、天兆等生猪产业化集团,不断壮大巨星等本土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引领的大产业集群,争创国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稳定规模猪场发展信心。近年来,累计创建国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74个,建成规模猪场1430个,其中万头猪场65个,规模养殖率达60%。三、促进融合联动,构建全产业链“图谱”一是做强“育产加销”园区。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坚持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打造“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种养生态循环体系。近年来,累计培育“猪粮、猪果、猪药、猪茶”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总产值达73.8亿元。布局建设全省首个川菜预制菜产业园,推动乐山预制肉类菜肴产业标准化、工业化。二是拓展“接二连三”链条。推动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培育现代化饲料生产企业27家,年产饲料108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五位;持续推进生猪屠宰企业“压点减量,转型升级”,年屠宰能力达500万头;鼓励巨星农牧等企业与市中区村集体共建“金猪村落”研学基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市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40亿元。三是做新“联农带农”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企业为中小农户提供从仔猪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支持到肥猪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依托企业抱团发展。推广“龙头企业+标准化代养场”“土地流转+务工”等利益联结模式,龙头企业带动200多个代养场,年生猪出栏60万头,带动农户增收1.1亿元以上。乐山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2个,国家级产能调控基地35个,省级基地139个,部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个、核心育种场2个,省级示范场61个。近四年,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生猪养殖项目240个,巨星农牧集团3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等一批超亿元项目落地投产。截至2023年底,全市存栏生猪164.3万头,年出栏生猪281.8万头,连续四年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鲍松 胡琪尉 赵径 文/图  冬闲人不闲。近日,位于井研县王村镇磨池村的研驰农业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内,约50名村民正在进行200亩羊角菜采收作业。  村民易桂凤边削着手中的菜头边告诉笔者,羊角菜是制作榨菜的原材料,每棵有2到5斤重,一个人一天能摘1000斤左右。村民正在采收羊角菜。  就在村民们忙着砍菜、去叶、削整的同时,一辆装载车则忙着将菜运送至等候在田边的大货车上,这批菜将被运往眉山市榨菜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加工。  “我们采取订单销售的方式,与眉山一家公司签订了订单,他们出种子,我们来种植,收获后全部由他们回收。目前产出400余吨,总产值约32万元。”研驰合作社负责人严虎介绍。  研驰专合社在磨池村共流转高标准农田810亩,进行高粱、玉米、大豆、羊角菜等粮蔬三季轮作。这批羊角菜是在上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后栽种的。羊角菜收完后,马上就将进行150亩上海青的采收。春节过后,合作社又将拉开 400亩玉米种植的序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06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金口河区为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全面开展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验检测,加强对农产品基地的技术指导,有力保障了节日期间农产品的消费安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成立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班,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议,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应急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防控力度。实行节日期间专人值班24小时工作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防止不实报道事件发生。二是加大检测力度,开展蔬菜抽检。为了解和掌握全区蔬菜大户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人员组织对全区蔬菜生产户进行了2次检测,共抽检蔬菜样品10个,经检测,合格样品为10个,合格率为100%;全区蔬菜安全生产状况良好,为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开展联合检查,保市场有序供应。区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节庆日期间群众关注度高、消费量大的蔬菜、畜禽肉等为重点品种对农贸市场、超市开展检查,重点检查承诺达标合格证落实情况。经检查,农贸市场和3家超市承诺达标合格证已规范开具。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张贴安全海报。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进村入户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张贴了常规农药使用残留标准、芹菜韭菜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以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0份。出动农技人员2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6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为切实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1月23日,夹江县农业农村局以蔬菜、水果基地为重点,对春节期间将上市的农产品开展了农药残留例行抽检,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本次抽检主要覆盖甘江镇、马村镇、黄土镇、青衣街道等地,抽取蔬菜样品28个、水果样品12个,共计40个样品。      抽样期间,工作人员还现场检查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环境、投入品仓库等,查看是否生产档案记录齐全、规范、真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是否齐全并上墙且严格执行,是否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是否存在禁限用农药兽药违法违规使用、常规农药残留超标和非法添加等问题,从源头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对现场检查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等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夹江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聚焦群众关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强化靶向抽检,增加抽检频次,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排查和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装满“放心菜”,为人民群众“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2-06
“感谢东西部协作助力,圆了我们的‘通桥梦’。”1月30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珍珠桥村春分溪大桥上,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为东西部协作驻马边工作队送上了一面锦旗,以表达内心的感激。 多年来,一条马边河把春分溪、天边、李村3个组隔绝起来,村民出行需要撑船。“小时候上学需要撑船,时常翻船,我都知道淹死了好几个人。” 村民韩静回忆。2000年,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村民们集资修建了一条铁索桥,近年,铁索桥年久失修,已经存在安全隐患。 “七年前,镇村两级就开始谋划修桥的事情,一方面是下方修了电站水位变高,方案不好敲定,另一方面就是资金问题。”村支书老布尼者说,这座桥村民盼了几十年,也凝聚了三届镇党委、三任村支书的心血。老布尼者介绍,县里多方筹措资金,加上东西部协作出资340万元,春分溪大桥于去年3月开始动工,工程造价600万元,桥宽4.5米长92米,大桥于近日建成通车。 在场村民们纷纷表示,如今,他们的出行可方便了不少。“以前修房拉建材需要产生二次搬运费用,成本增加了几万元,现在桥通了,大伙儿卖竹子卖猪等也不需要二次搬运费用了。”说完,村民潘自云开着货三轮载着满车猪仔赶场去了。“镇上已规划修建珍珠桥村分溪、天边、李村3个组的产业路,届时,115户463人的出行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劳动镇镇长甘闵介绍。(供稿: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杨红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钟怡 王雷雨)近段时间,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踏水村种植的泽泻迎来了采收期,让原本寂寥的稻田再次热闹了起来。  1月18日,走进踏水村,田地里的泽泻叶已经变黄,隐约露出饱满的块茎,村民们正在其间忙着采挖泽泻,现场热闹非凡。  “踏水村利用冬闲稻田种植了65亩泽泻。”踏水村党委书记陈俊松介绍,这一批泽泻在去年6月育苗,8月下旬移栽,进入今年1月后开始采挖,亩均可产干货400斤,预计产值在20万元左右。  每年8月水稻收割后,稻田就会闲置。为了唤醒“沉睡”的稻田,踏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学习汲取各地“粮药轮作”的成功经验,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空窗期”,在稻田里重新蓄水种植泽泻,实现了“一田两用”。  “以前我们只是在地里种水稻,现在是8月之前自己种水稻,水稻收割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大家的土地种泽泻。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地里打工,一年到头有几份收入!”谈起村里开始种植泽泻后的变化,村民程旭林的喜悦溢于言表。  据了解,沙湾区踏水镇踏水村的泽泻以订单式销售为主,这批泽泻已被某药材企业预订一空。新的一年里,踏水村将继续推广“粮药轮作”模式,引进种植更多品种的中药材,并建设自己的烘干房,进一步降低中药材加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培育打造特色中药材品牌,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