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程聪 文/图  在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将军街,有一套300平方米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门口悬挂着“新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群众文化馆”的牌匾。农家小院内有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书屋陈列着社科类、文学类、经济类、管理类、医学类、少儿类、生活类等科目图书。杨毅在自建的图书馆内查阅书籍。  书屋的主人叫杨毅,今年80岁,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与妻子商量,将父母留给他们的近千册书籍归类整理,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图书馆”,免费供周围邻居借阅。30余年来,杨毅自办的这个图书馆,藏书已达3000余册,并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  1943年,杨毅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1961年参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日,和笔者谈起自己收藏图书的初衷,杨毅说,小时候阅读对他影响很大,父母都是学校教员,只要有时间,父母都会陪伴他们兄妹一起读书,只要书店有一本喜欢的书,他父亲都会想方设法地买回来。后来,根据工作调整,杨毅的父亲到了新疆工作,一家人从延安搬到了乌鲁木齐,他父亲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购书证。空闲时间,杨毅的父亲都会拿着购书证到当地的图书店购买图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传》等一些书籍就是当时购买到的。”杨毅回忆说,父亲除了会买一些政治类、社科类书籍外,还会买外国小说,《简爱》《笑面人》等外国小说就是父亲买回来专程送给他姐姐的。  “当满18岁时,父亲要求他参军,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杨毅说,1961年4 月,他选择了从南疆参军。期间,父亲多次来信告诫,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报,用知识武装头脑。在部队期间,杨毅接触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文章,使他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杨毅退伍后,回到通江县,在该地机械厂里当起了一名翻砂工,后来又回到通江县涪阳供销社工作,一直到2004年退休。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把父母留下来的近1000册图书归类整理,自办起了图书馆,免费供邻居和学校学生阅读。30余年来,杨毅通过接收亲朋好友捐赠、自己在新华书店购买和子女购买等方式,家里藏书已达3000 余册,内容涵盖了社科、文学、经济、管理、医学、少儿、生活等科目。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重庆搞图书经营,每次回家都要带回大量图书。”杨毅说,儿女们受他的影响,也都喜欢图书。“自办图书馆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素质,提升文化自信。”杨毅说,孙女杨佳霓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帮助她父母经营图书,家里的图书“情结”就这样代代传承。  最近,杨毅还忙着一件事,把未上架的图书进行分类上架,同时,与当地学校联系,希望孩子们寒暑假到他的图书馆阅读,提升文化素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杨传琼)为扎实推进南江县兴马镇2023年春耕生产暨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加快春耕生产步伐,提高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3月2日,兴马镇组织召开2023年春耕生产现场会,镇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镇级单位负责人、村三职干部、优秀农民,共计120人参会。会议以现场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的形式召开。上午,镇党委、政府组织参会人员前往兴马镇罗岗村石亭溪组参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农业服务中心干部丁旭讲解种植技术要点,并组织各村支部书记现场“比拼”盖膜质量,党委书记康俊依次点评,让参会人员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入脑入心。参观结束后,召开座谈会。会上,首先镇党委对20名优秀农民进行表彰并发放奖品,大大的激励了农民的干事热情。然后罗岗村、庙坪村、川柏树村,针对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方面做交流发言,镇长艾憬对2022年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粮食生产进行规划。最后,党委书记康俊指出,通过此次春耕生产现场会,让“比学赶超”形成常态,各村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打造亮点,想方设法消除撂荒地,引导农户种植粮食和进行“经-粮-饲”套种,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全面提升我镇粮食产业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3月1日,平昌县委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余良主持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审议有关事项,对全县“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勋,县委副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杜晓莉出席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坚定扛牢“三农”工作政治责任。“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破解补齐全县“三农”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短板,全力以赴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会议要求,要扎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实春耕备耕,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聚焦种养业优势大品种,突破发展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围绕“3+3”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以“一间厨房两瓶酒”为核心,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五大提升”行动,全域推行“五联共治”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要坚持统筹推进协调联动,凝聚起“三农”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谱写全县“三农”工作新篇章。(供稿:平昌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李传君)2月中旬,当记者来到恩阳时,看到一行行小麦蓬勃生长,油菜花含苞待放,玉米苗也在土里生根冒芽。“今年全区播种了25万亩油菜,比上年净增了4万亩!”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罗霄说,这都归功于恩阳区持续大力推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行走在恩阳各乡镇,每一处施工点都有挖掘机在忙碌地赶工期,为的是三月底全面完成去年规划的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赶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区今年要种植玉米21.4万亩、大豆4.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5万亩,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清零了撂荒地,也守住了全区耕地红线,全面提升耕地基础设施条件,为广大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粮油生产大显身手的舞台。全区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一些高标准农田施工点还没完工,土地就已被流转,流转率达到70%。资料图片  新型经营主体的“眼中宝”  尹家镇大垭口村种粮大户袁绍文种了300多亩小麦和油菜,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面积占大部分,油菜与大豆轮作面积占小部分。在他的育种基地,玉米粒才刚刚在土里萌芽,他的心思就被邻近的水磨坝村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吸引,有了扩大粮油种植面积的想法。  水磨坝村和大垭口村均是绵延成片的半山腰二台地,大片大片的耕地无森林遮挡,灌溉又很方便,阳光充足,历来都是尹家镇重要的粮油基地。仅水磨坝村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就有17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近7成。  “该村只剩下几百亩零星小块的没整理了。”尹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旭说,全镇耕地面积1.76万余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12家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了近4000亩,最大规模的达500亩,其余被当地群众种完种尽。“因为条件改善了,群众不放手了。”  雪山镇贾村、三岩村、玉女村集中连片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紧张地施工。其中贾村就有540余亩,每天有16台大型机械作业。“今年1月25日项目启动,2月1日开工建设,要求2月底必须完工,然后立即进行玉米集中育种。”贾村党支部书记向川说。  跟其他项目实施点一样,土地还在施工过程中就已经被人“盯”上了。三村各自成立了土地股份制联合社,下辖若干个家庭农场。上面有一家土地股份制联合总社,统揽三个村的联合社。仅贾村540亩地就被6个家庭农场流转了。“抢手得很。”向川说。  目前,恩阳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占工程总量的75%。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持续贡献恩阳力量,从2021年至2025年,全区拟新建高标准农田18.82万亩,改造提升4.45万亩。  扛稳粮食安全大旗  恩阳区总耕地面积达62.5万亩,必须严守的耕地红线是54.5万亩,上级下达的粮油播种面积113万亩。但从去年的数字来看,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为47.5万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65.64万亩,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今年完成任务甚至超过是肯定的。”罗霄说。  恩阳区是四川劳务输出大县(区),曾经土地撂荒也比较严重。去年,该区严格落实撂荒地整治“七条措施”,坚持部门包片、镇街包村、村“两委”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度,推行国企示范带动、集体经济盘活、规模流转经营、农户自种代种等方式,全面消除了撂荒地。  连续多年大力推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才是藏粮于地,扛起粮食安全大旗的主阵地。该区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总结出了“四高”工作法。即:高站位组织实施、高质量规划建设、高水平常态管护、高效益融合发展。恩阳区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试行)》,建立起三级田长制,确保农田设施长效良性运行,推行高标准农田良种良法化、管理机械化、种养生态化、产品标准化、园区数字化“五化发展”思路,并推行高标准农田“国企带动、企业经营、集体示范、能人种植”四种模式经营管理,涌现出“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农户”等产业联合体。  “高度融合发展就是让高标准农田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新型社区建设高度融合。”罗霄说,这不仅能确保农村产业向多业态、多空间延伸,更有利于农村环境整体改善。  另外,为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恩阳区狠抓农村违法建房问题整治,对涉嫌乱占耕地建房的卫星图片和摸排到的自查线索,及时派出人员排查核实、分类施策,去年共核查208户,立案90户,落实整改47户。  “海山模式”引发关注  天气日渐回暖,柳林镇海山村5400亩油菜花就要开了。去年,该村油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举办的首届恩阳区“田园恩阳”油菜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赏花的同时,海山村独特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如今的海山村已是全区关注的一张名片。  海山村的蜕变,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功。2021年该村启动了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上去年实施的部分,已达到2800余亩。春季种油菜,秋季种水稻,一望无际的金黄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上就要举办第二届油菜花节了,凭借着‘海山情园’国家AA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和刚刚批下来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金字招牌,相信游客会更多。”海山村党委书记韩渭才说。其实,更让韩渭才感到高兴的是,“海山模式”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  “海山村充分体现了‘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农户’的产业联合体模式。”韩渭才说,村集体将土地统一流转,交给区国企“农投公司”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然后招引龙头企业,再将土地流转给他们,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生产。  “我们成立了海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的土地归集体,每年有流转费;其余土地流转给企业,有管理费;村上持有的农机、烘干房股份也有收入。”韩渭才说,体现“海山模式”的还有“127”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各项收入加起来,可达100万元,然后按10%村集体公益金、20%为村民分红、70%为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的比例分配。  罗霄说,本土国有企业充分担当,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村民积极参与,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并以园区、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的理念高质量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海山村蹚出的一条经验,更是恩阳区现代农业必走的一条新路。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1
去年,巴中市审计系统始终将“三农”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监督作为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重点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帮扶、种粮补贴、东西部协作、农村集体“三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等内容开展审计,全市乡村振兴实绩审计监督考核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度,揭示各类问题95个,挽回损失、盘活和新增安排资金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效益5428万元,促进项目加快建设19个,促进建立利益联接机制产业项目12个,追责问责21人次,助力健全或规范制度机制32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情况专项审计项目获得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民生类)二等奖表彰。(供稿:巴中市审计局 邵舟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1
(白川东 任星旗 记者 陈秋吉)2月25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巴中市通江县空山牛保种场正式启动投入运营。该保种场的顺利建成投用,不仅将有效实现通江本土黄牛——空山牛的保种科研体系建立,完善全县空山牛系谱,提升空山牛品质,同时将为巴中全市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空山牛保种场位于通江县火炬镇玉马村,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30亩,于去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整个保种场设置生活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4个功能分区,常年饲养纯种空山牛母牛、公牛、仔牛200头以上,并配套种植优质牧草1000余亩。  近年来,通江县紧紧围绕产业培育振兴工作重心,牢牢扭住“把巴中建成‘西南第一、国内领先’肉牛产业重点市”发展定位,坚持“兴园区、精加工、延链条、育品牌”工作思路,精心布局巴山肉牛“一核两区三片四场”,加快打造全省首个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奋力构建具有通江优势的集种、育、繁、推、加、销于一体的优质肉牛全产业链,推动实现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通江全县存栏肉牛数、出栏肉牛数、牛肉产量均居全市前列,肉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下一步,通江将承接省畜牧总站、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合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全力打造巴山肉牛种源“芯片”,进一步擦亮空山牛金字招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柯学  随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连日来,在平昌县的田间乡野,一幅幅春耕备耕图景正徐徐展开。农技下田科学指导促增收  趁着天气晴好,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办事处尖山社区,近百名村民正紧张忙碌在田间地头,整地、覆膜、打带同时进行,村民陈登五在农技人员王义斌手把手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的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调肥控旺等技术细节。“今天,农技人员来指导我们种玉米和大豆,整地、打厢、覆膜、施肥,这些技术很好,我都掌握了,按这样操作的话,玉米不减产,还可以多收一季豆子,我回家还要种植3到5亩玉米。”陈登五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从传统的间套作发展而来,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同一亩地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通过改变玉米和大豆的株距和密度,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我们技术人员提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技术培训工作,纠正农户存在的一些技术不规范的情况,比如留行不规范、栽植密度过大,让村民把握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领,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义斌说。  据了解,平昌县全年粮食面积规划104万亩,预计产量40万吨,全年计划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万亩栽播,其中春玉米大豆在3万亩以上。农机到岗跑出备耕“加速度”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在平昌县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双河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整地机的轰鸣声在山间回荡,10台农机具正在地里忙个不停,耙耱保墒、平整土地,沉寂了整个冬天的土地在现代机械的轰鸣声中渐渐“苏醒”。目前,400多亩土地已基本翻耕整理完成。  “这片地我们整理出来主要是套种高粱和大豆。”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友福介绍,“当前,为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我们投入了10台大中型耕田机、打沟机等农机,较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对农机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同这一情形一样,平昌县各镇春耕生产中农机大显身手。据统计,全县春耕生产投入农业机械 2200台,有力保障了全县春耕生产的需求。  平昌县作为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一直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粮食产量与质量并重、增产与减损并重。“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组织农机、农具,调运种子、肥料,开展腾田拌地、盖膜育苗等春耕备耕行动,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下地到田,开展蹲点技术指导,为春耕保驾护航,力争开好头、起好步。”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国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宽阔平坦的田间道路、平整有序的农田地块、纵横交错的沟渠水系……日前,笔者行走在南江县大河镇灯油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幕幕“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现在水渠畅通了,机耕道路变宽了,‘小田’改成了‘大田’,往后种田省时又省力了,机器也可以开进田间。”灯油坪村年过七旬的老农简克燕说,这一片土地原来杂树成林,田块分散,旋耕机都无法进去,收水栽秧既费时又费力,成本也高,一年下来根本没啥赚头,很多农户都不愿意耕种了,有的甚至成了撂荒田。一旁的村民郑书成接过话激动地说:“你看嘛,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都是大块大块的,加上配套的机耕道、渠系、蓄水池,山村田野完全变了个样!”村民们正忙着修建水渠。刘晓龙摄  据灯油坪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介绍,“从去年7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的改造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970亩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管理站站长赵建介绍,和大河镇灯油坪村一样,去年秋季以来,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村还有天池镇马桑村、长赤镇建华村等40多个村,项目总投资4.07 亿 元 ,整 理 规 模 达16.73万余亩,整治山坪塘113口,灌溉用渠237.7公里,新修蓄水池286口,新建田间道路106.4公里,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合理规划布局的土地整治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土地高效节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术说,该县将持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切实解决地块零散、土地坑洼不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坚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条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8
(陈珮云 记者 张韵晗)2月22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2022年度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拟激励市名单公示,巴中市为全省拟激励四个市州之一。  记者了解到,按照《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办法》、《关于印发2022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对21个市(州)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拟激励名单,名单包含眉山市、达州市、成都市、巴中市。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巴中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建成“旱涝保收、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33.49万亩,累计建成260万亩,占耕地(国土三调)388万亩的67%,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恩阳区花丛镇苏村高标准农田(图片由巴中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为实现‘建成一片农田、打造一个园区、种好一片粮田’,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导则》,启用农田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同时,坚持高标准农田项目、撂荒地整治、排查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机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2022年,巴中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布局在“两区十片N带”区域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万亩,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基地市,为指导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将进一步落实省委“拼经济搞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要求,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鹏 李佳叡 特约通讯员 程聪当前正是春耕播种的关键时刻。日前,在通江县泥溪镇马家沟村500亩幼龄茶园基地里,30多名村民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套种马铃薯。开沟、起垄、下种、覆膜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今年在幼龄茶园种植地膜马铃薯,既对茶园进行了春管,又增加了村民务工收入。”马家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杨文生介绍,该村位于通江县泥溪镇东南部,以种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2019年以来,该村发展茶叶产业1200余亩,目前处于幼龄阶段,尚未投产。为发挥幼龄茶园耕地潜力,科学合理利用茶行空闲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决定在茶叶基地套种马铃薯,发展粮经复合型种植500亩,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马铃薯是一个时间短、效益高的种植项目,像马家沟村这种“茶+薯”的套作模式已在泥溪镇大面积推广,今年全镇规划种植春马铃薯3000亩,已完成种植2300亩,预计可实现产量100万斤。  据悉,通江县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掀起大战春耕热潮,全力确保实现95.94万亩春耕播种任务,预计全年粮食播面125万亩、产量48万吨。  截至目前,通江县中低山区已完成马铃薯播种90%以上,高山区完成70%以上,田间管理完成60%以上,春玉米备耕备肥完成50%以上,为全县粮油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巴中市通江县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通江银耳丰收季。  粮猪生产稳中有升。通江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放在首要位置,全年粮食播面和产量均实现“双增长”。去年粮食播面124.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成4.69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整治撂荒地3.23万亩,生猪存栏54.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4万头,生猪累计出栏82.5万头。建成“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诺水河”牌菜籽油入选“四川好粮油”名录。金黄色的稻田与田埂。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该县大力发展以空山牛、青峪猪、通江银耳、茶叶、羊肚菌等为主的“2+2”优势大品种,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一年来,新(改扩)建巴山肉牛规模场11个,改造升级肉牛屠宰场1个,配套巴山肉牛人工授精点2个,出栏肉牛5.6万头。编制完成《青峪猪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建设完成洪口镇青峪猪种质资源场,出栏青峪猪4.2万头。新建2000个标准化耳堂,改造提升1000个耳堂,接种食用菌3.8亿袋,其中银耳100万袋,通江银耳被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品牌价值为50.11亿元。村民采摘订单李子。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3家,新培育家庭农场72家,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在巴中市成立了家庭农场联盟,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68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3人。巴山土猪——青峪猪。  2023年,通江县将在抓好粮猪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园区巩固提升、农村综合改革、重大节会筹备等方面继续发力,在粮食生产、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厕所革命等方面创造新经验,全力打造优质粮油、巴山肉牛等新亮点,切实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助推乡村振兴。“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鹏程 苏怀瑾近日,平昌县纪委监委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居民返乡之际,扎实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集中放榜活动。活动分三批次在全县393个村(社区)进行,共涉及群众 100254 户、249767人,资金37341.95万元。通过公开“晒”居民群众惠农补贴账单,巩固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成果,守好惠民惠农的“钱袋子”,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量大,涉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高龄津贴等 10 余个种类,是居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为做好这次放榜活动,平昌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财政“发榜”、乡镇“唱榜”、群众“问榜”、村社“答榜”、部门“核榜”、纪委“监榜”的方式,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在三批次放榜活动中,全县393个村(社区)开展了放榜活动,共收集到群众“问榜”问题1794个,现场“答榜”问题1794个,放榜过程纪委监督指导发现问题70个,推动整改规范问题576个。  据了解,去年以来,为推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走深走实,平昌县纪委监委还结合村居巡检、流动信访室等专项行动,灵活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提级监督、点题监督等方式,对惠民惠农政策执行、资金发放,开展多轮次专项清理整治,累计查处涉及惠民惠农政策、资金案件82件,党纪政务处分82人,追回资金230.32万元。通过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让惠民惠农资金“分厘归民”,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0
  (记者 李传君)眼下,四川正全面推进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作为该重大战略布局中的“五区”之一,也正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南江县,正是在高山之上为“天府粮仓”建设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二月的春风,伴随春天的脚步而来。南江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批建设,我们一定要抢在今年三月底全面完工,好赶上这一季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飞宏说。  南江县以粮油产业传统优势产区长赤镇为核心,涵盖4个乡镇31个村,建设耕地面积达10.78万亩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获得省级园区认定。该园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1万亩,在今年的项目实施后,占比将达到87%。而且,该园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5个乡镇10万余亩优质粮油基地发展。  地从何来?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身手  打造“天府粮仓”,离不开农田建设,尤其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这在成都平原乃至盆地丘陵地区相对容易,而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一带就显得难了。南江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1100余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在侯家镇龙兴村,几台工程机械正忙碌着推挖垒砌。这处田地只有73亩,改出来也就80余亩。像这种小规模连片的点遍布各个乡镇,连片规模最大的也不过500余亩。为什么?受山势走向及森林分布的影响,田块分布很零星。  “尽管如此,我们多年一贯,久久为功,全镇还是建成了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侯家镇党委书记林仲铭说,到今年三月底,我们将再完成550余亩建设,将过去七八百个小田块改造成两三百个稍大的田块,道路沟渠齐备,完全符合机械化耕种要求。  在天池镇马桑村的工地现场,记者发现,即使改造出来的田块也不是很大,且很难做到方方正正,但道路和沟渠均能串联各个田块,中小型机械完全能进入田间作业。“改造面积只有450亩,平均每个田块不足一亩。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田块数量由上千个减少到500余个。”侯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荣峰说。  据多个现场施工点负责人介绍,南江县高标准农田,没有采取“大推大挖大填”的方式,而是基本尊重原先的山势地貌,做一些更经济适用,更科学、更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改造。“在山区搞那种大动作,既破坏原生态,又容易产生改造后的田关不住水,垮塌风险大等问题。”刘飞宏说,去年南江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13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万余亩,粮食产量39万吨,大春作物播面和产量增长幅度均高于小春,这跟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  谁来种地?园区辐射带动是抓手  南江县总人口70万人,但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有22万余人。前些年,大量人口外出导致土地撂荒严重。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南江县大力推动撂荒地治理,通过建立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变经营模式,效果显著。  天池镇马桑村有45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流转给两个家庭农场。龙兴村也一样,村委会副主任侯壮云创办的兆瑞家庭农场,常年种植优质水稻300余亩、优质油菜300余亩。眼下,他又计划流转入马上要完工的这80余亩高标准农田。  横跨长赤、天池、侯家、红光4个乡镇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和培育了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粮油生产。通过“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共组建专业合作社38个,互助联合社2个,物流联盟体系1个,并引导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120个。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同时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使得生产技术得以大幅更新。依托红鱼洞、玉堂等27座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建成的12个提灌站、68公里渠系、63公里产业路、58公里田间耕作道,加之正在推进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该园区完全可实现旱涝保收及全程机械化生产。  刘飞宏介绍,目前已在4个乡镇建成4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集中育秧中心以及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且服务实现了“六统”和“八代”,“六统”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机耕托管服务、生产技术规程、技术培训指导、生产技术标准、三品一标,“八代”为代耕地、育秧、插播、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加工、销售,形成了支持体系。  如何增效?“土特产”品牌推介是妙招  林仲铭说,长赤、红光、天池、侯家这一带产的大米口感好,几十年来得到远近消费者认可。因品质好、口感佳,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侯家镇罐山村村民孟玉财借此商机,不仅自己种植优质水稻,还通过订单向周边村民收购稻谷、加工大米,并通过电商销售,大米每斤均价在四元至五元之间,一年创收36万余元。  刘飞宏介绍,早年创立的“翡翠米”,最早诞生于长赤镇,同样也适用于当前园区涵盖乡镇优质稻米产区,该品牌先后获得多个农博会金奖,品牌价值达31.82亿元。  可尽管如此,“翡翠米”的主要市场仍在本地,约占77%,虽然在电商平台开设25个店铺,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体验店169家,入驻237家大型商超,产品订单直供国内50多家餐饮企业,但每年销售额目前还不到6亿元。  为了确保“翡翠米”品质更优,以及市场占有率更高,园区建成120余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评比选种,已选定“泸香615”“丰优香占”“丰优28”等优质稻种为主要品种,园区良种推广率达100%。况且,投资5000万元的高端稻米精深加工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大米10万吨、小榨油3万吨。  目前,南江正沿园区60公里核心轴建设集“农文、农旅、农商”于一体的高山水稻农耕文化长廊,已连续多年举办水稻丰收节、稻鱼共生抢鱼节、稻鸭共生采购节、大酥肉节、庖汤节、菜花节等节庆活动,每年可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次以上,预计今后园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可达3.5亿元,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靓丽名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2-16
人勤春来早,学习正当时。2月13日,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大营坝村村民李军一大早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翻开一本《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认真读起来。“农家书屋的书贴近农村、契合农民,从中了解政策、学习知识后发展生产,乡村振兴有奔头,美好生活有盼头。”李军高兴地说。  “南江县从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2017年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到2019年实施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一个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丹介绍,目前,南江县已建成309个农家书屋和20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搭建阵地 满足多元需求  在公山镇桥坝村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整齐划一,一册册图书陈列有序。“有红色革命书籍、有养殖技术书籍,还有小朋友们爱看的各类故事书,图书种类齐全。”该村退休老党员吴学保说,平时来这里看书、查找农技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既打发了时间,也充实了自己。  “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的书屋。”南江县新华文轩门店经理蔡波说,在充分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配书计划,将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等出版物配向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的多样阅读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配备少儿类、文化类等书籍,增配农技书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儿童“关爱站”、群众致富“加油站”。  据了解,南江县为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按专人管理、按时开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到借还有登记,群众需求有记录,从2013年以来,先后打造了48个农家书屋建设样板。  文化粮仓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在天池镇百岁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书架,上面整齐摆满着各种书籍,窗明几净,透过玻璃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眼前。  百岁村党支部书记孙继东介绍,“2019年,百岁村农家书屋经过第2次搬迁后,结合乡村风貌进行升级改造。如今书屋建筑面积50平方米,馆内书籍囊括中国文化、儿童读物、生态自然科普和健康科普等2000余册,配套有桌椅、茶水、服务台等设施,所有设施均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  “现在当农民不学习一些科学技术,还真当不了。”一旁正在翻阅《农业百科全书》的种粮大户何迅说,以前是没条件读书,搞养殖、发展农业受限很大,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农村发展什么都相对轻松多了。  “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吸引他们远离牌桌,走向书桌,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提高文化水平,找到致富门路。”百岁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亚琴说。  数字赋能 让学习更高效  在南江的农家书屋,扫码就可以阅读海量书籍。  在大河镇灯油坪村农家书屋里,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手把手教村民冯登文登录“南江数字农家书屋”。简单操作后,冯登文找到了如何种植金银花的书籍,认真研学起来。  “如今,南江农村都通网络了,手机、电脑等已进入农村群众生活,农家书屋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不再是乡村群众汲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移动阅读便成为新风尚。”南江县图书馆馆长李劼说,2017年开始,南江县着手建设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利用县图书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南江县图书馆,打开云悦读,就可以随时随地免费阅读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让使用者轻松实现掌上扫码“博览群书”。  冯登文感慨地说,“有了‘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后,方便了不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需要了解什么一收索就出来了,再也不淘神费力了。”  近年来,南江县将“南江数字农家书屋”配送到全县30个农家书屋,让乡村读者在家就能扫码免费阅读县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期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精神食粮”输送到千家万户。(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鲜娜妮 刘晓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6
(施皓文 马小米 记者 陈秋吉)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平昌县优质肉牛生产基地项目作为四川省重点新开工项目位列其中。  该项目是巴中发展肉牛产业的着力点之一。此前,巴中出台的《巴山肉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力争到2026年,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肉牛交易中心和全国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区,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全市肉牛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瞄准实现“百亿级”目标,巴山肉牛产业正从这些方面发力。突破种源痛点 创建全国最大优质肉牛种源集群  2月8日,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首市村的万头巴山肉牛育肥场项目建设现场,约300余亩的场地已平整完成。该项目于去年7月正式开建,总投资5亿元,预计7月底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是巴中市打造巴山肉牛全产业链的首个重大项目。巴中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出栏肉牛3万头,综合年产值达7.8亿元,“将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肉牛育肥场,对发展巴中肉牛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一时间,位于平昌县的巴中雅拉德荣育种场项目也在抓紧施工。“力争3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选育优质母牛4000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头。”项目负责人罗林告诉记者,种源不佳带来的养殖周期长、出肉率低等问题,是国内不少区域发展肉牛产业的共有“痛点”,雅拉德荣育种场项目计划用2年的时间,在平昌县及周边适合区域引进、发展2万头“海福特”基础母牛,“通过选育、育肥,扩大优质肉牛种源种群,是实现后发赶超的最佳办法。”  罗林说,巴中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适合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力争用6至8年时间,在巴中全域打造形成“30万头基础母牛+10万头出栏育肥牛”的产业规模,形成国内最大的“海福特”优质肉牛种源和产业链群。完善技术保障 让农户“明白养、放心养、大胆养”  2月10日上午,在巴中市巴州区富源鼎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张俊正在为一头小牛做治疗,“前两天听它呼吸声有点低喘,初步诊断是轻型肺炎。”  仅凭一看、一听,就能判断牛生了什么病、该如何治疗,丰富的养殖经验让张俊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高手。推动技术共享,巴中为他这样的“高手”搭建起沟通平台,为全市各地的养殖户提供技术协助,“谁家的牛生病了,都想着给我打电话,让我看看。”张俊说。  发展肉牛产业,巴中不仅有“土专家”牵头,还有高科技助阵。  罗林介绍,雅拉德荣育种场配置了专门的设备,“海福特”能繁母牛运回国内成功选育后,还将做谱系认证,为每头牛打造专属“身份证”,可以溯源三代身份信息,确保养殖户饲养到优质品种。  此外,该育种场还规划了成套的有机肥生产自动化设备,在增加综合产值的同时,还可以达到环保低碳的目的。“预计可以年生产有机肥1万吨。”罗林说。  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上还与雅拉德荣公司建立合作,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方式,最大程度激发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热情,让农户“明白养、放心养、大胆养”,目前首批引进500头订单任务已完成,还达成了650头合作养殖意向,新发展返乡创业肉牛养殖户86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16
(记者 陈秋吉)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迎来返岗复工“热潮”。近日,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按需组织专车、包机,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直达运送服务的基础上,还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此前巴中市开展的一项摸底调查显示,今年春节全市返乡农民工达62万余人,其中有24.9万人有意愿就地就业或返乡创业。一系列招聘活动随即在巴中启动。  1月31日,巴中与浙江省金华市、重庆市江北区和北碚区联手举办“四地联动·春风送岗”暨就业援助专场会,现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覆盖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30多个行业领域;2天后,2023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南江·东阳专场招聘会在南江县举行,累计吸引1.1万余人次到场咨询,提供就业岗位3240个……截至目前,巴中市先后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2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7561人。  “我们还将围绕全市‘1+3’主导产业、县(区)‘1+1’特色产业,结合农民工就业创业意愿和市场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实行跟踪服务。”巴中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徐大华介绍,目前该中心已培训返乡农民工超2000人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16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杨传琼)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镇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大力推广低度高效农药。向农户推广应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带药移栽、零天施药等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四川民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高效药械试验示范,为粮食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二是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宣传培训。组织种粮大户、农药经营人员等学习《南江县2023年“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方案》文件精神,并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交流群、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对农户科学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截止目前,发放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等重大害虫抗性监测技术指南110份。三是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以农药经营门店、垃圾回收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重点,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指导经销商和农户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镇农业服务中心加强收储、转运、处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2023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77%以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文/图  早春的川东北南江县,春意渐浓,寒风逐渐散去。1月29日,笔者来到大河镇灯油坪村,连片的油菜田里,村民们有的在给绿油油的油菜苗追施肥料,有的在田里除草垒厢,有的在理沟排水……春管的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正在田间指导村民进行油菜管理的灯油坪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天气晴朗,很多村民从正月初三就投入到粮油蔬菜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这几天村里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人勤春早的劳动景象。目前,全村400多亩油菜已完成管护80%以上,针对剩下的70多亩没有管护的油菜,因为有些家庭缺少劳动力,村里将组织助耕队在最近两天完成管护。从目前的情况看,只要春季不出现极端天气,丰收是没得问题的。”村民在田间忙着修水渠。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行的大河镇副镇长龚云接过话说,“今年全镇共种植油菜21150亩,小麦6600亩,豌豆、胡豆3900亩,大春计划种植优质水稻1.25万亩、玉米1.21万亩。为不误农时,保证全镇春耕备耕和春管平衡推进,新年伊始,镇上就组建了3支专业农机助耕队和20多支党员助耕队,并整合农机设备30余台,助力缺劳户弱劳户的春耕备耕和春管工作,确保全镇粮食产业在去年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  来到长赤镇建华村,广袤的田野生机勃勃,经过宜机改造后的1020多亩农田焕然一新。该村华泉优质香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成荣介绍说:“从去年11月开始,村上就利用‘五良融合宜机改造’项目,对农田地块进行了宜机化改造。鉴于有些工程没搞完,初二初三就有村民开始修水渠、修机耕道、翻耕板田等工作。”  “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伸。”正在田间修建机耕道的村民何时贤表示,“这几天少耍一下,一年都轻松。这条机耕道修好后,往后下田播种、收获就轻松多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都可以直接从院坝‘嘟嘟嘟’开进田间。”  建华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介绍,目前全村已购回水稻良种1100多公斤、玉米良种500 多公斤,农膜 600 多公斤,化肥3000多公斤,积造农家肥500多吨,新修和改建机耕道 5000 多米、水渠 4000多米,全村800多户村民都积极投入到春耕备耕工作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2
 (记者 何菊)近日,“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北京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巴中市巴州区委书记余斌作为全国受邀的4个县区委书记之一参加论坛,并以“坚持群众诉求大起底策略 加快推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余斌在演讲中说,近年来,巴州区城乡建设迈入“快车道”,同时也沉积了不少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巴州区委从2021年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到2022年拓展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行之有效地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十年,面对近9万名贫困群众的迫切诉求,坚持全员上阵、全域作战脱贫攻坚,如今,巴州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长期建设积累的矛盾和乡村振兴新的要求,让乡村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余斌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需要乡村治理现代化。为此,巴州聚焦“能人有没有”“产业强不强”等问题再发力,努力交出治理新答卷。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1-16
(记者 陈秋吉)1月7日,记者从巴中市召开的2023年高标准农田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巴中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0万亩,超过全市耕地面积一半,为粮食稳产夯实基础。  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大力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积极推广小麦、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成区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同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抢抓农业园区建设,2022年全市共重点培育建设园区18个。  2023年,巴中明确了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总要求,并提出“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建设必须集约节约、投入必须足额到位”。目前,跨年度实施的2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开工,巴中将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加强建设质量标准监督,确保项目今年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农业“双抢”前发挥项目效益,10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1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