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满目金黄香万里,一方春色醉千山。在巴中市南江县石滩镇铺垭庙村,上千亩油菜花竞相开放,一块块金黄的油菜田宛如大地调色板,与村庄、田园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活动现场3月18日上午,2023年南江县乡村振兴人才快乐跑暨游园赏花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此精彩启幕。浪漫花海、民俗表演、特色美食、自由垂钓等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打卡、游玩。“这里水好景色美,很适合带家人来,今天又看了演出,还欣赏了油菜花美景,真的安逸。”游客周军笑呵呵地说。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也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在进入主会场道路两旁,当地群众摆起小摊,美食、土特产等应有尽有,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赏花、赏景、品美食,游客们尽情地徜徉在油菜花海之中,充满欢声笑语。“油菜花不仅扮靓了乡村,也带动了我们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石滩镇党委书记朱以武说,为引导休闲农业发展,石滩镇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实现油菜集中连片种植,在石滩镇铺垭庙村种植了近2000亩的油菜花,并配套栽种了金银花、桃花等可供观赏的绿植,力争将铺垭庙村打造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收可看。油菜花绽放新希望,好风景变成好“钱景”。石滩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不断推动“绿色+产业+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继承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三农经济再增收为着力点,不断擦亮石滩乡村精品旅游名片。据悉,此次油菜花节将持续至4月18日。当地准备了文艺演出、特色产品展销、民俗表演、坝坝宴等农旅项目,让广大游客能切身感受石滩的特色农耕文化,品尝石滩的特色农家美食。(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郑昌盛 何春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21
(记者 陈秋吉)3月13日,南江县杨坝镇柏林村,5台挖掘机正在对一块山坡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经过清表去乱、挖沟垒台,昔日的坡地被整治成平整松软的良田。“以前种这块地全靠肩挑背扛,现在终于可以用上农机了。”村民杨绍新说。  让每亩田地都能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今年以来,巴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速。  “我们不光修整土地,还要科学规划田间道路和灌排工程。”柏林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负责人张春表示,村里的3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预计新综合生产能力28万公斤,实现新增农业总产值70.21万元。  据介绍,目前南江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4.07亿元,整理规模达16.73万余亩,机械化水平到65%以上。  在通江县铁佛镇观山坪村,旋耕机、施肥机正在田间穿梭,为机械化种植大豆和玉米做准备。近年来,通江县大力发展“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700余亩农田改造,并陆续投入到今年的春耕生产当中。  据通江县农机推广站余东海介绍,今年春耕以来,该县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效率相当于传统耕作的30到50倍。”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推广适合山区的各类机械,助力粮食扩面增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0
(记者 陈秋吉)近日,记者从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巴中市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通过省级核查,已报自然资源部审查。调查初步成果显示,截至2022年末,巴中市耕地面积为391.4万亩,较2021年度净增3219亩。自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完成以来,巴中市耕地面积连续增加,增加面积约3.36万亩。  近年来,巴中市先后印发《巴中市治理撂荒耕地七条措施》等系列制度性文件,建立“五级田长制”,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努力让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装上更多“巴中粮”。  下一步,巴中市将进一步提升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配合完成国家级外业核查工作,同时加大日常监测力度,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此外巴中还将加强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分析应用,为地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0
(记者 陈秋吉)近日,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召开 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暨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专题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巴中市今年将高质量完成116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35325户。  这116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涉及巴中市巴州区18个村、巴中市恩阳区18个村、通江县20个村、南江县30个村、平昌县30个村。  具体建设方面,巴中市将统筹规划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和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在技术标准上保持一致,切实做到农村厕污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安排、同步建设、同步治理。  此外,巴中还鼓励和提倡农村建设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指导农户新建住宅配套建设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指导畜禽散养户同步配套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0
(记者 陈秋吉)3月11日,巴中市巴州区的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少游客趁着晴好天气来登山踏青。“这两年我们经常抽空带孩子来山上游玩,住民宿、挖野菜。”巴中市民林杰告诉记者,一家人都很享受这样的“绿色假期”。  绿色,是巴中的发展底色之一。巴中市森林面积为1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18%。今年2月,巴中首次发布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成果,2010.75亿元的生态产品“定价”,让巴中推动绿水青山“变现”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在巴中的发展版图上,不只有绿。近年来,巴中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绿色业态、特色产业“三色”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县区“1+1”产业(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成型,以“三色”资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近日,俯瞰通江县陈河镇通江银耳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沿公路依次排列,构成一幅初春田园画卷。 程聪 摄(视觉四川)文旅融合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3月8日,巴中市巴州区南龛山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迎来了大量参观者。同一时间,距离1公里外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述着川陕苏区妇女独立团的故事。“像这种单位组织参观学习的游客团,我们每天要接待上万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长周璇说。  巴中是省内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巴中”文旅招牌?巴中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石虎表示,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利用红色景区资源,形成“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研学实践”的红旅融合新业态。  位于王坪旅游景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就推出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等多条研学路线,吸引研学游客。据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长薛元勋介绍,景区利用“红色+”产业模式,培育县域内旅游开发企业20家、旅游商品企业3家、旅游宾馆356家、农家乐316家,年均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  距离王坪旅游景区8公里远的白石寺村,也将在今年12月底建成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通过研学旅游带动周边服务行业发展。项目现场负责人梁晟瑞表示,项目正式运营后,同期可容纳800名学生或党政团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达10余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年收入6000万元以上。  去年底,巴中市与南充市、广元市等城市签订《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先行区协议》,共同推进革命老区资源共享、扶持发展。森林康养助推生态平衡发展  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5%。  “目前我们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巴州区景区建设管理中心管理运营股负责人杨斌表示,度假区二期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将重点打造森居小镇、精品度假酒店。  抢抓绿色资源发展先机,巴中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技术支持,建立了GEP统计报表制度和GEP自动核算平台。今年3月初,巴中市巴州区还纳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  除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巴中还积极探索绿色资源“变现”新模式。  去年底,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第19届亚运会金华赛区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办委员会及金华市发展改革委签订《碳中和碳减排量购买项目合同》,向金华市出售1.3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这也成为巴中首笔核证自愿减排量跨省交易。  “下一步,我们将纵深推进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丰富康养业态,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森林康养目的地、中国内陆养生福地’。”巴中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学仕说。“三区”同建推动乡村快速发展  3月13日,平昌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20余名村民正在地里采摘春茶。“目前我们园区已建成富硒茶叶基地48833.7亩,年加工干茶2907吨,实现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4.85亿元。”园区负责人张勇说,除了茶叶,园区内还有生猪养殖、农业主题公园等多项产业,这都得益于“三区”同建的政策。  “三区”为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和文旅景区。近年来,巴中市各区县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全链发展之路,推进田园综合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巴州区则从中药材种植上找到乡村振兴突破口。当地枳壳种植历史悠久,为了用好这一优势,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与科研合作、专家指导等方式,研发出院内制剂6种,中医药康养产品14类,获批国药准字号药品批准文号91个。  “我们还在园区内大力推行粮药、药蔬、药旅等模式。”园区负责人陈林说,到2035年,要力争实现枳壳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  “中国银耳之乡”通江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通江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以银耳培育为主,也有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的培育。”通江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江表示,将坚持以园区创建推动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  “我们将根据各区县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磊 刘晓龙近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天池镇马桑村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医生”正在对微耕机、旋耕机、割草机等机具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和调试,排除各项隐患,确保各类农机具在春耕工作中安全顺利投入使用。  “开年以来,我们组织了两批次20多名农机‘医生’或开门‘坐诊’,或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巡诊’,检修、调试、保养农机,为春耕备耕工作保驾护航。”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孙继国说。  “主要是检查农机的松动情况,看垫片有没有变形。”在马桑村宽敞的农事服务中心里,农机维修师强鹏一边为农机做“体检”,一边介绍检修要点。  村民赵斌是土地“小改大”的受益者,去年他家“小、乱、散”的“巴掌田”被整合成了“一块地”,为机械化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作物种植,赵斌是行家里手,但在农机检修方面却是个“门外汉”,眼下正在进行春耕备耕工作,他为农机检修犯了愁。“去年底,我家的拖拉机就有异响,一直找不到原因,今天专门开过来让专家看一看,不一会儿就修好了,心里总算踏实了。”  和赵斌一样前来检修农机的群众不在少数,在农事服务中心排起了长队。农机“医生”凭借娴熟的操作手法,加上多年的检修经验,一会儿工夫就让“患病”农机“康复”了。强鹏说,“气温回升,这几天来检修农机具的农户越来越多,虽然有点忙,但是能确保这些农机具正常运转,助力春耕备耕有序进行,我也十分自豪。”  为了满足不同农户的农机维修需求,侯家镇农事服务中心还组织农机“医生”志愿服务队上门“巡诊”,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农机维护,还为老百姓传授农机维修、保养实用技术,告知安全驾驶操作注意事项,解决村民在生产中农机使用难题。“打个电话他们就上门帮我维修农机具,还教我修理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方便又暖心。”村民们都忍不住给农机“医生”志愿服务队点赞。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俊吉 特约通讯员 程聪  近日,笔者来到巴中市通江县烟溪镇钟凤村的茶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已吐露嫩芽,村民们穿梭在茶垄之间仔细检查每一株茶树,小心翼翼地除掉刚冒出头的杂草。“我们每天都要留意照看好这些宝贝茶树,等临近清明采摘明前茶。”村民张新国一边除草,一边笑呵呵地说。  “没发展茶叶产业前,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张新国介绍,以前村上没有茶产业,他和乡亲们都是按照传统模式种庄稼,一年下来种的庄稼只够吃饭,没有余钱。自从开始种植茶叶,他的收入翻了几番。“投产以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目前我家共有茶园36亩,2022年赚了10万元。”  “2005年,钟凤村陆陆续续开始种茶叶。”说起茶叶种植,钟凤村党委书记李季满眼笑意,“我们村海拔在680米至1200米之间,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4℃,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至1700毫米之间,非常适宜高山茶叶种植。”截至目前,全村现有丰产茶园6000余亩,人均茶叶产值达1000元以上。  种出了好茶叶,该怎么卖出去?对于钟凤村的茶农来说,茶叶销路不是问题。这两天,位于该村的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加工厂里,负责人曲友发正忙着研究今年的茶叶市场平均价格,并制定今年的茶叶收购价。“去年我们新茶是85元/斤收的,今年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价。”曲友发介绍,每年村民们背来的茶叶他们都会进行统购包销,为茶农解决后顾之忧,让茶农可以安心种茶。  “此外,我们在2021年通过产业带动方式,投入扶持资金100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利用通江县烟溪镇原苏家坪村小学所在地,新建了茶叶加工厂,2022年春季投入使用,这样我们村集体经济也可以实现年收入5万元左右。”李季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程聪 文/图  在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将军街,有一套300平方米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门口悬挂着“新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群众文化馆”的牌匾。农家小院内有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书屋陈列着社科类、文学类、经济类、管理类、医学类、少儿类、生活类等科目图书。杨毅在自建的图书馆内查阅书籍。  书屋的主人叫杨毅,今年80岁,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与妻子商量,将父母留给他们的近千册书籍归类整理,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图书馆”,免费供周围邻居借阅。30余年来,杨毅自办的这个图书馆,藏书已达3000余册,并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  1943年,杨毅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1961年参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日,和笔者谈起自己收藏图书的初衷,杨毅说,小时候阅读对他影响很大,父母都是学校教员,只要有时间,父母都会陪伴他们兄妹一起读书,只要书店有一本喜欢的书,他父亲都会想方设法地买回来。后来,根据工作调整,杨毅的父亲到了新疆工作,一家人从延安搬到了乌鲁木齐,他父亲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购书证。空闲时间,杨毅的父亲都会拿着购书证到当地的图书店购买图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传》等一些书籍就是当时购买到的。”杨毅回忆说,父亲除了会买一些政治类、社科类书籍外,还会买外国小说,《简爱》《笑面人》等外国小说就是父亲买回来专程送给他姐姐的。  “当满18岁时,父亲要求他参军,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杨毅说,1961年4 月,他选择了从南疆参军。期间,父亲多次来信告诫,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报,用知识武装头脑。在部队期间,杨毅接触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文章,使他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杨毅退伍后,回到通江县,在该地机械厂里当起了一名翻砂工,后来又回到通江县涪阳供销社工作,一直到2004年退休。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毅把父母留下来的近1000册图书归类整理,自办起了图书馆,免费供邻居和学校学生阅读。30余年来,杨毅通过接收亲朋好友捐赠、自己在新华书店购买和子女购买等方式,家里藏书已达3000 余册,内容涵盖了社科、文学、经济、管理、医学、少儿、生活等科目。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重庆搞图书经营,每次回家都要带回大量图书。”杨毅说,儿女们受他的影响,也都喜欢图书。“自办图书馆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素质,提升文化自信。”杨毅说,孙女杨佳霓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帮助她父母经营图书,家里的图书“情结”就这样代代传承。  最近,杨毅还忙着一件事,把未上架的图书进行分类上架,同时,与当地学校联系,希望孩子们寒暑假到他的图书馆阅读,提升文化素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杨传琼)为扎实推进南江县兴马镇2023年春耕生产暨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加快春耕生产步伐,提高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3月2日,兴马镇组织召开2023年春耕生产现场会,镇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镇级单位负责人、村三职干部、优秀农民,共计120人参会。会议以现场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的形式召开。上午,镇党委、政府组织参会人员前往兴马镇罗岗村石亭溪组参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农业服务中心干部丁旭讲解种植技术要点,并组织各村支部书记现场“比拼”盖膜质量,党委书记康俊依次点评,让参会人员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入脑入心。参观结束后,召开座谈会。会上,首先镇党委对20名优秀农民进行表彰并发放奖品,大大的激励了农民的干事热情。然后罗岗村、庙坪村、川柏树村,针对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方面做交流发言,镇长艾憬对2022年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粮食生产进行规划。最后,党委书记康俊指出,通过此次春耕生产现场会,让“比学赶超”形成常态,各村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打造亮点,想方设法消除撂荒地,引导农户种植粮食和进行“经-粮-饲”套种,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全面提升我镇粮食产业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3月1日,平昌县委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余良主持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审议有关事项,对全县“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勋,县委副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杜晓莉出席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坚定扛牢“三农”工作政治责任。“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破解补齐全县“三农”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短板,全力以赴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会议要求,要扎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实春耕备耕,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聚焦种养业优势大品种,突破发展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围绕“3+3”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以“一间厨房两瓶酒”为核心,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五大提升”行动,全域推行“五联共治”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要坚持统筹推进协调联动,凝聚起“三农”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谱写全县“三农”工作新篇章。(供稿:平昌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李传君)2月中旬,当记者来到恩阳时,看到一行行小麦蓬勃生长,油菜花含苞待放,玉米苗也在土里生根冒芽。“今年全区播种了25万亩油菜,比上年净增了4万亩!”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罗霄说,这都归功于恩阳区持续大力推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行走在恩阳各乡镇,每一处施工点都有挖掘机在忙碌地赶工期,为的是三月底全面完成去年规划的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赶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区今年要种植玉米21.4万亩、大豆4.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5万亩,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清零了撂荒地,也守住了全区耕地红线,全面提升耕地基础设施条件,为广大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粮油生产大显身手的舞台。全区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一些高标准农田施工点还没完工,土地就已被流转,流转率达到70%。资料图片  新型经营主体的“眼中宝”  尹家镇大垭口村种粮大户袁绍文种了300多亩小麦和油菜,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面积占大部分,油菜与大豆轮作面积占小部分。在他的育种基地,玉米粒才刚刚在土里萌芽,他的心思就被邻近的水磨坝村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吸引,有了扩大粮油种植面积的想法。  水磨坝村和大垭口村均是绵延成片的半山腰二台地,大片大片的耕地无森林遮挡,灌溉又很方便,阳光充足,历来都是尹家镇重要的粮油基地。仅水磨坝村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就有17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近7成。  “该村只剩下几百亩零星小块的没整理了。”尹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旭说,全镇耕地面积1.76万余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12家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了近4000亩,最大规模的达500亩,其余被当地群众种完种尽。“因为条件改善了,群众不放手了。”  雪山镇贾村、三岩村、玉女村集中连片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紧张地施工。其中贾村就有540余亩,每天有16台大型机械作业。“今年1月25日项目启动,2月1日开工建设,要求2月底必须完工,然后立即进行玉米集中育种。”贾村党支部书记向川说。  跟其他项目实施点一样,土地还在施工过程中就已经被人“盯”上了。三村各自成立了土地股份制联合社,下辖若干个家庭农场。上面有一家土地股份制联合总社,统揽三个村的联合社。仅贾村540亩地就被6个家庭农场流转了。“抢手得很。”向川说。  目前,恩阳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占工程总量的75%。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持续贡献恩阳力量,从2021年至2025年,全区拟新建高标准农田18.82万亩,改造提升4.45万亩。  扛稳粮食安全大旗  恩阳区总耕地面积达62.5万亩,必须严守的耕地红线是54.5万亩,上级下达的粮油播种面积113万亩。但从去年的数字来看,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为47.5万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65.64万亩,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今年完成任务甚至超过是肯定的。”罗霄说。  恩阳区是四川劳务输出大县(区),曾经土地撂荒也比较严重。去年,该区严格落实撂荒地整治“七条措施”,坚持部门包片、镇街包村、村“两委”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度,推行国企示范带动、集体经济盘活、规模流转经营、农户自种代种等方式,全面消除了撂荒地。  连续多年大力推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才是藏粮于地,扛起粮食安全大旗的主阵地。该区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总结出了“四高”工作法。即:高站位组织实施、高质量规划建设、高水平常态管护、高效益融合发展。恩阳区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试行)》,建立起三级田长制,确保农田设施长效良性运行,推行高标准农田良种良法化、管理机械化、种养生态化、产品标准化、园区数字化“五化发展”思路,并推行高标准农田“国企带动、企业经营、集体示范、能人种植”四种模式经营管理,涌现出“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农户”等产业联合体。  “高度融合发展就是让高标准农田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新型社区建设高度融合。”罗霄说,这不仅能确保农村产业向多业态、多空间延伸,更有利于农村环境整体改善。  另外,为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恩阳区狠抓农村违法建房问题整治,对涉嫌乱占耕地建房的卫星图片和摸排到的自查线索,及时派出人员排查核实、分类施策,去年共核查208户,立案90户,落实整改47户。  “海山模式”引发关注  天气日渐回暖,柳林镇海山村5400亩油菜花就要开了。去年,该村油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举办的首届恩阳区“田园恩阳”油菜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赏花的同时,海山村独特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如今的海山村已是全区关注的一张名片。  海山村的蜕变,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功。2021年该村启动了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上去年实施的部分,已达到2800余亩。春季种油菜,秋季种水稻,一望无际的金黄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上就要举办第二届油菜花节了,凭借着‘海山情园’国家AA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和刚刚批下来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金字招牌,相信游客会更多。”海山村党委书记韩渭才说。其实,更让韩渭才感到高兴的是,“海山模式”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  “海山村充分体现了‘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农户’的产业联合体模式。”韩渭才说,村集体将土地统一流转,交给区国企“农投公司”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然后招引龙头企业,再将土地流转给他们,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生产。  “我们成立了海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的土地归集体,每年有流转费;其余土地流转给企业,有管理费;村上持有的农机、烘干房股份也有收入。”韩渭才说,体现“海山模式”的还有“127”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各项收入加起来,可达100万元,然后按10%村集体公益金、20%为村民分红、70%为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的比例分配。  罗霄说,本土国有企业充分担当,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村民积极参与,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并以园区、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的理念高质量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海山村蹚出的一条经验,更是恩阳区现代农业必走的一条新路。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1
去年,巴中市审计系统始终将“三农”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监督作为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重点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帮扶、种粮补贴、东西部协作、农村集体“三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等内容开展审计,全市乡村振兴实绩审计监督考核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度,揭示各类问题95个,挽回损失、盘活和新增安排资金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效益5428万元,促进项目加快建设19个,促进建立利益联接机制产业项目12个,追责问责21人次,助力健全或规范制度机制32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情况专项审计项目获得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民生类)二等奖表彰。(供稿:巴中市审计局 邵舟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1
(白川东 任星旗 记者 陈秋吉)2月25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巴中市通江县空山牛保种场正式启动投入运营。该保种场的顺利建成投用,不仅将有效实现通江本土黄牛——空山牛的保种科研体系建立,完善全县空山牛系谱,提升空山牛品质,同时将为巴中全市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空山牛保种场位于通江县火炬镇玉马村,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30亩,于去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整个保种场设置生活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4个功能分区,常年饲养纯种空山牛母牛、公牛、仔牛200头以上,并配套种植优质牧草1000余亩。  近年来,通江县紧紧围绕产业培育振兴工作重心,牢牢扭住“把巴中建成‘西南第一、国内领先’肉牛产业重点市”发展定位,坚持“兴园区、精加工、延链条、育品牌”工作思路,精心布局巴山肉牛“一核两区三片四场”,加快打造全省首个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奋力构建具有通江优势的集种、育、繁、推、加、销于一体的优质肉牛全产业链,推动实现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通江全县存栏肉牛数、出栏肉牛数、牛肉产量均居全市前列,肉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下一步,通江将承接省畜牧总站、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合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全力打造巴山肉牛种源“芯片”,进一步擦亮空山牛金字招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柯学  随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连日来,在平昌县的田间乡野,一幅幅春耕备耕图景正徐徐展开。农技下田科学指导促增收  趁着天气晴好,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办事处尖山社区,近百名村民正紧张忙碌在田间地头,整地、覆膜、打带同时进行,村民陈登五在农技人员王义斌手把手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的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调肥控旺等技术细节。“今天,农技人员来指导我们种玉米和大豆,整地、打厢、覆膜、施肥,这些技术很好,我都掌握了,按这样操作的话,玉米不减产,还可以多收一季豆子,我回家还要种植3到5亩玉米。”陈登五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从传统的间套作发展而来,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同一亩地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通过改变玉米和大豆的株距和密度,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我们技术人员提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技术培训工作,纠正农户存在的一些技术不规范的情况,比如留行不规范、栽植密度过大,让村民把握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领,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义斌说。  据了解,平昌县全年粮食面积规划104万亩,预计产量40万吨,全年计划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万亩栽播,其中春玉米大豆在3万亩以上。农机到岗跑出备耕“加速度”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在平昌县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双河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整地机的轰鸣声在山间回荡,10台农机具正在地里忙个不停,耙耱保墒、平整土地,沉寂了整个冬天的土地在现代机械的轰鸣声中渐渐“苏醒”。目前,400多亩土地已基本翻耕整理完成。  “这片地我们整理出来主要是套种高粱和大豆。”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友福介绍,“当前,为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我们投入了10台大中型耕田机、打沟机等农机,较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对农机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同这一情形一样,平昌县各镇春耕生产中农机大显身手。据统计,全县春耕生产投入农业机械 2200台,有力保障了全县春耕生产的需求。  平昌县作为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一直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粮食产量与质量并重、增产与减损并重。“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组织农机、农具,调运种子、肥料,开展腾田拌地、盖膜育苗等春耕备耕行动,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下地到田,开展蹲点技术指导,为春耕保驾护航,力争开好头、起好步。”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国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宽阔平坦的田间道路、平整有序的农田地块、纵横交错的沟渠水系……日前,笔者行走在南江县大河镇灯油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幕幕“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现在水渠畅通了,机耕道路变宽了,‘小田’改成了‘大田’,往后种田省时又省力了,机器也可以开进田间。”灯油坪村年过七旬的老农简克燕说,这一片土地原来杂树成林,田块分散,旋耕机都无法进去,收水栽秧既费时又费力,成本也高,一年下来根本没啥赚头,很多农户都不愿意耕种了,有的甚至成了撂荒田。一旁的村民郑书成接过话激动地说:“你看嘛,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都是大块大块的,加上配套的机耕道、渠系、蓄水池,山村田野完全变了个样!”村民们正忙着修建水渠。刘晓龙摄  据灯油坪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介绍,“从去年7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的改造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970亩农田达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管理站站长赵建介绍,和大河镇灯油坪村一样,去年秋季以来,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村还有天池镇马桑村、长赤镇建华村等40多个村,项目总投资4.07 亿 元 ,整 理 规 模 达16.73万余亩,整治山坪塘113口,灌溉用渠237.7公里,新修蓄水池286口,新建田间道路106.4公里,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合理规划布局的土地整治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土地高效节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术说,该县将持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切实解决地块零散、土地坑洼不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坚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条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8
(陈珮云 记者 张韵晗)2月22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2022年度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拟激励市名单公示,巴中市为全省拟激励四个市州之一。  记者了解到,按照《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办法》、《关于印发2022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对21个市(州)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拟激励名单,名单包含眉山市、达州市、成都市、巴中市。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巴中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建成“旱涝保收、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33.49万亩,累计建成260万亩,占耕地(国土三调)388万亩的67%,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恩阳区花丛镇苏村高标准农田(图片由巴中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为实现‘建成一片农田、打造一个园区、种好一片粮田’,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导则》,启用农田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同时,坚持高标准农田项目、撂荒地整治、排查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机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2022年,巴中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布局在“两区十片N带”区域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万亩,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基地市,为指导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将进一步落实省委“拼经济搞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要求,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鹏 李佳叡 特约通讯员 程聪当前正是春耕播种的关键时刻。日前,在通江县泥溪镇马家沟村500亩幼龄茶园基地里,30多名村民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套种马铃薯。开沟、起垄、下种、覆膜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今年在幼龄茶园种植地膜马铃薯,既对茶园进行了春管,又增加了村民务工收入。”马家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杨文生介绍,该村位于通江县泥溪镇东南部,以种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2019年以来,该村发展茶叶产业1200余亩,目前处于幼龄阶段,尚未投产。为发挥幼龄茶园耕地潜力,科学合理利用茶行空闲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决定在茶叶基地套种马铃薯,发展粮经复合型种植500亩,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马铃薯是一个时间短、效益高的种植项目,像马家沟村这种“茶+薯”的套作模式已在泥溪镇大面积推广,今年全镇规划种植春马铃薯3000亩,已完成种植2300亩,预计可实现产量100万斤。  据悉,通江县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掀起大战春耕热潮,全力确保实现95.94万亩春耕播种任务,预计全年粮食播面125万亩、产量48万吨。  截至目前,通江县中低山区已完成马铃薯播种90%以上,高山区完成70%以上,田间管理完成60%以上,春玉米备耕备肥完成50%以上,为全县粮油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巴中市通江县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通江银耳丰收季。  粮猪生产稳中有升。通江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放在首要位置,全年粮食播面和产量均实现“双增长”。去年粮食播面124.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成4.69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整治撂荒地3.23万亩,生猪存栏54.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4万头,生猪累计出栏82.5万头。建成“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诺水河”牌菜籽油入选“四川好粮油”名录。金黄色的稻田与田埂。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该县大力发展以空山牛、青峪猪、通江银耳、茶叶、羊肚菌等为主的“2+2”优势大品种,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一年来,新(改扩)建巴山肉牛规模场11个,改造升级肉牛屠宰场1个,配套巴山肉牛人工授精点2个,出栏肉牛5.6万头。编制完成《青峪猪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建设完成洪口镇青峪猪种质资源场,出栏青峪猪4.2万头。新建2000个标准化耳堂,改造提升1000个耳堂,接种食用菌3.8亿袋,其中银耳100万袋,通江银耳被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品牌价值为50.11亿元。村民采摘订单李子。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3家,新培育家庭农场72家,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在巴中市成立了家庭农场联盟,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68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3人。巴山土猪——青峪猪。  2023年,通江县将在抓好粮猪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园区巩固提升、农村综合改革、重大节会筹备等方面继续发力,在粮食生产、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厕所革命等方面创造新经验,全力打造优质粮油、巴山肉牛等新亮点,切实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助推乡村振兴。“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鹏程 苏怀瑾近日,平昌县纪委监委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居民返乡之际,扎实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集中放榜活动。活动分三批次在全县393个村(社区)进行,共涉及群众 100254 户、249767人,资金37341.95万元。通过公开“晒”居民群众惠农补贴账单,巩固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成果,守好惠民惠农的“钱袋子”,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量大,涉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高龄津贴等 10 余个种类,是居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为做好这次放榜活动,平昌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财政“发榜”、乡镇“唱榜”、群众“问榜”、村社“答榜”、部门“核榜”、纪委“监榜”的方式,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在三批次放榜活动中,全县393个村(社区)开展了放榜活动,共收集到群众“问榜”问题1794个,现场“答榜”问题1794个,放榜过程纪委监督指导发现问题70个,推动整改规范问题576个。  据了解,去年以来,为推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走深走实,平昌县纪委监委还结合村居巡检、流动信访室等专项行动,灵活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提级监督、点题监督等方式,对惠民惠农政策执行、资金发放,开展多轮次专项清理整治,累计查处涉及惠民惠农政策、资金案件82件,党纪政务处分82人,追回资金230.32万元。通过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让惠民惠农资金“分厘归民”,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0
  (记者 李传君)眼下,四川正全面推进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作为该重大战略布局中的“五区”之一,也正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南江县,正是在高山之上为“天府粮仓”建设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二月的春风,伴随春天的脚步而来。南江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批建设,我们一定要抢在今年三月底全面完工,好赶上这一季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飞宏说。  南江县以粮油产业传统优势产区长赤镇为核心,涵盖4个乡镇31个村,建设耕地面积达10.78万亩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获得省级园区认定。该园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1万亩,在今年的项目实施后,占比将达到87%。而且,该园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5个乡镇10万余亩优质粮油基地发展。  地从何来?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身手  打造“天府粮仓”,离不开农田建设,尤其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这在成都平原乃至盆地丘陵地区相对容易,而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一带就显得难了。南江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1100余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在侯家镇龙兴村,几台工程机械正忙碌着推挖垒砌。这处田地只有73亩,改出来也就80余亩。像这种小规模连片的点遍布各个乡镇,连片规模最大的也不过500余亩。为什么?受山势走向及森林分布的影响,田块分布很零星。  “尽管如此,我们多年一贯,久久为功,全镇还是建成了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侯家镇党委书记林仲铭说,到今年三月底,我们将再完成550余亩建设,将过去七八百个小田块改造成两三百个稍大的田块,道路沟渠齐备,完全符合机械化耕种要求。  在天池镇马桑村的工地现场,记者发现,即使改造出来的田块也不是很大,且很难做到方方正正,但道路和沟渠均能串联各个田块,中小型机械完全能进入田间作业。“改造面积只有450亩,平均每个田块不足一亩。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田块数量由上千个减少到500余个。”侯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荣峰说。  据多个现场施工点负责人介绍,南江县高标准农田,没有采取“大推大挖大填”的方式,而是基本尊重原先的山势地貌,做一些更经济适用,更科学、更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改造。“在山区搞那种大动作,既破坏原生态,又容易产生改造后的田关不住水,垮塌风险大等问题。”刘飞宏说,去年南江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13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万余亩,粮食产量39万吨,大春作物播面和产量增长幅度均高于小春,这跟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  谁来种地?园区辐射带动是抓手  南江县总人口70万人,但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有22万余人。前些年,大量人口外出导致土地撂荒严重。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南江县大力推动撂荒地治理,通过建立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变经营模式,效果显著。  天池镇马桑村有45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流转给两个家庭农场。龙兴村也一样,村委会副主任侯壮云创办的兆瑞家庭农场,常年种植优质水稻300余亩、优质油菜300余亩。眼下,他又计划流转入马上要完工的这80余亩高标准农田。  横跨长赤、天池、侯家、红光4个乡镇的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和培育了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粮油生产。通过“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共组建专业合作社38个,互助联合社2个,物流联盟体系1个,并引导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120个。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同时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使得生产技术得以大幅更新。依托红鱼洞、玉堂等27座大中小型水库,以及建成的12个提灌站、68公里渠系、63公里产业路、58公里田间耕作道,加之正在推进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该园区完全可实现旱涝保收及全程机械化生产。  刘飞宏介绍,目前已在4个乡镇建成4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集中育秧中心以及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且服务实现了“六统”和“八代”,“六统”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机耕托管服务、生产技术规程、技术培训指导、生产技术标准、三品一标,“八代”为代耕地、育秧、插播、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加工、销售,形成了支持体系。  如何增效?“土特产”品牌推介是妙招  林仲铭说,长赤、红光、天池、侯家这一带产的大米口感好,几十年来得到远近消费者认可。因品质好、口感佳,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侯家镇罐山村村民孟玉财借此商机,不仅自己种植优质水稻,还通过订单向周边村民收购稻谷、加工大米,并通过电商销售,大米每斤均价在四元至五元之间,一年创收36万余元。  刘飞宏介绍,早年创立的“翡翠米”,最早诞生于长赤镇,同样也适用于当前园区涵盖乡镇优质稻米产区,该品牌先后获得多个农博会金奖,品牌价值达31.82亿元。  可尽管如此,“翡翠米”的主要市场仍在本地,约占77%,虽然在电商平台开设25个店铺,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体验店169家,入驻237家大型商超,产品订单直供国内50多家餐饮企业,但每年销售额目前还不到6亿元。  为了确保“翡翠米”品质更优,以及市场占有率更高,园区建成120余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评比选种,已选定“泸香615”“丰优香占”“丰优28”等优质稻种为主要品种,园区良种推广率达100%。况且,投资5000万元的高端稻米精深加工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大米10万吨、小榨油3万吨。  目前,南江正沿园区60公里核心轴建设集“农文、农旅、农商”于一体的高山水稻农耕文化长廊,已连续多年举办水稻丰收节、稻鱼共生抢鱼节、稻鸭共生采购节、大酥肉节、庖汤节、菜花节等节庆活动,每年可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次以上,预计今后园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可达3.5亿元,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靓丽名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2-1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