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泳秀 整理)11月,天气普遍转凉,水产养殖也进入越冬前最后的生长期,很是关键。记者整理了11月水产养殖的管护重点,可供养殖户参考。加强增氧 进入养殖后期,池水混浊度大,发黏变脏,光合作用产氧更少了,加之天气变化、降雨降温、冷空气侵袭等,都会产生低溶氧引起的河蟹应激或暗缺氧等造成损失,因此要加强增氧。 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启增氧机或水泵。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 ; 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 ; 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的原则。同时备好急救的化学增氧剂,预防缺氧。 11月份水产养殖保持100~120厘米水位稳定,定期加注新水,防水变(混浊、发红、变暗、老化发黑),勤调水稳水,维护水质环境良好。如外河水源水质较好,可定期(10—15天)注换水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好天气,每15—20天注换水1次 ,同时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要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适量投喂 11月份平均气温仍然维持在 22℃以上,是鱼类生长旺季,肥料投入不能放松,这不仅可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天然饵料,而且可保膘增肥,为鱼类顺利越冬奠定基础。要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饵料要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不变质,保证鱼吃饱吃好又不浪费,以免污染水质。预防病虫害 11月份水产养殖要注意预防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车轮虫病等,保证鱼类水产成活率,提高商品性,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