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姜丽 记者 程强 文/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汉源20万亩梨花美不胜收,等您来赏。阳春三月,汉源县20万亩梨花竞相绽放,从河谷到高山,一片雪白,无边的花海掩映着村庄,春风拂过,花瓣飘落,掀起淡淡的花香,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游玩,在漫山梨花中享受春光。盛开的梨花汉源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四季花果不断,蔬菜种类繁多,五大水果基地、三大蔬菜基地、两大干果基地组成的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已达66万亩,春可赏花、夏可游湖、秋可品果、冬可沐阳,有“花海果乡”美誉。当然,汉源的春日并不会专属于梨花,九襄高速连接线上的十里桃花、梨花大道两旁的樱桃花、甘溪坝的杏花等等都已竞相绽放,赶紧相约家人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踏青赏花之旅吧!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15
(何万敏)一条长达300多公里的安宁河,从崇山峻岭的小涧,汇聚成汩汩长河,滋润着大河两岸平坦的沃土田畴,造就了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  安宁河谷孕育了特殊的自然地理: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农作物优产度、空气洁净度和森林覆盖度等,“六度”皆宜。这里农业出产富庶,四季瓜果飘香,月月花朵盛开,高原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轮番上市的热闹景象,无不令人心醉,因此安宁河谷有着“第二天府”的美誉。德昌县麻栗镇段的安宁河谷平原景色。 冷文浩 摄崇山峻岭间的绿色羽扇  中国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江河依势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但在东经95°至105°之间,却有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6条大江及其众多支流自北向南奔流而下,湍急的水流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和云贵高原西部一带,纵向切出一条条深谷,其独特的地理单元就是“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安宁河属于雅砻江的支流,得名于清代,它有东西两大源头,两源在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东南方汇合后始称安宁河,经冕宁、西昌、德昌、米易,在盐边县汇入雅砻江。虽然属于雅砻江的支流,但安宁河谷形态却有别于雅砻江干流上的其他支流,它切割较浅、河谷宽阔,蜿蜒曲折,分支交错,在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漫滩与江心洲星罗棋布,独特的羽状水系,最终形成了窄狭而漫长的安宁河谷平原。  地理专家、西南大学徐茂其教授认为,安宁河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时期,河道应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的,后因菩萨岗东西向强烈隆起,强迫菩萨岗以南的安宁河水倒向,向南流入金沙江。专家们甚至推测,安宁河可能是大渡河的故道;北面的大渡河被迫向东切开大瓦山,流向四川盆地后,南边的安宁河因水量锐减,几乎成为断头河,只好重新一路纳聚细流,继续向南流淌。这就是为什么安宁河水量不大,但安宁河谷却十分宽阔的原因。  因地处安宁河断裂谷,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安宁河断裂带重新复活,河谷两侧山体抬升,谷地相对下沉,堆积了厚达数十米的松散沉积层;安宁河谷平原属于扇状冲积、洪积平原,它与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的气势完全迥异。安宁河平原窄长的地理特征,沿羽状水系分布的格局,加上四周山地耸立,使整个平原犹如一把铺在崇山峻岭间的绿色羽扇。  安宁河谷那些规模不大的冲积、洪积平原在山区广泛发育,一般高出江面、水面10-15米或20-25米,冲积、洪积扇分布广泛,新老洪积扇沟谷相连,状若串珠;有的新洪积扇嵌在老洪积体中,呈阶梯状,形成洪积扇阶地,这些边缘山麓的洪积扇也是安宁河谷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安宁河谷平原比较独特的地貌特征。  安宁河谷从冕宁县解放桥始,至西昌市黄水塘止。河谷中部最宽,约8-12公里,河谷南北两端较窄,约2-5公里,故整个河谷呈梭形;河谷的海拔高度在1400-1500米之间,成片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广义上的安宁河谷平原包括中下游两岸的河谷平坝,把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等地全计算在内,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正好是官方公布的我国陆地面积的万分之一。西昌市安哈镇,十里春风暖梨花。张家让 摄丰饶宜居的“袖珍天府”  在人们的认知里,所谓“天府”,应该指那些拥有丰富物产和较大人口承载力的大型平原或谷地,如成都平原、关中平原等,然而事实上,一些小平原也同样拥有丰饶的物产和美景,像四川安宁河谷平原、云南丽江坝子等。在笔者看来,这些小平原更能体现人们所追求的精致生活,可以把它们称为“袖珍天府”。  安宁河,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安详而宁静,尽管这里不时也有肆虐的洪水,但在长久的岁月流淌中,她绝对是一条温婉柔美的河流,造就了这里河谷平原的丰饶宜居。  说丰饶。安宁河谷周边的大山阻滞了冷空气,和四川盆地一样,它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安宁河谷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比四川盆地更为温暖;因为气温较高,无霜期更长,加之土壤肥沃,周围山地汇流的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安宁河谷历来是四川的水稻、玉米、土豆、蚕茧丝、水果、蔬菜、花卉、肉食等生产基地,而其中的特色水果,早熟枇杷、桑葚、芒果、石榴、木瓜等都堪称上品。  说城市。西昌在安宁河畔,城边还有一汪硕大而清澈的湖泊——邛海,面积有32平方公里,为四川第二大湖;在邛海湖畔开阔平坦的安宁河谷中,突兀地崛起了一座海拔2317米的泸山,那里树木葱葱、松涛滚滚、鸟鸣声声,与明澈的邛海相呼应,为渐次扩张的城市发挥着“双肺”的功能,长年累月地调节着高原、山地、河谷中的气候。正因为此,西昌人才颇有底气地说,这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说宜居。安宁河谷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气候温和,这里雨旱两季分明,空气干洁、日照时数多,在周围群山环绕之下,温暖的河谷总让人身心感到愉悦。严冬时节,安宁河谷风和日丽,山清水秀,温暖如春;盛夏时节,这里天朗气清,凉爽宜人,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冬天,那些从成都、重庆等地来到西昌、米易、盐边过冬的人们,和当地人一起悠闲地共享着天赐的福分。  灿烂的阳光、潺潺的流水、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安宁河谷虽没有大平原那般一望无际的辽阔,却有着远山近水的迂阔绵延,像一位隐居乡间的小家碧玉,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塑造着精致的生活福地。大石墓是安宁河谷流域原住民的独特墓葬形式。胡小平 摄底蕴深厚的“大石墓文化”  安宁河谷也是南方丝绸之路、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叠加区,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民族文化多样。  曾经在安宁河谷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原馆长唐亮,谈起这个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如数家珍,他列举了横栏山遗址、董家坡遗址、高坡遗址、沙坪站遗址等,说明学术界将“礼州遗存”(西昌市郊北面23公里礼州古镇境内)视为安宁河流域及金沙江中游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提出“大墩子—礼州文化类型”等命名;安宁河谷的新石器文化以西昌大兴横栏山遗址为代表,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而且在安宁河流域有着广泛的分布。  1987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何家坝,修建堰沟的乡民挖到两个完好的双耳夹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组成的堆积物,后又相继发现了石斧、石锛、石镰、钻孔器(石纺轮或石佩器)、石箭镞等形制偏小、工艺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考古专家认定,这些石器属于新石器晚期,年代约在距今4000至3000年前,比横栏山文化类型稍晚。  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分布与活跃着许多古代民族,这些民族被历史文献统称为“西南夷”。与中原地区相比较,“西南夷”的文化发展是滞后的,当中原地区包括相邻的成都平原早就进入铁器时代时,“西南夷”还停留在青铜时代,但这个时代却是安宁河谷考古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  2017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的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收获:在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遗址区内,共清理出距今4800至2200年间的近2000座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窑址,另有近8000个柱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苇说,“这证明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以前的先秦时期,安宁河谷流域就已经开始了丰富的对外文化交流。”他还认为,过去把安宁河谷人类出现的年代认定为距今4000年前,而现在考古发现的器物证明,这个时间至少还可以往上推1000年。  巨石砌成的大石墓,是安宁河谷一道神秘的景观。比如德昌县王所镇王所村,两座保存完好的大石墓葬呈长方形,宽1米多、长近10米,墓壁用较为扁平的巨石立砌,墓壁之上几块重达数吨乃至十多吨的巨石排列盖顶。目前保存完好的大石墓有240余座,主要分布于安宁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和山坡地上,其中以凉山州西昌市、喜德县和德昌县境内最为集中。  早在200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门就曾对6座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就说,“可以认定大石墓就是《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遗存。”  梳理历史线索可知,大石墓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大石墓出土的带耳器尽管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面貌明显受到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影响,铜刀、铜铃以及铜扣饰、玛瑙珠等装饰品则可追溯到北方草原文化。大石墓文化与川西青铜文化、滇西北及滇文化之间也有明显联系。由此可见,从远古开始这一地区便是横断山脉民族走廊的关键地段。在这一走廊中,西北、西南众多民族的先民们频繁迁徙,民族之间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大石墓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充分印证了民族走廊的这一特征。  一条长河滋润的文明光辉,隐藏在静默的大石墓等遗址中,隐藏在颛顼的传说里,隐藏在流淌的安宁河水里,等待着人们更多地发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帆 记者 罗敏日前,位于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司南垭村的千亩油菜花已迎春怒放,微风轻拂下卷起层层金色波浪。游客三三两两徜徉在花间小道,一步一拍照,生怕错过了眼前的美景。游客前来赏花  来自南充市顺庆区的“网红妹”邓小微也置身在了司南垭村的油菜花丛中,悠闲自得地拍照,然后通过“西瓜视频”呼唤她的粉丝来此地赏花踏青。“听说嘉陵那边的油菜花开了,没想到这么漂亮,很震撼,听说油菜花收了后还要种高粱,等今年8月份再过来看看。”邓小微说。  记者了解到,司南垭村的这片油菜花田,两年多前还是一片撂荒地。直到2019年秋,在新一届龙蟠镇党委、政府班子支持鼓励下,嘉陵区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将其承揽过来种植高粱。  随后的两年,该专业合作社高粱规模越来越大,到2021年高粱种植面积已扩展到7000多亩,成为了酿酒高粱基地的“后起新秀”,走出了撂荒地治理的“龙蟠经验”。赏花人群络绎不绝  去年利用冬闲田,这片高粱地播种上了两百亩油菜。高粱与油菜轮番播种,将高粱地打造成油菜花海。花期结束后,油菜花田通过复耕,又将种下成片高粱。  眼下层层叠叠、一望无垠的油菜花海,拉动了游客经济。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陈清平说:“以前这里种的是高粱,现在利用休耕期种植油菜,吸引了那么多游客,也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5
(谢婉玲 记者 程海英/文图)“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三月来,春意俏枝头,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凤龙村半岛桃花溪的桃花竞相开放,不仅醉了春风,更是醉了游人。走进这千亩桃花林,瞬间可感春意袭来,一树树桃花生机勃发,层层叠叠缀满枝头,近可赏娇羞可爱,如同少女初妆,远可观绚丽夺目,神似天边红霞。风起,桃花似海,落英缤纷,暗香浮动,恍若置身世外桃源。“春天真的到来了!”游客张远群女士一边惊叹于这春日限定,一边与朋友们重复说着不虚此行。都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朵朵桃花如醉霞绯云般争奇斗艳,游人们也在这红粉相间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借着桃花的“红”,推动旅游业的“火”。据通滩镇农业中心主任余均权介绍,近年来,通滩镇大力发展半岛桃花溪景区,带动周边开设家庭农家乐与零售小商铺20余家。下一步,通滩镇也将继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集休闲垂钓、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体系,走一条农业、观光、休闲相结合的乡村致富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4
(魏箐   陈雨   记者   庞玉宇)3月12日,2022年四川省“走进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暨龙湖水香首届桃花节启动仪式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现场活动现场,以“翰墨飘香   醉美乡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联唱《那溪那山》等本土形象歌曲,用朗朗上口的歌词展现了纳溪凤凰湖、花田酒地等景区的秀丽风景;说唱节目《醉泸州》,将泸州人民的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动现场据悉,此次活动还将陆续举行相关抖音短视频比赛、汉服文化体验、风筝节等系列活动,以此展示川南乡村文化,全方位展现纳溪区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乡村振兴成果。游览产业园近年来,纳溪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多层级融合,形成区、镇、村三级文旅发展“一盘棋”格局,将做大乡村文化旅游总量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以丰富良好的生态资源、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主题突出的节庆活动为依托,把握文旅消费新趋势,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抓好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贡献纳溪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14
(徐咏秋 冯金虎 记者 李全民)“我在这个猕猴桃产业园参加建设挣钱,活儿轻松,八十块钱一天,一月可以挣到两千多块钱,而且在家附近务工还能照管家,多好的事啊。”3月9日,广元市苍溪县唤马镇金店村六组马敏才正在村集体经济猕猴桃产业园内忙着春管。唤马镇养殖户的肉羊出圈上山觅食   詹磊/摄施肥、除草、翻地……产业园内,马敏才和同村群众忙得不可开交。该猕猴桃产业园于2019年建好,占地300亩,周边8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据了解,苍溪县唤马镇以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变撂荒地为致富宝地,通过发展猕猴桃核心产业,打造集赏花踏青、滑草运动、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农旅产业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像我们年龄大了,不能出门打工,到这个园区来劳动,既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又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金店村六组村民罗维说,在家门口务工能挣钱,还能通过流转自家的撂荒地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唤马镇金店村猕猴桃产业园已完成春管  詹磊/摄“村两委充分利用集体资金,发动各方力量,通过利用非耕地、撂荒地入股等形式,发展肉牛羊、生猪、鱼塘养殖业,猕猴桃种植业以及餐饮服务业,建成2个肉牛养殖场、4个养猪场,集体经济产业园300余亩。”金店村党支部书记汪海先告诉记者,该村整合50万元资金改造猕猴桃低产园,引进北京等地多家企业签约开展民宿改造、旅游研学项目,发展种养养殖和服务业,开辟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路。金店村只是唤马镇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镇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个,7个村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余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盛放的樱花、绿油油的菜畦、蘑菇状白色蒙古包、川北民居墙上的剪纸,绘就美不胜收的“唤马”图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农家小康生活。“我们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强力推进猕猴桃、肉牛羊产业,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快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唤马乡村振兴。”唤马镇副镇长李银非介绍,该镇已创建成“四川省卫生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元市文化振兴样板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为凝聚女性之力,彰显巾帼之美,3月8日,记者从广元市旺苍县妇联了解到,该县在旺苍县职业中学开展了“红城茶韵”茶文化交流活动。旺苍正好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和“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旺苍茶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高阳坡茶就被列为皇家贡品,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演绎了“舍茶”“煎茶”“祭茶”等多种茶俗茶艺,历代文人骚客畅游茶马古道,留下了众多广泛传颂的诗词歌赋,为旺苍茶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该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按照“突破性发展黄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巩固提升绿茶、全面开发利用夏秋茶”的发展思路,抓住九广合作、浙广合作等机遇,整合川东北产业基地、经营主体、加工能力、交易市场等茶产业资源,不断增强米仓山茶集聚发展能力,着力在巩固存量中扩大规模、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在优化供给中提升质量、在提升品质中打响品牌,加快建设全链条百亿茶产业集群,切实推进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邀请广元市旺苍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奉芹进行了茶艺培训,为大家讲解了识茶、辩茶、如何选择茶具,认识各类茶的特点、功效及简易的泡茶、品茶技巧和奉茶礼仪等,共有30余人参加培训。在谢奉芹的指导下,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实践操作,现场“手把手”授课 ,让在座的女同胞们对茶文化有了一个总体认识,感受“红色旺苍·中国茶乡”的红色底蕴和自然风光,体验旺苍千年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杨黎明 邹星雨 记者 李全民/文图)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随着春天脚步的不断临近,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樱花谷内,一簇簇樱花在枝头热烈盛开,春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纷至沓来,三五成群地站在樱花树下赏花拍照,打卡留念。远远望去,成片的樱花连成了一幅白粉色系的美丽画卷,阳光、樱花、草地交相辉映,如云似霞,为这幅画卷添上了春天的颜色。游客樱花树下赏花拍照“今天是我们妇女的节日,我就和家人一起过来游玩。”游客徐女士拉着自己的孩子,笑着说,“能在春天里看见这样的美景,简直是一种享受!我也拍了一些视频分享给朋友,他们看了后都很想来玩。”柏林古镇樱花谷内栽种有寒绯樱、山樱、霞樱等20余个品种的樱花,花开时间从2月初持续到4月底,游客们行走在道路上,清新怡人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将人们紧紧包裹在春天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人极致的感官体验。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樱花谷也迎来了春季游玩的新高潮,当日游客人次创历史之最,突破18000人次,面上消费总额单日突破30.1万元。“这是一个新的突破,让我们对发展旅游信心更足了。”柏林沟镇党委书记韩林江开心的表示。游千年古镇,感受文化传承。除了樱花的浪漫,在这里还可以到古镇上去走一走,作为著名戏剧《岚桥会》故事的发源地,柏林古镇素有“浪漫爱情古镇·秀美水乡湿地”的美称,这里的每一寸古墙上,都刻着历史的痕迹。柏林古镇的“声名远扬”离不开昭化区着力构建的“大景区”旅游宣传营销机制。近年来,昭化区积极融入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联盟,擦亮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金字招牌,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游昭化、吃喝玩乐到昭化”旅游名片。同时,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旅游代言人”的宣传理念,用好用活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网站等社交新媒体,不断提高柏林古镇文化旅游综合影响力。据统计,今年柏林古镇景区运营团队利用互联网短视频营销20天内访问量突破1000万,占据抖音广元景区热销榜、种草榜第一名。柏林古镇AAAA级景区樱花谷自2月26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1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20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四川新闻网消息 阳春三月,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20000亩茵红李进入盛花期,集中连片的区域有少峨村、喜龙村、新龙村,距离宜宾城区车程只需半小时。预计茵红李花期还将持续10天左右。游客赏花拍照茵红李是宜宾市叙州区优质特色水果,风味甜浓,清香爽口,耐贮运性较强。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13年“宜宾茵红李”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据了解,目前叙州区茵红李种植面积5万余亩,核心种植区为柏溪、高场、安边、双龙、横江、樟海等乡镇(街道),年产量3.5万余吨,综合产值3.5亿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目前,茵红李产品除供给国内大中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等市场,其产业已成为叙州区乡村振兴“四园两带两基地”中的“两江全域旅游示范区”主导产业。(供稿:叙州区融媒体中心 陈小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记者 陈斯 周鸿 摄影报道)三月时节,春光无限,百花盛开。尤其是眼下的乡村,成片的油菜花绽放,放眼望去,一片金黄。3月9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这里不仅有成片的金黄色油菜花,还有橙色、紫色等五色的油菜花,给人耳目一新。从顺河村花椒山俯瞰下去,近3000亩油菜花尽收眼底。其中,橙色、紫色等五色油菜花点缀其中。从高处望去,更有“川剧脸谱”、“菜花彩虹”及“菜花迷宫”等图案藏在油菜花中。而“菜花迷宫”集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带给游客扑朔迷离的穿越之感。莫负春光有一年。不少的游客趁着春日相邀踏青,在油菜花田中忙着摄影留恋。繁忙的不仅是游客,还有蜜蜂,它们正忙着穿梭在花间采蜜。而在罗江区白马关镇合圣村,一江春水缓缓流动,金黄的油菜花装饰着两岸。每到春季,这里的凯江大回湾是有名的观景点,成为了远近游客的“打卡地”。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刘洋 王东 许竣钦 记者 张琳琪 文/图)3月9日,“诗歌田园 乡遇射洪”2022年射洪市乡村旅游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10个月里,射洪将按照“多元文化、一区一色、一月一节”的目标定位,举办芍药花节、菊花节等12项乡村旅游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展示射洪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游射洪山水、品射洪诗酒、尝射洪美食、叙射洪情义。启动仪式现场近年来,射洪市高质量承办2021遂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高标准打造两江画廊等文旅项目,高规格举办了遂宁陈子昂国际诗歌周等特色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去年,射洪市深化文旅融合,累计接待游客12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8亿元,成功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榜。活动通过整合特色文化、城镇村落、农业产业、旅游景点,将射洪独特的山水文化串联成优美风景,着力打造南部“醉美田园”农环线、北部“诗韵水乡”旅环线,形成了行进乡村,回归自然,“以花果为媒、以探秘助兴、以诗酒会友”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娜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三月春光好,三台县三元镇三清村千亩油菜花次第盛开,花田、绿水、青山,构成一幅精美的乡村水彩画。近日,三元镇第七届油菜花旅游节“云旅游”拉开了游春赏花的欢快序幕。三清村油菜花已盛开  “受疫情影响,许多游客不能来三元观景赏花。因此,我们主要采取线上云直播、网红直播的方式,通过新媒体手段,让三元的秀美山水、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带给网友全新的视觉体验,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手机‘云赏花’,看到三元菜花节绽妍的盛况。”三元镇党委书记李雨恒介绍,此届菜花节以“5G数字‘云旅游’,乡村振兴新引擎”为主题,以花为媒,通过新媒体手段,在清清魏河畔,山间田野间,体验邓禹平故里独有的浪漫。  笔者在三清村看到,在金色的菜花田间现场,主播们进花田、游农家、讲三元故事,带网友隔空畅游黄金花海,配合相关线上活动,实现“手机轻点畅游三元”。  除了可以在家“云赏花”,本地游客也能驱车来到三清村打卡。魏河边,花田间,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游人。该村党委副书记赵军告诉记者,为确保游客安全,村里安排专人在入村口值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三元镇三清村是脍炙人口《高山青》歌曲词作者、“阿里山之父”邓禹平的故里,风景秀丽,人文深厚。近年来,三元镇依托禹平文化、魏城河资源、高山青美景,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油菜花。今年,该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致力打造三台“东部生态乡村风情体验区”,以乡村文化旅游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潼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文/图白墙黛瓦、诗意庭院,细如银丝的中江手工挂面如纱如幔,村民登梯而上、挥杆晾晒、好似正指挥着一曲动人的乡村振兴乐曲。周边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在暖阳下格外动人,七彩廊桥横跨田间,引蝶来、随风舞,这是中江县东北镇觉慧村的大美春光图。村民登梯而上,晾晒中江挂面。  觉慧村,全村家家户户以制卖手工挂面为生,成为远近闻名的“挂面村”。3月8日上午,正值当地第一届油菜花赏花节开幕,游客如织,壮美花田和洁白挂面交相辉印,引得游客争相拍照,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早就听闻中江近郊有个挂面村,一直没有机会来,今天妇女节,公司组织我们女职工来赏花,品尝了中江手工挂面,同时还亲自晾晒感受非遗文化,不虚此行!”来自绵阳的游客廖女士兴奋地说。  挂面村600亩油菜花如期盛放,气温回升也正是挂面晾晒的好时节。当地借助花期,结合挂面非遗文化开展赏花节活动,节会期间,日均接纳游客约1.5万人次。村民通过销售挂面,收入较平时增加了两倍以上。“整个节会期间,预计游客量将达到20万人次,可实现收入300余万元。”觉慧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泽说。  据李泽介绍,觉慧村依托挂面文化、油菜花田,深耕“三变五社”改革,通过改革,产业振兴方兴未艾,农旅融合根基稳固,逐步实现了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农民集体有分红,让群众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近年来,中江县以花为媒,做强“花经济”,各乡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借助花期大力开展赏花节等系列活动,乡村旅游势头正盛。“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发挥各乡镇资源禀赋,做强基础配套,加快业态创新转化,壮大油菜花、桃花、荷花、芍药花等‘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该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福葆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漆楚良 特约通讯员 张平  “路基已基本成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青山绿水间,时而隐没于山中,时而腾飞于空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3月4日,春风拂面,笔者走进宣汉县毛坝镇至五马林场道路加宽项目施工现场,探访公路建设进度,眼前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令人感动。  近年来,宣汉县启动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立足“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通过纵横向特色化设计,打造串接景点、融入生态、服务完善的“旅游公路”,犹如通往百强县的“时空隧道”,不仅具备快速通达景区的公路功能,而且实现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功能,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宣汉旅游发展新格局。施工现场开启建设加速度  五马林场自然景观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天然氧吧”“自然空调”美誉。为了把五马林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委决定实施毛坝镇至五马林场道路加宽项目工程。  该项目于 2021 年动工,预计工期365天。为如期完成任务,面对疫情、水毁灾害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和压力,各参战单位战雨天、抢晴天。去年7月,雨水泛滥成灾,导致毛坝镇冒尖村辖区道路K10+500处发生山体滑坡,垮塌土石约 5.3 万立方米,致使交通阻断。灾情发生后,施工方迅速提出整治方案,组织机械工具,对垮塌土石方实施清理。历时3个月鏖战,全面恢复了正常的建设秩序,预计于今年 5 月底全面竣工通车。  目前,完成了所有路基土石方工程、挡防工程、涵洞工程以及3座新建桥梁工程,占总工程的80%。施工现场助推文旅大发展  为了大马力推进该项工程,毛坝镇认真践行“三个一”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加大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力度,成立了建设专班,专门协调处理项目施工现场的矛盾纠纷。  春节期间,因工程项目施工,导致红岩村三组一 8立方米的蓄水池损坏,影响村里10余户50余人无法正常使用饮用水。毛坝镇干部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双方协调,采取“用户水管接通毛坝场镇主水管供水”的办法,有效解决了群众饮用水问题。目前,该镇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30余次,处理矛盾纠纷80余起,完成土地征用50余亩,房屋拆迁4户,场镇饮用水管迁移3000余米,以及电力拆除、电信设施拆除改移数百千米,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该项目是启动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的开幕之作,是实施‘文旅靓县’战略的重要支撑。道路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道路交通水平,促进宣汉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肖雄林向笔者介绍,“建成后,它将会是网红打卡地,成为宣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效串联县城与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9
(杨齐国 杨杰 记者 程海英/文图)3月6日(农历二月初四),是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一年一度的苗族传统节日——赶苗族场(也称赶“闹热场”),来自马嘶苗族乡各村寨及周边乡镇的苗族同胞自发组织到马嘶“赶场”,并到苗乡各网红景点打卡。身着盛装的苗家男女青年或吹芦笙斗舞,或唱情歌传情,三五成群相互追逐、嬉戏畅游,悠扬的芦笙响彻在苗乡上空,呈现出盛世欢歌的祥和画卷。吹奏芦笙的苗族青年近年来,马嘶苗族乡立足泸州“南翼”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建设和古蔺县南部片区农旅融合片区发展契机,以“风情马嘶·醉美茶乡”为总体定位,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倾力打造“1+2+N”产业体系(“1”即做大做强“建新绿茶”主导产业;“2”即以丫杈猪、肉牛产业为支撑,带动养殖业;“N”即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核桃、烤烟等特色产业),构建“一园两区五带”整体布局,建设“乌蒙茶庄群落”,探索“农旅文康”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互动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各项建设有序推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8
四川新闻网消息 2022年春天,在兴文县的乡村里,围绕“后半篇”的活效应,当地正把乡村文旅经济、乡村康养经济、乡村特色种养殖经济等因地利地融为一体,以文旅促振兴、以文旅带振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兴文县以改革为契机,聚拢乡村两级合力,立足红军长征遗迹等,着力解决红色景点“小、散、弱”,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以“传统+现代、长期+短期、产业1+2+3”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为着力点,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建设,延续红色血脉,振兴乡村经济。从2021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增加当地居民就近务工200余人,推动餐饮、物流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400余元。兴文县以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村共乐村为样板,明确稻虾产业和休闲农旅产业方向,以“山顶竹林旺、山腰瓜果黄、山脚蔬菜绿、田里稻花香”为产业布局,采取“抓统筹融合、抓资源增收、抓业态发展、抓管理提升”等有效举措,打造稻虾共养基地,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形成垂钓、采摘、观光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围绕核心区水田发展1400亩稻虾产业,组建稻虾专业合作社,与润亿澳龙养殖公司和山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镇级农发公司合作,以科技支撑稻虾产业绿色高效发展,2021年综合产值达1200余万元,解决周边200余名闲置劳动力和贫困户务工需求,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在僰王山镇等平坝区域,兴文县大力发展水稻+泽泻(一种中药)的轮作模式——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闲置期种植泽泻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据了解,泽泻一般在每年8月中下旬种下,采收期从当年12月底持续到第二年2月底。泽泻育苗、移栽种植、管理和采挖需要大量人工,这为周边许多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而村民流转稻田又可获得土地流转费用。目前,当地已流转土地1500亩,泽泻总产量达到22万多公斤,预计年产值472.5万元;每天用工达1500余人次,每名工人平均每天工资85元,“稻+泽泻”的发展模式初步成形。在仙峰苗族乡,兴文县支持群鱼社区村瞄准当地森林覆盖率超过81.5%的优势,发展方竹、中苗医药、乡村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兴文县探索实践“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落地生根,建成仙云峰旅游度假区,方竹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把曾经的煤炭村打造成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实现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偏远高寒山村走向富裕美丽新村的蝶变之路。也因为这些努力,该村还荣获了“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依法治理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正是通过改革带来的凝聚力、内生力、发展力,立足各乡村实际的兴文县,正把发展文旅、农旅、康养之旅的乐章写进了以文旅促振兴的“后半篇”,让更过硬的产品走出去,让更旺盛的客流走进来,“化学效应”中稳步变革的兴文乡村正在不断跃进!(供稿:兴文县民政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8
 (林立 实习记者 许芸浩 文/图)连日来,峨眉山市天气晴好,正是“月南花乡”郁金香花盛开的最佳时节,成片的郁金香花鲜艳夺目、花香四溢、春意正浓。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这片充满春意的园地尽享“花海”的气息。郁金香花竞相绽放据了解,“月南花乡”位于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地处乐山至峨眉山市旅游干道胜利红星段南侧,占地近300亩,是一个以花卉为主题,融观赏性、科学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综合体。自2017年运营以来,先后举办了以“牡丹火龙闹春 月南花海过年”为主题的新春嘉年华活动,以“鲁冰花”为主题的花卉季活动以及色彩斑斓的欧洲花卉艺术展活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欢迎。经过四年多的精心打造,“月南花乡”不仅成了著名的赏花胜地,更成为了乐山市一个融旅游观光、花卉欣赏、餐饮会议、研学旅行等为一体的花卉主题旅游景区。这里,四季皆有鲜花供游人观赏,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园区内依旧种植着牡丹、虞美人、郁金香和金鱼草等缤纷花卉。2019年,“月南花乡”因研学旅行成绩突出获批“四川省研学旅行基地”,2020年被列为四川首批研学实践系列标准试点单位。同时,“月南花乡”所在的月南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据景区负责人介绍,郁金香花是“月南花乡”最出彩的花卉,景区已多次举办郁金香花艺术节、花卉展,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目前,“月南花乡”正联手华翰堂中医集团打造集花药种植、花药药膳产品、花疗花养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康养花园,为峨眉山市的旅游发展及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8
(记者 蒋培路)近日,犍为春季嘉年华“花季之旅”再次起航,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犍为工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领略古郡犍为优美的自然风景、浓郁的人文风情和独特的“金犍”魅力。资料图片在芭沟镇泉水社区的犍为县水晶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00多亩的樱花,繁花似海,游人如织。据介绍,芭沟镇水晶樱桃种植面积有3500亩,花期将延续到3月10日左右。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已趋于完善,设有3个停车场,从犍为到园区开车只需要30分钟,并且增加了几户农家乐每天可接待游客2000-3000人。而位于清溪镇的世界茉莉博览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茉莉花主题公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2万亩,核心区域约1300亩,按照“万顷茉莉、梦幻亲子、绿野星空、爱情秘境、田园宿居、文创妙想”六大游娱体验主题进行布局打造。作为犍为县的重点农旅融合项目,已形成了茉莉花培育、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园区”。近年来,犍为县坚持战略引领、项目支撑、景区提质、服务提升,着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体验,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7
(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春光烂漫,踏青正当时。连日来,乐山持续放晴,嘉州大地被成片油菜花染成金色的海洋,引得市民游客纷纷出门踏春游玩。在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峨眉河畔油菜花恣意绽放,春风拂过,散发出阵阵清香。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漫步于河岸乡道,赏花拍照,尽享春日良辰美景。在五通桥区金粟镇,岷江两岸因怒放的油菜花,春意更浓。驻足花田间,低眉近看蝶舞蜂飞,举目远眺满眼金黄,好一幅绝美的乡村振兴田园画卷。记者3月2日从乐山市气象台获悉,未来几日,乐山晴好天气还将持续,特别适合外出踏青赏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4
四川新闻网消息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回大地,好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闲暇时光,大家一起相约而行,去广大的乡村踏青,拥抱一下春天也是极好的。踏青:唯春光和你不可辜负在东坡,踏青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每年正月初七,全城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到蟆颐山踏青。“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苏轼在《和子由踏青》中详细回忆了眉州老家的新年盛况:人们厌倦了四方的城墙,大清早便出门踏青。一路上歌舞喧嚣,遍地皆散落着野餐用的箪瓢,引来乌鸢捡食,全然不避行人。山上人头攒动,山下江水滔滔,游人们且歌且乐,少女们临江展舞,此情此景恰似狂欢节。同样,苏辙也在诗中描绘了眉州人踏青的盛况。“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在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诗中描绘了由于去蟆颐山踏青的人太多,把浮桥都踩跨了,要想不踩跨浮桥,又能有捷径可走,就只得到王家渡乘船了。这情形,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旧延续着,相信许多老眉山人对此都有记忆。当然如今的出行半径大多了,人们的春节游,也从蟆颐山变成了大江南北。如今,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东坡大地,各色鲜花竞相开放, 就让大家循着诗意的东坡,一起去踏青吧!赏花:感受苏轼笔下的春天伴随着春风的脚步,浪漫又美丽的樱花逐渐盛开,至3-4月到达盛花期,走进樱花林会感觉步入了花的海洋,春风拂来,樱花瓣飘摇落下,真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就连苏轼也曾写诗赞美“芍药樱花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现在漫步在东坡区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总能看到一株株耀眼的红,那就是美丽海棠花。海棠花一般有红、白两大类海棠,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四种,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海棠的花期可以持续到4月份,唯一遗憾的是,海棠花虽然美,却没有香味,让人遗憾不已,却也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苏轼爱海棠是出了名的,他对海棠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写海棠:“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从此海棠花也有了“胭脂雪”的美名。想想苏轼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可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三月的春风,美丽的桃花也会如约绽放,在花的世界里,桃花是它艳丽而不妖冶,典雅而不孤傲,大众而不媚俗。凭借着独特的气质,桃花是最受大众欢迎的鲜花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苏轼也为它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千古佳句。在姹紫嫣红的各色花卉中,梨花不太引人注目——她只有简单素雅的纯白,总在一旁静静地开放。仔细品味,会感受到梨花自有一种玉洁冰清之美,被文人赋予了许多诗情画意。就像东坡先生,他也曾在欣赏一片片洁白的梨花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绪,看着梨花随风飘落有着诸多的感触,写下了“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名句,劝慰自己,梨花飞舞的时刻如烟般消散,想想满城尽是梨花飞舞,还有什么抛不开、放不下。趁着美丽的春光,约上好伙伴们,一起去东坡欣赏各色盛开的鲜花吧!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