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燕巧)“千里同盟一线牵,万‘古’长‘青’协作情。”近日,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举办的“青田古蔺一家亲·东西部协作共发展”文旅专场推介会上,泸州市古蔺县副县长黄茜向青田朋友发出诚挚邀请,就古蔺文旅资源和文旅招商项目作了推介,并专门针对青田籍游客发布了3条精品旅游线路。  丽水市青田县挂职干部陈胤成介绍,浙江丽水和四川泸州携手合作,积极探索“红+绿”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逐步构建起长征记忆、红色文创、景观休闲、农耕娱乐等多位一体的“红色+”格局。  泸州市和丽水市还在叙永县共同打造了四川省首条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石厢子会议旧址—鸡鸣三省大峡谷),依托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规划多条红色旅游线路。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沿线社区餐饮、甜橙采摘等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惊蛰到,仲春始。当下的四川,处处是花开的喜悦。3月2日,四川省春季旅游信息暨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新闻通气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6条春季旅游精品线路和四川文旅2023年首期赏花游览指数图,覆盖21个市州,串联起近百个景区景点及春季赏花游览目的地,多方位展示天府春日美景,向广大游客发出“花开天府安逸四川”之旅邀请函。泸州丹林樱花谷。6大春游线路上线 总有一款“合胃口”  春寒料峭后的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时的满城芬芳,让天府之国拥有了道不尽的诗情画意。  为了让广大游客领略旖旎春色,会上,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导游肖影向大家推介了6条从成都出发的精品旅游线路。  “一束梅花一路歌”,第一条线路从成都往西到达都江堰问花村,折转向北前往德阳罗江,途经绵阳平武印象梅林到达北川药王谷,体会梅花的“凌寒独自开”。  第二条线路以樱花为主题,3-4月是观赏樱花的最佳时节,青白江凤凰湖、眉山樱花博览园、资阳樱花大道、内江东兴区长江田园、隆昌香溢谷、资中云岭金秋、泸州丹林樱花谷的樱花都将在这个春天“烂漫几时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盛开的地方构成了第三条旅游线路。成都龙泉驿桃花故里、遂宁观音湖湿地公园、广福村莲湖脆桃基地等均为观赏桃花的好去处。  刘禹锡在诗中写道:“桃花净尽菜花开”,油菜花成为继桃花后的第四条旅游线路主题花卉。崇州重庆路、仁寿县青岗乡、三苏祠,犍为嘉阳小火车,自贡沿滩、彩灯大世界、方特,泸州古蔺双沙等地的油菜花为游客展现了一幅“满目金黄香百里”的春日画卷。  一夜春风吹开了满树梨花,第五条线路从成都周边的都江堰梨花沟、新津梨花溪到四姑娘山、小金县、丹巴藏寨、甲居藏寨,梨花的清新已经漫山遍野。  第六条线路则是以倾城杜鹃为主题,依托杜鹃延续到8月的较长花期,峨眉山雷洞坪,雅安喇叭河、神木垒,康定木格措、新都桥,稻城亚丁,理塘、格聂之眼等地都可以观赏到杜鹃的娇艳。仁寿县青岗乡油菜花。赏花游览指数图出炉 春游有了新指南  现场,省文旅厅正式发布了四川文旅2023年首期赏花游览指数图。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多彩季节,游客可以跟随这份赏花指数图的指引,和家人与朋友一起,来一场踏春赏花之旅,徜徉在花海中,感受这个季节的明媚与温暖。  在首期赏花游览指数图中,成都及周边地区花朵盛绽,川西、川北、川东、川南也开启了大地赏花模式,油菜花、桃花、樱花、梨花、杏花、辛夷花开在田间、山野、城市和景区景点中。首期赏花游览最佳期从3月初到4月中旬,广大游客的繁花美照打卡已经启程。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赏樱花在当下春游中热度直线上升,早樱的最佳花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樱则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青白江凤凰湖、成都植物园、崇州三郎镇樱花景区、眉山岷东新区樱花博览园以及绵阳三台盛世樱花悠乐谷都是赏樱的绝佳目的地。  此外,首期赏花游览指数图显示,3月上旬至下旬是桃花绽放和观赏梨花的最佳花期。成片绽放在成都新津花舞人间、广安华蓥君兰天下、雅安桌山、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等地的郁金香也犹如“地上彩虹”,带来春天的明艳与温暖。准备观赏辛夷花的游客可以在3月中旬启程,在4月中旬前都是辛夷花的最佳花期,绵阳北川药王谷和九皇山以及江油大康镇旱丰村吴家后山都是热门打卡点。(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宣传信息中心供图)巴中十里桃花。收好这份赏花游览指数图油菜花成都新都稻松油菜花基地邛崃市高埂街道崇州市重庆路油菜花田峨眉山最佳花期2月中下旬-3月下旬游览指数★★★★★杏花成都青白江福洪镇杏花村汉源县九襄镇最佳花期2月中下旬-3月中旬游览指数★★★★★辛夷花绵阳北川药王谷和九皇山江油大康镇旱丰村吴家后山最佳花期3月中旬-4月中旬游览指数★★★★樱花成都青白江凤凰湖成都市植物园崇州三郎镇樱花景区眉山岷东新区樱花博览园绵阳三台盛世樱花悠乐谷攀枝花仁和区务本乡最佳花期早樱2月中旬-3月上旬晚樱3月下旬-4月中旬游览指数★★★★★桃花成都龙泉驿大邑县悦来镇桃花寨眉山东坡区三苏镇眉山仁寿文宫镇德阳广汉连山镇自贡自流井区尖山遂宁大英卓筒井镇为干屏村最佳花期3月上旬-3月下旬游览指数★★★★梨花成都新津梨花溪雅安汉源九襄镇宜宾长宁佛来山广元苍溪梨博园广安华蓥山米易县普威镇最佳花期3月上旬-3月下旬游览指数★★★★郁金香成都新津花舞人间成都蒲江石象湖广安华蓥君兰天下雅安桌山最佳花期3月上旬-3月下旬游览指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8
又是一年春草绿,拦江桃花别样红。3月4日,百强拦江 莲湖桃源,2023年拦江镇第四届桃花游园节在拦江镇广福村开幕!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罡霏出席活动并致辞,安居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肖柱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安居区政协副主席周胜勇出席活动。开幕式现场近年来,安居拦江镇在莲花湖现代农业片区大力发展以胭脂脆桃为主的遂宁脆桃特色水果产业,做大了规模、做亮了品牌、做出了效益。在做优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文旅模式,依托打造万亩水果基地,将果园、花园、乐园融为一体,呈现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的田园景色,成功打造了集休闲、观光、旅游、垂钓、赏花、品茶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幕仪式结束后,以桃花为主题的文艺节目,轮番上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春天已准时到来,桃花在春风里盛开,三月的拦江,是春光最美的时候,花发满山,灿若锦秀,游客们迎着和风暖阳,来到漫山遍野的桃花林中,感受千亩桃花灿烂怒放的美景魅力,人游花间,同醉花海!春日欢快喜悦的气息,弥漫于桃林之中,吸引了周边地区游客前来观赏,白墙灰瓦,绿草桃花,也给这春天的美景增添了,几分专属“韵味”,赏春当然离不开美食啦!烤串、凉皮凉面、冰淇淋,臭豆腐、本土水果……屏幕前的你快把口水擦一擦。这里不仅仅是,大人们陶冶情操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的欢乐聚集地,气垫城堡、放风筝、卡通熊,众多种游乐项目嗨翻全场。桃花正当时,莫负好春光,3月4日-8日,快约上三五好友,到拦江来赏桃花吧!(供稿:安居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7
(吴乾超 记者 余萍)随着天气转暖,鲜花盛开,各地景区也即将迎来今年的旅游旺季。这两天,地处明月山腹地的棕阁山生态度假区,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观景平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以便于旺季到来时游客能有更好的休闲体验。“我们正在加快各个区域的整理和完善,以满足3月旅游旺季游客接待的需求,同时也为后期我们实施农耕文化体验和非遗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棕阁山生态度假区项目负责人孔洪亮介绍道。棕阁山生态度假区是一个集种植养殖、精品花卉、生态餐饮、生态旅居、生态康养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1800亩高品质四季水果采摘基地,4公里旅游健康步道,森林木屋,非遗乡村游乐体验项目等。去年,该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接下来,棕阁山生态度假区将充分发挥优美的自然环境、紧邻重庆主城区和地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区域优势,以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拓展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以“产业+旅游”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川渝休闲旅游的优质目的地。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一角据了解,近年来,邻水县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抓手,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为重点,加强与川渝毗邻区域合作,以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让明月山这片发展热土处处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除旅游景点建设外,我们还将强力打通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并加强文旅资源共推共享。” 邻水县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左乙惠表示,今年,邻水县将立足把明月山西侧现有的五华山、让水湖、泥汉坪等旅游项目串点成线,强力推进46公里环线旅游公路建设,实现重庆主城区一小时通达核心区目标。同时,探索建立明月山“一网通”文旅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一体化宣传营销机制,加强明月山毗邻区县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携手打造“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旅游品牌。(邻水县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7
王一(图片除署名外由安岳县委宣传部提供)  万顷柠海碧浪,满城飘香,“打卡”中国柠檬之乡,体验大快朵颐的幸福时光;石窟星罗棋布,精美绝伦,漫步在中国石刻之乡,尽览千年时光……  今年春节假期,不少游客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们在安岳的旅程,欣赏柠海、品尝柠宴、打卡石刻、体验康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来安岳旅游的“打开方式”。  安岳,位于成渝两地的直线中点,是一座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秦九韶纪念馆、贾岛墓、奎星阁、文庙、汤公祠等众多人文胜迹;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2.7%,建有书房坝水库、磨滩河水库等人工湖泊,造就湖光山色的绚丽景致与旖旎风光。  大美安岳,依托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做足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近年来,该县进一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力打造成渝中部特色旅游目的地。极富艺术价值的安岳石刻。深挖资源 擦亮两大招牌  春节假期,安岳县宝森柠檬旅游区,近3000米观灯线路璀璨明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逛灯会、吃夜宵、赏夜景成为游客流行的过节方式;不远处的安岳圆觉洞、毗卢洞、卧佛院等景区游人熙熙攘攘,沉浸式感受石刻文化的魅力……  据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安岳文广旅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安岳县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共计43.56万人次,文旅市场呈现强劲复苏的态势。  “安岳是文旅大县,文旅资源丰富。”安岳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共有古籍、地方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四大类文化资源12756项。其中,旅游资源1511项,优良级旅游资源291项,占比达到19.26%。  坐拥丰富资源的安岳,并非一开始就吃上“资源饭”。“其中一个原因是旅游特色不够明显,品牌不够突出。”安岳县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安岳是‘中国石刻之乡’,也是‘中国柠檬之乡’,但这里的石刻怎么样,柠檬有多好,很多人并不知道。”  如何破局?安岳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摸底,寻找自身特色——安岳现存唐宋摩崖造像10万余尊、石刻经文40余万字,是中国中晚期石窟的最后遗存和中国南方石窟的重要代表,毗卢洞紫竹观音是北宋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玄妙观拥有唐代四川地区典型的佛道合龛石刻群,还有五代较为集中的石窟群、世界最长左侧卧佛等。  安岳是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区之一、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安岳柠檬”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发布“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评估结果显示“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达190.64亿元。  思路由此清晰——安岳文旅要先擦亮石刻和柠檬两大金字招牌。  在擦亮“中国柠檬之乡”金字招牌方面,当地先后打造了宝森柠檬旅游区、世界柠檬品种博览园、安岳柠檬展示馆和2000余亩水肥一体化标准柠檬种植观赏基地,举办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开展“安柠石光·资足常乐”等特色文化文艺宣传系列活动。如今,宝森柠檬旅游区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柠檬文化体验、养生度假、运动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还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当地还依托柠檬创造了风味独特的柠檬宴,与安岳米卷、伤心凉粉、坛子肉等一起,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  在擦亮“中国石刻之乡”金字招牌方面,当地在县域北部打造“石窟+水”项目,预计投资23亿元,依托卧佛院景区,建设“三谷一街一院”功能区;中部打造“石窟+数”项目,依托圆觉洞、千佛寨景区,预计投资21.7亿元,打造集石窟数字保存、展示、利用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东部打造“石窟+山”项目,预计投资40亿元,依托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着力打造安岳县“安柠石光”巴蜀文化体验区。  安岳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擦亮这两大招牌,全县吸纳了30万人从事旅游行业相关服务工作。安岳县宝森柠檬旅游区。 杨康忠 摄融合发展 把握区域融合机遇  “除了要练好内功,我们还要借好外力。”安岳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缺乏重大项目和核心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曾经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瓶颈。  改变契机已现,短板正在补足。2020年,四川省和重庆市正式启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同年,围绕该示范区,资阳多个项目正式启动。位于安岳县卧佛镇的卧佛村就是其中一例,当地正围绕“石刻+”打造一个集旅游、会议酒店、考古研究、商业物流于一体的禅养旅居度假目的地。  这样的例子在安岳比比皆是。为促进产业融合,当地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战略,在农业、工业、城建、交通、文化、康养等多个领域融入旅游元素,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一批示范旅游产业园区。  在基础设施方面,安岳启动建设安岳石刻旅游大环线,将串联安岳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和大足石刻精品旅游景区;升级改造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游客自助查询信息设备、景区周边交通图、安岳全域旅游游览图、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  在业态打造方面,安岳支持宝森等特色旅游酒店加快建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美食街区、土特产及旅游商品专营特色街区、柠檬康养美容体验区等,做响安岳柠檬宴、吴名烧鸡、周礼伤心凉粉等特色地方美食名片,全县旅游软环境持续优化。  在区域协同方面,当地联合重庆市大足区举办了“书香安岳·安柠石光”2022年第二季·“文”全民阅读活动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广活动,促进两地石刻文化、技艺传承加强交流、互融共生;参加川渝泛琼江流域文旅战略联盟县(市、区)2022年联席会暨乡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推介会,促进与安居、潼南、乐至等毗邻县区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同时,还与潼南、铜梁、广安、中江、乐至、安居等川渝兄弟区(市)县共同发布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我们将锚定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四大目标,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安岳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加快打造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成渝中部特色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7
杨树 王一(图片由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沱江奔涌,万象更新。十里沱江畔,坐落着古老的雁城——这里是资阳市雁江区,是“资阳人”头骨化石出土地、孔子之师苌弘故里、长寿之乡……  如今,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雁江区走在“成资同城化”路上,前行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雁江区将多策并举,培育壮大食品饮料、医药大健康、天然气三大支柱产业,建设成渝中部食品饮料集聚区、医药大健康示范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区、高品质农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雁江。资阳市雁江区城市景色。强引擎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再造一个“工业雁江”  “我们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再造一个‘工业雁江’,实现高质量发展。”雁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以工业为主引擎建设具有雁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只有主引擎动力强劲,才可以加快发展。”  如何做强主引擎?雁江区探索的答案是: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  “当前,我们正加快构建‘1+2’产业体系。”雁江区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1”是要提质发展食品饮料这一特色优势产业;“2”则是要培育医药大健康产业和天然气两大新兴支柱产业。  具体来看,在食品饮料产业上,雁江区将推动巴蜀辣韵、光珲食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引进食品饮料及配套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布局;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上,雁江区将坚持“医工结合”“产研结合”,推动院内制剂领域突破发展,引进医药生产及配套项目2个以上;在发展天然气产业上,将深化与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运营合作,支持中石油物探公司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  除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雁江区还积极壮大产业发展平台。在资阳医药食品产业园,当地聚焦现代中药等重点企业招大引强,力争2025年入驻企业30户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在雁江临空制造配套产业园,集聚发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力促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发展。  平台的搭建,促成了企业的聚集,雁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当地聚集企业10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规上企业数量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大佛村高标准农田一角。强支撑 科技助力招商引资,擦亮农业招牌  “将推进农业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雁江的需要,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考量。”雁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雁江的支撑和基础,要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只有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雁江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才更稳固、成色才会更足。”  雁江是农业大区,享有多项美誉,但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强而不优、品牌多而不响的特点。“想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必须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奋起直追。”  方法有两个: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二是用好招商引资,做优做强自身产业。  在强化科技支撑上,雁江区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根据市场导向引进培育一批特色品种、优质品种,打造柑橘、红薯等品种改良示范区,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当地还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抓好复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柑橘、稻渔、粮油等产业精深加工,加快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  在用好招商引资上,当地一方面以产业招商为重点,聚焦生猪全产业链、设施农业、冷链物流三大主攻方向,精准招引一批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本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农业共营、就业带动、股份分红等合作模式,促进产业链本土化;另一方面,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要力量,依托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专合社等政策补贴,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接社会资本与本地农户,共同参与绿色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机作业服务等领域发展,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融合。强动能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样板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以产兴城。”雁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雁江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今后一个时期,雁江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系列重大机遇,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未来雁江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城镇体系结构正在优化。雁江区提出以城东新区为核心,着力建设人产城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具体来看,以沱江生态廊道和交通路网引领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一带四片”协同发展。  ——滨江休闲消费带,依托滨江路堤景观带,大力发展休闲运动、露天宿营、滨江美食等体验消费、个性消费新业态,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滨江休闲消费街区。  ——北部商业商住片区,以高铁北站为核心进行片区综合开发,依托高铁、地铁规划商业布局,吸引老城区住户、外流人口入住城东。  ——中部综合服务片区,以区级机关办公区为核心,依托完善的行政、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设施,将绵阳育才、天立、鸿鹄、环境职业学院等学校,打造成高水平教育培训中心,带动周边商圈发展。  ——东部生态休闲片区,依托黄泥河水系和周边保留山体,通过招商引资启动黄泥河生态公园建设,形成集娱乐游玩、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休闲功能板块。  ——南部产城融合片区,以现有的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为主,拓展延伸至白沙坝。  产城融合加速发展。“必须围绕人这一核心,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资阳市雁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认为,奔跑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赛道上,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聚集商机人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激发城市群、都市圈活力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保障,让城镇化带来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地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围绕市民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十方文化创意广场、希望城二期等商圈项目建设;围绕居民生活需求,启动邻里中心、全民健身等项目建设;围绕生态宜居的需求,推动沱江生态长廊整体开发,以绿道贯通城市公园、串联小区绿景、链接交通路网,推动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城市生态空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7
杨树(图片由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穿过天府花溪的黄谷码头,登上观光船,荡漾在蜿蜒的乡村水道上,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潋滟波光,岸边是满目的绿植、缤纷的公园、崭新的亲水平台和整洁的村居,耳边听着鸟叫虫鸣,感受雁城一派独特的韵味。  这是资阳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资阳市以文旅融合为引领,推进“产城景”多元融合,推动基础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环境共治等功能复合,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做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撑极。资阳市雁江区天府花溪景区。乘势而起 区域协同闯出新天地  2022年8月19日,全国石窟寺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安岳县开幕。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中,130多名来自国内石窟寺研究保护利用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机构代表、石窟寺相关研究管理代表汇聚一堂,就石窟寺保护工作总结经验、探索未来。  此次会议是资阳市首次承办的国家级学术会议。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在资阳举办,基于两个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作为四川省唯一直接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地级市,面对发展新机遇,资阳如何实现“C位”出道?  “‘高位驱动、同盘布局’,区域合作实现深度融合。”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下简称“资阳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推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也让当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具体来看,两地成立由资阳市、重庆市大足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及4个工作专班,配套制定工作机制;推动出台《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正式印发;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三带、七区、多线”空间布局,石刻文化、红色文化等纳入巴蜀文旅走廊重点工程。  交通畅达也将拉近资阳与外界的距离。安岳大足石刻旅游快速通道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成渝中线高铁途经乐至县、安岳县、大足石刻并设站,目前已启动站点建设,火热建设中的成南达万高铁在资阳临空经济区、乐至县设站,资阳成为全省轨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地级市,一座“轨道上的都市”呼之欲出。  在市域内,资阳已建成成资大道等3条快速通道,建成成资渝、渝蓉等5条高速公路,拟建成渝扩容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资阳公路网密度居成都都市圈前列,高速公路密度居成都都市圈第二位,规划建设的高铁路网密度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区位优势在纵横交错的交通大道和实实在在的交通枢纽中愈发凸显。  区位优势产生的“磁场”不止于此。由川渝两地共同举办的2023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引起关注,资阳作为四川唯一的分会场,邀请“资阳籍”明星组成探访团,体验建设“资”力、山水“资”色、美食“资”味,展现出一个昂扬向上、人文厚重、幸福和谐的资阳。  欲乘其势,必择良机,积蓄已久的动能已然开始转化。新的一年,资阳将乘势而起,闯出更大发展空间。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全力推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资(阳)大(足)示范区平台,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石刻文创园、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项目建设。共同承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和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会议,大力培育“资足常乐”文旅品牌,持续推进红色旅游、石窟(刻)、研学、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与营销。推动与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以及重庆市荣昌区、潼南区等地的合作,共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成都东部精品旅游线路、川渝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川渝石窟走廊。安岳县卧佛院。产业“续能” 文旅经济拼出新活力2月23日,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方特文旅项目建设现场,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挥舞铁臂开挖土石方,运输车辆和各类机械来回穿梭。  远处,约2公里外的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经济区站雏形已现,再远一点便是高铁资阳西站,往西10余公里则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驱车20分钟就能到达资阳市区。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条蓄势待发的“热线”:熊出没主题酒店和水上运动基地预计分别于2024年3月、5月竣工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预计在2025年开门迎客,预计年接待能力达300万人次以上。  客流涌入,直观受惠的就是文旅产业。资阳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方特文旅项目的落地,将对资阳培育文旅新业态、拓展新消费起到拉动作用,“我们将锁定‘科技+文化’,从三方面着力。”首先瞄准全国头部文旅企业,打造文旅产业集聚区;其次,丰富方特文旅项目周边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研学旅游、休闲娱乐、演艺等方面业态;最后,将布局“方特+”旅游线路,与当地石刻艺术、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结合,丰富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  这是“头部赋能”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当地23个省市级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投资27.2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8.14亿元,完成率103.4%。  品牌塑形效果凸显。安岳县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入围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雁江区黄谷村、安岳县隆恩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位于雁江区的川南剿匪资阳战斗记忆馆、位于乐至县的川中农耕文化展览馆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宝森柠檬旅游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府花溪、桑都桑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秋千王国一期建成投运,顺利开园。  仅用9个月即建成招生的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刷新了“资阳速度”。资阳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说,当前正积极推进环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艺术品交易、展示展览、艺术培训、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业态,推出艺术家村落、雕塑公园、艺术品交易市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  文旅产业有了新载体。2022年,资阳发布市级“天府旅游名品”12件,冻干柠檬果粒茶等4件商品获得2022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银奖、铜奖,东峰剪纸立体贺卡等2件文创作品获得第二届天府文创大赛银奖、铜奖。  迈步新征程,资阳如何绘就新蓝图?2023年,资阳计划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不少于1个,1亿元—10亿元文旅项目不少于2个。同时,着力推进陈毅故里景区提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1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3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推动安岳县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乐至县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雁江区天府花溪景区争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创建或提质升级一批A级旅游景区,全力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美食)创建。  行业监管实现新突破。多形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推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资阳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着力营造蓬勃向上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项目投资、完善供给链条,增强推进“目的地”建设的承载能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文旅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消费承载能力,文旅产业逐步成为区域支柱性产业。乐至县陈毅故里景区。多点开花 构建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春节正月初一,资阳首届新春民俗文化节在雁江区拉开帷幕,打铁花、高空走索等节目轮番上演,首日到场观众就达1.2万人。  与此同时,雁江区天府花溪景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寅虎辞旧迎卯兔”新春嘉年华活动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将高台舞狮、东峰剪纸搬到景区,让现场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系列“旅游+”推动资阳文旅融合步伐更坚实。这也是资阳推出的新玩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的碰撞。  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阳一直在探索。目前,东峰剪纸、安岳米卷等4个非遗项目已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资阳市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和“资阳非遗直播购物节”活动成功举办,吸引游客和市民近8万人次参与,非遗产品销售额达30余万元。  资阳濛溪河遗址吸引广泛关注。资阳成功申报20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4个、202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3个、国家革命文物保护项目1个。  依托灿烂的文化遗产,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2023年,资阳将实施20件市级民生实事,包括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文艺演出活动150场次,联合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举办3场音乐会、8场美术展览,全市4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和1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过去一年,资阳市围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美术采风创作、读书分享、专题讲座活动30余场次,创作美术、摄影、剪纸等作品110余件。完成音乐剧《蜀乡红土》、现代川剧《四海追梦》剧本撰写,创作《我们的新时代》《巾帼英姿》等舞台文艺作品60余件。开展“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非遗四进”等活动380余场次。  这是资阳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更多老百姓尝到文化惠民的甜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资阳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有序推进资阳濛溪河遗址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加快推进半月山摩崖造像本体保护、卧佛院摩崖造像保护利用、睏佛寺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及防排水工程等重点文保项目建设。  非遗保护传承迸发新活力。全省川剧汇演、区域川剧文化艺术交流、县区开展戏曲传唱等一系列活动,让川剧资阳河流派更有生命力。深入挖掘传统技艺、民间音乐、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传承脉络,丰富非遗项目库。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推进非遗技艺传承保护。  公共服务再上新台阶。资阳市博物馆力争年内全面开放,举办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等主题展览,举行纪念“资阳人”考古发掘学术峰会。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重点开展“乡村村晚”“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等传统文化活动,持续举办“文化进万家”“百姓大舞台·志愿服务展风采”等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将艺术家“请进来”,促进文艺创作提质增量。加强与成都、重庆市大足区等地专业文艺院团、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创作水平。进一步发挥好资阳市文化馆“直播教室”、数字文化体验厅作用,资阳市图书馆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智慧场景,将更多优质文旅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群众体验感获得感。  立春之后,春色渐浓。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辐射带动集群成势……一个春意盎然、充满生机活力的资阳,正在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金伟 记者 罗敏  “自今年梅花开放以来,游客量逐渐增长,现在我们每天的游客接待量有五六百人,周末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呢!”日前,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桅杆村的印象梅林,万亩青梅花绽放,一枝梅乡村农家乐负责人何小龙2月28日高兴地告诉记者,短短20多天时间,算上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售卖,营业收入已超20万元。游客在印象梅林拍照。胡宇摄  在印象梅林,不少村民同何小龙一样吃上梅花“旅游饭”。漫山梅林中,掩映着40余户农家乐。盛开的梅花不仅仅装扮了乡村的美景,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2022年晋升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的平通印象梅林景区,2月中旬至3月初梅花竞相绽放,“万亩梅园,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色吸引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观赏,“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再度回归。“今天带家人来到这儿,让人眼前一亮,梅林很壮观,还有非常多的当地特色美食,值得再来一次。”游客何玉兰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平通羌族乡以梅为“媒”,整合资源,积极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平台,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350万元,建成“果梅—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集中连片种植果梅面积近 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梅林30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种植果梅2万余亩,带动当地上万人增收。同时,园区目前建成“亲梅园”“梅博园”“恋梅园”等农旅结合观光区和“梅宿之言”“梅花三弄”等高端精品民宿,发展农家乐、民宿、康养园等40余家,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游客在梅林中的农家乐吃饭。 胡宇 摄  除了赏梅花、吃农家饭,游客在梅花树下品美食也别有一番风趣。“平武农家猪肉口感很好,粮食喂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看梅花的时候顺便就买了,很方便。”游客谢先生一边品尝腊肉,一边对记者说。  目前正值当地举办第九届梅花节,期间将推出各类文旅活动,包括赏花、非遗、展陈、研学、休闲、游园等,以及“古梅古韵”“梅林情缘”“香约梅韵”摄影体验和“春风入画·梅花入诗”等梅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将持续到3月底,让游客在享受梅林春景的同时饱览文化雅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激荡光荣梦想、憧憬宏伟蓝图,2023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催人奋进的重要盛会。面向新时代,尤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抓发展,建好中国式现代化。从去年底党的二十大到今年初的全国两会,立足拼经济,谋发展,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已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凝心聚力,奔向新征程,不断让老百姓过上美满幸福好日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困难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等因素日益增多。但是,党的领导核心引领、政治思想引领,是最有力的引领,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已谱写出新的华章。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安全并举,经济如期实现总体好转,科技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回望战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张张宏伟蓝图正变成一幅幅和美画卷。着眼强国建设迈向伟大复兴,更要把党的二十大所确定的长远发展路线图转化为阶段性施工图,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推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至关重要。切实统一思想、意志、行动,以民主聚共识,以共识凝力量,就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更强合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记者 杨宗友)眼下,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鲜家坝村上千亩油菜花开正盛,放眼望去,满目金黄。3月3 日,以“五彩花田醉杨家”为主题的涪城“五朵金花”—杨家油菜花文旅季正式开季,活动将持续至3月31日。杨家镇的油菜花是涪城区“五朵金花”之一,还有青义镇的樱花、新皂镇的梨花、丰谷镇的桃花和吴家镇的荷花。“五朵金花”首放杨家,乡野大地不仅飘散着淡淡的清香,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活力,更是以花为媒、以花会友,为杨家镇、涪城区的经济发展聚人气、造商机、谋发展。据悉,“五朵金花”是涪城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以花促旅、以花兴业、以花富民”的发展思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发掘金花文化之“魂”,扮靓金花旅游之“形”,夯实金花产业之“基”,勇蹚金花致富之“路”,营造“花开四季,香满涪城”的美丽乡村,构建乡村全域旅游大格局,通过全力打造“五朵金花”乡村文旅品牌,大力推动农村精神共富、产业共兴。当天,来自各地的游客汇集鲜家坝村,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活动在涪城非遗金峰雄狮表演《福临杨家》中拉开序幕,乐团演奏、芭蕾舞表演、独唱等节目将活动推向高潮。仪式上还设置了战略签约环节,杨家镇签约代表和企业签约代表们进行了集体签约。在会场另一侧的“涪城造”展区,五彩米、桑叶茶、羊肚菌、绵阳米粉等农特产品展位依次排开,商家热情招呼,游客品尝体验。“我买一斤羊肚菌”“我也买一斤”……游客现场下单,商家马上通知工人到田间地头现摘现发。“今天有很多游客来展区品尝购买,希望今后能多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吃到涪城区生态健康的农特产品。”展区负责人说。据悉,杨家油菜花文旅季是涪城区探索“乡村游+产业+体验+消费”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涪城区还将深度挖掘本土名人、名事、名肴、名产等资源特色,梳理丰富“金花”内在文化内涵,聚焦“食住行游购娱体学研悟”等产业要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实内容、做优业态、做长链条,不断丰富“五朵金花”的文化内涵。塑造“五朵金花”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品牌形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图据涪城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袁小龙 记者 杨宗友)三月春风送暖阳,蓝天白云映花黄。梓潼县玛瑙镇鸭鹤岩的千亩油菜迎来了盛花期。3月3日,梓潼县2023年乡村文化旅游节在玛瑙镇鸭鹤岩景区启幕,鸭鹤岩“星宿花涧”农业主题公园同步开园。近年来,梓潼致力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A级景区培育工程”“精品线路拓展工程”“全域旅游示范工程”,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现场气氛火热,人山人海。文艺汇演中扣人心弦的音乐与曼妙的舞姿交相辉映,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游客们纷纷掏出相机和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仪式上,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为鸭鹤岩风景区授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梓潼县玛瑙镇发布鸭鹤岩景区旅游精品线路,梓潼县文昌镇、许州镇进行了旅游推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12345’工作思路,聚焦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力争把玛瑙镇建设成‘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示范片区,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目的地贡献玛瑙力量。”梓潼县玛瑙镇党委书记杨文泉表示。据悉,梓潼县2023年乡村文化旅游节将持续至3月底,活动期间,鸭鹤岩“星宿花涧”农业主题公园每周末将推出田园大舞台、魅力乡村宴、风筝挑战赛等不同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做到“板块有主题、活动有亮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盛宴。(图据梓潼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记者 蒋培路 文/图) 3月3日,跟随春天的步伐,“活力犍为·春季嘉年华”系列活动“花季之旅”在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黄家山村举行。活动现场在芭沟镇黄家山龙骨山茶基地,只见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早春茶叶的清香。茶农们正忙碌地穿梭在成片茶树之间,每个人腰间系着竹篓,双手指尖娴熟地采摘着新萌发的嫩芽,一颗颗嫩绿的芽尖不断地落入篓中,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们在茶园里采茶,每天能釆3至5斤,每斤40元,一天能挣150元左右。”巴沟镇黄家村四组村民杨小一告诉记者。在黄家山上的水晶樱桃园,千亩樱桃花次第绽放,翠绿的山间,已铺就成一层层雪白的底色。缤纷飞舞的樱桃花与周边景色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樱桃花下游客如织花前树下,赏鲜花、拍“抖音”、旗袍走秀……男男女女畅游其间,笑逐颜开,其乐融融。“犍为县第三届水晶樱桃文化旅游季”也在樱桃园中火热开启。歌舞表演、茶艺舞蹈、旗袍“走秀”……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花海中春天的浪漫盛宴。“我们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园区种植水晶樱桃3500亩,是乐山地区面积数一数二的樱桃栽培区。我们把园区道路进行了硬化,建好灌溉设施,并且建成了水晶樱桃初级加工厂和龙骨山茶精选包装冷藏工厂,在产地实现种植、加工一体发展。‘桃汽哆哆’品牌樱桃果酒、果脯将在今年全新面世。”黄家山龙骨山茶基地负责人胡先军介绍说。手工制茶展示活动当天,山上赏花的同时,山下也在开展采茶比赛、手工制茶、水晶樱桃果酒果脯及龙骨山茶等产品展示。据悉,园区积极担起强农带农富农责任,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400亩“园中园”,常年吸纳周边已脱贫户等低收入群体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常态化组织开展种植、管护等农业技能培训,带动附近发展农家乐4户,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龙骨山茶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园区内开展多项活动,让游客可观赏、可参与,场面热闹非凡。“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我们将紧紧抓住犍为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契机,依托嘉阳小火车旅游名片,积极融入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园区景观和服务配套,增加更多体验项目,开发更多樱桃、茶叶加工延伸产品,同时引领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让产业强起来、让集体富起来、让群众笑起来。”谈到下一步打算,胡先军信心满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6
(张敏 记者 侯东)文旅产业如何“出圈”“出彩”? 广元市朝天区借智借力、用一场“头脑风暴”汇聚“金点子”,以“思想破冰”实现“发展突围”。近日,朝天区召开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十余位旅游资深从业者、企业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代表汇聚一堂,谈优势、说短板、话市场、道路径,为该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智。研讨会现场“近年来,曾家山旅游度假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切实提升文旅产业质效,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旅游业态、品牌创建、宣传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明月峡景区将进一步彰显景区内涵,做靓蜀道文化名片:以古关文化为主线、恢复境内关隘遗址,以科普文化为元素、彰显景区科技创新感,以地质文化为特色、凸显古蜀道自然之奇观;突出项目引领,做实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入景道路提升建设,持续开发景城水上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景城夜游经济带……”文旅产业要发展,既要摸清“家底”、更要用好“家底”。研讨会上,曾家山管委会、明月峡景区服务中心在就景区建设情况及下一步规划做详细说明的同时,也抛出了“产品业态品质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要在‘破’与‘立’中找出路,端出让游客叫好又叫座的‘好菜’,推动朝天区文旅产业在新起点上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立足朝天实际,大家展开热烈探讨,并提出了许多质量高、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在深耕曾家山旅游十年的曾家山滑雪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地看来,“人间烟火味”“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是曾家山景区最大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实现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在避免同质化发展和竞争的同时,开发打造充分彰显曾家山‘蜀道亚高原’特色的系列业态,曾家山未来可期。”“高质量发展”是广元青旅总经理罗邦建关注的热词,他说,要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旅游超级IP、提升服务品质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做好三方面结合工作,才能提高旅游资源转化率、提升朝天旅游知名度、进而提升游客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朝天区李家镇晓山青民宿业主朱茂华一直以来践行的理念,他认为,控制好曾家山的开发量、做好在建项目的环境修复、尽最大可能保留曾家山传统民居——吊脚楼……会让曾家山走得更稳、更远。新媒体人杨君“观察”朝天文旅产业发展多年,他说,实践告诉我们,来景区的人越多,景区的旅游消费越要对味,只有游客留下来的时间越长,消费才会越旺、收益才越多。而要让客人“留下来”,就要在坚持“区域联动”的前提下,大做“沉浸式旅游”文章、大做“留下来”文章。如何以文化“爆款”催生旅游“爆点”,则是华西都市报记者刘彦谷颇感兴趣的话题。“旅游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文化。”刘彦谷建议,借助媒体力量、策划主题活动,深度挖掘朝天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并把它和旅游要素有机融合起来,朝天文旅将更富魅力。“围绕山水养眼、空气养肺、美食养胃、运动养生、文化养心‘五养’,发展健康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五游’。”广元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机关党委书记王仕伟认为,恪守发展导向、明晰发展路径,一张蓝图绘到底,朝天文旅产业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康养体系、文化载体、人群定位、景点差异化、乡村旅游……研讨会上,大家的发言内容涵盖文旅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既有经验分享、又有理论探讨,碰撞出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思想火花。为发展出实招、谋良策,朝天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章介绍,为朝天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招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目前,已收集到意见建议100余条,为该区解决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与“桥”的问题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方向。下一步,该区将做好意见建议的梳理策划,找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突破口,在软硬实力上实现质的提升,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和广元城市“会客厅”。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06
(金伟 记者 杨宗友)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平通羌族乡的印象梅林,万亩青梅花绽放,呈现出一幅“十里繁花春景图”的壮美画卷,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赏梅观花。连续几个周末,印象梅林景区日均客流迎来新高,“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再度回归。“今天带家人来到这儿,让人眼前一亮,梅林很壮观,梅花也很漂亮,还有非常多的当地特色美食,值得再来一次。” 游客何玉兰说到。阳光照耀下,盛放的梅花绵延铺陈在山坡之上,宛如缥缈的云海,呈现出万亩梅林,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象。平通印象梅林景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二月中旬至三月初梅花竞相绽放。近年来,平通羌族乡以梅文化为主题,以观光体验为核心,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漫山梅林中,掩映着40余户农家乐,游客在这里抬头能赏花,低头就能吃上羌乡特色的农家饭菜。盛开的梅花不仅装扮了乡村的美景,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村在山中、景在花中、人在画中、乐在其中。“自今年梅花开放以来,游客量逐渐增长,现在我每天的游客接待量是500—600人,周末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000多人,短短20天时间,算上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售卖,我们的营业额收入已经达到20多万”,一枝梅乡村农家乐负责人何小龙高兴地说。和何小龙一样吃上梅花“旅游饭”的,还有当地村民。“平时在外打工,这两个月我们就回来帮忙,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加上出售果梅、蜂蜜等农特产品,一个月保底收入6000多元。”当地村民刘帮强在梅林里的一个农家乐打工,说起收入,他笑着说:“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把钱挣了,哪个还愿意去外地打工啊?”除了赏梅花、吃农家饭,腊肉、香肠、蕨根粉等平武各种特色生态美食也集中亮相在印象梅林景区,梅花树下品美食,别有一番风趣。商贩龙倩说:“我们在梅林集中展示20多种平武农产品和美食,这一段时间很多游客都来品尝购买,收入还不错。”游客谢先生一边品尝腊肉一边说:“平武这个粮食喂的猪肉确实很香,口感很好,在看梅花的时候顺便就买了,很方便。”近年来,当地以梅为“媒”,整合资源,积极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平台,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350万元,按照“现代农业、农旅融合、城乡统筹”的总体发展思路,高水平建成“果梅—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将果梅和生猪确定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青梅和生猪品种。园区内集中连片果梅种植面积近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梅林30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种植果梅20000余亩,带动当地上万人增收。园区目前已建成“亲梅园”“梅博园”“恋梅园”等农旅结合观光区和“梅宿之言”“梅花三弄”等高端精品民宿,发展农家乐、民宿、康养园等40余家,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了解,自今年2月14日当地举办的第九届梅花节开幕以来,印象梅林共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00万元。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复苏,平武文旅市场也再现蓬勃活力,截至2月26日,全县旅游人数近2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达2.5亿元。(图据平武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乔薇 文/图) 3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四川省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将于3月16日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幕。通气会现场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是我省重要节会品牌节会,是宣传推广文旅产品、展示农文旅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主题为“安逸四川·乐游马边”,同时策划了“1+10”系列主题活动,活动时间跨度将从3月持续至5月。   大风顶花海“1”:即3月16日,举办四川省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届时将通过情景歌舞剧,天府旅游名导、文旅达人推介四川、乐山、马边春季旅游产品,围绕“春游”主题,介绍春季潮玩方式,全面展示全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和新玩法。“10”:即10大类主题配套活动。围绕马边乡村文旅资源禀赋,全要素展示展现马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态。组织策划山鹰组合三十周年巡回演唱会、小凉山采茶季、边城奇妙夜、2023马边文学作品展示活动、2023年新时代四川青年诗人研修班、电影《阿莫阿依》试映仪式、乐山市乡村文化旅游大观园、《千年彝叹》音乐舞台剧春季惠民演出、省级非遗“阿依美格”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验活动、精品旅游线路体验活动等十大配套活动。据了解,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也将推出“康养之旅”“研学之旅”“健身之旅”等线路,以及“云上福来”“烟雨高峰”等网红打卡目的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步加强景点核心区及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3
(张平 漆楚良 姚盛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土家余门拳传习所、土家文化陈列室、乡史馆……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样板乡——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文化综合体,只见其一件件展品、陈设、展板都透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近年来,宣汉县加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样板村镇建设,大力实施“文旅靓县”战略,探索“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等新路径,先后建成了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2个、市级样板村镇22个、县级样板村镇92个,荣膺“中国巴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等多项国字号的文化名片。宣汉县巴山大峡谷传统民俗表演——《巴人钱棍舞》(张平 摄)文化育民 赋予乡村振兴“新灵魂”近年来,宣汉在该县白马镇毕城村实施“归雁还巢”计划,回引当地“新乡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院院长、教授向勇,投资建成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成为文化育人新阵地。自2019年始,向勇开设“花田课堂”,招募一批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青年学子支教,为孩子们传授舞蹈、音乐等文化知识。在向勇等人归乡游子带动下,宣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促进群众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升。据宣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尚容介绍,宣汉实施头雁领航、筑巢引凤、归雁还巢“三大计划”,形成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新乡贤等6支乡村文化“生力军”;采取“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通“宣汉文艺”等一批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文化魅力;创新开展以“忠勇信义·德驻我家”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选树道德模范、最美宣汉人,引导广大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淳朴民风。目前,宣汉县已建成文化综合体3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7个、文化室423个、农家书屋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460个,每年培育乡村文化领头人10人,招聘专业演职人员100余人。精彩的文化下乡活动乐坏了大巴山的村民们文化乐民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近日,在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中沙坝广场,来自周边乡镇的20余名“民星”正在乡村大舞台上激情表演,村民蒲后华一放开嗓门,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近年来,该县坚持“送文化、种文化、享文化”理念,通过广覆盖、多层次、高频次的群众文化活动,采取建立群众文化需求直报点、创新“乡村文化新视听”、县乡村“三级书记荐书”、举办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等形式,将党的声音、文化艺术送到百姓家门口、群众心坎上。蒋尚容说,宣汉推行“文化特派员”联系指导制度,建立县级文化单位与乡村文化站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定期帮扶指导基层文化队伍,打造“宣味”与“乡味”兼具的文艺精品,叫响“梦里巴国·山水宣汉”文化品牌。同时,该县通过打造乡村“四点半课堂”、搭建“想秀你就来”乡村大舞台、建立民间文艺团队、组建演出小分队等,引导农民自创自办、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受快乐。目前,该县已建立马渡苏二姐艺术团、南坝火凤凰艺术团、厂溪石榴红民族舞蹈队、峰城舞狮队等民间文艺团队80余个,组建腰鼓、钱棍、舞龙等演出小分队500余支;土家歌王何德山自编土家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成功亮相央视春晚,还有多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大奖,走出国门,让历久弥新的传统乡土文化与神秘的巴文化奏响了新的时代序曲。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的《巴人钱棍舞》表演(王利 摄)文化富民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在宣汉巴山大峡谷,采用土家族刺绣、靛染等传统工艺制作的衣服、围巾、鞋垫等工艺产品很畅销,是不少前来观光的游客的必购“土特产”。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给村民张子沂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2019年3月,她返乡创业,创作根雕、仿真树、树叶画等特色手工艺品,年收入达100万余元。在宣汉,像这样通过发展文创产品,带动群众传承技艺、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地将川东民居、首饰、服饰、器皿、饮食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的作品中,形成巴人刺绣、土家草编、曾氏竹编、峰城根雕、花田小白等特色文创产品20余种,创造出数百万元的经济价值,村民实现增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宣汉县依托丰厚的人文底蕴,积极探索“文化+”模式,构建“一地四带”文化融合发展区域布局,实现了富“脑袋”与富“口袋”、文化资源与社会效益双赢。该县紧盯“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两大目标,实施“文旅靓县”战略。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介绍,该县积极探索“文旅交融、互促共兴”融合模式,发展“一村一品”文创产业,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建成巴山大峡谷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景区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前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哪里人,现在扬眉吐气了!”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村民刘小艳的底气,源自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的开发建设。“现在景区当观光车司机,不仅有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宣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小双认为,宣汉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用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03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  春回大地,茶生新芽。这时,也是制茶师匠心逐梦之际,他们用世代相传的制茶技艺,奉上风味不一的各种香茗,供人品味与分享。  中国是茶之故乡,2022年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川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本期“问道川茶——品味川茶文化”报道,通过与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对话,梳理南路边茶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前世今生,从历史与当下的进程中,一窥具有代表性的川茶制作习俗和传承。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万亩观光茶园。这杯蒙山茶 香韵袅袅越千年  (记者 吴晓铃)“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脱胎自元代文人李德载的一首小曲的这句茶联,给了四川蒙山茶至高无上的赞誉,并因恰如其分的评价而流传至今。2022年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从汉至今,历经2000余年的蒙山茶留下了辉煌过往,至今依然茶香缭绕……茶中之王 贡茶历史上千年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起始于汉,已有2000余年历史……”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介绍。相传公元前53年,名山人吴理真在蒙山驯化野生茶树并研究制茶工艺,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先河。此后,一代又一代茶农在此耕作培育,让蒙山茶自唐开始就成为贡茶,一时成为茶中之王。  历代正史曾经记录了蒙山茶入选贡茶的荣耀:《新唐书》这样记载:“雅州芦山郡……土贡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唐国史补》也有“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的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元和郡县图志》则记录“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到了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蒙山名茶“万春银叶”“玉叶长春”同样榜上有名……  入选贡茶,让蒙山茶在历代文人墨客中拥有不俗口碑。白居易曾经这样怀念蒙山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刘禹锡则感叹“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明朝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也写道:“蒙山茶,蜀蒙山顶上茶,多不能数,片极重,于唐以为仙品”……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苏东来曾参与主编过《四川茶文化史》一书。据他介绍,由于蒙顶茶名声远扬,珍贵难觅,价格一度十分高昂。唐元和年间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由于山寨版相继而出,因此唐朝名相李德裕入蜀时,得到蒙山茶饼以后不得不“沃于汤瓶之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  到了明代,蒙山茶从茶饼渐渐改为散茶进贡,蒙山“甘露”正式诞生。至此,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基本形成。在清代,进贡茶叶开始列为正贡、副贡、陪贡,蒙顶“仙茶”被确定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2022年,故宫博物院将现存的贡茶实物进行整理,发现来自11个省的50种贡茶中,四川有11种,其中8种就来自蒙顶山。蒙顶黄芽。制茶技艺 全国唯一多品类  国人爱茶,在传承成百上千年的制茶技艺中,仅国家级非遗就有44项。不过,全国茶叶中唯一多品类茶的制作技艺,只有四川“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它以蒙顶甘露为代表,还包括了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共五种代表性茶品的传统制作。  不同的茶叶品类,香味和造型皆有所不同。张跃华是“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十几岁时就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学习制茶。1993年,他开办起了茶叶手工作坊。凭借良好的口碑,作坊一步步发展为现在的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蒙山茶的历史和品类,张跃华如数家珍。据他介绍,蒙顶甘露中的上品,具有“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的香味品质,实际上就是要求甘露具有嫩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典型风格;石花起源于唐朝,蒙山石花造型自然美观,如丛林古石上寄生的苔藓,形似花。据《名山县志》记载,石花“叶细而长,汤黄而碧,味甘而清”;蒙顶黄芽从唐代初始至清光绪年间工艺形成,它芽条勾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黄韵蜜香、甜醇爽口,具有茶金黄、汤亮黄、叶嫩黄的“三黄”之特色……  蒙山茶制作工艺的总体标准是形美、色润、香浓、味甘。张跃华介绍,蒙山茶制作技艺包括“红锅杀青、先高后低、三炒三揉”等,历经14道工序,完成火与叶的交融蜕变,方能品味到一杯味甘而清,色黄而碧的正宗蒙山茶。其技艺主要以师徒传承方式,经制茶师代代口传、手教、心悟传授,利用土灶铁锅、木柴钢炭等传统制作工具,纯手工炒揉。其特点和其它地方茶叶制作略有不同:一是“看茶制茶”,根据原料季节、下树时间、嫩度湿度等要点制作;二是“红锅杀青”,看锅色、靠手感,高温杀青;三是“手工炒揉”,主要有捧、抛、拉、压、撒、推、揉等手法;四是“火丹专配”,火丹师掌控锅温,全力配合制茶师。  张跃华年逾六旬,公司的经营已经交给儿子负责,但仍然会经常亲自炒茶带徒弟。在他看来,手工茶比机器制茶更有灵魂,“当铁锅烧到300摄氏度以上,倒入新鲜的茶叶,锅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迅速翻炒。手工制的好处是锅的温度和翻茶的速度可以相互配合,这样炒出来的茶,口感滋味都比机器做的好……”  这些年,张跃华和儿子推出了“张氏甘露”等几个品牌,争取未来能靠品质占领更多市场。“现在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已经不是问题,每年有许多年轻茶人拜师学艺坚守手工制茶,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蒙山茶能够重现昔日辉煌。”天全甘溪坡茶马古道。南路边茶 飘香茶马古道(记者 成博)在青藏高原上,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着一句“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道出了茶在他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口味醇厚浓郁的酥油茶更成为青藏高原最具知名度的饮品。而煮酥油茶的原料之一,是产于雅安等地、曾长期经由茶马古道运往高原的南路边茶。  因茶而兴,因茶闻名。千百年来,经由这条著名的茶马古道,来自四川的南路边茶走进青藏高原的千家万户,成就一段飘着茶香的传奇。2008年,“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底,又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之茶 传承千年  四川的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其中,南路边茶又称“藏茶”,在类别上属黑茶,主要供应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阿坝等地,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在清代中叶改“茶引制”为“招商引岸制”后,规定雅安及周边产茶县的口岸“批验所”设于打箭炉(今甘孜州康定市),因成都到打箭炉需出南门,故称此路所产边茶为“南路边茶”。  “作为边茶,其实是有一些内在共性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玉祥告诉记者,边茶的主要销售方式是边销,“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藏族同胞们的饮食结构中缺少蔬菜、水果等促进消化代谢的成分,而茶中含有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素、维生素等,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互补。此外,针对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群众的生活需要,也有面向当地市场的边茶生产和销售。”  最初,边茶依靠人背马驮在茶马古道上运送,为了节省空间,往往将茶叶压紧成茶砖或茶饼的形式,做成紧压茶。同时,由于一次运输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茶叶不可避免地会在运输途中被雨水淋湿,之后又被晒干,在不断地淋湿和晒干中循环往复形成的发酵,却使边茶获得了独特的风味。经过一代又一代边茶制作者的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生产制作工艺,得到重点保护和传承。  “过去,茶树种植相对较少,为了保证数量,在采摘时会将相对成熟的部分一同采下制作,因此使边茶呈现出‘粗茶’的特征。”甘玉祥表示,虽为粗茶,但也并非无标准的粗,而是严格按照“上不断尖,下不断本”的标准进行采摘,既不允许采摘芽尖,也不允许采摘茶梗的白苔部分,以此保障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甘玉祥告诉记者,雅安南路边茶具有品质优良、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的特点,可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拌成酥油茶,是青藏高原上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加入酥油后形成的味道醇厚的酥油茶,更是成为雪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饮品。人与人的感情有多浓,酥油茶就有多浓。”人文之茶 茶汤芬芳  甘玉祥出身藏茶世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小在茶坊长大,从小就见识了炒茶、蒸茶、揉茶、发酵、烘茶等边茶生产工艺。“当年,工人们在大炒锅边上炒茶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经常把茶房里的溜板当滑梯玩,渴了就去茶坊旁的水桶里舀一瓢煮好的茶汤喝。”  关于南路边茶的制作,甘玉祥表示,其中有四个环节非常关键:首先是原料采摘。原料好不一定能做出好茶,但是,原料不好,那是一定做不出好茶的。其次是鲜茶制作五大工艺,这决定着茶的品质,全流程的掌控工艺也就等于把品质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第三是要利用茶的原汁进行发酵。茶叶从树上海采下来,本来自身水分就很充足,利用自身的水分来进行发酵,就是最原始的、最正确的工艺,也是最安全、最科学、最营养、最卫生的。第四是保留传统工艺而改变传统方法。“传统工艺是什么?就是掌握发酵三要素:湿度、温度、时间。其中,要注意利用茶的原汁进行发酵。传统方法是什么?就是在地面上渥堆发酵,我认为,地面渥堆发酵是过去生产力落后的表现,不科学也不够卫生。今天科技如此发达,是可以改良的,于是我们发明了滚筒发酵,这样解决了卫生问题,同时质量更稳定,品质更有保障。”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南路边茶主要面向青藏高原一带进行销售,因为人口少,市场小,而生产边茶的厂家又多,竞争在所难免,厂家之间打“价格战”的结果就是边茶生产效益降低、品质降低、声誉降低。甘玉祥表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萌生了把南路边茶销往全国市场的想法,提出了粗茶细作、人文之茶等理念,让南路边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甘玉祥所制作的南路边茶产品已经完成了“康砖一金竹一甘弘”三代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由边销茶康砖、金尖逐渐增加到了50余种。  同时,甘玉祥也十分重视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我们成立了藏茶技艺传习所,作为培养骨干员工的基地,也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到这里参观、学习、体验。同时,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持续免费对外宣传、讲解非遗技艺和文化。”甘玉祥正在念大学的儿子,也准备在毕业后回到家乡,继续南路边茶的传承事业。  曾经的茶马古道上,背夫和马帮将南路边茶运上世界屋脊,这条古道也因此蕴涵着无数传奇和故事。如今南路边茶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甘玉祥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南路边茶能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尝到四川味道。”(图片均由黄伟 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吴梦琳)近期的网络热搜,被各地文旅局长们“霸榜”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全国各地文旅局长纷纷从幕后到台前,玩变装、秀双语、上才艺、隔空喊话……使出多种解数为当地代言,就连还未出镜的局长们也纷纷被当地网友督促“出战”。  风潮起兮,追根溯源,正在四川。  去年4月,文化和旅游厅在国内首开先河,联动全省文旅系统,策划推出“文旅局长说文旅”系列短视频主题营销活动,旨在推广大美四川。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有121位市(州)、区县文旅局长发布“文旅局长说文旅”主题视频170条,在各主流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全网阅读量(播放量)超4.5亿。  亲自上阵的另一面是“拼”。如何创新探求契合时代的传播方式?如何在当下文旅市场的关键节点抢抓先机、加速提振?如何让“网红”效应变为“长红”?应该是流量背后,各地文旅市场和局长们探索深思的方向。甘孜“网红局长”刘洪。闻风而动全川文旅局长积极拥抱短视频营销新风口  提到网红文旅局长,很多人都会想到甘孜州的刘洪。2021年3月,刘洪因在一场活动中帮助丁真“挡粉丝”而意外走红。这位高颜值的康巴汉子当即被网友称为“最帅局长”,成为文旅局长中最早的“网红”之一。  如果说走红是偶然,接下来的持续“发酵”则是一场“创新实验”。  在当地政府统一谋划下,甘孜文旅以“甘孜文旅局长刘洪”为名在抖音平台注册开通了账号,由刘洪本人持续出镜,宣传甘孜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尤其以“变装”等潮流玩法火爆出圈,账号粉丝量很快超过百万,收获了大量流量。刘洪(前)带领藏族青年行走在稻城亚丁。  总结经验、趁势而上。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全省文旅系统,策划推出“文旅局长说文旅”系列短视频主题营销活动,号召全川文旅局长们积极拥抱新风口。  “不限形式、不限主题,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也激发了多元创意。”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该活动较早的响应者和参与者之一,仪陇县文广旅局局长胡润戴着一条红围巾、有一口标准的“播音腔”,被网友称为“播音局长”。前不久,胡润在短视频平台“上新”了一条“文旅局长说文旅之春暖花开”视频,两天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80万次。仪陇“播音局长”胡润。  此外,眉山市“功夫局长”王枫、阆中市“评书局长”何治洪、青神县“萤火虫局长”余瑶、泸州市龙马潭区“川剧局长”朱梅以及道孚县“Who am I局长”降泽多吉等也各展才艺隔空PK。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四川发起的“文旅局长说文旅”已吸引全省各地121位文旅局长参与,发布主题视频170条。其中,去年6月,阿坝州全州14位文旅局长集体出镜,走进雪山草地、森林湖泊、冰川花海,开启了一场全覆盖的“文旅局长说文旅”。  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文旅局长喊你来过年”系列,超过60位局长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给全国网友拜年,再次顺势宣传了一波四川各地特色文旅资源。道孚“变装局长”降泽多吉。代言难度需要有创意、有个性,还要说到点子上  “我们需要与传统宣传片不同的内涵与视角。”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各地拍摄的短视频,要将当地文旅资源和局长的个人特质相融合,在制作上虽然并没有太多“大场面”“高科技”,却个性化凸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鲜活感。  以扮演“宇航员”“格萨尔王”而出圈的甘孜州道孚县文广旅局局长降泽多吉,被网友感叹“演技”浑然天成。这条风格独特的短视频,由道孚县文广旅局工作人员组成的5人小团队拍摄制作。其中,降泽多吉不仅是主演,也是主要创意者。  视频对道孚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精准表达,离不开降泽多吉对道孚旅游资源的深刻了解和熟悉。正是这样的了解和熟悉,让文旅局长们“上阵代言”更具贴近感。  仪陇县是革命老区,拥有5A级旅游景区朱德故里等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播音局长”胡润刚开始出镜时,曾有网友质疑其作品的配音是否由后期制作而成。实际上,胡润并非科班出身,“播音腔”和类似播音员的板正形象,来自他多年工作中的“自我磨砺”。  “在2009年前,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太标准。”胡润告诉记者,在后来的工作中,自己逐渐意识到作为文旅人必须要肩负宣传推广当地文旅资源的职责。为此,自己开始苦练普通话,还专门考取了导游证,并利用周末假期,在当地景区担任义务导游和讲解员,对景区一砖一瓦的故事都熟稔于心。  虽然不断被热心网友催促“快点应战”,但胡润觉得要坚守自己的风格和气质,“说文旅,就要说到点子上,要说到仪陇文旅资源的特质上。”  相较于胡润的厚重和板正,走清新路线的青神县文广旅局局长余瑶,也注重体现当地特色,在其录制的多期“文旅局长说文旅”的作品中,既有带着网友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神竹编、品尝香甜可口晚熟柑橘的旅程,也有讲述“东坡初恋地”的唯美动人故事。去年夏天,她带着网友去看山野里的萤火虫一度受到不少关注,让更多网友知晓“诗意青神”。青神“萤火虫局长”余瑶。热度背后是流量能否变“留量”、“头回客”能否变“回头客”的更大考验  几天前,刘洪针对网友对当地旅游市场的一条投诉,以短视频方式快速进行回应,第一时间将投诉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进行了反馈。  事实上,这不是刘洪第一次在短视频平台回应投诉。自从走红后,刘洪对许多网友发来的建议和意见等,都会积极主动核实处理。刘洪说,希望经营者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局面,共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以局长们的热爱成就游客向往、向往之后是否真正能转化为游客的决策和到达、到达之后是否有良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进而形成营销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口碑传播?”成都锦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邓静告诉记者,“局长热”背后,应该是促进当地旅游市场竞争力的优化。  “文旅局长的形象传播,在当下的市场大气候下,有积极作用。”但邓静也看到,伴随当下“网红打卡”热潮,让“流量”变“客量”更考手艺。  以刘洪“出圈”为例,去年7月,甘孜旅游接待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甘孜州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和107.42%;在新疆伊犁、湖北随州等地,随着当地文旅局长的出圈,当地的客流量均呈现大幅增长。因此,不难看出刘洪极力维护市场的苦心和动力:“线下体验不能缺位”,文旅不仅是流量型经济,也是口碑型经济。要练好内功,才能引得来、留得下,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采访中,降泽多吉坦言,自己会更加关注当地旅游的“细枝末节”,例如游客来得更多后,景区厕所能否满足需求。“厕所问题看起来是小事情,却是游客在当地体验感的重要一环。旅游要长足发展,厕所能否经得住考验,这都是重要因素。”降泽多吉说。  胡润也表示,春节期间,仪陇多个景区迎来人潮,游客接待量大幅上涨,但景区周边所有的酒店、民宿、农家乐、餐厅等坚持不涨价。“我们就是要珍惜这个口碑。”在胡润看来,视频走红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文旅行业的热闹并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拥有真正优质体验和品质服务的地方,才能拥有长足发展。”新闻即时评新媒体阵地“杀”进去再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邓也  最近,全国各地又有一批文旅局长在网上走红,其中甘孜州道孚县文广旅局局长降泽多吉尤其引人注目,网友纷纷评论,“花式卷”“下真功夫了”,感叹“这年头没点才艺真不敢当文旅局长”。这一波文旅局长“内卷”营销算是非常成功了,今年的旅游收入应该会有大幅提升。  三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文旅战线工作者或许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复制”属于本地的“丁真”,实现“文旅+网红”的出圈。而这样的网红,从本地居民、本土红人、本土明星,最终锁定在本土文旅局长上。从身份的话题性到敏感性,从形势的新变化到新要求,文旅局长披挂上阵是符合时宜的本职工作。  文旅局长同台竞技,实质上是在网络上“抢”粉丝,在现实中“抢”客源。如今的游客是非常精明的,各地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这不仅是各地文旅品牌的竞争,也是特色文化和软硬实力的竞争。名副其实的宣传,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实中对于网红旅游地,既发生过言过其实、货不对板的吐槽,也发生过接待能力不足、体验不佳的反馈,劝退了不少观望者。网红文旅局长的“人设”,事关当地党委政府和地方招牌,责任重大。  三年战“疫”,文旅市场的复苏任务艰巨而紧迫,干事创业不能等待遥遥无期的网络讨论,先干起来再说。从这个意义上,做比等好。投身网络引发非议的风险,文旅局长们不会不知道,只是地方文旅发展重任在肩,新媒体的阵地“杀”进去再说。从这个意义上,进比退好。一旦成功,巨大的文旅流量不仅将提高当地的文旅收入,还将全面带动三次产业,从这个意义上,“火”比“凉”好。  今年以来,全国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景区人流如织、商圈人气爆棚、街巷川流不息、影院座无虚席。全国各地都在卖力吸引游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此时不“卷”,更待何时?用心、用脑、积极投身于新时期的文旅工作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卷”起来的文旅局长们很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吴梦琳)3月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海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文旅、文物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双方决定,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之际,支持两地文博机构合作举办古蜀文明特展,共同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创新实践。签约仪式现场  根据协议,未来两地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文明考古成果展示传播、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攻坚、考古领域多学科联合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  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共同推动两地舞台艺术美术等精品创作,全面推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等馆际交流,推动非遗保护及文创产品开发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旅宣传推广合作,建立互访协作机制,共享平台渠道资源,合作举办高品质会展、论坛、展览、展示等活动,鼓励两地企业联合开展境内外文旅宣传推介,共同打造以长江文化、古蜀文明、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文旅品牌。  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合作,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涉文涉旅违法案件和重大应急事件协调处理,共同维护两地旅游市场秩序,增强两地文旅发展韧性。  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合作,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展览展示、文创产品研发、文物安全监管等专业培训,共同建设高素质文旅文物人才队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3
(金伟 记者 张宇)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平通羌族乡的印象梅林,万亩青梅花绽放,呈现出一幅“十里繁花春景图”的壮美画卷,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赏梅观花。连续几个周末,印象梅林景区日均客流迎来新高,“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再度回归。梅林中的农家乐(胡宇 摄)“今天带家人来到这儿,让人眼前一亮,梅林很壮观,梅花也很漂亮,还有非常多的当地特色美食,值得再来一次。” 游客何玉兰说到。阳光照耀下,盛放的梅花绵延铺陈在山坡之上,宛如缥缈的云海,呈现出万亩梅林,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象。游客在平通梅园吃农家饭(胡宇 摄)平通印象梅林景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二月中旬至三月初梅花竞相绽放,呈现出“万亩梅园,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色。近年来,平通羌族乡以梅文化为主题,以观光体验为核心,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漫山梅林中,掩映着40余户农家乐,游客在这里抬头能赏花,低头就能吃上羌乡特色的农家饭菜。盛开的梅花不仅仅装扮了乡村的美景,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村在山中、景在花中、人在画中、乐在其中。“自今年梅花开放以来,游客量逐渐增长,现在我每天的游客接待量是500—600人,周末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000多人,短短20天时间,算上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售卖,我们的营业额收入已经达到20多万。”一枝梅乡村农家乐负责人何小龙高兴地告诉记者。和何小龙一样吃上梅花“旅游饭”的,还有当地村民。“平时在外打工,这两个月我们就回来帮忙,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加上出售果梅、蜂蜜等农特产品,一个月保底收入6000多元。”当地村民刘帮强在梅林里的一个农家乐打工,说起收入,他笑着说:“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把钱挣了,哪个还愿意去外地打工啊?”除了赏梅花、吃农家饭,腊肉、香肠、蕨根粉等平武各种特色生态美食也集中亮相在印象梅林景区,梅花树下品美食,别有一番风趣。商贩龙倩说:“我们在梅林集中展示20多种平武农产品和美食,这一段时间很多游客都来品尝购买,收入还不错。”游客谢先生一边品尝腊肉一边对记者说:“平武这个粮食喂的猪肉确实很香,口感很好,在看梅花的时候顺便就买了,很方便。”新打造的农旅结合游览区(胡宇 摄)近年来,当地以梅为“媒”,整合资源,积极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平台,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350万元,按照“现代农业、农旅融合、城乡统筹”的总体发展思路,高水平建成“果梅—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将果梅和生猪确定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青梅和生猪品种。园区内集中连片果梅种植面积近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梅林30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种植果梅20000余亩,带动当地上万人增收。园区目前已建成“亲梅园”、“梅博园”、“恋梅园”等农旅结合观光区和“梅宿之言”、“梅花三弄”等高端精品民宿,发展农家乐、民宿、康养园等40余家,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了解,自今年2月14日当地举办的第九届梅花节开幕以来,印象梅林共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00万元。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复苏,平武文旅市场也再现蓬勃活力,截至2月26日,全县旅游人数近2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达2.5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