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曾佐然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文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2月21日,泸州市2023年“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展示暨泸县首届龙文化宣传日活动在泸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洞镇屈氏庄园举行。活动以龙抬头为主题,以传统的舞龙活动歌颂春天,憧憬美好,为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祈福。活动当天,泸县人民政府与西南医科大学签订四川泸县龙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泸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与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泸县、铜梁两地龙文化旅游区域深化合作协议。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泸县对10名龙城文旅达人颁发证书,为第一批5个龙文化研学基地、5个龙文化保护先进镇授牌。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2-22
(记者 兰珍 王眉灵)2月16日傍晚,自贡市城区釜溪河上灯光璀璨,一艘艘游船缓缓划过,在毛家坝码头,排队上船的游客络绎不绝。自1月18日完成升级改造、“夜游釜溪”开放以来,这一幕屡见不鲜,春节期间的游船票更是连日售罄。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运,四川水上旅游表现亮眼:全省日均投放352艘旅游客船、1.2万余客位,完成旅游客运近百万人次,同比增长63%,全省各地水上旅游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均创下新高。  一江春水是如何被“激活”的?资料图片从行到游 打造水上旅游航线  初春雨夜,成都,坐上画舫船沿锦江顺流而下,兰桂坊、合江亭、九眼桥依次从眼前驶过……今年初,“夜游锦江”项目焕新登场,春节期间游客同比增长5倍。  成都九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科介绍,“夜游锦江”项目以城市景观为主题,串联起都市休闲、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四大片区,展示蓉城独特的风貌和文化。5公里的游船路线,带动周边沿线形成一体的旅游、消费、观赏空间,春节接待游客8.2万人次,经营收入增长近6倍。  四川加快推进交旅融合。“我们大力打造‘舟游蜀水·情满川江’服务品牌,推动水路旅游运输发展,不仅水上‘行’,更要水上‘游’。”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副主任龚元帅介绍,近年来,我省开发了成都锦江、南充嘉陵江、阆中水城、自贡釜溪河、眉山雅女湖、宜宾三江口、西昌邛海等多条水上短途旅游航线。  游玩场景和配套项目也在不断丰富。“夜游锦江”项目增强了硬件配置,仅游船就有摇橹船、画舫船、表演花船等。东门码头上,李白、杜甫等NPC扮相真实,以互动游戏带动游客沉浸式体验。嘉陵江阆中段改造提升游船、码头等硬件设施,加入光影游览、水上演艺、水上运动等项目,春运期间,阆中水城游客运量达6万人次,经济效益同比增长50%。从有到精 打造特色水旅品牌  经历了火热的春节后,水上旅游是否会回归平静?  “夜游釜溪”项目经理达杰充满信心,“元宵节过后,游客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断崖式回落,每天依旧保持了300人次的接待量。”在他看来,长尾效应和项目品牌打造有关。  “夜游釜溪”用建筑结合光影,讲述了千年盐都的厚重文化,并辅以水上实景演出、文艺演出等,“夜游”之行成为文化之旅。沿河两岸配套了住宿、餐饮等,近7公里河段成为热门打卡地,仅春节大假期间就吸引了近30万人次参观。达杰表示,计划将“夜游釜溪”项目与其他旅游项目联动,把新区灯会、恐龙公园等景点和老城釜溪河打包,丰富白天和夜晚的游玩内容。  打造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水路旅游客运品牌,各地正在加快探索。  去年底,交通运输部确定了50条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位于乐山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岷江旅游走廊航线是其中之一。乐山市港航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将借力精品航线“夜游三江”热度,全力推动岷江航电枢纽建设,将旅游航线延长到100公里,最远至犍为县。在旅游产品上,将乘船游与大坝观光、过闸体验、鱼类科普、休闲农家融合,通过水旅将沿岸文旅、农旅串联,形成全方位的新式水上旅游。  南充将在推广水旅品牌上下功夫。“今年计划筹拍水旅宣传片,并加大嘉陵江南充游航线、阆中水城游航线两条精品航线的网络宣传。”南充市水务管理局相关人士说,还将对重庆、陕西、甘肃等地游客定向推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记者 罗敏  “二月二,龙抬头。”在三台县老马镇龙头山村,至今保留着过“龙头节”的传统习俗。2月21日,来自绵阳、成都等地和老马镇周边乡镇的数万群众赶到龙头山,欢庆一年一度的“龙头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太多了,连脚也插不下!”从永明镇赶来的游客陈忠木告诉记者,因为疫情,“龙头节”停办了三年,今年再次举行,吸引了很多人参加。胥江 摄  记者看到,前来的游人,或三五成群到庙里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观看狮灯、龙灯、采莲船、民间说唱等节目。在龙头山脚下,卖撮箕、竹耙、挂耙、枷担、扁担、锄把等农具和日用百货、风味小吃的摊点随处可见。  老马镇“龙头节”历史悠久,晚唐诗人李商隐寓居梓州时,曾出游老马,写下了著名诗句《中和节出游》:“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题所说的“中和节”,即是民间说的“龙头节”。  千百年来,老马镇“龙头节”一直作为传统民间节日长盛不衰,因此也列入了绵阳市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王永说,以前过“龙头节”是盼望过上好日子,现在日子好过了,都希望将来的日子越过越富裕。他告诉记者,龙头山状似龙头,与陕西安康的龙尾山,首尾相连,遥相呼应。这里与古代的涪城界连,并出产著名的“涪城麦冬”,村民收入连年攀升,生活富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摄影报道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兆头……”2月21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泸州市2023年“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展示暨泸县首届“龙文化宣传日”活动在泸县方洞镇拉开帷幕。当天上午,来自泸县本地的7支舞龙队惊艳亮相,上百名舞龙者激情舞动,通过展演和巡游的方式,为民众祈福。舞龙表演。  活动现场,男子群舞《龙魂》、舞蹈《如梦令》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泸县原创非遗主题曲《一眼千年》首次发布。舞龙祭祀环节,各支舞龙队穿越人群热闹登场。“活动很接地气,非常震撼!对于传统文化,必须好好传承。”从泸州市区赶来的李先生激动地说。  记者获悉,泸县方洞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丰富,享誉“东方活龙”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发源于此,也是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龙文化(泸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二月二·龙抬头”活动。  当天,泸县人民政府与西南医科大学还签订了龙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推进四川(泸县)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动龙文化传承保护、繁荣发展。同时,泸县还与重庆铜梁区签订文旅资源共享协议,双方将围绕共推旅游线路、共建文化活动开展合作。  “近年来,我们坚持文化强县战略,深入开展龙文化系列民俗活动,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助力全国百强县创建的核心竞争力。”泸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怀玉介绍,接下来,泸县将进一步发掘好、培育好、经营好以龙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贡献泸县文化新的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2月21日,达州市宣汉县厂溪镇村民王文艺早早来到白马镇毕城村文化广场,支起了售卖麦秆画的小摊子。在小摊旁,一台群众文化展演正在“乡村大舞台”上演。精彩的节目表演、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展销,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同时,也带热了他的摊位。  当天,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表彰暨现场推进会在宣汉县举办,会议表彰了四川第二批120个“省级样板村镇”。随着第二批命名名单出炉,我省已累计评选出“省级样板村镇”220个,建成“市级样板村镇”1346个、“县级样板村镇”5061个。2月21日,文化节目表演登上毕城村“乡村大舞台”。  毕城村正是第二批120个“省级样板村镇”之一。在这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设施得到充分运用,群众文化活动持续火热,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村民素质不断提升。由北大教授向勇牵头创建的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近年来积极组织主题墙画、景观营造等乡村艺术创作,定期开展春伞节、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等活动,带动全村形成了“人气旺、村民乐、文化兴”的态势。  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2021年起,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财政厅等九部门联合启动了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按照分级负责、逐年推进的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建设500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2500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10000个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  梳理已获评的220个“省级样板村镇”不难发现: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是其共性特点。如获评第二批省级样板镇的隆昌市响石镇,以本地历史传说、文化故事为素材,创新村歌表现形式,将村歌与时代新风结合,提升村民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品牌塑造”是其衍生功能,从首位品牌出发,形成品牌集群,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再如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自评为首批省级样板村以来,以稻鱼共生、三产共融、人文共续为主题,打响“鱼先生”文化IP,将“鱼”元素融入乡村文化新空间建设,联通周边高桥竹村、双桥村共同发展“三村联动·如意原乡”乡村振兴示范区。  同时,以“省级样板村镇”为中心,当地从地理位置、地势条件出发,促进全域同向同行、齐头并进,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例如,广元市以首批样板乡镇昭化镇为蓝本,打造阅读、艺术展览、文体“嵌入式”文化阵地,带动建成了剑门关镇、青溪镇、曾家镇、白朝乡等一批具有广元特色的样板乡镇;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油纸伞文化通过实物形态进城市、进学校、进区级、市级“三馆”,将精神理念全面融入当地城市生活。  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样板村镇是乡村文化振兴塑形铸魂的载体,样板建设促进了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资源整合,激活了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描绘了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文化图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2
(邹勇智 记者 蒋培路)雨润春芽,茶园飘香。2月19日,一场以“茶乡里——与春天的约会”为主题的高山云雾茶论坛,在乐山市夹江县风景秀丽的木城镇五显岗村马山顶茶园举行。著名茶叶专家、茶企、茶商与当地茶农相聚一堂,参与高山云雾茶论坛,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茶艺、电商直播带货等丰富多彩的茶乡之旅。采茶现场人勤春来早。早上7点,茶农们早已活跃在马山顶高山茶园。雨过天晴,茶树一拢一层环绕山间,绿波茫茫,宛若大地指纹。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绿叶清香,沁人心脾。身着采茶服装的姑娘,行走在生态茶园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今年早春茶品质好、价格也比往年高,春茶丰收给我们带来了喜讯。”五显岗村茶农王云说,她家只有3亩茶园,但这里海拔高、茶叶好,使用有机肥生态化种植,春茶采摘会比其他地方早一周,还能卖出好价钱。夹江县高山云雾茶论坛现场以山为景,以茶为题,“茶乡里——与春天的约会”茶业论坛火热进行。来自陕西西安、湖北武汉、重庆、四川的茶业大咖,品鉴茗茶,共谋合作,围绕高山云雾名茶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纷纷表示将加强与夹江县高山云雾茶的合作,助力夹江茗茶走向全国。湖北武汉久香茶业的刘凤华表示,参加这次高山云雾茶论坛,对夹江茶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木城五显岗村有了更深的印象。该公司每年在全国采购茶叶70万斤左右,这次来一定会下一笔很大的订单,把夹江优质绿茶推向广大消费者。“参加这次集采茶制茶,茶艺展示于一体的高山云雾茶论坛,非常激动。”圣千润茶业的马万斌表示,早已备足资金,做好春茶收购准备工作,预计高峰期每天能够收购一万余斤鲜叶,为当地农户解决卖茶难,让广大茶农增收致富。制茶展示活动现场,制茶冠军刘校宏在茶园摆起两口大锅,现场展示手工制茶,高温热锅炒制鲜叶,缕缕青烟散发出沁人的茶香。一边是传承千年传统制茶技艺展示,一边是气势恢宏的斟茶技艺表演,另一边是绘声绘色的现场电商直播,无不让现场观众点赞叫好。现场直播带货“欢迎各位茶友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五显岗村马山顶高山云雾茶专场,让茶友们了解夹江优质茗茶。”在茶园田间地头,直播带货火热进行。两名主播一边向大家介绍早春茶,一边端着茶杯对着镜头展示茶叶新品。电商进农村,直播进茶园,来自新联会电商服务团、夹江县电商协会的直播团队,通过线上推广、线上促销、线上交易的模式,让马山顶茶香通过网络飘得更远。近年来,夹江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建成“千亿茶产业强省”和乐山市委提出的“乐山茶产业走在四川最前列”的要求,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产业。目前全县茶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河西生态茶叶产业带14万亩,河东出口茶标准化产业带16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7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小茶叶已成为群众的“致富叶”。“在海拔1000多米的马山顶上举办高山云雾茶论坛还是首次,手工制茶、茶艺表演、直播带货等内容丰富,参与的专家和茶农热情高涨,茶乡里春天的约会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木城镇党委书记周显刚表示,全镇年加工鲜叶1800余万斤,年总产值约12亿元。近年来,木城镇党委、政府鼓励和引导本土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培育本土商标“森之源”“圣千润”“龙园御竹”等品牌。今后木城镇还将继续筹办系列推介活动,打响夹江高山云雾茶品牌。(图片由夹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21
(钟正有)近年来,中江县文旅局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靓景观,推活动,丰富民心惠民情。推出十大系列60余项文旅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浓厚氛围,丰富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文旅生活,充分激发文旅市场活动潜力,加速市场“回暖”,增强消费动能,提振消费信心,1-2月,预计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6万人次,旅游消费综合收入7.36万元。创A级,搞建设,一山一水岸线通。围绕“项目挂牌提档、景区创A升级”的目标,加快建设继光湖生态康养旅游区,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打造龙泉山旅游环线,持续推进中江石林洞峡群、中国挂面村、沼源博物馆等文旅项目建设。做产业,富业态,满足群众新期待。完善文旅业态,支持鹰山云尚康养谷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星空民宿、云尚星空露营基地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21
(记者 张斌)2月16日,夜幕降临,南充市顺庆区“印象西河”商业街区人流如织。“印象西河”是南充市顺庆区着力打造的文旅消费综合体之一,于去年10月开业。今年1月以来,这里的人气明显上升,商户营业收入比去年开业到年底的收入增长了30%。“随着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商户增收有望有新突破。”“印象西河”运营负责人蒲先生告诉记者。  把握文旅市场复苏机遇,南充正全面发力,优化提升供给,挖掘资源潜力,推动文旅消费活力加速释放。“印象西河”商业街消费场景火爆。杨可 摄美食文化延伸消费体验  2月5日元宵节夜晚,来自广东的游客黄先生带着一家人搭上“印象嘉陵江号”游船,沿江而行,感受嘉陵江美丽的夜景。“体验很棒,还会再来!”黄先生表示。  为培育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南充着力优化提升新供给。今年,南充投入40余万元完成“印象嘉陵江号”“川中游0010”等船舶的提档升级,推出特色“江上游”,开通嘉陵江南充游、阆中水城游等全国精品夜游航线,打造47个驿站。同时,在相关景点增设游客景点讲解、交通指引、住宿咨询等旅居服务,提供张飞牛肉、川北凉粉等地方特色美食品鉴机会,延伸消费体验。春节期间,南充水上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更多文旅场景在南充诞生。在南充市区,南充文旅部门利用西巷三国文化历史街区、白塔耍都等场所,打造成商业、美食、娱乐、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多元化核心消费体验中心;利用高坪六合丝厂、顺庆变电站等工业遗址,创新开发出集演艺、文创、研学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消费爆点。  蓬安县相如故城推出民俗传统演绎、沉浸式体验、5D光影秀、非遗集市等一批新产品,打造演、娱、秀、景的情景融合体验。  文旅消费逐步回暖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带动。年初以来,南充分批次给市民发放约1000万元购物券和消费券,同时,西充县、营山县等地也通过引导商超、餐饮等市场主体,推出“打折让利”“消费满减”等活动,拉动消费持续“升温”。网红新业态强势“出圈”  “这是我们公司自己生产的鸵鸟蛋、鸸鹋蛋,营养价值非常高。”2月9日,在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花好月圆动物园内,主播正通过直播平台推介特色产品。  利溪镇花房子村是蓬安近年来打造的知名景点。为了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今年,蓬安县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资源,挑选有经验的乡土主播,组建直播人才库、开办直播培训班,聘请抖音、微博等平台专业讲师免费授课,开展直播带货,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1.35亿元。  同样着眼于挖掘打造热门消费点,南充市顺庆区投入资金10万元在热门景区打造“后备箱集市”示范点,统一配备灯光、桌椅、专用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划分不同售卖专区,宣传“后备箱集市”优惠政策、服务明细以及市场前景。去年12月以来,该“后备箱集市”已吸引200余人参与经营。  西充县则联合县内文旅龙头企业,在人流量大的区域打造消费示范点,投资30万元实施硬件改造提升工程,设置非遗展销摊位65个,“盛世灯会”“花灯长廊”等网红打卡点5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谢勇 羊绍伦)突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2月17日,三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增辉率领县委统战部、县水利局、县武引局、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到灵兴镇花庙村宣讲党的二十大、解读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听取镇村负责人党建经济、武引春灌、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系列工作汇报。 细节之处显担当,服务群众无死角。2月14日,一渠清澈的武引水,通过双争斗渠K4+600米垮塌处的波纹管,欢快地向旱魃肆虐的大花庙村奔涌。开春首轮武引水,让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特别是粮畜安全实现开门红。这背后,是水利人锲而不舍的坚守,是民生经济科学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保障通水至争胜尾灌区,春节前后,县武引局专题研究水毁整治方案,明确改毁损明渠为混凝土箱涵。现目前,武引双争暗涵垫层已完成浇筑。首轮应急通水后,将加快工程恢复整治。广大群众对幸福美好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工作目标,杨增辉对近期武引水利春灌惠民表示满意,他认为:乡村五大振兴就要直面群众普遍关心的重难点工作,一个关键一个节点地抓落实。当前,灵兴花庙与木鱼等周边诸如:生猪、蔬菜、麦冬、粮油等特色产业融合较好,根本问题在于设施老化、发展不足。希望帮扶驻村单位会同村两委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梁)、水利、能源、产业规划,增进民生设施建修改造,以人为本,筑牢防规模返贫的原则底线。各驻村帮扶单位及村两委表示:要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夯实基础重点,推动群众增收、环境改善,尊重民意、契合实际。要着力化解困难群众根本问题,面向优秀青年培养新党员。结合核心价值观,拓展文明乡风,实现村级班子好、村域干部队伍好、基础工作服务好、乡村建设业绩好、反映问题落实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9
近日,万源市召开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调度会,万源市委书记倪欣在会上强调,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快梳理各创建工作专班任务分工,全力统筹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会议现场会议指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当前万源市委、市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树立主责主业意识,切实担负起职能职责,摸清创建工作方向和重心,深入透彻研究工作任务,以决战决胜姿态,确保万源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八台云海(张天明 摄)会议强调,要树立争创意识。摒弃等靠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始终保持上下一心,主动作为,增强推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全员全域创建格局。要明确创建方向。加强政策研读和汇报争取,吃透消化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和考评体系,精准发力,同步推进对接洽谈、宣传推介、现场打造等专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抓早谋前。要形成创建合力。优化工作方案,明晰体系和任务,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在创建办“1+2”的体系下,梳理职责分工和任务落实情况。形成创建办牵总、三方机构指导、工作专班推进、责任单位销号的倒逼机制,高效推动创建工作。龙潭映月(张天明 摄)会议要求,要强化统筹调度,整合统筹现有资源,对标聚焦创建工作标准,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研判和指导,各职能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扫清创建工作中各种困难和障碍。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项目包装,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最大程度调动人、财、物各路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这件大事。要严肃问效问责,督导组要认真对照创建清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每周通报,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在急难险重的创建一线锻造和发现一批优秀干部人才,为圆满完成创建任务提供坚强保障。(供稿:文旅达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7
(记者 吴晓铃)茶,一片神奇的树叶。四川大地上,这片树叶从古至今一直熠熠生辉。回溯历史,四川为植茶、饮茶发源地之一,茶文化风气炽盛;聚焦当下,四川是茶产业大省。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川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在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川茶文化、发展壮大川茶产业背景下,即日起,川观新闻人文频道,四川日报《天府周末》《人境》周刊等推出“问道川茶——品味川茶文化”系列报道,溯源川茶历史,挖掘川茶文化,寻访川茶遗迹、非遗项目,勾勒川茶地理版图……通过多重视角,带领读者品味飘散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缕缕茶香,推动川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去年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绿茶、红茶、黑茶等多项传统制茶技艺,充分展示了中国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少有人知道,四川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饮茶、种茶的地方之一。这里还曾兴起了世界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在唐代我国盛产茶叶的大背景下,四川名茶仍独占鳌头。时光流转,川茶的那一抹清香,至今萦绕。蒙顶山茶园。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雅安名山区非遗中心提供茶之发现 最初当在蜀  饮茶,国人延续数千年的习俗。普洱、铁观音、龙井、雀舌……缕缕茶香味,抚慰凡人心。那中国人最早饮茶从何时开始?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苏东来曾参与主编过《四川茶文化史》一书,他表示,“从目前存世的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六朝以前所有关于茶的记载都出自巴蜀。因此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习俗,从四川开始。”  早在3000多年前,巴蜀先民就已经发现野生茶树的叶子可以食用。  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记载,巴被周王室册封为巴子国之后,向周王朝缴纳的贡物中除了桑、蚕、麻之外,茶亦位列其中。常璩还写道,巴国境内“园有芳蒻、香茗”。香茗,即茶叶。而巴族被西周王室册封,早在约公元前11世纪,距今超过了3000年。可见当时,茶叶已经属于珍贵的贡品。苏东来表示,虽然常璩并没有明确记载此时的茶究竟是用于泡饮还是入药,但从此后四川地区种茶饮茶的习俗来看,当时的巴人应该已发现了茶叶的泡饮功能。  历史上,和四川茶事有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司马相如在其《凡将篇》中记载,西汉前期蜀郡有茶;扬雄《方言》则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说明蜀地出产茶叶;《华阳国志》则更明确记载汉时广汉郡的什邡“山出好茶”;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今乐山一带)、武阳(今彭山一带)皆出茗茶”;川滇黔边区的平夷郡“山出茶、蜜”……“历代学者对中国茶源地的考证也有很多,清代学者顾炎武考察‘茶’字的记载和演变后,认定‘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他认为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以后,四川的饮茶习俗才传播到中原地区。”苏东来介绍,近代政治经济史家李剑农在《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中也曾认为“茶之发现,其最初当在蜀”。  当然,古人最早饮用的是野生茶。茶圣陆羽在我国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里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的秦汉以前的产茶地区。”苏东来介绍。  如果说古代文献记载可能存在谬误,那从植物学角度展开的系列研究和调查,则为中国茶源地在四川及其地处的西南地区提供了更多佐证。  据介绍,目前全球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多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该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19世纪初,西方学者就在四川北部山区发现了高达3米的野生茶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也在云、贵、川的山区密林中发现了很多野生大茶树,有的树龄距今已有1800年。“可以肯定的是,我国西南是野生茶树发展为栽培茶树的起源地。茶叶就是从这些地区走向世界的。”苏东来说。皇茶园。西汉时 四川已有茶买卖  3000多年前,茶叶还只是王侯贵族才能享用的贡品。随着人工种茶的普及,饮茶之风在中产阶级甚至更普通大众中流传开来。有需求就有交易,西汉文学家王褒一则捉弄奴仆的《僮约》无意间记下了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已经出现了茶叶市场。  王褒,四川资中人,西汉时与扬雄并称“渊云”的大才子。在这篇两百多字的《僮约》中,他不仅详细写下了要求奴仆每天完成的各种任务,还记下了僮约的出炉背景。原来,王褒因事要到今都江堰玉垒山,中途到好友遗孀家停留。对方有一奴仆叫“便了”,王褒让他去买酒,对方却冲到主人坟头哭诉不想给别人家的男子买酒。一怒之下王褒买下便了,立约管束。便了此时还要反抗,嚷嚷要使唤那就得把要做的事情白纸黑字写进券约。这可难不倒王褒,一份《僮约》,规定便了每天睁眼必须完成的事情,洋洋洒洒上百个工作要求,听得便了“仡仡叩头,两手自搏,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后悔还不如当时就给王褒买酒去。  这篇神作虽是戏谑之文,却留下了关于西汉时期诸多信息,其中最珍贵的便是“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表述,为中国茶叶史留下了重要一笔。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学者谭继和曾专门就茶的历史做过相关考证。据他介绍,茶最早是原始的巢居人用于嚼食以调节肉食之味,最初不叫“茶”,而叫“萘、槚、蔎、茗、荈”,以形容茶叶苦涩味道。而“茶”字的使用,王褒的《僮约》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份古代文献。短短四字的“烹茶尽具”,可见西汉时的地主阶层,已经开始有饮茶的习惯,并且有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而“武阳买茶”,也说明武阳这里已经有了茶叶交易市场。  武阳是眉山市彭山一带的古称。西汉时期,武阳为何可以兴起可供买茶的市场?这里出产茶叶吗?  史料记载,四川出产茶叶之地包括了什邡等多处,其中也包括武阳。《华阳国志》中就曾记载“武阳出名茶”。王褒从老家资中到玉垒山,中途到故友家停留。据此路线,去武阳买茶或许因武阳出名茶而名声在外,要么就是这个市场恰好在故友家附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个茶叶交易市场。  武阳产茶,至今仍可见端倪。从成都沿成乐高速一路向南,高速路两侧至今仍可见片片茶园。不仅如此,武阳的江口镇还是延续2000多年的水码头。毗邻的蒙顶山等周边的茶叶要运往成都,就要经过此处,形成茶市也因此顺理成章。而一个小小武阳就已有茶市,由此可见其周边以及广大四川地区,饮茶之风已开始盛行。手工制茶。曾朗 摄盏盏香茗 最负盛名蒙顶茶  在中国数千年的茶叶史中,四川蒙顶山茶是令人瞩目的存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雅安名山区举行,全世界25个产茶国共同发表了《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的地位。这是因为蒙顶山是中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早人工植茶地。谭继和表示,巴蜀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坐标,就是蒙顶山。  雅安名山区,蒙顶山主峰的5个小山头形似莲花,位于“莲心”的山头,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皇茶园就坐落于此。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相传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在此种下了7株仙茶,由此开启了中国人工植茶的先河。在历代古籍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吴理真蒙顶山植茶的记载,包括明代状元杨慎也曾写过“西汉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清代《名山县志》也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吴理真究竟有无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不同争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介绍,但蒙顶山茶的久负盛名却绝对不容否认。  蒙顶盛产茶、产好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曾这样吟唱:“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陆羽《茶经》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自元代李德载的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中脱胎而出的一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广为传颂。此外,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也曾对蒙顶山茶有相关记载,“(唐)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也写道:“蒙山茶,蜀蒙山顶上茶,多不能数,片极重,于唐以为仙品”……  “蒙顶山之所以盛产茶,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陈书谦对蒙顶山茶史有过深入研究,他表示,从地理环境看,名山属亚热带,年均温度在15℃—18℃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1600 毫米之间,相对湿度70%—80%,茶叶适宜于这样的温度和湿度。加之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不断得到改进,至唐代已成为贡品。《元和郡县图志》就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在已查证的史料中,至少记载了蒙顶山茶从唐宋至明清均为贡茶的地位。2022年,故宫博物院将现存的贡茶实物进行整理,发现来自11个省的50种贡茶中,四川的11种贡茶有8种就来自蒙顶山。  而时至今日,蒙顶山茶依然是川茶诸多品种中的金字招牌。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四川的蒙山茶和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双双入选,一代又一代制茶传承人仍在用勤劳和智慧,炮制出缕缕茶香。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17
人勤春来早,学习正当时。2月13日,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大营坝村村民李军一大早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翻开一本《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认真读起来。“农家书屋的书贴近农村、契合农民,从中了解政策、学习知识后发展生产,乡村振兴有奔头,美好生活有盼头。”李军高兴地说。  “南江县从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2017年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到2019年实施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一个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丹介绍,目前,南江县已建成309个农家书屋和20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搭建阵地 满足多元需求  在公山镇桥坝村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整齐划一,一册册图书陈列有序。“有红色革命书籍、有养殖技术书籍,还有小朋友们爱看的各类故事书,图书种类齐全。”该村退休老党员吴学保说,平时来这里看书、查找农技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既打发了时间,也充实了自己。  “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的书屋。”南江县新华文轩门店经理蔡波说,在充分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配书计划,将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等出版物配向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的多样阅读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配备少儿类、文化类等书籍,增配农技书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儿童“关爱站”、群众致富“加油站”。  据了解,南江县为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按专人管理、按时开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到借还有登记,群众需求有记录,从2013年以来,先后打造了48个农家书屋建设样板。  文化粮仓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在天池镇百岁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书架,上面整齐摆满着各种书籍,窗明几净,透过玻璃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眼前。  百岁村党支部书记孙继东介绍,“2019年,百岁村农家书屋经过第2次搬迁后,结合乡村风貌进行升级改造。如今书屋建筑面积50平方米,馆内书籍囊括中国文化、儿童读物、生态自然科普和健康科普等2000余册,配套有桌椅、茶水、服务台等设施,所有设施均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  “现在当农民不学习一些科学技术,还真当不了。”一旁正在翻阅《农业百科全书》的种粮大户何迅说,以前是没条件读书,搞养殖、发展农业受限很大,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农村发展什么都相对轻松多了。  “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吸引他们远离牌桌,走向书桌,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提高文化水平,找到致富门路。”百岁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亚琴说。  数字赋能 让学习更高效  在南江的农家书屋,扫码就可以阅读海量书籍。  在大河镇灯油坪村农家书屋里,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手把手教村民冯登文登录“南江数字农家书屋”。简单操作后,冯登文找到了如何种植金银花的书籍,认真研学起来。  “如今,南江农村都通网络了,手机、电脑等已进入农村群众生活,农家书屋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不再是乡村群众汲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移动阅读便成为新风尚。”南江县图书馆馆长李劼说,2017年开始,南江县着手建设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利用县图书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南江县图书馆,打开云悦读,就可以随时随地免费阅读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让使用者轻松实现掌上扫码“博览群书”。  冯登文感慨地说,“有了‘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后,方便了不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需要了解什么一收索就出来了,再也不淘神费力了。”  近年来,南江县将“南江数字农家书屋”配送到全县30个农家书屋,让乡村读者在家就能扫码免费阅读县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期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精神食粮”输送到千家万户。(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鲜娜妮 刘晓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6
(胡宇 记者 张宇 文/图)春风十里,遇见“梅”好。万株梅树竞芳菲,绵阳市平武平通的梅花开啦。2月14日,值此平武县第九届梅花节开幕之际,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在平武县平通羌族乡走马羌寨举办2023“春游绵阳·观花乡野”文旅季暨“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家园”系列体验活动启动仪式。游客在印象梅林拍照观赏此次活动以“春游绵阳·观花乡野”为主题,以“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家园”为主线,融合非遗、国潮和古韵三大亮点,在平通印象梅林景区设置梅林古风摄影体验、梅文化体验、藏羌文化体验等丰富的活动,充分展示“秘境平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熊猫家园”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平武县推出“梅、茶、歌、花、暑、叶、雪”七大文旅产品,发布“踏赏春华烂漫 相期花茶盛景”等3条精品旅游线路及春季文旅节会活动、优惠措施。平武县文旅企业代表围绕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开展自然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等作交流发言。据了解,此次梅花节将持续到三月底,期间,印象梅林景区以梅为媒,融赏花、非遗、展陈、研学、休闲、游园为一体,推出“古梅古韵”“梅林情缘”“香约梅韵”摄影体验和“春风入画 梅花入诗”等主题梅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享受梅林春景的同时饱览文化雅韵。景区还推出“多彩非遗,风情古韵”藏羌文化体验,现场展示平武羌绣、擀毡帽、织花腰带等非遗项目展,还可购买独具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品尝羌乡美食,体验乡野风情。景区还增设“六园八景”“梅海望月”“云端乐园”等特色游玩线路,提供个性化赏梅服务。另悉,2023年春节以来,我省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回暖,绵阳文旅市场喜迎“开门红”。举办此次活动,充分彰显了绵阳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更大力度抓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的决心和信心。绵阳市还将在2023年春季举办7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发放300万元文旅消费券,持续引导和激发文旅消费。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2-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梦 记者 杨都2月12日,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乌梅山景区的乌梅花竞相绽放。微风吹过,落英缤纷,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记录眼前的美景。百节镇乌梅山景区,游客记录下乌梅花开美景。王梦 摄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川区种植乌梅历史悠久,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达川区因此被誉为“中国乌梅之乡”。  百节镇肖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友川告诉记者,随着乌梅种植生产基地与乌梅山景区同步升级建设,当地的农旅融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达川区乌梅面积达10万亩、居全省第一,并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乌梅原生资源林以及川东北最大的乌梅繁育中心。近年来,达川区建成了以百节镇、渡市镇为中心的两大乌梅产业基地,在百节片区形成了“万亩乌梅产业示范园区”和1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连片种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16
(刘敏 张俊 记者 李全民)连日来,在广元市重点项目苍溪县陵江镇至白桥镇沿江美丽乡村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赶工期、抓进度,加速推进项目建设。陵江镇至白桥镇沿江美丽乡村公路项目建设现场。詹磊  摄日前,在项目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挂网喷坡、捆绑钢筋,眼前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繁忙景象。“我自去年11月份进入本项目,参加箱梁的制作,我们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每天工作九个小时,我们加班加点,争取早日完成本项目的制作。”工人周家太说。为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保障项目质量,该项目自春节后复工以来,严把工程质量与安全,严格按图施工。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三座桥梁已完成95%的下部结构工程,路基附属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35%,路基开挖6.5公里,挡防工程约6800立方米,挂网喷坡约10000平方米。苍溪县陵江镇至白桥镇沿江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属广元市重点项目,项目起于该县陵江镇花家坝,止于白桥镇苍亭路嘉陵江大桥,全长7.453千米,总投资1.34亿元,于2021年10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2月底建成投入运行,现阶段,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将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完工投入运行。据四川润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徐林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建设中的省道411苍溪至旺苍快速通道相连接,串联苍溪嘉陵乡村旅游环线、旺苍红色旅游景区以及周边生态家园乡村旅游环线。同时,与亭子湖环湖路组成广元市旅游环线‘南半环’,形成全市一条重要的旅游通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5
(记者 吴梦琳)记者日前从文旅厅了解到,该厅聚焦方便企业群众创业办事、不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2022年全省文旅市场主体增长保持良好势头,审批注册企业达1332家,居省内各行业前列。  在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背景下,针对川渝两地文旅行业特点,鼓励两地企业发展异地业务,实现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审批、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涉外营业性艺术品展览活动审批、一般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4个热门文旅审批事项“川渝通办”;实现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电子导游证、娱乐经营许可证、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图书馆借阅证6类文旅高频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跨区域共享互认;此外,还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审批等3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智能审批实现企业群众“零跑腿”。重点围绕文旅企业变更、延续、注销等审批服务,推出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注销、补证等智能审批服务,实现智能填表、自动审核、网上发证,大幅提高“零跑腿”办件比例。  主题集成服务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我们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材料、审批结果流转递交协同机制,将文旅领域11个跨部门、跨层级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减少6个办事环节、10份申报材料,平均办结时限压缩31%。”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8天快速完成跨部门审批的“雅克音乐节”,最终实现拉动消费超2.5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立峰2月11日上午,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泉映梨花景区热闹非凡,时隔五年的清流镇第十四届“木厂会”开幕。当天,共有300余家厂商参展,数万游客涌入,还吸引了较多自发前来的摊贩,现场人头攒动。  据清流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木厂会”设置了汽车、非遗、农机具、竹木花卉、生活用品小食品、旅游点位6大展销区,为市民提供了衣食住行一站式购物体验,满足了广大群众新春购物和精神文化需求。“木厂会”暨新春购物节将持续举办至2月17日。  “木厂会”原名“谷王会”,至今已延续150余年,是四乡农民为了感激、纪念神农,形成的自发性庙会。随着庙会的规模和繁荣年盛一年,逐渐由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流会,而当时的市场上又以木制品最多,故名“木厂会”。  清流镇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是新都区重要的粮、油、菜生产基地。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清流镇紧紧围绕打造精华灌区粮油基地林盘经济“价值高地”,奋力建设“农兴、村富、文弘、境美”大美清流,不断在打造“天府粮仓”精品区中展现担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15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仁寿陶艺传承久远,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陶器的拉坯过程中,首先要找到中心,再用相应的手法,不断地调整形状……”2月12日上午,在眉山市仁寿县天府长平文化水街的非遗“专属摊位”上,仁寿陶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中云一边讲述仁寿陶艺的历史,一边现场演示陶艺的制作过程,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围观。根雕传承人正在展出根雕艺术品“新年新气象,参加这次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仁寿陶艺,让这项非遗能在仁寿继续传承下去,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也能大放光彩。”蔡中云说道。一项非遗,传承一座城市的文明;一个商圈,彰显一座城市的潜能。当天,“乐购新春·仁人欢乐”春季促消费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2023年非遗文化展在水街火热进行。传承人正在表演非遗项目——抬工号子活动现场,本土老牌餐饮店热气腾腾的小吃和糕点、香酥可口甜咸皆宜的花生糖、油润泛红麻辣鲜香的干巴牛肉、柔和化渣甜而不腻的芝麻糕、绿色生态手工粉条等当地特色美食应有尽有,购买的群众络绎不绝。非遗“专属摊位”上,陶艺、根雕、糖画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精湛技艺,受到群众一致点赞。抬工号子、子午门武术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在舞台上轮番上演,群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其中,抬工号子最受群众的欢迎,让在场不少年纪偏大的群众回忆起修建黑龙滩水库时,仁寿儿女不屈的吃苦耐劳精气神。作为仁寿民间艺术,抬工号子音韵协调,铿锵上口,高亢嘹亮,诙谐幽默,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交通匮乏的年代,抬工号子穿山越岭,悦耳动听,唱遍了陵州大地,也将团结一致的精神传唱至今,唱出了仁寿人的新生活。“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思,我们在逛街消费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更多地了解家乡文化。”市民彭碧芬说,自己在购物之余,认真观看了每一种非遗文化,觉得非常有趣。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14
(叶强平 记者 杨琦)“这个手工皂是用当地天然有机的原材料,牦牛奶、野生香草等,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近日,在理塘县千户藏寨景区仁康古街32号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利用空余时间打零工的甲洼镇俄丁村尼玛向当地群众和游客推荐高原产的护肤品。这个有机生活馆的产品生产于甲洼镇俄丁村,是学习工商管理的藏族姑娘四郎曲珍回到家乡创办的,尼玛的母亲妹妹(藏名)等12名当地妇女,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香皂、唇膏、香水、高原果酱等。特别是牦牛奶手工皂销量持续上涨,不断接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订单,旺季每天有上千元的收入,暑期等节假日甚至有上万元的营业额,这让妹妹等干起活来越来越带劲。2022年底,妹妹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打工,多的时候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少的时候也有2000多元,加上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公益性岗位和转移性收入,一家6人家庭总收入达到68000余元,不但实现了稳定脱贫,还把乡村振兴的增收路越走越宽。同样在千户藏寨景区,“云端一叶”咖啡店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意特别好。可谁能想到房东卓玛家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采集虫草是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2018年,随着千户藏寨4A级景区的建成,卓玛把房屋以每年30000元的价格出租,房屋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屋,自己还在里面务工,每个月除了基本工资还有提成,当年就脱了贫,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理塘,吃上旅游饭的不止妹妹和卓玛。2022年“五一”期间,新都区援助理塘县的乡村振兴项目——“马背慢游理塘”正式运营,推出了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地游客的欢迎,当年实现营收211750元,带动109户村民户均增收1500余元。“明年继续实施打造星空帐篷营地项目,进一步丰富藏族文化、美食体验和观赏星空等旅游业态,不断拓展产业辐射的广度。”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说。理塘为吸引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壹占高城半程马拉松越野赛”的激情、“骑闯天路”自行车赛的新奇、“徒步穿越格聂”的野趣、“理塘赛马会”的速度等各类品牌体育活动、民俗赛事吸引了外界的目光。近年来,理塘县不断提升文旅供给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创新推进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天空之城”旅游品牌,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川西高原风光和感受康巴风情的绝佳目的地之一。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加快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2022年,累计完成接待游客16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6亿元,同比增长12.3%。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2-14
南方有嘉木,纳溪出好茶。2月12日,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推介会在泸州市巨洋国际酒店举行。来自国家、省市的各级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涉茶成员单位等参加推介会。在天府旅游名县茶旅融合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点亮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大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燕林为茶旅联盟授旗,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维荣接旗,天府旅游名县茶旅融合发展联盟正式成立,13个涉茶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共同见证,并上台进行本区县茶旅路线、茶旅游商品等推介。在云溪微型集市上,嘉宾们观赏茶香膏、茶唇膏、茶香皂等茶文创产品,观看竹雕、香囊等纳溪非遗制作过程,感受纳溪地方特色文化,对纳溪文旅有了初体验。推介会现场,通过情景演艺的方式展示了纳溪深厚的茶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农村四哥、明二哥两位百万级“网红”作为茶旅推介官,向嘉宾们推介了纳溪茶旅三条精品路线。据悉,纳溪区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求,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天府旅游名县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区同创”为抓手,持续创建天府旅游系列名牌、乡村旅游系列品牌,塑造梯次分明、吸引力强的品牌矩阵。深化“文旅+”“+文旅”,推进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加速建设全国唯一的百年护国城、世界茶酒融合文化旅游高地、川渝丹霞竹境风景线,推动A级景区提质增资和大旺竹海、黄龙湖、梅岭茶叶公园等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形成以“拳头产品”为核、高品质A级景区为干、多极乡村旅游产品为支撑的“天府旅游名县”核心吸引力,持续擦亮“铮铮护国名城,美美茶酒纳溪”招牌。当前,纳溪区正全力实施总投资超500亿元的10个文旅重大项目、39个文旅重点项目,加速构建“文旅产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来源: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陈雨 丁俊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1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