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史晓露)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油菜示范片亩产239.4公斤,同比增产49.4公斤;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百亩规模小麦亩产600.2公斤,创西南麦区新纪录;成都市金堂县官仓街道双堰社区小春马铃薯亩产5611.2公斤,创省内单产新纪录……夏收时节,菜籽饱满、麦浪翻滚、满目金黄,全省各地粮油丰收的喜讯频频传来。  小麦、油菜是我省主要夏季粮油作物。今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小幅增长,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则常年稳居全国第一。6月8日,记者从农业农村厅获悉,当前我省小麦、油菜等作物收割已进入尾声,粮油生产迎来“开门红”,为夺取全年粮油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作为粮食主产省,我省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另一方面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打出保障粮食安全“组合拳”。  向撂荒地要产量。近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司南垭村的1200亩坡地小麦亩产突破320公斤。两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今年亩产已超过全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我省将今年确定为农户承包地撂荒整治年,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加快推动撂荒地整治,切实推进农业种植园地分类改造,确保应种尽种。  向科技要产量。“种了9年小麦,今年产量最高。”收割完1000亩小麦,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种粮大户冷辑龙高兴地说,尽管去年小麦播栽遭遇秋汛,播期推迟,但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他采用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使得小麦亩产较往年提高50余公斤。  向好种子要产量。近年来,我省选育出以“川油81”“川油83”“川油106”等为代表的高产、高油、优质“天府菜油”品种,平均亩产均达到200公斤以上,比过去生产用品种增产15%以上。以“川麦104”“绵麦902”等为代表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创造多次高产纪录。“这个产量很了不起,说明四川小麦整体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不久前,在通过视频连线见证梓潼县卧龙镇桂花村的小麦测产验收现场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说。  向政策要产量。我省已启动第四轮产油大县暨“天府菜油”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持续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眉山市东坡区种粮大户李相德说,惠农政策给自己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中央两次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我省种粮大户补贴也提高到80元/亩。更让他欣喜的是,最近每公斤小麦卖价达3.1元,“每斤比去年多卖两角多,每亩多挣150多元,干劲更足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6月3日,凌晨4时,江油市方水镇白玉村特色水果交易市场内,不到17亩的小广场已被果农和商贩挤满。时值端午小长假第一天,这个绵阳市交易规模最大的水蜜桃单品交易市场热闹非凡,18个固定收购点、30多个流动摊位,一筐筐水蜜桃从本地及周边平武、北川、梓潼等县区运抵,吸引了成都、重庆、辽宁、甘肃等地的客商前来采购。  水蜜桃的保鲜期短,下树后需要及时分选、运输、上市,因此,在白玉村这样的优质水蜜桃主产地,一般凌晨就开市交易,果农们将头一天下树的水蜜桃运到交易集散地出售,早上八九点大批量的交易基本结束,随后客商们装车发货,新鲜的水蜜桃当天就能到达绵阳、成都、重庆等地,通过冷链运输,最快能在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直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闲置村小变市场小小蜜桃“跑”全国  “桃子多少钱一斤?”“2.5元一斤。”“2.2元卖吗”……   凌晨4点,交易市场上的这番对话,发生在重庆客商龙六和与方水镇广义村果农袁锦江之间。经过报价、询价,双方很快敲定了403斤的交易量、单价2.4元/斤,龙六和付款后,袁锦江立马下车卸货、搬运至指定的分选点。  在另一处固定摊位,白玉村2组果农黄仕碧和装卸工人正有序地从三轮车上卸下水蜜桃,再称重、装箱,刚运来的700斤水蜜桃已被来自辽宁的客商李春波收购。  “桃子头天下午或晚上下树,第二天大早就用三轮车拉过来卖,今天一趟就赚了2073元,地头还有很多,一时半会儿还卖不完。”黄什碧种水蜜桃20年了,因为品质过硬,她的桃子在市场上是抢手货。“这里的水蜜桃品质上乘,口感好,而且上市期早,我们都愿意过来采购。”李春波告诉记者,今天他准备采购15吨,将用大货车运至辽宁售卖。  白玉村村支书邓云林介绍说,过去该村没有固定的水蜜桃交易集散地,每到水蜜桃上市高峰,货车扎堆、秩序混乱,去年村集体在方水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利用闲置村小改建了方水白玉特色水果交易市场,今年 5 月初投入使用,让水蜜桃有了规范的交易集散地。有了交易市场后,不但交易价格更加透明,而且分选转运更加顺畅有序,运输途中的损耗大大减少,除绵阳本地种植区外,还辐射带动了广元、南充、达州等地的桃子销售。目前市场日均交易量100万斤以上,销售区域遍及全国,其中半数以上售往成渝市场。  调品种改品质解锁白玉村致富密码   今年水蜜桃销售形势喜人,村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当日上午6点,白玉村2组黄土地家庭农场的水蜜桃分选中心,近10个工人将刚采摘下的桃子逐个放在流水线上分选、套袋、装箱称重,随后装车运往深圳市场,由于农场种植得法、管理精细,200克以上的一级果占七八成,每天能销售桃子15000斤。  “水蜜桃出田均价4元一斤,今年农场还增添了两个冻库,引进一条水蜜桃分选流水线,总投入近200万元,卖不完的桃子存放一段时间再卖,延长了销售期,减少滞销风险。而且,机械化分选流水线精确到克,可抵人工 5 名以上,缓解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正在分选中心忙碌的农场主尹刚平乐呵呵地说道。  据了解,黄土地家庭农场共有桃园500亩,大部分品种较为老旧,近两三年通过矮化密植技术改换的近200 亩水蜜桃已投产,由于采摘及时,分选、出货迅速,水蜜桃损耗小,全年预计出售桃子40万斤以上,较去年翻一番,出田价与去年持平,收入预计将突破500万元、纯利润200万元。  方水镇镇长王立言介绍,白玉村是绵阳的优质水果种植区,种桃子有30多年历史,但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成立了白玉村种植服务中心,专门推广提升蜜桃种植技术,通过矮化密植技术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各类桃品种合理搭配,蜜桃已经成为主要种植品种,方水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园已然成型,本地水蜜桃常年产量2400万斤,加上运送到此销售的桃子,年成交4000余万公斤,成交额上亿元。  去年起,白玉村集体还在交易市场周边投资建设了5处冷链仓储,库存能力达3500吨,让水蜜桃保鲜期更长,再加上合理的配送体系,让当地水蜜桃更有市场竞争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6月6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5月四川主要畜产品集市价格。受去产能周期、《四川省促进生猪稳产保价七条措施》政策落地等因素影响,5月四川仔猪、活猪、猪肉价格继续呈现环比上涨,饲料价格则保持高位、稳中有降。  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监测,畜产品方面,四川5月仔猪均价28.67元/公斤,同比下降50.20%,环比上升18.81%;活猪均价15.08元/公斤,同比下降23.84%,环比上升11.79%;猪肉均价23.90元/公斤,同比下降25.82%,环比上升8.78%。  从全省来看,供应方面,仅个别规模养殖场因当月出栏计划完成进度较快而减缓生猪出栏节奏,多数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出栏数量相对充足;需求方面,端午节拉动终端消费需求,屠宰企业猪肉订单微增。总体看,四川地区猪肉价格本周走势平稳。  猪价回暖,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呢?对于这个问题,市场对行业未来走势仍存分歧。部分猪企认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猪价的拐点仍需确认。也有部分猪企认为,当前处于上一轮周期的尾部,特征是价格波动较大,在缺乏风险管理策略的情况下,押注下半年新周期开启需要承担较大风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9
  (记者 郑惊鸿)6月7日,记者从中储粮集团公司获悉,在夏粮收获如火如荼之际,中储粮积极发挥储备轮换收购对市场化收购的带动作用,已陆续在湖北、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启动小麦轮换收购,截至目前累计收购11万吨,收购均价3000-3100元/吨,收购均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有力促进了广大农民在丰产之年实现增收。  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随着新粮集中上市,中储粮集团轮换收购峰值日均收购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中储粮集团公司将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切实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好落实好,切实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各项准备工作。前期,中储粮已准备了4000多万吨仓容,各主产区的直属企业已完成仓房、人员、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做到“仓等粮、人等粮、钱等粮”。  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举措,今年中储粮集团公司将大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升为农服务水平。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及时公布收储库点名单、具体地址、联系电话、粮食收购政策等信息,确保政策进农村、进农户,让农民交售“放心粮”“明白粮”,发挥中储粮“一卡通”收购系统作用,杜绝“人情粮”“打白条”现象;充分运用“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扩大预约收购,让数据多跑路,让售粮农民少跑腿、少排队、快售粮,并积极为种粮农民提供储粮技术指导,避免因储藏不当产生损失损耗。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08
(记者 史晓露)5月3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连片的稻田内,秧苗长势喜人。“今年合作社的水稻面积又增加了3万亩。”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高兴地说。  眼下,四川粮食生产进入“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节。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川小春丰收已成定局。随着油菜、小麦陆续收割结束,成都平原、川北地区进入水稻、夏大豆等大春作物播种季节,川南地区进入夏管时期。稳面积、强管理、调结构、增效益……四川各地全力打好全年粮食丰收仗。6月5日,绵竹市富新镇新民路社区,一名农户给秧苗施肥。 王平 摄(视觉四川)稳定播种面积盘活撂荒地,采取托管等形式促生产  5月26日,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几台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正在坡地上播种。“一台机器顶得上20个人工,一天可以播种40余亩。”双祠堂村种粮大户奉光荣说,这种机器可以同时播3行大豆、两行玉米,一边播种一边深耕施肥,省力还节约成本。  去年,奉光荣第一次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种了210亩,玉米、大豆亩产分别达450多公斤、130多公斤,每亩纯利润达11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流转了1400亩撂荒地扩种大豆,“今年政策支持力度大,每亩还有150元补贴,扩种的信心更足了。”  稳定粮食产量和扩种大豆是两大硬任务。我省明确今年要完成新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10万亩,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55亿公斤以上。  稳定粮食产量,先要稳定面积。年初,我省就将粮食扩面增产任务下达至市(州)、分解到县乡、落实到田块,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盘活撂荒地,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全程托管等形式促生产。  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小麦刚刚收割结束,农田里几台插秧机正忙碌作业。当地半数以上村民都在外务工,但农事却一点不耽搁。“我们现在开展了全程托管服务。”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滔介绍,该村1500亩土地全部交给了专合社全程托管,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村民只需支付600元/亩的托管费用。  大春粮食生产占我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八成以上。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省大春粮食作物播栽已过八成,川南水稻、玉米播栽结束,川中、川东、川东北水稻播栽超七成、玉米播栽基本结束,川西平原及盆周山区玉米播栽已过九成,夏大豆播种已全面铺开。6月6日航拍的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基地“稻蟹(鱼)共养示范区域”。 杨尚威 摄(视觉四川)加强田间管理监测苗情墒情,“虫口夺粮”保丰收  5月底,川南已进入水稻分蘖拔节期。“秧苗长势都不错,要做好水肥管理。”在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查看完水稻种植基地后,合江县农作物与种子服务站站长万有程叮嘱农户,眼下进入高温高湿季节,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在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种粮大户曾峻峰用上了防治新手段。今年他种植了150亩水稻,采用稻虾共生模式。龙虾可除草、除虫,排泄物又成了天然肥料。“化学农药也不用了。”曾峻峰指着田间的一台设备介绍,这是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  玉米也进入夏管时节。在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花园社区,2000余亩玉米已长到半人多高,顶部小穗从叶鞘中露出。两行玉米带之间隔着一段空地,这是为即将播种的大豆预留的土地。  “这里实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6月中旬就播种夏大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正在仁寿开展技术指导。他介绍,5月底、6月初正是玉米生殖生长期,此时玉米需要追施肥料,同时由于玉米大豆间作,还需给玉米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玉米高度,避免后期对大豆生长造成荫蔽。  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各地进入夏季管理关键时期,要加强对苗情、墒情的监测评估,提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调结构增效益推广新种植模式,惠农政策也加码  5月底,成都彭州市濛阳街道白土河村,3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挖土豆。“这几天加班加点,要早点把土豆收完,接上水稻栽插的茬口。”彭州市彩林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光友说。  菜稻菜轮作在当地已实行10多年,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一年可以种两季蔬菜、一季水稻,每亩地年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赵光友说,今年合作社有500亩土地实行菜稻菜轮作,尽管近两年农资、人工成本都有所上涨,但因为推行粮经复合种植,“大家种粮的劲头还是很高。”  还有不少地区通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提升种粮效益。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安农有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伟正忙着投放鱼苗。“稻田里养禾花鲤,亩产75公斤,光养鱼每亩收入就可达6000元。”周伟说,当地还将蓄留再生稻,水稻亩产可达650公斤,每亩总产值可达8200元。  翠屏区还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五粮液等酒企签订订单协议。“确保种粮畅销又增收。”翠屏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伍燕翔说,今年全区有1.8万亩高粱和大豆间作,力争在高粱不减产情况下,还能亩产大豆100多公斤。按照今年行情,预计大豆高粱亩产值能达4000元。  全省惠农政策也不断加码。今年中央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3月份的一次性种粮补贴已经下发,目前正在制定5月份补贴下发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在去年大幅上涨后,今年将继续保持在80元/亩。  我省还对承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的主体给予150元/亩的补贴。同时,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试点,予以最高1万元的补贴。  政策利好激发种粮信心。“我们还办起加工厂,把优质稻谷加工成大米销售,价格能卖得更高。”李相德说,去年合作社扩种水稻1万亩,增产稻谷600万公斤,给农户发放了620万元“红包”。更多的农户愿意加入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多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08
(龙新)大规模小麦机收5月28日全面展开以来,各地各部门组织服务保障有力,全国麦收总体进展顺利,跨区机收总体通畅有序,已连续8天日机收面积超1000万亩。截至6月6日,全国已收冬小麦1.67亿亩,收获进度达到55%,麦收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安徽收获进入扫尾阶段,河南麦收进度过八成,江苏进度过半,陕、鲁、晋、冀即将进入收获高峰。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再接再厉,做到夏粮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松劲。要继续做好机收供需精准对接、应急机收机种准备,特别要帮助因疫情不能返乡的农民解决收种困难,开展代收代种、让群众放心。要继续强化各项保通保畅措施落实,最大限度为机手提供防疫、通行、用油等便利,确保夏收机具和人员畅通无阻、作业高效。要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协调增加小麦晾晒场地和烘干设施供给,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07
(肖开丰 梁潼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眼下正值黄桃成熟期,连日来,位于中江县南华镇严家坝村的启蛰临生态产业园里一派繁忙景象。走进园内,600余亩黄桃压弯了枝头,果林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对黄桃进行采摘、装筐,再陆续装车运往不远处的加工厂房进行分拣、套袋、装箱,整个流程有序高效,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6月6日,位于中江县南华镇严家坝村的启蛰临生态产业园里,600余亩黄桃采摘正当时“我们有时间就过来摘果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大家干着也有劲。”在园区务工的当地村民邹章现开心地说道。目前正值采摘季,每天都有100余个当地村民在园区内务工,产业园按照计量发薪的方式,村民们采摘一个黄桃可挣8分钱,手脚快的一天可以摘大约5000个黄桃,一天下来就能挣400元,收入相当可观。6月6日,村民们正在园区里熟练地采摘黄桃得益于优渥的土壤、水、光照等自然条件,加之长期以来的悉心照料,园区内的黄桃果皮色泽诱人、味道香甜可口,备受消费者青睐。启蛰临生态产业园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开辟了“线下批发销售+线上微店经营”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黄桃一直处于“爆单”状态,每天还有不少慕名到园区采摘购买的人。6月6日,中江县南华镇严家坝村的启蛰临生态产业园里,村民正开心地采摘黄桃“今年黄桃迎来大丰收,个个都是‘精品果’,我们每天加班加点赶订单,包装好的黄桃主要销往北上广、成渝等地。”启蛰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勇说道。据了解,产业园共有600余亩黄桃,预计产量40万斤,预计销售收入80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鄢怀林  盛夏广元,硕果飘香。立夏过后,朝天区麻柳乡复兴社区车厘子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  5月30日,笔者走进采摘园,看到郁郁葱葱的枝叶之间,新鲜成熟的车厘子娇艳欲滴,密密麻麻簇拥枝头。  “今年我们不仅要做好本地以及周边市场,还要在‘冷吃’上下功夫。”基地负责人吴晓琼介绍,今年基地通过冷链电商物流,扩大麻柳乡车厘子的销售半径,将车厘子快递到了北上广深,让更多的人了解麻柳乡车厘子,力争进入更高端的市场打响品牌价值。  “你看这挂果,大部分直径超过了3厘米,比1元硬币都要大,我们基地所产的车厘子可即摘即食。”进入更高端市场,吴晓琼有足够的信心。果大、色艳、质优,是麻柳乡复兴社区车厘子种植基地所产车厘子引以为傲的特色品质。多年来,吴晓琼一直采用无公害种植模式,不打农药、不施用化肥,使用物理杀菌和蜜蜂授粉,让游客采摘得放心、吃得放心。随着车厘子的品质被越来越认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购买。  “这里的车厘子个头大,颜色艳,尝起来格外香甜。”专门从广元城区驱车前来采摘车厘子的李女士忍不住地夸赞。吴晓琼十分高兴地告诉笔者,从“五一”小长假开始,来基地采摘的人就没断过。即便50元/斤的采摘价格,也抵挡不住游客前来采摘的热情。  向冷链物流探索,是麻柳乡车厘子向高端市场发力的重要方向。“过去依赖周边的销售模式,吸引周边游客上门采摘,以及商贩上门购买,销售量上不去,价格也很难有所突破。”吴晓琼说,随着车厘子基地挂果的果树越来越多,需要的市场也越来越大。现目前基地种植有260亩车厘子,100余亩已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车厘子1000斤以上,预计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我们能做好冷链物流,减少中间的环节,将车厘子运到北上广深乃至更远的地方,就能赚更多的钱。”  今年该基地尝试采用珍珠棉保护车厘子装箱、然后再运输的方式,联合物流企业借助航空运输,可实现48小时内,直达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经过初期试运,成效明显,北上广深等地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吃到了麻柳乡车厘子。”吴晓琼说,新包装装箱车厘子可加冰袋,经过测试,可在运输的情况下,保证5天不坏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众人围在田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洗着一株植物——上部类似百合花的茎秆和叶,而下部则像蒜头一样圆圆鼓鼓。“洗的时候动作要轻些,千万不要把‘龙皮’弄掉了,这很关键……”这是近日发生在阿坝州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的一幕。  老人名叫唐心曜,今年已是88岁高龄,原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据他介绍,这种植物叫瓦布贝母,是川贝母的一种。  5月30日,记者从彭州市委宣传部获悉,在彭州市对口支援下,黑水县瓦布贝母产业发展成果初显。海拔3000米的黑水县瓦布贝母育种育苗基地。 受访者供图意外发现新品种弥补川贝母市场缺口  时间回溯到1963年,29岁的唐心曜随考察队在黑水县瓦钵梁子乡调研时,在野外意外发现了一种外观酷似川贝的植物,但鳞茎要比已知的川贝大不少,考察队将这一新种类命名为瓦布贝母。50多年来,唐心曜教授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精力对瓦布贝母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其人工繁殖种源至今已达第8代,并于2010年正式收载入《中国药典(一部)》川贝母基源品种》。  “川贝母生长环境苛刻,产量低,但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截至目前,使用川贝母的中药症状经典方达157方,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200种以上。”据彭州协力制药项目负责人林良科介绍到,目前川贝的年缺口达500吨以上,而瓦布贝母具有产量高、药效强、易栽培等特点,是川贝母的主要替代品之一。  作为瓦布贝母发现地的瓦钵梁子乡自然条件优越,曾一度是黑水县的大粮仓,但近年来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彭州市作为传统道地中药材产区,为了助力当地振兴产业,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将瓦布贝母的种植作为对口支援黑水县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大力发展以种植瓦布贝母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唐心曜教授(左一)仔细查看瓦布贝母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亩均净利润可达4万元市场前景被看好  工作队一方面对接黑水县科农牧水局以及专业院校专家团队争取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彭州制药企业,动员参与瓦布贝母产业化发展。协力制药公司积极响应,到黑水县开辟药材种植产业“飞地”。2018年,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瓦布贝母孵化基地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近200亩种植基地中的一半已经进入生产种植阶段,即将产生经济效益。  据瓦钵梁子乡现有种植成果估计,若按种植2年生瓦布贝母鳞茎计算,3 年后采收,累计总投入成本约6万元/亩,总产值可达15-20万元/亩,净利润3-4万元/亩/年,利润十分可观。  基于种源地优势,帮扶队与当地还鼓励黑水县内芦花镇、卡龙镇、洛多乡、石碉楼乡等地的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开辟育种和生产基地100余亩,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瓦布贝母个头虽小,但是潜能很大。”唐心曜说。  “经济效益好,群众就愿意参与。”卡龙镇瓦布贝母种植基地的尹蔓对种植瓦布贝母的前景很有信心。据了解,目前卡龙镇已经准备了大约500亩地用于种植瓦布贝母,计划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药材种植,并成立中药材初加工工厂,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家乡的土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6月3日,笔者在梓潼县宏仁镇百草园中药材农业产业园区看到:近千亩艾草已进入收割季节,一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鲜绿的艾草在机械的轰鸣中应声倒地,收割后的艾草整齐地摆放在田间进行晾晒,晾晒干的艾草被加工成足浴包、艾枕、艾炙条、艾绒被等成品。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是一种中药材。“艾草是种一季可以收三年,每年收三次,在端午节前后收一次,七八月份收一次,在冬季来临之前收一次。每亩艾草收成大概在1.5吨左右,现在艾草价格每吨2000元,一年每亩艾草可以收入8000 元左右,效益非常不错。”百草园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社长贾敏说。  百草园中药材农业产业园区采用“基地+公司+农户+村集体”中药材种植模式,核心区域种植艾叶、丹参 、桔 梗 、芍药等中药材2100余亩。“围绕百草园建设,宏仁镇正深入实施‘园区培育工程’‘品牌塑造工程’,打造产业园、种植加工区、科普教育区、研学实践区、观光旅游区、康养民宿区的‘一园五区’基地,并坚持扩大种植规模与中药材品质并重,重点发展艾草种植,依托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体带动‘五区’建设。”宏仁镇党委书记黄兴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前两年还是商超冷柜小众水果,怎么今年就成了跟西瓜一样街头巷尾拉车卖的夏日‘标配’?”6月1日,26岁的成都市民冯伊婷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是一碗洗净的蓝莓。2个125克装的蓝莓小盒,花了她36元,相当于每斤72元,“跟原先动辄上百比起来,这个价格亲民多了。趁着这股蓝莓热潮,我还买了蓝莓奶茶,‘酸甜’到底。”冯伊婷说。  冯女士的感觉并不是错觉。当天,在平昌举行的“川滇生态蓝莓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蓝莓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上,省蓝莓产业首席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董顺文研究员介绍,自2004年引进种植以来,我省蓝莓产业沿着京昆高速G5由南向北纵向发展辐射。当前,四川已有至少100个县市发展蓝莓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四、第二。四川已然成为我国蓝莓主产区。端午临近,平昌蓝莓即将迎来挂果高峰。 受访者供图一粒小浆果带动大产业  伍晓琼做梦也没想到,只有初中文凭的她,能在老家、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平昌县,当上企业生产技术部主管。  2015年,伍晓琼和丈夫外出打工,辗转湖南、福建等地,当过叉车司机、石料切割工。2017 年,当她得知有企业在老家建了个3000亩蓝莓种植基地,需要大量田间管理和采摘包装工人,于是回到家乡干起蓝莓种植。去年年底,她升任部门主管,月薪升到5000多元。“比当地很多人的工资都高。”伍晓琼说不出的自豪和欢喜。  伍晓琼工作的蓝莓园,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长期科技帮扶的蓝莓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也是“川滇生态蓝莓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示范园。优良蓝莓品种筛选、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应用、病虫害生态防治等集成技术应用,在这里已经开展了5年。  “这个品种是奥尼尔,是我们筛选出的适合中国西南地区种植的蓝莓品种之一。”董顺文随手摘下一串奥尼尔中最成熟的一粒,接近一元硬币大小的紫蓝色“小脸蛋”仿佛施用了果粉粉黛,散发浓郁果香。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像奥尼尔等这样的优质蓝莓品种可以实现3至4年就进入丰产期,亩产达到1000至1500斤,5年达到2000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在专家团队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模式带动下,蓝莓产业在平昌县落地生根,3000亩蓝莓双创园拔地而起,覆盖板庙、凉水、龙王、望山、石桥5个行政村,平昌县板庙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莓小镇。  这团蓝紫色“火焰”,还“燃”到了大凉山,为当地“点亮”乡村振兴希望之光。在被誉为“山峰之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为当地制定高山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带去适合高寒地带种植的蓝莓品种,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全村已种蓝莓150余亩,其中早期帮扶种植的50亩蓝莓已全部开花结果,待今年7月成熟时,预计可收入50万元。平昌3000亩蓝莓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育本土良种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大众印象里,蓝莓是舶来水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并不多。在全国统计的上千个蓝莓产品中,我省加工产品仅15个,种源还面临着“卡脖子”问题。  董顺文介绍,其实,我国本土有95种野生蓝莓,在四川山区,目前已发现了 24种,与四川引进的超过130个栽培品种一样,都是蓝莓资源创新利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育种材料。  利用现有资源,省农科院经作所蓝莓专家团队建起中国西部蓝莓品种资源圃,致力于蓝莓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目标是培育出又大又甜、便于储存运输的鲜食型品种,高产且富含花青素又易于机械化采收的功能性加工品种,以及南方耐热常绿品种和耐寒品种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团队通过种间杂交育种、分子辅助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手段,已选育蓝莓新材料55个。  在董顺文看来,除了品种选育,我省蓝莓产业发展,在冷链物流以及精深加工方面还存在短板,建议开展科技攻关,以保鲜贮藏核心技术突破运输过程中保鲜度差、货架期短的难题,利用蓝莓花青素等营养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如何破局?四川农村日报将继续聚焦四川蓝莓加工,敬请关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记者 杨富)川芎叶、韭菜……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这些蔬菜在农贸市场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对于境外的消费者而言,却是稀罕物。如今,作为外贸的一部分,这些蔬菜漂洋过海,摆上了境外消费者的餐桌,促进外贸增长的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成都实现农产品进出口36.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2%。数据增长的背后,少不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下田间、入车间,助企纾困解难的忙碌身影。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乐农产品种植基地,记录了成都蔬菜外销背后的故事。彭州市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农户正在收割川芎。 记者 张青青 摄优化通关流程助出口蔬菜“保鲜”6月1日上午11时,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锦宁村。田地里成片种植的韭菜绿油油。烈日之下,几个人或蹲着或站立在田间,一边仔细察看韭菜一边交谈着。“这些韭菜,大约500亩,希望今年的出口能有新突破。”成都市郫都区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志伦指着生长茂盛的一片韭菜园,心里满怀期待。他说,郫都区唐元镇韭菜出口已有10年历史,出口规模却一直不高,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出口量不增反减,给种植基地带来了不小压力。“老李,今天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由于经常在基地对韭菜种植、出口业务予以监管和指导,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汤智鹏和李志伦已成为非常熟悉的朋友。汤智鹏所说的好消息,是指围绕促外贸保稳提质,成都海关结合四川实际出台促外贸发展的13条措施,其中包括保障鲜活农产品及食品优先通关,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听后,李志伦露出了笑容,“这对新鲜蔬菜出口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利好政策。”李志伦说,锦宁是目前全省唯一的韭菜出口基地,新鲜韭菜保质期不长,对运输时效和通关效率要求非常高,“优化通关、缩短备案时间,就意味着今后出口销售的韭菜更加新鲜,成本费用及损耗都会减少,相应地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唐元镇锦宁韭菜品质和口感较好,出口后受到境外市场欢迎。“以前,锦宁韭菜一年要出口五六十吨,现在特别是自从疫情发生后出口量大幅减少,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出口量不到30吨。”李志伦称,为了扩大韭菜出口,2013年专业合作社整合多个种植基地成立成都韭乡唐元韭黄联合社,专注打造韭菜出口基地,基地种植规模已扩大至500亩,按照每亩产值2万多元计算,出口值能超过千万元,而目前实际出口额不到产能的十分之一。在李志伦看来,导致出口量减少的原因除了疫情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出口规模小致使成本费用增多,从而削弱锦宁韭菜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优势。汤智鹏向李志伦建议说,现在距离韭菜出口还有5个多月准备期,正好可以趁机调整思路,积能蓄势,大力拓展韭菜境外市场。离开种植基地,汤智鹏与同事陈泽又来到韭菜出口加工车间调研。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忙着清洗、整理、晾晒韭黄。由于现在为非出口期,锦宁韭菜主要供应四川本地及上海、北京等市场。“这些工人都是村民,他们清洗整理一斤出口韭黄可以挣6毛钱,在销售集中期一人一天能挣大约150块钱,销量扩大后也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李志伦说,海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极大地提振了未来发展信心,对今年韭菜出口大幅增加满怀期待,也信心十足。蔬菜类川芎出口试销大受海外欢迎6月1日下午,汤智鹏与同事陈泽离开郫都区唐元镇锦宁村,又赶紧驱车来到彭州市敖平镇,他说这里有农户心愿未了的出口“绿叶梦”。车辆行驶至敖平镇乡村,可以看见不少农户门前田园里种满了川芎。得知汤智鹏一行要赶来,陈智刚跟镇政府工作人员早早就在镇上等候。陈智刚是彭州市农康宝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自从去年3月份与汤智鹏通话后,两人由陌生变成了朋友。一见面,陈智刚就带着汤智鹏一行赶往种植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川芎种苗散发出阵阵清香。“去年3月份,陈社长打电话到锦城海关咨询川芎出口事宜,正好是我接的电话,刚开始以为是中药材类川芎出口,后来才知道他是咨询蔬菜类川芎出口的。”汤智鹏回忆说。其实,陈智刚最初并没有想到川芎可以作为蔬菜出口。一家出口贸易商在收购中药材川芎时说了一句“国外消费者也喜欢吃川芎叶”,这引起了陈智刚的注意。川芎叶类似芹菜,本地农贸市场有销售,卖5-6元一斤,可不可以把川芎叶也卖到国外去呢?于是,锦城海关便接到了“推销蔬菜”的电话。汤智鹏称,接到电话后,他们也为此犯难——产品究竟属于中药材还是蔬菜?因为产品属性不一样,出口监管方式和流程会截然不同。随后,海关便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蔬菜类的产品属性。为了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性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海关还专门组织企业、政府部门及专家团队一起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彭州市敖平镇副镇长宋吉敏称,川芎有川药“首药”之称,在彭州、什邡、都江堰、彭山等地广泛种植,而彭州敖平镇是全国最大的川芎种植基地,核心区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全省种植规模约六成。敖平川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拥有“中国川芎之都”的美誉。“如果川芎叶实现出口,不仅能给当地农户增加创收渠道,对全省川芎种植基地都具有示范带动意义。”“从最开始出口两三公斤试销,到后来出口了1吨货物,卖了8000元,发现川芎叶很受国外消费者欢迎,坚定了我们把这个出口新产品做大做强的信心。”陈智刚称,中药材川芎主要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所以川芎叶出口也在这些国家进行了试销。彭州市敖平镇综合办公室主任胡佳认为,古代医学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川芎叶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为今后规模化出口探索出了路子,川芎于每年12月、次年3-4月有两个产期,一亩地至少可以生产川芎叶500公斤。近年来,中药材川芎出口保持一至二成增长,相信蔬菜类川芎出口也会有广泛的市场,今年敖平镇已做好规模化出口川芎叶的准备,“不仅如此,我们还请厨师专门就川芎叶研发了膳食方法和菜品,将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在陈智刚看来,成都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通达全球各地,加上成都航空口岸的通关效率较高,为新鲜蔬菜出口时效性提供了保障,对蔬菜类川芎出口上量上规模充满了信心。“目前已与贸易商商定了今年川芎叶出口价格,每公斤收购价16元,比去年国内销售收购价上涨了6元。”“这笔账不可小视。”汤智鹏称,近年来借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彭州、什邡两地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发展,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已被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大骨干支撑项目,入选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项目,交界地带川芎种植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约20万亩,蔬菜类川芎出口量化后,对促进农村就业、农户增收等具有重要作用。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邵理燕眼下,正是莴笋成熟上市的季节,汶川绵虒镇码头村莴笋迎来了丰收季。  6月3日,笔者走进汶川县绵虒镇码头村龙潭组的田地里,成熟的莴笋翠绿挺拔,菜农们忙活着采收莴笋,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田园景象。“今年我家种植了6亩的莴笋,产量也比较高,每亩能够产80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应该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种植户明贵珍一边捆莴笋一边说道。村民采收莴笋  绵虒镇码头村昼夜温差大,适宜莴笋种植。近年来,在绵虒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码头村党支部借助地理区位的优势,依托蔬菜种植,通过外出学习、培养种植技术能人等方式,引导种植户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种植与管理,切实增加产量,有力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码头村龙潭片区土耕地总面积650亩,今年共种植莴笋500亩,每亩产量预计能达到9000斤左右,全村仅莴笋的收入就将达到600至700万元,靠莴笋种植就可以实现人均增收一万多元。”绵虒镇码头村党支部书记杨忠富说道。下一步,码头村还将发展萝卜和白菜等蔬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新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6
(记者 史晓露)6月2日,记者从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期,四川油菜喜获丰收,多地油菜单产创新高。  在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优质粮油现代产业园,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近日组织专家对四川省油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安州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抽查的3块油菜田平均亩产达到 239.4 公斤,每亩比去年增产49.4公斤。  “高产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钟思成介绍,测产的四川省油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安州示  范片核心示范区,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建设,集成示范了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安州区是全省产油大县、“天府菜油”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县,获得了相关项目建设支持。今年,安州区26个“天府菜油”品种总体效果良好,全区油菜种植面积27.3 万亩,总产预计 5.4 万吨。  近日,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南充市西充县“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进行实收测产,亩产达到220.26公斤;组织有关专家对中江“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进行实收测产,亩产达到229.1公斤。  “全省油菜平均亩产为160多公斤,今年多地产量均高于这个水平。”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天府菜油”行动,已启动第四轮产油大县暨“天府菜油”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遴选了10个重点项目县、30个一般项目县、10个春油菜项目县,连续3年分别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四川还成立油菜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强化产业发展科技保障,推动油菜提质增效。“每年我们都会到各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浩杰介绍,近年来,四川科研单位还筛选出高产、高油、优质“天府菜油”品种“川油81”“川油83”“川油106”等,平均亩产均达到200公斤以上,比过去生产用品种增产15%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06
初夏季节,端午前夕,大渡河畔的石棉县正是枇杷成熟的时节,果园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金色的枇杷和果农的笑脸就是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雅西明珠·贡嘎门户”——石棉县,这里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这里的大美山川为枇杷量身定做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据专家介绍,石棉枇杷具有国内外其它枇杷产区极少具备的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造就了石棉枇杷果实大,果形端庄,果面光洁,色泽鲜艳,少锈斑,易剥皮,果汁多,果肉厚,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郁等优秀品质。石棉枇杷的卓越品质使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中华名果”等多项殊荣。石棉有11个乡镇、街道种植枇杷,总面积5万多亩,产量2.6万吨,产值超过4亿元。石棉枇杷畅销全国诸多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供稿:石棉县委宣传部 周万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02
GEP是什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指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GEP怎么算?崇州在GEP核算试点工作中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了核算实施方案,明确了崇州生态系统的类型,梳理出了生态产品目录。并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大类,从功能量、价值量两个方面来测度生态产品和结构等状况。拥有优美川西林盘的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李艳玲)在崇州的乡村,无论你是在观胜镇严家弯湾还是在道明镇竹艺村走走,总能被川西林盘的优美和雅致所吸引。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里清新的空气、林木花草等生态系统有价吗?值多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可观。以严家弯湾林盘为例,数值是4106万元。5月31日下午,崇州市召开《崇州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评审会,数据显示,2020年崇州市GEP价值量为749.73亿元,同期GDP405.85亿元,GEP接近为GDP的两倍。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崇州市被列为四川省GEP核算试点区域,在成都率先启动开展GEP核算工作,试水GEP核算研究。历经半年时间,成都首份GEP核算报告——《崇州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出炉,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来核算“生态账”。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核算实施方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指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GEP核算实践,如今崇州清新的空气、散落的林盘、清洁的溪流以及宜人的气候等好山好水好环境都能“标价”。崇州地处龙门山黄金生态旅游带,1090平方公里沃野上,拥有丰富的川西林盘资源,散落着8198个林盘,它们是崇州生态产品中的一项亮眼代表。通过梳理,仅其中9个主要典型林盘生态系统总价值就达1.3亿元。数值如何得出?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评估体系。记者了解到,崇州在GEP核算试点工作中根据国家GEP规范制定了崇州核算实施方案,明确了崇州生态系统的类型,梳理出了生态产品目录。并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大类,从功能量、价值量两个方面来测度生态产品和结构等状况。GEP核算让绿水青山有了衡量体系事实上,通过GEP核算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最终目的。参与本次试点工作的四川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王智介绍,“崇州通过GEP核算,计算出了生态系统在供给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个方面的价值总量。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生态价值‘明码标价’,能让人直观地认识‘一山一水’对全区域生态系统的作用,激发生态环保意识。”同时,GEP核算试点工作也给了成都更多的思考。如何发挥GEP核算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力?崇州正探索建立GEP与GDP双核算、双考核机制,GEP已经进入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成都市统计局副局长刘忠表示,“GEP核算让绿水青山有了衡量体系,以此为切入点,成都还可以做更多应用与探索,来延伸绿色发展空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02
腾跃 暮冬(图片由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6月1日,“天府菜油”第三轮“空桶换油”活动在成都主城区的红旗连锁超市门店正式启幕。作为“空桶换油”活动的收官之战,上千桶免费“天府菜油”系列产品回馈成都市民和消费者。  站在新起点回望,2022年的一桩桩大事,记录着全国油菜第一大省在打造“天府菜油”公共品牌的进程中不断奋发向上的轨迹——  1月,“天府菜油”首批授权企业四川天府好粮油有限公司与四川航空携手,让油香飘向天空;推出“天府菜油川竹特色多功能分油器”文创产品。  2月,十大“2022天府菜油最美家乡菜”出炉,在虎年春节搅动消费者的味蕾;当月还开展了天府菜油“家的味道”传播活动、四川卫视“四川名片·荣耀中国”品牌展播。  3月底,首轮“天府菜油”红旗连锁渠道“空桶换油”活动拉开序幕;“天府菜油”获评“2021年度川派餐饮创新赋能品牌”。  4月,八集联播的纪录片《菜油——四川的味道》登陆四川卫视黄金时段。  5月,第二批授权使用“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商标)的7家企业及19个产品名单公示。  不只是2022年。2018年以来,以“天府菜油”品牌建设行动为契机,川油产业全面踏上品牌崛起、香飘万家的提质增效之路,不断以产业发展助推四川乡村振兴。绵阳市安州区万亩油菜产业基地。起步成势高位推进,打出“天府菜油”品牌建设的政策“组合拳”  四川,全国油菜籽生产和菜油消费第一大省。去年,全省冬油菜播种面积2016万亩、油菜籽总产量338.7万吨,全年消费菜油110多万吨。  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如何因时应势,推动川油产业再上新台阶?  答案就藏在细节里。过去4年,在商场超市和大型电商平台,或者是在城市广场、公园,“天府菜油”的“出镜率”越来越高。  擦亮川油品牌的战鼓,擂响于2018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我省大力实施“天府菜油”品牌建设行动,油脂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行动,从整合资源开始。2018年11月,以15家油脂企业、2家科研院所和3家销售终端为核心,组建“天府菜油”省级产业创新联盟。2019年,“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注册成功,四川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省级粮油区域公共品牌注册的省份。  行动,以品牌引领、抱团出海为重点。2020年底,首批获得授权的10家企业产品集体亮相成都。此后,按照“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商标授权模式,这10家企业相关产品面向市场全力出击。  “朋友圈”在扩大。今年5月,第二批授权使用“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商标)的7家企业19个产品通过评审,面向社会公示。  品牌崛起的背后,是我省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持之以恒建章立制的努力。  2018年6月,四川建立包括财政、粮食和物资储备、农业农村等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内的联席会议机制,确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打出加强政策制定、资源整合、产业引导、项目扶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等“组合拳”。先后出台《四川省“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商标)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天府菜油”行动推进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等举措,不断用制度助推川油产业“做优品牌、做强基地、做大产业、做好融合”。以“天府菜油”品牌建设行动为契机,四川菜油产业全面踏上品牌崛起、香飘万家的提质增效之路。夯基筑垒建基地、强主体,川油产业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5月中旬,绵阳市三台县的田野里一片金黄,全县64万亩油菜陆续开镰收割。过去6年来,三台县借助“天府菜油”品牌建设行动,实现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不断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育新机、开新局。  从一域看全局。过去4年来,紧盯提质增效、打牢基础,四川加速把“天府菜油”行动措施落到实处。  严把油菜生产绿色关。2018年起,聚焦“天府菜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标准、抓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3大重点,四川全力推动油菜生产优质化。锁定油菜生产“345”发展目标(即亩投入300元,亩产优质油菜籽400斤,亩增收500元)和绿色双减高效技术模式等技术路径,四川建立由6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技术推广专家团队,让新技术、新模式走出实验室、扎根在基层。去年,启动40个“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暨产油大县示范县建设。  良品更要良种。2021年,启动首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建立“天府菜油”重大品种评价体系,3项“天府菜油”标准被列入国家粮食领域团体标准培优计划。  筑牢“最后一道防线”。严管田间、守护舌尖,围绕织密产品“安全网”,4年来,四川先后制定实施包括5个质量标准和4个技术规范的“5+4”团体标准,确保“天府菜油”系列产品全程可追溯。  激发市场新活力。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四川支持骨干油脂企业开展“好粮油”行动示范;向联盟企业投放油菜籽收购贷款……倾斜政策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川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环紧扣一环,质量打底、企业增效。2021年,预计纳入统计的粮油企业实现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29%。扬帆出海农民增收、品牌增色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  高原夏收忙。5月20日,甘孜州泸定县德威镇,收割机来回穿梭,3元/斤的油菜籽收购价格,让种植户刘大伟喜上眉梢——亩产值达到1200元,单是这一季,他家10亩油菜就能收入1.2万元。  优质优价,增收增效。在四川,“天府菜油”品牌每年助推全省油菜种植户增收成效显著。  增收更要“增色”。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深化“天府菜油”年度品牌推广活动,全方位、多维度持续宣传推介川油区域公共品牌,共同讲好“天府菜油”品牌故事,让四川菜籽油香味飘得更远更久。  看年度品牌营销。去年开始,“天府菜油”品牌宣传推广全面发力。借助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不断开拓“天府菜油”系列产品的省外乃至海外市场,川油的香味飘得更远。  川油香味飘得有多远?2020年和2021年,“天府菜油”连续两年上榜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菜油看四川”成为业内共识。  川油产品销路有多广?截至目前,“天府菜油”品牌产品全面进入红旗连锁超市、盒马鲜生、伊藤、沃尔玛等商超和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省外销路不断拓宽。  放眼未来,“天府菜油”发展的“实景图”正在徐徐展开:——四川油菜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油菜全产业链重点链,产业链加速成势见效;  ——“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实施被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川油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更加蹄疾步稳;  ——今年,力争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100万亩,总产量突破330万吨,全力保障国家油脂供给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  ——公共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市场渠道不断拓展,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启动实施2022年度“天府菜油”品牌宣传推广方案,加大公共品牌整体营销力度,讲好“天府菜油”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年砥砺奋进,四年披荆斩棘,“天府菜油”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速迈上新台阶。新的起点,新的征途,“天府菜油”迸发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5月30日,广汉市高坪镇百里社,一台插秧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白里稻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天斌请来插秧机当“帮手”,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机服务合作社正在进行机插秧作业。  “机插秧已经完成了六成左右,预计在端午节后100多亩稻田就能栽插完毕。”郑天斌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收割小麦、油菜时,农机就担当了大任,4台联合收割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完成了80多亩小麦和140亩油菜的收割。  而两天前,在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芋河村,500多亩小麦的机收作业一结束,当地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又马不停蹄投入到4000多亩农田的机插秧中来。专合社负责人林启平介绍,今年有 2000 亩制种水稻机插秧任务,为此他们还专门购进了两台新型插秧机,预计6月初插秧全部完成。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金宝村,金永丰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两台插秧机来回走动,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短短一个上午,就完成了17亩农田的机插秧作业。农机服务合作社正在进行田形调整。欧小荣 供图  “丘区不少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前期收割油菜时,我们准备了大、小两种体型的收割机,再根据田块大小,采用相应体型的机械下地作业,在保障效率的情况下,满足农户实际所需。”金永丰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欧小荣说,“接下来,除完成流转的400多亩耕地的机插秧作业以外,还将为专合社成员和其他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600多亩,目前栽插面积已过半,预计在6月10日左右结束。”  “三夏”即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个大忙,此时小麦、油菜需要抢时间收割,水稻需要及时栽种,种下的水稻要做好田间管理。从进度看,5月底四川小麦等夏粮收割基本完成,各地正抢抓有利天气,水稻插秧逐步进入高峰。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5月30日机收进度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小麦、油菜机收分别投入联合收割机4.12万台、3.10万台,机收面积分别达768万亩、1024万亩,分别占收获面积的91.45%、51.38%,去年同期,我省累计投入的油菜收割机已突破2万台,今年同比增长10921台 ,增 幅54.44%,创历史新高;从4月上旬开始,我省水稻栽插从南到北、由东及西逐渐铺开。已累计投入水稻插秧机2.03万台,完成机插(机播)面积1292万亩,水稻机插(机播)占栽植面积的51.63%。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负责人介绍,“三夏”期间,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投入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态势明显,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效率不断提升,粮食机械化生产进度喜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2
  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5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5月18日)生猪产品、家禽产品、玉米、豆粕、肉鸡配合饲料价格上涨,牛羊肉、生鲜乳价格下降,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配合饲料价格持平。  生猪产品价格。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2.3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5.1%,同比下降55.1%。全国29个监测省份仔猪价格上涨。华中地区仔猪平均价格较高,为36.62元/公斤;西南地区较低,为26.19元/公斤。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8%,同比下降19.5%。吉林、青海、黑龙江、湖北、广东等29个省份生猪价格上涨,海南价格下降。华南地区生猪平均价格较高,为18.08元/公斤;西北地区较低,为14.5元/公斤。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5.1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1%,同比下降22.3%。吉林、湖北、广东、宁夏、重庆等26个省(区、市)猪肉价格上涨,海南、贵州、浙江等3个省份价格下降。华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30.58元/公斤;东北地区较低,为22.03元/公斤。  家禽产品价格。全国鸡蛋平均价格11.5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同比上涨14.7%。河北、辽宁等10个主产省份鸡蛋平均价格10.9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9%,同比上涨17.8%。全国鸡肉平均价格22.9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上涨3.4%。商品代蛋雏鸡平均价格3.75元/只,比前一周上涨0.8%,同比下降0.8%。商品代肉雏鸡平均价格3.26元/只,比前一周上涨1.2%,同比下降11.9%。  牛羊肉价格。全国牛肉平均价格86.5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1%,同比上涨0.5%。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79.3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1%。全国羊肉平均价格81.9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3%,同比下降3.6%。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等主产省(区)羊肉平均价格75.9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4%。  生鲜乳价格。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4.1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下降1.9%。  饲料价格。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9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持平。主产区东北三省玉米平均价格为2.73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主销区广东省玉米价格3.1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全国豆粕平均价格4.5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上涨21.7%。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86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7.2%。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8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6.6%。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59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7.5%。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5-30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20周(5月16日至5月22日,下同)“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2.35(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降1.67个点,同比高6.85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3.28(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降1.96个点,同比高6.31个点。  猪肉、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20.84元,环比涨1.8%,为连续5周上涨,累计上涨15.5%,同比低22.4%;牛肉每公斤77.83元,环比涨0.3%,同比高1.1%;羊肉每公斤68.02元,环比跌0.7%,同比低11.1%;白条鸡每公斤17.79元,环比涨0.1%,同比高3.4%。鸡蛋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10.54元,环比涨0.7%,同比高15.2%。  水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大黄花鱼、花鲢鱼、鲫鱼和鲤鱼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43.65元、18.52元、21.15元和14.93元,环比分别跌2.3%、2.1%、0.6%和0.3%;大带鱼、白鲢鱼和草鱼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42.86元、10.13元和17.45元,环比分别涨0.3%、0.2%和0.1%。  蔬菜均价季节性下跌。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4.4元,环比跌1.3%,为连续7周下跌,累计跌幅26.2%,同比高5.3%。分品种看,19种蔬菜价格下跌,9种上涨,其中,西红柿、冬瓜、洋白菜、葱头、黄瓜、大葱和大蒜价格跌幅较大,环比分别跌8.7%、7.7%、7%、5.5%、5.3%、5.1%和5%,其余品种跌幅在5%以内;菠菜、蒜薹、西葫芦、平菇、香菇、茄子、芹菜、莲藕和莴笋环比分别涨3.6%、3.4%、3.3%、2.1%、1.6%、1.5%、1.3%、0.6%和0.5%。  水果均价略有上涨。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周均价每公斤7.45元,环比涨0.4%,同比高10.5%。分品种看,富士苹果、鸭梨、巨峰葡萄和香蕉环比分别涨4.1%、3.5%、2.3%和0.5%;西瓜和菠萝价格环比分别跌11%和0.7%。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5-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