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衡欢 记者 李国富)“我们的充国香桃个大味甜,香脆可口,心动的朋友赶紧在右下角下单吧!3、2、1,上链接!”7月6日晚,在西充县古楼镇杜宇寺村元斗桃园,一场精彩的直播活动正在进行。据了解,此次直播活动以“以果‘惠’友,‘香’约桃源”为主题,通过直播销售的方式,宣传西充有机农业,带动线上线下香桃等农产品销售,助农增收。据古楼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直播活动持续约120分钟,共吸引线上线下3.6万人次参与,线上销售额达25.8万余元。近年来,西充将充国香桃作为一项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依托古楼镇充国香桃基地,大力发展香桃种植,建成西充县10万亩香桃产业带,以古楼、太平为核心,辐射4个乡镇、49个村(居),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99个,带动6152户农户发展香桃产业。常态化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一个集“产、加、销、旅”于一体的香桃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7-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涛 记者 袁宇君7月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6月四川主要畜产品集市价格。受去产能周期等因素影响,6月四川仔猪、活猪、猪肉价格继续环比上涨,饲料价格则在高位小幅波动。  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监测,畜产品方面,四川6月仔猪均价30.05元/公斤,同比下降32.74%,环比上升4.81%;活猪均价15.90元/公斤,同比上涨3.45%,环比上升5.44%;猪肉均价24.92元/公斤,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环比上升4.27%。  四川猪价持续上涨,与全国猪价走势保持一致。截止7月4日,全国生猪均价已突破每公斤21元。不到半个月时间,涨幅超过20%。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7
(唐福升 张旭 赵敬梅 记者 李全民)近日,记者从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5月底,该县共培训13 家农机销售网点,培训购机农户489户,通过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申请办理补贴机具585台,完成购机补贴资金32.456万元。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操作信息化,提升工作便民利民水平,旺苍县于2022年3月1日全面启动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在全县范围通过手机APP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农户只需在手机下载“农机购置补贴APP”客户端,在买农机的门店就能马上轻轻松松录入信息报补 贴了。另外,旺苍县积极探索无纸化办公,力求实现通过手机远程录入资料、申请预约、申领补贴,更加便利农民购机报补。老百姓自己录入,只要自己保证信息准确,审核就快,大概1个月左右,农机购置补贴款就能打到卡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06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 王立彬) 今年全国夏收油料作物喜获丰收,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记者5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6月30日,全国收购油菜籽66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油菜籽收购价格为每斤3元至3.6元,同比高0.4元至0.9元。各产区粮油加工企业采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  据介绍,按照中央有关扩种大豆和油料的工作部署,各地陆续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长江流域是扩种夏收油料潜力最大产区,在产业政策鼓励下,油菜籽种植面积扩大,今年油菜籽产量、价格“双高”,中粮集团坚持敞开收购,保障农户利益。统计数据显示,5月中旬开秤收购以来,中粮集团在湖北累计收购油菜籽6万余吨,累计支付农民4亿多元。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有70%依赖进口。油菜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食用油半壁江山,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有核心地位。同步播报夏粮小麦主产区全面进入收购高峰  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 王立彬) 进入7月份,各地夏粮小麦集中上市,主产区全面进入收购高峰,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的特点。  记者5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6月3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2934万吨,同比增加462万吨。目前,江苏收购进度已过70%,安徽、湖北收购进度过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集中大量上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新麦质量安全监测显示,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价格方面,目前主产区新麦收购均价在每斤1.55元左右,同比高0.3元左右。粮食贸易、加工、储备等企业采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  据介绍,今年各地特别重视夏粮收购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地粮食和储备部门加强与财政、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协同联动。中粮准备了充足的库点仓容,优化现场服务,做到“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车等粮”,应收尽收、优质优价。  落袋为安,快速拿到卖粮款才能激发农户积极性。中粮统一使用粮闪付系统开展数字化收购,提升支付效率,避免“打白条”。农户原本需要一天左右才能收到的卖粮款,现在最快 4 秒就能到账。  总体看,在社会化多元收购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夏粮主产区收购仓容充足,收购资金到位,物流运输通畅,市场秩序良好,能够满足农民顺畅售粮、丰收入库的需要。
新华社 | 分享: 2022-07-06
盛夏时节正是茉莉花采摘的高峰期,洁白的茉莉花簇拥枝头,散发着阵阵浓郁的清香……近日,在犍为县清溪镇灌引村成片的茉莉花田里,村民们正抢摘鲜花,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近年来,犍为县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依托茉莉花产业优势,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实施标准建园,实现了由单户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发展的转变。“我们村基本每户都种茉莉花,我家也种了2亩左右,管护也不复杂,茉莉花开花期有3个月,摘花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基地帮着摘花,一天还能挣一百多元。一年下来,我们家靠种茉莉花和采摘务工也有两三万的收入。”芬芳馥郁的花田里,清溪镇灌引村8组村民赵先方说起茉莉花带来的收益,心里的小满足溢于言表。犍为县种植茉莉花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已达8.6万亩,有茉莉花加工企业43户,茉莉茶年加工量达2.35万吨。近年来,犍为县为提高花农种植积极性,壮大茉莉花产业,致力于标准化生产,先后建立了《犍为茉莉花茶地方标准》《犍为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加工标准,培育花茶加工企业和优质品牌,建立茉莉花交易市场,形成基地到产品、线上到线下融合联动,2021年冷链运输茉莉花茶1952吨、交易茉莉鲜花7740吨,带动茉莉花价格增长19%。走进花茶飘香的清溪镇小溪茶厂,映入眼帘的是制茶师傅们忙碌的身影。精挑细选的春茶鲜叶,经摊晾、杀青、做形、干燥、精制等工艺加工成茶坯,再与市场收回的茉莉鲜花经过一晚的窨制,通过“择花、窨花、转窨、炒花”等十多道工艺,形成犍为首创、国内独有的“浓香、清香、熟香、兼香”四种香型茉莉花茶。“犍为茉莉茶幽香味醇耐冲泡”是业界对犍为茉莉茶的至高评价。“我们犍为茉莉花茶采取的是炒花工艺,炒花工艺有别于以前的窨花工艺,炒花工艺更能体现犍为茉莉花炒出的清香熟香的味道,其鲜爽度更高,特别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犍为县茉莉花协会会长史兴洪介绍,他们协会已制定了炒花工艺相关标准,从茉莉花的种植、茶叶加工到成品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标准,在全国算是走在前列的,因此犍为炒花工艺的花茶在市面上越来越受欢迎。据了解,犍为茉莉茶荣获“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双认证,14家企业获得“犍为茉莉茶”地理标识授权,带动全县培育“清茗香”“炒花甘露”“金犍牌茉莉红茶”“伏香雪蕊”等茉莉花茶、绿茶企业50余个品牌,四川省炒花甘露茗茶有限公司、四川省清溪茶业有限公司获得“四川名茶”称号,犍为茉莉茶综合产值达30亿元。“犍为茉莉花的品质在中国几大茉莉花种植区域是品质最优的,最适合加工制作名优茶。现在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全国各地的客商也都送茶到犍为加工或在此采购。犍为茉莉花协会从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为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品牌提升和茉莉花种植、加工不断努力。”史兴洪说,茶叶企业规范化、清洁化生产和品牌影响力的问题是现在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犍为全县已完成茉莉花茶生产线改造提升1座,新建茉莉花茶生产线1条,茉莉茶年加工量达到2.35万吨。在坚持加工能力和品牌提升的同时,积极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园区茉莉花集中连片优势,建成核心区1300亩,以双色茉莉、珍珠茉莉、风车茉莉等景观茉莉花品种,建立茉莉花培育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农旅融合全产业链,打造“花、产、旅”于一体的世界茉莉博览园田园综合体,并研发茉莉精油、茉莉鲜花饼、茉莉花酒等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茉莉花文旅融合新势态已初步形成。除此之外,犍为县还建立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高端茉莉茶窨制改良技术、茉莉花精深加工技术,全国首创茉莉花采摘机器人,发明茉莉茶自动窨花机等专利13项,本土专家吴德平被誉为国茶工匠——中国制茶大师;在凉厅子茶旅融合基地开展茶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引入打造集科普、观光、研学、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融合产业基地。“茉莉花作为犍为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茉莉花产业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思路,目前已建成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将围绕茉莉花现代农业园区、世界茉莉博览园、中国最美乡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项目,力争打造具有犍为特色的‘中华茉莉谷’。”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邱建说。立足全县茉莉茶产业优势,紧扣特色农业发展主题,犍为深入挖掘特色产业生态、休闲和观光资源,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全力构建集种植、生产、管理、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农旅融合、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犍为茉莉”这张名片更闪亮。(供稿: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05
(张敏 记者 侯东)7月4日,艳阳高照下的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气温依然微微泛着凉意,在两河口镇老林村草莓种植示范基地里,10多位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夏草莓。这些已被预定的新鲜草莓,经过分拣、装筐、称重,几分钟后就将送达住在老林山庄避暑的游客手中。曾家山属高寒山区,曾因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农作物十分单一。但如今,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直供港澳,冷水鱼、高山竹笋、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连夏草莓都在曾家山安了家,这得益于朝天区一以贯之的“变劣势为发展优势”的发展理念。“草莓性喜凉爽,每年冬春季是其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曾家山引进种植的夏草莓,成熟季正好是曾家山避暑旅游的高峰期,不仅填补了夏、秋草莓市场的空缺,也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多元化。”朝天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永发介绍,“基地周边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不仅收入翻了番,更重要的是还学到了技术,为将来他们自己发展夏草莓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老林村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占地面积30.5亩,目前已建设完成联动大棚22.5亩进行草莓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行,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超过一万元。”老林村草莓种植示范基地业主吴志成告诉记者,除了传统采摘区以外,下一步,基地还将增设儿童娱乐区、亲子活动区、戏水区等功能分区,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参与共享、体验农旅深度融合的乐趣。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7-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夏季解暑怎少得了冰淇淋!日前,一款大熊猫、三星堆青铜面具样式的冰淇淋现身成都街头便利店、超市、三星堆景区。不单造型自带“网红”气质,该款文创冰淇淋在制作原料上还不走寻常路,用牦牛奶制作而成,出产自阿坝州海拔3500多米的红原大草原。牦牛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如今,当地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瞄准牦牛奶玩出了新花样。更攀牦牛奶冰淇淋生产车间。  随着气温走高,冰淇淋需求量激增。这几日,在红原县绿色产业园内,隔着玻璃,只见在宽敞洁净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牦牛奶经过CIP杀菌、凝冻、模型罐装、成型、包装等流水线操作,化身外形“萌萌哒”、奶味十足的创意冰淇淋。“文创冰淇淋采用牦牛鲜奶,不加一滴水的制作工艺,设计主题取自四川的特色稀缺性资源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元素,力图打造拥有纯正四川基因的文创产品。”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总经理罗布让介绍道。牦牛鲜奶制作的三星堆面具冰淇淋。  生产原料牦牛奶则是从农牧民手中收购而来,让这较为小众的牦牛奶商品率得以提升,拓宽增收途径。负责收购检疫的工作人员介绍,牦牛奶含有的共轭亚油酸,是自然界中本身就稀少的一种营养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普通牛奶中所没有的。此外,每头哺乳期牦牛每天最多产奶5到6公斤,只有普通奶牛产量的1/10甚至更少,其中近70%牦牛奶用于哺喂幼崽,能供商业用途的奶只占到30%不到,约1.5公斤,可谓是“稀缺奶源”。牦牛鲜奶制作的熊猫样式冰淇淋。  红原县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牧业县,当地农牧民主要靠养牦牛为生。为增加收益,红原县整合全县41个村集体经济、34个合作社成立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在综合开发利用牦牛资源之路上不断探索。据介绍,以一个养殖200头牦牛的参社社员为例,通过销售牦牛奶,日增加收入200多元,全年下来增收在3万元以上。  “这个夏季,牦牛奶冰淇淋订单需求量估计在150万支,后期将根据市场情况,按需出货。同时,也希望通过冰淇淋产品,让更多食客了解牦牛乳制品,让来自高原的牦牛奶走入更广阔的市场。“红原牦之牛科技推广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侯启海说。(图片由红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5
“曾赏雪花满枝头,今飘果香更丰收。”6月30日,走进仁寿县曹家镇万亩梨园,随处可见生长茂盛的梨树和个头饱满的“六月雪”梨,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将“六月雪”梨发往全国各地。“今天是今年发的首批货,大概有15000斤左右,主要发往深圳和成都。”曹家镇种植大户陈凯高兴地说,今年的“六月雪”梨品质不错,个头大,口感好,价格也卖得不错,完全是供不应求,很多商家在三月梨花开后,就已经下单预定了。据《仁寿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曹家镇就开始规模种植梨子,是远近闻名的百年梨乡,梨产品和梨文化底蕴丰厚,现存最古老的“梨树王”已有500多岁了。在曹家镇,近3.1万亩的梨树林里,至今存活着400年以上的老梨树1700余株,100年以上的老梨树7万余株。   据了解,“六月雪”梨是曹家镇近年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富锗的特性,因在六月下旬上市,果肉色泽纯白,细嫩化渣、脆嫩多汁,风味极佳,赢得了八方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一颗梨,带活一个产业。近年来,曹家镇始终围绕“百年梨乡”品牌,推进梨产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曹家镇已种植有富锗“六月雪”梨、富锗黄金雪梨、富锗龙眼贡梨、富锗金花梨等多个优质品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2亿元以上。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小芮介绍,目前,依托梨产业,该镇正在加快建设集花园、果园、乐园“三园一体”的四川特色梨小镇,打造春赏梨花、夏品梨酒、秋摘梨果、冬补梨膏的金色梨园,让文化软实力变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奋力描绘曹家镇农旅文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画卷。(供稿:仁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04
(祝菡雪 赵运懿 黄峻豪 杜明珉 记者程海英)仲夏瓜果生,晚熟荔枝成。在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合江, 荔枝树上又挂上了一簇簇显眼的“红灯笼”,让人看了口水生津。合江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赵建翰说:“现在合江荔枝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6万亩,正处于稳面增效的阶段,大家在七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够品尝到荔枝了,今年荔枝的产量预计超过5000万公斤,达到了历史峰值。”荔枝丰收面对预计超过5000万公斤的荔枝产量,在充满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感慨:这么多的荔枝,卖的完吗?外地朋友怎样才能吃到正宗的合江荔枝呢?据了解,今年的荔枝销售分为了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多渠道多途径进行销售。赵建翰说:“我们在县内设置了马街、之溪街、美荔城、新中医院侧面、中荔集团加工厂五个临时交易点。此外,我们还会在重庆、成都、贵阳,设置一部分的荔枝销售市场,促进合江荔枝的销售。”每年的七月的荔枝节也是合江人的盛大节日,到时候,合江县城行道两旁的荔枝树产出的荔枝,也会在荔枝节期间采下,送给市民朋友们一起品尝。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现代网络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网销荔枝变得更普遍,打通荔枝售卖“最后一厘米”。合江县经济商务科学技术局商务会展股股长温桃说:“一是组织开展合江荔枝线上营销节,联动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核心资源,通过直播带货活动、数乡宝藏旗舰店入驻、合江荔枝原产地线上影响力打造等措施,不断拓宽荔枝线上营销渠道。二是举办特色网货产销对接现场会活动,邀请县内外知名电商企业、网红主播和合江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网络达人分别与合江本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对接签约,共同促进合江特色网货产销更上新台阶。三是与物流企业开展合江荔枝寄递物流合作,降低合江荔枝寄递物流成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荔枝售卖方式,不仅让合江远方的游子吃到了家乡的季节特产——荔枝,也让五湖四海的网友们品尝到来自千年荔城合江的甜美味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04
(记者 华小峰 摄影报道)在成都市龙泉山脚有一道南北绵延30余千米的水蜜桃风景带,这里是我国三大著名水蜜桃基地之一,也是成都人的花果山,占据了全国约8%的桃子产量。7月2日,夏日采摘季,成都市民曹女士和朋友在龙泉山红旗村果林间采摘时,发现这里的水蜜桃“上新”了,多款汁多味甜的新品种是她们从来没品尝过的。6月12日,种桃户毛肇礼(右)正在为网上下单的顾客选果分装。  “2018年,我就把老桃树全部换了,重新栽种的全是优选果苗。桃树去年开始试挂果,今年挂果量就更好了。”6月2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9组村民毛肇礼指着房前的一片桃林兴奋地说,前三批新品种这几天都卖得差不多了,不少游客吃了觉得味道好,是资格水蜜桃的味道,都守在桃园边等桃下树,装箱带走。同村的赖斌告诉记者,过去龙泉山桃子大量上市一般从5月底开始,白凤、松山、北京24号、五月脆等是成都人熟知的老品种。但这些品种在龙泉山面临品种老化、结构单一,有的还存在裂核、味道越来越淡的问题。水蜜桃品种“上新”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了。毛肇礼是经历了“上新”全过程的种桃大户,“换优改良后,品种增加了,口感更好了,价格也起来了。”他告诉记者,原来走俏的“27号”桃如今1公斤的批发单价也才6至10元,但改良后的新品种如黄桃、霞脆、夏之梦等,现在1公斤的批发单价都到了16至24元。龙泉驿区洛带镇综合市场是当地知名的水蜜桃批发市场之一,每天有数万斤鲜桃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来。  红旗村地处龙泉山深处,桃树种植面积达6200余亩,是龙泉桃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村上推广研发桃树新品种,全村种桃大户纷纷对桃树进行了改良,优质桃品种目前已经增加到了30多种。“除了老品种外,这几年新栽种的嫣红、凤凰、中桃金魁、金甜等黄桃品种都陆续成熟上市。”红旗村村委办事员姜红对记者说:“改良后的桃子,外观变漂亮了,果形更好了,单果重量也增加了,还有就是脆桃硬度变大更方便运输了。不像以前,采摘运输时稍不注意,桃子就会有损伤。新品‘早脆’的单果重量都在250克左右,糖度可达13以上,同为早熟的黄桃早黄玉个头更大,饱满圆润,果香浓郁的它们都很有卖相。”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江云良对记者说:“桃树品种改良后增收明显,老百姓更换品种的积极性也随之增高。”红旗村4组结合山水林盘打造的“新见·书山”、观景廊道、三亩丘田民宿等相继在网上走红。 (无人机6月18日拍摄)  不止龙泉驿区同安街道,水蜜桃主产地柏合街道、山泉街道同样经历了水蜜桃品种的更新换代。成熟期不同的各品种搭配栽种,拉长了桃花季、水蜜桃供应季的周期,实现了从5月份到10月份都有水蜜桃挂在枝头,延长了龙泉山的“旺季”。这些上新的桃树新品种多来自龙泉山脚下的成都蔷果园艺基地,在这个成都市最大的水蜜桃新品种综合试验基地里种植有100多个桃子新品种,有的是来自省农科院自主选育和培育的新品种,有的是来自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推荐的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栋研究员介绍,桃科研团队扎根龙泉10多年以来,建立了桃品种资源圃、育种选种圃和品种比较试验园、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等科研基地4个,选育出了适合龙泉山种植的“晚湖景”“霞晖8号”等桃系列新品种10余个。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创建了“龙泉水蜜桃博士工作站”“成都市科技特派团”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老桃园重茬再植、高接换种方式迅速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缩短了品种从科研机构到田间应用的时间,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优化龙泉驿水蜜桃品种结构,大大提高了龙泉驿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6月24日,市民守在红旗村的桃园边等桃下树,装箱带走。  目前,成都市龙泉驿区水蜜桃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出口水蜜桃基地面积6000余亩。几万亩桃林与现代技术嫁接,绵延起伏的龙泉山与都市人的田园梦结合,正在开启探寻乡村经济甜蜜升级的新方式。6月24日,在红旗村的采摘节上,十几个新品种水蜜桃集中亮相。6月18日,切开刚下树的黄桃,果肉金黄,桃香四溢。每天往返红旗村3趟的“一元通”小公交方便了村民带桃下山去销售。6月18日,红旗村2组村民苏川(左)将250公斤刚采摘的“中山桃”“28号”送到洛带镇综合市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 月是茭白采收的季节。7月1日,记者跟随“探访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主题采访团走进会理市小黑箐镇,只见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万亩茭白田绿意盎然,枝叶迎风招展,洁白的根茎藏在水田里,等待勤劳的农户去采收。白沙村种植的茭白  在小黑箐镇白沙村7组,记者遇到了从地里归来的村民杨炳国,他说:“快到茭白采收高峰了,今天试着从水田里采回10来斤,长势很不错,应该会有好收成。”  杨炳国今年种了12亩茭白,目前每斤价格平均在1.3-1.5元,中后期价格会上涨,产量6000-8000斤/亩,亩均产值8000-1.2万元左右,预计收入可达8万-12万元左右。茭白经附近的公司或小白郎种植养殖专合社收购后,将外运至上海、浙江等地。  高山上的茭白,销售至数千公里外的沿海城市,实现增收致富,村民能有这样的底气,除了茭白过硬的品质以外,也因为小黑箐镇一步步打通了茭白“下山”的堵点。  小黑箐镇是茭白优质产区,这里海拔1950-23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茭白种植基地。目前全镇沿矮郎河流域连片种植茭白1.4万亩。2019年成功创建州级“会理市小黑箐茭白现代农业园区”,它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茭白种植园区。  “茭白涉及全镇2个脱贫村(村级建制调整前3个村)、346户脱贫户。之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茭白是农户脱贫增收的利器。”白沙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坤龙出示了一组数据:2021年园区茭白种植户已达2200户,产值1.7亿元,相当于户均增收7.7万元,带动了一方经济。  高山海拔优势,加上丰沛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清新的空气,造就了小黑箐镇的茭白采收期长、品质优良、口感鲜嫩,多年来一直远销浙江、广东、贵州等地。但也正是因为地势较高,部分种植基地距离村主干道较远,茭白出田的“第一公里”较为不便;同时,由于茭白以鲜售为主、渠道较为单一,进入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也亟待突破——这些都成为茭白能否顺利“下山”,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7月1日,记者在该镇茭白种植核心区域——白沙村看到,条条生产便道成为连通生产基地与茭白集散地的“毛细血管”,木质结构的观光栈道在茭白基地上空蜿蜒曲折。  “今年以来,白沙村积极争取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项目和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上千万元,进一步完善生产便道、观光栈道等设施,现在白沙村茭白基地的产业便道已全部硬化,村民不仅可以及时运输至村集散地,而且通过冷链仓储物流,2-3天就能送达浙江等地沿海城市的农贸市场。”小黑箐镇党委书记蔡金柱说。  除鲜售以外,茭白加工也从无到有。2018年,会理县小白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2020年初步建成小黑箐镇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白沙村党总支组织茭白种植户走“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路子,当年物流集散中心完成茭白4000吨的加工销售,提高了会理茭白的市场竞争力。  “将来我们还要吸引更多游客到基地参观,靠游客把茭白‘带下山’。打造电商平台,用电商将茭白‘送下山’,同时,做好品牌创建及营销,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让茭白‘下山’之路更宽,最终起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作用。”蔡金柱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4
(记者 张明海)6月30日,四川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副省长罗强出席推进会,并为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揭牌。  预制菜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菜有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大类。预制菜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积极意义。  我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依托农产品资源禀赋、加工能力、科技人才、区域物流、消费市场等优势,从政策支持、企业培育、创新提升、平台搭建等方面精准发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省预制菜生产企业近700家,2021年实现产值约700亿元。  下一步,四川将通过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保障食品安全等举措,扎实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熊军 刘波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近日,笔者走进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接连成片的龙安柚果树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其间三两农户正在对龙安柚果树进行除杂管护。另一边,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调试设备,为马上要进行的龙安柚气泡果汁的生产加工做准备。订单不断  “气泡果汁只是我们开发出的产品之一,还有果汁饮料、果汁汽水、柚麻饼、龙安柚酱香白酒、足浴粉、泡浴粉等。现在销售还不错,订单基本上一直不断。”公司总经理陈先刚说。  一颗普通的柚子何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化”发展?陈先刚给出答案: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走深加工路子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龙安柚果汁饮料便是柚果“迈出”深加工的第一步。  陈先刚告诉笔者,开始是考虑把龙安柚加工成一些可直接食用或者简单的加工产品,但最后通过市场调研,决定还是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于是就考虑先做饮料。  然而饮料的研发和生产并不简单。陈先刚坦言,在整个龙安柚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每一步都不容易。跑市场、做调研,特别在饮料的配方上面是非常困难的,前前后后找了大约七八家研发机构,通过多次研发和市场调研,最终才确定目前生产的几个产品口感是比较适合市场需求的。现在整个龙安柚的果汁饮料销售都呈上升趋势。产销结合  随着龙安柚果汁饮料的成功生产,公司的市场销售布局也在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一般是在大家熟悉的商场、超市,以及一些便利店、日常消费的餐饮行业场所等都有布局。线上主要是在百度、抖音、淘宝、京东、小程序等平台,同时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我们也会经常采取一些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陈先刚介绍道。  目前,公司已研发生产出果汁饮料、果汁汽水、气泡果汁等饮料产品,并已在城区的近1000家超市上架销售,市场反响良好。  “之前喝过,口感清甜回甘,还可以,冷藏后风味更加独特,有朋友聚会的时候喝起很安逸,特别是喝酒的时候喝这个饮料感觉又不一样。这是我们广安自己的饮料,肯定要支持和推广,外地朋友来了我经常跟她们推荐品尝。”广安鑫农超市饮料区域的货架上,不同种类的龙安柚果汁摆放整齐,瓶身十分亮眼,正在此选购龙安柚果汁饮料的市民蒲君一边拿着饮料一边介绍。完善链条 近年来,广安区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国有公司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龙安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建设龙安柚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龙安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龙安柚基地20余万亩。  同时,该区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27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760万元,扶持广安鑫农公司下属子公司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柚子榨汁、柚子精油及商品化处理等8条生产线,开发柚子饮料、柚花茶等系列产品7个,持续做优做强龙安柚特色产业,延伸龙安柚产业链条。  “除了持续做好龙安柚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外,我们还将进一步研发生产(升级)龙安柚酒、足浴粉、柚花茶,以及柚麻饼、柚子酱菜等多个系列产品,以完善整个龙安柚的产业链条,让龙安柚的柚花、果皮、果瓤、果肉及残渣等都全部利用到位。”陈先刚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6月27日,雨后初晴,射洪市青岗镇现代种业园区内绿意盎然,村民正在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地锄草、施肥。地边,市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忙着查看作物长势,进行技术指导。  “2022年省市下达我市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万亩,扩种大豆1.2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文才告诉笔者,射洪采取层层压实责任、分解目标任务、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示范带动等措施,目前已超额完成。  实施大豆扩种,需要向“播面”要粮,腾退低效林改种粮食就是一个好办法。在瞿河镇板板桥村,笔者看到,过去的低效林地如今已经种上了玉米、大豆,成片的玉米大豆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在这里也得到良好示范和推广。  “这里以前是一个柠檬基地,因为经济效益低下,今年我们第一批700多亩土地进行了玉米和大豆的套种,春大豆亩产量大概在1000斤左右,玉米现在估计产量在800斤左右。然后把土地再次利用,再种一次夏播大豆,估计产量在200多斤到300斤左右,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瞿河镇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冯兵说。  抓好粮食生产、大豆扩种和耕地撂荒整治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武安镇白马庙村,曾经长满杂草的撂荒地里,如今已种满了玉米大豆作物。  除了整治撂荒地实现扩种,射洪市还推广出其他模式,利用幼龄果园、高粱基地等间套作大豆,以实现种满种尽,增产增收。  据了解,为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射洪市实施打好扩面、挖潜和政策激励等增粮“组合拳”,综合施策狠抓大春粮食生产,向“播面”要粮;做实田间管理,向“单产”要粮;做强主体培训,向“大户”要粮,有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稳产高产,及时兑现政策补贴,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汪文琴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1
(记者 刘佳)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和全链条安全保障水平,四川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食品省级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上升,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的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再次获得A级,位居全国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专项考核。推进实施《四川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措施清单》3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遵循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制方法,加快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四川对标国家层面部署的“十大攻坚行动”,结合全省实际,深入开展“10+5”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治理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食品安全,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执法协作,全力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关注重点人群守护“一老一小”,严查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  如何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  1月1日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大数据中心发布的《四川省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以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通过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积极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品信用监管工作机制和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11057家学校食堂接入智慧监管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47.7%。  以全面规范、示范引领、先行先试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去年,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四川省孕婴童协会发布《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诚信店”“示范店”创建指导标准》,从经营许可、经营行为和产品、专区专柜、卫生规范、特殊食品溯源、示范引领六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全省创建“诚信店”“示范店”连锁经营企业42家、门店200家。  针对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2020年至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开展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行动期间,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5300余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近18万家次,整治问题隐患1.5万余个,查办案件345起,受理处置投诉举报183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我省还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作为全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子行动之一,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强化重点产品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全覆盖监督检查乳制品生产企业,问题整改率、安全自查率、抽考覆盖率均达到100%。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向学生宣传食品快检知识。聚焦监管难点加强农村食品执法与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等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2021年初,一场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市场的行动在全省拉开序幕。省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创新举措,试点开展乡镇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以乡镇为单元,从全环节、全链条两个维度,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主体责任专项整治,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资质、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推进规范化建设试点,提升改造规范化食用农产品市场113个。推动农村食品专项执法行动有力,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也是四川在食品安全“国考”获评A级的亮点之一。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去年,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以集中监管仓为防控中心,构建运输、贮存、销售全链条防控体系,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防线,全力抓好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优化设置25个集中监管仓,已累计入仓进口冷链食品51.96万批次、75.34万吨,检测核酸样本275.48万个,妥善处置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阳性事件211起,其中,高风险0起、中风险15起、低风险196起。建设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监管平台,实现了冷链数据“填一次”、入仓预约“指尖办”、动态数据“自动报”。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疫情以来,成都海关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实施进口食品企业核查计划,严厉打击来源不明食品走私入境。  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四川启动网络食品安全治理行动,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公示信息开展线上监测,重点筛查未公示证照、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实时抓取违法违规行为。对线上监测到的涉嫌违规违法线索,“一键”下发至基层,破解了监测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数据推送不规范、不精准,核查处置无时效、不闭环等问题。相关部门还与大型平台公司签署“政企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同时,鼓励支持网络订餐平台大力推广“食安封签”,努力保障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食品监管。结合四川实际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等  在积极推进全国层面10个专项行动的同时,四川还充分结合本省实际,在省级层面开展多项子行动。  “江油小小吃”是四川绵阳的特色美食店,但面积小、设备落后、无法开拓电商渠道,限制了发展。2021年,“江油小小吃”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提档升级,实现“个转企”,组建了江油市小掌门食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有了更多食客,还入驻了电商平台,把“江油肥肠”销售到全国各地。  绵阳江油是首批规范食品小作坊试点。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总结推广首批示范试点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去年,省市场监管局再确定15个示范建设单位,探索打造一批外在出彩、内在出色、干净整洁、品质保障的“阳光透明坊”,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出240余家“阳光透明坊”。  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三部门在全省协同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根据场地条件、设施设备、食品安全管理、交易秩序管理等情况,将农产品市场分为无等级市场和等级市场,等级市场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AA级、AA级、A级,并规范等级市场评定程序,构建等级市场评定责任体系,明确等级市场降级和取消称号的具体情形等。同时,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推进川渝食品溯源公共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建立猪肉等大宗食用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白酒产业是四川重要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省市场监管局聚焦川酒产业,大力实施“四川白酒品质提升工程”,促进强监管优服务相融合、抓质量增效益相融合、提品质创品牌相融合,筑牢质量安全基础,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对3家“小金花”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13家白酒企业开展许可质量评查,深入开展散装白酒专项治理,大力推行散装白酒“双签留样”制度,全年抽检白酒近17000批次。批准发布《川酒(浓香型)年份酒术语》《川酒(浓香型)年份酒生产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获批筹建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以及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白酒监管技术)。指导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川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专用标志使用,加强保护力度。遴选4家发展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白酒企业作为首批雁阵培育企业,助力产业发展。(本文图片均由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30
(唐堂)“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桃子从播种到采摘的全过程。”在德阳市旌阳区,家庭农场主李本国拿着一盒自家产的水蜜桃,给客人介绍盒子上贴着的二维码。  这个二维码来头不小。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腾讯启动“安心农品计划”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助力行动,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为100个县(市)区提供包含“资金+技术+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流量扶持+品牌建设”的品牌助力大礼包。  2021年,腾讯安心平台来到德阳市旌阳区,与当地伙伴和旌阳区政府合力打造“旌阳链”,依托腾讯安全码链溯源等数字能力,开创线上农业发展新模式。德阳蜀锦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本国【困境】水果品质更好,怎么才能证明?  李本国在经营自家家庭农场的同时,聚合旌阳区百余家家庭农场,成立了家庭农场合作社,推动建立统一品牌,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我们农场栽种的水蜜桃、枇杷等水果,都是有机农产品,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李本国说,“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如果缺乏证据支持,要说服消费者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怎么把这个过程证明给大家看?以前,李本国集中精力在经营自家农场的时候,把顾客邀请到果园现场来参观品尝,同时也把栽种过程拍成视频放给顾客看,大家都很信任。但采用这样的方式,效率并不高。  “现在果园才起步,每年的产量大约30万斤,用这种‘笨办法’还没啥问题,过两年我们的产量会增加到100万斤,还要带动合作社成员一起销售,这样的方式显然无法持续。”李本国说。【破解】一个二维码,让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李本国的情况并非个例。“过去旌阳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区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说。  “旌阳链”的诞生,正在逐步打破当地农业企业面临的瓶颈。  以李本国的家庭农场为例,自从自家农产品上“链”之后,消费者不需再到现场来看,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安心”下单。扫描二维码后,消费者可看到一箱桃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都要专门进行拍照、采集,并记录在旌阳链,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之一是不可篡改,而我们贴在产品上的每一个‘旌阳链’二维码都由旌阳区政府赋码,让消费者买得安心。”李本国说。  不仅如此,“旌阳链”有时更像一个可靠的试验助手。肖勇利用“旌阳链”种植羊肚菌,每次收获后,他都会探寻造成羊肚菌品质不同的原因,“只要扫描对应的二维码,不同批次羊肚菌的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这也让我在后续的种植中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赋能】数字技术,让销售变得更简单  “旌阳链”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身份证明问题。以“旌阳链”为载体,腾讯安心平台在旌阳打出一套“数字农业组合拳”,解了不少农户的燃眉之急,销售就是其中之一。  “农户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农产品销售。”曾飞龙说,农产品想要卖得好,“流量”不可少。但流量从哪里来?  “流量来源有三种,一种是线下占据最好的口岸,一种是线上买到搜索排名靠前的付费流量,这两种显然都不适合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有必要瞄准第三种流量来源——依靠社交渠道而来的社交流量,这正是腾讯的强项。”曾飞龙说。  事实上,腾讯打造的安心平台正在将一系列“数字农业组合拳”赋能给“旌阳链”:除了通过区块链溯源之外,用户在扫码之后还可以参与一些小而美的营销活动,刺激商品的复购;同时背后还连接着腾讯旗下的视频号,方便用户进入农户的视频号直播间购物。而为了让农户更加自如地掌握视频号直播带货,腾讯在旌阳的合作伙伴还会组织专门的线下培训,帮他们抓住视频号风口,让视频号直播间成为旌阳农产品重要的分销渠道。  此外,旌阳区还打造了由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全周期产业区块链组成的“一图、一网、一链”数字农业体系,让当地农业发展呈现出区政府宏观把控用“大屏看”、对口部门日常运转用“中屏管”、广大农户田间耕作打开手机用“小屏干”的数字农业新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9
(记者 何勤华)6月25日,凉山州西昌市太和镇太安村。葡萄大棚下套种的大豆迎来采摘期,硕果累累的大豆颗粒饱满。  在大棚内采摘大豆的村民马莉说,今年她家在葡萄园里共套种了7亩大豆。细算起来,从大豆播种到丰收,用时仅3个多月。  这是今年西昌在粮食稳产增产领域的新探索,用新的种植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户增收。主要方式是启动葡萄、大豆复合种植试点,确保在不影响葡萄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多收一季大豆。  太安村党委书记王志双说,目前全村葡萄、大豆套种复合种植面积700余亩,平均每亩大豆产量800斤,既不影响葡萄种植,也实现大豆增产。  效果几何?眼下,太安村第一批大豆已经全部销售到市场上。马莉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市场价和产量,套种的大豆每亩至少增收约1500元。  太安村只是安宁河流域粮食稳产增产的缩影。  作为金沙江支流雅砻江的支流,安宁河流经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约1.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还涵盖喜德、会理、会东、宁南4县(市),流域内耕地面积375万亩,是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攀西经济区走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大力度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带动大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大春,相关探索已经展开。截至6月5日,仅凉山州就完成大春粮食播种636.7万亩。其中,通过套种等形式扩种7.86万亩。今年,凉山对完成大豆扩种任务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每亩奖补150元。  建“天府第二粮仓”,不只有对农户的奖励激励措施,还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目前,凉山州正在锁定安宁河流域的短板弱项,提高投入强度,加快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预计年内将新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农田近20万亩,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今年小龙虾行情非常好,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更大,价格也更高!”6月23日,兴文县福寿村,几名农户正在田间除草施肥,修补防逃网,为即将投养的两万斤小龙虾做好准备工作。“今年价格比同期上涨了30%左右,尤其是在初春季节,单体1两以上的虾能卖到120元/斤,预计今年的整体利润能上涨20%左右!”兴文县华尧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军表示,按目前市场行情预判,今年该公司的560亩稻虾养殖基地将通过售卖小龙虾、水稻实现400万元左右年产值。水产市场等待市民选购的小龙虾。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超4221亿元,养殖面积已达到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和10.02%,增长态势明显。小龙虾为何持续走红?四川小龙虾产业发展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省水产局和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具有社交功能  小龙虾成国民夜宵C位主角  剥龙虾,舔手指……对追求安逸的四川人来说,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蛋白含量高,吃起来不容易发胖是小龙虾的优势。”据省农科院水产所副所长周剑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在常吃的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红螯虾,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龙虾作为饲料从国外“登陆”中国。  经过长时间发展,小龙虾产业开始出现变化:从最初作为饲料引进、到后来捕捞+餐饮的发展,逐步向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等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夜宵市场C位主角。小龙虾为什么走红?有人认为,首先是好吃,第二怎么吃也不会发胖,第三就是它的社交功能。另外,还有人说小龙虾特别适合宵夜,朋友聚餐,慢慢吃,不是果腹之物,却适合扎堆分享。  借助现代互联网营销和外卖市场的助力,小龙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被冠以“国民夜宵”、夜宵界“网红”、全民夜宵的实力“主角”等称号,成为夏日中国的一种象征。突出一个“早”字  2025年四川产量将超10万吨  自2012年起,我省开始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政策,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模开始大幅提升。“目前四川年产小龙虾5.7万吨,但无法自给自足,每年都要从湖北、安徽、湖南等水产大省购入数万吨小龙虾以满足市场需求。”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表示,小龙虾作为一种高附加值水产品,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也最为直观,发展小龙虾产业四川将大有可为。  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渔业发展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我省将积极开发利用宜渔稻田和冬水田资源,大力建设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鱼米之乡”,促进粮食稳产、渔增收。  目标如何实现?“四川要突出一个‘早’字。”曾开虎表示,我省川南地区气候温和,具备开春早、入冬晚的优势,应加大稻虾养殖力度,“不愁销路、不愁损坏,按每亩水稻产虾 150-300斤计算,农民每亩水田将增收3000元以上。”另外,川南早虾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名气,每年一月错峰上市到北上广等地的价格一度超过60元/斤,但产量和规模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成都平原、川南等稻田和冬水田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有再生稻种植习惯的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种养循环,另外我省还要与重庆永川、江津、大足、潼南等毗邻地区共建“巴蜀鱼米之乡”,提升小龙虾产量和产能。“到202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80万吨以上,小龙虾产量要达到10万吨以上。”曾开虎说。新闻多一点川产小龙虾身价走高养殖要提高风险意识  稻渔综合种养一般指在稻田内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加入例如淡水鱼、泥鳅、小龙虾等水产品的养殖,营造起一个小规模系统,使淡水生物在稻田内活动,达到松弛土壤的作用,而其排泄物又能提升土壤的养分含量;同时,淡水生物还可以将水稻害虫、杂草草籽作为食物,这样就能达到除虫、除草的效果,可以降低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残留,是绿色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晚上下笼子,早上收虾子,中午数票子。”稻虾综合种养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之一,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四川小龙虾市场出现了“塘购价高于市场价”的奇怪现象。对此,曾开虎表示,其主要原因在于四川本土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加之湖北、安徽等地产能过剩和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导致四川出现塘购价高于市场价的现象。  另外,曾开虎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提高风险意识,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当下正处于汛期,养殖户可通过加固田坎的方式防止小龙虾逃逸,针对小龙虾养殖期间存在的的技术难题,养殖户应在深入学习掌握后再进行尝试养殖。与此同时还要防范规模风险,不宜贪大求全。曾开虎表示,“小龙虾养殖和销售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一个家庭养殖三五十亩比较合适,超过能力范围可能导致粮食种不好,小龙虾也没养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9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胡璐 严赋憬)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27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他是在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  邓小刚介绍说,过去十年我国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十年来,我国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一方面,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等,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还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邓小刚表示,我国还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他还说,不仅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新华社 | 分享: 2022-06-28
(记者 杨琦)6月23日,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甘孜州人民政府“院州”农业科技合作支持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授牌仪式在炉霍县举行,这标志着甘孜州首个青稞产品研发基地成立。授牌仪式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分别授予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稞产品研发基地”。通过“所企”合作“产研”融合,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青稞产品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助力炉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炉霍县开始黑青稞产品研发,在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成功探索出青稞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推出黑青稞面条和黑青稞茶。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