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旌轩 文/图)春意渐浓,漫步德阳市旌阳区龙高路,“舞·彩”“竹蜻蜓”“色彩变奏”“看得见夜莺的房间”“黄金芝士”,一个个艺术景观令人赏心悦目。“来旅游‘打卡’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了。”在龙高路上,春节前完成改装升级的“滨水驿站”汇集当地优质农产品,驿站负责人黄霞兴奋地表示。  龙高路“上新”艺术地标,源于旌阳区创新开展美育提升行动。旌阳区发挥美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启动“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使美学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实现因“美丽”而激发“美力”,建设好具有时代特征、国际品质、文化特色的“美丽旌阳”。  这是旌阳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有力探索,着力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此举将激发城乡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全民精神风貌,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旌阳,推动共同富裕。”旌阳区领导说。旌阳区龙高路沿线壁画《樊仙》。焕彩出发 凝聚城乡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德阳市委八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把建设美丽德阳作为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时代在召唤,旌阳有需求,相关举措势在必行。  作为德阳的中心城区,这里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气息,人文之美、产业之美、生态之美、城乡之美交相辉映。近年来,“旌韵高槐”“红光印象”“荷韵龙居”等,已成为旌阳城乡之美的典型代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正成为旌阳人民的共同追求。  二者如何有效衔接?旌阳的创新探索悄然展开。  以旌阳区委主要领导、中央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为双组长的组委会很快成立,组委会议事规则和艺术家驻留工作机制逐渐健全。  致力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区干部群众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的《“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施行。  以实现旌阳全域全民美育提升为宗旨,美学教育、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为方向,艺术驻留、艺术展览、艺术美化、艺术节日、美育课堂、艺术地标为路径,党建美学、人文美学、城市美学、乡村美学、规划设计美学和交通美学为体系的“1366”旌阳美育特色逐渐呈现。  ……让美育有规划,让行动有标准,旌阳区美育提升行动形成特有的城乡视觉导视系统:以旌阳的“阳”字作为出发点,用以代表旌阳的状态和精神。从旌阳特有的自然、人文风貌中提取图形元素,展现独属于旌阳的在地性特点。  在广袤的大地上描绘诗与远方,旌阳蝶变整装再出发!旌阳区龙高路沿线艺术装置“色彩变奏”。植根本土 走出艺术传承宽路子  时间拉回2021年9月1日。当天,“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艺术家驻留活动,在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田野秀场启动,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工作者们齐聚一堂,共话旌阳全域全民美育提升路径,11位艺术家以项目化的方式深入旌阳城乡5个点位,展开为期3个月的艺术家驻留活动,“舞·彩”“竹蜻蜓”“色彩变奏”等6个艺术景观在龙高路惊艳亮相,成为当地春节大假的“打卡”地。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唯有植根本土特色、深挖本土资源,才能让美育提升在“接地气”、被群众认可的同时自由生长,焕发蓬勃的生命力。艺术家们深挖旌阳丰富的创业文化、奋斗文化、廉洁文化、大爱文化和德孝文化,以装置、雕塑、墙绘、设计等艺术形式,在孝感街道、天元街道、孝泉镇等城乡重要节点又布局了“蝶恋花”“遇在孝泉”等4个地标性艺术品。  目前,旌阳区内已设置10件地标性艺术品,艺术天际线和艺术风景线雏形初现。位于孝感街道红伏村的壁画《美境红伏》,由艺术家田野将当地花朵、植被、鸟类、溪流等进行艺术化组合,并与建筑实体和周边环境巧妙融合,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  美育提升“在地化”正持续深入。“安安送米”是流传已久的德孝文化故事,位于孝泉镇的安安社区综合体项目,将夕阳红之家、未来之星、城市书坊等多种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融于一体,因地制宜孵化党建美学品牌项目。  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艺术日益深入地走进群众、走进生活,成为大美旌阳的表达载体。孝感街道红伏村艺术装置“蝶恋花”。星星之火 点亮美丽旌阳新未来  谈到此次艺术家驻留活动时,艺术家蒙志刚表示,将力争在当地留下艺术精品,助力旌阳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为文旅事业发展进一步塑魂。“我们将和当地的活动参与者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共同发掘城乡公共艺术的各种可能性。”  普通人能否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旌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实际上,如何让当地百姓变身为深度参与者并从中获益,正是“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组织者从一开始就在积极思考的问题。艺术家驻留活动启动当天,“美焕乡村 美绘童心”乡村美育创新主题沙龙活动第一课随即开课。艺术家王波现场解读经典艺术作品,来自德阳市实验小学的30多名小学生在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发挥艺术创造力,以废旧纸盒为原材料,完成“新乡村·新画像”主题创作。  除了美育课堂,旌阳区的中小学师生和群众还收到艺术“大礼包”:旌阳区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搭建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校内开展“区域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横向课题,全方位调查研究旌阳美术教育,形成《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美术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等3个研究成果,打造“艺满旌阳”校园美术节等3个美育“名片”项目;校外引入知名艺术品牌——“青年艺术100”,在城市建设社区美育中心,在乡村孵化美育基地,开设美育课堂,通过“1+1+N”的模式,在学校、在城市、在乡村培养一批有“美感”的本地师生、新农人、新社区人,让全民学会“欣赏美”,主动“创造美”,自觉“爱护美”,自信“拥有美”。  项目支撑,艺术铸魂。在拟定美育提升行动的主要目标时,旌阳着眼长远,提出分阶段实现全域美学“一年有突破、二年有提升、三年大变样”。2021年实施美学项目36个,2022年正在实施的美学项目34个,2023年计划实施的美学项目22个……带动全域全民美育工作,形成一城千面的美育氛围,实现旌阳全域全民的美育大变样。  在旌阳,T恤衫、雨伞、手提袋、笔记本、便利贴等美育文创产品正在不断开发和丰富,力争打造为当地知名文化品牌。艺术地标、特色街区、艺术乡村、艺术节日、艺术展览、美育教育在旌阳大地徐徐铺展,构建美丽空间,创造美好生活,营造美育环境,城乡美学艺术的独特吸引力正逐步发挥效应。旌阳区领导表示,“下一步,旌阳区将注重发挥美学经济叠加效应,持续在人、城、乡三方面进行深化,谋划一批兼具艺术性、支撑性和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全面夯实美育提升行动基础,促进美育价值转化、形成美学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注入动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15
(吴霞 范勇 曾佐然 记者 程海英/文图)春回大地,气温回暖。在泸州市泸县百和镇东翼万亩粮油核心区培育基地,当地农户正在进行整地、下籽、覆膜等作业,一派忙碌春耕图。万亩粮油核心区育秧基地    “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东翼万亩粮油核心区的一个30亩左右育苗基地,育苗时间在2月底到3月20号左右,我们正在育第二批,即将育第三批。”泸州市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贺利业介绍说。  水稻育秧基地    泸县百和镇东翼万亩粮油核心区通过引进“公司+村资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开展高粱+油菜轮作,高粱+大豆、高粱+红苕等套作模式,实现土地产出的最大化,同时在这个基地推广漂浮育苗技术,减少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损耗,提升粮食产量安全。“我们专合社在东岳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主要用于高粱大豆的种植,现阶段我们正在抓紧育苗,预计在4月5号过后就可以移栽了。”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负责人刘世超介绍说,“预计亩产高粱600斤、大豆300斤、油菜300斤,亩产值可达3300元。” “土地流转出来种植高粱、水稻,我们老百姓非常高兴。不仅有土地流转金,有劳动力的就在万亩粮油基地务工,每天80元的收入。大家每天都是高高兴兴来劳动。”泸县百和镇东岳村村民程朝金边劳动边说。  据了解,东翼万亩粮油核心区在泸县百和镇排楼村、东岳村和军大丘村三个村共流转土地1.2万余亩,项目资金免费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红粱品种郎糯红19号、大豆、油菜种子,每亩200至300元的补助,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300元至500元,可带动农户务工收入约4000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稳定粮食产量,提升大豆产量的要求,我们百和镇抢抓机遇,主动发力,在军大丘、东岳、排楼等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实施小改大土地整理2000余亩,实施高粱套种大豆轮作油菜,今年核心区初具规模,明年建成东翼万亩粮油核心区,建成乡村美、产业旺、收入高、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样本。”百和镇党委书记邝秀锋说。 百和镇是东翼泸县区域范围内农业优势突出的的乡镇,是川渝融合发展最前沿的桥头堡。镇内农业产业与永川区农业试点乡镇仙龙镇高度契合,百和粮油基地核心区具有坚实基础和先天优势的。百和镇万亩粮油核心区通过土地宜机化整理,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建设农业科技大棚、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农耕文化体验中心,开展综合人居环境治理,建设一批特色农家乐、民宿,实现“人在画中游,心在景中醉,昼食农家菜,夜听蛙声眠”乡村梦想,建成乡村美、产业旺、收入高、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样本。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4
腾跃(图片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阳春三月,凤凰湖畔万树樱花含苞待放,成都市青白江区即将迎来第十二届樱花节。  前不久,因樱花闻名的凤凰湖旅游景区正式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青白江公园城市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进阶升级。青白江作为成都北部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必当有所作为。  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一幅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在青白江区徐徐展开。  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奋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青白江区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紧扣加快建设“四区一枢纽”、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的目标,让这座城市有颜值、有品质,更有价值。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塑造颜值 绿意盎然的旅游目的地  3月5日,青白江区市民李波一家来到凤凰湖旅游景区,沿湖畔绿道漫步,“几乎每个周末都来,已经成了习惯,景区里空气清新,一步一景,让人心情舒畅。”  凤凰湖旅游景区位于青白江区北部,总面积约2000亩,汇集“林、溪、湖、花、文”五大特色资源,栽种了1.6万余株樱花树,是成都少有的城市中央公园。  樱花还没开放,景区内的国际石斛研发中心却已“花满园”。国际石斛研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石斛种质资源库,游客可观赏玫瑰石斛、毛兰石斛等形态各异的石斛花,也可学习石斛的相关知识。  在青白江,赏花不止凤凰湖。福洪镇的杏花、姚渡镇的桃花、清泉镇的李花以及遍布全区的油菜花都已陆续绽放。“春季到来,绿意盎然的青白江也迎来旅游旺季。”该区相关负责人说。青白江区通过完善绿道沿线活动空间、各级驿站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全域增绿”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有序推进区域绿道成网成链。截至2021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3平方米。  到青白江旅游,城厢天府文化古镇不容错过。这座成都平原唯一一座县治格局保存完整的千年古镇,4街32巷64处院落“龟背”格局肌理清晰,文庙、武庙的恢宏气势,绣川书院的人文蔚起,千年西街的院落烟火,让人切身感受诗人流沙河笔下的那只贝壳,“放在耳边,我听见汹涌的波涛;放在枕中,我梦见自由的碧海。”  目前,青白江正在深入挖掘城厢古县治原真文化,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开放优势,聚焦“千年历史迭代遗存的保护与活化”“老成都原真繁华市井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天府文化与欧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高标准推进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建设,将其打造为新丝路欧陆门户涵盖“文旅商城”四大功能的城市会客厅,打造成知名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青白江区持续推进城厢天府文化古镇、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将其与公园城市建设、TOD综合开发有机融合,疏解老旧城区传统功能,有效释放了城市发展空间。下一步,该区将通过“拆旧建新+招大引强、优化改造+功能置换、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差异化策略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成都市青白江区凤凰湖旅游景区。提升品质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公园城市建设要有高颜值,群众生活要有高品质。“我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建成文体中心等公服设施176个,投运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3个,打造八阵巷等特色商业街5条。该区通过实施21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8台,惠及居民14912户,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近年来,青白江区医疗、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去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医联体专家门诊开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选派专家定期到青白江区坐诊,全区妇女儿童能够就近享受到专家的一站式医疗服务。该区成功引入“成都树德”等优质教育资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也相继落户。  高品质还体现在国际化。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已签约落地国家(商品)馆34个,其中32个场馆已正式运营。在家门口买进口商品,已融入许多青白江人的日常生活。  近日,青白江区正式开启营商环境4.0版政策体系建设。通过新一轮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将进一步解决企业、项目、群众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擦亮营商环境“青”松办品牌。近年来,该区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工程项目审批总用时压缩至45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立等可取”,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区”。成都市青白江区长流河公园。彰显价值 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  今年春节后,成都欧洲产业城企业用工需求迎来井喷,同比增长120%。“近年来,成都欧洲产业城快速发展,今年迎来项目建成投产的窗口期。”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欧洲产业城以新材料、智能电器等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为主导产业,目前聚集生产型企业60余家,已有约70%的企业建成投产。成都欧洲产业城正加快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城,除已建成投用标准化厂房以外,还同步建设公园、绿道、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职工不出园区就能解决基本生产生活问题。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近年来共有总投资超千亿元的近200个产业化项目落地,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将通道优势转化为磁场效应的过程中,公园城市建设正在为产业发展赋能。  近年来,青白江区坚持“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欧洲产业城和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等3个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助力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该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场景,通过产业型公园场景塑造国际化产业新城风貌,辐射引领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和优秀人才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去年12月,成都市委提出,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和现在的陆港主枢纽,青白江区在“建圈强链”上有着独特优势和雄厚基础。为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青白江区坚持平台、龙头、材料、创新“四个引领”,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建设。  近5年来,该区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欧洲产业城、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先后签约引进总投资1845亿元的工业项目197个,总投资2143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226个,总投资290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36个。全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连续跨过3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长8.5%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11
(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3月8日,在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2022年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筠连县第十三届春风李花节正式开幕,开幕式上,春风村被授予“四川省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腾达镇被授予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筠连镇神羊村、木映村,巡司镇银星村被授予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筠连县第十三届春风李花节正式开幕春风村被授予“四川省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本次活动以“春风十里不如‘李’”为主题,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筠连县委、县政府主办,有文艺演出、植树活动、钓鱼比赛、自行车骑行比赛、花海踏青打卡采风、美食品鉴和农特产品展销、抖音短视频大赛、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主题鲜明、极具带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是筠连县委县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下,采取丰富形式、科学举措助推生态示范,提升品牌效应,满足群众生态旅游产品供给、刺激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的有益探索。开幕式现场节目表演筠连县委书记石进介绍,近年来,筠连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厚植和深耕“李花节”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充分挖掘春风村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发挥农业果蔬种植优势,以节庆促旅游、促开放、促发展,扎实做好“旅游+运动”“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美食”等文章,切实将“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春风村每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李花节”成为区域知名旅游品牌活动。本次“李花节”期间,筠连县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编排精湛、制作精良的李花文化旅游盛宴,从视觉、听觉、味觉上给大家带来全方位的观赏感受。在这里,你可以登高俯瞰连片花海的壮美,漫步李园体验置身花海的惬意,细嗅李花怒放的醉人芬芳;你可以游在春风饱眼福、吃在春风有口福。同时,筠连四季皆美景、美食,在此诚邀广大朋友常到筠连游一游筠州名地,尝一尝筠州美食,品一品筠州好茶,领略筠连迷人的自然风光,感受筠连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蓬勃的朝气活力,更希望广大朋友进一步宣传筠连、推介筠连、投资筠连,共同携手创造筠连美好明天。游客在李花中穿梭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总工程师陈状表示,近年来,筠连县高度重视林旅生态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和深入挖掘林业资源、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有利条件,林旅生态产业得以快速健康良性发展。筠连县不断巩固退耕还林、实施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等重大林业工程,营造以茶、中药材、竹为主的经济林和林药、林竹复合(规模)经营模式,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获批了省级“四川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物种保护、生态优化、提升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筠连山青水秀,林粮丰足,人居乐业。宜宾市人大副主任马利春表示,希望筠连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好线上线下相关活动,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消费者展现良好的筠连文旅形象、宜宾文旅形象。同时,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筠连县文旅产业布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和赋能,为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强市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0
四川新闻网消息 美丽乡村展新颜,和谐新景入画来。走进雅安市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敞亮的党群服务中心、整洁的联排民居、精美的簸箕挂画和连片的兰花大棚,一片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景象。庙岗村位于荥经县城北部,辖区村民1084户,2767人,2020年5月,原庙岗村和省定贫困村山河村合并为新的庙岗村,同年9月,持续推进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村民小组由原来的17个调减为12个。经历两项改革后的庙岗村,从产业发展、便民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展现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阳春三月,伴着和煦春风,行走在庙岗村房前屋后,一个个生动的簸箕挂画格外引人注目,有山水、田园、花鸟、传统、现代……图画内容丰富多彩且贴近群众生活,村民都说这些挂画是庙岗村传播文明的窗口、美化家园的“活教材”。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簸箕挂画皆出自于庙岗村村民。2021年9月,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庙岗村成立了簸箕挂画艺术工作室,并召集了村里的老竹编匠人编制原生态的竹簸箕,再请来村上的绘画能手、书法爱好者,纯手工“订单式”编织和绘画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风竹编簸箕挂画产品。新添镇庙岗村第一书记黄劲淞介绍说:“簸箕挂画艺术工作室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同时它还是庙岗村的特色产业,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工作室每年可带动超20余人就业、务工,从事手工竹编的村民,每月工资普遍在3000元左右,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锅里有,碗里才有。”这是庙岗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识。2021年9月,庙岗村决定盘活闲置的集体用地,发展高标准兰花种植大棚建设,形成以村委会牵头,村资公司主持修建,兰花种植户租赁的模式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第一期26个大棚已经全部完工交付,其中每个大棚年租金5000元,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3万元以上,各租户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入驻中。“今年真是过了个好年,去年村上修兰花基地,我在那边务工,空了就过来在工作室编簸箕,一年下来还是有4、5万元的收入。”庙岗村村民孙华东笑呵呵地说,过去一年,村集体产业让村民们收入都增加了不少,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幸福。下一步,庙岗村将以兰花种植为着力点,将兰花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兰花产业与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同时,庙岗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也将继续带领全体村民投身产业发展浪潮,共同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供稿:荥经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0
 (记者 李强 文/图)孩子在油菜花旁奔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桃花、李花树下拍照歌唱……3月9日,记者踏访天府新区永兴街道龙星村,一幅春满乡村画面扑面而来。龙星村景色10多年前,龙星还是一个穷村子,时任村支书王庭海带头试种桃子、李子、枇杷。历经艰辛,如今面积近7000亩,年产值千余万元,人年均收入达2.5万元。徐水根、陈思权等种植大户至今还在感叹,没有党员干部传帮带,哪有今天的龙星村!自天府新区成立,龙星又开始华丽转身。乡村如何振兴?党委书记高伟带领班子,开始再次创业。游客在果园合影而今,“果园党建”成亮点。党建引领助力产业发展,龙星村把农技培训,党员活动搬到了果园,112名党员勇担责任,上千群众齐致富。村民李梦返乡办起了农家乐“离尘小院”。党员李建的“果园党建”基地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变成了现实。下一步,龙星村将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大美龙星村,永兴“后花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小根 李豪3月3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河道清淤行动在洪雅县柳江古镇掀起,以尽快恢复水清、河畅、岸绿的古镇美景。  柳江古镇是闻名四川的“网红旅游打卡地”,然而常年受山洪影响,景区重力坝至圆木桥段沿河栈道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和沿河观景。为此,柳江古镇景区联合党委发出号召,打响了一场党群齐心的清淤攻坚战。  清淤前期,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通过公开比选的方式确定清淤方案。由专业公司作为清淤主要力量,负责铺设清淤便道、挖掘和运输淤泥,清理出来的淤泥乱石将全部用于景区内搭建景观和种植花草树木,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沿河栈道下的淤泥深厚,且空间狭窄,挖掘机难以展开,3月3日,在景区联合党委组织下,管委会、镇政府、消防队、派出所、旅游协会、新联会柳江分会等60余名党员干部加入清淤队伍,带动沿河30余名商家和40多名志愿者自发加入到清淤行动中,将河道清淤需人工辅助部分全部清理,较往年节约资金约30余万元,整个清淤工程预计于4月上旬完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0
(记者 薛维睿)3月初,雅安市汉源县,漫山遍野的樱桃花杏花压满枝头,“花海果乡”汉源即将迎来春天的最佳赏花期。  “今年入春稍晚,再过几天,梨花就能完全开起来。”最近几天,汉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蒋经正忙着筹备第九届梨花节相关活动。他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汉源的梨花花期近一个月,赏花活动也会持续整月,“到时候会有梨园诗会、美食品尝、梨花大道健步走等活动。”  在汉源,以观花赏果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渐兴盛,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乡村“颜值”逐步变现,2021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达38.72亿元。“赏花热”是如何发展为“花经济”的?近日,记者探访汉源县赏花核心区九襄镇三强村寻找答案。近日,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樱桃花压满枝头,杏花也迎春开放。 黄刚 摄从果到花——无心插柳衍生新模式  “全县近七成的梨树都在九襄。”蒋经说,因为处于赏花景区的核心位置,三强村成为汉源“花经济”发展的代表。  三强村党委副书记周南林说,种梨树的初衷是想发展水果产业,“卖花”属于“无心插柳”。  1983年,由政府提供苗木、技术,三强村开始尝试栽种金花梨。“当时,一棵金花梨至少能够带来700余元的收入。”三强村党委第一书记潘雨阳说。  当地积极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逐渐发展到如今的800多亩。由于雅西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近年来,每到春天,三强村盛放的梨花就吸引周边市民前来赏花。  2015年,花海果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处于核心位置的三强村将赏花品果、特色美食和采摘体验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  赏花热也让水果产业衍生出新的销售模式。“现在水果根本不愁卖,在村里就能把水果卖出去。”村民陈庆强说。从花到旅——乡村民宿抱团成规模  赏花把游客带进村,但要提升旅游业产值,还得把游客“留下来”。  村里的第一家民宿“紫曦苑”的老板曹勇回忆,2015年以前,来看花的游客几乎都是“半日游”,晚上会返回城里住宿。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曹勇率先投资40余万元将闲置住房改造为民宿,“一开业,生意就很火爆。”  随着游客增多,村里逐渐有了70多家民宿。去年曹勇投资近百万元,打造了自己第二家民宿,2021年营收达20多万元。  为了让分散的农家乐聚集,当地建立了30多家民宿抱团发展的民宿联盟。  潘雨阳介绍,民宿联盟设置了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后勤保障、园林绿化和卫生保洁5个小组,建立“民宿联盟”章程、民宿公约,规范民宿发展。  联盟还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目前吸引了景区环线81家民宿加入。民宿联盟已累计接待游客12.26万人次,实现营销收入3600多万元,带动群众就业400多人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9
(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惊蛰时节,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的农民经过保水蓄水,不仅让春耕的农田水源充足,便于及时栽插秧苗,而且星罗棋布、线条优美、水平如镜的“囤水田”, 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当地农民奔忙田间,备耕育苗,力争粮食取得好收成。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临溪镇龙滩子村星罗棋布的“囤水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临溪镇龙滩子村星罗棋布的“囤水田”,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    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阳和镇鸽笼山村星罗棋布的“囤水田”和蓄水塘,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    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阳和镇鸽笼山村的一位村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犹如水彩画的蓄水塘划船(无人机拍摄)。    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临溪镇龙滩子村星罗棋布的“囤水田”,在夕阳映衬下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    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临溪镇龙滩子村星罗棋布、线条优美、水平如镜的“囤水田”, 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    3月6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临溪镇龙滩子村星罗棋布的“囤水田”, 在油菜花点缀下,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把三月的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祥和(无人机拍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8
(王荣升 记者 王云)3月3日,冕宁县大桥镇汉呷木村村支部书记苏跃军告诉记者:“昨天,我们村集体养殖的冶勒绵羊又生了3只小羊羔!今年已经生下36只羊羔啦。”  位于冶勒湖畔的汉呷木村有302户人,平均海拔2600米。“冶勒”,彝语意为绵羊的发源之地,冶勒绵羊以其绝佳的肉质和独特的味道闻名。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汉呷木村“两委”鼓励村民大规模养殖绵羊。如今,村子里几乎每一家都有羊群,在冶勒湖边的广阔平原上,成群结队的冶勒绵羊奔跑着,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汉呷木村还在养殖模式上开展更多探索。苏跃军所说的“村集体养殖”就是他们正在探索的新模式之一:年前由村集体出资购买了52只母羊、2只种公羊,和农户签订协议,合作进行养殖繁育,待新生肉羊出售后对收入进行分成,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专业化厂房,扩大养殖规模,由粗放型的全放养模式向‘放养+圈养’模式转变,保护草畜生态,平衡发展。”苏跃军说。  在发展“冶勒绵羊”等特色品牌的同时,汉呷木村还依托附近的冶勒自然保护区,打造“冶勒湖”特色旅游产业,建起了不少民宿、客栈。  这张“文旅牌”,苏跃军打得“有底气”。村子不远处,就是凉山州正倾力打造的文旅项目——冶勒牧羊谷。这里临近雅西高速,是成渝入凉山的必经之路。  该项目负责人、冕宁布希莱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莉介绍,冶勒牧羊谷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包含艺术营地、越野营地、房车营地、徒步营地、牧羊村等,“未来可以和冕宁县境内的彝海、灵山寺、卫星发射中心形成文化旅游环线。”  和苏跃军一样,村民们也对“畜牧+文旅”的新未来充满期待。叶子约哈嫫一家在村里开办起索玛花客栈,家里还养着120只羊和140头牛。虽然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侍弄牲畜,她却总是乐呵呵的,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8
(视觉四川 李欣 摄)3月7日航拍的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的万亩茶林。晨曦中的茶地新绿吐蕊,纵横成片,一派生机盎然。红岩村大力发展茶林绿色生态经济,实现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收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8
(记者 陈泳)2022年,成都龙泉驿将迎来全球目光——有“小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此拉开帷幕,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由此向世界展开。我们将呈现一个怎样的大美公园城市?已是阳春3月。从大运会主体育场顶楼向外眺望,超过5000亩的东安湖公园碧波荡漾,处处繁花绿柳,生机盎然;远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漫山遍野桃李争艳,森林与村庄掩映,一个个网红餐厅和民宿点缀其中,犹如一片世外桃源。3月4日,龙泉驿区召开2022年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龙泉驿的农业农村工作应该大有作为、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大有作为重要研判。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将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持续提升农业农村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保障大运会顺利圆满举办,努力把龙泉驿打造成为“都市田园、乡村公园”,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龙泉驿力量。■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为什么?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所在地、全省重要制造业基地、全市工业化主战场,龙泉驿为何提出“城乡融合实践区”的概念?在该区2022年农村工作会上,龙泉驿区委用“三个考量”给出了答案:从所处区位看,龙泉驿区是成都这一全国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有以城带乡的强大支撑,必须坚持把城市和农村进行一体考量,依靠城市来带动农村,做到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发展、一体治理、一体服务,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城乡格局看,龙泉驿一半是山、一半是坝,区位近山近城优势明显,农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都市田园、乡村公园”,让城市里有公园美景、田园中有功能配套。从发展需要看,一方面要求城市的要素和农村的要素能够对接交流,把农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一个组成部分来考量,不能将其孤立出来;另一方面,龙泉驿区在城乡形态、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等方面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需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推进城乡全面深度融合。蜀都大道东一段车城立交节点景观■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做什么?精准定位,锚定方向。此次区委农村工作会用“七个一”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坚定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路。完善一个规划,编制好以片区为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解决农村实物形态问题、产业布局问题和功能配套问题。抓住一个根本,就是加强生态建设,守护好龙泉山等绿水青山宝贵资源,落实减人减房、增绿增景等有效举措,厚植生态本底,提升景观风貌。把握一个关键,以产业发展为关键,进一步建圈强链,突出品质、品牌的提升和消费场景打造,发展好水蜜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文创、科普研学、田园总部、精品民宿等乡村新经济新业态;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注重引导和规范,提升发展村集体经济。建好一套制度,深化完善“一核三治”的城乡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出台落实中央“四个优先”要求的务实举措,优化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等强农富农制度,建优建强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形成一批示范,把锦绣天府项目作为全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打造我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样板;围绕枇杷、龙泉山民宿等特色优势,打造一批示范品牌,特别把桃花节和文创结合起来,增加文化内涵,增加老百姓的体验感;积极支持好秾人等公司做大做强,树立一批乡村振兴领域的示范企业。履好一个责任,坚决落实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口支援甘孜的重大政治责任。据悉,目前龙泉驿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将坚持城乡“五个一体”(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发展、一体治理、一体服务)原则,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打造“都市田园、乡村公园”,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龙泉驿力量。■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怎么干?纵横交织、水润乡村的绿道蓝网已基本成形,一望无际的紫色花海已经呈现。在这片生态田园中,一个个美丽村庄如珍珠般散落,茂林修竹掩映着青瓦白墙,一幅锦绣天府的大美画卷正在加速呈现。面积32平方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锦绣天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正是在“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总体定位下,乘大运之势催生的乡村之变。在这个“田园风”和“国际范”完美融合的项目中,一条城乡融合的实践路径清晰可见:聚焦目标任务,龙泉驿区将通过乡村在地城镇化、农业在地产业化、农民在地市民化、居住在地品质化,努力探索城乡深度互动融合、人村境业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持续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龙泉驿区首先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并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地做法,探索乡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凸显龙泉驿特色,打造美丽乡村样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部署要求,该区将加快出台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分类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乡村规划。到2022年12月,基本实现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覆盖,2023年6月,基本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按需应编尽编。完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补齐水、气、土壤污染处理设施等短板,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构建形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覆盖乡村区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场景应用在农村落地。——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统筹城乡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坚持农商文旅体融合,推动都市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已成为龙泉驿区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的方向和遵循。5个特色田园综合体、15个精品林盘、70公里乡村绿道网络、128万平方米“龙泉民居”……作为服务保障大运会的重大项目,锦绣天府也是龙泉驿区建设城乡融合实践区的开篇之作,一期将于今年6月前全面呈现。在此基础上,该区围绕建设“产业龙泉山”,以百工堰片区为引领,突出沿山绿色产业带的山城融合特质,详细梳理沿山片区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土地等资源,建设洛带古镇、桃花故里智慧旅游景区,创建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村镇,规范发展精品民宿,升级打造王家湾川西林盘,营造“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周末精品旅游新场景。项目是各项目标的具体落实。今年龙泉驿区将策划包装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招引一批行业100强头部企业、“四有”(有实力、有情怀、有经验、有资源)企业和重大项目。同时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重点,创新思路方法推动集体增资、农民增收。——持续推动乡村环境改善提升龙泉驿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区域344平方公里、占比61.87%,农村的颜值是整个公园城市的基底。以青山绿水、村美人和为目标,该区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秀美乡村承载更多城里人的“乡愁”。高质量“理山”。作为成都东部的城市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将于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下一步,龙泉驿区将在318国道等重要通道和龙泉山西坡、龙泉湖等重要区域,有序打造自然、生态、野趣、可持续的景源景观,推动龙泉山增绿植绿由规模造林向点、线绿化转变,由粗放型森林培育向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转变。系统“治水”。围绕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滨水景观,精准推动西江河、芦溪河、十陵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现芦溪河、十陵河水质保持Ⅲ类以上,西江河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目前,龙泉驿区正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着力破解城乡垃圾、污水、厕所“一体化革命”难题,探索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深入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和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利用,持续深化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并探索推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动乡村治理优化提高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龙泉驿区还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围绕建强基层组织堡垒,该区将健全完善“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推行在现代农业园区、村办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健全乡村治理机制,该区将以锦绣天府区域为突破,探索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德治乡村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开展龙泉好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文明新风;加强幸福乡村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卫生、就业、养老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升乡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3-07
(胡智 记者 杨颜铭)3月3日,记者从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街道办事处获悉,近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公布了2021年成都市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认定28个村(镇)为成都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该街道菜子村被认定为2021年成都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该村先后殊获2018年“省级四好村”,2019年度成都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2021年成都市十佳“三美”示范村等称号。石板凳草莓游客采摘草莓据了解,近来年,菜子村始终以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为指导,围绕“1+4+N”发展模式,以“产业兴旺”为发展目标,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主导产业突出,积极发展草莓产业。目前,全村草莓种植户达92户,草莓种植面积600余亩,草莓年产量920吨,年产值1800万元左右。同时,该村在2021年完成实施锦绣甜园消费场景植入项目,项目集产业文化、旅游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一体,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菜子村草莓种植基地    据介绍,发展“一村一品”是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 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的重要举措,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石板凳街道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4
(李清凌 屈红 记者 周瑜原)3月1日,在宜宾市翠屏区苦竹早产丰产示范基地内,村民陈家秀和搭档一早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四的时候我就在这里挖苦笋了,后面不断地都有笋子冒出来。”你没有看错,这里的苦笋在春节前后就已上市。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改变了一片片老竹林的命运,催生了苦笋的早产和丰产。一篇秀美的“竹”文章正在书写。该基地位于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面积约1000亩,采用“公司+农户+科研院所”的生产模式。“我们和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有合作,他们对我们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宜宾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必武介绍,苦笋早产的奥秘就藏在温度里。通常来说,自然生长的苦笋要在清明前后才能陆续上市。不过,在采取保温措施后,出笋的时间将大大提前。在该基地茂密的竹林下,土地有的被覆盖上了糠壳,有的被覆盖上了竹渣,有的则被覆盖上了薄膜,这三种材料可对地面保温产生不同效果。“一般苦笋出土温度在20度以上,通过对温度的控制,我们的苦笋大概可以提前五六十天上市。”黄必武介绍,采用糠壳覆盖的竹林出笋时间最早,而用竹渣、薄膜保温的,则是在3月下旬和清明前后出笋。也就是说,从春节前后到清明前后,这里都可以满足人们尝“鲜”的需求。如同早茶一样,苦笋的早,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黄必武介绍,根据成本和产量的浮动,早产苦笋的价格在30至60多元不等。“去掉人工等各个方面的成本,一亩地纯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左右。”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疏林,竹笋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思维,带领他们逐步重视起疏林与管护来。”村民们确实也尝到了科学管理的甜头,黄必武介绍该基地的苦笋亩产高时可达2000斤左右,比一般的竹林产量高出上千斤。产业基础的夯实,为打开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菜坝镇副镇长周华荣介绍,在菜坝镇,以一千亩苦竹基地和一千亩柑橘基地为主的“双千”竹橘园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将通过‘双千’竹橘园建设,来逐步带动乡村旅游,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挖苦笋、摘柑橘等采摘体验,亲子活动、观光等,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翠屏区的竹林面积现在是16.68万亩。去年,翠屏区竹产业总产值约24亿元,人均从竹产业获得的收益是700元左右。”翠屏区林业和竹业局工作人员余强介绍,今年翠屏区竹产业一产方面将按照现代竹林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以做大做强竹林基地为依托,增加广大竹农的经济收入,让竹林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的同时,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供图:翠屏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4
(记者 陈泳)青青的麦苗与金色的油菜花相映成趣,忙碌的农民与田间信步的游人和谐相融。一条条生态绿道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座座林盘掩映的村庄如珍珠般串联;一座座小院古朴而特色鲜明,一个个高品质的现代新农村让市民流连忘返……在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壮阔实践中,寄托着乡愁的广大农村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近年来,成都市紧紧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抢抓获批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14000多平方公里的天府大地上描绘出幸福美好生活的乡村画卷。近年来,成都市保护修复168个高品质精品林盘、建成4408公里绿道,大美乡村“颜值”全面焕发,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2021年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总数为1.4亿人次,同比增长46%,营业总收入392.18亿元,同比增长10.75%。(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3-04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春风和畅,天朗气清。在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的竹里巷子,游客三五成群,悠闲漫步其间。“这里编的时候,要把握好细节。”在竹里巷子一处农家院落内,竹编大师陈岚正指导当地村民竹编技巧,这处院落是他新设立的“陈岚竹编工作室”。位于竹里巷子的熊猫印象小院火锅店内,工人正在院落内忙碌。“我们最近正把后面的院落进行改造提升,融入更多的竹文化,与当地的发展规划相融合。”业主何庆告诉笔者。从竹编大师到常住村民,他们都见证、参与了竹里巷子的发展。透过竹里巷子,兰沟村通过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业态、心态、生态、文态提升和变化的生动实践一一呈现。【蜕变】聚集竹业特色,推进竹旅融合兰沟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竹编第一村”,当地共有竹种类500多个,这些竹子通过村民的巧手编出了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为村民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此外,村里依托竹产业优势,精心打造竹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2020年11月“竹博会”期间,位于兰沟村3组的竹里巷子全貌呈现,惊艳亮相。此后,这里成为了游客旅游青神的必经打卡地。“我们主要就是想依托兰沟村独有的竹产业等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政策激励,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的打造,大力培育生态、田园、康养、精致的乡村民俗,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兰沟村党委书记赵小建说。2020年10月,竹里巷子一期完成。今年1月,竹里巷子二期完成所有业态改造完成并投用,巷子打造了乡村运动场、古树院坝、自然课堂等,引进美学馆、民宿、咖啡馆等数十家独具特色的业态入驻。“巷子的环境这么好,我就想把工作室设在这里并利用好。”谈及在竹里巷子设立竹编工作室,陈岚表示,竹里巷子自带流量,在他宣传竹编文化的同时,巷子的人流量可以帮助他增加潜在客户和订单。他也借助工作室,培训当地村民竹编技术,推动村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思考】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很难想象,几年前,兰沟村还是一幅“衣衫褴褛”的“景象”:垃圾随处可见、臭水沟排水不畅、村民庭院内乱堆乱放……借助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兰沟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引入工商资本打造竹里巷子。竹里巷子项目主要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兰沟村借此,以土地和农房的租金为资金,入股参与了项目业态打造,为村里的收入增加了来源。“为壮大集体经济,我们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赵小建说。2020年8月,兰沟村在“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系统”完成了登记赋码工作,发放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确保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据了解,兰沟村和百花村在2020年5月合并完成,合并后对全村的资产资源进行股权量化,当年7月,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成员发放股权证,每人107股,每股1元,量化资产总额64.8万元。为解决土地、资金发展问题,引进社会资本,以村集体资源、资产入股成立两个股份制公司,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开展劳务服务、销售竹产品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借助农村两项改革,兰沟村盘活用好村闲置资产发展旅游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3万元增长至80.1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我们有信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对下一步的发展,赵小建充满信心。【成效】念好巷子致富经,乡村振兴绘新貌搭“竹”台,唱“竹”戏,挣“竹”钱。竹里巷子是兰沟村推动竹旅融合的生动实践,该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积极探索,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迈步先行。“在陈老师这里学习竹编,可以居家就业,既挣了钱又照看了家庭。”学员汪秀芳大姐说道。“我非常喜欢竹子,青神是个盛产竹子的好地方,不管是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优美的生态环境都让我非常喜欢。最重要的是,青神被纳入了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未来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不管是文旅融合还是乡村振兴工作,都能感受到当地在下大力气,我作为竹里巷子里经营火锅店的业主,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何庆也在筹谋着下一步计划。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兰沟村正用实践为这一目标标注生动注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有效治理名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众多荣誉,是对兰沟村过往发展的肯定,亦是对未来发展更多的期待!(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邓世平 陈梦颖 童欣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3
四川新闻网消息 “去年九月就开始整田,今天正式开始春耕生产,播种平秧田。”春天万物复苏,春雨滋润大地,筠连县白花村村民杨泽均开始耕地平田。2月24日,筠连县2022年春耕备耕现场技术培训会在筠连镇白花村举行。会上号召大家在水稻种植上要走标准化、规模化、种养结合道路,并对水稻种植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施肥和水分管理以及绿色防控病虫害等进行了培训。杨泽均是村里种田的老把式,12亩水稻是杨泽均一家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最近气温回升,他就迫不及待地赶着自家的黄牛,开始了春耕平田。今年筠连县把优质专用水稻示范片放在白花村,有了技术专家的加持,杨泽均信心十足。据了解,筠连县今年水稻种植将达到4.18万亩,玉米种植将达到29万亩以上。(供稿:宜宾市筠连县融媒体中心 杨理  宋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2
(梁珂 记者 李全民)华丽蜕变为旅游村的拣银岩村,拥有蜜桃种植园的普子村,猕猴桃产业兴旺的紫云村、云雾村……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处处显露出乡村振兴的盎然生机!2022年伊始,元坝镇先后获得“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等荣誉,拣银岩村获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特色发展,捷报频传,见证了全镇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创新作为的丰硕成果。推进产业发展   建设富民强镇产业造血,百业兴旺。元坝镇围绕猕猴桃、脆桃、茯苓等特色农业产业持续用力,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紫云猕猴桃产业园,最先推广种植的“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昭化贡桃”普子产业园代管试点工作得到区领导点赞。天垠农业、四川俊业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继建成投产,效益良好。全镇常态化巩固和发展69个专合社、48个家庭农场、20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57个农业企业。猕猴桃、脆桃、光伏发电等产业全年集体资产总量达22978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0.88万元。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5500余亩,去年又新建猕猴桃基地1100余亩,巩固提升猕猴桃老园1400余亩,种植茯苓1000余亩,脆桃、脆红李等特色小水果老园巩固提升1660亩,新发展茭白产业200亩和香榧产业100亩,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目标。“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元坝镇积极践行把东部新城建设成为川东北地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示范区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抓产业,坚持不懈强工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元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洵池介绍说。辖区内建成的汽车4S城、食品工业园、“双创”工业园和建材工业园等运营良好。今年,元坝镇将配合昭化区委、区政府完成全国前200名著名家居企业信息搜集,策划包装20个重点招商项目,实现300亿元投资项目落地。弘和远景、葭萌王府井等商业综合体不断聚集城区商气人气,元坝主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礼迎八方来客。强化文旅融合  建设幸福新镇时下,栖凤峡旅游区200余亩如意花海、特色温泉、儿童游园、星空民宿等乡村旅游网红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这是元坝镇文旅融合驱动业态创新的有力体现。该镇立足近郊康养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创建全域乡村旅游示范镇。围绕红色文化、孝德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红军战斗遗址寨堡梁、紫云鼓楼寨、金花红岩洞红色遗址纳入后期开发利用范畴,推动拣银岩工矿遗址、栖凤峡康养旅游建设;针对云雾柯家大院、省文保单位柳桥石牌坊等历史名点名景资源,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大力助推“云海山居”等项目建设、盘活巨石温泉、提档升级卡尔温泉,推动全域乡村旅游落地生根。该镇近年来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招引品牌业态经营2家,引导农户兴办业态30余家。实行景区专业化公司运营,将红色文化、孝德文化、民俗文化与荷花节、桃花节、猕猴桃采摘节活动有机融合,实现旅游消费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积极推行“公司+专合社+农户+业主”经营管理模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夯实城乡文明  建设诗意名镇“文明家庭”“好家规家训”“勤劳致富好贤妻”……元坝镇定期举办先进典型系列评选活动,全镇范围内形成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元坝镇城乡文明的美丽嬗变,得益于该镇强化党建引领,立足“一核四治”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努力创建依法治理示范镇的生动实践。该镇“视频审批系统”的高效实施,真正把“村代办、村帮办”转变为“村能办”,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80个事项不出村就能办结,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不用跑镇上,家门口就能申请办理残疾护理补贴。”柳桥村村民梁原松逢人便夸“村能办,真方便”。群众不仅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指数也不断提升。仅去年化解矛盾纠纷526件,满意率居全区前列。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0000余份,法律读本800余册,宣讲300余场次。培育群众文艺队伍20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奔向富民兴镇新高地。元坝镇干部群众将牢牢把握区委“四城新区”总定位,聚力“四镇”创建目标,强力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积极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发展示范区,为加快建设产城一体、城乡统筹、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美丽昭化贡献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1
位于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4组的王家湾桃溪谷林盘青山掩映、花草茵茵,白红相间的书店矗立在一池绿水旁,不仅刷新了农村“颜值”,更提升了内在“气质”。王家湾桃溪谷林盘地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腹心区域,面积300余亩。龙泉驿区同安街道以王家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为城乡环境整治牵引工程,高质量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王家湾人居环境实施整体打造,推动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村容村貌改善提升,绘就了独具同安特色的美丽乡村新图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同安街道坚持政府主导,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本。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筹集资金700余万元,用于河塘整治、步道建设、污水处理、户厕改造、管线下地等工作,打造周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撬动一批有实力、有情怀的社会企业“入湾兴业”,聚集了特色书店、民宿、音乐、餐饮等业态,打造王家湾特色运动休闲林盘生活消费新场景,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具体行动促力度,确保环境治理增质提效。同安街道定时定期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行动,重点对村庄干道、公共区域进行大清扫,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整治村庄巷道乱堆乱放,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让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村庄面貌换新颜。以成效带动周边群众,实现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建成后的王家湾桃溪谷林盘呈现出一片茂林修竹、堰塘棋布、秀水抱宅、背丘望川的美丽乡村景观,游客流量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周边村民自发进行房前屋后卫生清洁、美化绿植的积极性。舒适的人居环境为乡村文化繁荣夯实了基底,周边村民利用闲暇走进书店,营造出良好文化氛围,不断实现“以文化人”,乡风文明又现新气象。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2-28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川西风格民居有序排列,四周竹林环绕、景致清幽,鼠尾草、黄金菊、千鸟花等点缀出斑斓的色彩。在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曾家大院,春日的气息越来越浓。临近中午,村民李在蓉刚刚背回满满一箩筐脐橙,准备开火做饭;画家毛浩站在画架前,伴着音乐声进行着当天的创作;商人周顺伟忙完了手上的活计,坐下来倒了一杯茶,他正在亲自打造租来的院落。这是天平村7组曾家大院14户村民的日常生活画面,宜居怡情,悠然自得,俨然一副公园城市的乡村治理成果图。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曾家大院一角从前的曾家大院虽然是一处典型的川西林盘院落,但枯枝败叶满地、房舍杂乱、卫生不佳,可谓珠玉蒙尘,掩盖了当地独特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风貌。67岁的村民巫汉成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用他的话来说,“在以前,请你来耍你都不想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向世界展示成都公园城市的时代形象,西河街道于2019年以曾家大院为试点,着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塑具有“东客西河”独特魅力的川西林盘文化,开启了“环境整治+林盘重塑”两步走的专项治理攻坚行动。首先,通过“蓝顶”整治和厕所革命,对曾家大院实施了环境卫生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房风貌提升三大工程,居民们的房前屋后亮起来了,污水管网通起来了,统一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立起来了。其次,厚植川西林盘资源禀赋,依托天平村的客家文化、蔬食文化等资源,高标准规划打造田园综合体,为曾家大院定制了“归院还淳”精品林盘项目,绿化、景观、道路、配套设施等相继植入完成,院落、竹林、廊桥水榭形成了有机的整体。村明、水清、路净、田美,焕然一新的曾家大院展现出秀美的乡村新风貌。环境变美了,如何来维护?“院治委”“积分+”“激励机制”等长效管护机制,在实践中逐渐成形。在曾家大院,“院治委”激活了院落的自治自管。通过划分卫生责任区、确定管护责任点、树立管护责任标牌,组建人居环境治理服务队等队伍,实施“积分+”等制度,引导居民们自觉清扫卫生、维护环境。在劳动中履职责、评星级、挣积分、兑礼品,村民们的积极性大大提升,逐渐建立起了“主人翁”意识。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最后1米”的打通,美丽宜居的环境得以长期维持。共建共治、共管共护带来了共享共惠,村民们看到了美、尝到了甜,大家对如今的环境都特别满意,连一些搬出去的村民也回来了。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2-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