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通知》明确了普查总体要求、对象与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经费保障和工作要求。  《通知》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遵循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明确,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地条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性状普查,包括有机质、酸碱度、养分情况以及颜色、质地等物理、化学性状;类型普查,包括不同成土母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利用状况下土壤类型的核实与补充完善等;利用状况普查,包括灌排设施情况、植物生长情况、种植制度等基础信息,以及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  《通知》明确,普查时间为2022-2025年。2022年完成普查技术、规范、物资等准备,开展全国性试点;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并形成阶段性成果;2025年开展普查数据审核、成果汇总、验收与总结,全面完成普查任务。  《通知》指出,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要求组织实施土壤普查。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保障。各省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土壤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地要加强专家技术指导、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普查队伍培训,确保土壤普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要广泛宣传土壤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7
(记者 曾小清 王晋朝)打破镇级行政区划,依托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整合调整3个镇的土地资源,聚力发展特色产业,乐山市沙湾区创造了喀斯特地貌上的“石缝经济”奇迹——当地形成1.6万亩佛手林,跃升全国最大川佛手标准种植基地。2月15日,乐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进会议参观现场,与会者对沙湾区“腾田上坡”,实现保障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双赢”的做法竖起大拇指。  记者从会上获悉,乐山市将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年内完成40个乡镇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该市将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牛鼻子”,以片区为单元推动政策和要素资源的聚集,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美食小镇,推动形成一批“十亿元中心镇”“亿元中心镇”,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40个镇级片区,实际也是产业片区,其中涉农片区达34个。该市将依托片区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聚集生态链资源要素,从而形成市域范围内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极;集中优势做优做强“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7
(记者 刘春华)记者从2月16日召开的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除了将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待遇也将调整,全省还将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将全力落实社保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继续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险。做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工作,稳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全省还将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组织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行动,完善信息系统风控预警功能,常态化组织大数据筛查,加强社保基金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贪污、挪用、骗保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和平稳运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7
(记者 文莎)日前,浙江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浙江省·四川省深化东西部协作“十四五”规划》。  这份规划有何创新之处?“四川所需”和“浙江所能”又该如何结合?近日,记者采访了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和浙江援川挂职干部。内涵领域等都有拓展和提升  “十三五”期间,浙江、四川两省携手攻坚,在共建产业园区、补齐短板弱项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形成了浙川协作典型模式。  “但双方合作交流广度、深度还不够,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潜力有待挖掘。”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如何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工作目标任务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这些目标,东西部协作的内涵、领域、价值都有了拓展和提升。”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西部协作不是简单的工作延续,而是深刻的转型升级。在多个领域实现协同创新  规划提出,打造东西部协作5张“金名片”,分别是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和援派铁军。“更多的是四川向浙江学习、取经。”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协作上,将推进“浙江企业+四川资源”“浙江研发+四川制造”“浙江总部+四川基地”“浙江市场+四川产品”等模式,共同创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示范性强的产业园区、飞地园区。  “开辟数字化领域协作,由浙方率先提出。”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经验做法,“共享浙江数字化经验,有利于提升结对地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消费帮扶上,双方致力于升级生产链、畅通流通链、拓展销售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全链条全过程消费帮扶模式,推动四川结对地区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入浙江、全国大市场。  文化交流方面,将加强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修复与展示利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经常性文化遗产展览合作机制等。  人才交流方面,将分期分批互派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帮助四川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6
●调整年度防止返贫监测标准,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  ●已经下达202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4.434亿元,优先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  ●列出考评重点清单,将考核评估逆向覆盖到年度每项重点工作、每个薄弱环节,并加大对一些关键指标的考评力度  (记者 文莎)近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提出,2022年四川乡村振兴系统谋事基点——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针对这一目标,四川将拿出哪些务实举措?2月11日,航拍仁寿县2022年新春招聘会现场。潘建勇 摄(视觉四川)扣牢防返贫“纽扣”探索建立村级入户核查员制度  2月10日,越西县普雄镇呷拖村第一书记李迎春例行走访脱贫户。他来到脱贫户阿苏车莫子家,习惯性地打开冰箱瞧了瞧,里面放了不少肉类、蔬菜等食物。阿苏车莫子指着前院说,香肠、腊肉等都挂在那儿晾晒,等今年挣钱了,再添置一台冰柜。  去年这个时候,阿苏车莫子还在为生计发愁,“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娃娃都在读书,开销又大,干着急。”了解到这一情况,驻村干部立即采取帮扶措施,及时向阿苏车莫子推送了就业信息。综合考虑后,阿苏车莫子决定外出打工,老婆则留在老家餐馆打工,方便照顾小孩。“去年做了七八个月工,我们两口子赚了6万元。今年早点出去,争取多赚点。”阿苏车莫子说。  “防返贫监测是有效衔接工作的第一颗‘纽扣’。”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系好这颗‘纽扣’的关键在于对象找得准不准、全不全。”  “入户是基本功。”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摸排、“三保障”风险的排查、劳动力务工就业、家庭人居环境整治、到户产业帮扶等都需要入户。入户工作扎实了,各项工作开展就有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省将适时调整年度防止返贫监测标准,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以户为“细胞”,利用驻村帮扶力量以及镇村基层干部探索建立村级入户核查员制度,建立监测台账,发现风险及时启动识别程序、及时跟进帮扶,对返贫风险大的重点人群,实行定期网格式入户。  动态监测不仅要“入户”,还要“盯村”。下一步,我省将以村为单元,加大对重点帮扶村、县域内低收入村、大中型易地搬迁安置点返贫风险监测,对返贫风险大的村或安置点探索实行“挂牌预警”管理。2月10日,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中坝社区村民李天其正将采摘的柑橘运输回家销售。罗平 摄(视觉四川)鼓起增收“钱袋子”优先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  “太好了!项目批复流程走得差不多了,快的话下个月就能开干。”最近,马边县永红乡五马村第一书记王华为争取林下种养项目资金跑前跑后。  五马村海拔高差大,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去年,驻村工作队争取到林下养鸡项目,将4400只鸡苗、6.8吨鸡饲料分批发放给8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农户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驻村工作队又向上争取了2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山羊、黄牛养殖以及天麻种植。  “中央有效衔接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脱贫人口增收提出了刚性目标。”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群众增收和“更上一层楼”等“增量目标”能否实现,要靠项目来支撑、靠项目来落地。  项目推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截至目前,我省已经下达202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4.434亿元。  衔接资金将用于脱贫地区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促衔接,如何用好这笔钱?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优先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针对性安排到户项目,强化过程管控,关口前移开展项目前置审查,原则上3月底前完成项目开工前期准备,4月底前完成项目采购并全面开工实施,确保每月进度高于全国平均进度。  “既定项目提前启动前期手续,确保开春即开工,缩短各环节时间。”九寨沟县副县长孙浩表示,县上成立了项目资金专项工作推进组,每年10月启动项目储备,严格入库项目论证,确保申报项目多、优、精。2022年,该县入库项目114个、资金27146万元,产业发展占比54.56%。用好考核“指挥棒”列出清单,倒逼任务落地落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这传递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就是必须抓落实、强执行,切实解决‘一些工作年年是重点,但年年无进展’的问题。”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用好考核“指挥棒”?“将采用逆向思维——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考核评估为抓手,倒逼工作抓实落地。  对年度重点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列出考评重点清单,将考核评估逆向覆盖到年度每项重点工作、每个薄弱环节,并加大对一些关键指标的考评力度,通过量化实化的措施把工作抓落实。  强化对平时工作的跟踪监测、调度分析和形势研判,推行“月调度—季分析—半年督导+常态化监测”制度,推行“两书一函”机制,将监测调度情况纳入平时工作考评,提高平时工作考评权重,避免年底临时抱佛脚。  此外,还将建立常态化暗访推进机制,暗访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在2021年考核评估中,万源市获评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6元,同比增速10.1%。“关键是从严问效。”达州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潘峰说,市上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重点帮扶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重点帮扶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有效衔接专项监督重要内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2月15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支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自然资源改革工作,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全面更新汇交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资料图片更新什么?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规范要求,整理现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纳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形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登记成果未建库的要完成信息录入、资料扫描矢量化等数字化建库工作;登记成果已建库的要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完成信息补充录入、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为何更新?数据较早 多地发生变化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就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有的地方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应用于土地征收、土地开发利用、执法督察等业务,对土地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但是,仍有不少地方对于土地征收、农民集体变化等原因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变化的,未办理相应注销、变更等登记手续,未及时更新登记成果。怎么更新?以县为单位 离线交汇  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已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的,要根据需要补充地籍调查,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集中办理相应登记业务。  通知要求,在统一汇交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时,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以县级为单位,组织将入库且更新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和地籍图,完成一个汇交一个,于2023年底前全部离线汇交至自然资源部。  通知要求,各地要采取“日常﹢定期”模式,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保持成果现势性。集体土地经依法征收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转发的土地征收批准文件中,应明确市、县不动产登记机构要依此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或变更登记。其他情形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的要及时组织有关农民集体申请办理登记。  通知明确,自2024年起,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每年底要组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进行整理核实、查缺补漏,予以更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16
(记者 刘佳)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即日起开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将同步检查、上下联动,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2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执法检查动员会,统一思想、沟通情况、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朝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根据执法检查方案,本次检查将重点围绕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围绕粮食购销领域依法治粮、依规管粮的短板弱项,深入查找监督缺失、管理缺位、执法不严等问题,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虚假收购、以陈顶新、擅自动用倒卖等易发多发违法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强化监管,为下一步修改完善条例打好基础、找准方向。  会议指出,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严格公正执法、力保粮食安全,依法治粮有突破、有亮点、有成效。开展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深化依法治粮的务实举措,是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生动实践,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开展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准确把握执法检查工作重点,紧扣法规条文、紧盯突出问题、紧贴群众期盼开展检查。要强化协调配合、改进方式方法、严明纪律作风,精心组织实施好这次全省联动的执法检查,为守住管好“天府粮仓”、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展现人大担当作为、贡献人大智慧力量。  动员会上,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条例贯彻实施有关情况,省监委相关负责人发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记者 罗敏  “汤大爷,最近身体好不好?注意身体保暖,千万别冻着哦。”近日,梓潼县黎雅镇竹林村村常职干部李春林带领一支养老巡防队来到该村汤绍玉老人家中,探访老人当前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了解,梓潼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85000多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23%,其中九成是农村老人。为此,该县积极构建“1+N”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多功能养老服务综合体。目前,全县建成58所日间照料服务站,规划建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已建成的黎雅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老年人6642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8%。在竹林村,空巢老人有100多人,该镇14个村、社区均成立养老服务巡访服务队伍,巡访服务队员145人。  汤绍玉老人现年71岁,儿子、儿媳都在山西太原市务工,老两口留在家中。“这些巡防队员经常来看我们,还给我们找些零工做,加上生活补助,我们每个月有近千元的收入,生活比过去好得多。”汤绍玉高兴地说。  在文兴镇照耀村日间照料服务站,摆放有乐器、书籍、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和阅读资料。“老年人来这里活动免费,中午午餐有需要的就是10元钱一餐,老年人喜欢到这里来耍。”文兴镇照耀村常职干部黄丽娟说。  据介绍,梓潼县所构建的“1+N”养老服务体系,“1”即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对发展定位、组织实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上的转变,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N”即统筹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协会、卫生院等机构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农村老年人生活交往、日常照料、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目前,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除已建成的黎雅镇一个外,其余4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具体提出渔业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四个方面12项指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坚持“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工作思路,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开放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  《规划》提出“三提升、三促进”的“十四五”渔业发展重点任务,并以专栏形式规划了12项重大工程。一是夯实渔业生产基础,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坚持把保障水产品供给作为渔业发展第一要务,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促进水产种业振兴,优化捕捞水产品供给。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渔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壮大多种业态,加强水产品市场拓展,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强化渔业改革创新,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强化渔业科技,推进渔船渔港管理改革,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渔政执法。四是持续加强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水平。五是强化渔业风险防控,促进渔业安全发展。保障水生生物安全,严控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渔船生产安全,提升渔业涉外安全。六是推进开放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推动拓展渔业国际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履约能力,鼓励水产养殖业“走出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15
(记者 杨梦帆)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紧扣就业优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市、农村不同需求,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就业承载力,着力补齐农村地区社区服务短板,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据介绍,《规划》从完善服务格局、增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等7个方面的主要指标,确定了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4项行动计划,以及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1个重大工程。总的来看,《规划》体现了“两个聚焦、两个坚持”的鲜明特点:一是聚焦群众期待。《规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紧扣就业优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市、农村不同需求,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就业承载力,着力补齐农村地区社区服务短板,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规划》重点强化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四是坚持创新发展。《规划》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作用,推动社区服务向主体多层、功能集聚、模式便利方向发展。据悉,“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党领导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持续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逐步提高,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二是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社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办理、代办等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办理更加便捷,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三是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5.7%。四是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三五”期末,全国社区工作者达到433.8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7.3万人,主要城乡社区提供各类专业服务。五是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互联网+社区政务服务”“互联网+社区商业服务”加速推进,全国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初步实现信息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动态更新。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2-14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规划》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十个战略导向,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规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规划》明确,到 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望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规划》安排了七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美好,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五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六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七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规划》谋划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九方面五十八项重大工程、行动和计划,提出了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改革措施,并要求健全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4
(记者 薛维睿)近日,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从稳定外出务工规模、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四大方面切入,推出了涵盖培训补贴、求职创业补贴、交通补贴、吸纳奖补等多方面补贴的就业帮扶政策。  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名为《关于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的文件,是对该市此前发布的就业扶贫“十五条”的延续和升华,进一步健全了新阶段就业帮扶政策体系。  《实施细则》中提出,对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按规定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奖补,吸纳10人以上的,再按每10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  性奖补,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对吸纳脱贫人口10人以上的企业,可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补。  对依法办理登记注册,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规定的,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脱贫人口首次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给予一次性1万元创业补贴;对通过非全日制、季节性、新就业形态等形式就业,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保补贴。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并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下一步,雅安市人社、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将加大工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1
●今年计划安排资金1900.4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376亿元,省级安排426.3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98.06亿元,着力实施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未成年人保护、交通设施等领域的30件民生实事  ●2021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中,8项政策到期或转入常态化推进实施;4个项目合并为2项继续实施;18项按照2022年度任务调整后继续实施。着眼2022年新增民生政策或近年出台且群众反响好的民生政策,新增纳入10项  (记者 刘佳)新增5800个普惠性托位、为100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800部、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今年计划安排资金1900.4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376亿元,省级安排426.3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98.06亿元,着力实施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未成年人保护、交通设施等领域的30件民生实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的民生实事有哪些亮点?财政计划安排资金又有怎样的考量?资料图片项目确定首次面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征集意见  如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民生工作安排,去年10月,财政厅和省政府督查室启动2022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精准惠民,制定了《2022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方案》,在向省级部门和市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面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征集意见。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充分征集意见基础上,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2021年民生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进行了评估甄选:对政策到期的项目予以取消,对政策稳定、需长期常态落实的项目退出转为常态实施,对需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的项目予以保留。根据征求意见和各方反馈情况,新增了部分有亮点、有特色,能充分体现惠民效应的项目。  经评估甄选,2021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中,8项政策到期或转入常态化推进实施;4个项目合并为2项继续实施;18项按照2022年度任务调整后继续实施。同时,着眼2022年新增民生政策或近年出台且群众反响好的民生政策,新增纳入10项。  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40万名幼儿保教费、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和营养膳食补助、向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记者注意到,教育依然是涉及项目最多的领域。就业仍是“焦点”,今年计划安排资金38.4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脱贫人口就业220万人,实施“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创建行动。新增项目实施对象精准,体现“补软”“补短”“补缺”  10项新增的项目,实施对象精准,体现“补软”“补短”“补缺”,是方案的一大亮点。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根据方案,2022年全省将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拟新增普惠性托位5800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按规定为7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学校提供经费保障。支持为8100名符合条件的川籍0至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救助。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支持20个县(市、区)改造升级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驻地镇(街道)和中心镇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点,夯实保护基础,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今年,我省计划安排资金1.28亿元,为全省100万35岁至64岁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力争实现全省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基本建成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800部,对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地方政府给予奖补;适度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适时制定发布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各市(州)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另外,新增项目还包括建成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100座,解决农村铁索桥安全问题,保障临河地区群众出行;支持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  “30件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既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也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省政府督查室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四川省30件民生实事1 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40万名幼儿保教费2 新增5800个普惠性托位3 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和营养膳食补助4 向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5 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6 支持7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7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脱贫人口就业220万人,实施“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创建行动8 提高65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9 持续为全省8300余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 为100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11 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按时足额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12 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3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14 适度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15 为75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6 支持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17 为8100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18 推进实施绿色惠民殡葬政策19 建成40个安全社区,提高建设单位风险防控水平20 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800部21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00个22 实施4690余个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9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3 实施80余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24 加强对22万个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运行维护25 实施200个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26 修缮改造21处烈士纪念设施27 新(改)建6000公里农村公路28 建成100座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29 支持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建设30 实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1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施全省30件民生实事作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计划安排资金1900.4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376亿元,省级安排426.3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98.06亿元。  一、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40万名幼儿保教费  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40万名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计划安排资金3.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1亿元,省级安排1.1亿元,市、县两级安排1.3亿元。  二、新增5800个普惠性托位  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2022年全省拟新增普惠性托位5800个。计划安排资金0.58亿元,其中省级安排0.29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29亿元。  三、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和营养膳食补助  为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为营养膳食补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计划安排资金43.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32.3亿元,省级安排5.9亿元,市、县两级安排5.2亿元。  四、向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按照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计划安排资金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6.4亿元,省级安排0.65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95亿元。  五、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  在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全面免除学前3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全面免除3年公办普通高中学费,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为“一村一幼”辅导员发放劳务报酬。计划安排资金8.0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0.3亿元,省级安排6.62亿元,市、县两级安排1.1亿元。  六、支持7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按规定为7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学校提供经费保障。计划安排资金5.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4.3亿元,省级安排0.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4亿元。  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脱贫人口就业220万人,实施“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创建行动  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脱贫人口就业220万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脱贫家庭动态“清零”、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做好首批20个“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应用、推广等工作。计划安排资金38.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30亿元,省级安排5.2亿元,市、县两级安排3.2亿元。  八、提高65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提高到610元。计划安排资金396.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317.2亿元,省级安排43.9亿元,市、县两级安排35.4亿元。  九、持续为全省8300余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持续为全省8300余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突出抓好为全省650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计划安排资金58.6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46.96亿元,省级安排5.8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5.86亿元。  十、为100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  为全省100万35至64岁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计划安排资金1.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0.5亿元,省级安排0.62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16亿元。  十一、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按时足额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  严格落实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确保950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1100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计划安排资金1125.0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803亿元,省级安排318.08亿元,市、县两级安排3.96亿元。  十二、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力争实现全省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基本建成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计划安排省级资金2亿元。  十三、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  全省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缴,减轻困难群体缴费压力,做到困难群体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计划安排资金2.09亿元,其中省级安排1.4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63亿元。  十四、适度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适时制定发布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各市(州)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计划安排资金138.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94.6亿元,省级安排13.8亿元,市、县两级安排30亿元。  十五、为75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75万名困难残疾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计划安排资金9亿元,其中省级安排3.5亿元,市、县两级安排5.5亿元。  十六、支持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  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支持20个县(市、区)改造升级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驻地镇(街道)和中心镇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点,夯实保护基础,提升关爱服务水平。计划安排省级资金0.6亿元。  十七、为8100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支持为8100名符合条件的川籍0至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救助。计划安排资金1.6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0.9亿元,省级安排0.5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22亿元。  十八、推进实施绿色惠民殡葬政策  采取减免费用或提供补贴等方式做好政策范围内的基本殡葬服务,推进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计划安排省级资金0.8亿元。  十九、建成40个安全社区,提高建设单位风险防控水平  建成40个省级安全社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通过验收的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25万元/个。计划安排省级资金0.1亿元。  二十、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800部  对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地方政府给予奖补。计划安排省级资金2.9亿元。  二十一、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00个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00个。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9亿元。  二十二、实施4690余个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9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全省4690余个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9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计划安排资金4.8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4.36亿元,省级安排0.51亿元。  二十三、实施80余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  全省80余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计划安排资金0.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0.68亿元,省级安排0.07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15亿元。  二十四、加强对22万个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运行维护  支持22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工程升级后的运行维护,保障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计划安排省级资金1.42亿元。  二十五、实施200个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在200个乡镇(街道)实施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优化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计划安排省级资金0.4亿元。  二十六、修缮改造21处烈士纪念设施  对基础条件较差、设施设备不齐的21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改造。计划安排省级资金0.32亿元。  二十七、新(改)建6000公里农村公路  按照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加快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工程,促进农村公路进一步向村内延伸、扩大覆盖面。计划安排资金2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2亿元,省级安排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3亿元。  二十八、建成100座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建成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100座,解决农村铁索桥安全问题,保障临河地区群众出行。计划安排资金2.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0.6亿元,省级安排1.26亿元,市、县两级安排0.74亿元。  二十九、支持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建设  支持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基本实现冬季无管制畅行,提升地震地质灾害地区生命通道保障能力,促进沿线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安排资金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1.1亿元,省级安排1.9亿元。  三十、实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  统筹推进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深化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0.7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1
(王尧 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味还未散去,当大家还沉浸在浓浓的新春节日氛围中,广元市昭化区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早已全部到岗,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群众创造最满意的办事环境。当下是农民工返岗务工的关键期,为给他们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昭化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了农民工“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马上办、一次办服务制度,通过全程免费陪办及代办、开展24小时在线咨询、实施工作日延时办、节假日预约办等多种便利举措,让办事群众通过一个窗口就可完成事项办理。“今天我是来这儿办社保,务工地的农民工服务工作人员说需要在户籍地签一项协议,所以我在返岗前特地过来咨询一下。也没有排队,2分钟就办完了,没想到效率这么高!”市民刘仕军说这下可以放心去务工了。近年来,昭化区创新三级联动调度就业、三包三自主转移就业、三产融合回引创业“三大路径”,大力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援助“三大活动”,推动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切实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在农民工集中返乡或返岗期间,区级各部门以及各镇的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农民工咨询台以及农民工服务窗口30余个,有效实现农民工相关业务快速办、马上办。”昭化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李霞飞介绍。据悉,昭化区整合组织、人社、司法等33个部门力量和职能职责,将业务骨干充实到该区农民工服务大厅进行集中办公,让农民工少跑路、不跑路。2021年,该区农民工服务大厅共办理就业创业、权益维护、法律维护等业务20000余件,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连续3年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下一步,我区将深入开展农民工走访慰问关怀、就业创业服务、劳动权益维护 、公共服务提速、留守人员关爱等10件实事,使农民工服务工作更精细化、常态化,持续增强农民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昭化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李霞飞如是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2-10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投资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全面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提出了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等具体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15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包括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等。二是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包括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强化设施协同高效衔接等。三是推动智能绿色升级,包括推进数字化融合、推动环境基础设施绿色高效发展等。四是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包括积极营造规范开放市场环境、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五是健全保障体系,包括加强科技支撑、健全价格收费制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统计制度等。《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评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0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 高蕾)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组织保障等予以明确。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将如何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如何更好服务百姓健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相关社会热点予以回应。服务更全面  据介绍,为满足群众新需求,规划既指明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等“硬件”要素,也明确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  在服务内容上,规划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为民服务功能主要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等;便民服务功能主要指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安民服务功能主要涉及社区平安建设的各项服务。  在服务模式上,规划要求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调查评估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规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介绍,在聚焦群众期待的同时,规划紧扣就业优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市、农村不同需求。就医更便利  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以一组数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展。  服务可及性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万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基层社区的全面覆盖;  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到 2020 年底,全国基层卫生人员超过 430 万人,其中执业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增加到153万人,学历、职称、专业结构都有较大提高;  傅卫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卫健委将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力争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能力基本标准。同时,通过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综合措施,为基层提供更多人才保障。设施更完备  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突出位置,纳入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功能布局,狠抓政策落地,争取到 2025 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如何解决社区居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邱汝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的数 量 较 2017 年 增 长 了89.7%,体育场地总面积增长了33.4%,人均场地面积增长了32.5%。此外,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支持上千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享受体育健身的优惠政策。  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邱汝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将推动各地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倾斜,避免场馆建设“高大上”而群众用不上。同时,积极支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特别是向社区居民开放。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0
投资55亿元 改造老旧院落2242个●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老旧院落硬件设施改造补助金额为平均每户5000元,其他区(市)县平均每户2000元  ●到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用电、内涝、治安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都市2004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院落改造任务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实施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每台给予20万元补助  (记者 雷倢)2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改造“十四五”实施方案》已出炉。依照《实施方案》,成都将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院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功能短板,完善治理服务,打造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便利、社区更和谐的“幸福成都”。改什么?分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4类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用电、内涝、治安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都市2004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院落改造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改造对象原则上为城市或县城(城关镇)范围内2004年底前建成的,存在安全隐患、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基本居住功能缺失、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院落。不过,2015年以来已实施改造的老旧院落,以及需实施水、电、气、通信单项改造的,不纳入本次改造计划。  从改造内容来看,各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可包含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4类。  安全类,指的是务必消除建筑结构、燃气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的内容,包括院落燃气、供电、排水、消防、安防及房屋结构等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整治。其中,D级危房应及时完成人员搬离和应急处置。此类立查立改。  基础类,重点是建筑物屋面、外墙、雨污分流等公共部位维修。此类基于群众意愿,应改尽改。  完善类,是在达到基础类标准前提下实施的内容。按照“能装愿装,尽装快装”原则鼓励将电梯加装纳入院落改造统筹实施。此类尊重群众意愿,能改则改。  提升类,是在已达到基础类标准且有相对完善配套前提下实施的内容。参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管理机制等完整居住社区标准进行提升。此类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怎么改?明确五项原则,进行资金支持  《实施方案》明确“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建管并重,长效治理”五项原则。  《实施方案》明确每一阶段的实施计划:2021年,成都开展全市老旧院落改造项目调查摸底、台账建立、资金测算等工作。2022年到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院落2242个,涉及居民近23.3万户,总投资约55亿元。其中,2022年,完成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供电、排水、消防、安防等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整治;改造老旧院落601个、7.2万户,总投资约15.5亿元。2023年,改造老旧院落592个、5.8万户。2024年,改造老旧院落505个、4.6万户。2025年,改造老旧院落544个、5.7万户。  财政支持方面,《实施方案》明确,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老旧院落硬件设施改造补助金额为平均每户5000元,其他区(市)县平均每户2000元。这类补助资金应全额用于老旧院落改造。  老旧院落首次设立业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建立自治公约、运行物业服务机制后,每个院落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这类补助资金用于老旧院落日常维护管理,街道办事处应指导规范资金申报和使用。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实施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每台给予20万元补助。  同时,《实施方案》对改造程序进行明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09
(记者 张健楠 杨梦帆)为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活动,促进粮食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介绍,《办法》共29条,对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以及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信息评价、信用修复、权利与救济等重点事项做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程序和要求,规范信用管理工作行为。明确了信息归集范围、方式。粮食企业信用信息数量多且分散,为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收集和高效管理,《办法》规定: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奖励信息,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修复,以及信用评价等工作通过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开展。细化了信用信息评价要求方式。《办法》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对粮食企业信用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周期、评价方式、信用等级划分以及对不同信用等级采取的激励或约束措施等进行了细化。规范了信用修复程序。《办法》鼓励粮食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并秉承惩教结合的原则,鼓励粮食企业及时主动进行信用修复。要求粮食和储备部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修复的决定,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进行修复;不符合修复条件的,告知申请企业不予修复的理由。严格了责任追究。《办法》对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据悉,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以《办法》实施为契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粮食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粮食领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粮食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2-08
(记者 刘春华)2月7日9点18分,C6301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眉山东站。列车的第2车厢,是33名眉山东坡区农民工的包厢,他们将搭乘高铁远赴广东深圳返岗务工。  春节后是农民工返岗复工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四川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包机、包列(厢)、包车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护送农民工从“家门”到“厂门”,平安有序返岗。  据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月2日至2月6日,全省已有54.1万农民工返岗务工,其中省外返岗务工25.3万人,省内返岗务工28.8万人。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农民工安全舒心返岗  2月3日,正月初三,在广元市剑阁县普安汽车站,全省首趟农民工返岗专车出发。当天,106名剑阁籍农民工搭乘两辆免费大巴,分别前往浙江和广东务工。  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全省各地在春节前深入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全力收集农民工就业意愿和返岗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务农民工行动,满足农民工节后出行需求,确保农民工安全舒心返岗。  提供温暖舒适服务,传递家乡温暖。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的刘艳飞,在登上前往深圳务工的高铁包厢前,收到当地人社部门赠送的“乡情乡爱 就业相伴”大礼包。礼包里面除了《东坡农民工权益保护手册》和龙眼酥、雪花酥等家乡特产,还有牛肉干、饼干、糖果等。“收到这些礼物很高兴,也很感动。”刘艳飞说。  为做好疫情防控,农民工们搭乘包机、包列(厢)、包车前都要进行核酸检查,在乘机(车)前后也有专门的接驳车辆提供服务,确保“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线上线下发力,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  “薪资待遇怎么样?”“没多少相关经验可以吗?”“有年龄限制么?”……2月1日,正月初一,上午10时,一场网络直播带岗招聘会在广元市朝天区川浙人力市场准时开播。  “正月初一大家都有空闲时间,开直播带岗招聘会效果好、关注度高。”广元市朝天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佳蔚告诉记者,直播带岗招聘会打破了线下招聘会的地域局限,实现了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能够帮助广大农民工朋友和其他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  “外出打工要找谁,政府平台最安心。”春节期间,南充市顺庆区每天都会通过“村村通”大喇叭把招聘信息送到农民工身边,而每个村的人力资源业务员也会就近开展“一对一”熟人职介服务。  为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农民工就业,四川在春节前就启动2022年就业春风行动,促进因疫情滞留就业地的务工人员,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农民工等外出转移就业,就近就地就业。  据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去冬今春以来,截至2月6日,全省已开展专场招聘会2289场次,达成意向农民工达10.7万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