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鲍松 刘书杰)近日,笔者走进井研县竹园镇德银村、广新村的茶产业基地,漫山遍野翠绿的茶树映入眼帘,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娴熟地将鲜嫩茶芽采入竹篓中,茶园里一片忙碌景象。  竹园镇是井研县重要的茶产区,全镇茶园总面积超过5500亩。近年来,该镇依托自然条件和茶产业基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四川鸿渐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整合现有100余亩茶园进行品改,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入股,实现保底分红,着力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打造全新茶产业加工基地。广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广新村的茶园通过由鸿渐公司管理、使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 200 万元给茶叶公司进行村企共建,每年集体经济可以分红9万元。茶产业发展起来后,对广新村的村民有很大好处,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可以吸引村民前来务工。”  村民收入增加了,大家种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鸿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收茶的方式进行采购,更加方便了村民们销售茶叶,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了从种植、采购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服务,围绕竹叶青、黄金芽等高端绿茶做推广,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品牌。  “竹园是一个红色小镇,有历史、有故事,所以我们以‘竹韵红’来做我们的茶叶品牌支撑。希望通过茶叶的品牌、茶叶的质量来打开市场,带动广新村、带动竹园镇茶产业发展。”该公司总经理介绍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沾)春雨贵如油,春光赛黄金。连日来,宜宾市高县各地茶园里到处都是茶农采摘春茶的忙碌身影。  “我有26亩多茶园,茶园就是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说起种茶叶的经济效益,正在茶园采茶的高县可久镇进步村茶农曹光田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去年,我光是出售采摘的鲜茶叶就收入近20万元。今年,我靠茶叶已收入8万多元了。”  茶产业是高县“4 + 2”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该县现有茶园30余万亩、茶农4.59万户17.2万人、茶企10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在高县,像曹光田这样的种茶大户还有很多。  高县种茶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川红工夫”红茶原产地。近年来,该县紧扣“规模、效益、品牌”的发展需求,调整茶叶产业布局,推广普及茶叶生产机具和绿色防控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茶业,促进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茶旅融合,实现了产业发展、茶民增收、茶企增效的多赢格局。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平台——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和以茶元素为主体的国家4A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各1个。该县已先后获全国商品茶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中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茶叶)、四川茶业十强县等“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2023年冬,该县围绕“建设低碳生态茶园”目标,以茶园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狠抓茶园“三冬”管理。今春茶叶开采以来,茶技部门人员就及时提醒督促茶农抢抓时节采摘早茶,与“春光”赛跑,力争能采尽采,尽早上市卖好价。  截至 3 月底,高县 2024年茶叶鲜叶产量已突破2万吨,茶农依靠茶叶鲜叶收入超20亿元;累计生产干茶4850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38.9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4月19日,在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举行的“彝心同力,共赋振兴”央企消费帮扶购物节上,京东携手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开启“大凉山助农直播-京东专场”。普格县副县长罗涛、右玉县副县长何勇、米脂县副县长赵建国现身京东采销直播间,向广大网友和消费者推荐当地特色产品。包括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斯牛牛核桃油、普格高寒黑苦荞茶、建茂川味腊肉,以及陕西米脂杂粮粥米、山西右玉沙棘汁等30多种产品,很快就被热情的消费者抢购一空。央企民企跨界联合 助推消费帮扶和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消费帮扶,是国务院国资委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能源集团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立足定点帮扶县实际,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坚持巩固拓展9个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产业振兴与新能源发展双向促进,谱写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的乡村振兴新乐章。国能e购作为国家能源专业化电商平台,积极承担起央企电商平台乡村振兴使命,帮助9县商家和农户深入挖掘地方特产,加强商品宣传和推广,上架6000余种商品,年销售额近亿元。据了解,此次“彝心同力,共赋振兴”购物节是今年首场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由国家能源集团等三家央企共同举办,并得到了包括京东在内众多电商平台的鼎力相助。购物节现场设置了近30个展位,来自普格、米脂、右玉等央企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县的300余种特色农特产品参加了展销。“大凉山助农直播-京东专场”活动作为购物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国能e购和京东企业业务、京东超市共同发起,旨在发挥互联网和电商平台优势,为乡村优质农特产品打造畅通的上行通道,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和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集团表示,“国家能源集团与京东的合作,为消费帮扶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协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将推动更多优质的帮扶农副产品走上舞台、走向世界,助推消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新型实体企业效能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一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于2020年启动的京东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已圆满完成“三年带动农村产值超万亿”目标,帮助数百万农户增收走上奔富路。京东很早就开始了对大凉山地区的精准帮扶,并探索出一条从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路径。一方面,京东通过提升集采规模、给予资源扶持鼓励当地企业入驻、搭建京东凉山特产馆等多样化方式,为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新路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京东在市场供需对接、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能力,将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打通,实现从初级农产品销售向精深加工产品的转型。这些服务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产业升级,有力拉动了种养殖户增产增收,并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早在2017年,凉山州下辖八市县与京东签署合作协议,将当地特产油橄榄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推动凉山州油橄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当地油橄榄加工龙头企业中泽公司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和果实收购,并对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京东负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并通过京东的物流体系将产品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目前,凉山州油橄榄已经发展出初榨橄榄油、橄榄油护肤品、油橄榄茶、油橄榄果脯等系列产品。实现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独奏,而是一首需要多方联动的“交响曲”。京东企业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京东将继续发挥在供应链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能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始实施,满足大凉山以及全国各地更多乡村在产业发展、医疗健康、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为‘三农’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天府观察网 | 分享: 2024-04-23
(符理 杜文龙)山川披绿,茶海生金。连日来,巴中市通江县7.6万亩富硒茶园绿意盎然、茶芽壮硕,茶农、采茶工和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们穿梭其间采摘新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近年来,该县立足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山高香、生态富硒”山地高效茶叶特色农业产业,谱好茶产业“金叶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钟凤村:种茶近万亩 年产茶270余吨  一场春雨后,烟溪镇钟凤村的茶山上绿意盎然,一芽芽茶尖嫩绿微黄,生机勃勃。茶农们指尖不断翻转舞动,轻轻采摘下一枚枚嫩芽,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钟凤村海拔在680米至1200米间,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4℃,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非常适宜高山茶种植。截至目前,该村茶叶面积已发展到9800余亩,年产量可达270余吨,茶叶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我家有12亩茶地,因为改善了种植管理技术,茶叶长势越来越好,品质得到提升,春茶每亩收入能达到3000 元。”钟凤村村民陈帮国说,茶叶是他们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茶园不远处的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刚采摘下来的鲜叶被送到这里进行加工处理。一排排制茶机械不停运转,鲜叶通过摊青、杀青、理条(揉捻)、烘焙、提香等几道工序,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我们春茶生产工作已全面启动,辐射带动了烟溪、永安、铁溪3个乡镇,目前我们每天可收购单芽600余斤,收购单价平均在90元左右。”该公司生产经理杨宇介绍。目前,通江县拥有国家级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著名商标2个,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山区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翰林村:茶旅融合 年收入3000万元  “这款春茶,清香四溢,口感醇厚,回味无穷。”每年三四月份,兴隆镇翰林村成片的茶园就成为周边市民踏青的好去处。在通江雪鸿堂茶业有限公司,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泡上一杯新出的春茶,惬意地品味生活。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再品茶香,可以深度了解通江的茶文化。”该公司负责人李燕生表示,公司将茶事和旅游相结合,既加大了茶园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江县是四川省优质富硒茶重要产区和20个产茶重点县之一。2021年5月,内江对口帮扶通江县,开启了一场通江茶叶产业的新征程。  “我们先后投入4700万元,连片改造管护茶园1.5万亩,帮扶罗村、巴蜀白茶、馨金山、七岗等茶企实施技改扩能,新增加工面积6000平方米、生产线6条,内通茶叶加工厂(一期)建成投产,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余万元。”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副领队、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卫介绍。  近年来,通江县在兴隆镇相继打造了翰林花海、巴蜀民歌风情园以及翰林湖水上演艺等项目,走出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累计实现年接待游客量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万元。  如今,连绵起伏的群山中,连片的茶园不断延伸、铺向远方,伴随着清晨的缭绕云雾,该县越来越多的茶叶产业园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景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阳净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眼下,正值高粱移栽好时节。4月19日,在高县来复镇百花村的高粱集中育苗点,嫩绿的高粱秧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抢抓时节按需起苗,开展移栽工作。一株株刚栽好的高粱苗在微风下轻轻摇曳,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种画卷。  一大早,村民杨万珍就在地里忙碌了起来,打窝、栽苗、覆土一气呵成。“现在种高粱省心,不仅有免费的秧苗发放,连种植技术都有农技人员上门手把手教,高粱成熟后还有企业上门收购,不用担心销路。”杨万珍说,有了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加持,种销不愁。她今年计划种5亩地的高粱,趁着下雨后的天气抓紧移栽,希望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  近年来,百花村因地制宜,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带动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酿酒专用高粱,通过推广“高粱+大豆”“高粱+蔬菜”的套种、轮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助农增收。  “今年我们村集中育苗示范点培育了优质高粱秧苗10亩,全部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预计可移栽 300 余亩土地。”百花村党总支副书记严作全介绍,集中育秧不仅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也能保障秧苗质量,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加上有了“订单”,极大提高了农户种植高粱的积极性。今年,全村计划种植“订单”高粱200亩,将采取统一育苗移栽、统一田间管理的方式,确保种好粮、稳增收。  在该县的庆岭镇、复兴镇、胜天镇等核心种植区域,高粱移栽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据悉,今年高县计划种植酿酒专用高粱2.1万亩,通过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科学套种、绿色防控、适期早收等关键技术,为高粱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县还主动与当地以及周边龙头酒企、粮食收储企业对接高粱产销合作事宜,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2.1万亩高粱全部纳入订单收购,给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彪 杨黎明  山坪塘里,小鱼苗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梯田之间,一条条依势新建的水渠上下贯通;梯田之内,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拔节生长……近日,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场埃村山房岭,一派春和景明、生机勃发的景象。  山房岭大变样的背后,是太公镇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的高质量落地实施。  去年3月至今年2月,总投资391.51万元的太公镇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实施,场埃村改建灌溉渠系3.85公里,改建宽3米的道路1.19公里,土地整理217.2亩,整治山坪塘5口,还带动143名群众参与务工,人均务工收入0.76万元……  场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思家掰起手指头,列出项目实施后带来的新景象:“村集体在山坪塘里投放鱼苗6000尾,下步计划搞休闲垂钓;将山坪塘、灌溉渠系等折股量化到村里的养牛场,村集体年收入4万元;流转100亩整理后的土地给业主种中药材,带动6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  在昭化区,以工代赈这把“金钥匙”扣开“致富门”的不只是场埃村。  给箱涵进行混凝土浇筑,用块石砌围墙……这几天,昭化区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建设现场——红岩镇红江村红豆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忙得热火朝天,当地30多名群众抢抓晴好天气,正加快项目建设。  “去年8月以来,随着总投资543万元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落地实施,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新(改、扩)建道路等,真正实现了就近增收就业。”红岩镇项目办负责人黄祖勇介绍,截至今年3月,红江村有130人务工,共计发放劳务报酬84.87万元。  “在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上干活儿,都是定人定岗定酬,工钱都是按月直接打到‘一卡通’上,真的是方便了我们。”红江村脱贫户何德海如是说。  红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兴华说,该项目完善提升道路12.9公里,计划今年7月建成。届时,红江村将与G5京昆高速复线红岩出口及镇上的其他道路连接得更加紧密,这将给乡村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昭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曾伟告诉笔者,目前,该区正探索推行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模式,进一步带动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昭化区在交通、林业、农业等项目中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建设项目共229个,总投资7210.56万元,发放劳务报酬达1442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100余人。  昭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叶林城表示,今年该区已争取到中央、省以工代赈项目4个,总投资1785万元。“这4个项目包括改土、新建道路、山坪塘整治等内容,覆盖4个镇5个村,预计可带动约600名群众就近务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近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虾拉沱镇通龙村一块15亩的麦田里,已全部播下了来自省内外的19个小麦品种。这标志着甘孜州首次春小麦新品种展示拉开序幕。占地十五亩的麦田,播下了来自省内外的小麦品种。  据了解,甘孜州常年有7万亩春小麦种植规模,但因当地农户大多习惯于自留种,以致品种杂乱,产量低下且不稳定。而且,此前全州也从未有组织地开展过春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全州春小麦至今无一当家品种。  今年,利用省种子站托底帮扶炉霍县契机,甘孜州种子站与炉霍县种子站联合开展了春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目的就是找到适合高原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当家品种,淘汰劣质品种。甘孜州种子管理站站长徐国伦说:“我们征集了省内外19个适合高原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开展面积总计15亩的展示及风险评价,将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进行一系列鉴定,以观察各品种真实的特性。”  在通龙村,随着“铁牛”欢跑,参加展示示范的一粒粒麦种被陆续播进了田里。徐国伦表示:“全州的春小麦平均亩产目前只有200公斤左右。我们希望筛选出至少高过平均产量10%的春小麦当家品种进行推广,提高全州单产水平和产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4月16日—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在川考察期间,建议全省油菜产业要着力“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高标准组织,高站位抓好,高质量谋划,提高技术集成度和转化度,推动四川油菜产业由大变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油菜种植面积2106万亩、产量337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一,全省油菜发展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佳绩。  王汉中在川期间,先后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彭山、乐山等油菜种植基地,考察指导四川油菜科研工作,并对四川油菜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就未来产业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由大变强提出了建议。  王汉中认为,四川首先应从“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着手。提单产,应通过耐密高产高油新品种配套密植高产高油新技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双倍增,推动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扩面积,应通过冬闲田生产技术研发、低效果园改造、撂荒地整治,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在控灾害种植管理过程中,应推广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优品质,应通过提高特异油溶性营养素含量,提高蛋白中硒等元素含量;增效益,则要开发特异油溶性营养素高的品质油、发掘饼粕中更多营养价值、开发油菜的多重功能,推进全产业链优质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打造油旅融合综合体的升级版。  “特别要发挥四川区位优势,在油菜的油旅融合等多功能利用上下功夫。”王汉中进一步提出以油旅融合为抓手、推动四川油菜产业由大变强的设想,“四川应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打造一片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油优质油菜花景观,建设一条微波绿色产地加工生产线,修建一座油菜花主题博物馆,开发一系列油菜相关特色产品,培育一家龙头企业,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充分发掘并针对每一个价值点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打造相关的品牌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秦朝根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谷雨时节,迎来油菜成熟收割。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群众都在抢农时忙收割。  脱贫户杨象华一家却犯愁了,杨象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其爱人患有老年痴呆,无法劳作。看着成熟的油菜即将烂在地里,他心急如焚。丁香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行动,4月19日组成了一支7人临时志愿抢收队,前往杨象华家帮忙收割。  早上9时许,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拿着农具齐集老人地里。他们有的弯腰割下油菜,动作娴熟而有力;有的撸起袖子将割下的油菜打捆搬运;有的将刚脱下的油菜籽晾晒在院坝里。整个过程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人员合作默契,互相协作,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经过一天的努力,队员们成功收割油菜2亩多,帮助杨象华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帮”在群众最 需处,“扶”在乡村振兴关键处。据悉,丁香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人员通过自身行动,将“守初心,担使命”落到实处,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落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点滴中,切实增强了服务群众、奉献基层的责任意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过去一年,农民种粮的真实收益数据如何?他们种粮的意愿高不高?4月17日—1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的2024年全国存售粮调查数据汇审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全国27个省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有关负责人,以及从事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200余人参加了专项调查审核工作。  会上,对审核汇总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各省相关工作人员对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调查期内,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存售粮产量、价格、成本收益、售粮渠道等数据情况进行交叉审核,并对各省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经验和农本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  “这次会议,我们一共审核了来自全国9000户农户在一个粮食年度内的粮食产量,出售粮食数量、渠道和收入,自食自用粮食数量,以及当前存量数量和预计可出售余粮数量变化情况。数据审核完成后,我们将汇总形成一份包含农户存售粮的情况,剖析存售粮变化的原因,以及提出问题建议等内容的专项调查结果,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统一安排,今年全国存售粮情况专项调查数据审核汇总任务由四川省承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张雪 文/图  大春作物“下海”,小春作物“上山”,这便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眼中的“南繁”和“夏繁”。  从冬春到夏秋,一年又一年,育种专家们带着农作物材料和品种,上山下海,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在追光逐梦的农业科研路上,他们从未缺席……马尔康“夏繁基地”播种现场。大春作物“下海”小春作物“上山”4月18日,吕建群从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返回成都,与她一起返回的,还有一批南繁加代的水稻育种材料。  吕建群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2011 年正式成为南繁“候鸟”。前一天,海南陵水县英州镇,气温直逼 30 摄氏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南繁基地的稻田里热浪翻滚,吕建群和团队成员一起抢收稻种,这是最后一批成熟的水稻育种材料。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的水稻南繁工作接近尾声。  “这次收回来的材料很理想,从上万份材料中最终选出了上千份综合性状比较好的材料,而且选到了想要的性状。”吕建群说,水稻南繁育种一般是在冬春季节进行,去年11月份播种,这几天正是收获季节。“再过两天,我们院水稻团队播下的水稻材料和品种,基本可以全部收完。”  同一天上午,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飘起了小雨,气温降至10摄氏度左右。省农科院海南分院执行院长王自鹏受邀参加了在孔龙村举办的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入驻暨播种现场会。“很荣幸能见证马尔康‘夏繁硅谷’启动建设的历史时刻,我代表海南分院,代表南繁科技工作者对此表示祝贺。”他说。  农业的核心是品种,品种的关键在于育成突破性新品种,王自鹏表示,“南繁和夏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  自启动南繁的那一刻起,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种业创新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南来北往,相互呼应。如同候鸟一样,南繁科技工作者们,在每年的冬春季,如期赶赴温暖的南方,为水稻等大春作物南繁加代,在夏秋季节,带着经过筛选的材料和品种回到生产地正季生长。与南繁科技工作者们刚好相反,夏繁科技工作者们则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前往更为冷凉的高海拔地区,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进行夏繁加代。“南繁”专家建言献策“夏繁”成果加强转化“这几天要抢时间,把经南繁加代的水稻材料播下去。”吕建群回到成都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好这些宝贝材料。得知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吕建群回应说:“马尔康‘夏繁基地’我还没去过,为夏繁科技工作者们高兴,一个稳定的育种基地太重要了。”  “通往南繁基地的路还是泥巴路,田埂漏水、鸟害频发……”回忆起2011年第一次踏上南繁基地,吕建群百感交集。“那个时候南繁基地初具雏形,只是有了固定的基地。现在田埂、道路基本都已硬化,防鸟网等防护设施都已完善,种下去的材料和品种有了安全保障。  对于“夏繁硅谷”建设,王自鹏谈了他的想法,“根据我在南繁基地的工作经验,建议夏繁基地建设要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建好相关防护设施,确保农作物材料和品种安全,同时加强和当地政府的合作与联系。科技创新不能止步于研发,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在追光逐梦的农业科研路上,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从未缺席。1958年,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是第一批到海南开展南繁探索的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全国首批开展夏繁探索的进程中,同样有他们的身影;再到2024年,建设“夏繁基地”,四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又一次站了出来。  如今,马尔康“夏繁基地”已落成,周边数百亩育种基地将连片集中,基地不远处,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脚木足河。地处高原的马尔康“夏繁硅谷”,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让育种新势力,从这高山河谷中,随着静静流淌的脚木足河渐渐荡漾开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2024年4月19日,四川省2023年种猪性能测定与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工作总结暨优秀种公猪颁奖会议在四川省乐至县召开。会议公布了国家级、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23年种猪生产性能监督检验结果,分别按综合指数、料肉比、校正日增重、校正膘厚四个指标对送检种猪品种进行排名,并对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成绩优秀培育单位进行表彰。作为邛崃市优秀育种企业代表,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送检种猪共计揽获大白猪综合指数季军,大白猪料肉比第1名和第3名,长白校正背膘第1名4项殊荣,为邛崃市生猪育种企业树立了良好的表率。长期以来,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育种团队,持续开展育种技术攻关,成功创建成都市首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作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邛崃市现有畜禽核心育种场4个。下一步,邛崃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持续推进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引导育种企业努力提升遗传进展向商品群的传递效率,不断促进成本性状和增值性状的平衡,逐步实现成本型育种向增值型育种的转变,积极彰显邛崃生猪育种的特色成效。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缪翼)4月19日,由全国总工会、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2024年全国农业职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北京市南郊农场举行启动仪式,参赛职工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全国农业职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劳动和技能竞赛已被全国总工会列入“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2024年竞赛包括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全国渔业安全生产技能竞赛、全国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劳动竞赛3项赛事,将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  活动要求,各级工会要以此次竞赛为契机,切实推进农牧渔业职工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农牧渔业职工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职工力量。农业农村部门要与工会组织通力合作,协力将此次竞赛打造成有影响、可持续、特色鲜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2
为进一步强化辖区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完成辖区内坑塘水面的复耕复垦工作。近日,纳溪区白节镇党委委员张平带领白节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在玉水村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对坑塘水面复耕进行入户讲解,努力营造全镇耕地保护良好氛围。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围绕从耕地保护相关知识、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违法占地的形式和责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并对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耕地用途“五不得”、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违法占地的责任承担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群众的疑惑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同时,工作人员对居民关心的农用薄膜的回收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了群众对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使耕地保护深入人心。下一步,白节镇将继续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筑牢粮食安全“耕”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助力乡村振兴。(供稿:纳溪区白节镇 彭亚菲 廖彩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雨生百谷,万物逢时。4月19日,龙马潭区2024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暨胡市镇第二届“开秧门”农耕文化节在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举行,来自全区各街镇的32名农业能手比拼插秧技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月的乡村,田野如画,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上午9点,活动在欢快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来自金龙镇、双加镇、胡市镇等8个涉农街镇的32名农业能手在田间开展插秧大比拼,大家你追我赶,共同栽种下今年的第一茬水稻秧苗,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插秧大比拼“我们镇得了第一名,大家都非常开心,明年我还要来参加。”参赛选手刘安国所在的胡市代表队获得了“开秧门”插秧竞赛的冠军,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来参赛的都是干了很多年的农业老手,大家通力配合,半小时不到就完成了插秧任务,比赛的同时还能享受耕作的乐趣。这边插秧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另一边的高粱移栽接力赛也正在进行。现场不少前来打卡的市民还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摸鱼套鸭”趣味游戏,制作“猪儿粑”,真正感受了一把“开秧门”农耕文化。“插秧、包猪儿粑、套鸭子、抓鱼……活动既丰富又有趣,现场真的太挺热闹了。”市民郑利群告诉记者,他专门从城区赶过来体验乡村文化,觉得很有意思。“举办‘开秧门’农耕文化节是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来唤醒大家对农耕的记忆,提高大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也吸引更多的人到胡市镇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龙马潭区胡市镇副镇长杨小江说。“开秧门”是传统水稻种植业中一项重要的农事民俗,意在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年来,龙马潭区将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农耕文化,还为胡市镇打造农耕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陈星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周瑜原 陈忆 摄影报道)4月20日、21日,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相继在宜宾市南溪区举行成立大会。4月20日,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据悉,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共同体由四川农业大学、德康集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苍溪职业高级中学联合牵头,协同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中职学校及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将按照“产教合作、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加快建成川南全省经济副中心,推进学校优质院校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内现代畜牧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努力实现改革发展中新的跨越。4月21日,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四川茶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茶业集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旺苍职业中学联合牵头,协同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中职学校及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进一步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政行校企资源优势,按照“产教合作、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思路,推进学校优质院校建设,推动四川茶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广泛吸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相关组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实战型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打通招生到就业的各环节,深化交流与合作,服务于茶产业、服务于四川南向开放、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劲松介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紧密对接四川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中下真功夫、花大力气。为此,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已建成德康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40余个产教融合重点项目。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据了解,两个“共同体”的成立,是宜宾深度推进产教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化发展的有益尝试,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配置,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打通招生到就业各环节,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实战型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服务于现代畜牧产业、茶产业发展,助力宜宾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2
 ( 汪泽民  记者 张小星)又是一年春耕时。连日来,蓬安县的田畴沃野热潮涌动,检修农机、翻耕土地、培育秧苗……放眼望去,一幅春耕备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开春以来,蓬安县紧盯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农企、农户积极投入春耕生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努力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蓬安县睦坝镇虹管村村民在田间忙着施肥、耕田 (汪泽民 摄)不误农时 奏响春耕生产“进行曲”4月18日,在蓬安县睦坝镇现代粮油园区内,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水稻秧苗追肥,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翻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一块块稻田陆续翻耕完毕,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今年园区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提升产量产值,粮食年产量计划增长5%左右。”睦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园区抢时抓早批次推进,做到早计划、早育秧、早栽植。面积稳,粮食生产的底盘才能稳。据悉,今年全县计划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20.4万亩,实现粮油总产38.37万吨以上,其中,大春粮油播种面积75.9万亩、总产量27.57万吨以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蓬安县提前谋划,及时将粮食生产任务下发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抢抓时间节点和有利天气,动员农户和经营主体适时开展田地翻耕、培肥等前期工作,积极育好“五苗”;充分挖掘现有稳定耕地、撂荒复耕地、腾退种粮的低效园地、幼林园地和田边地角等土地资源,大力推广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千方百计稳住面积;大力推进宜机化作业,做好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种粮收益,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科技助力 绘制春耕生产“新图景”眼下,正值小麦春季田管的关键期,蓬安各地抓住当前晴好天气,组织各种农业植保机械进行田管作业,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走进巨龙镇龙云寺村,连片的麦子长势正旺,一台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只见操作人员设置好飞行数据,操控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地上方来回折返,不断向小麦喷洒农药。农技专家在田间给农户提供育秧技术指导 (汪泽民 摄)“往年小麦打药全部用的人工作业,作业时间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今年用无人机作业,2天时间就能够完成600亩,省时省力又省钱。”龙云寺村党总支书记祝正说,相比传统人工作业方式,植保无人机喷洒更加均匀,效率更高,防治效果更好。据悉,为保障小麦丰产增收,近段时间,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向种植户讲解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领,开展统防统治培训,现场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并抓好小麦苗情监测和病虫害监测,帮助农户适时做好科学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夯实夏粮丰收基础。蓬安的春耕图中,科技元素站上“C位”。睦坝镇现代粮油园区从育苗、插秧、施肥、采收等各环节全程实施机械化管理。在农事服务中心的育秧育苗中心,通过引进专业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不仅提高科学育苗水平,也有效提升秧苗成活率和播种效率。“这里有6个机组,每个机组一次可育秧2000盘,可满足600亩田机插秧需求。”农事服务中心生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秧苗对光、热、水、气、肥等要素需求,工厂实现了浸种、催芽、繁育全过程生产标准化,服务范围除本园区外,还辐射周边10万亩农田。蓬安县徐家镇柳溪桥,村民在田间开展水稻旱育秧工作 (汪泽民 摄)“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广旱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无人机播种、喷药等轻简技术,切实降低生产成本。”蓬安县农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无人机等高效机具,大力推广粮油生产轻简化技术,可以让群众耕种更加省时省力,节本增效。下一步,蓬安县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展农技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广新技术。此外,蓬安县还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械作业的粮油新品种。按照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高效技术三个“全覆盖”要求,深入实施粮油绿色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粮油绿色生产技术和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稳定粮油生产。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杜杰 阿坝观察 王鑫)“看,嫩芽又被牦牛啃了一茬。”4月21日,阿坝州黑水县扎窝镇俄窝村,占地100亩的俄窝品种培优基地里,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高农艺师三珠蹲在基地里一块暂名为“小黑麦”的试验田旁,仔细观察麦片被啃食的断面。小麦拔节生长。(王鑫 摄)“基地里试种有30多个品种的小麦,吸引牦牛来啃食的就是这种‘小黑麦’。”三珠说,经过一年杂交、两年试种,这种“小黑麦”在抗倒伏、抗病性上表现最好,既能当粮食,又能制作饲料喂养牦牛。三珠琢磨着,要给“小黑麦”申报一个好听的正式名字。  从海拔2800多米的俄窝村,来到海拔2400米的黑水县芦花镇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里,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农艺师何飞在这里种了16个品种的苹果。解锁手机、一键控制,滴灌系统便精准浇水施肥。  “这个基地里,除引进新品种苹果试种外,还收集了黑水本地野生苹果根系送到山西培育。”何飞说,本地野生苹果“出差”回来,再通过砧木嫁接技术,能够延长苹果成熟时间,更容易着色、提升品质。高半山上的小麦培优基地。(王鑫摄)  不同于高半山基地里“专攻一类”,河谷地带基地里就要“品种繁多”。在海拔1700多米的黑水县色尔古镇,占地12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今年刚建成,目前有草莓、李子、苹果、葡萄等15个品种。其中,红颜草莓和槜李是从浙江引进的品种。“这段时间忙着剪枝、除草、施肥、浇水。”该基地管理人员丁金云吃住都在基地,试种的水果长势都很好。眼下红颜草莓已红了,他摘下一颗,一口咬下去,“汁多,味甜!”  “加上俄窝、芦花、色尔古三地,目前黑水县已建立起包括粮经复合品种、优质饲草产业、道地中药材六大新品种培优基地,总面积近2000亩。”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王东泉说,依托新品种培优基地建设,全县在高半山地区进行小麦、青稞粮食等试种,在河谷地区进行多种类果蔬等试种,以进行适应性、丰产性筛选试验。同时,立足本地特产特色,开展藏香猪、凤尾鸡、中蜂提纯复壮和保种开发利用,加强新品种选育。  广种试验田的目的是什么?“实现自主品种的培育更新和推广,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提高品质和附加值,加快推进黑水农业农村现代化。”王东泉说,就是“育良种、创品牌、促增收、保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里引进的葡萄。(王鑫摄)  黑水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岷江上游,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区,日照充足、年温差较小、日温差大,独特的气候优势使这里成为建立水果、干果和反季节无污染蔬菜、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地。目前,黑水县的试验田已有初步成效:筛选培育的“小黑麦”品种已被证明适宜在黑水大面积推广;红颜草莓口感更好;川贝母实现从野生到小农户可种植;黑水凤尾鸡被录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藏香猪、中蜂蜜、核桃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3年,黑水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48.3%。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茂东 王灼华 杨涛  随着气温回暖,茶树吐露新芽,位于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和天马山镇寺岭村的春茶进入采摘黄金期。为破解春茶采摘劳动力短缺难题,抢抓春茶生产,连日来,巴州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抢抓农时 助农采茶”志愿活动,助力企业抓住春茶上市“鲜”机。  笔者走进牌坊梁村千亩茶园,茶香扑面而来。一行行春茶抽芽吐绿、生机盎然。  “采茶叶的时候要注意采一芽一叶;要用手指捏住芽尖往上面轻轻一提,这样采的茶叶才会外形匀称,芳香浓郁……”茶园负责人教完采摘要领后,大家纷纷挎上茶篓进入茶垄,寻芽、采摘、装篓,手指不停地在茶树上翻飞,整个茶园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此次采茶志愿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亲身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同时还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志愿者陈睿明说。  据了解,牌坊梁村种植了白茶、龙井、黄金叶等多个茶叶品种,预计今年可采摘春茶鲜叶 3 万余斤,产值达 5000 万元。眼下正值春茶采摘高峰期,企业用人需求大量增加。  “我们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深入茶园帮忙采茶,抢抓农时,助企纾困。”巴州区农经站站长张静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我们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300余名志愿者前往辖区5个茶企进行春茶采摘,让辖区群众月均增收5000元以上。”天马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治国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打造一批茶旅融合项目,通过招商一批业主,带动一方群众,扎实做好茶旅融合文章。  据悉,巴州区针对茶企缺乏采茶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前往枣林镇、天马山镇等地助企纾困,截至目前已组织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采集茶叶10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春梅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春正好,万物生。“中国麦冬之乡”绵阳市三台县,全链条产值40亿元的“涪城麦冬”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段美好“小时光”。  4月17日清晨7时,晨曦初露。三台县芦溪镇花园麦冬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冬味道。车流、人流熙来攘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看来,说是逛早市,笔者还是来晚了!  麦冬交易市场的广场上,大大小小的三轮车装满麦冬排列开来。这些麦冬,有的来自沙坝地,有的来自泥浆地,经过淘洗、抖动、晾晒之后,色泽、果实大小不一,等级也有差别。每一辆三轮车仿佛一个小戏台,“主角”麦冬正静静地等待客商的品鉴。优质的麦冬。 王勇 摄  “136块,卖不卖?”在种植户邓师傅的三轮车前,围满了买货和看热闹的人。一位外地口音的客商捧起一把色泽光亮、颗粒饱满的麦冬,在手上搓得沙沙作响。  “少了138块,不谈!”邓师傅回答得干脆,优质的麦冬让他底气十足。  “每公斤再给你加5角钱,出得手了。”外地客商搓捏着麦冬粒,想再压一压价格。  “137元。”“成交!”各让一步,邓师傅这一车近千公斤麦冬顺利成交。  一旁的收购商余师傅告诉笔者,随着三台的麦冬开始采摘,广东、安徽、山东等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贩纷至沓来,麦冬干果收购价一路看涨。“收购的人多,水涨船高,竞争激烈!”尽管余师傅嘴上说“生意不好做”,但他已收购了几百吨麦冬存储在冷库。他打算等到下半年市场走势再好点,就脱手卖出去。  太阳渐渐升起,早市越发热闹起来。“我开着抖音直播,你信我,每公斤122元的价格绝不亏你!”一位姓吕的女士手持手机开着直播,截住一位推着摩托车刚刚进入市场的种植户砍价,立即引来一群人围观。  一番讨价还价后,吕女士顺利地将两袋麦冬收入囊中,她今年已收购了200多吨麦冬。  吕女士说,自己从小生活在三台,在这个市场做麦冬生意已经20多年,对麦冬有一份天然的感情。“我是‘麦冬搬运工’。之所以开着抖音直播收购,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三台是麦冬最好、最大的生产和集散地。”  一辆空三轮前,吴师傅正在数钱。他刚刚以每公斤130元的价格卖掉了300多公斤麦冬干果。卖了“好价钱”的吴师傅告诉笔者:“今年麦冬收成好,我们种麦冬也越干越有劲。”他家6口人,总共3亩地,每亩地麦冬毛收入大约5万元。除去人工、化肥等成本,今年种植麦冬收入大约12万元。他还在江油中坝幸福村租赁了40余亩沙坝地,打算扩大麦冬种植面积。  阳光已然灿烂,早市逐渐散去。卖完麦冬,种植户们高兴地骑着空三轮回了家;收获满满,吕女士、余师傅、外地客商们满怀憧憬奔赴更大的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