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蒲训训 记者 常艰)8月11日至8月13日,为期3天的“玉见·玉屏山森林音乐节”在眉山市洪雅县举办。多支知名乐队齐聚玉屏山景区,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这也是该景区首届森林音乐节,也是首次探索通过多元化、优质化的音乐演绎,全力打造出“音乐+旅游”的特色文旅IP。音乐节邀请到了房东的猫、柳爽、尧十三等知名乐队登台表演。一系列音乐狂欢节目让前来的游客直呼过瘾。音乐节期间,吸引了1.8万余人前来景区,实现旅游收入380余万元。近年来,洪雅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以“文旅强县”为战略支撑,围绕“提质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业态、深挖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体育+”“音乐+”“文化+”等新场景深受游客追捧,全县文旅市场“多点开花”。据洪雅县文广旅局数据,1—7月,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230.7万人次,门票收入1698.29万元;全县纳入统计的17个在建文旅项目完成实际投入11.46亿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洪雅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打造消费热点的有效途径。打造文旅新业态 消费新场景频现“龙圣村,加油!燕远村,加油!”8月6日,洪雅县瓦屋山镇“村BA”决赛现场,成都游客汤女士随现场观众一起为球队呐喊助威,现场热情又刺激。7月15日,四川省“百城千乡万村·社区”运动会暨2023年洪雅县瓦屋山镇“中铭杯”乡村篮球联赛在瓦屋山镇正式开赛,历经22天的激烈角逐,洪雅“村BA”在观众热情的呼喊声中落下帷幕。洪雅村BA “真的太精彩了,现场的氛围非常棒,希望下一次来瓦屋山能有更多的惊喜。”比赛结束后,汤女士显得意犹未尽。“比赛非常成功,尤其是排位赛那3天,每日到场观众超过4000人,场场爆满。”洪雅县瓦屋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侯磊介绍,“瓦屋山镇乡村篮球联赛已成功举办了10余年,我们有着悠久的体育运动传统,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的体育氛围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赛,也吸引了一些省级、市级活动选择在瓦屋山镇举办。”8月10日,2023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省级主会场)在瓦屋山镇启动,3分篮挑战赛、太极拳、动感单车、少儿篮球操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8月12日,眉山市和美乡村篮球比赛在瓦屋山镇举行,分别来自洪雅县和彭山区的两支队伍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冠亚军争夺战。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以此来打造新的消费场景。随着“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以篮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旅游名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赛,也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更有力地带动了整个瓦屋山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现在瓦屋山可玩的项目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作为老板,我们是非常高兴看到这种局面的。”洪雅县瓦屋山景区花辰月夕民宿负责人邓贤瑶说。今年5月1日,邓贤瑶投资300余万元的民宿正式营业。进入暑期旺季,主打亲子风格的19间客房天天爆满,月营业额超10万元。在瓦屋山景区,依托瓦屋山、雅女湖两大景点,景区推出水上漂流、游艇观光、露营等避暑娱乐项目,同时,进一步打造升级了王坪花海,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消费新场景,持续完善吃、住、玩、购,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留量。据瓦屋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进入7月避暑旺季以来,避暑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67.13%。7月至今,瓦屋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9.2万人。其中核心景区接待游客9.7万人,营收2187万元。探索文旅新模式 洪雅非遗频出彩“真的是太开心了,谢谢你们的邀请!”8月5日晚上8点,复兴村,来自福建的游客李建生在当地村民热情的邀请下,加入到篝火晚会中。复兴村地处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雅女湖东畔,距洪雅县城88公里,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当地立足青羌文化,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白天我们带着孩子在村里的溪水边耍水,晚上看了村里表演的青羌舞蹈,还参加了篝火晚会,感受了非遗的魅力,这让我很惊喜。”李建生说,村里非遗表演让他对复兴村的避暑游加分不少。玉屏山首届森林音乐节 2020年,复兴村成立归属村集体经济的文化公司,就当地的青羌文化进行挖掘。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策划运营下,非遗表演“复兴耍锣鼓”“复兴山歌”、农耕文化“复兴牛儿灯”以及“复兴青羌舞蹈”等系列表演节目纷纷亮相,通过精彩的表演向游客展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赢得了游客们的一致赞赏。“我们希望挖掘复兴村的青羌文化,将其进行节目编排,用现代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复兴村的魅力。”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成静说,通过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打造消费新热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村民收入。现实中,游客也非常喜欢这种表演方式,并乐在其中。近期以来,只有700余名本地村民的复兴村日接待量超2000人,暴涨的人流量也为当地从事民宿、餐饮等旅游行业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在复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旅游行业。非遗带来的不止如此。7月14日,农历五月二十七,为期5天的洪雅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月台会(城隍庙会)正式拉开帷幕。以洪雅历史故事、旅游资源、特色产业等内容为题材的《诤臣田锡》《瓦屋春雪》《天府粮仓》等12台极具洪雅本土特色“台会”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了洪雅非遗的魅力。2023年洪雅五月台会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洪雅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台会”热,7月14日至18日期间,在“台会”定点展示区洪雅县文体中心,还设置了美食展区、特色商品展区、综合商贸区、啤酒广场、汽车展区和儿童游乐区,打造出“食、玩、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以此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雅五月台会(城隍庙会)是洪雅县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年度盛会,‘台会’以洪雅非遗为载体,通过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向人们展示了生态洪雅的人文魅力。”洪雅县非遗中心负责人黄蓉表示,近年来,随着洪雅县“文旅强县”战略不断推进,根植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旅业态出彩出新,也为洪雅县提振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1
近期,眉山市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眉山圣丰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硬件配备全面更新。新增2套全自动农药残留检测仪和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检测能力由同时检测8个样本提升至42个样本;检测项目由仅检测农残提升到可检测农残、兽残、理化指标、真菌毒素、非法添加、注水肉等项目;检测指标由原来的5个提升到31个。同时增配了留样柜、空调、阳光公示大屏等配套设备。人员素质全面提能。配备3名专职快检人员,并通过食品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报告处置等培训考核合格,熟练掌握采样、检验、公示、处置、报告、档案管理等环节工作要求后上岗。管控水平全面升级。完善了农产品市场销售准入制度,严把入场查验关口,把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主要质量安全证明文件,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农产品快检合格后方能入场销售。对已入场销售的农产品科学制定快检计划,每天抽检品种50%以上,做到两天全覆盖。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深化落实农产品市场“两个责任”,督促市场开办者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入场销售者登记建档、入场查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等管理义务,常态化开展快速检测,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稿:眉山市市场监管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8
(韩明越 李若菡  记者  常艰)提供务工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工程建设、提高劳动技能……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不仅修建拓宽了乡村道路,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赚到了真金白银。近日,记者走进兰沟村一组的施工现场,只见村民们正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忙着挖掘、填筑混凝土,大家干劲十足。兰沟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涉及资金580万元,改造5条乡村道路。该项目建设期间,已经吸纳劳动力19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170余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实施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实现建设项目与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既改善了兰沟村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又直接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改善了当地对外交通条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地增收,也促进了兰沟村竹农旅的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了进一步促进老百姓增收和方便群众出行,我们兰沟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其中包括路面加宽、黑化以及新建水泥路等项目,涉及路程4.9公里,预计2023年12月31日之前完工。”兰沟村村委会副主任鲁成飞介绍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8
(古良驹 记者 常艰)收获季节,走进位于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大小沟渠纵横勾连。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前些年这里种的都是草皮,虽能带来一定收益,但耕地质量受到了影响。”谈及近两年的变化,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说,为保护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该村大力推进耕地整改复耕。如今,这片土地完成了从“草田”到“稻田”的转变。“今年是耕地整改复耕后第二次种水稻,目前这里的1000亩水稻即将收获,预计亩产量能达到1600斤—1700斤。”种粮大户潘鹏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青神县继续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良田粮用。统筹推进“田长制”工作。设立各级田长、“四员”共627人,安装公示牌87个,同时通过“东坡巡田”APP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确保每一块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拥有“电子身份证”。深挖粮食扩面潜力。持续推广“1423”稳粮扩面工作法,截至6月底,推广林下种豆1万亩、豆玉复种0.7万亩,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7200亩;实施耕地恢复“两年行动”,恢复补充耕地2000余亩。严防耕地“非粮化”。严格执行《青神县分类扶持粮食生产实施办法》,并通过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农户承包撂荒耕地整治,建立健全了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这是我第一次到这里来承包土地,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很适合机械化耕种,可以节省种植成本。”近日,在青竹街道程家嘴村一农田旁,种植户刘玉军看着逐渐成熟的稻谷,脸上挂满了笑容。刘玉军今年种了400亩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农田实施高标准建设后,机器可以通过新修的道路直接开进田里。“后期的植保和收割也可以采用机械化的方式,非常方便。”对于今年水稻丰收,刘玉军信心满满。据了解,包括刘玉军的承包地在内,青神县2023年新建了5000亩高标准农田和1.3万亩提质改造项目。青神县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成果更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完成了复兴水库扩建工程、黑龙大堤女儿渡堤防工程、青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8
(罗宇豪 甄植林 记者 常艰)为做好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眉山市青神县千方百计优化便农服务措施,细调研、早谋划,部署秋粮收购各环节措施,全面落实秋粮收购准备工作。走进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仓储点,仓库内整洁干燥,收粮设备井然有序地伫立在外,静候秋稻的到来。为保证有充足的仓库存储秋粮,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提前对储备仓库进行清理,清仓并库。“目前我公司正在建设高标准粮仓3万吨,已落实秋粮收购仓容0.35万吨,检修粮仓机械设备10台(套),落实仓房4276万平方米。”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帮智表示,在全力夺取粮食丰收的同时,青神县还积极做好收购准备工作,紧贴售粮实际,及时安排增设收储库点。     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仓储点同时,青神县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收购资金的落实,保证收购资金及时拨付,坚决不向种粮农户“打白条”;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让收购人员熟悉收购工作流程和秋粮收购政策,熟悉掌握质检、计量、统计、保管等工作流程,确保秋粮收购工作中理解政策无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在收购前,青神县及时向社会公布秋粮最低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等相关信息,做好政策上墙、价格上墙、样品上柜,让农民交售放心粮、明白粮。接下来的秋粮收购工作,青神县将严格落实粮食收购政策,严把质量标准,诚信服务农户,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7
( 罗俊涵 程欢悦 记者 常艰)“一年多来,文庙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硬件方面,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彻底解决了雨污合流、地面破烂、房屋破旧等问题;软件方面,以党建引领,以街区自治为依托,搭建活动阵地、畅通群众自治渠道、健全治理利益联结机制。”近日,记者走进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文庙街区,在齐乐镇城西社区第一书记卢华杉带领下,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发展朝气的崭新文庙街区。作为丹棱县最早的“商居融合”开放式街区之一,文庙街区现有商户137家、居民小区7个、住户291户,域内有文武庙等文化遗迹。近年来,文庙街区在硬件、软件建设上持续发力,实现了街区由“乱”到“治”的转变。抓组织动员促自治自管 变“无序”为“有序”“卢书记,二楼住户的空调水滴在了我家窗户上,我窗子都不敢开,你们能不能协调处理一下?”日前,在文庙街区常态化开展的“文庙下午茶”坝坝会上,兼任文庙街区发展与治理党支部书记的卢华杉收到群众求助。经过实地察看和多方协调,由社区出面免费为二楼住户调整了空调位置,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邻里纠纷。发动外卖小哥、物流小哥参与街区基层治理去年以来,文庙街区组建了综合党委,由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教师、律师等担任党委组成人员,下设5个党支部,卢华杉所在的发展与治理党支部就是其中之一;成立了街区自治会,在7个居民小区中选配了11名邻里长,构建起了街区治理的“四梁八柱”。同时,为了畅通问题收集、处理和反馈渠道,文庙街区还搭建起“文庙下午茶”等议事平台,依托社区“民生微提案”机制,构建群众诉求“收集—协商—处置—回应”工作闭环。为充分发动外卖小哥、快递物流小哥、环卫工人等外部力量参与街区治理,当地创新“爱家积分”激励制度,定期评选“文庙先锋”,并打破“道德超市”的地域界限,只要参与街区治理,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兑现物质奖励。如此一来,多元参与街区治理利益链接机制建立起来了,居民矛盾纠纷投诉同比下降了53%。抓有机更新促宜居宜业 变“乱象”为“景象”“我们这里都是上世纪或者本世纪初建设的开放式小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典型的老旧小街区。”文庙街区居民杨润莲说。自去年9月起,文庙街区搭上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快车”,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协调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克服重重困难动工建设。改造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包括统筹推进地面铺装、管网修复等改造;结合“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工作试点,配套建设党群服务站和商居大舞台,增加1800余平方米活动空间;打造“城市记忆墙”、丹棱进士名录等文化场景,规范店招137处……召开坝坝会收集社情民意不仅如此,文庙街区为破解环境卫生差、车辆停放无序、公共设施不配套等管理难题,坚持“社区主责、群众主体、公益补充、志愿参与”原则,利用文武庙的文化功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发挥街区文艺业态能动作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推动街区成为丹棱“琴棋书画”乐园、文化传承的标杆。同时,街区还构建起社区企业领办、专业物业公司提供业务指导、社工机构募集慈善资源、邻里长推动落实“四位一体”物业服务模式,实现街区物业全覆盖。如今,经过改造的文庙街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抓多元服务促同乐同享 变“陌邻”为“睦邻”“以前,很多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楼上楼下是谁都不知道,邻里关系淡薄。短短一年多,在一次次交心谈心中,大家的心逐渐相向而行,邻里之间相处和谐。”城西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丹棱城区7个老旧小区组建为文庙街区,通过统一治理并取得了不俗成果。一年来,文庙街区着眼解决群众自治力、参与感弱等问题,通过统筹推进“商居”融合、聚合商业联盟力量、引进社工组织、培育街区志愿服务队伍,激发“商居”自治共治动力,解决环境治理、产业发展、诚信营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评选最美家庭等活动,形成了“乐在文庙”的温馨氛围;常态化开展邻里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设置文庙公共法律服务点、街区警务室,增补视频监控点位等,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端午节组织群众包粽子,“七一”请群众看表演,为群众免费提供磨刀、换拉链、补衣服等服务……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街区居民感受到了街区各级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从被管理到被服务,群众的心态也从抗拒到欣然接受,这也是我们工作能取得突破的关键点。”卢华杉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7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梨子挂满枝头、葡萄迎风摇曳、火龙果旺盛生长、柑橘也开始挂果……初秋时节,农田山野热浪不减,但依然处处鲜花绽放,满园水果飘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眼前。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锁定“有产业”新乡村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成都正南第一城的区位交通优势,紧扣成渝城市群的消费新趋势,找准农业产业突破方向,坚持“稳面积、控风险、强园区、延链条、促融合、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格局,探索一条丘陵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让水果产业源源不断地释放“甜蜜力量”。因地制宜 探索产业致富增收路径连日来,在仁寿县怀仁街道吊庆社区的火龙果基地内,一个个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枝头,藤蔓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业主王成清和村民一起,在基地里摘果、装箱、称量、装车,拥抱着丰收的喜悦。 火龙果丰收2015年,王成清辞去高薪工作回到仁寿,开始进行火龙果种植。栽培初期,火龙果挂果率和优果率均不理想,面对热带水果引植到温带产生的各种问题,王成清始终没有放弃。烈日下,他在火龙果苗旁研究土壤微量元素构成;大雨中,他在火龙果苗旁疏浚排水;寒风中,他在火龙果苗旁“搭棚做衣”。经过2年的试验试种,王成清引植的火龙果可与热带地区种植的火龙果相媲美,销路也越来越好。为了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如今,王成清正准备试点开展火龙果双层种植模式,届时产量将提高一倍以上。满园硕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果农,一头连着广大的市场消费者。在仁寿,水果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而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思路,就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每到4月樱桃成熟之际,仁寿县怀仁街道吊庆社区就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盘山公路上停满了游客的车辆,樱桃园里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我们这里的樱桃种植历史已达20余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吊庆社区党总支书记程义堂介绍,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改良,樱桃的采摘期从原来的15天延长到近1个月,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增收的机会。 樱桃丰收据悉,怀仁樱桃基地以吊庆社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钢铁社区、三圣社区,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樱桃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樱桃250余万斤,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有白花、水晶、紫花等20余个樱桃品种。小樱桃成就大产业,目前,怀仁街道立足产业、生态、区位三大优势,将做优做特樱桃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支持以吊庆社区为重点的樱桃优势区域加快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域规划 描绘产业壮大发展蓝图当前,正值仁寿县曹家梨大量上市的时节。走进曹家镇标准化梨园,只见村民分工合作,将一箱箱曹家梨“送”往全国各地,供应市场需求。据悉,仁寿县有梨6.9万亩,主要品种为金花梨、黄金梨、丰水梨,主要分布在曹家镇、钟祥镇、慈航镇、满井镇等乡镇。其中,曹家镇作为“百年梨乡”,规模种植梨3.1万亩,现存最大梨树树龄已有400多岁,该镇富含锗的油质沙壤土不仅为梨提供了优良生长元素,更为梨提供形成独特品质的稀有元素,孕育了仁寿梨成为贡品的优良品质。 柑橘产业集群发展仁寿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有水果面积54.9万亩,年产水果76万吨,年综合产值46亿元。经过多年发展,仁寿县果品产量稳步增加,质量逐年提高,效益显著提升,从单纯的种植发展成为集品种研发、种植生产、仓储物流、鲜果销售、产后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紧扣消费升级大趋势,充分发挥“大区位、大枢纽、大农业”优势,以农业提质、品牌提升、三产联动、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全面唱响“仁府仁品 人见仁爱”战略品牌。目前,已初步形成“南梨北枇,全域柑橘、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格局,建成成渝都市圈最大抗氧化梨生产基地、最大特色枇杷生产基地、最大优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其他品种的水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区域主导 构建产业品牌振兴体系“在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仁寿果’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公开亮相,赢得了众多消费者和参展商的青睐。”仁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30日,在食品饮料专场对接会上,该县对“仁寿果”区域公用品牌中的曹家梨、枇杷、新店柑橘进行了特别推介,“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更是被选定为唯一水果类,作为采购商大会上伴手礼赠送与会嘉宾。今年以来,仁寿县委、县政府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系统化思维、分步骤打造仁寿县优质农产品品牌,并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将文宫枇杷、曹家六月雪梨、新店青见等品种的精选特级果作为“仁寿果”的代表产品。同时,该县还多措并举,从实施水果产业品质和产量提升工程、引导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严格质量监管和扶持品牌推广等措施入手,进一步做好“仁寿果”品牌建设,促进仁寿水果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水果智能分拣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整体包装全县区域性、复合型品牌,创响“东坡味道·眉山仁寿”“仁寿果”等品牌。树立和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健康概念食品果品生产标准和认证推荐体系;注重企业品牌打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品牌,形成以公共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品牌发展格局;建立品牌使用准入制,严格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确保果品质量,保护品牌声誉。强化产业宣传推介。强化会节宣传,组织申办省、市乃至国家级水果学会年会等,举办以农产品为主题的文化节、品鉴会、论坛、采摘节等会节活动,全面展示仁寿县优质水果产品、先进技术、产业发展文化和成效。强化商展宣传,积极组织水果生产经营龙头参加“农博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国内外重要的商贸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力。强化互联网宣传,通过网站、微信、网销会、网销馆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仁寿造品牌宣传。多方联动 搭起产业高效供应链条“今年我们的枇杷通过网上销售,效果很好,每天都要发上百单。”谈到水果的销售问题,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枇杷种植大户徐雪兵告诉记者,乡镇电商平台的逐步完善,为当地水果走向全国市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悉,文宫镇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由于该区域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当地枇杷具有果大肉厚、色泽艳丽、酸甜可口的特点。采收旺季时,每天销往贵州、云南、湖北、重庆等地的枇杷可达10万斤以上。  枇杷通过直播销售为了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条,文宫镇还借助产业优势,和销售公司签订了“仁寿果”优果选供协议,进一步拓宽枇杷销售渠道,让“仁寿果”——文宫枇杷走得更远,销售更好,让枇杷产业惠及更多的群众。多方联动,除了强化电商销售和加快政企合作外,仁寿县还着力打造以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为龙头,各乡镇分选基地为支撑的配送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智慧化、现代化农产品分选中心、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其中,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障了水果的新鲜及质量溯源,提高了水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从仁寿发出的高品质水果。循大道,至万里。下一步,仁寿县还将依托水果产业,促进一三产融合,强化重点乡镇、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力度,开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活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助推一二产融合,加强果品的深加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地域风味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6
(罗宇豪  记者 常艰)眼下,正值果园夏秋管理的关键时节。为进一步规范果园管理,促进柑橘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眉山市青神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柑橘主产乡镇,指导果农加强果园管理,为全年柑橘丰产丰收打牢基础。“老师,您看这样修剪合适吗?”“现在果园里面要干些啥?”近日,青神县白果乡的柑橘园里人头攒动,果农争先恐后向果业专家请教夏季果园管理技术。“今天主要从疏果定果、果实套袋、修剪拉枝、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授课和操作示范。结合果农在果园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现场还进行答疑解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现场讲解、手把手传授、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广大果农的果园管理水平,为柑橘产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专家的讲解非常到位,我也打算利用今天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接下来的几天尽快把我园子里的柑橘打理出来。”参加培训的果农开心地说道。夏秋季是果树新梢生长、花芽分化、幼果膨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发生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为了抓好夏秋果园管理,推进果业提质增效,青神县坚持老果园、新建园两手抓,从保叶、水肥、除草、土地整理等方面着手,推进管理技术标准化、高质化提升,推动果园更新改造、果业转型升级。“入夏以来,我们强化组织领导、严把技术规程、加强培训指导、始终坚持把夏秋季果园管理作为促农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启动以花果管理、修剪拉枝、果园培训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保证夏秋果园管理扎实有序推进,促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徐海涛告诉记者。近年来,青神县以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有着18万亩柑橘种植面积的青神县已拥有“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等称号,青神县也是全省最大的无公害椪柑生产基地、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晚熟柑橘优势区、全国柑橘绿色防控示范区、中国晚熟柑橘出口示范区。“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把专业的果园管理技术带到其它乡镇,以工业化理念推动果业快速发展,强化技术指导,确保夏秋果园管理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推动青神县果业高质量发展。”徐海涛说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5
时值暑期旺季,走进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在幽静的村道上、凉爽的溪流处、翠绿的茶园里处处可见游客的影子。爆满的民宿、忙碌的农家乐、几近满额的停车位……种种迹象显示出这个村落的火爆。凭借凉爽的气候、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复兴村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复兴村地处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距洪雅县城88公里,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融合楚韵与羌风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其可考证的历史文化时间超2200余年。2009年,复兴村作为四川唯一代表被评为首批“中国生态文化村”;2016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就是这样一处古老而美丽的古村落,在以前时常被人称为“世外桃源”,人们对她的印象多停留在“诗和远方”。而今,随着洪雅县“文旅强县”的纵深推进、旅游业态的日趋丰富、交通出行的改善,让这处藏在深山里的古老村落变得近在咫尺,也让传统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文旅强县 村民有了“定海针”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森林覆盖率超72%,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县域主要河流青衣江常年保持Ⅱ类水质,被誉为“天府花园”“绿海明珠”。“洪雅的自然资源非常优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直以来,洪雅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尹成静介绍,复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而洪雅对旅游的重视,对复兴村发展旅游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复兴村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进行村道、民房升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早些时候,村民对‘旅游’的概念还很模糊。受制于交通,游客不多,村里的农家乐也零零散散。”尹成静说,“但是,县上对发展旅游越来越重视、态度越来越坚定,这也让村里发展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随后的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部分村民开始将自住房改建为农家乐、民宿,甚至有生意头脑的村民自掏腰包去外地学习、“取经”。村里对青羌文化保护的同时,也着力挖掘消费点。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最早一批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告别了“农耕”生活,当起了老板。尝到了“甜头”,一些对发展旅游表示担忧,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理念开始转变,逐渐加入开办农家乐、民宿、烧烤店的大军。截至目前,全村共有65家农家乐,许多村民另辟蹊径,干起了烧烤、土特产售卖,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旅游行业 。“近年来,洪雅又提出‘文旅强县’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也让村里吃‘文旅饭’‘生态饭’的村民心里真正有了底。”尹成静说,“文旅强县”战略的明确,让村民们彻底放下了顾虑,去探索更多可以致富的方式。探索中,当地政府和村民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指引,在“文化+旅游”中探寻致富之路,基于青羌文化的特色文旅产业进一步延伸,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羌风楚韵”系列人文旅游文化项目。“2020年,我们成立了归属村集体经济的文化公司,进行复兴耍锣鼓、复兴青羌舞蹈等青羌文化的演出,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加村民的收入。”尹成静说,“文化公司成员全部由本地村民组成,村民们在经营农家乐、民宿的同时,家庭成员还可以通过表演获取报酬。”生产生活方式悄然间发生了转变。“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成了当下当地村民的真实写照,村民的收入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2007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2022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0元。业态丰富 村里留下远方客“游客实在是太多了,这都已经连续半个月满房了。”7月底,复兴村村民王成祥刚刚将自家的自住房改建为农家乐,甚至连名字都没想好,其8间客房已经满员了。“没想过会这么火爆,旅游还是很有搞头的。”王成祥说,即便客房已经满员,但每天仍然有许多游客来订房,这让他对自己当时的改建决定颇为满意。近几年,随着洪雅旅游业的发展,村里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王成祥在村“两委”的倡导下,今年投入10万余元,将自家的房子进行改建。作出改建农家乐的决定,除了当地政府的倡导,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他非常看好村里越来越丰富的旅游场景。在以前,村里来的游客多是“骑友”,来村里的目的也限于探险、寻奇。而最近几年,王成祥发现村里游客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独特、好玩、省钱是很多游客选择出行目的地的重要因素。“这几年,村里为了发展旅游搞了很多事情。现在,游客来了后,白天可以在溪水边耍水,也可以在高山有机老川茶茶园里玩,晚上还可以在广场看村里的青羌文化表演,跟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在篝火晚会上狂欢。”王成祥说,村里想的这些办法很有效,让来复兴村的游客留了下来,很多都变成了“回头客”。王成祥的说法,观云楼农家乐老板王成勇非常赞同。2007年,王成勇开始将自住房改建农家乐并于2009年正式营业。2013年7月,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王成勇又投入上百万元对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青羌文化风格的游客下榻处。近期以来,王成勇的农家乐一直处于满房状态。在他的农家乐院坝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时常聚在一起分享心得。“森林深处萤火虫”“溪边露营地”“高山老川茶”“篝火晚会”……各种好玩的场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兴奋异常。“我们接待的游客有很多长期租户。现在村里有青羌节目,游客也可以自行编排节目上台表演,再加上村里统一定价,我们老板也不存在宰客。这让很多游客乐意留下来,在复兴村避暑。”王成勇说,“此外,不仅是夏天村里好耍,冬天也有冰瀑等景观,现在很多游客都成了‘回头客’。”王成勇说,村里独特的青羌文化、越来越多好耍的场景,为村里带来了颇为可观的人流量,并凭借丰富的旅游业态留下了游客。在暑期旺季,一到周末,总人口只有700余人的复兴村每日接待游客超2000余人。现在,王成勇的农家乐每日营业额达两三千元。交通改善 古村借“路”成新宠交通,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交通是否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在当下以舒适为主导的出行模式下,交通变得尤为重要。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复兴村因为交通不便让许多游客“望村兴叹”。“以前来复兴村,比去趟成都还要远。光是路程就要花费半天时间,到了村里,人已经筋疲力尽,哪有心思玩哦。”王艳霞为洪雅城区居民,2019年,王艳霞抱着周末去避暑的心情去了复兴村,结果一路的颠簸让她瞬间没有了避暑的兴致。“早上从城区出发,光是到瓦屋山就花了3个小时,到复兴村的时候已经是大中午了。虽然说村里非常凉快、非常原生态、非常美,但实在是太远了,当时差点就打道回府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艳霞显得颇为无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交通变了。”王艳霞补充。2013年10月,乐雅高速洪雅段建成通车;2014年11月,遂洪高速洪雅段建成通车。随着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洪雅进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结束了全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2021年5月,洪雅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建成通车,串联起柳江古镇、七里坪等热门景点。2023年4月,瓦屋山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洪雅城区至瓦屋山场镇行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成都到瓦屋山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西环线与瓦屋山快速通道连接,洪雅至县域乡镇、成都等消费市场的时空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到村里了,方便得很。”现在,王艳霞有空就会带着孩子来复兴村避暑乘凉。而在村里,交通的改善也让外地游客多了起来,省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让复兴村一下子成了市场的新宠。“我们是从北京自驾过来的,来复兴村体验一下本地文化。”8月5日,在朋友的推荐下刘玮杰和来自台湾、成都的朋友一行4人来到复兴村玩耍。一周前,刘玮杰和朋友一行来到洪雅,体验了“养生”的七里坪,“云上”的瓦屋山,随后借道瓦屋山快速通道来到具有青羌文化的复兴村。“不同于七里坪眼里可见的‘美丽’,瓦屋山‘想问山’的心灵震撼,复兴村给人的感觉就是质朴、安静。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水质好、凉快,来了就不想走了。”刘玮杰说,“这里交通很方便,能感受到政府的诚意。我们之间也约好了,有时间每年都要来。”“交通方便了,我们也非常乐意体验不同的特色文化,去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作为游客也就能达到‘悦己’‘悦心’的旅行目的。”刘玮杰说,“洪雅的交通非常的便捷、宽敞,希望古老的复兴村能借着交通的‘便车’,在硬件、软件上再作‘做文章’、再提升,在新时代走向更大的市场,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供稿:洪雅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4
(周晓琳 记者 常艰)8月5日,中国国家地理·国茶地理“中国最美茶山”授权仪式暨“瓦屋春雪”高山有机老川茶茶园金框揭幕仪式在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瓦屋春雪”高山有机老川茶基地举行。该基地成为四川首座国茶地理“中国最美茶山”。据了解,国茶地理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专注茶叶的全媒体服务平台,“中国最美茶山”推荐榜单是面对全国茶山产区的专属茶山文旅IP。“中国最美茶山”金框产区入选标准严格遵循“生境之美、营造之美、茶事之美、物产之美、社区之美、数字之美”六个核心评价指标,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瓦屋春雪”高山有机老川茶茶园经过申报单位、评审团、公众监督、媒体四方的严格评审成功入选,成为四川首座中国国家地理·国茶地理“中国最美茶山”。揭幕仪式现场近年来,洪雅县高度重视茶产业、茶品牌高质量发展,连续四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围绕“洪雅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以“中国高山生态绿茶”为定位,打造了“瓦屋春雪”区域公用品牌,该品牌由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团队综合研判了洪雅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茶叶特色后精心打造。“瓦屋春雪”核心产茶区位于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海拔800米—1200米,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今年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达到2.03万亩。金框落地,既是对“瓦屋春雪”原料高山生态环境的认可,也是对“瓦屋春雪”品牌的一次赋能升级。接下来,该县将不断做好“茶+文旅”“茶+产业”这篇大文章,持续以茶园基地文化为载体,坚定不移地对外输出洪雅县生态康养的理念,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1
 ( 罗俊涵 记者 常艰)“成语‘难登大雅之堂’,人们耳熟能详,而大雅堂究竟在何处,知道的人却甚少。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将杜甫入川后所写的300多首诗手书后,由丹棱名士杨素刻碑存放在一座文化的殿堂——大雅堂。从此大雅堂便在中华大地上熠熠闪光。”今年6月底,全省首部县级文库——《丹棱文库》的阐释工作取得突破,首篇《丹棱文库》里的故事——大雅堂的故事一经发布,读者众多,传播十分广泛。“将古籍归纳整理只是第一步,让厚厚的古籍变薄、‘活’起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丹棱载体之一。”据丹棱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初,《丹棱文库》编纂完成后,面对3000多万字的海量信息,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县文联等相关部门立即着手文库的阐释工作,依托专业机构的古文专家,将其中最为经典、群众最为关心的名篇佳句进行翻译、扩展或解读,让深涩的古文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一经推出,深受群众喜爱。目前,《丹棱文库》里的故事已推出五个。“同学们,通过这个暑假的几十节公益课,我要传授你们吹奏唢呐的基本指法和用气方法,让你们基本掌握长音、吐音、连音、音阶等基本技能。”7月11日,丹棱县文化馆(美术馆)举办的“端淑文化课堂”暑期公益培训班开班,绘画、围棋、声乐、唢呐四个班的近百名孩子将在这里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暑期。在当天第一节唢呐课上,丹棱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嘉祺表示,他将在今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将毕生所学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孩子们。“没想到小小一支唢呐,吹出的曲子有那么多截然不同的意境,听了老师的表演和对丹棱唢呐深厚历史渊源的讲述,让我发自内心爱上了这一门传统技艺。”课堂上,刚上小学的陈汇文和小伙伴们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并积极互动。这一双双小手牢牢捧着唢呐,他们小心翼翼地吹奏着,尽管初次接触这个乐器,但他们展现出的天赋和激情令老师惊叹。《丹棱文库》从深奥的古文变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走进千家万户,懵懂少年陶醉在唢呐声中不能自拔,这些场景是丹棱县深耕细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个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丹棱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创作、优质发展公共文化项目,文化事业硕果累累。文化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在抓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同时,丹棱县还以创新引领做优文旅融合,奋楫笃行助推文旅产业发展。1—6月,该县共计接待游客约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1万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3118.48万元。“今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是恢复性开山后的首次盛会,通过强势预热宣传、丰富活动体验、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实现景区盛况再现。朝山会当天,老峨山景区接待游客突破7500余人次,创恢复性开山以来历史新高;实现门票收入10.18万元,其他综合性经营收入约50万元。”7月23日,一场主题为“穿越千年时空,触摸非遗文化”——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的活动在丹棱县老峨山景区游客中心拉开序幕,当老峨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叠加精彩传统民俗表演和趣味活动,这里成为游客纷纷打卡的旅游热土。“丹棱游村”品牌能否越喊越响亮,不仅需要老峨山这样顶天立地的文旅资源,还需要众多小而精、业态广的文旅项目和文旅IP,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即将推出的“爱你万年、畅玩七夕”系列活动就是这铺天盖地项目中的一个。“置身玫瑰花基地和茶园之中,在满是负氧离子的清爽空气中吃着烧烤听着歌,一年中最燥热的时刻来这里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8月7日晚,受邀前来提前体验“爱你万年、畅玩七夕”系列活动的游客邱丹如是说。根据方案,8月19日—8月23日万年村将推出“不七而遇 满心欢夕”“以花之名 让爱永恒”“跨越山海 让爱发声”“从七夕到朝夕”“爱的音乐之旅”等主题活动,并设置爱情长廊、签名墙、音乐舞台、草坪灯光现场等打卡点。在远离城市的美丽山村,听着舒心的音乐享受味蕾的快感,在柔软的草坪上看着满天星空......这些瞬间,将成为游客们难以忘怀的片段,也必将助力丹棱农文旅产业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1
(余文 文佳玲 记者 常艰)享有“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美誉的青神县积极探索以科技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智慧果园,以田间摄像头、温湿监控器、土壤监控器等数字化设备,采集实时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设备的集成运用,大幅提升果园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经济效益,跑出特色产业智能化加速度。“我们当时通过对当地气候、土壤、地形等进行全面调研,最终选择在这里建设基地,现在这里育有南瓜柑、爱媛38号柑橘苗共两万余株。”  柑橘良种繁育基地8月8日,在位于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的柑橘良种繁育基地里,高清摄像机、小型气象站、物联网杀虫灯等数字化设备分布其间。室内的喷灌、排风机等设备正在运行,数据显示屏正记录着实时数据。室外的1000余株南瓜柑柑橘苗正在接受喷灌。现场,每排柑橘苗旁都有小管子,这是智能水肥一体自动微喷系统。通过管子上的喷头,水和肥料以微喷的方式精准送给柑橘苗,不仅可以抗旱,还能让果苗更好的吸收水分和营养。据了解,青神县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占地约45亩,重点开展柑橘研发,繁育推广新品种和技术推广。配套建设大棚、蓄水池、设施用房等,同时,还配套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生产设施。基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原来的果园管理全凭经验判断,现在依托分布在基地里面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只需要有一部手机,就能对基地的两万余株柑橘苗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实现精准管理。 基地喷灌系统“我们将柑橘分为若干个生育期,根据摄像头每天巡航采集的图像数据与我们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的生育期图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智能识别出柑橘所处特殊生育期,并根据作物积温算法进行校准,得出精确的柑橘生育期,邀请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指导关键生育期的农事活动,形成了精准的灌溉建议、果树管理和施肥建议。”青神县柑橘良种繁育基地管理人员郭子墨一边操作手机,一边说道。管理人员说到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位于青神县柑橘发展馆内,该平台对柑橘园区“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监测数据的收集,打造了青神特色柑橘品种南瓜柑和柠檬柑的生育期智能识别模型和智能灌溉模型。“以前的智慧农业项目更多的只是数据的收集和展示,基本可以定义为一个数据展板,缺乏数据应用的实际场景,我们通过两年多的数据积累,打造了生育期智能识别模型和智能灌溉模型。”青神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技术部负责人何帅奇介绍,该模型实现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智能决策和控制的完整闭环,其他果园只需要安装一个摄像头就可以智能识别柑橘所处生育期并给出完善的种植建议。青神智慧果园系统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果树提供采前、采中、采后的全方位监测和指导,实现对果园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决策,让特色农业生产更“聪明”。“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针对青神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霜冻、热害预警模型、病虫害模型、低成本的智能装备应用等开展积极研究,最终达到降低虫情病害,减少施肥用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责任风险,提高品质品相,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青神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技术部负责人何帅奇说道。目前,青神县已打造建成3000亩智慧果园,今年总产量预计突破20万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1
 (韩明越 记者 常艰)今年,眉山市青神县粮经复合3万余亩早播水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眼下,全县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正抢抓时间,为秋收做好准备。为确保水稻顺利开镰收割,青神县除了做到所有农机具应修尽修、零部件应换尽换外,还利用短信、微信等形式向全县各农机手发送安全操作、火灾预防等安全警示。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青神县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33台,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200余台,大型动力机械498台,大型打捆机3台,烘干机10台,能确保青神水稻收割任务完成,确保颗粒归仓。青神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宏毅说:“我们将认真组织好全县水稻收割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科学有效开展农技指导,实现丰收在望,丰收在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9
( 程欢悦  记者  常艰)“现在正是果子生长的关键时期,对肥料需求量大,每次雨后,我们都会抓紧时间给果树施肥。”夏日的清晨,迎着氤氲雾气,伴着婉转鸟鸣,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宿场村的果农谢兰和家人早早来到果园,开启了忙碌充实的一天。  谢兰正在果园里给果树施肥早些年,谢兰一直在城里务工,而吸引谢兰辞去工作返回到家乡的,便是眼前这一片充满生机的“致富树”。谢兰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柑橘行情好,家里的水果早在3月份就卖完了,比去年提前了整整1个月。“去年我们家‘不知火’的收购价是1.8元每斤,今年卖到了4.8元每斤,家里光靠卖柑橘就实现了近30万元的收入。丹棱是桔橙之乡,我们村里许多村民都通过种植柑橘开启了幸福新生活。”另一边,在丹棱县北维30度水果专业合作社里,老板赵刚也正在忙着对接客户,作为丹棱有名的种植大户,赵刚不再只满足于单纯的“种”柑橘,从去年开始,赵刚开启了电商之路。“通过电商,今年我们已经卖了有几十万斤‘不知火’,销售得非常不错。现在我们正在对接石榴种植户,预计在9月份上架卖石榴。”丹棱县的果农正在田间进行果园管理美好生活不仅是丹棱百姓藏在嘴角边的幸福微笑,体现在数据上更是一目了然:2023年上半年,丹棱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48元,同比增长7.1%,增速在眉山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亮眼的成绩单除了体现在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丹棱县的服务业也在持续回升。“今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是恢复性开山后的首次盛会,景区盛况空前,游客人数在当天突破7500余人次,创恢复性开山以来历史新高。”丹棱县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告诉记者,“六月六”朝山会是老峨山传承千年的一个传统节日,今年丹棱县以“青春撞大运·欢乐眉山行”为主旋律,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组团来丹打卡体验。  老峨山上,游客如潮人头攒动据刘林介绍,为进一步聚拢人气,今年朝山会首次延长了活动时间,以目标游客的需求为前提,开设了为期一周的活动体验和优惠政策,打造了包括汉服巡游、民俗演艺、评书、茶艺表演等各类场景,新推出“五福门”打卡盖章、登山祈福、投壶射箭、摸鱼、美食街等体验业态,朝山会与老峨山玻璃吊桥、喊泉、游船、从林穿越等项目相互促进融合,游客热情度和体验感都得到极大提升。不仅如此,2023年“大吉大利·丹棱吃鸡”美食文化季正在该县如火如荼开展,电竞大赛、稻田音乐会、地道小吃节等活动应接不暇,游客和市民朋友们纷纷感叹:“玩得尽兴,吃得开心!”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丹棱县GDP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均位于眉山市第一,跑赢全国、全省平均增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7
自2022年以来,眉山市彭山区城镇新增就业627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以内……一组组数据,展现出彭山区就业创业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高质量就业创业支撑。近年来,彭山区高度重视人才就业工作,以政策稳就业、以服务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完善就业平台建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力保障群众就业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聚焦高校毕业生 护航青年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保障群体。刚刚过去的毕业季,彭山区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了一次“沉浸式”就业指导活动,该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每年学校举行中大型校园招聘会的时候,彭山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都能给我们推荐许多优质的本地企业,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彭山区政府还会在求职创业补贴上给予支持,近三年来,全校有上千人拿到了求职创业补贴款。近年来,彭山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及时锁定政策对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从开年到毕业季,该区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支持服务接连不断。通过常态化开展2年内离校未就业学生回访工作,宣传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开展在校大学生专项技能培训,协助高校访企拓岗等诸多举措,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在提升高校就业率的同时,也为彭山企业推荐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借助招聘六大行动、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专区、高校春季招聘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等,拓宽“线上线下、区内区外”招聘渠道。据统计,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9场,其中大学生专场招聘会7场、推荐就业岗位1600余个。服务企业用工 延伸人社服务链条随着“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的不断深入,大量新能源、新材料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彭山,这些企业的进驻亟需研发、管理等类型的优秀人力资源。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全力援企稳岗,彭山区相关部门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千方百计纾困解难。四川研一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0年入驻四川彭山经开区,主要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及电解液添加剂。作为较早一批入驻园区的锂电池新材料企业,谈及当地政府对于用工方面的帮助,他们深有感触。“我们进驻彭山以来,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非常多的帮助,会定期举行招聘会,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定向推荐人才,还会为我们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人才津贴等,为我们解决各种用工难题。”四川研一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主管金佳文表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研发等高技术人才需求,相信通过区委区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企业一定会在彭山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彭山区服务企业用工,延伸人社服务链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人社部门通过打好服务组合拳,多措并举促就业。因人施策,强化技能支撑。一方面,根据需求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专家对部分学生开展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对照需求清单,推荐合适岗位;另一方面,对有培训需求的学生推荐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开展大学生电商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0期,培训763人。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鼓励彭山职高开办2个“1+3”主导产业相关专业,积极推动杉杉、中创新航与区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另一方面,将眉山工程技师学院认定为“1+3”主导产业高技能培训基地,将该学院6名教师认定为“1+3”主导产业高技能培训兼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打造精准服务 激发青年创业活力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在彭山,“青年有所呼,政府必有应”留下了一道道“实”的印记:创新打造青年创业空间,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一批融合文化、时尚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区和网红打卡地广受年轻人青睐……为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近年来,彭山区持续聚焦青年需求,以服务好青年创业就业为切入点,从搭建阵地、扶持帮带、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努力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打造特色孵化器,发挥彭山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2058军创园创业就业基地、彭山区绿领创业孵化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带动作用。创业孵化园通过“创客引领+创业成长+创新成才”模式,对创业者开展导师指导、培训服务、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服务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服务之路。截至目前,全区孵化实体达57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实体占21个,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达256人。打造创业者典型,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发创业活力。近年来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8万元,积极推荐优秀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举办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带动效果显著。打造创业精准服务,“一对一”开展创业指导服务,今年已邀请各类专家实地走访企业8家,切实解决企业创业中的难点;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创业政策进校园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就业服务指导。(供稿:彭山区委宣传部 马诗雨 翁光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04
(甄植林 记者 常艰)“有空我就会带孩子来这儿玩,这里的风景、环境很棒,是让人身心愉悦的好地方。”盛夏的傍晚,云蒸霞蔚,眉山市青神市民帅女士与家人来到竹里稻香示范区,在这里散步、玩耍已成了她们一家子的习惯。竹里稻香示范区位于青竹街道新光村,是青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市级示范片核心区和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竹里稻香示范区内引入的“天府粮仓数字农业管控平台”,让新希望孕育在育苗中心,让新技术落地于高标准农田。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竹里稻香示范区内的青神县工厂化育苗中心总投资400万元左右,于今年4月上旬完工并投产使用。截至目前,已育苗水稻约3000亩,预计可育苗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约5000亩。每束光照都均匀地笼罩着每块育秧田;管控平台感知到秧苗缺少水分,就会自动喷灌;温度和湿度可以实时监控并及时调整……这些工序在育苗中心里都能形成自动化、数据化的控制,通过管控平台的远程调控,实现了全天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播种生产。“以往培育秧苗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气温、光照、土壤等任一因素都可能导致烂秧、死苗等问题。”该中心运营负责人徐杰介绍,建设“天府粮仓”的关键在于要加强粮食生产的韧性,运用科技力量赋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质量和出苗率,夯实青神县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产好粮、多产粮离不开科技支撑,重点是田间管理。稻浪滚滚,丰收在望,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一望无际,长势喜人。农户们正站在田埂上,操控手里的无人机为水稻施肥,一旁的种植业主徐俊红则在手机上查看田间地情。“动动手指就能种地,比以往天天风吹日晒地劳作轻松多了。”徐俊红感慨,过去种地缺乏精细化管理,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减产,如今田间管理变得智慧高效。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能自动感知作物是否缺水;智能阀控出水终端,可根据土壤温度、湿度自动浇水;孢子捕捉仪通过收集空气中的有害菌孢子,提前发现病害苗头……指尖触碰的屏幕成为了“农具”。“这个智慧农田系统能帮助我减少20%左右的生产成本。”徐俊红笑着说。“我们在竹里稻香示范区建设了气象、土壤、虫情、墒情的‘四情’监测设备,动态监测作物生长态势,专家成为农户的助手,提供农技服务。”管控平台专家王政介绍,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未来农户可以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一键购买农资,甚至施肥、打药都能“一键”实现,推进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农业技能的输出,青神县联农带农,助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进程。随着一项项技术在田间地头扎根,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深化,“天府粮仓”的“含金量”不断提高。“智慧农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成运用,对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对农田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自动控制、专家指导等,真正体现了什么是现代农业。”竹里稻香示范区负责人蒋勇介绍,目前智慧农田系统已覆盖农田5000亩,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在两年内将运用面积增加到1万亩,助力青神县建设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振东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晴朗夏日,笔者走进仁寿县汪洋镇民益村,只见绿色田野间,阡陌纵横,农家点缀其间,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美图。  近年来,民益村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立足特色资源,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围绕优势产业,兴办民益村股份经济联合合作社,逐步形成“一村一业”,使农业生产聚集、运营标准、发展有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喜局面。  针对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民益村经过多次会议探讨研究决定,由村委负责高效推进撂荒地集约化、规模化复耕,统筹流转耕地,再将耕地承包给种植大户统一种植。  目前,全村已培育了12户种粮大户,顺利推进了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不断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在撂荒地上播种丰收的希望。村委会还成立了民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种粮大户和村民提供收割、烘干、仓储、宜机化等服务,方便种粮大户和村民开展生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通过资金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收益按占比分配。  “今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这些收益将用于基层治理,慰问特殊困难群体,表彰典型等村集体事务,全面提升整个村的治理水平。”民益村党支部书记蓝新政介绍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摄7月23日,小游客在仁寿县富加镇越高家庭农场葡萄园采摘葡萄。目前,该园种植的无核夏黑、阳光玫瑰、醉金香等葡萄陆续成熟,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仁寿县积极发展高效观光农业,推动“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翁光建 摄7月18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一家葡萄园里,果农们在采摘葡萄。  近年来,彭山区以“种中国最好葡萄”为目标,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展“线上+课堂+田间”相结合的技术培训模式,有效提升农户种植水平。  目前,彭山区种植优质葡萄3万余亩,综合产值超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葡萄种植成为了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27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眼下是大春粮食作物实现丰产的关键期。7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水稻郁郁葱葱。当天,2023年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长江上游栽培岗位工作会在眉山举行,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的50余位水稻栽培专家共聚一堂,共商水稻生产良策。专家介绍今年的水稻生产情况。  “受去年夏季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今年川渝东南部地区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推迟,部分田块苗、穗数不足,有的地区稻田遭受洪水淹没,不利于水稻(再生稻)高产。”会上,在讨论西南地区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抗旱情况及对策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如是介绍。  针对不同田块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与会专家分类探讨,开出“良方”。  一季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方面,雨量明显偏多的一季稻作区,可适当落干田水,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降低水稻群体湿度,提高水稻群体抗性,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徐富贤提醒,在海拔 800 米左右和一季晚稻区域,目前水稻处于分蘖盛期,水源较好的田块可根据水稻群体情况及时排水晒田以促根,控制无效分蘖。在麦(油)—稻水旱轮作稻区及海拔 600 米左右的一季稻田,水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可根据田块实际施用钾肥、尿素等,在壮秆的同时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  在再生稻生产方面,由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再生稻区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少,蓄水防旱成为关键。其中,在头季稻收获前10天至15天,及时排干田水,可提高稻田土壤硬实度,以利于机收作业。在头季稻齐穗期施尿素作粒芽肥,还可增加头季稻千粒重,并可提高再生芽成活率、促进再生芽生长。  暴雨影响不容忽视。进入雨季,部分地方遭受洪水影响。在洪水退后当天,需确定稻田被淹没和退水的准确时间,并根据产量损失度决定救灾策略。其中,当产量损失在60%以下时,保留头季稻,加强田间管理,可收到每亩300公斤左右产量。若产量损失在60%以上,则立即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如淹没时间过长,再生芽死亡率较大的稻田可改种秋玉米、红薯、蔬菜等。  病虫害防治需加强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随着气温升高、雷雨天气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田间小气候非常适宜病虫害发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介绍,各地要重点开展稻瘟病、稻飞虱、螟虫、卷叶螟等预测预报,选择绿色高效的对路药剂,通过依托专业队伍、选用无人机等方式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减少病虫危害。  据了解,四川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产量1500万吨左右,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和西部首位。与会专家认为,针对当前的生产形势,加强稻田后期管理,将栽培技术落实到位是夺取秋粮丰收的关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