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张蒙)“勤快的种子哟落呀嘛落了地吔,饭碗哟端在嘛自己手中啰……”7月12日,在嘹亮的歌声中,四川音乐学院永丰艺术实训基地授牌暨《永远丰收》歌曲捐赠活动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举行。  永丰艺术实训基地是四川音乐学院与眉山加深联系的又一纽带,将通过激发公共文化场馆育人功能,探索美育共享共建机制,让艺术之美赋能乡村之美,不断满足百姓对美的需求。  “永丰村是我国农耕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希望通过艺术实训基地,让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熟悉国情、省情、村情。同时,学生在东坡故里——眉山,也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多方面感受家国情怀。”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孙洪斌表示,永丰艺术实训基地立足永丰村面向全四川,将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了解乡村百姓文化艺术需求,根据需求量体裁衣进行文化创作、培训、展演活动等,让四川广袤土地上的农村百姓在音乐上实现对新时代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眉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艺术实训基地揭牌,是院校与地方的一次务实合作,也是“心田与良田”的一次双向奔赴。校方“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结合四川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为村民带来近距离的艺术感受,从而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孙洪斌是《永远丰收》的词曲作者。该作品是他在眉山采风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展现了永丰这片“产粮宝地”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情景。他将这首《永远丰收》捐赠给永丰村。  “《永远丰收》这首歌,歌词接地气、朗朗上口,写出了我们永丰村一带真实的生产场景,也提起了乡亲们的精气神。”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说,永丰村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荐歌曲《永远丰收》作为“村歌”传唱下去。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潇文 特约通讯员 翁光建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的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里,葡萄架上已挂满了硕大饱满的葡萄。得益于智能化管理,葡萄长势喜人、口感俱佳,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  7月3日清晨,气温还未上升,正是给葡萄浇水的时候,但500亩的大棚里却只有6个工人在葡萄藤间穿梭。  难道一上午的时间,仅凭6人之力就能把葡萄藤全部浇一遍水?  “虽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在泥土之下却是暗藏玄机。”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家非笑着说。原来,每株葡萄藤下都分布有黑乎乎的管道和密密麻麻的出水口,通过滴灌的方式,就能轻松让葡萄藤“喝”饱水。  只见周家非拿出手机,动动指尖,启动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滴灌。“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我们每天早上和晚上,在手机上各操作一次,就能够满足葡萄园每天的水肥需求,提升葡萄品质。”周家非说。  果园的智能化设备可不止水肥系统。要想葡萄长得又大又甜,不仅要“吃饱”“喝足”,还要“住得”凉快干爽。  “虽然葡萄相对其他水果更耐热,但如果生长期温度高于40℃,会对葡萄造成伤害。正午阳光直射,葡萄棚内温度之高可想而知。这时,棚内气温监测系统就发挥作用了。”周家非介绍,当探头监测到葡萄棚内气温过高,棚顶“天膜”就会自动卷起,像是为葡萄开启了一扇“天窗”,加强棚内通风换气。同时,垂近地面30厘米的喷头会旋转喷出水雾,水分不仅不沾染果子,还能有效帮助降低棚内气温。  棚顶有“天膜”,地面有“地膜”,水肥六根管,数据实时测……笔者环顾棚内发现,实时监控摄像头、农事指标高精度传感器、滴灌设备等设施,已经成为葡萄棚标准配置。  据了解,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500亩葡萄园被划分为了两块种植区域,两片果园分别由3人负责日常管理。可以说,有了智能化管理系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大片葡萄园仅需6人就可轻松打理。  当然,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不只是降低人力成本那么简单。作为面向市场的农产品,果品质量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升葡萄的质量,果园采用网格化管理,每一株葡萄都是一个网格,通过严格控制水肥比例与挂果数量,来提升果实的质量与风味。  这里的葡萄色味俱佳,价格也是普通葡萄的几倍。周家非说,目前,葡萄园已经提前迎来收获季,预计陆续产出葡萄2000万斤。这些高科技种植出来的葡萄,非常受高端市场欢迎。特别是这几年的新品种“阳光玫瑰”,因为皮薄肉多、汁水丰富而走俏,每斤价格近30元。去年采摘期,每亩产值近9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吟诵梨赋、敬梨祈福、采摘鲜梨、品味贡梨宴……7月7日,以“品仁寿味道,享‘梨’想生活”为主题的“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品牌推介会暨第十三届仁寿县曹家梨文化季开幕。当天,各地游客相约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金梨广场,共同品鲜梨、逛古村,观看演出、体验农事,共享四百年梨乡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线上观看眉山live直播的达到4.16万人次。  活动现场,《百年梨香赋》《锦绣梨园》《陵州花旦》《梨花颂》等独具梨文化特色的精彩节目,与万亩梨园相映成趣,引来了观众阵阵喝彩。文旅搭台、经济唱戏,以果为媒、以节会友。本届梨文化季将从7月持续到9月,鲜梨采摘、梨宴品鉴、古法熬梨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外来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为加快补齐仁寿县农业品牌发展的短板,构建专业的品牌体系,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标杆,仁寿县委、县政府打造了“仁寿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主要包含了仁寿县文宫枇杷、曹家梨、新店青见等水果产品。推介会上,省、市、县相关部门以及省农科院专家对“仁寿果”区域品牌、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进行了推广和品控标准发布。  据了解,曹家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要代表品种有“六月雪”梨、黄金梨和金花梨,果实成熟期在7—9月。目前,曹家梨年产量达到9300万斤,年产值达到2.4亿元。主推的“六月雪”梨是曹家镇近年培育的新品种,有2000余亩,年产量达到800万斤,年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  曹家镇种梨历史悠久,据《仁寿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曹家就开始规模种植梨子,发展至今已经有3万亩梨园,是市级现代梨产业园区,随处可见生长茂盛的梨树和个头饱满的梨子。  “希望借助此次活动再次打响‘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品牌,拓宽梨子的销售渠道,全面助力梨农增收致富。”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小芮介绍,借助直播带货和网络电商,曹家镇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梨产业发展,奋力书写曹家镇农旅深度融合答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3
  (记者 张艳玲)“整村授信就是给老百姓贷款提供方便的。”43岁的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村民黄康文说。在这项政策的帮助下,他今年刚成立了一家农家乐公司,集种植、采摘、餐饮、观光等服务于一体,生意蒸蒸日上。在丹棱县,还有不少像黄康文这样的乡村创业者。  为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在丹棱县有关部门、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的帮助和指导下,去年丹棱县农商银行完成了全县46个行政村(社区)的授信工作,覆盖338个村民小组,授信农户2485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0户,授信户数达到80%以上,预授信金额42.85亿,其中农户39.67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8亿。四川丹棱县农商行“整村授信”评议小组走访农户。  为农户装上金融“水龙头”  “整村授信”到底是什么?丹棱县农商银行副行长吴雪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去年的整村授信工作相当于打了一口蓄水池,还把水管通到农户家里,池子里提前蓄好水,管道也修通了,农户有贷款需求的时候直接拧开‘水龙头’,水池里的水自然就会流向千家万户。”  在农民的传统观念中,去银行贷款原本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丹棱县家庭农场主黄谢辉回忆道:“我种了十多年的柑橘,以前也去其他银行贷过款,需要办理的手续很多,还需要房子、车子这些作抵押物,不像现在,我在农商行直接贷了两百万元,都是信用贷款,还很方便。”  在“整村授信”模式下,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走村入户,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农民不用去银行提交各种资料,也不用任何抵押物。“授信成功后只要在手机上点击申请,一分钟不到,贷款就下来了。操作流程中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每个村的金融工作群中寻求帮助。”吴雪平介绍。“整村授信”的信贷额度是根据评议小组评出的信用等级来决定的,农户授信额度最高是30万元,家庭农场的授信额度最高为3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项目总投资的80%。  贷款30万元的农户黄康文还特别提到了“整村授信”对村民紧急资金需求的及时响应。“前段时间村里有人突然出了车祸,做手术需要10万元,一时间钱不够,刚好用了去年授信的额度。”他告诉记者,“我之前因为怕麻烦从没在银行办过贷款,经过这一年,丹棱农商银行离农村更近了,与农民也更亲了。”  10%的用信率低吗  截至今年3月31日,丹棱全县有小额信用贷款余额的农户数为2680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34亿元,最高可达4.67亿元,对比预授信金额39.67亿元,用信率大约为10%。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高,银行和当地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做全县的授信工作,划算吗?  吴雪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丹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经从初期的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进入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在金融资金需求上呈现上升趋势。原来,位于北纬30°的丹棱,雨水丰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全国晚熟柑橘生产适宜区。如今,晚熟柑橘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仅龙鹄村一个村,就有500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  龙鹄村也是去年最早授信的三个村之一,村主任李忠最早看到了龙鹄村经济蓬勃发展背后的金融需求:“现在村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特别是搞农家乐的,节假日生意红火得很,他们的业务包括水果采摘、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这些,样样都要花钱,资金需求很大。”  丹棱县国资金融局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苟永庆表示,银行看准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村民明白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信用意识不断加强,两者一拍而合。在“整村授信”过程中,评议小组成员不仅有银行各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而且还吸纳了各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借助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确保授信精准。  “别小看这10%的用信率,丹棱农商银行的信贷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吴雪平感慨道:“2022年年初,丹棱农商银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1.2亿元,2022年年末达到了2.66亿元,全年增加1.41亿元,实现了规模翻番,工作成效显著。”  多方面推出配套“工程”  贷后管理方面,丹棱农商行建立起了一套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年都会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调整,吴雪平解释说:“比如这一户经营得比去年好,那可以提额,另一户经营状况变差了,就给它降额。贷款到期之后有资金困难的话,只要农户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可以申请转贷,资金收回之后再还。如果确实是故意拖欠贷款,我们再依法清收。”  龙鹄村的网格员张作林补充道:“现在借贷不还的农户还是很少的,丹棱这边种水果效益很好,只要肯吃苦,都能赚到钱。除非创业失败或者遇到天灾,这种情况的话,村里也会配合帮助农户,基本上都没问题的。”  另外,丹棱县还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门设立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出资建立资金池,贷款损失由政府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30%、省农担公司承担40%,每年向农户收取信贷担保项目实际融资金额的0.8%作为担保费。“如果农户出现经营不良的情况,不能及时偿还贷款,就启动风险补偿金的代偿程序,从这个资金池里拿出钱先还上,之后再由银行进行追偿,相当于是风险分担机制。”苟永庆介绍说。  “整村授信的工作不是像一阵风过去了就结束了,肯定要持续几年、几轮的,去年做完了授信的工作,今年就要解决用信的问题。今年2月,我们在每个村都召开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宣讲会,邀请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党员代表来宣讲相关政策,不仅要让老百姓知道怎么用,还要让他们把授信的额度用出来。”吴雪平说,目前授信的39个亿元,只用了4个亿元左右,从授信到用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下一步将会继续扩大宣传面,预计用信率最高能达到30%左右。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7-12
(陶广汉 刘矜 记者 常艰)旧城改造焕发新生,绿树鲜花随处可见,街道环境优美清新,生态宜居城市景象不断显现……“眉山城市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大了”。近日,来自乐山的市民周力生感慨地说道,“我在乐山城区虽然有房,但来眉山一住就是5年,到现在依然不想离开。”眉山东坡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迸发的新动能,不断满足着广大市民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引擎和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近年来,东坡区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坚持把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融合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全域城市化发展区、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大格局,依托地处眉山经济、政治、文化、商贸、旅游中心的特殊优势,因地制宜抓住“成渝双城”“成眉同城”和市委“三市一城”等国、省、市重大机遇,按照“中心提升、镇园互动、重点突出、特色凸显、功能完善、全域推进”的总体思路,注重从“东彭融合”“一江两岸”“三城共建”、崇礼新城、岷东新区、城南片区、西部药谷、中国泡菜城、甘眉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万胜、多悦、思蒙三镇入选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候选镇打造入手,在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上、在完善城镇配套设施上、在打造美丽宜居宜业风貌上、从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上、从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上“五着力”,全面推进城市新中心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大力实施一批市政道路、供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园林绿化、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改造项目。自去年开工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720余个,住宅增设电梯200多部,完成35条街道、33.68公里雨污管网改造,33个城乡农贸市场达标,促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品位持续提升,为新型城镇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全面兴蓄势赋能,让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城带乡补短板,近年来,东坡区抓住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的契机,突出以万胜、多悦、思蒙三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创建为重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格局,展现一派幸福和美好新景象。万胜镇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国重点镇”“省级小城镇试点镇”“省级百强中心镇”等建设机遇,先后累计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持续增强中心镇辐射带动功能,以产业驱动为城镇化主要支撑,多方为农村转移人口创造就业条件。如今该镇就地务工经商人数已达6000多人,共有大街小巷28条,各类商铺1500余个,集聚人口达到1.1万人,城镇化率走在全区前列。不久前,在全省首批出炉的58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中,万胜镇成功入榜。据悉,截至目前,东坡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90多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60.7%,初步形成主副中心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东坡区成功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行列。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2
(李若菡 记者 常艰)眼下正值水稻田间管护关键时期,连日来,眉山市青神县广大农户抢抓有利农时,加强水稻的水、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确保水稻丰产丰收。近日,在青神县青竹街道白塔村,放眼望去,稻田披上了绿装,郁郁葱葱。稻田边,无人机平稳起飞,在稻田上空来回作业,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无人机高效助力,既提高了管护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智能科技为水稻丰收赋能,使“稻花香里说丰年”触手可及。白塔村2组种植户何大刚告诉记者:“我种了300多亩水稻,在8月中旬就可以收割。这两天主要是管理病虫害,技术人员也会下乡给我们指导用无人机施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前10个人要一两天才能完成,现在两个人一上午就可以搞定。”据了解,通过采取植保无人机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管护措施,目前这片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宏毅说:“近期我们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通过微信群下发一些技术资料,做好后期管理,把好粮食增产的最后一关。”近年来,青神县紧盯粮食安全这根主线,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普及推广机械播种、自动插秧、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种植手段,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为实现农业质与量的高速蜕变和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2
(彭静雅 李田)7月10日,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眉山赛区东坡区初赛在眉山会展中心正式开赛。比赛在永寿镇代表队带来的舞蹈《中华全家福》中拉开了序幕。舞蹈《永远丰收》,快板《乡村振兴谱新篇》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精彩上演。一幅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美丽画卷浮现眼前,无不体现东坡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竞演现场本次竞演采用评委现场打分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经过十三轮精彩竞演,最终太和镇民俗文化表演荣获一等奖。此次竞演比赛内容充实、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形式新颖,以镇为参赛单元,在群众身边搭建赛道和舞台,采用“乡镇宣传视频展播+乡镇代言+特色文化表演+能人展示”的形式,展示乡村魅力、弘扬乡土文化、激发乡村活力。“本次活动是东坡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次成果展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从幕后走到台前,不断为东坡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活动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东坡区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挖掘各镇的文化内涵,持续培养乡村代言人、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能人、充分展示乡村文化魅力,让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一片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久美”欣然生长,让乡村振兴美好蓝图转化为壮美现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11
(张玉 郑佳洁 摄影报道)7月7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公布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名列其中。永丰村位于东坡区太和镇西南,地处成绵乐城际铁路与成乐高速之间,距眉山主城区10公里,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永丰村作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沃野上,现有高标准农田3339亩,其中集中连片规模1500亩,成功打造全省连片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永丰村、水稻、小麦、蔬菜、荷花等各类农村物,随四季更换呈现不同的生长状态,处处皆是好景,永丰村已成为“茂林修竹、美田弥望、水清稻香、白墙黛瓦”的乡村振兴典范。依托永丰村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成功打造了含永丰村点位的东坡故里诗意丰收之旅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11
7月6日,天还是微微亮,仁美镇卫生院双桥院区(以下简称双桥院区)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来自民建四川省委、民建四川大学华西支部的医疗专家将在双桥院区集中开展医疗卫生下乡活动,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早已来到门诊现场等候着专家的到来。“在电视上看到有省上的医疗专家来坐诊,我就打电话给双桥院区预约了一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科杨家农专家的号。”来自顺龙乡70岁的汤国清大爷说,自己的牙齿很疼,已经一个多月不能咀嚼硬的食物,希望华西的口腔科专家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据悉,此次医疗卫生下乡活动共有12位医生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皮肤科、中医骨科、儿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专家门诊服务。同时,双桥院区联动为居民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检查服务。“这样的送医下乡活动非常好,是真正地为我们解决了医疗难题。”家住双桥社区5组的吕如玉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在微信群里看到有华西医疗专家来义诊,就赶紧预约了一个骨科专家号,希望通过这次专家的诊疗后,有效缓解自身的膝关节疼痛。在送医疗下乡现场,记者看到,每位专家都在自己的临时门诊室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群众,耐心细致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运用专业医学知识解答群众咨询的医疗问题,给予用药指导。“医生们都很细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建议。”前来就诊的患者张建永高兴地说道,这些大医院的专家们技术高,不摆架子,对患者态度好,能到我们社区来义诊,让我们不但省了去大医院看病预约、排队的时间,还节约了不少钱,这样的便民服务是真的办到我们心坎里了,希望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此次活动我们共发放了287个专家号。”双桥院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宿利介绍道,为保证有序有效就诊,院里做了大量细致的服务工作,院区在过道摆放了50多个凳子,设置了便民服务台,增加了导医人员。而在就诊现场,这些专家们在看诊的时候还不忘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双桥院区的医务人员,真正做到了让医疗下沉基层,把技术留在基层。依托上级医院开展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打造具有丹棱特色的送医下乡经验,是丹棱在构建符合县域实际的优质高效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丹棱县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实施了阵地标准化、能力均衡化、机制活力化、保障实效化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四化提升”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率先在全市完成基层公共卫生“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达标创建100%;全县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家庭医生有效签约服务率分别达到80.31%、90.51%,基本实现农村群众15分钟就近就医。“我们将继续携手各级医疗资源开展送医下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丹棱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丹棱将进一步探索建立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的长效机制,建设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现代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彭川 罗俊涵)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07
(记者 王成栋)“高标准农田是怎么建成的?”“流转后的土地如何确保继续种粮?”“种粮农户的收益咋增加?”……日前,农业农村厅调研组抵达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后,向村干部提出一连串问题。  集中精力和时间在永丰村开展调研,是农业农村厅党组反复研究的结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后,聚焦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农业农村厅党组明确“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的调研思路。  农业农村厅调研组计划用三天时间寻找推动工作的做法、经验和启示。来到永丰村,调研组通过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有关专家、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分层分类开展座谈。两个措施,守牢建好产粮宝地  调研当日,调研组在村委会等了半个小时,才等到巡田归来的李雪平。去年7月,永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雪平就有了新身份:永丰村村级田长。调研组与他的交谈,从“守牢建好产粮宝地”这个话题展开。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是守牢耕地红线,第二个是集中连片建好高标准农田。”李雪平介绍,目前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数量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51%,是全省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和全程机械化产粮村。去年,在极端高温天气“烤”验下,全村秋粮亩均产量711公斤、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李雪平解释,守牢耕地红线重点是落实田长制要求,组建村级农田巡护队,遏制破坏耕地现象。同时,逐户签订农田保护责任书,充分调动农户护田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让全村农田面积实现稳步增长。去年以来,全村通过腾退低产低效园地等方式,新增耕地239.49亩。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主要方法是“上下联动”。对上,主动对接当地水利、农业农村等业务主管部门,实现高标准农田等涉农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对下,摸清农户意愿,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顺序,配套发动农户采取置换等方式消除零星分布的地块,实现“建一块、成一块”。复合种植,土地亩均产值增加  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两个数据:今年永丰村土地流转率超过96%、水稻种植面积为5760亩,均创历史新高。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调研中,调研组遇到了正在给秧苗施返青肥的王元威。这位永丰村的种粮大户介绍,今年自己流转的3500亩农田全部种上了水稻。  “除了种粮本身有赚头,还有合同约定有要求等因素。”王元威说,在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永丰村两委派出专人、请来律师,在土地用途一项上专门加了“大春必须种粮”条款。  最后一个关于“如何挣钱”的问题,调研组也找到了答案。在座谈中村民们介绍,去年开始,当地推广“稻—菜”“稻—药(中药材)”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土地亩均产值增至9000余元。  “抓住田、粮、钱3个关键,实现耕地不减少、种粮能赚钱。”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天时间里,大家弄懂了永丰村为何成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先行区、核心样板区的原因,找到更好地开展全省有关工作的启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摄 6月26日,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的村民正在摘荷叶。  近年来,方家镇采取“党支部+业主+村民”的抱团发展模式,将荷花种植与加工、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产、供、销、加工、旅游”一条龙产业链,让小荷花变成大产业,助力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06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的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里,葡萄架上已挂满了硕大饱满的葡萄,得益于智能化管理,葡萄长势喜人、口感俱佳,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7月3日清晨,气温还未上升,正是给葡萄浇水的时候,但500亩的大棚里却只有6个工人在葡萄藤间穿梭。难道一上午的时间,仅凭6人之力就能把葡萄藤全部浇一遍水?“虽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在泥土之下却是暗藏玄机。”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家非笑着说。原来,每株葡萄藤下都分布有黑乎乎的管道和密密麻麻的出水口,通过滴灌的方式,就能轻松给葡萄藤“喝”饱水。只见周家非拿出手机,动动指尖便可进行远程操作,启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滴灌。“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我们每天早上和晚上,在手机上各操作一次,就能够实现葡萄园每天的水肥需求,提升葡萄品质。”周家非说。果园的智能化设备可不止水肥系统。要想葡萄长得又大又甜,不仅要“吃饱”“喝足”,还要“住得”凉快干爽。“虽然葡萄相对其他水果更耐热,但如果生长期温度高于40℃,会对葡萄造成伤害。正午阳光直射,葡萄棚内温度之高可想而知。这时,棚内气温监测系统就发挥作用了。”周家非介绍,当探头监测到葡萄棚内气温过高,棚顶“天膜”就会自动卷起,像是为葡萄开启了一扇“天窗”,加强棚内通风换气。同时,垂近地面30厘米的喷头会旋转喷出水雾,水分不仅不沾染果子,还能有效帮助降低棚内气温。棚顶有“天膜”,地面有“地膜”,水肥六根管,数据实时测……环顾棚内发现,实时监控摄像头、农事指标高精度传感器、滴灌设备等设施,已经成为葡萄棚标准配置。据了解,果怡农业的500亩葡萄园被划分为了两块种植区域,两片果园分别由3人负责日常管理,可以说,有了智能化管理系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大片葡萄园仅需6人就可实现轻松打理。当然,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不只是降低人力成本那么简单,作为面向市场的农产品,果品质量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升葡萄的质量,果园采用网格化管理,每一株葡萄都是一个网格,通过严格控制水肥比例与挂果数量,来提升果实的质量与风味。这些被科技“武装”起来的葡萄色味俱佳,价格也是普通葡萄的几倍。周家非说,目前,葡萄园已经提前迎来收获季,预计陆续产出葡萄2000万斤。这些高科技种植出来的葡萄,非常受高端市场欢迎,特别是这几年的新品种“阳光玫瑰”,因为皮薄肉多、汁水丰富而走俏,每斤的价格近30元,去年采摘期,实现了每亩产值近9万元。(供稿:彭山区委宣传部 梁潇文 翁光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05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广阔天地蕴藏着无限的机遇,返乡创业、逐梦乡村,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涌动着创业热潮的仁寿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开启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他们品尝着创业的艰辛,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与家乡共同成长。眉山市仁寿县是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37万余人。近年来,该县着力搭建平台,专门设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通过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营造宽松环境,破解融资瓶颈,以精准高效为着力点,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涌现了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为促进仁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电商搭桥  逐梦前行6月28日,记者在仁寿县新店镇黄祠村的电商基地见到董晓勇时,他正在和村民一起打包李子。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李子堆积如山,即将被发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这段时间我们到全县各乡镇收购李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发货600多件。”董晓勇说,要保障一年四季都有优质的农副产品销售,新店镇的体量远远不够,必须从周边乡镇“进货”。董晓勇正在查看订单今年48岁的董晓勇先后在成都、北京从事物流工作,2014年回乡投资50万元成立了仁寿乡镇通物流有限公司。2016年,他又回到老家新店镇黄祠村发展农村电商,打开了当地通过网络销售柑橘的新局面,带领村民通过电商实现持续增收。2020年,他被选为黄祠村党总支副书记。“家乡柑橘种植面积大、果农多,一直以来,如何拓展销路,成为摆在村民们面前的难题。”董晓勇介绍,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当起了村里的“电商导师”,开办了(电商)网络创业培训班,助力乡村构建电商平台,影响并带动了一批年轻人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同时,董晓勇还利用物流工作经验,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柑橘,开启了新店镇柑橘“线上”销售新模式,2021年实现电商销售额150万元。为破解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他积极与中国邮政沟通并达成合作,统一为村民进行柑橘包装和发货,每件柑橘比以前节约4至5元,有效降低了村民的物流成本。如今,当地的土特产通过电商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绿色生态  种养结合炎热夏天,走进位于仁寿县曹家镇勤劳社区的一家养兔场内,只见整齐排列的兔笼干净整洁,通过风扇和水帘降温,场内凉意悠悠,一只只兔子长势良好。“高温天气,特别要注意为兔子防暑降温,可以在饮用水中加入维生素,减少应激反应。”养殖户宋加明说。在外务工时,宋加明从事的是饲料行业,家乡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身发家致富的热情与梦想,促使他下定决心返乡创业。2007年,在认真考察和掌握了相关情况后,宋加明回到家乡曹家镇,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即由公司负责集中育苗与产品销售、生长鸡委托周边农户代为放养,这样有利于鸡场分散、规模适度,既能保证产品的田园生态特征,又能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宋加明(右一)和养殖户分享养兔经验但随着市场日渐低迷,养鸡业一日不如一日。为此,凭借积累的养殖经验和销售渠道,宋加明便立即调整思路,把目光瞄准了养兔。2013年,通过多方学习后,他在勤劳社区建起了养兔场。目前,养兔场共存栏种兔1400只,每年出栏6万余只兔子。以前,每天早上7点,宋加明夫妻俩就要去兔场巡视、清扫,然后做配种、繁育、产箱清洗、照顾幼兔等繁琐的事情。现在,他对兔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购入了全自动喂料机,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提前设置好参数,就能进行自动喂养,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我现在还种植了40亩李子。”宋加明说,一直以来,他都在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兔粪可以作为肥料为李子树提供养分,而李子树下的青草是兔子的补充食物,这样就实现了双赢。优化产业  带富乡邻“‘六月雪’梨的亩产量虽然只有2000公斤,但销量一年比一年好,梨子还没有成熟就早已被预订完了。目前刚刚开启采摘模式,每天都忙着打包发货,希望让消费者尝到最新鲜的曹家味道。”6月30日,在仁寿县曹家镇水星村一个梨子种植基地里,返乡创业的陈凯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2019年,看好家乡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外务工多年的陈凯用自己的积蓄,回乡流转土地300余亩,开始了“曹家梨”的种植,并牵头成立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带动周边群众抱团发展。陈凯正在梨园查看梨子“在种植的梨树之间,我们一般利用剩余空间,春天播种大豆,秋天种植萝卜、青菜等。”按照传统的果树种植模式,发展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获,陈凯在多方走访学习后,决定打破传统,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开展林间套种,在果园里套种粮食作物和蔬菜,实现“以短养长”。目前,合作社共种植了梨树1100余亩、年产梨子300余吨,套种模式下年产优质大豆20余万斤、优质萝卜超过3000吨,在梨子还未投产之前,纯利润就已经超过100万元。同时,合作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在扩大种植面积、吸纳社员的同时,常年与仁寿国贸超市、乐山家家乐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等建立了果蔬产品供给合作,并和市内多家泡菜企业签订了订购合同,每年为其提供2000多吨的泡菜原料。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将‘曹家梨’及曹家农副产品推广到更远的市场,为曹家梨产业和家乡群众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凯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05
(记者 张蒙)这是“泡菜之乡”与“榨菜之乡”的牵手。  6月28日,《共同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共同推动泡(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眉山举行。  这是四川眉山、重庆涪陵两地首次围绕泡(榨)菜产业达成的战略合作,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联合打造世界酱腌菜产业高地。未来两地泡(榨)菜产业将如何发展?协议达成背后透露出怎样的合作信号?强强联合协同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  此次“泡菜”与“榨菜”的牵手并不是偶然。双方各自基础实力雄厚。  在眉山市东坡区的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上千个一人来高的泡菜坛子整齐排列,一坛坛泡菜正在发酵,像这样的泡菜企业在眉山不止一家。眉山泡菜产业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5年起,眉山提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泡菜产业年产值突破23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几百公里外的重庆市涪陵区,涪陵榨菜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榨菜产业已成为重庆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130亿元,全国榨菜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双方的合作也有“纲”可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眉山与涪陵作为“泡菜之乡”和“榨菜之乡”,此次共建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不仅是产业共建,更是强强联合。  如何共同发展?《协议》清晰规划,从建设原料基地、深化科技协作、加强企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完善合作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合作。  此次合作不仅是立足当下,明确了基础原料、产品仓储、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合作,还对泡(榨)菜产业未来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发创新以及整体品牌形象提升等方面特别关注。  《协议》提到,建设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四川)重点实验室,促进两地相关科研机构及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市场协调、品牌提升机制,共同维护“东坡泡菜”“涪陵榨菜”品牌形象。  眉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合作契机,进一步拓展两地泡(榨)菜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人文经济交流,推动涪眉合作结出更多硕果。“开胃菜”之后打造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样板地  在眉山市与重庆市涪陵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在眉山市另一边,位于甘眉工业园区的美科年产32GW单晶硅切片项目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美科项目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11月建成,该项目有望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满产、当年产值超百亿元。”甘眉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开胃菜”到先进制造业,眉涪两地有何联系?  近年来,眉山把先进制造作为破题突围的主抓手,提出“制造强市”战略,加快构建“1+3”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到2026年,“1+3”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800亿元以上。  无独有偶,涪陵区正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科创、开放合作”三个高地,构建的“26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两大千亿级产业生态圈、6个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X个战略性“新星”产业集群。其中,涪陵区重点打造的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生态圈,升级打造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与眉山提出的突出发展“1+3”为主导的现代产业这一方向更是不谋而合。  此次泡(榨)菜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或将是两地千亿产业深度合作的开端。“泡菜和榨菜只是‘开胃菜’,期待两地未来拓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现代中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合作,打造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样板地,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砖加瓦。”重庆市涪陵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陈泳秀6月29日至7月3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举行。此次西博会上,“仁寿果”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公开亮相。  14号展馆眉山展位内,“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个头饱满、果香四溢,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一直知道仁寿柑橘品质好,没想到梨子也细嫩多汁、香甜可口。”前来西博会观展的成都市民刘女士说。  6月30日下午2时,食品饮料专场对接会上,仁寿县对“仁寿果”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特别推介,“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更是在采购商大会上作为伴手礼赠送给了现场嘉宾。  记者了解到,仁寿地处北纬 30 度水果种植的黄金区域,全域被龙泉山脉和荣威山脉环绕,特有的盆地式丘陵地貌形成仁寿果生产的独特优势,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暖夏凉、雨量丰沛,土壤质地深厚、营养全面、酸碱适度、富含矿质,是梨子、柑橘、枇杷等温带水果的种植适宜区。截至2022年底,仁寿县水果种植面积达61万亩(挂果面积54.63万亩),农户人均种果收入上万元。  “参与此次西博会,是我们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县委、县政府以系统化思维打造‘仁寿果’品牌,目的就是优中选优,标准化生产,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仁寿果。”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杜艳说。  据悉,围绕“仁寿果”品牌建设,仁寿还将以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仁寿果”为目标,从实施水果产业品质和产量提升工程、引导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严格质量监管和扶持品牌推广等措施入手,进一步做好品质、做优服务、做强市场,促进仁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03
(记者 常艰)6月29日,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九届西博会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开幕。眉山市围绕全市发展主脉,创新设计理念,将三苏祠和永丰村“搬”进场馆,打造了极富地方特色的主题场馆,并积极参加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展示“三市一城”建设新面貌。本届西博会为期5天,有6个主题展馆,分别为“一带一路”合作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区域合作发展馆、企业发展馆和四川“五区共兴”馆。眉山馆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第14号馆,展区面积1500平方米,由“东坡文化”“天府粮仓”示范区、“三市一城”三个板块组成,涉及三苏家国情怀、天府粮仓示范区发展成果、“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等多个方面。本届西博会眉山馆,突出了三大亮点。眉山馆三苏祠“搬进来” 文化自信扬风帆西博会上,眉山将三苏祠和主题展“搬到”了现场。在眉山馆东坡文化展示区中,三苏祠南大门被等比例还原,走进“南大门”,这里集中展示了三苏父子,特别是苏东坡的主要成就。古色古香的帷幔卷轴上书写着家喻户晓的东坡诗词,展示柜中陈列着与主题展相关的精美展品和文创产品。配合三苏文化,眉山馆还展示了5条文化旅游线路,现场举办的“进士大擂台”互动游戏更是人气满满、气氛热烈,答题成功的参与者手捧眉山景点门票和特色产品笑逐颜开。眉山馆永丰村“稻花香” “天府粮仓”瞰眉山去年以来,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道路上,眉山步履铿锵。而本届西博会,眉山馆也重点展示了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上的眉山实践。“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是眉山正在描绘的美丽乡村图景。在“天府粮仓”示范区,记者看到,整个展区通过造型艺术,将天府粮仓良田沃野的连绵起伏呈现眼前,给人置身于金色稻田之感。LED大屏上,永丰村以及眉山各地一年来在“天府粮仓”建设、乡村振兴上的成效与变化一一呈现,一旁的展示墙则展示了眉山奋力打造现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先行市的具体举措,让人直观感受到“十六字”的美丽乡村图景在眉山缓缓展开。东坡米、东坡肉、东坡泡菜、钵钵鸡……“天府粮仓”展示区还集中展示了“味在眉山”特色产品。电商直播区域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推广眉山特色产品,“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西博会现场做产品直播,今天的直播间人气很旺,销量也高,感谢政府搭建平台引流,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参加类似活动。”眉州东坡电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眉山馆“硬科技”来加持 “三市一城”显成效立足国家战略,落实省级布局,谋划全市蓝图。眉山市明确了“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战略牵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全域协同”发展路径、“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建设。其中,在“制造强市”上,眉山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奋力书写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的发展命题。本届西博会上,眉山组织60余家企业参展,共展出“眉山造”产品近200件。其中,大部分参展企业为制造业企业,展出产品也包含了中车集团火车模型、环天智慧卫星、德恩关节机器人等国之重器。“近几届的西博会我们都参加了,几乎每一届都有所收获,特别是上一届,我们和相关行业的专业观众建立了联系,后来与他们的公司成为了合作伙伴,也收获了一些客户资源。”德恩精工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西博会期间,眉山市还将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主体、专项配套活动,利用大会资源,为企业、社会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平台,并邀请企业走进眉山,开展考察。早在西博会正式开幕前,一系列专题招商和国际交流活动已经开始。6月12日至13日,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在成都举办,眉山精准植入、大力推介,打响本届西博会市州推介活动“头炮”。6月27日至28日,2023年四川“一带一路”国际民间友好组织眉山行活动举办,邀请到众多国际友人、企业家等走进眉山,共谋发展。身处西部,心向世界。2021年以来,眉山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各项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且稳中有进,连续两季斩获全省制造业“百日攻坚”行动流动红旗,外资FDI连续3年保持全省前三。今年1—4月,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4.7亿元;完成外商直接投资(FDI)4067万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前三。用好西博会等对外开放平台,眉山将收获丰硕招商成果,努力走出一条西部内陆城市跨越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30
(蒲训训 记者 常艰)今年6月,眉山市洪雅县十五届县委常务委员会第61次(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一年来,洪雅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作为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检验,建立全闭环贯彻落实机制,有力有序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年来,洪雅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就此,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追寻东坡足迹,诸城采访拍摄    追寻东坡足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苏轼,烛照古今的一代文豪。一生风雨,却能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艰辛,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为追寻东坡足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5月,洪雅城市CP联动采访团跨越1700千米,来到山东省诸城市,循着苏轼在密州(即现在的诸城)的足迹,登“超然台”、拜“雩泉亭”、瞻“远览亭”,参观“苏轼纪念馆”,学习苏轼在密州时的从政事迹,吟诵东坡先生诗词歌赋,感悟东坡先生超然境界。在苏轼的诗词中,写满豁达、洒脱。公元1076年,时任密州(现山东诸城)知州的苏轼,写下了《寄黎眉州》:“……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在异乡为政的苏轼,将思乡之情寄予千里之外故乡眉山,以及洪雅瓦屋山。“苏东坡早就走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在诸城,我们不仅看到洒脱的苏东坡,也看到了思乡的苏东坡。”率团采访的洪雅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罗勤均在“超然台”,吟诵《寄黎眉州》,不禁感慨:“洪雅人心中的苏东坡,可能是来自遥远异乡的乡愁吧。”追寻东坡足迹,在千里之外的超然台上,也在苏东坡笔下的洪雅以及瓦屋山:5月11日,第十二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取自苏东坡《寄黎眉州》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的洪雅茶叶品牌“瓦屋春雪”正式上市;6月18日,“瓦屋春雪”旗舰店开业,洪雅优质茶品迈向线上线下更大市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洪雅因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和苏东坡结缘,为洪雅品牌打造提供了文化支撑。”罗勤均表示,如何让东坡文化同洪雅经济发展相结合,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课题,也是我们致力推动的事情。田锡水景公园田锡文化  源远流长盛夏,随着气温升高,许多市民选择“田锡水景公园”纳凉。走进公园,清水环绕、长桥卧波,水景、凉亭、步道……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公园已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更重要的是,公园里还有包括遗直书院等很多田锡文化元素,氛围很好,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带着孩子来耍。”饭后之余,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王艳梅带着孩子来到公园散步。除了散步,她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田锡传统文化熏陶,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说起田锡,洪雅人家喻户晓。其以敢谏诤言而为后人景仰,范仲淹赞其为“天下正人”,苏轼称其为“古之遗直”,司马光为之作神道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为传承千年文脉,弘扬田锡廉洁奉公精神,2018年3月,洪雅在“引青入城”北渠开工建设集风景、人文于一体的公园,取名“田锡水景公园”,冀田锡清廉之风永存家乡。2019年5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2023年1月,田锡文化展厅建成免费对市民开放。作为洪雅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洪雅将“田锡”文化基因、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各领域、全方面。如今除了田锡水景公园,处处可寻见“田锡”的影子。和田锡水景公园一江相隔的田锡中学,读书声声声入耳。2021年9月,以“天下正人”田锡命名的洪雅县田锡中学校正式开班。该校校训“勤以为学、正以立身”,体现了对正人文化的传承,彰显对学生做“正人田锡”的德育愿景。“田锡精神也是洪雅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该县教体局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袁德强介绍,为弘扬“诗书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的优良民风和“勤劳、正直、聪慧、儒雅”的心性气质,洪雅县教体局于2022年完成《正人田锡》学生读本编撰工作。袁德强介绍,截至目前,《正人田锡》读本已印发5000册,针对低龄学生群体的读本也正在编撰中。“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才是城市灵动的写照。”多年从事田锡文化研究的原洪雅县社科联主席钟向荣介绍,田锡文化作为洪雅优秀传统文化的“魂”,传承和发扬田锡文化,让历史的影子照进当下,对洪雅“以文化人、以文塑城”,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2023年民俗文化巡展活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6月10日,柳江古镇旅游风景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如期举办,活动让景区热度再次“飙升”。“柳江古镇景色非常漂亮。同时,让我没想到的是,还观赏到洪雅非遗表演,让我对洪雅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叶趁着节假日来柳江古镇玩耍,而当天景区里堂灯、川剧变脸吐火、瓦屋山山歌、复兴耍锣鼓、牛儿灯、金钱板等洪雅非遗展演让他大饱眼福。洪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境内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拥有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已连续多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通过活动把洪雅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体验到洪雅非遗的魅力。”该县非遗中心负责人黄蓉介绍,为了把凝聚千年的洪雅本土文化传承弘扬,让其熠熠生辉,一直以来洪雅人都在不断努力。今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洪雅县2023年“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巡展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盛大启幕。巡游活动融入大量非遗元素,省级非遗项目复兴耍锣鼓、市级非遗项目中山狮舞、县级非遗龙灯巡演等精彩表演,引得群众连声喝彩。据统计,活动现场群众达3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人数达8万余人次。“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黄蓉表示,为了让洪雅非遗走进千家万户,除了举办大型活动,系列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也让洪雅非遗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非遗是传承于民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洪雅非遗是洪雅精神血脉的延续,是洪雅重要的文化资源。”洪雅县文广旅局分管负责人李长胤表示,作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对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以文兴业  持续推动“文旅强县”出新出彩“我们将持续推动文旅强县出新出彩。”面向未来,洪雅县委主要领导指出,将以文化人,进一步梳理三苏、田锡家风家教脉络,持续打响“洪韵正气·清风雅廉”廉政品牌;以文塑城,把文化基因、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各领域、全方面;以文兴业,加快推进瓦屋山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营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提升文旅影响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27
近年来,洪雅县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技术资源下沉村卫生站 打通老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5月10日,洪雅县卫健局组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100名执业医师以“1对1”的形式,与全县100个社区(村)卫生站(室)结对,开展为期1年的“百医联百村”志愿服务活动,将县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下沉。以“百医联百村”活动为契机,洪雅县不断推动医联体建设。县级医院医疗力量下基层,联合“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包括“以教带学”义诊等活动,指导村卫生站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打通老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在让群众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为提升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助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该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一镇一站”示范打造,持续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装备配备,为当地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6月25日,在瓦屋山镇炳灵社区群贤村卫生站内,村民看病后直接进行医保结算。标准化改造后的村卫生站干净整洁,基础药品充足,各功能用房规范明确。炳灵社区居民赵朝富表示,卫生站标准化改造后,各个区域划分明确,看起来就很规范,在家门口看病也可以享受城里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放心。群贤村卫生站在今年5月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设置中西医科、治疗室、公卫室、检查室等功能用房,并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和出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而下一步,瓦屋山镇卫生院将依托该院中医特色科室,进一步改造群贤村卫生站,引进新技术,在站内打造“中医阁”,成立康复理疗工作室,同时推动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运行,将群贤村卫生站康复理疗转为卫生院延伸医疗服务点,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医疗需求。以医疗次中心为着力点 建强村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是加强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优化布局的工作要求之一。洪雅县提升资源布局,全面构建“县级医院为龙头,医疗卫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探索“医疗次中心”改革建设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县级医院+次中心+分院+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自“医疗次中心”创建以来,余坪中心卫生院在上级医院的协助下,已能完成相对难度较高的手术,新设儿科、皮肤科等科室,门诊诊疗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9.2%,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2.79%,例均住院费用下降3.16%;东岳中心卫生院,床位从建设前的80张增加到95张,率先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安装CT机,管理申请门诊特殊疾病高血压患者2256人,2型糖尿病患者550人,今年以来已为196名慢病患者申请了门诊特殊疾病补助,报账比例除自费药外达90%,让当地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这样的改变正是该县探索“医疗次中心”改革,建强村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县级医院水平的诊疗。推动“医养结合” 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洪雅县依托片区“医疗次中心”改革,提优医养特色,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扩大老年群体覆盖面,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托管镇敬老院和运营管理镇日间照料中心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养老服务能力。东岳镇卫生院是四川省首批成功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的乡镇卫生院,成立“医养服务中心”,受委托运营了东岳养老院,成为眉山首家托管敬老院的机构,并与县域内8家养老机构签订了医养救治协议,内设养老部、医疗部、日间照料中心。东岳镇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只是该县基层医疗机构创新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该县深入挖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各镇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模式。比如:槽渔滩镇推出“双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防融合模式;瓦屋山镇推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同时,该县围绕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持续创新增效,不断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8家,建制镇卫生院覆盖率、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和中医馆覆盖率均为100%,基本实现农村群众30分钟内就近就医。(供稿:洪雅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6
(罗宇豪 记者 常艰)近日,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迎来今年首次收获,种植户正组织农户抢抓时间采收玉米。“今年是我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第4个年头,我种了200多亩,每亩玉米产量大概在1000多斤,总共有20多万斤的产量。”种植户马树华告诉记者,他的这一批玉米大豆收割之后,还能再继续种大豆,玉米产量不会受影响,还能多收一季大豆,经济效益比之前提高了许多。复合种植基地鸟瞰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养地作用,而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促进作物间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一地双收”。今年,青神县科学设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行玉米套种四行大豆,同时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今年,青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按照农情测算,平均每亩可增收350公斤以上的鲜豆。“从目前大豆玉米复种的田间长势情况来看,略好于去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搞好夏播大豆玉米复种和秋播大豆玉米复种的技术指导,保证今年的粮食增产稳产。”青神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宏毅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陶广汉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川渝瘠薄坡耕地土壤多源增碳消障产品与技术”课题三项目研讨推进会在四川省眉山益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3家单位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工作推进情况,得到参会专家一致认同和好评。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刘定辉研究员指出,课题工作一定要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一定要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要能落地能推广。与会专家也表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各课题参与人员要多跟企业沟通、多从解决企业的问题出发,做出既有科研价值也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  益稷农业总经理程涔表示,公司将严格按照项目相关要求,在专家帮助下,针对性开发出切实解决川渝两地坡耕地实际困难的好产品,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做出贡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