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汉融 记者 程强)5月22日,由国际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在北京顺义区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开幕。汉源甜樱桃亮相本届大会并斩获四项大奖。其中由汉源万厘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选送的甜樱桃(红灯)荣获“特等奖”;由汉源味可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套袋黑珍珠(甜樱桃)荣获“特等奖”;由四川恩梵源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选送的套袋红灯荣获“特等奖”;由汉源县新农之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套袋美早荣获“最佳奖”。          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现场据了解,国际樱桃大会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级别最高的有关樱桃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会议,被誉为世界樱桃界的“奥运会”。大会巡展环节,汉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覃建生向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等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从汉源甜樱桃种植规模、品种选育、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覃建生说,天赐天府,别样黎州。汉源以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资源,孕育了以汉源甜樱桃、汉源花椒等为代表的“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近80万亩,建成了汉源花椒、汉源甜樱桃等“7+4”现代农业园区,是西南片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给地,享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等美誉。专场推介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龚荣高以《汉源高品质管理模式-成就中国甜樱桃精品味道》为主题,推介汉源甜樱桃。汉源文旅推介官李煜晗推介汉源及其他特色农产品。同时,现场还播放了《阳光汉源 樱桃红了》汉源甜樱桃宣传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4
(记者 程强)5月19日至21日,在国际茶日到来之际,你我共茗·蒙顶甘露——蒙顶甘露全国品鉴会(线上) 在雅安举行。活动联动32个城市、46个分会场共饮蒙顶山茶。通过云品鉴,助力蒙顶甘露的营销与推广。 蒙顶甘露品鉴会现场活动邀请了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等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雅安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蒙顶山茶产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共品蒙顶甘露,共迎国际茶日。雅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国才参加品鉴会并讲话。孟国才在讲话中表示,雅安市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和雅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以雅茶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工作要求,聚焦蒙顶甘露,实施单品突破,始终以“三茶统筹”为工作主线路,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200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四川省前列。“蒙顶甘露紧卷多毫,浅绿油润,碧青微黄,味醇甘鲜。”品鉴会上,行业专家为蒙顶甘露作推介。据了解,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是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的地方。2022年,蒙顶山茶以43.9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2中国茶叶公用区域品牌前十位。近年来,雅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川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蒙顶山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等机遇,狠抓基地、健全标准、做强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雅茶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雅安深入开展茶文化挖掘,大力实施茶科技攻关,强力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了一条茶文化赋魂、茶科技赋力、茶产业赋能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有力促进了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由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雅安市名山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承办。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2
(汉融 记者 程强)连日来,雅安市汉源县6万余亩甜樱桃成熟上市,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尝鲜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据了解,汉源县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甜樱桃栽培面积最大的区域,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甜樱桃产业基地”。预估今年甜樱桃产量约3.2万吨。汉源甜樱桃汉源县位于四川西南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相岭南麓,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气候特点,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甜樱桃的优越自然条件。据了解,汉源甜樱桃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以上 、维生素C含量14.0mg/100g、花青素含量603mg/kg,高于参考同类樱桃37.7倍,具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独特营养品质特征。此外,汉源甜樱桃推行标准化栽培,种植户精细化操作管理,是国内第一个甜樱桃果实套袋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环境及避雨、套袋等栽培技术措施下,汉源甜樱桃果肉紫红色,肉质肥厚,口感细腻柔软,味甜多汁,果香浓郁。在2022年12月,汉源甜樱桃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年第三批43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目前,汉源县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甜樱桃产品6个。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8
 (李航 记者 程强)5月15日,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四川省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新闻通气会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据悉,今年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围绕“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主题。全省各地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的形式,在5月期间开展35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其中,5月19日将在雅安市荥经县举办2023年“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同步举办四川省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大熊猫文化从雅安走向世界——“熊猫回家”新国风熊猫艺术展(雅安站)、国道318川藏线零公里自驾游大本营旅游推介(雅安站)等系列主题活动。 貊貊家园   据了解,此次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融历史文化、非遗传承、自然生态等要素于一体,邀广大游客深入双黑艺术村、云峰山、龙苍沟等景区,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景观到戏剧,感受真实、立体、多元的荥经。在荥经电音草地音乐节上,还将呈现黑砂+黑茶、黑砂+砂锅串串、黑砂集市等文旅场景,并通过暑期研学亲子游、森林音乐周、“茶马古道”徒步等活动进一步集聚商气、人气、烟火气。        黑砂烧制其中,荥经县博物馆重磅推出1场沉浸式夜游情景体验活动,以古礼式迎宾、互动式参观、沉浸式讲解的方式,让游客了解荥经历史文化,沉浸式观展将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严道时代。同时, 5月18日、19日两天将开展“探秘自然——自然教育游荥经”“丝路窑火——文化体验游荥经”“触动味蕾——美食寻味游荥经”“熊猫相伴——康养度假游荥经”4大精品生态游,游客可以前往DC未来国际营地、古城田野学校、又见古窑、云峰山、貊貊家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桐野营地调研,了解荥经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户外运动、野外探索等业态,以及近距离接触国家级非遗项目荥经黑砂制作技艺。龙苍沟天生桥记者了解到,活动期间还有许多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可供选择。如:“熊猫貊貊带你游荥经”暑期乡村研学亲子游、乐动四川·森林音乐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首届荥经大熊猫森林音乐周、“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徒步穿越“茶马古道”体验等,将从5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2月。棒棒鸡 据荥经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当地还将推出非遗藏茶重走茶马古道、半程马拉松赛、中国·荥经黄金茶发布会、新时代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峰会(全省自然教育大会)、荥经印象成渝行、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生态体验等系列品牌活动,邀请广大游客在清雅荥经一同感受“森”呼吸。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老师们快看,我们引种的太白贝母开花了!”5月4日,汉源贵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贵林很激动,他拍下太白贝母花的照片,马上发给了曾为他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利。  虽然只收到了一张照片,但张利却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带队前往汉源实地查看。她解释,这是汉源引种太白贝母后首次成功开花,标志着太白贝母在当地引种成活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后续能否顺利结实留种,还待进一步观察。资料图片药中“黄金” 每公斤售价可达数千元  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由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贝母属的野生植物全部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其市场供应只能依赖人工栽培,目前种植经济效益较高。  团队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姜媛媛介绍说,太白贝母是川贝母基原植物中的一种,其他基原植物,如甘肃贝母、梭砂贝母、暗紫贝母、瓦布贝母等,生长环境一般在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仅太白贝母可在海拔1500米左右生长。  “一年针,两年叶,三年飘带,四年抽筋不开花。”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川贝母的生长。小小的种子在冬天撒入土里,经过 4 年以上时间才能收获,由于生长不易,也让川贝母身价走高,成为一味名贵中药材,每公斤售价可达数千元,被称为药中“黄金”。近年来市场需求大,野生川贝母资源日益稀缺,从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的需求来看,发展人工种植川贝母将是大势所趋。  选种、浸种、开厢、拌肥、播种……去年9月,张利教授基于长期对川贝母资源的考察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结合企业发展意愿,带领技术团队指导合作社在汉源种下太白贝母,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投入较大 种植户不宜盲目扩种  在汉源现场查看川贝母生长情况后,张利直爽地指出种植和管理上仍存在问题:目前土壤较为板结,保墒效果较差,地块较干。她建议后期倒苗后重新换土,并增加腐殖质含量。  “川贝母为异花授粉作物,目前结实率较低,下一步可考虑人工授粉和人为吸引传粉媒介相结合,提高结实率。”团队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瑞武介绍,作为浅根系中药材,川贝母不宜种植过深,灌溉中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否则易导致根腐病的发生。花后和倒苗后可适宜追肥。  在廖进秋、邓雪雪等团队专家们看来,虽然川贝母经济效益较高,但投入也较大,种植户不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建议种植主体在掌握种植和初加工技术后,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张利告诉记者,后期团队将逐步向有需要的种植主体传授授粉、种子繁育、规范化栽培、产地初加工等技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7
(记者 乔薇 文/图)5月11日,伴随着阵阵茶香,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千秋蒙顶 中国名山”采风活动正式开始。28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走进名山区草言殳舍、茶岸、小西湖、黄茶村等地,聚焦当地茶旅融合发展成果,感受名山区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底蕴。茶园绿道上前往茶园的茶农据悉,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始终立足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以“以茶带旅、以旅促茶”为工作思路,对全域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不仅突出了当地茶文化底蕴,还绘制了茶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乡村旅游、民宿体验、户外露营的持续火爆,名山区草言殳舍、茶岸、小西湖、黄茶村、清漪湖、“营地+景区”等在受到各地游客热烈追捧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增收。草言殳舍内风景一角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名山区接待游客4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共3.46亿元,较2019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123.41%和88.04%。“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名山区作为“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都”。近年来,更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抓手,充分发挥茶资源优势。据悉,名山区依托39.2万亩茶叶资源本底,全域建成全国首个茶叶主题的国家茶叶公园,率先推进茶园绿道建设,打造了15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串联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32家旅游民宿、23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点。此外,还积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骑游观光、采摘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等系列乡村旅游业态,走出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茶旅融合发展道路,带动全区近23万群众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成果。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牛碾坪(何友青 摄)为了激活茶产业发展,名山区还以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深挖资源潜力。据悉,当地著名的蒙顶山茶现已远销至全国和全球33个国家(地区)。名山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名山区正紧紧锚定创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航向,未来将继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深度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通道,全面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5
(张诗悦 记者 程强) 5月12日,记者走进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只见笔直平整的柏油村道整洁通畅,一栋挨着一栋的房屋错落有序,举目望去,鲜花盛开,一幅干净、整洁、漂亮的宜居乡村图映入眼帘。禾茂田园大景图据了解,近年来,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聚焦乡景美、乡风美、乡村富“两美一富”目标,将禾茂田园打造成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宜居乡村“芦山样板”,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研学活动过去凤禾村曾因交通不便发展缓慢,国道351线改扩建工程的完工,让凤禾这个闭塞的村落变得四通八达。而后,凤禾村依托林盘资源,打造精品民宿、林下露营、魔幻迷宫等一批林间业态,促进林下旅居、寻乐、观景一体化,打造游客网红打卡点。动员90余户农户实行微菜园、采摘园、高标准农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亲子劳作体验、学生研学为主的微菜园和相关业态,进一步擦亮房前“菜篮子”、路边“果盘子”、山间“米袋子”的“金字”招牌。农产品采摘“目前,凤禾村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凤禾村负责人表示,凤禾村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集体+群众”的发展模式,带动企业富、带动集体富、带动群众富,实现利益共享、发展共融。从组织引领、政策倾斜、国企助力三向发力,整合土地1200余亩、资金9000余万元支持项目建设,落实用水、用电等方面优惠、减免政策,全方位保障企业健康平稳发展,成功引进6家企业(商户)落户禾茂田园。同时,凤禾村通过探索盘活资产、入股分红、自主经营、折资合伙等多元化发展途径,带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收。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折资入股林下露营地、山地越野等5个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带动村民年增收8000余元,促进了民富村强的和谐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凤禾村持续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探索垃圾分类“两网、三桶、四分”新机制,深化农村水旁、路旁、宅旁、村旁“四旁”植树种草绿化行动,全覆盖推动有匾额、有小院、有花坛、有景观特色庭院建设,实现1户1景的“微庭院”。目前垃圾分类、旱厕改造达标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超过90%。七点半议事亭此外,为了持续推进乡村微治理模式,凤禾村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体系。建立七点半议事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听民声解民忧,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常态开展党员“红色代跑代办”“五老银辉服务”等专项行动,累计为村民提供服务200余次,形成孝老尊亲、团结互助、勤劳奋进、积极向上的主流民风,深化德治效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5
(记者 薛维睿)5月10日,雅安市村集体经济项目推介会暨“组团式”帮扶薄弱村启动仪式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市村集体经济项目清单,共推出340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总额21.7亿元。  当前,雅安将村集体经济项目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牵引性工程,大力实施“党建引领、项目强村”行动,此次活动推出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包括156个入库县(区)投资项目、38个纳入年度重点项目,涵盖农文旅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仓储物流、新兴工业、基础服务、产业配套七大类。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务工岗位8000余个。  “前期,我们全面排查了乡村闲置资产、优势资源,梳理研究在村投资项目、政策扶持清单,与各县(区)开展供需对接、双向匹配,因地制宜包装推出了这批项目。”雅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推出的项目聚焦优势产业,紧扣文化旅游、“五雅”产业、清洁能源等领域,目前超过70%的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用地规划等。  当天活动上,雅安还确定了对60个相对薄弱村进行重点帮扶,力争到今年底,实现薄弱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纯收入较去年增长50%以上,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收入村;到2024年底,年经营性纯收入较2022年翻一番,达10万元以上。  雅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帮扶方式上,逐村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帮扶部门、一家结对企业、一名第一书记“四个一”措施,并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帮扶计划》,开展为期两年的组团帮扶,确保帮扶村至少有1个稳定可持续的集体经济项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羊欢5月14日,“阳光汉源,樱桃红了”2023年汉源甜樱桃优势农产品发布会暨汉源甜樱桃盒马首发上市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会现场  当天特别邀请了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龚荣高从汉源甜樱桃高品质标签、高品质举措、高品质管理模式等方面现场推介甜樱桃。同时,为了展现汉源丰富的文旅资源,汉源县第四届梨花仙子冠军暨文旅推荐官推介了汉源及其特色农产品。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不只带来了汉源甜樱桃,还有汉源枇杷、汉源花椒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希望通过与盒马鲜生的合作,让汉源优质甜樱桃和其它特色农产品能够更好更快更鲜地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品尝到正宗的汉源味道。”汉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钟攀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5
( 周万龙 记者 程强)5月10日,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的枇杷果园里,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里是石棉枇杷最早上市的地方。一大早,果农就纷纷进入果园开始采摘。每个村口,都能看到金黄的枇杷装箱装车,运往山外的世界。据悉,预计2023年石棉枇杷产量在2.9万吨左右,产值4.6亿元以上。枇杷丰收据悉,石棉枇杷果实大,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皮橙黄色,皮薄、极易剥皮;果肉厚,汁多、细嫩、风味浓郁,具有投产早、丰产、病虫害少和耐储运等优良特性,商品性好,经济价值高,是石棉县的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从1989年开始进行枇杷商品化栽培,全县枇杷基地主要分布在海拔851米—1700米区域范围内,果实成熟于每年4月上中旬—7月上旬。石棉枇杷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和“有机转换认证”“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中华名果”等称号。已经打造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5.1万亩、绿色食品(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5170亩。2021年石棉枇杷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3.18亿元。据石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石棉县参与选育并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枇杷新品种有果真好1号、果真好2号、果真好3号、果真好4号、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和春花1号共7个,目前正在推广果真好1号和果真好2号,旨在进一步提高石棉枇杷品质,提高枇杷优果率,实现枇杷产业提质增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徐灿红 记者 刘佳5月10日,雅安市举办“党建引领·项目强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推介会暨“组团式”帮扶薄弱村启动仪式。会上,该市推出包含340个项目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清单,投资总额达21.7亿元;15个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投资总额5.19亿元。启动仪式  “此次推出的340个项目涉及农文旅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仓储物流、新兴工业、基础服务、产业配套7大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袁海晗介绍,“这些项目都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聚焦优势产业、布局朝阳产业,投资前景广阔。”  近年来,雅安市坚持把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强村更强、弱村不弱、整体提升”的思路,分类排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实施“党建引领·项目强村”行动,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领办,包装推介、落地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同步提升。“雅安市积极探索中高山区村集体经济有效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雅安市委副书记刘吉祥说。2022年,全市554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纯收入14.2万元,纯收入50万元以上村26个、百万村12个,其中172个中心村村均纯收入15.2万元,同比增长123%。  会上还启动了党建引领“组团式”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雅安市综合考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总量、质量及发展后劲等方面因素,在全市确定了60个相对薄弱村,逐村落实1名县级领导、1个帮扶部门、1家结对企业、1名第一书记进行为期两年的组团帮扶,力争到2024年底,帮扶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纯收入较2022年翻一番,全部达10万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1
近年来,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人大将乡党委提出的坚持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全乡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全乡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并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助力打造“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让资源变废为宝,描绘了一幅绿美彝乡的新画卷。源于一次代表调研2021年,宝峰彝族乡接到群众反映,田坝村养猪场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居住环境,希望乡党委政府能出面解决。乡人大主席在接到群众反映后,立即组织部分代表到宝峰彝族乡田坝村养猪场开展现场调研。养猪场有存栏生猪17700余头,产生的粪料存储量保持在2万方左右,人未到养殖场,臭味先至。面对群众的反映和企业发展的现状,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大代表们在调研座谈中催生了一个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理念: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说干就干,争取项目资金、开展配套建设种养循环系统。通过多方努力,2022年上半年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区,开展科学种养,化废为肥、变肥为宝,通过循环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宝峰彝族乡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敢于一场思维创新“自从粪污处理基地2022年上半年建设完工后,我们乡养殖场的粪污得到了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现在的循环模式是通过化粪池、沼气池、收集池和干湿分离池将粪料发酵后进行干湿分离。”乡人大代表、宝峰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闫成钢娓娓道来。经过干湿分离并发酵产生沼气可用于猪场日常使用,粪水则在厌氧池中发酵成沼液肥,再与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搭配稀释,通过贯穿全乡大部分茶地的管网为茶农的茶地免费供肥,固体则可直接用于还田或加工成有机肥。整个种养循环系统产出的肥料可覆盖宝峰彝族乡约5000亩的茶地。闫成钢同时算了一笔账,茶农使用种养循环出来的有机肥料,一亩地每年减少肥料支出约400元,同时整体上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减少了病虫害,每年将为茶农直接和间接增加10%左右的经济收益。“还有,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与提升,价值更大。”止于一种为民情怀2023年,荥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就荥经县农业四大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在宝峰彝族乡调研时提出:继续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后续工作,不断及时监测作物的长势产量等,为后续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工作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深度挖掘亮点经验做法,为其他村、其他乡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循环模式。继续探索形成农业生态屏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荥经县人大代表带头对农业种养循环模式的探索,既是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更是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体现,循环模式的探索和成效为荥经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供稿:荥经县委宣传部 匡华 石林)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09
眼下,正值雅安市汉源县枇杷、桑葚和黑樱桃成熟采摘季节,五一期间,各类果园里游人如织,各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在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李万文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成片的枇杷林,显得生机勃勃,一袋袋沉甸甸的枇杷早已压弯枝头。果园里,游客们一边兴高采烈采摘,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汁水甘甜的枇杷,享受着田园采摘的乐趣。“我专门从成都过来摘点枇杷,这边枇杷好,给我同事带过去品尝一下。”来自成都的游客李昊东说。在九襄镇梨坪村刘妈妈桑葚园里,桑葚果颗颗饱满,压弯了枝头,红的、黑的果实一簇簇相拥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果园里也十分热闹,大人、小孩儿有说有笑,在桑果园里穿梭,摘果,尝果。内江的游客兰洋说:“我们是专门从内江过来采摘桑葚的,听说这边味道比较好,刚刚采摘吃了几个,确实很好吃。”另一边九襄镇三强村源筑民宿黑樱桃采摘园里,也是热闹非凡,颗颗晶莹剔透的黑樱桃挂满枝头。游客们分散在果园里,一边采摘黑樱桃,一边欣赏田园风光,尽情享受悠闲时光。(供稿:汉源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09
(记者 薛维睿)近日,雅安市召开 2023年雅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预计今年汛期(5—9月)雅安大部分县(区)雨量正常略偏多,气温普遍偏高0.5℃左右;主汛期(7—8月)大部分县(区)总雨量正常略偏多,强降雨较集中,有3次左右中等强度的洪涝,局部洪涝偏重;洪涝可能产生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预计盛夏期间气温正常略偏高。  雅安将严格落实防汛减灾责任,在主要江河、水库水电站、山洪危险区、重要在建工程、城(镇)易涝区、旅游景点(区)等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具体点位,逐一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并对外公示和开展责任人履职专门培训;同时,要求各部门坚持汛期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山洪危险区、在建工程、水库水电站、旅游景区、人口聚居区、铁路公路沿线、各类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汛前隐患排查。  此外,提前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物资设备等储备,雅安各地正丰富储备品种和充实物资数量,做好抗旱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防旱抗旱新技术应用推广和人工增雨准备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08
(记者 薛维睿)4月20日,从雅安市区驱车前往宝兴县,青衣江水一路奔流。约3小时车程,记者抵达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青衣江东源始流段正是在这附近的青衣江源景区发源。  这里是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森林覆盖率超过86%,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颇具盛名的“森林康养之地”。如今,依托当地河流、森林等绿色资源,以及当年红军长征遗迹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夹金山村找准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俯瞰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 黄刚 摄绿色资源引领产业兴旺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这儿的江水始终清澈见底。”夹金山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代华颇为得意地说,“我们从小就喝这里的水,没有人会破坏它。”  对于世代生活在青衣江源头的夹金山村村民来说,绿水青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滋养着这里的繁盛草木,带动了全村产业发展。  行走在村子里,记者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在平坦宽阔的草地上悠闲吃草,远处是巍峨高山,高低错落,绵延向更远方。  “只要有山有草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牛羊。”王代华介绍,夹金山村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以畜牧养殖为主,“在海拔2000到4000米的云海牧场,牛羊喝的就是江水,顺着水流,它们自己就能找到上山的路。”  除了养牦牛、西门塔尔牛等,当地村民近年来也开始养殖藏香猪。接受记者采访时,村民王富彬正在自家1400平方米的猪舍里给藏香猪喂食。“我们的藏香猪都是半散养的,当下主要喂牧草、玉米等,等到5月草木茂盛了,就会把它们放养到高山牧场。”  王富彬是夹金山村藏香猪养殖创业的代表。2018年,看准了藏香猪的市场优势,王富彬引进了20余头藏香猪,如今已繁育到600多头。接下来,他还计划建设更加规范化的养殖场地,扩大养殖规模。“我们打算跟电商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夹金山村的藏香猪。”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夹金山村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村存栏牦牛超过1.2万头、存栏藏香猪超过1.43万头。红色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硗碛湖畔,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高矗立,青山绿水间,这座深红色碑石格外显眼,不少游客停下脚步“打卡”留念。从这里一路而上,夹金山村还分布着红军誓师坪,红军井及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等红军长征遗迹遗址。  从夹金山村村口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一路都能见到前来实地感受长征精神的参观者。在这条通往夹金山的必经之路上,大大小小的藏家乐十分别致,引人驻足。据统计,如今夹金山村已有民宿60余家。  一栋三层楼高的藏式传统民居格外热闹。“这是当地出名的‘阿泰藏家乐’。”王代华介绍,“老板阿泰和老板娘能卡曼都是我们村的‘红人’。”  2004年,在外地卖皮鞋、跑运输的阿泰回到夹金山村并建起一栋藏式小楼,想着在家门口靠藏家乐吃上旅游饭。“刚开始生意一般,身边的人也不理解。”阿泰说,随着生态观光和红色旅游发展,藏家乐的人气越来越旺。  精通纺织牦牛毛手艺的能卡曼,还创立了“能卡曼妇女微家”,带动村里妇女制作手工艺品。这些民族风味浓郁的藏族服装、牦牛毛头帕、腰带及各类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夹金山村进一步挖掘利用红色文化,成立宝兴县泽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合作,以红色文化、藏乡文化、农牧文化、乡村旅游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自然教育等“红绿融合”的旅游产业。记者手记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山水人文  这个月,“硗碛花腰带制作技艺非遗工坊”的牌子,刚在阿泰藏家乐挂上。心灵手巧的能卡曼,是花腰带编织技艺的传承人。  在能卡曼的非遗工坊里,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藏家乐的一旁,一栋崭新的小楼正在建设,这里未来将作为传习馆,进一步推动当地自然教育、传统工艺研学等发展。  在阿泰的鼓励下,能卡曼曾加入“乡村之眼”项目,她拍摄的作品呈现出雪山草甸的壮美风光,记录下当地群众的盛大节庆,讲述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浓浓亲情。这部颇具浓郁乡土风情的纪录片,已到全国多地,乃至海外参加影展,让更多人了解硗碛藏族乡和夹金山村。  “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我对家乡的热爱始终不变。”能卡曼说,希望将夹金山村的藏乡文化和农牧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山水自然和人文历史。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7
近日,汉源县前域镇白鹤村村民倪学全一家搬进了新房。走进倪学全的家,窗明几净,温暖舒适,沙发、家电等各类生活设施齐全。受“9·5”泸定地震影响,倪学全家房屋受损,被鉴定为D级危房,需拆除重建。倪学全说,当时一家人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时,相关部门不仅提供建房补助、生活补贴,还安排专业人员前来拆倒危房、指导建房,短短几个月时间,家里原有房屋基础上就建起了新房,着实让人省心了不少。倪学全在果园里劳作搬进新房后,倪学全的思想认识也更积极了,一门心思都在谋划如何让新家的新生活更好、更幸福。倪学全家种植有甜樱桃、李子、柑橘等果树,这段时间正值管护期,倪学全一刻也闲不下来,每天都在果园忙。走进厨房,简单做了饭菜,几口下肚后,倪学全又加快脚步来到地里忙了起来。同样沉浸在新家幸福中的还有富乡乡富和村姜定强一家。走进姜定强家三层小楼房,每一层功能分区明显,一层厨房、二楼客厅、厕所、卧室,三楼卧室、杂物间。提起如今的新家新生活,姜定强倍感幸福。姜定强回忆,“9·5”泸定地震发生后,他从外地赶回来看到自家受损的房屋,当时心情糟糕透了,今后如何生活、家人如何安置……道道问题如座座大山压在心上。了解到姜定强家的情况后,富乡乡立马行动,为他家量身定制灾后安置、灾后重建方案。如今,姜定强家如愿搬进了新房。房屋建成后,姜定强做了一个决定,不出去了,就留在村里发展产业,让新家新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供稿:汉源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24
(雅宣/文 黄刚/图)人间最美四月天,满目美景入画来。从佛图山隧道出来,便驶入雅安市芦山县城,一座造型似弯曲丝带的彩桥映入游客眼帘。它既是七彩佛图山公园与金丝楠水街的“连接桥”,也是游客们纷纷“打卡”的“网红桥”。这是芦山县力争通过打造爆款旅游场景让“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的一个例证。汉姜古城  这些年,芦山县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变恢复重建为发展再建,坚定“文旅兴县”战略,实施文旅崛起“一号工程”,加速推动文旅资源转型升级,着力在业态融合、品牌创建、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走出了独具芦山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星空露营、萌宠乐园、花海小火车……在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抓住发展良机,成为热门的“打卡地”。射箭坪  “禾茂”,得名于“禾苗茂盛”,但过去曾因交通不便而发展缓慢。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国道351线改扩建工程的完工,让禾茂这个闭塞的村落变得四通八达。利用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禾茂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建设,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为中心、农旅融合发展的全链条康养旅游产业,建成集农耕文化园、科普教育园、康养休闲园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已创建成功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让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出一条“幸福路”。七彩佛图山公园  同为芦山县重点文旅项目的龙门溶洞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全面改造提升后将现有单线游览线路打造成闭合的游览环线,将大幅提升景区服务功能,促进景区提质增效。  类似这些在建文旅项目,在芦山遍地开花。十年来,芦山县累计投入2.37亿元,完成芦山县龙门—围塔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大川镇旅游示范镇等21个项目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成功创建汉姜古城、龙门古镇等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形成了“农旅结合、一三互动、三产共融”格局,有效促进产业转型提升。通过核心景区带动周围发展,全县已有222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年接待旅游人数从2013年的44.85万人次增长到了目前的30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24亿元提高到了22.9亿元。  文旅兴县阔步行,如今,芦山这座川西小城正从重建走向振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4
(李媛 李永杰 记者 程强 文/图)近日,雅安宝兴县大地绿意盎然,块块农田农事忙。在五龙乡枇杷产业园,一株株枇杷树长势良好,青绿色的枇杷已挂满枝头。苟莉和工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一片繁忙的景象。枇杷已挂满枝头苟莉是五龙乡格达桥组村民,她告诉记者:“从20多年前开始,村里陆陆续续种植枇杷,‘4·20’地震过后,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种植行列,枇杷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科学。枇杷价最好的时候,每斤收购价可以卖到15块钱,每年卖枇杷,我们家可以收入10万元左右。希望今年,我们家的枇杷也能大丰收,大家都能卖个好价钱。”枇杷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离不开政策扶持。近年来,宝兴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抓好产业融合,注重发展思路的引导,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林海菌乡”“果海药谷”“云海牧场”三条产业环线建设,打造“三大有机产业链”,形成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布局。宝兴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本全表示,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总量适度、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现代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宝兴县坚持推进“三园一基地”项目建设,藏香猪农业园区争创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山药农业园区争创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培育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宝兴还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品牌抢占市场。通过挖掘“夹金山”“熊猫牌”农产品品牌文化,打造出了“夹金印象”牌藏香猪、“熊猫牌”竹笋等特优农产品,推动宝兴农业“原力觉醒”。“坚持抓好‘两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宝兴藏香猪’‘宝兴山药’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县32个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接下来将加强与川体集团沟通对接,把宝兴建成运动员食品专供基地。”杨本全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13年以来,宝兴始终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持续改善了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涌现了一批干劲足、闯劲猛的新农人,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要素。随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宝兴充分利用农产品成熟时间节点,依托“枇杷节”“山药出大山”等活动,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采摘游园,引导传统农耕逐步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在政策好了,每年都要开展枇杷节活动,把我们宝兴枇杷名气也打出来了。现在游客也会慕名来参加活动,下田体验枇杷采摘,增加了我们种植户的收入,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五龙乡格达桥组村民杨德强说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也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宝兴始终把保障重要农产品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惠农政策,采取粮经间(套)作、地边扩种、利用征而未用的土地以及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等措施,做到产得出、囤得住、供得上。据了解,2013年以来的十年,是宝兴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含“金”量持续提高,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3
(李永杰 李媛 记者 程强)无论是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是土生土长的宝兴儿女,说起宝兴震后十年的变化,感受最深地莫过于交通的巨变。十年来,宝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谱写出交通路网新篇章。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宝兴中交出行网约车师傅王先兵,每天往返于宝兴县和雅安市区。王先兵说,网约车有公司统一管理,客源稳定,加上G351路况不错,自己每天可以跑两个来回,生意很是不错。国道351线是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宝兴段全长126公里,起于宝兴和天全交界处,止于小金交界处。通过大量桥梁和隧道的建设,线路建设避开急弯陡坡、铜头峡地质灾害隐患点。夹金山隧道建成后将消除夹金山越岭段交通瓶颈,彻底实现群众期盼已久的“平安畅通梦”。      宝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岳虎表示,去年,夹金山隧道开工,隧道完工后,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同时摆脱了冰雪天气带来的交通瓶颈,实现一年365天全天候通行。接下来,将加快推进邛芦荥高速公路、大宝高速公路建设,G351多营至灵关段一级公路改造提升项目,为建设现代化宝兴贡献交通力量。在做足主通道建设的同时,宝兴没有落下农村公路的建设。近年来,宝兴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近年来,为进一步建设好”四好农村路”,宝兴维修乡村道路30余公里,力争在2023年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00公里,力争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道路通,百业兴。借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春风,五龙乡铁坪山村主干道全线扩宽升级,产业路修到了田间地头,破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通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致富路。  铁坪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兴业说,在公路没有修好之前,当地的农产品,山药、藤椒要转运到五龙。现在公路修好了,大车能够到村上,节约了运输成本,为村子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有了便捷的交通才能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近十年,宝兴全县新建改造5个港湾式招呼站和42个招呼站牌,对偏远或客源少的建制村实行15分钟预约响应服务,实现了“有路就有村通汽车”,并依托村通客车、邮政综合便民站开展日常生活消费品、农资以及邮件、快件收寄投递、处理等服务,健全乡到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网络。“现在的路修通了,邮政包裹和美团都能送到村民家门口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为这里的代理商我也有了一份很好的收入。”铁坪山村村民徐永爱说。    通村公路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城市交通体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差异性的出行需求,宝兴县开通公交车路线,投入营运出租车(新能源汽车),为市民增加了更多出行选择,提升出行体验。时间的年轮,见证着宝兴交通发展的不凡成就,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在宝兴这方天地,交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1
(记者 程强)4月19日,芦山县龙门镇龙门山庄热闹不已,在偌大的庭前院坝,老板娘骆大芬送走两辆旅行大巴。“这批旅游团有75人,下午还有一批中老年团要来。”骆大芬告诉记者,今年开春后,生意愈发好了起来,龙门山庄每天迎来送往,“3月接待了15批旅行团,收入大概有14万元左右。”        龙门镇古城坪红军村(黄刚 摄)龙门镇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震中。地震发生后,骆大芬和丈夫徐全意放弃了编织厂生意,在政府的号召下重建家园、发展旅游。龙门山庄在2014年开业,刚开始只有餐饮,后来又建起了民宿,“灾后重建转眼10年,一步步摸索发展到今天。”骆大芬感慨道。骆大芬是当地群众积极践行重建新路、广泛参与家乡建设的一个代表。十年间,芦山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按“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思路,完成“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任务,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之变、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之变、感恩奋进的精神面貌之变。穿过龙门山庄宽阔院坝,两幢仿古楼房相对而立。“住宿可容纳100多人,餐厅可以接待200多人。”骆大芬说,因为地势宽敞,村里还常常在这里办坝坝宴,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上个月,龙门镇民俗文化节举行,龙门山庄热热闹闹搞了一场乡村振兴文艺展演。趁着下午的旅行团还没来,骆大芬叫来了做新媒体博主的侄子,商量做一些短视频发到网上。“我们这里‘颜值高’,肯定能火。”在骆大芬看来,十年变迁,如今龙门山好、水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还有更好的前景。不远处,李二哥烤鱼店生意红火,一份份热腾腾的纸包鱼端上餐桌。过去,李二哥夫妻俩都是货车司机,地震发生后,在政府的号召下开起了这家农家乐。“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李二哥见证了龙门的蜕变,“现在每天可以卖40条烤鱼,一个月收入四五万元。”转眼十年,换了人间。鸟瞰如今的龙门,碧水青山掩映着稻田和农屋,“重建新路发源地”7个大字在农田里格外醒目。依托龙门古镇旅游景区,村民们开起农家乐,发展特色产业,将当地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2022年,全镇实现旅游收入8600万元。龙门镇的发展振兴还在继续。龙门镇党委书记苟发灵介绍,当前,鱼跃龙门、龙兴之野等龙门古镇4A级景区提质升级项目还在加速推进,规划建设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文旅产业核心区,擦亮震中乡村振兴新名片。在青龙场村感恩广场,“永远跟党走”的碑石如同精神地标,鼓舞着芦山群众感恩奋进,见证了芦山十年振兴跨越。从震后废墟到美丽新村,从百废待兴到产业繁荣,一个个“镇村一体、产村相融、农旅融合”的村镇蜕变重生,群众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幸福生活。据了解,十年间,芦山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变恢复重建为发展再建,实现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通过核心景区带动周围发展,全县目前已有222家乡村旅游经营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