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今年以来,射洪市建立“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宅基地动态巡查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严控初始萌芽,从源头上杜绝农村宅基地违法建房。  据了解,根据“市主导、镇主责、村主体”的原则,该市制定了《射洪市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管理制度》,明确了市、镇、村三级巡查责任,严格落实“三到场”制度和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制度。落实有8名市级巡查员、23名镇级巡查员,483名村级巡查员,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开展动态巡查,对农村村民建房实行全流程网格化监管。上半年,射洪市市级执法动态巡查62次,镇级动态巡查1449次,发现和分类处置违规占用集体建设用地建住宅6件,实现乱占耕地建住宅违法行为零增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4
农村的碳排放主要来自  ●烧柴火等生活用能排放●农田化肥溶解产生的氧化亚氮和水稻田产生的甲烷●生活垃圾、秸秆等腐烂产生的温室气体(记者 张萍 董世梅 陈君 罗之飏)“啪!”轻扭沼气燃气灶旋钮,一簇浅蓝色火焰蹿起来。6月21日7时,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居民冯利琴在自家“沼气井水豆花”店,打开沼气燃气灶煮豆浆。“现在已经用惯了沼气,一是节约,二是特色。”  环顾海龙村,店招上打“沼气”二字的铺子不少。冯利琴的豆花店外还有几口沼气池,“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来的,整理后继续使用。”  斑驳的石板,绿色的青苔,带点沧桑的沼气池,似乎在诉说久远的历史。  50多年间,海龙村的沼气建设经历了萌芽、辉煌和衰落,如今再次复兴:全村在家的260户人,一半使用沼气。如今,沼气承担了海龙村的新使命——以沼气做引子,践行“双碳”目标,突出“低碳共富”理念,安居区正携手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联合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  一个西部乡村如何打造“低碳社区”?6月20日至21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一线蹲点采访组扎进了海龙村。正在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记者 吴枫 摄 “碳”索有基础上个世纪已是全国有名的沼气建设村  走进海龙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白墙灰瓦的穿斗式民居在山坳里错落有致,条石砌成的一道石堰将浅浅的河流一分为二,灰白的鸭子在水里自由嬉戏,一旁的老式水车在水流冲击下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白墙上、山崖间,有不少极具年代特色的标语。  6月20日,时值正午,海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熊建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检查沼气的安全使用。“夏天温度高,沼气产气多,中午时候巡查最好。”  “气多了要放哈。”“一定先看气表,绿色区域才是安全的。”“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们。”熊建熟门熟路,不一会就带着记者来到了谢婆婆家的凉粉店。该店在村子的核心区域,也是村里生意较火爆的小店。  “前面是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凯歌基地,里面种的都是太空蔬菜;那边是沼气陈列馆、食堂……”谢婆婆喜欢和客人闲聊,当海龙村的“向导”。站在谢婆婆家院坝往公路上看,接连有小汽车、中巴车开过,停在二三十米外的沼气陈列馆门口。“经常有一车又一车的人去参观,看我们的沼气历史。”  听了谢婆婆的介绍,记者立马走进了沼气陈列馆。聆听历史讲述、细看展品陈列……记者对这个村的沼气历史有了更深认识。  1970年8月,遂宁选派的一批干部学成归来,在海龙村原属的凯歌社区试建成功了一口容积为4立方米的条石结构沼气池;1973年,海龙村基本实现全村沼气化,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沼气建设村。“当时村子周边光山光岭,无柴可烧,大家用沼气照明、煮饭,可以说是一场能源变革。”熊建回忆道。  在沼气陈列馆的众多老式陈设中,海龙村第一口沼气池的微缩模型特别引人注目,“这是村史的重要陈列。”讲解员介绍,这口沼气池的原形就在海龙村五组。  “沼气在当时解决了村民的燃料问题,现在又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海龙村有基础走‘低碳共富’之路。”安居区农广校校长陈勇一句话,道出了一条探索之路。“碳”索新课题在乡村怎样固碳、减碳,实现低碳、零碳  荷塘荷叶田田,平坝、坡地粮油果蔬规划有序。漫步海龙村,即便头顶阳光炙烤,仍满眼绿意,让人觉得清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8年,海龙村启动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当时并无低碳方面的规划。2021年6月,当地提出“在规划范围上扩面、在规划理念上超前、在规划成果上提质”,低碳慢慢进入规划视野。  一个户籍人口只有1500人的海龙村,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社区?碳排放主要在哪里?  从沼气陈列馆出来,在谢婆婆凉粉店的方桌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打开话匣子。村民们大多知道低碳这事儿,但似乎并不明白其中深意。  前不久,一组村民杨国玉在海龙村“五好家庭”评选中,因房前屋后“六顺六净”,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价值150元的生活用品。在她看来,低碳就是爱护家园环境。  “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对在乡村地区如何实现低碳,安居区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邹凤很有兴趣。她说,海龙村山清水秀,生态本底很好,“双碳”背景下,城市、工业的减碳较为常见,但在乡村怎样固碳、减碳,实现低碳、零碳,还是一个新课题。  陈勇觉得,沼气是海龙村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突破口。“要问碳到底从哪里来,我给你们一个推荐。”陈勇的推荐,就是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他们才是专业的,经常在村里搞各种测试、监测。”  蹲点两天,记者没能在村里“偶遇”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人员。后来,沼气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刘刈告诉记者,根据实地研究,海龙村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三方面:烧柴火等生活用能排放;农田化肥溶解产生的氧化亚氮和水稻田产生的甲烷;生活垃圾、秸秆等腐烂产生的温室气体。“据估算,村里每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约2700多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燃烧100万升汽油的碳排放量。”  乡村有碳排放,也有碳吸收。刘刈介绍,经测算,海龙村的林地和农田土壤每年能固碳1500吨左右,“农村可以提供森林碳汇,减排潜力很大,目前,农村地区温室气体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0%至20%,做好农村减排,为‘双碳’留足更大发力空间,这也是我们在乡村做低碳的初衷。”  1200吨,这就是海龙村的碳净排放量,也是“低碳社区”要攻克的减排目标。  为此,海龙村采取可再生能源替代,高效利用沼气;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稻田和藕塘精细化管理,改变淹水方式,减少甲烷排放;加大森林养护力度,帮助固碳……  “减碳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村里实际进行搭配,力求投入小、减碳效果好,最终探索出成熟甚至可复制的乡村低碳实施方案。”刘刈说,海龙村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摸索低碳方案,而是立足已有的基础来做”。“碳”索新机遇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农村地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  20时,太阳能路灯在海龙村次第亮起,蛙声在荷塘此起彼伏。徜徉在硬化的通村路上,白天的怀旧村落到了夜间又是另一番景致。  在村里住了一夜,6月21日一大早,记者就被轰鸣的机械声唤醒。起床一看,村中多处散落着水泥排污管道,施工方正抓紧时间填埋。  “海龙村的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管道铺设的费用就占到80%。”邹凤介绍,当地打造“海龙凯歌”乡村旅游项目后,游客量激增,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达10.6万人次,给村里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反过来看,这也给当地建设“低碳社区”带来新机遇。2021年8月,海龙村联合周边的常乐村、万福村、铜钱村等7个村组建海龙联村党委,建设“低碳社区”是7个村共同的努力方向。  体量变大后,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生物质能源工程项目签约落户海龙村,建成后年可处理秸秆、粪污等有机废弃物13.7万吨,年产净化沼气1450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0吨。“有机废弃物消纳范围能覆盖整个常理镇和周边区域,在更大范围内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方瑞昊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雷进宝说。  顺着村道继续前行,在海龙村一组,记者看到了刚投用的安居区贵旺家庭农场沼气工程种养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白色围墙上,写着“大办农村沼气”几个大字,3个黑色的巨大圆柱体矗立眼前。  “这是一个地面式沼气工程,和一旁的生猪养殖场连接,每年能处理猪粪污4800多吨,日产气量200立方米。”陈勇一边说一边扇着草帽降温,衬衣袖口偶尔透出晒得分明的“黑白分界线”。原来,自从海龙村要打造“低碳社区”,区里不少部门都组织专班“沉浸式蹲点”海龙村,邹凤、陈勇都是专班成员。  “这些沼气可供村里1号集中安置点及周边80户村民使用。”贵旺家庭农场负责人肖仕周告诉记者,沼气给村民使用,沼渣和沼液会作为肥料还田,构成“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  在安居区委书记吴军看来,海龙村是安居区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探索地,其打造四川首个“低碳社区”的试验,就是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农村地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做实、擦亮、立稳“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离开海龙村,路经琼江源时记者得知,前不久,因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安居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获得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1000万元激励,属全省唯一。  大环境与小环境相辅相成,村民与外来者共同发力,政府与企业携手而行……我们期待海龙村低碳探索的成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这批玉米马上就要销走,不然再等等就老了,不好吃了。”6月27日下午,在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宝塔村村委会办公室里,该村主任许正才和一个批发商正在洽谈玉米收购量和价格。  近几日,宝塔村干部、党员、群众纷纷加入到玉米采摘、搬运、筛选、打包、装车等相关售卖环节中,按照分工每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而在10天前,村干部们还在为村集体种植的30多亩玉米的销路发愁。遂宁市船山区总工会动员基层工会认购玉米,助力乡村振兴。闲置地种玉米丰产后愁销路  “这30多亩地就在我们党群活动中心前面,我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它闲置吧。”据许正才介绍,种植玉米的地原本是流转给业主种植食用菌的,但由于自身发展和季节等因素,业主计划等到下半年才开始使用其中30多亩土地,导致土地季节性闲置。  2022年,宝塔村全面推进撂荒地整治,加大复耕复垦力度。宝塔村与业主达成共识,由村集体“暂时”代耕这30多亩闲置土地,种植优质玉米,不仅解决了空档期的土地闲置问题,还可为集体增加些收入。在宝塔村“两委”带领下,村民们平整土地、开沟,育苗、移栽,浇水、施肥……经过几个月的耕耘,6月中旬,成片的玉米长势良好、果实累累。而此时,村干部的心里却犯起愁来。  “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批发商到地里收购玉米的价格为每公斤 1.2 元,按亩产600公斤计算,30亩玉米折合下来,只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还不够种子、化肥、人工等前期投入成本。”宝塔村党总支书记李坤说,若集体经济亏损,这半年所付出的心血就白费了。多方来帮忙滞销变畅销怎么办?李坤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为即将成熟玉米的销路动脑筋,想办法,并主动对接区级部门,希望通过单位团购等方式,让地里成熟的玉米不滞销。  “我们把玉米煮熟装好,还带上一些新鲜的,去了船山区乡村振兴局、船山区总工会,请大家现场品尝。”李坤说,得到的反馈是“玉米口感甜糯,非常好吃”。很快,在船山区总工会的帮助下,10余家基层工会与宝塔村敲定了认购方案。  “育才路街道工会联合会认购10000斤,船山区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认购2000斤,四川金辉保安工会委员会认购1000斤……”李坤的手机响个不停,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记者了解到,认购方案将助农增收工作和工会普惠工作相结合,工会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按斤认购。而宝塔村“两委”为了回馈工会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每天将新鲜采摘的玉米进行精心筛选,剔除虫害和不达标的玉米棒子,并按照订单一 一分装,独立打包成份,安排专人专车将新鲜采摘的玉米送到指定地点。  目前,宝塔村已累计销售玉米2万余斤。“剩余的近万斤玉米正在积极与批发商洽谈,销路算是基本解决了。地里的玉米秆也有养牛场来收购作饲料,能够确保村集体略有盈利。”许正才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5
(记者 李霁玥 实习生 刘星池)“品遂宁的天府旅游美食,享有酒有歌有景的视听盛宴,体验养心文旅名城遂宁的夏日魅力。”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今年第四次“市(州)文旅主题宣传月”新闻通气会。通气会上,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围绕“安逸四川·清凉天府”主题,重点宣传推介了遂宁四季特色旅游线路、产品营销补助政策和即将开展的多个重磅文旅活动。遂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与成都、重庆等距140公里,构建了联通成渝的90分钟交通圈,具有显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节点城市。有“川中重镇”“东川巨邑”“文贤之邦”的美誉,文旅资源丰富。“来遂宁,春可赏缤纷百花艳丽、夏可享戏水清凉之趣、秋可寻文化养心之旅、冬可品浓厚民俗年味。”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廷伟邀请广大游客欣赏遂宁四季不同的美景,并介绍了遂宁近期将开展的夏日清凉文旅活动。其中,船山区第八届遂宁观音湖荷花节有“虾路相逢·嗨啤一夏”啤酒音乐节、浪漫七夕·情定今生相亲等活动;安居区有民俗文化剧目《凯歌记忆》演出;大英县浪漫地中海景区海洋之心有六国嘉年华活动,体验参与泰国泼水节、巴西水上足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走近六国风情;蓬溪县蓝莓采摘节邀请游客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乡村游”的无限乐趣;射洪市舍得酒文化旅游区将举办“汉服亲子游派对”,推出融合古今、充满奇趣的“汉服+生态”亲子游派对等活动。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7-04
(郑威 记者 张琳琪)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遂宁市旅游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寒冬”,出境游受到限制,跨省游时断时续,人员流动减少······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带着疑问,记者对遂宁市部分旅行社进行了跟班采访。荷花开,游客来。(刘昌松 摄)不惧“寒冬”  困境中谋新局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已经成立18年,是船山区规上文旅企业。“旺季”时,该旅行社在遂宁市各县(市、区)都设有门店,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每月都会组织六七次跨省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旅游业呈“断崖式”下滑,该旅行社陆续关停区县门店,仅保留市城区总部一家门店。 “以前有30多名员工,现在只有12名员工。”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负责人于艳介绍,原来旅行社的总体收入中,出境游、跨省游占70%以上,现在这些业务无法开展。“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一次跨省游都没有组织,出境游更是全面叫停。”于艳的感慨中,透露出沉重的压力。 “去年钱都交了,打算出去玩,但因为疫情最终没能成行。”作为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8年的老客户,市民冯登明之前每年都会参加该旅行社组织的跨省游,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次也没出去过。 由于疫情反复,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月收入为零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每个月10多万元的员工工资、门店租金等费用到点就得支付。面对生存的考验,开辟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是旅行社唯一的出路。“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能够看见胜利的曙光。”对于未来,于艳依旧充满期待。化危为机  新思路催生新活力6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舍得酒文化旅游区,一辆载有50名游客的大巴在此停靠。于艳告诉记者,这是来自南充的游客,将在遂宁停留两日,他们体验的旅游产品是旅行社开辟的新业务——遂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转变思路,投入到遂宁各县(市、区)旅游线路的调研规划中,根据各县(市、区)红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不同特点,分别规划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逐步打开“遂宁人游遂宁、周边城市游客游遂宁”的局面,同时与兄弟市(州)旅行社互推游客。 去年下半年以来,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在原有旅游线路基础上,推出5条本地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根据不同地方的游客,设置外地游客精品线路两日游、本地游客一日游等产品。目前,该业务不仅成为旅行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更是维系旅行社与客户关系的纽带,彼此实现了良好互动。 近日传来的国内低风险地区可以组织跨省游活动的消息令于艳和同事感到振奋。他们立即着手策划组织西藏游活动,计划本月底出发。 目前,全市25家旅行社都已忙碌起来,积极策划组织跨省游活动。“输血”解困  部门送来“及时雨”面对困境,广大旅行社并不是孤军奋战。遂宁市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作为,为广大旅行社“输血”解困。 为旅行社退还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一出台,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就拿到了退还的质保金44万元,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真的是及时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党委政府拉了我们一把。”于艳很感激。 遂宁市还修订《遂宁市旅游宣传营销补助办法》,对组织市外游客来遂旅游人数达到一定标准的旅行社,实行宣传营销补助翻倍。遂宁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再次获得30多万元补助,为恢复发展注入“强心剂”。 “截至目前,全市共退还质保金352万元。今年,我们继续实行暂退、暂缓、暂交政策,将暂退比例从80%提高到100%,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左发欢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0余家文旅企业享受政策奖补资金。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对2021年收入达到8万元、2022年一季度从业人员达到3人以上的旅行社给予纾困补助5万元。 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处于“寒冬期”的旅行社努力复苏,而希望就在他们的表态中,“困难是暂时的,待到春暖花开日,我们带大家跨越高山和大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6月27日,雨后初晴,射洪市青岗镇现代种业园区内绿意盎然,村民正在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地锄草、施肥。地边,市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忙着查看作物长势,进行技术指导。  “2022年省市下达我市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万亩,扩种大豆1.2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文才告诉笔者,射洪采取层层压实责任、分解目标任务、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示范带动等措施,目前已超额完成。  实施大豆扩种,需要向“播面”要粮,腾退低效林改种粮食就是一个好办法。在瞿河镇板板桥村,笔者看到,过去的低效林地如今已经种上了玉米、大豆,成片的玉米大豆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在这里也得到良好示范和推广。  “这里以前是一个柠檬基地,因为经济效益低下,今年我们第一批700多亩土地进行了玉米和大豆的套种,春大豆亩产量大概在1000斤左右,玉米现在估计产量在800斤左右。然后把土地再次利用,再种一次夏播大豆,估计产量在200多斤到300斤左右,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瞿河镇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冯兵说。  抓好粮食生产、大豆扩种和耕地撂荒整治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武安镇白马庙村,曾经长满杂草的撂荒地里,如今已种满了玉米大豆作物。  除了整治撂荒地实现扩种,射洪市还推广出其他模式,利用幼龄果园、高粱基地等间套作大豆,以实现种满种尽,增产增收。  据了解,为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射洪市实施打好扩面、挖潜和政策激励等增粮“组合拳”,综合施策狠抓大春粮食生产,向“播面”要粮;做实田间管理,向“单产”要粮;做强主体培训,向“大户”要粮,有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稳产高产,及时兑现政策补贴,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汪文琴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01
“接到遂宁市督查组督查反馈的情况后,金家镇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整改,针对这块撂荒地,我们计划播种晚水稻。”6月27日,金家镇工作人员对前来监督检查的射洪市融合监督督查组说到。今年以来,射洪市纪委监委创新将人大监督、部门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等融入监督“大格局”,构建起基层融合监督工作机制。近期,射洪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就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发挥派驻“探头”作用,对撂荒地整治情况开展联合督查,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切实发挥撂荒地整治主体责任,通过三项具体措施,积极推动全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为农业发展、群众增收打牢基础。融合监督督查组对射洪金家镇老鹤村撂荒耕地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摸清底数靶向施治。在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监督督促下,市农业农村局切实发挥主体责任,成立了工作专班,并先后5次召开整治撂荒耕地专题工作会议,对全市耕地“非粮化”撂荒耕地存量问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经摸排认定,全市耕地“非粮化”撂荒耕地存量问题涉及2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撂荒耕地5.3万亩,占确权登记耕地总面积6%,已整治3.75万亩,未整治1.55万亩。加强监督落实整改。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坚持一线督导,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股室,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对金华镇、天仙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督导3次,发现解决撂荒耕地工作督导力度不够、办法不多、政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3个,已通过工作提醒等形式督促市农业农村局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多项措施,切实解决撂荒地整治难点痛点。一是推动建设区域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外出务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代耕代种服务,破解“无人种田”和种田收益不高的难题;二是优先将符合建设条件的撂荒地纳入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推进“宜机化”改造,配套完善排灌、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增强生产便利性;三是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后关键农时,组织农技人员采取蹲点包村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复种技术指导服务,进行技术帮扶,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干部在瞿河镇牛心村现场督导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在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撂荒耕地专项治理,鼓励各镇(街道)利用撂荒地复种粮食支持政策,重点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给予种粮补助,有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截至目前,射洪市农投公司已对广兴镇龙滩村247国道沿线撂荒耕地约30亩开始整治;文升镇对涪永路沿线撂荒耕地复种玉米、大豆等作物,已完成80%复耕、70%复种。广兴镇武南村已全部完成49亩耕地改种玉米+牧草套作模式。全市耕地“非粮化”撂荒地存量问题现已整改完成70%。“目前来看,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还存在进度不一、推进不平衡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还需加强统筹指导,这是我们下一步监督需要重点突破的点位。”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道,“纪检组将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强化部门联动监督检查,并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农民复耕复种,妥善解决撂荒耕地问题。”(供稿:射洪纪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6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遂宁射洪市的香桂现代林业园区四处查看,并没有发现眼前这些树有什么特别。  “用它的枝叶可以提炼香桂油,价格好的时候1吨能卖上10万元。”四川省遂宁市龙鑫香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书林告诉记者,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树林,每亩一年便可创造两千多元的效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香桂,又称岩桂,是一种名贵香料植物,用其枝叶提炼的香桂油在市场上十分吃香。6月的香桂林,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成为山间一道靓丽的风景。几个月后,这些“金枝玉叶”即将迎来采收。资料图片:王书林在香桂种植基地。苦心钻研,养活“娇气”香桂  “香桂很‘娇气’,要种好并不容易。”开门见山,王书林道出了其中的艰辛。  王书林是土生土长的射洪人,香桂树是她20多年前从外地引进的。  最初,王书林从事的是香樟树种植,用来提炼香料“黄樟油”。“香樟采收必须挖树根,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意识到传统香樟树在精油提取上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后,王书林迫切地想要寻找一种替代品种。  1998年,一种被称为香桂的树种进入了她的视线。“香桂是宜宾当地的本土树种,在射洪能否种活,当时我心里也没底。”王书林说道,这种担心很快变成残酷的现实,第一次栽种香桂王书林就“栽了跟头”。  “20万株苗子,几乎全军覆没。”王书林告诉记者,2000 年她大费周章以近2元每株的价格从宜宾引进的树种,虽然被当成宝贝精心栽种,结果还是只有不到5%的存活率。  心疼之余,更多的是不甘心。王书林四处请教,扎进田间观察,总结失败经验,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由于栽种时过于追求土壤疏松,新移植的树苗扎根不紧实,导致根系不能吸收水肥。  “要用板土栽种,围高土,并把根部踩实。”结合射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的特点,王书林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香桂丰产栽培技术,使得第二年成活率便达到了30%,最后达到90%以上,让这一“娇气”的川南树种在川中地区扎根生长。  也是从这个时候,王书林深切地感受到了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并从此苦心钻研,开始一步步蜕变为香桂种植的专家。“林粮间作”,种树收粮两不误  常言道,“十年树木”,可王书林却等不起了。通常情况下香桂栽种后要5年才能大量采收,而前期购置种苗和栽种失败的投入几乎掏空了她的积蓄。  “我们让香桂的投产时间缩短到了3年。”王书林告诉记者,通过建立良种苗圃进行育苗,同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香桂种植效率。“良种+良法”大大缩短了香桂的回报周期,同时也让周边农户看到了效益,王书林便为乡亲们提供种苗,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香桂栽种面积在射洪年年拓展。  走在标准化种植的香桂基地,记者发现这些生长了十多年的香桂树也不过一米出头高,而路边几株同期栽种未经管理的香桂树已经长到了两层楼的高度。原来,这是人工矮化的结果。香桂油主要在枝叶中提取,矮化种植可以减少树干对树体营养的吸收,利于枝叶生长,同时矮化后更加利于枝叶采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6月的四川大地,正是草木青翠之时。记者在天仙镇飞跃村发现,不时有玉米、大豆的植株从香桂林间探出头来。  “这是我们开展的‘林粮间作’示范,对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王书林介绍,在原有的栽培技术基础上,通过在香桂林里间作玉米、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每年可以增加数百斤的粮食收成,让一分土地产生了两份效益,这种模式颇受农户欢迎。创建园区,“芳香”产业再升级  王书林的老家在东岳镇大庙村。  与王书林一道,记者来到这个位于丘区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的乡亲们靠种植传统粮油作物为生,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就是为了走出去,我和哥哥、弟弟,我们三姊妹才走上创业之路。”走在成片的香桂林里,王书林向记者回忆起她20多年来的创业之路……  如今的大庙村,已经是射洪香桂现代林业产业园的一部分,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长满了翠绿喜人的“摇钱树”,发展起了“芳香经济”。除了种植香桂树,村民也可以将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农闲时间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挣钱,收入来源逐渐拓宽。  不只是大庙村,据射洪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产业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王书林的带动下,射洪市现已在东岳、天仙、文升等15个镇发展香桂种植近3万亩,形成了当地快速发展的林业主导产业,在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射洪香桂现代林业产业园现已被纳入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放眼全省,我们的香桂产业规模也是数一数二的。”该负责人说。  “香桂一年发4次枝叶,而一棵树的寿命可以达到百年以上。”王书林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棵栽种4至5年的香桂树,每亩可产鲜枝叶4000至1万斤,每亩年纯收入可达1500元至3500元,树干、树头、树根自然生长积累年增长1500元以上,10年后每亩价值在1.5万元以上,20年后每亩价值可达3万元以上。凭借着在香桂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上的突出表现,王书林在2020年底被国家林草局聘任为“林草乡土专家”。  “眼下我们正在积极和更多王书林这样的乡土专家合作,共同选育更适宜射洪当地的优质香桂品种,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关键技术,努力实现香桂产业提质增效。”射洪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任炳才说。知识卡片  香桂学名岩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褐色,小枝褐色或黄褐色,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  香桂的枝叶中油细胞和腺特别发达,其鲜叶含油量在3%至4%左右,是加工香桂油的原料,而通过水蒸馏提取的香桂油中含黄樟素可达94%左右。  黄樟素是合成洋茉莉醛、异丁香酚、已基香兰、胡椒醛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日用化工、绿色医药、生物农药、无毒电镀等领域。香桂油价格每吨可达8万至10万元,提取的黄樟素精油每吨可达40万元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眼下正是黄花菜成熟采摘的季节,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长乐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清香,十几名村民在地里穿梭忙碌着。  由于黄花菜花开后会降低价值,村民必须在天蒙蒙亮时就要赶紧采摘。6月23日早上五点,村民范术英的家里就亮起了灯,简单地洗漱后,她戴上草帽,背起背篓就来到田间。村民在采摘黄花菜。受访者供图  “采摘黄花菜也是个技术活,要选又大又黄的,有时遇上下雨天,开了花质量就不好,卖不掉了。”范术英说,为了保证品质,能卖个好价钱,每天都必须赶早采摘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兼具食用、药用、观赏等多重价值。长乐村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合长期、大量种植黄花菜。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黄花菜为多年生作物,田间管理相对简单。  2017年,长乐村在科学分析研判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95亩,发展黄花种植核心示范基地,把做大做强黄花产业确立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今年的黄花菜行情还不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黄花,每斤能卖4-5元,加工后的干黄花每斤能卖 30-40元。”长乐村党总支书记陈铭介绍,基地产出的黄花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大量销往成都、重庆两地。该村还在2021年新建了烘干房,提升黄花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效益,让黄花菜变成“黄金菜”。  今年长乐村的黄花菜从6月5日开始采摘,预计到8月中旬结束,收获后将在地里套种青菜。“今年又发展新品种100亩,每亩产量预计在1000斤以上,总产值将达到100万元以上,帮助村民增收2000元以上。”陈铭说,下一步,长乐村将由村集体牵头,招引产业人才回乡发展,进一步整治撂荒地,拓展种植更多的农副产品,撬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8
(邹霞 记者 王若晔)近日,唐家渡电航工程库区防洪堤(芝溪谷段),工人抓紧浇筑防渗墙混凝土面板。作为涪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水电站之一,唐家渡电航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遂宁营造出长达25公里的水岸线和30平方公里的宽广湖面。对正着力打造“西部水都”的遂宁来说,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立足水资源,做好“水文章”。遂宁提出坚持“生态水都、文态水都、业态水都、形态水都”四态合一,务实建设“西部水都”:到2025年,遂宁市主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55%以上;加快全市河、湖生态化治理,初步形成“一核、两廊、三轴、四区、四带”发展格局。  目前,遂宁已全面启动扩水、引水、净水、美水、活水五大工程建设,计划到2023年实现水系生态岸线比例达90%以上。近日航拍的遂宁涪江河心洲圣莲岛。 廖锦辉 摄因水而美 “五长”共治 美丽河湖颜值持续提升  6月16日下午3点,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村民刘秀琼沿着渡口河堤走了一个来回。她背上的背篓里装着沿途捡拾的垃圾。  刘秀琼不仅是东山村渡口河堤的保洁员,也是该段河堤的“民间河长”。  唐家乡党委书记何长劲告诉记者,唐家乡聘请了10名“民间河长”,对河堤进行环境管护和安全巡查。几天前,刘秀琼就在巡查时发现一起危害河道安全的行为,及时上报给乡级河长后,得到有效处置。  “民间河长”是遂宁治水的“五长”之一。据遂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水生态治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遂宁建立起“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共治新模式。  “纵向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包保责任体系,护水领域从江河湖库拓展至堰塘沟渠。”该负责人说,目前遂宁仅“民间河长”就有100余名,向行政河长反馈问题600余个,形成全民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0.5万余次,整改问题1.28万余件,实现河流水质全域达标率100%。”  压实责任,遂宁还探索建立了河长制履职尽责“蓝、黄、橙、红”四色问效工作机制,推进水生态治理,实施水资源保护,持续提升美丽河湖颜值。因水而兴 水为载体 水环境资源有效转化在遂宁“西部水都”建设思路中,不仅要塑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景观,还要推动这得天独厚的水环境资源有效转化,形成“湖中有岛、岛上有景、景里有业”的产业格局。  今年初,《遂宁市建设“西部水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促进水产业加快集聚是其中重要内容。  根据《方案》,遂宁将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全力打造水上娱乐,全面丰富水上业态,尤其是利用良好水环境带动以观音湖为核心的市域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构建“西部水都”品牌体系。  6月17日开幕的遂宁市第八届观音湖荷花节便是落实该《方案》的举措之一。活动计划持续开展2个月,其间不仅有520圣莲跑、啤酒龙虾音乐节,还有七夕相亲大会、剧本杀、荷花随手拍大赛、帐篷房车节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旅活动。  在丰富市民及游客文化生活的同时,荷花节也成为营销和展示遂宁市观音湖旅游度假区的利好平台。以穿城而过的涪江东岸为骨架,遂宁市观音湖旅游度假区正打造集绿色、生态、文化、经济、品牌为一体的滨水观光中心。  “遂宁还将结合推动涪江复航契机,整合沿线古镇、古村、古码头、古驿站等遗址遗迹,建设一批慢旅游、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点,配套沿线水陆游览交通建设。”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水都”建设今年拟实施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4个项目,全力打造八方游客向往的观水、亲水、戏水目的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胡丽 记者 周颖昳 文/图眼下,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桃李村的凤凰李已进入成熟期,李树硕果累累,散发着醉人果香,村民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摘李子,山林间一派夏日里的丰收景象。  “我们村种植了100多亩凤凰李,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30多万斤,产值达到100多万元。”桃李村党总支书记姚虎介绍,村里种植的李子品种主要有凤凰李和青脆李,主要销往遂宁及周边城市。其中,依托当地良好的土壤、气候、水质以及独特的种植技术而培育出的凤凰李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味美,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6年,桃李村通过学习考察,引进树苗开始种植凤凰李。村里从眉山聘请水果农技专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老百姓种出无公害的水果,保证水果产量、品质双提升。  “现在不仅在水果基地干活,家里也种一些水果,身体锻炼了,钱也挣到了,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们感到很开心!”村民徐红珍说。  同时,桃李村还大力发展近郊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惬意。“这儿的凤凰李又大又甜,非常好吃。回去还要带给客户、朋友和家人。”游客采摘品尝后,赞不绝口。  据悉,近年来,桃李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力发展枇杷、蜜桃、凤凰李等水果产业1500亩,初步形成“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采”的产业布局,还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面对未来,姚虎表示,将按照“集聚连片、农旅融合”的思路不断引进新品种,着力在育苗、新品种试验和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做大做强水果产业,把桃李村打造成遂宁市民的乡村旅游首选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6月14日,射洪市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及在村任职选调生专题研讨班在射洪市委党校正式开班,全市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及在村任职选调生等共计272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帮扶干部参加培训。  对全市帮扶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主要目的是推动全市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走细、提质提量提效,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集聚奋斗力量。培训前,培训教员通过多方座谈、一线访谈等形式,把准乡村振兴一线帮扶干部知识缺口、本领需求,围绕热点政策、党史、乡村振兴战略、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设置课程,着力突出“新、实、效、精”。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学习、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交流互动等方式深入开展教学,分批次组织学员前往安居区海龙村、蓬溪县拱市村学习联村党委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打造等先进经验,到射洪市大榆镇松林村、龙凤泉村和青岗镇文化村学习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新模式等,使广大学员学有标杆、做有办法、干有榜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村里搞这个积分制度很不错,这次我用积分卡兑换了3袋洗衣粉,下一个月争取多兑点!”6月10日,在射洪市青岗镇幸福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手里拿着刚刚兑换到洗衣粉,村民沈继洪高兴地说。  当天,集中安置点聚集着一群喜笑颜开的村民,他们手持5月份的“积分卡”,带着口袋、背着背篓有序地排队,兑换生产生活奖励物资,每个人都在夸赞积分制管理带来的“实惠”。  自去年9月以来,青岗镇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及城乡道德银行建设要求,率先试点建立道德银行积分评议、兑换、表彰制度,以户为单位,从“爱国爱党、诚信守法、勤劳致富、文明风尚、卫生整洁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制定具体考核评分标准,实行“一月一评定、一月一兑换、一季一公示、一年一表彰”,并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受到基层群众点赞和欢迎。  据该镇镇长黄帅介绍,今年全镇已全面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城乡道德银行建设积分制管理模式,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采用“道德银行”“积分储蓄站”等方式,把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吸引更多群众志愿参与到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森林防灭火、文明劝导等活动中,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不断丰富基层治理的内涵和外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15
“以前村里公开什么,我们看不懂,现在村里公示栏里公示得清清楚楚、广播里也能听得明明白白,村上的钱花了多少,花在哪里,还剩多少,都一目了然,我们对村干部也比较放心。”6月9日,在射洪市沱牌镇龙泉村村务公开栏前,看着张贴规范的公开栏,村民张大爷表示很是满意。“过去由于村级三务公开不规范,特别是财务信息公开不详细、不及时,群众对村集体‘家底’心里没数,对村账目不清,导致质疑、流言、误解时常出现,涉及村干部的信访举报也多。”龙泉村村干部介绍道。针对这一情况,沱牌镇纪委开展“四大”行动,大力推行清廉村务建设。督促村级“三务”公开亮出来、晒出来、响起来,努力实现清集体“家底”,亮干部“箱底”,明群众“心底”。一是开展“瘦起来”行动。统一设置村务、党务公开模板,精简公开内容,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改变之前公开内容太过专业,导致群众看不懂的情况。二是开展“响起来”行动。充分发挥村级广播的重要作用,利用村级广播播放公开内容,让出行不便、阅读障碍的群众在家里就能听到村级“三务”公开情况。三是开展“掌上阅”行动。全面推广“遂宁一卡通”和沱牌镇微信公众号,确保在外务工的群众能通过手机适时地查看本村的公开内容,让“三务”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开展“月督查”行动。镇纪委建立“三务”公开专项督查组,重点监督检查“三务”公开是否存在公开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弄虚作假的情况,是否存在村务公开栏长期不更新,出现“僵尸栏”等问题,当场指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整改销号,镇纪委负责跟踪督促,切实让村务公开内容及时、真实、透明。如今,沱牌镇的“三务”公开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公开只是第一步,为了对“三务”公开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镇纪委在23个村(社区)选聘了党风政风监督员,收集反馈群众意见,督促各村(社区)负责人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反馈更正“三务”公开中漏项、错项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对“三务”公开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村务公开栏是村民了解村务最重要的窗口。我镇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倒逼工作责任落实,避免村务变成‘村雾’,擦亮乡村清廉底色,助力乡村振兴提速。”沱牌镇纪委负责人表示。(供稿:射洪纪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14
(袁方绪图/文) 6月10日,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遂宁市豆制品协会及企业和全市大豆种植业主代表在遂宁市环岛商务中心举行遂宁市大豆产销对接会暨意向性合作签约仪式。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健出席并讲话。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罡菲主持签约仪式。对接会现场活动现场,遂宁市徐老三食品厂与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四川也好食品有限公司与蓬溪县九块田农机专合社联合社、四川香斯哩食品有限公司与大英县富碳家庭农场等企业签约,当天共有30家豆制品加工企业以不同形式成功签订意向性协议。签约现场据悉,此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遂宁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0.5万亩、总产量达到147万吨以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本次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群众收益”模式,促进协会和业主优势互补,携手合作,倡导会员企业采购更多本地优质大豆,从销售端带动更多业主和农户种植大豆,实现产业链条互补,促农增收致富。生产主体要按照市场需求、保质保量、生产优质大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安全的大豆原料及产品。同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遂宁市大豆种植及豆制品加工产业将迎来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契机。遂宁市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遂宁市豆制品协会及会员单位代表,全市大豆种植业主代表30余人出席参加签约仪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14
(刘春燕 记者 张琳琪)“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年来,蓬溪县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势,不断擦亮“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深入挖掘麦秆画制作、土陶制作、洞经音乐、石雕等“非遗”技艺,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有机对接,走出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麦秆画“软文化”啃“硬骨头”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的角色是什么?“最大程度激发全体民众投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让乡村借助非遗的魅力走出去,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助力。”蓬溪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蓬溪县加大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全县494个村开展非遗普查,对全县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登记,收集非遗线索13条,完成调查项目71个,拍摄图片350多张,撰写调查报告7篇,初步建立蓬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精心打造,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目前,蓬溪县有省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11项、县级58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名,传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合作社带动发展“非遗+产业”大放异彩“守着娃,编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这是任隆镇麦秆画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成立于2012年的蓬溪县柏波麦秆画专业合作社,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集麦秆画、草编制作、艺术设计、技术培训、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性合作社。 麦秆画也被列入“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麦秆“画出”乡村振兴的美景,合作社把村里的人才聚集起来,形成发展合力,给予他们技术支持,将麦秆画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把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激发村民的干事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在任隆镇,除了麦秆画,粉条制作工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大大助推了乡村振兴。在高坪镇,2014年被列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工艺——高坪土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传承非遗文化“非遗+培训”让经济活起来曾经是编织小白的王利红经过培训,如今已经成为“指尖”精英。“在这里务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王利红深有感触地说,“麦秆画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一定更加专注地把制作技艺学得更精,为乡村振兴贡献微薄之力。”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麦秆画,2016年,柏波创办麦秆画培训基地,开设麦秆画制作课程并传授制作手艺,将麦秆技艺发扬光大,培训留守妇女、儿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00余人次,被四川省妇联确定为“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018年,麦秆画专业合作社与蓬溪县特殊学校签订校社合作协议,免费为残疾学生传授麦秆画、草编的设计制作技艺。该校学生柏慧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掌握了麦秆画、草编的设计制作技艺,作品多次受邀参展。制作的画还卖成了钱,成为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柏波被蓬溪县特殊学校聘为“非遗进学校”特殊技能指导教师,培训残疾学生60多人。同年,柏波被黄泥小学校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指导教师,为《劳动与技术》课程进行教学。麦秆画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收购脱困户麦秆原材料36吨、玉米壳30吨,收购资金达13.2万元;租用农村闲置土地60亩,雇用脱困户10人,发放工资95.04万元。2021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盈余20余万元,社员人均增收5000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14
(刘春燕 记者 张琳琪)近年来,蓬溪县大石镇党委政府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撂荒地治理,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荒地变沃土、产业成规模,以党建引领高质高效推动撂荒地治理。农户正在忙碌党员示范 凝聚合力走出“致富路”6月3日,在雷洞山村芳芳牧原大棚西瓜基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绿油油的瓜藤下面,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藏在其中,西瓜喜获丰收,六七名工人忙着采摘。 采摘、搬运、挑选、装车……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打包装车,准备运往遂宁、南充等地批发市场售卖。 “我们种植的是8424西瓜,皮薄、水分足、甜度高,今年头茬西瓜上市市场价达到6元每斤,批发价达3元每斤;目前市场价3元每斤,批发价格为1.8元每斤。”该基地负责人康伟笑逐颜开,“今年行情不错,这不今天早晨刚刚拉走两车。今年种了40亩,净利润约在20万元。” 康伟满怀信心地说,“西瓜收后,下一季准备种植儿菜或者花菜,总产值也会在十几万元。” 据了解,2020年11月,党员康伟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致富梦回到家乡雷洞山村,流转2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和西瓜,当起新农民。 大石镇雷洞山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本村撂荒地多、集体经济薄弱、富民产业发展缓慢的实情,因地制宜以“党建引领整治撂荒地,党员带头搞种植养殖”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将撂荒地整治确定为本村发展致富新路径。目前,该村已经有5名党员干部带头搞种植养殖业,带领村民走出“致富路”。 “目前全镇已完成撂荒地整治完成800亩,接下来我们会引导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序推进撂荒地治理工作,进一步把撂荒地整治工作做好做实。”大石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说。支部带头 奋进担当划出“责任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是基层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是基层的主力军和重要生产力。 来到大福村4组,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福村位于318国道旁,夹在两条山脉之间,村里许多田块的位置比较低洼,容易出现漫水情况,导致不少土地被撂荒。 针对这一情况,大福村党支部积极与大石镇连二寨村水稻种植大户联系培育秧苗,并将秧苗免费提供给村民,大大提高了村民积极性,有效改善复耕条件,确保撂荒地整治有序有效推进;大福村的低洼田地也从荒田变成了耕地。 “我们将分步推进,全域治理撂荒地,盘活土地资源,积极发动村干部,招引业主,动员群众,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大石镇副镇长张谋对大石镇撂荒地治理工作充满信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6 月10日,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遂宁市豆制品协会及企业和全市大豆种植业主代表,举行遂宁市大豆产销对接会暨意向性合作签约仪式,全市共计30家豆制品加工企业以不同形式与大豆种植业主成功签约。  “这下我就可以放心地等大豆丰收了。”在签约现场,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奉光荣高兴地说道,没有了销售的后顾之忧,将按照市场需求,保质保量生产优质大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安全的大豆原料及产品。  据了解,本次签约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模式,倡导会员企业采购更多本地优质大豆,从销售端带动更多业主和农户种植大豆,实现产业链条互补,促农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13
( 刘洋 记者  张琳琪  摄影报道)6月8日,“中国白酒之乡·射洪”授牌仪式暨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成立大会举行,沱牌舍得故乡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射洪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白酒之乡·射洪”。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演讲。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少雄,遂宁市委书记李江出席并讲话。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遂宁市政协主席杨军,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等参加大会。授牌仪式现场当天,射洪市人民政府、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分别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西部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翌耀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产业投资、产业基金、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合作模式,围绕白酒产能扩张,白酒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拓宽酒类及食品产业链条,累计签约总金额达230多亿元 。射洪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就联合成立“四川酒粮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为推动射洪酿酒专用粮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实现射洪酿酒原粮绿色生态、可追溯。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09
2022年遂宁市小春秸秆资源量达5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收集秸秆、加工粉碎、储藏运输……5月下旬,小春收获渐进尾声。在大英县玉峰镇团结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捆捆秸秆被加工成了颗粒,准备销往饲料生产厂进行再加工。  “以前也不敢烧,就让秸秆烂在田边了;现在厂家要收购,每吨秸秆厂家运输的收购价是100元,自己送过去是300元,农户和业主自然也很高兴。”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向永忠兴奋地说。  近年来,遂宁市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方式加快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田间地头的秸秆不再是废弃物,而是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团结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遂宁市农业农村局供图生态循环效益好  “村上种植了600多亩油菜,今年完全不用担心秸秆处理了。”向永忠介绍,今年有企业租赁了村集体的闲置资产,并建立起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目前该企业已收购油菜秸秆500余吨,小春期间可收集秸秆1000余吨,全年可收集秸秆1.5万吨。  与此同时,该加工厂还采购了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据介绍,该设备主要是粉碎、除尘、烘干、成型,安装投入使用后,一个小时可粉碎秸秆5吨。  在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食用菌厂区内的秸秆被粉碎后堆积如山,各类秸秆通过粉碎、装袋、冷却、接种、发酵等步骤,可用作菌包原料,栽培出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在遂宁鹏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一套完整的饲料生产线最大限度地将秸秆资源转化为饲料资源,为养殖户提供饲料保障。  在蓬溪县大蓄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各类秸秆被粉碎后与动物粪便和尿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调节水分、添加菌种、腐化发酵等步骤被加工成有机肥……  “近年来,遂宁大力发展‘饲料转化-畜牧养殖-有机肥还田’‘基料转化-食用菌种植-菌渣还田’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落实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和加强收贮体系建设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负责人何霞介绍说。秸秆变身工艺品这边的秸秆生态循环利用热火朝天,另一边秸秆制作工艺品也在同步进行。  在蓬溪县任隆镇双龙村的柏波麦秆画专业合作社,73岁的柏波从事麦秆画研制已50多年,合作社的培训室挂满了他制作的麦秆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类题材画作活灵活现。  麦秆画是以麦秆为原材料,依照麦秆本身的光泽、纹理和质感,运用熨斗、刀片、电烙铁、尺子、胶水等通过泡、裁、卷、烫、剪等多道工序,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制作而成。  “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断收购当地村民的麦秆、玉米壳等原材料,让田边麦秆蝶变成工艺品,还带动妇女在家门口增收。”柏波介绍,合作社已成功培训村、社区居家妇女200余人,编织原料由合作社提供,留守妇女只负责编织,人均增收万余元。  从田间废弃物到抢手的“宝贝”,产业化为遂宁的秸秆打开了一扇新大门。目前,遂宁市已建成集秸秆收购、加工、储藏、运输于一体的秸秆收储中心23个。2022年,遂宁小春秸秆资源量达5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